• 当前位置:首页 战争片 闲山:龙的出现

    闲山:龙的出现

    评分:
    0.0很差

    分类:战争片韩国2022

    主演:朴海日,卞约汉,安圣基,孙贤周,金成圭,金成均,金香起,玉泽演,孔明,朴智焕,赵在允 

    导演:金汉珉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太平洋的奇迹

    • HD中字

      烽火地雷战

    • 更新HD

      峠最后的武士

    • HD中字

      你逃我也逃

    • HD

      志愿军:雄兵出击

    • HD

      长津湖

    • HD

      沃伦

    • HD

      英烈千秋

     剧照

    闲山:龙的出现 剧照 NO.1闲山:龙的出现 剧照 NO.2闲山:龙的出现 剧照 NO.3闲山:龙的出现 剧照 NO.4闲山:龙的出现 剧照 NO.5闲山:龙的出现 剧照 NO.6闲山:龙的出现 剧照 NO.16闲山:龙的出现 剧照 NO.17闲山:龙的出现 剧照 NO.18闲山:龙的出现 剧照 NO.19闲山:龙的出现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该片根据1592年7月8日在闲山岛近海发生的朝鲜水军击败日本水军的“闲山岛海战”改编,计划下半年开机。玉泽演饰演为拯救国家而努力的朝鲜水军林俊英。本片其他卡司还有朴海日、卞约汉。

     长篇影评

     1 ) 这才是李舜臣的成名之战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R君说

    “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

    古来三五个英雄。

    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

    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

    老僧夜半误鸣钟。

    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

    (辛弃疾《浪淘沙.身世酒杯中》)

    韩国影史上第一次突破1000万观影人次,1000亿韩元票房(最终为1760万观影人次,及1367亿韩元票房,约合7.65亿人民币)的韩国电影作品,是2014年的《鸣梁海战》。

    这部讲述韩朝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大将李舜臣在1597年秋天在鸣梁海峡,利用了对地形及潮汐的熟悉,以区区12艘战舰却击退200多艘日军战舰,还击毙日军水师总指挥来岛通总(也是在整个明朝万历朝鲜战争中唯一战死的日本大名)的战争史诗,在韩国电影中的位置,基本相当于今天《长津湖》在中国市场上的地位和成就。

    所以,显而易见,这样的作品一定会有续集问世.......

    终于,大约也是因为疫情耽搁,整整8年之后,原导演金汉珉终于带着《鸣梁海战》的前传《闲山:龙的出现》再度成为韩国院线的顶流.......

    电影本身拍的肯定不差,无论从战争场面、节奏把握以及一些细节雕琢,依然是上乘作品。尤其是本作对于反面角色,日军的海军总指挥肋坂安治的人物着墨,比前作一味充满莽武的来岛通总,要丰富和深入的多。

    但是,也许因为受限于剧本和故事本身的背景,对比前作,对于主角李舜臣的刻画和描绘,就弱了许多.......

    实际上,闲山岛海战基本上才是李舜臣的成名之战。

    虽然在此之前,李舜臣作为全罗左道水军节度使(相当于中国海军军区司令岗位),1591年开始已经开发研制了著名的龟船(1592年4月日本开始入侵朝鲜),并且和同仁全罗右道水使李亿祺、庆尚右水使云均等已经在玉浦海战、合浦海战、赤珍浦海战和泗川海战、唐浦海战和唐项浦海战中其实都已经多次击败过日本水军,但相对而言,这些海战基本上朝鲜水军与日本水军的军舰数量都相差不多,大多属于遭遇战,甚至朝鲜水军对日本水军的偷袭战,因而在历史上地位不强。

    但闲山之战,则是历史上相对重要的战役。

    由于日本攻击朝鲜半岛,必须通过水上交通,运输军力和物资,所以保障海上通道的安全对整个“文禄庆长之役”(日本历史上对这场朝鲜战争的称法)属于相当核心的需要。

    日本水军在前面几次海战失利后意识到李舜臣所带领的朝鲜水军对整个战局的威胁,因而在闲山之战中,其实是第一次大规模侵巢出动,寻求与朝鲜水军的决战(日军一向有这样的风格,喜欢玩各类“太阁立志”和“信长野望”的用户都应该非常熟悉)。同时,除了水军的兵分三路的全面压上,日军还调集陆军从陆地攻击朝鲜水师基地,试图一次性彻底解决朝鲜水师的威胁。

