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战争片 关原之战

    关原之战

    评分:
    0.0很差

    分类:战争片日本2017

    主演:冈田准一,役所广司,有村架纯,平岳大,东出昌大,北村有起哉,伊藤步,中岛书,音尾琢真,松角洋平,和田正人,木村绿子,泷藤贤一,中越典子,坛蜜,西冈德马,松山研一,磨赤儿,春海四方,堀部圭亮,三浦诚己 

    导演:原田真人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正版货

      霸王花遇鬼

    • 已完结

      芳华

    • HD

      旅馆

    • HD

      7把枪

    • HD中字版

      沙漠之狐

    • HD

      海上风暴1951

    • HD

      日本最长的一天1967

     剧照

    关原之战 剧照 NO.1关原之战 剧照 NO.2关原之战 剧照 NO.3关原之战 剧照 NO.4关原之战 剧照 NO.5关原之战 剧照 NO.6关原之战 剧照 NO.16关原之战 剧照 NO.17关原之战 剧照 NO.18关原之战 剧照 NO.19关原之战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讲述日本战国时代末期发生的一场“决定天下”的战役,交战双方为德川家康领下的东军以及石田三成领导组成的西军。最终,在西军将领小早川秀秋叛变的情况下,这场战争在一天内即分出了胜负,德川家康取得了统治权,三年后成立德川幕府。

     长篇影评

     1 ) 非常失败的关原演绎

    无论片方打出多少噱头,例如服化道的精美、战争场景的宏大、对民间演义的颠覆等等,都不能掩盖一个问题——作为电影最失败的一个问题——拍得烂。

    第一:石田三成的“义”

    战国时代的义不是像现在所谓的情义,更不是片中渲染的“反对战争”——三成殿虽然是“战下手”,但好歹在九州岛负责过十四万侵朝日军的后勤调度,还亲临前线督军,关原合战前夕领着西军打爆了德川在近畿的所有据点——这样一个男人大谈和平,未免过于违和。(论“平成废物”对“天正男儿”的想象)

    石田三成的形象塑造也有问题。冈田准一五大三粗的身材,怎么看怎么像武力值爆表的黑田官兵卫,而非被岛左近吐槽“这个男人的小东西挺别致的”的治部少辅。

    实际上,战国时代的“义”,更多指的是一种“恪尽职责”。上杉谦信打甲斐,因为他要尽“关东管领”的义;织田信长火烧天台宗比睿山,凭借的是他身为净土宗信徒的义;羽柴秀吉挟三法师以令织田家臣,同样为了昭示自己的大义名分(“不是我要侵吞织田家,而是三法师钦点了我”)——由此才能明白为什么大家都说“义在西军”——身为丰臣家老、羽柴江户大纳言的德川家康,最终把主君逼死在大坂城。所以石田三成到底“义”不“义”,还是要考虑同行衬托的。

    第二,呆板的画面

    我不是电影工作者,但是我见得太多了,有必要怒斥一下。我告诉你们我是身经百战了,见得多了!NHK的哪一部大河剧我没看过?拍电影的黑泽明,那比你们不知道高到哪里去啦。啊,我跟他****!(振声)

    不知从何时起,中日韩电影电视剧都流行一种不知道怎么形容的风格,大概就是低饱和度、高暗度、所有画面都呈现性冷淡风格的样子——实际上效果很不错,至少看起来也很舒服,但用在一部战国电影里,就非常违和。看看黑泽明的电影,通过阴暗的服装背景与明亮的旗指物两者的强烈对比,营造出非常热血的战国气氛。还有武田士兵在夕阳下行军的画面,真是大师手笔——你再看看整部《关原之战》,除了忠义无双撕心裂肺地喊着讨伐家康外,还有哪个画面能让人记住的吗?

    第三,人物形象问题

    石田三成不再赘述。松山健一那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你敢信他演的是小爱直江兼续??至于泷藤贤一……他演得很像猴子,但不像秀吉。唯二可圈可点的,只有德川家康和前田利家了。

    从细节来看,编剧和导演显然都是熟读原著了的。但司马辽太郎有个毛病,他把许多彩蛋都分散在好几本书里。你看过《国盗物语•织田信长》,再去看《新史太阁记》,才能get到一些笑点;看过《新史太阁记》,再去看《丰臣家的人们》、《关原之战》、《霸王之家》,也能时常露出会心一笑。但编剧只是老老实实地照抄了《关原之战》,却没有从更高的角度把握住人物的塑造,导致要么流水账、要么没有出色的人物,而平平无奇的演员与平平无奇的演技(点名冈田准一和东出昌大,看冈田准一和役所广司出现在同一个画面时,你甚至仍然感觉不到他们在演同一部电影),又完全毁了本就不甚出色的剧本。

    就这个角度而言,这部《关原之战》给我的感觉甚至没有三谷幸喜的喜剧《清须会议》来得好。三谷幸喜对“历史感”与人物性格的把握惊人的好,而这部电影却把战国诸英雄的落幕拍成了高中生群殴。

     2 ) 电影《关原之战》:大义名分可以无视吗

    关原之战,是结束日本战国时代的大决战。电影《关原之战》却没能成为经典,男主角石田三成也不能说是一个完人,甚至算不上一个好人。我家小宝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问我“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我却不知道怎么回答。成年人或许是只讲利益,不讲好坏对错的。但政治家以此精算形势,却往往难免行着踏错。因为在政治家的标准来看,大部分的群众,见识其实与小儿无异。所以这部电影的中心思想和价值观还是值得后人深思的,即大义名分并非可以忽略不计。战斗民族在俄乌冲突中打成这个样子,我认为失去大义名分是主因,为政者不可慎之。

    影片以石田三成为正面主角,以“大一大万大吉”为主题,但对义的描写模模糊糊,以致电影通篇看起来只是丰臣政权内部权力斗争,中国人对丰臣尚且没感觉,更何况是丰臣家的狗咬狗,因此更加无法进行角色代入,这是电影《关原之战》评价不高的原因之一。但是,历史上的三成以及这个人的“大义”,多少总有让人动容之处。在我看来,是要比“英雄”“黄金甲”之类要好的。

    关原之战本来就千头万绪,电影忠实于司马的原著,对其历史背景铺排甚多,却没有重点,平铺直叙,到了真正的战争场面有所不足,关原几十万大军对峙搞得像个村斗,战场排兵布阵交代不清,对于战争片的发烧友来说有点不爽,但对我这种小白,倒是可以借此了解一下日本战国历史。

    影片从石田三成的“三献茶”开始。战国三杰之一的丰臣秀吉打猎路过长滨城一间寺院,打杂的童子献茶,先上一杯冷的,后上一小杯微温的,最后上热茶。秀吉问缘故,童子答:将军进门后,满头大汗,如果我给你喝热茶,您不仅不解渴,还会因为茶太烫而责怪我,其实,并不是茶太烫,而是因为您一时无法适应。我便给您了一碗凉水,见您解渴,便应该以身体为重,再喝凉水便会伤身体,我便给您了一点点不算太热的茶,仔细观察您的反映,见您已经逐步适应,才敢把刚起好的上茶奉给您。秀吉大喜,遂收童子为侍从,他就是石田三成。

    从“三献茶”的故事可以看出,少年时代的三成,注重细节,头脑聪明,有条有理,很重礼仪。三成受到秀吉的恩宠,年纪轻轻就成为19万石身价的大名。此时的他依旧本性不改,对正直、清廉的人态度良好,当别人都排斥麻风病的大谷吉继、商人出身还信天主教的小西行长时候,石田三成尊重他们并且赢得了信任,这两个人成为了他的死党;石田三成对家臣也很慷慨,家臣大多忠心耿耿,比如把自己收入一半给还是浪人的岛左近,君臣同禄,在其领地内,石田三成的德政也深受居民热爱。

    这样一个情商极高的人,为何会和丰臣七将产生矛盾甚至刀剑相向呢(影片中七本剑追杀三成)?影片详细交待了,石田三成对于罪人、小人或做出让他觉得不齿的行为之人态度就很冷淡。比如他如实报告了福岛正则、加藤清正在朝鲜杀平民的做法,引起了这些武将的反感。三成对被武田吓得拉一裤子屎、被迫让儿子自杀的德川家康也没有好感,有一天,家康和三成一起在大佛殿,三成的手杖不小心落地,家康立即拾起来交给三成,三成连一声道谢也没有。如果只看电影,就不明白小早川为什么叛变,西军为什么不团结,就是因为三成耿直得罪人太多?但双方交恶并最终引发关原合战的根本原因并非是个人情感上的私仇,更多的则是价值观上的冲突。

    在秀吉统治下,日本即将一统,代表武将的家康与代表文臣的三成也能同心协力。但是,随着日本侵略朝鲜被我大明打败,发动战争的秀吉连气带病,一命呜呼。秀吉担心自己的儿子秀赖年幼,去世前立德川家康等五大老和石田三成等五奉行。要求这10人全力辅佐自己的儿子,于是各个都发了誓。但石田三成想的是万事以丰臣家的家业为主,德川家康却意图替代丰臣谋求天下。失去了秀吉的制约,德川家康公然违背秀吉遗言,欺负秀吉留下的孤儿寡母,玩弄权术,频繁与其他大名缔结婚约。眼见着德川家康一步步蚕食着丰臣政权,秀吉的旧臣们却不能戮力同心对抗德川家康。石田三成联合三奉行颁布《內府之条条》,细数德川家康罪行,打出讨伐家康的大义名分。石田三成的家纹或军旗即为“大一大万大吉”,按照后世人的说法,大一大万大吉的意思是:大一即天下,如果全天下的人都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那么天下太平之日就会降临, 天下就会大吉。可见三成是有明确的政治理想的。石田三成以区区奉行之身,不到二十万石,敢于挑战五大老的首席,领地比自己大十几倍的德川家康,这又是一种不畏强权的表现。