    而时年约47岁的李舜臣,在兵力略处下风的情况下,巧妙利用战术谋略和对地形水流的熟悉,成功以“鹤翼阵”大破日本水军。(这阵法展示算是本作中一大亮点,在各种影视作品中,能比较清晰展示古代战阵安排和作用的大概也只有吴宇森的《赤壁》和本作了)

    闲山之战,各类历史记录中消灭日军舰只的数量都略有差异,但基本上在50-60艘左右的数量。但因为是海军主力决战失利,所以对整个朝鲜战局都有一定影响,不仅不能实现日军“海陆并进”的协同战略,通过海军给陆军提供攻击支持,还让整个日本到朝鲜的海上补给线都面临着威胁。

    因而,闲山岛海战算是让日军真正领略到李舜臣的威胁,日军侵朝军总指挥小西行长甚至认为李舜臣是日军侵朝战争取胜的重大障碍,需要尽快除去。(这也是为啥在《鸣梁海战》中,日军水军几位著名的将领肋坂安治、藤堂高虎、加藤嘉明,这些几乎和闲山同一批面对过李舜臣的,都显得心有余悸。而唯有当时刚从日本过来,没有吃过苦头的来岛通总趾高气昂......结果就是,自觉牛逼、不知死活的人果然战死了......)

    在闲山岛海战之后,朝日2军又在安骨浦海战中再次交手,日军再次失利。之后日本水军就基本采用了守势,直到明朝军队取得平壤大捷后,形成整个万历朝鲜战争第一阶段结束,双方休兵议和状态。

    但遗憾的是,在本作中,作为绝对主角的李舜臣,在演绎中显得过于沉稳而寡言,但威势不够。对比《鸣梁海战》中甚至亲身带军冲锋激发下属军队的形象,虚弱了很多。(而实际上,前作扮演李舜臣的,可是韩国老戏骨崔珉植,这稳稳的压阵感确实比本作的主演朴海日要强的太多......)

    因而,从整体而言,《闲山:龙的出现》的确没有超越《鸣梁海战》的高度,但放在世界海战影片中,也依然可以算是顶级作品之一了。

    历史上的闲山海战

    谈战争,当然离不开《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开篇《始计篇》就写道: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这段话的解释核心自然就是“天时地利人和”,但如果更仔细的说,就是将领必须做到知己知彼,除了了解对手的情况和自己军队下属将领及军士的能力外,并且非常了解各项对战争影响的环境要素,比如气候、地形、环境特点,同时必须要做到练兵到位,赏罚分明,军令如山。

    除了龟船这一黑科技武器,朝鲜军队无论在质量数量上当然是不如日军了。(甚至在日常武器上,日军大量配备了铁炮(原始步枪),并且经历过大量战国时代诸侯交战的历练,也都大大优于朝鲜军队的武器配置)

    对比陆军的节节败退,李舜臣的水军在整个万历朝鲜战场上表现都属于相当出色的,几乎属于另类般的存在。

    除了他本身对于战意的坚定和天生的不屈精神,无论在《鸣梁海战》还是《闲山》中,他对于每场战争本身的准备都是相当充分的。

    在历史中,闲山之战是一场充分展现《孙子兵法》对阵的战斗:

    李舜臣从开始就选好了闲山岛附近宽阔又水深的海域作为整个战场,而避免了和日军在狭窄的水道里进行缠斗。(缠斗基本上是战舰挤在一块,船上的军队跳到对方舰只上进行肉搏。实际上,一旦缠斗,以日军的凶悍、装备和基本素质,朝军很难抵御。而李舜臣和明朝将领邓子龙在最后露梁海战时双双殉国的战役中,就是在狭窄的海道中截击退却的日本海军,最终被日本军队在登舰混战中射中。)是为地利。

    而利用日军军内意见不合的优势(当时日军2位主将肋坂安治和加藤嘉明意见不合。在电影中也有所表现,但现实应该没有电影中这么夸张甚至严重内讧),急于求战立功而又轻敌的心理,先用小股部队引诱敌人。结果加藤嘉明果然没有经得住诱惑,而先破阵出发,引发整个日军舰队尾随而进,掉入朝鲜水军的包围圈。是为人和。