    影片详细叙述了德川家康如何以高明的手段,拉拢诸大名私下结党进行反叛。三成则发挥其组织能力,纠集关西诸侯,成立西军,对抗德川家康的东军。双方在关原合战。战争初期西军的局面不错,依山布阵把德川军包了起来。三成长于民政,兵略却非所长,也不像家康那样会拉拢人心。结果实力最强的队友小早川秀秋背刺,岛津家族作壁上观。元帅毛利辉元干脆就宅在家中没有出兵。而家康不愧是枭雄,他在大本营被忍者刺杀,待女阿茶抱住刺客对家康说,别犹豫,连我一起杀了,家康基本是同时拔刀将两人击杀的,没有分毫犹豫。关原一战,石田三成先胜后败,大谷刑部为友情,明知是死,也毅然前往。受火枪袭击重伤的岛左近突入地阵壮烈战死,实践了“君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小西行长也用自己的生命回报了这份尊重。

    石田三成没有自杀,他认为胜败乃兵家之常,失败不可舍命,应全力逃出战场,以图大事,此乃合乎兵法。不过最后三成下痢倒在山洞里,又无食物,自知命该断绝,力劝收藏他的农夫去出首,于是被捕。影片结尾,被抬向刑场路上的石田三成与恋人初芽对视,初芽低声轻语“大一大万大吉”以告慰之。历史上还有一件小事,在刑场上,人们为三成念佛,遭拒绝,他的态度和平常一样镇静,毫无畏惧。处刑前,三成口渴请卫兵给水喝,卫兵欲给他柿子替代,却被一口回绝:“吃柿子会生痰,对身体不好。”旁人嘲笑道:“你都死到临头,何必挂念自己身体?”三成反驳:“欲成大事者,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可以说,三成一直到死,都抱定着打倒德川一族的决心,甚至要带着健康的身体去九泉之下侍奉秀吉,其傲骨、气节、理念可见一斑。

    有的人说成王败寇才是正义,那么我们可以跟中国的《三国演义》比较一下。历史上炎汉是亡了国,后人也很难论定汉为正统,但关云长最后率领数十余骑落荒而走,中国民间仍奉之为战神;诸葛亮六出祁山寸功未立,却成为最深入人心的丞相,云长血战汉水襄樊!孔明星落秋风五丈原!千古之下我们仍不禁为之落泪。可见民心自有忠义二字,这不是愚忠二字所能解释的。

    在后世两三百年里,德川家族统治了整个日本,因此把与其作对过的三成描写为傲慢的小人、误事的佞臣。三百年后的明治维新之战,当年石田三成的猪队友毛利、岛津家族最终推了德川幕府,日本从此进入世界强国之列。

     3 ) 对“三碗茶”的一点解释

    “三碗茶”的经典,400年来被日本人所津津乐道,但其要害并未得到深刻的揭示,一般说是体现了石田三成的聪慧、丰成秀吉的眼光之类的,但这样的理解揭示不了命运的问题;按此,历史会变成是一声唏嘘、意义的消解。

    而电影在“三碗茶”的解释方面有了一些推进,虽然它并未完全自觉到这一点(否则它可以在编剧上做的更好)。

    首先,电影所呈现的故事的起点是“三碗茶”,它是三成生涯的开始;其次,电影对三碗茶的解释不同于通常的看法——“三碗茶”在此被理解为“决定他人的生死就在一闪念”。

    就在这里,我们可以获得一个提示:“三碗茶”原来是“差一点就被杀头”的事件。这样一来,构成“三碗茶”的关键词就有三个——不同寻常、有点意思、冒犯不敬。事实上,三成的茶是突兀之茶,只是在此前提之下,他的确做得“有点意思”,他的聪明而善辩得以展示,但整个事情仍是一种冒险。所以,事实是当时作为胜者的丰成秀吉容忍了三成略带傲慢的自我推荐,不拘一格,更有可能的是人性的补偿机制使然——日常性的乏味会让人被一些不同寻常的东西所吸引,君主容忍“有才者的倨傲和古怪“是一种惯例,其本质是一种权贵的高级娱乐。

    三成的本性,是空手屠龙。据记载,递茶事件发生在他15岁那年,这已经不是一个用“聪慧”来进行主要评价的年纪了,尤其在那个年代。15岁的三成,作为一个有志向的男人,以一种非常手段冒死向前来歇脚的主上推荐自己,他成功了。

    但顺着这根线索,丰成秀吉的死也就是三成的被保全的结束。空手搏龙蛇,本身是一种天才,而不是一种可理性、可重复的方法,但人类社会已经慢慢步入近代,进入启蒙时代,理性自身对普遍化的要求将是未来(直到今天)的基本趋势。当然,这是我现在的漂亮话,三成不可能知道。只是,“三碗茶”仍然只是非常之法、神来之笔,它经典得无以复加,正因它只能千载难逢地被使用,若想一以贯之,用它作为指导思想来统一天下,那只能说是一种幼稚,对民生也是一种灾难。

    那凭什么说三成一直没有背离“三碗茶”的精神呢?

    嗯,因为他幼稚,因为他希望一举成功,因为他倨傲……no,如果只看电影的话,因为故事从三成递茶开始,但真正在电影中践行着“茶道”、给不容忽视的重要他人奉茶的人,是德川。

    三成口口声声说自己是正义,其实是偏狭者的失道。我没说德川他老人家就得道者多助,只是失道者已然寡助,历史证明了这一点,关原之战中最凶猛的对手都是本来应该属于三成阵营的人。另外,从后面德川所开创出来的两百多年的天下来看,德川的确靠谱。

    历史不需假设,但从价值判断上,大概可说,如果三成当时统一了日本,那不久之后,日本还要再来一次统一(战乱)。

     4 ) 逐鹿天下,问鼎关原——《关原之战》

    关原之战,日本战国史上最大规模的战略会战,石田三成与德川家康两大军事集团,总集结近20万大军进行了一次战略性的总决战,这场战略决战,是统治日本两百六十多年的德川幕府的开幕之战,也是丰臣家族覆灭的开始。司马辽太郎写了同名小说,电影把这部宏大的日本小说搬到了大银幕进行了全新的改编。

    这部电影设计到的时间跨度和历史背景非常之大,从年轻的丰臣秀吉和年幼的石田三成因为“三献茶”相识开始一段主臣缘分,本能寺之变后丰臣秀吉削平群雄,一统全日本,发动了侵朝战争,进而想要以此为跳板征服大明。参与侵朝战争的中的诸多名将都有在片中登场。

    一代枭雄丰臣秀吉晚年陷入巨大的继承人危机,他本来没有子嗣,收养了养子丰臣秀次,丰臣秀次继承了关白之位,但是没想到丰臣秀吉老来得子,生下了三子丰臣秀赖,秀吉准备传位给自己的亲生儿子,这直接导致了与养子矛盾的激化,最终丰臣秀次遭到了满门抄斩的命运,而执行杀戮的就是秀吉忠实的家臣石田三成。

    电影的一号男主角是在关原之战中战败的一方石田三成,这部戏对这个战败的历史人物寄予了非常高的历史评价和同情。“大一大万大吉”是他秉持的理念,他希望为“正义”而战,不是为了逐利,他收服岛左近和初芽,有着匡正天下的雄心,但是另一方面这个人在政治斗争和与人相处过程中也有人缘很差的一面,他和小早川秀秋、加藤清正这些丰臣家族的股肱之将都有矛盾,不能团结,这反而给了自己的政敌德川家康机会。德川家康帮他捡起掉在地上的竹杖,他居然毫无礼貌的拿起就走,这些都看出这个人性格在政治斗争过程中的爱憎分明,不容妥协,也是他性格命运悲剧的一面,尽管有岛左近的辅佐,但是还是在政治同盟巩固方面落了下风。

    德川家康是真正的老狐狸,日本老演员役所广司把这位枭雄演的很好,他和石田三成的对决,让我想起中国历史上的项羽和刘邦,他有着刘邦式的狡猾,而在丰臣秀吉那里,他表现的有很像三国时代的司马懿,他最终也像司马懿终结曹魏政权一样,终结了丰臣秀吉奠基的霸业。

    石田三成的性格在政治中还是有非常理想化的一面,他秉持自己的正义之心行事,但是兵不厌诈,政治的斗争则更是复杂,他完全为了义理去趟直了走,这个和德川家康这样不择手段胜利的对手比起来,他等于自缚手脚。

    这部电影全景式的展示了关原之战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算得上近年来日本电影中最有史诗气魄的作品,关原之战保存下来的历史资料非常丰富,涉及到上方的战略部署,排兵布阵,也是后世军事史学家们非常热衷研究的战争。在后来的明治时代,日本陆军聘请的德国军事专家米切尔少校看到由日军提供的当时关原合战的布阵图时曾经说过“西军必胜”,仅凭战场布阵来看,西军(石田三成一方)可说是占尽了优势,但是战争自古以来就不是单纯的军事武器的较量,涉及到外交、政治、经济动员等综合能力,石田三成这一方最大的问题就是内部的矛盾被德川家康分化瓦解,小早川秀秋临阵倒戈给了石田三成军事集团崩溃以致命的一击。小早川在电影中的态度被处理得也是非常暧昧,他成为两大军事集团相持阶段决定胜负的关键少数,这个位置有点像楚汉相争关键时期的韩信,如果当时项羽也能成功游说韩信倒戈,历史的天平估计不会是汉家天下。