    同时,在前期,电影展现了李舜臣多次领军在作战海域里进行阵法演练,让整只舰队可以协调一致,能充分实施预先规划好的打击。是为勤练与法令。

    最后,日本海军是几乎完全掉入李舜臣设计的“口袋阵”,被朝鲜水军团团围住,不仅拥挤混乱不堪,还无法躲避朝鲜水军充分有效的炮击,几乎是一边倒的被朝鲜水军打击。

    实际闲山海战是整整打了一整天,而不是电影中可能最终就一阵火炮集中轰击定大局。最后几位日军主将是带着几只主舰拼命逃出重围才得以幸免。

    今天,记录在朝鲜《李朝实录》和日本《日本外史》中《德川氏前记.丰臣氏中》,这场战役不过是寥寥数笔的文字。但如果回放当年的战场实景,应该是电影中展现的那样波澜壮阔、杀声震天.......

    即便出于种种原因,我们可能无法对韩国英雄和战争的结果产生共鸣,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都需要尊重李舜臣在这场战争中的地位和成就。

    兵者,死地也。战争从来都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任何轻视战争严肃性和残酷性的心态,最终可能都只能以自己的惨痛损失作为代价。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世界影坛有2个有趣现象:1是好莱坞很少拍朝鲜战争题材的影片,2是日本影视界也很少拍“文禄庆长之役”题材的影片;

    偏偏这2场战争,都有我们华夏军队参与,这大概多少说明一些问题。

    实际上,这2场战争,从军事实力上,对手都是非常强大的,并且都抱着更深的企图。

    虽然万历朝鲜战争属于“明朝万历三大征”中的一个,也因此严重消耗了明朝的国立。(《明史》记载:“其冬,朝鲜用兵,首尾八年,费帑金七百余万。” 甚至是“三大征”中最费钱的一场。) 但总体而言,“三大征”都巩固了当时明朝的疆域安全,及在整个东亚地区的强大地位。

    这2场发生在朝鲜半岛上的战争,如果都任其发展而坐视不管,恐怕神州大地就不是1931年才会面临入侵了。

    所以,该出手时要出手,才是江湖地位稳固需要的态度。

    相对而言,回看强大实力的对手失利,也可以发现,“人和”始终都是影响战争的决定性要素之一。

    在整个万历朝鲜战争中,日军起初的势如破竹,主要是因为朝鲜对于战争毫无准备,并且军队实力和素质差的太多。当强大的明军出阵之后,日军就屡屡受挫。其中,除了对手实力强大外,整个日军将领界之间的不和也都是见诸史册的(尤其是小西行长和加藤清正之间)。这些不和甚至一直延续到朝鲜战争结束后,德川与丰臣家族的最终夺权内战中。

    而在朝鲜这里,其实针对李舜臣也发生过权争的问题。

    由于日军知道李舜臣的厉害,自1593年开始就很少主动应对李舜臣带领的朝鲜水军。而1594-1595年,明朝和日本就朝鲜战争在议和过程中,因此双方也就比较少进行进一步战役。

    但日本在此期间,就多次在朝鲜王廷中散播李舜臣私通日本,故意不出战的谣言。实际上,李舜臣在此期间,除了积极练兵外,也密切保持对日军的观察。但1957年,因为日军加藤清正在长门浦登陆,朝鲜王宣祖认为是李舜臣没有按自己要求做好预先拦截,为之震怒,认为李舜臣多次不听指挥,惯于欺君,轻慢朝廷。“武臣轻慢朝廷之习,不可不治。” 竟以“欺罔朝廷、纵贼不讨”的罪名在1957年2月将李舜臣逮捕下狱,并严刑拷打......

    如果不是当时知中枢府事郑琢上了一道表文为李舜臣求情,他真的可能就死在牢里了......最终算是宣祖开恩,李舜臣免为一死,但还是把他贬为小兵身份。而他的老母也因为儿子入狱,忧虑成疾,不久逝世.......

    而在他入狱期间,日军再次大举入侵朝鲜。而7月没有了李舜臣的朝鲜水军和日本水军在漆梁川大战,结果100多艘朝鲜战舰几乎全军覆没,包括其中大量的龟船......

    到了这时候,宣祖才重新想起李舜臣的好来,重新起用他为统制使,再度带领朝鲜水军。而这时朝鲜水军只剩下12艘战舰,这也才有了《鸣梁海战》中,12艘战舰(其中还没有一艘龟船)大战100多艘日本战舰,还击毙日军重要将领的故事......

    如果阅读这一部分历史,R君感觉与明末崇祯皇帝时期发生的事情如此相似.......只不过,当时朝鲜王朝运气比较好,还有大明王朝作为后盾,否则以宣祖这样昏庸的举动,单独面对日本,朝鲜半岛早就灭国了.......而崇祯就没有那么运气了,他不但要面对强大的满清,还要面对背后李自成的起义军,最终自挂景山时,不但不悔过自己如何自毁长城,灭了卢象升、袁崇焕这些栋梁之才,却还怨“诸臣误朕”.......

    一场《闲山:龙的出现》,虽然作为战争电影,娱乐为主,但背后,又有多少值得思考的历史.......

    最后,期待下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露梁海战》,届时,就不光是朝鲜水军和日本水军了,而是大明水军、朝鲜水军和日本水军的决战了!

    R君,2022年9月17日,于上海。

    感谢阅读全文,如果觉得还行,点个“赞”和“在看”支持一下吧!谢谢啰!

    财猫电影

    兵无常势,水无定形

    部分韩国电影影评:

    -当韩国电影人又在思考这场病毒危机......

    -戛纳的影帝,能否为“贩卖婴儿”正名?

    -汤唯又扮演了一次韩国的王佳芝,可惜智商还是没有在线

    -面对竞争和不公,你究竟该不该使用手段?

    -这部韩国黑帮片里,充满了香港黑帮片的江湖气息

    94届奥斯卡专题影评:

    -一场不动声色的谋杀,成就了今年奥斯卡最大的热门

    -暗黑、诡异、奇幻、欺骗、谋杀......今年奥斯卡偏爱暗黑路线?

    -《沙丘》:喜欢或者不喜欢,这就是它最好的模样!

    -迪斯尼又拍了部毒害万千女性的“鸡汤”啊.......

    -一场彗星撞地球,撞出了最大的人间丑剧

    -“邦德之死”,一个时代偶像的最好谢幕

    -英雄的困境,来自过度的政治正确和多管闲事.......

    -讽刺了,古驰品牌赞助拍了一部古驰家族谋杀案的电影

    -为啥这部《失控玩家》,会让社畜们看得很扎心?

    -史皇这奥斯卡的一巴掌,可能就是入戏太深

    93届奥斯卡专题影评:

    -这是独立女性都需要好好看的一部电影

    -这部暗黑版的《寄生虫》,10年前就已经得了文学大奖

    -今年奥斯卡的大热门,说尽了美国底层人民生活的无奈

    -女孩用自己的命换渣男的未来,值得吗?

    -这部9分的皮克斯新作,其实是一部“毒鸡汤”

    -这也许才是《信条》最简单明了的解读.......

    -汤姆汉克斯的2020新经典,精彩重现了二战的大西洋海战

    -《少年的你》:9分,毫无疑问的年度国产最佳

     2 ) 逊色的“鸣梁海战”

    认识这位韩国将军也许是从《鸣梁海战》开始,此电影里的李舜臣令我开了眼界。他是厉害还是真的和电影里所描述的那么“神”我就不得而知,但我知道的是这电影拍出来的气势是有的,剧情是紧凑的,人物描写有张力,有形象。可能是前剧拍得好看(也可能是我教少看韩国古代战争片),相对来说让我觉得《闲山》缺少了点乐趣。也许是《闲》并没有把整个中心放在对战中,更多的是是对历史和人物的刻画。对战场景是有的,但没前剧精彩。聚焦方向不一样,我个人比较喜欢崔岷植这位演员。如果大家都没看过这两部,我建议还是先看这个吧,先从大局和历史人物进行认识,再到主要人物的刻画,应该比较合理。 如果六颗星满分的话,我个人认为值两颗半

     3 ) 英雄史诗,不是这样拍的。

    浸润多年,我对朝鲜王朝的历史也充满着感情和敬意。

    尤其是壬辰战争,明朝和朝鲜联军浴血奋战,击溃了强大的倭军。李舜臣则是朝鲜民族伟大的英雄,因此,多年以来,壬辰战争电影中,“不灭的李舜臣”抗击倭军是这类题材的重要核心主题。

    从前看过《鸣梁海战》,这一部《闲山岛海战》,大体的思路也是如此,展示李舜臣所面对的艰难困局,他坚韧不拔,智慧和勇气都超乎常人,可以凭借一己之力,力挽狂澜。

    电影技术的进步,倒置剧情的浮夸。跟《鸣梁海战》一样,朝鲜海军对付倭军,龟船的战斗力被无限拔高,消灭敌人,简直就是摧枯拉朽。如果真有这样的战斗力,那可以说是天下无敌了。怎么还需要战斗八年呢?