    这部电影最后的高潮部分无疑是战争部分,系统的看到了当时古代日本战国时代的军事打法,很多人会对日本古代将士打仗背后插的旗帜印象深刻,其实在那个时代日本武士上战场都是自备盔甲,电影中也有交换头盔和解的武士传统,几万人,十几万人的会战,没有统一的军服,各个军事集团大名统领的军队服装也不一样,很容易打乱套,自己人杀起自己人来,所以都用这种后背插上旗帜的方式标识,也便于将领指挥阵型。这部电影在战场呈现出的交战态势还是显得有些混乱,石田三成到处奔忙,看不出整个战场总体的进程和态势的攻防转化,在场面驾驭上还是有些失控和混乱的感觉,但是总体上还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古典军事题材作品。

     5 ) 【转】石田三成其人

    石田三成在江戶時代一直是大奸臣的代表,一直到明治時代才開始逐漸獲得正面的評價。 從史料上來看,三成無疑的是個能吏,也是豐臣家的忠臣。 從秀吉當上織田家的軍團長,在中國地方和毛利對戰的時候,三成就是秀吉的後勤幕僚,而且做得有聲有色(包圍三木城、鳥取城,水淹松山城,都是大工程啊)。秀吉是通曉經濟重要性的人,在他得到天下之後,立刻便重用擁有高度事務處理能力的三成負責各項內政工作,出兵朝鮮的時候也是三成負責後勤補給。三成身為秀吉身邊的秘書官,一時權勢傾天,各大名都得退讓三分,甚至紛紛巴結。但並沒有任何關於三成收賄的跡象,就算後來德川幕府對三成極盡抹黑,也沒能說他手腳不干淨。三成是能吏,而且是清廉的能吏。 三成的缺點,在於他不會做人,或者說,在權謀運用上少了一份人情味。他過於追求忠實而有效率的執行命令,而得罪了太多人(家康則完全不同,在關原之戰之前,幾乎是極盡能力籠絡人心)。當然,由於他正直的性格也有一票兄弟和他情投意合、全力相頂(直江兼續、大谷吉繼等)。他的家臣對他也十分敬重,在關原之戰中,雖然人數不多,但西軍中的三成軍是最有戰鬥力,而且支持到最後才崩潰的。但可能是因為少年得志,能力過人,三成處世上的確有太過自信自傲,沒替別人著想之處。 打個比方,在小學班級裡可能都有這樣的同學存在:功課名列前茅,做什麼事都符合學校規定,總是被老師稱讚。其他人頑皮搗蛋總是他第一個向老師打小報告,和他吵架會被他說的啞口無言,想欺負他他就會叫老師把你叫到辦公室罰站。三成大概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但人總有畢業的時候,秀吉也有死去的那一天。 秀吉死去屍骨未寒的時候,德川家康就開始了他奪取天下的計劃,一口氣安排了好幾個和其他大名家的聯姻。大名之間禁止擅自聯姻是秀吉的遺言之一,身為五大老之首的家康在病床上的秀吉面前簽了好幾次血判(用自己的血簽名畫押)表示要遵守遺言,卻在秀吉死後立刻翻臉。好學生的三成當然看不順眼,但秀吉老師已經不在不能打小報告了,怎麼辦呢?只能把唯一在資歷、年齡、領地大小上勉強能和家康相比的前田利家抬出來。在利家的周旋下家康勉強認錯,擺平了一場風波,但利家在9個月後也隨著秀吉的腳步去世。 利家去世的當天,之前一直被利家壓著的加藤清正、福島正則、黑田長政、細川忠興等7名年輕大名(除了黑田和細川之外,其他5名都是和三成一樣,從小在秀吉身邊長大的武將)立刻爆發,決定要殺掉三成。這7個人都是在朝鮮最前線奮戰的武將,本來前線的武將和後勤文官不和就是常事,但三成聯合小西行長想在暗地裡結束戰爭議和,而沒有公平的向秀吉報告前線武將的功績也是有的。在前線最忠實的執行秀吉命令,孤軍殺進朝鮮內地捕獲朝鮮王子的加藤清正,甚至還因為骨子裡調雞蛋的理由被三成告了一狀,遭秀吉處罰。由於這些恩怨,豐臣家內部分裂成已加藤、福島為首的武鬥派和以三成為首的文官派,雙方勢同水火,只是三成待在秀吉身邊而武鬥派一直只能敢怒不敢言(行動)。秀吉和利家死後,武鬥派在家康的默認(甚至暗中支持)下終於爆發。 知道有生命危險的三成,做出的決定是跑到幕後黑手的德川家屋子裡去請求家康庇護。這個舉動看似出人意外,但可以看出三成是個聰明人,而且有著正確的謀略眼光。家康的目的在於奪取天下,奪取天下當然不是殺了三成就結束,家康需要製造混亂,製造戰爭,他才有機會可以重新做權力的洗牌。 之後的事情和題目無關,就不細說了……。在關原之戰前夕,家康的表現完全稱得上日本史上最大的陰謀家,用盡各種權謀分化、挑撥、壓榨。最後拉著一批秀吉從小帶大的武將們在關原將三成擊敗,奪取了豐臣家手中的政權。關原之戰拼的其實是開戰之前的外交戰和心理戰,勝負早在開戰之前就已經決定了。三成除了資歷、軍事經驗不足不能服眾之外,最大的敗因在於他高估了其他大名對於豐臣家的忠誠心……不是每個人都像他一樣把秀吉過去的恩澤放在現實利益之上的