    我深切了解,李舜臣将军是韩国史上伟大英雄,但是这种脱离历史事实,剧情浮夸,不仅损害了电影的艺术性和感染力,也损害了说服力。

    每次看完这类电影,我们总会问,这是真的吗?难以置信。

    塑造人物,还是要从人物本身着手,这部电影里对李舜臣的塑造是扁平的,重点全放在神乎其神的龟船海战上,而我们看不到一个能感染观众,触动心灵的伟大英雄。

     4 ) 把《闲山:龙的出现》《鸣梁海战》《南汉山城》《夜枭》《思悼》历史背景串起来。

    《闲山:龙的出现》故事背景是丰臣秀吉第一次派兵侵略朝鲜,主要表现朝鲜水军将领李舜臣领导的海战。 历史上明朝出兵帮了朝鲜,当时是明朝万历年间,朝鲜国王李昖(朝鲜王朝第14代君主)向明朝求援,明朝当时皇帝明神宗朱翊钧派李如松统领4万兵力抗倭援朝,中朝联手取得胜利,本片中并没有着重表现明军。 《鸣梁海战》,故事背景是历史上的露梁海战,日军再次侵略朝鲜,当时朝鲜君主还是李昖。 朝鲜二次求援明朝,明朝调遣7万兵力救援。李舜臣牺牲了,明朝将领邓子龙也牺牲了。 虽然电影《鸣梁海战》拍的比《闲山》早,但在历史上是后发生的事件,就是说,朴海日演的李舜臣明显比崔岷植演的李舜臣更年轻。 如果没有明军援朝,朝鲜基本上就被日本控制了,日本得胜后很可能进攻中国。战争末尾,丰臣秀吉逝世后,之后德川幕府崛起。从长远来看,万历朝鲜战争在当时起到了重新整合东亚各国政治军事力量的作用,并影响了几百年。 接下来,《南汉山城》里投降大清的仁祖李倧,就是《闲山:龙的出现》中李昖的孙子,朝鲜王朝第16代君主,由朴海日饰演。《南汉山城》的故事背景是1636年,明崇祯九年、朝鲜仁祖十四年,皇太极称帝建立大清国后不久率领十万清军攻打朝鲜,朝鲜打不过大清的铁骑和红夷大炮,被迫投降皇太极,行三跪九叩之礼,把世子当人质。 上面说了万历朝鲜战争中明朝帮了朝鲜那么多,朝鲜投降大清违背与明朝的同袍之义,况且朝鲜一直是明朝的藩属国,朝鲜人一直认为后金是地方蛮夷之流,称不上正统,所以《南汉山城》呈现出朝鲜人认为投降大清是耻辱。 《夜枭》中的君主仍然是《南汉山城》中的那个投降大清的第16代仁祖李倧,由刘海镇饰。前面《南汉山城》说世子去大清做人质,这里去大清当人质的儿子成年归来,仁祖怀疑世子要夺权,让御医做手脚把世子害死。 《思悼》里饿死世子的英祖李昑,是后面的朝鲜国王,朝鲜王朝第21任君主,由宋康昊饰演。朝鲜王朝历时518年,共27位君主,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就是这位李昑,在位52年(公元1724年到公元1776年),同年代是清朝雍正和乾隆在位时期。 《观相》里首阳大君李瑈,是比较早的,朝鲜王朝第7任君主,由李政宰饰演。 再说回《闲山:龙的出现》这个电影,先吐槽一下,接近抗日神剧了,靠人力划桨的船,转舵也太快了吧,而且将军令一出,连旗都不打,几十艘船立马就有反应,这是用无线电还是建了微信群? 决战时候倭寇船一共也没开几炮。 几个小将军大部分时间就是目光坚毅站在船上摆造型。 结果是自己船一艘没沉,对方全军覆没,往自己脸上贴金有点过了。 年代感环境氛围和人物造型还行。 海战场面做得还行,有几个关键节点想看的关键镜头没有呈现出来。 前面多次看困,主要是能猜到韩国会拍什么内容。