     6 ) 关原之战之前以及之后带来的影响

    看过这部电影的很多观众都稀里糊涂的,不明白关原之战这一段历史,首先要从织田信长开始讲起,篇幅比较长,我会尽力缩小篇幅。

    从应仁之乱开始,日本的动荡持续了一百多年,可以说非常混乱,六十多个国家,你打我我打你,不能形成一个稳固的政权。这个时候织田信长出现了,织田信长原本也是当时地方的一个小人物,桶狭间之战之前,根本没人在意这个人。桶狭间之战一举讨死号称东海道最强大名今川义元后,开始被别人注意到了。而此时的德川家康不过也是依附在今川义元旗下的小大名,今川义元死后立马独立了,很快就和对头织田信长结为了盟友关系,注意,这个时候是盟友关系。后来的太阁丰臣秀吉,这个时候在信长麾下是个小卒而已,当时的地位还是微不足道。

    随着后来信长实力越来越强,连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昭都不放在眼里,最起码足利义昭是这么认为的,不过当时信长确实有实力可以威胁将军的,于是恐惧的足利义昭建立了信长包围网,信长包围网里实力最强的就是武田信玄。实力在当时算可以的信长,面对武田信玄就不行了,武田实力碾压信长的。而当时,信长的周围强敌环伺连自己妹夫浅井长政都背叛了他,可以说信长这是危机非常大了。而这时候,武田信玄要进京,进京之后就可以震慑周围的大名,而进京之路必须经过家康的势力范围,所以就跟家康打了一架,结果肯定是武田赢,一个资深武将打一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肯定没有压力,打的家康屁滚尿流,城池被连打下好几座,这时候家康就像向信长求救,信长这时候正焦头烂额,没工夫管家康这边的事,但作为盟友还是要表示一下,于是象征性派了一点援军,结果德川织田联军再次被武田碾压。

    信长没空管,只能靠自己,家康靠死拖,一步步尽力争取时间,坐等信长来援助,这么一拖竟然把信玄给拖死了。然后武田军撤退,家康有了缓冲的机会。而那边,信长火烧比叡山延历寺,用最暴力的方法给敌人最深的恐惧,灭浅井朝仓,等一切周围的敌对实力被消灭的差不多没什么气候的时候,立马准备好打武田,首先自己亲率大军来到家康领土,两巨头聚首一块迎击来犯的武田胜赖。在长筱之战中,信长拿出了火枪,采取了三段式射击,取得大胜,武田老臣在这场战役中阵亡大半,至此武田家逐渐走向灭亡的道路。1582年,武田家灭亡,而这时,织田信长的德川家康的关系已经转变,对信长来说家康不再是盟友,而是自己的下属。

    这一年,信长向北陆,四国地区发动攻略,如果北陆,四国地区被拿下,那么东北和九州地区也尽在眼中,统一全国就不成问题。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谋反打断了他的计划,一切都被终止。明智光秀突袭本能寺,织田信长殒命本能寺,随后信长儿子织田信忠也在京都遇难。

    这个时候德川家康正好在堺市游玩,离京都很近,听到消息必须离开堺返回三河。在服部半藏的帮助下家康成功返回三河,准备起兵攻打明智光秀,据推测家康打算以借着为信长复仇的名义,消灭光秀企图一统天下。但是他没有想到,有人比他还要早,这个人就是丰臣秀吉,他当时作为军团长主要攻打中国地区(日本地区),他来了个中国大返还,急行军几日内赶到,与光秀决战并将其打败,家康闻讯只能作罢。

    随后,织田家内部因为拥护谁做织田家之主发生争执,丰臣秀吉和织田家家老柴田胜家发生严重冲突,随后柴田胜家与丰臣秀吉开战,柴田胜家不敌被击败,在越前北庄自尽。自此秀吉在织田家内部没有反对的对手,名义上三法师是织田家的继承人,但实际上秀吉大权在握,这个时候他就开始注意还有哪一股反对他的势力。很显然,德川家康算一个,这个时候他占据了三河,骏河,远江,还趁乱占据了甲斐国,和一部分信浓国的领土,超过了一百万石左右,实力比较强大。

    对秀吉不满的织田信雄很快竖起了反旗,家康立马拥护。秀吉宣布讨伐家康。经过战争洗礼的家康非常老练,识破了秀吉企图偷袭老家的企图,使秀吉一方付出了失败的代价,大将池田恒兴和森长可阵亡,双方互有胜负,但总体而言家康在战场上占了上风。秀吉在与家康的较量中发现这个对手绝非以往的对手一样好对付,于是使用最擅长的外交手腕对付他,首先迫使织田信雄与之讲和,失去了信雄意味着家康出兵失去了大义。在这种情况下四周再无盟友。所以家康为了保存实力,只能选择投降和解。

    因为敬重这个对手,秀吉把这个强大的反对对手招揽过来以后,一方面委以重任,另外大家都知道,秀吉对家康也是不放心的,不能让其一家独大,于是在参与政事上,除了德川家康,还要有其他人同意,相互制约,于是就有了后来所说的五大老和五奉行的制度。其中,前田利家是威望最好的,资历最好的,他的领土次于家康,如果家康飘了,做出什么违规的事来,他有这个能力制衡家康,所以他活着的时候家康不会做出什么太出格的事情来。但个人觉得,除了丰臣秀吉死后,就算前田利家也无法再制衡家康,因为家康是不动声色的那种人,即使做出了什么违规的事情,前田也无法再说什么,毕竟岁数已大,少主丰臣秀赖太小,淀君政事没有政治头脑,处理能力接近为零,毛利辉元太过平庸,宇喜多秀家除了忠心之外也没有什么太大的能力,上杉景胜就不说了,小早川隆景去世后替补打酱油的。石田三成内政处理不错,但是人际关系在出兵朝鲜以后关系太差,而且实力也无法与家康抗衡,所以,秀吉去世以后,是没有人可以抗衡家康的,谁都不行。丰臣秀长或许可以处理好一切,但是他比秀吉去世的早了好几年。

    另外,秀吉为了笼络家康,起初把自己的亲妹妹嫁给家康,到后来竟然把自己的老母亲给家康做人质,这是前所未有的,一个当时国内最有实力,马上成为天下人的人,给一个还未归属他的对手送去了亲妹妹和老母亲,说明了什么?说明对手实力不容小觑。这件事首先无意中提高了家康的规格,家康一看,你面子都做足了,就暂时臣服你吧。不过他内心夺取天下的欲望是没有变的。

    且看后来,丰臣秀吉为统一全国,开始九州征伐,家康没有派兵去,这是保存了一次实力;九州征伐后,小田原的北条家族不听命令,秀吉下令征讨,家康这次派兵去了,他还派人去劝说北条家投降,但北条家不听劝说,一意孤行,不听劝也没办法了,那就只能打了。最终城破,主要负责人北条氏政和他一个儿子自杀,家康在这场战役中立下了不少的功劳。

    接下来,影响家康后半生的三件事来了,这两件事为他后来创立幕府是很重要的。

    第一件,转封。秀吉为了更好控制家康,不让他生有异心,于是把他从原来的地盘转移到关东地区去,其中就有东京的前身江户城。转封后,家康就不能在他原来的地盘里待着了,必须立马挪到关东去,虽然不能在原来地盘待了,但是他的领土一下增加了不少,达到250万石,成为丰臣手下最有实力的一个人,而且他到关东后,着重修复残破不堪的江户城,为后来江户开府创造了条件。

    第二件,侵朝战争。秀吉一统天下,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人,心也就飘了,想把他的手伸到中国去,让天皇定居北京,自己住在宁波。于是他通知朝鲜,企图通过朝鲜到中国大陆去,朝鲜当然拒绝了,于是秀吉悍然发动侵朝战争,九个军团二十多万人一路杀过去,而这二十多万人里除了西国大名,还有他自己的嫡系。而这次出征朝鲜,家康又没有出兵,只是在国内提供了一些支持,因为他借着“替秀吉在关东警惕北条氏的余孽”为由,没有出征。第二次战争也同样没有出征,这样一来,家康的人丝毫未受影响。

    第三件,丰臣秀次事件。秀吉曾经有一个儿子,但是这个儿子出生没多大就夭折了,悲痛的秀吉心灰意冷,把关白的位置让给了自己的外甥丰臣秀次,自称太阁。但是后来,秀吉又有了一个孩子,就是后来的丰臣秀赖,而且这次孩子很健康,没有丝毫疾病。于是,秀吉就打算让丰臣秀吉把关白的位置让出来,但是丰臣秀次情商很低,他知道舅舅的孩子出生后,一点都没表示把位置让出去的样子,如果主动让位的话,结局就不是后来的样子,这还不算什么。秀吉于是先忍了,到后来秀次的罪行越来越多,秀吉终于决定褫夺关白之位,令其切腹自尽。秀次自尽后,他的妻子儿女们也被下令处死,还有一些人受到了牵连,都对秀吉恨之入骨,也对调查案件的石田三成相当厌倦。于是这些人在秀吉死后基本投入了家康的队伍。

    下面说说石田三成这个人,是近江出身。相传,他之所以被秀吉青睐是因为三献茶的故事。这个故事很有可能是杜撰出来的,但不管故事如何,但石田三成的确是个内政好手,会看秀吉眼色行事的人,正因如此才会被秀吉青睐。他的前半生默默无闻,并没有露出什么太大的头角。直到秀吉成为天下人后,才终于开始显现出来。