     5 ) 棒子本色

    由于朝鲜水师的胜利使明朝免于遭受侵犯……笑得我肚子疼。韩国导演的脑洞真是超出天际了……要不是明朝出兵你们TM早亡国了,几场关键的陆战和最重要的海战不都是明军帮你们啃下来的?露梁海战一战歼灭丰臣秀吉的水军,此战的主力难道不是明军?你们不意淫真的会死吗?给你们的救世主李如松磕几个响头吧!😁😁😁

     6 ) 朝鲜神将拯救大明王朝——《闲山:龙的出现》

    今天聊聊韩国电影《闲山:龙的出现》。

    片名한산: 용의 출현/ 한산도대첩 / Hansan: Rising Dragon (2022),别名闲山岛海战。

    韩国人拍了一部史诗性质的历史战争电影《闲山:龙的出现》,浓墨重彩展现了1592年朝鲜水军在闲山岛近海击败日本水军的“闲山岛海战”。本片和《鸣梁海战》(명량 ,2014)一样,讲述的依旧是朝鲜水军大将李舜臣的故事。

    如果影片只是表现这一场海战的话,那就还算不错。但有意思的是,影片中不忘提及战争背景、夸大海战影响,其历史虚无主义就让人不得不吐槽几句了。

    2013年《鸣梁海战》的大获成功点燃了韩国民众的爱国激情,成为韩国有史以来观影人数最多、票房最高的电影,续集也顺理成章地被提上日程。

    制作方决定延续《鸣梁海战》的成功,再拍摄两部有关李舜臣的海战电影,8年后《闲山:龙的出现》成功上映,同样取得了肉眼可见的成功。影片上映5天后就成为当年票房第三名。

    《闲山:龙的出现》的故事发生在1592年,也就是《鸣梁海战》发生的前五年。

    影片中日寇入侵朝鲜,把朝鲜军队打得节节败退,眼看着就要打下朝鲜王京汉城了,连朝鲜国王都跑路想向明朝求援。此时所有的重担都落在朝鲜全罗道左水使李舜臣身上。

    他要在海山阻击日寇水军,这样才能阻止日寇的灭国计划,以及随后的占领大明和天竺。

    值得肯定的地方是,《闲山:龙的出现》在服道化上下了狠功夫,不管古代人穿的是什么样的,至少影片中呈现的状态能够让人相信这是一场气势恢宏的大决战。灯光效果、视觉特效,都能看出经费在燃烧。

    最后一场大战中,大量船只开始由远及近的史诗级战斗,士兵们也舍生忘死一般地扭打成一团,从娱乐性上来说是合格的。

    在剧情设置方面,影片涉及爱情元素,但只是一笔带过,知道取舍,没有浪费任何笔墨,详略得当。

    《闲山:龙的出现》的故事背景是发生在1592年至1598年的万历朝鲜战争。

    万历朝鲜战争的起因是日本的野心。1950年,猴子丰臣秀吉继承先主织田信长的遗志,结束了长达一百多年的战国时代,完成日本统一。紧接着丰臣秀吉为了化解国内大名对土地分封的不满,同时实现个人野心,决定入侵朝鲜,然后再征服中国、进夺天竺,从而称霸亚洲。

    战争开打1个月,日军就攻陷了朝鲜王京汉城,朝鲜国王李昖北逃义州,向宗主国明朝求援。明朝派李如松统领4万大军抗倭援朝,李舜臣在海上也取得多次海战胜利。直至1595年,万历朝鲜战争第一阶段结束。

    1597年,日本以14万大军再次入侵朝鲜,朝鲜二次求援,明朝调7万兵力赴朝救援。中朝联军在陈璘、邓子龙、李舜臣的指挥下,取得了鸣梁海战的胜利,但李舜臣和邓子龙壮烈牺牲。这也是电影《鸣梁海战》的内容。

    最终万历朝鲜战争以中朝联军的胜利告终。

    万历朝鲜战争深刻影响了东亚政治军事格局。朝鲜从亡国到复国,而日本则元气大伤,丰臣秀吉集团势力被大幅削弱,德川幕府崛起,这些都是后话。

    《闲山:龙的出现》描写的只是万历朝鲜战争第一阶段的其中一次战斗。

    战斗的过程基本也和电影中所描写的一样,1592年7月6日,李舜臣进兵出唐浦附近水域,并于7月7日清晨,将集结于巨济岛的日本水师引至闲山岛附近水域决战。

    此处具有较为宽阔的深水环境,可以方便大军设置埋伏合围歼灭日军。

    大决战中,朝鲜水军将日军包围,随后朝鲜水军直接冲撞日本水军,很快撞翻了日军前方的几艘大船,而其余朝鲜战船也奋勇杀敌,击沉日军40艘船,创下“闲山岛大捷”。

    影片至此就结束了,但如果就此打住那也还好,可偏偏电影还要无限拔高这场海战的意义。

    按照影片的说法,朝鲜水军的闲山岛大捷不仅打败了日寇,还拯救了大明王朝,绝口不提自己一个月被人攻占王京,跑到大明求援;也不说明朝军队援朝后,朝鲜人争夺指挥权;更不说此战之后,李舜臣的战术被日军掌握克制方法,日军以固守据点的方式对付朝鲜水军,李舜臣再无法取胜,釜山浦、长门浦、熊川、唐项浦、永登浦等后续海战全部失败……

    《闲山:龙的出现》的副标题是龙的出现,但全片你都看不到龙在哪里,只有几只老乌龟一样的龟船在横冲直撞。

    李舜臣克敌制胜的奇招就是全身披甲的龟船。

    龟船吃水大、护甲高,依靠冲撞可以把敌船撞个大洞。大家可以把龟船想成DOTA里的钢背兽,防御值极高。

    《闲山:龙的出现》唯一说对的就是战争性质。

    这是一场义战与不义之战。猴子为了转移国内矛盾,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直接把东亚国家拉进泥潭。

    三四百年后,日本人故伎重施,再次把东亚搅得鸡犬不宁。

    我稍微看了一下西方国家网友的评论,他们说这部作品比起吴宇森的《赤壁》,更像是《300勇士:帝国崛起》,表示影片依靠CGI辅助提供了非常棒的体验,尤其是迷雾散去战舰现身的一刻,颇能打动人。

    别看《闲山:龙的出现》讲述的只是漫长战争中的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战斗,导演却将故事表现得宛若一场世纪大战。

    影片内容宏大且密集,从朝鲜、日本两个方面分别叙事,场景包含水路两条线,时间线跨越战争前后数日,给人的感觉就是这场战斗将决定万历朝鲜战争的最终走向。

    但闲山岛大捷可不是赤壁之战那样的决定性战斗,可影片呈现出的效果就是很能唬人。

    韩国总觉得自己是朝鲜半岛的正统继承人。《鸣梁海战》《闲山:龙的出现》等一系列提振韩国人民族自豪感的电影颇为吃香。

    但我们也不知道一个没有主权的国家怎么会产生这种错觉的?韩日近几十年成为殖民地后,才变得安分守己,可不是这俩货本身是什么好鸟。这可能和缺啥就要显摆啥一样,韩国男人对某种手势特别敏感,韩国的爱国热情也只能在历史虚无主义中自我高潮。

    我们如果不拍摄属于自己的历史题材电影,恐怕以后连历史都要被偷国改写。大逃跑可以拍成《敦刻尔克》,长津湖可以拍成《忠诚》,我们正面描写历史反而会被人指责战狼。

    朝鲜神将拯救大明王朝,

    虚无主义殖人自我感动。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7 ) 精彩的海战!85分

    电影主要讲的是明朝时日本倭寇侵略朝鲜的海战。

    历史上日本至少有3次进攻中国。分别是唐朝,薛仁贵东征保唐。明朝,戚继光抗击倭寇。再就是近代,日本侵华战争。朝鲜地理位置上看是一个大陆板块的一个口子,要攻击中国,就必须先打下朝鲜!

    日本这个国家总想打下亚洲,统一地球。一次一次的侵略其它国家,这部电影刚好反应了一次反侵略的海战,朝鲜人民奋起反击!

    中国跟朝鲜的关系一直都还好,历史上总是联合起来抗击外敌。没有发生朝鲜联合其它国家里应外合拿下中国,然后再分些地盘的事!不知道到了现代,朝鲜分裂成南韩北朝后会怎么样?

    谈谈男一号的面瘫表演法,会不会成为本片的一大败笔。上一部同类型的《 鸣梁海战 》 的主演崔岷植,表演就好很多了。

     短评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