    侵朝战争,他随部队一块前往朝鲜,在朝鲜的过程中,他目睹了加藤清正,福岛正则等武将在朝鲜肆意虐杀老百姓,杀良冒功的行为,甚是不满,于是参了一本报给秀吉,秀吉看到后很生气,把这些人狠狠痛骂了一顿,并开始冷落他们。所以加藤福岛等人对三成很不满,甚至发生了秀吉死后七个武将一块追杀三成的事件。

    秀吉死后,他逐渐发现家康对丰臣氏的威胁,于是联合其他对家康心怀不满的大老和奉行准备参他。但这时候的家康已成气候,历经多年磨难和战争洗礼的他绝非常人可比。他先和前田利家搞好关系,把相干一伙人都蒙在鼓里,制造自己别无二心的现象,前田利家死后,家康立马开始行动,私自和其他大名联姻,还有其他的不妥行为,这些举动都被三成看在眼里。这些成为了关原之战的一个前因。

    之后我们大家都知道了,三成和家康在关原之战开战,三成不敌被KO。为什么会这样,让我们来总结一下。

    一.斗不过老谋深算的德川家康。刚才在上文中总结过,只有丰臣秀吉和丰臣秀长可以制衡家康。但还有个前提:秀吉神智清醒,或者秀长死的不那么早。但事实是:秀长死的早,秀吉暮年古稀,晚年昏招频出,暴躁易怒,就算关原之战前不死恐怕对家康也无能为力了。家康是久经沙场的老武将,可以说半生积累了太多的经验,一生不断打仗,少有败绩,另外自从幼年起就开始寄人篱下做人质,懂得明哲保身隐忍的道理,喜怒不形于色。不愧是老狐狸兼老乌龟,能打仗+心理素质贼强+能够长时间待机。其实,三成有机会可以学家康,要是听从家康的命令,毕竟他还是年轻人,而家康到了垂暮之年,只要等时间打败他,等家康去世就行了,而那时秀赖也长大了,三成自己也有经验了,到那时像加藤福岛啊这些人还是丰臣家的人,还会继续追随丰臣秀赖而不是德川家,到那时候不战德川家自己就败了,要么继续称臣要么只能被铲除。毕竟没了德川家康德川秀忠也翻不起大浪来。可惜三成性子太急。他一看家康做出了一系列出格的动作,就想着维护丰臣家的利益,立马收拾他,况且还会有少君秀赖和淀夫人支持他,结果丰臣家内部没有干预这场战事,结果可想而知,当然是失败的。

    第二点:三成自己作死,因为他死板,不懂变通,在朝鲜战场,在丰臣秀次事件里,以冷酷无情,不讲人道的方式来处理,得罪了很多人,比如加藤清正,福岛正则,细川忠兴等,这些人对三成恨之入骨,他们在朝鲜战场上的功名因为三成的一席话就被打入了深渊不受待见,还有一些大名因为牵连进丰臣秀次事件里差点丧命,家康出手百让这些人免得一死,自此这些人把恨意全都算到石田三成头上,认为是他挑拨的,关原之战加入东军也就不足为奇。

    第三点:大势已去。关于这一点就可以多说两句了,从秀吉去世的那一刻起,所有的大名们都知道下一个王者会是谁了。实力庞大,有威望,名声远扬,除了德川家康还能是谁呢?理论上丰臣秀赖是少主,是继承人,但他一个小毛孩子懂得什么?淀君更是什么也不懂,秀吉正室北政所处理事情上都远远比她好的多。纵观天下形式,只能家康做得好,可以成为下一个天下人,所以天下大名纷纷站队,关东地区的大部分站在家康一队,有死心塌地决定跟着家康干的,比如藤堂高虎,黑田长政,也有没想这么多,还是效力丰臣家,但是把三成当成敌人的:比如加藤清正,福岛正则。关西,尤其是九州四国的,基本都站在三成这边,除了黑田官兵卫,他这个时候也在意图成为天下人,但他无意间替家康在拔除西军据点,所以事后没有被缩减封地或者改易。

    关原之战里,其实真心支持三成大名,细数也真的没几个:大谷吉继算一个,宇喜多秀家算一个。小西行长算一个,安国寺惠琼算一个。再来看看其他人:其他人,毛利辉元名义上的总大将,但一直宅在大本营里不出来,号称“宅神”;吉川广家早就和东军有联络,当西军催促行军时号称自己在吃饭,每次催促每次在吃饭,号称“食神”;小早川秀秋也和家康暗通款曲,迫不得已加入的西军,本来心神不定,被家康一通铁炮吓坏了冲着西军自己人杀过去了,然后周围大谷吉继安排监视他的人一个接一个也窝里反了,开启了一连串连锁反应,导致大谷吉继战死,号称“战神”;岛津义弘本来目标很明确,奔着东军来的,想帮鸟居元忠守伏见城,结果人家没给他开门一气之下才投到三成麾下。虽然在关原之战表现出色,击伤井伊直政并杀出重围,但也不算是一开始真心入伙。五奉行的增田长盛和长束正家这两个人更是吃里扒外,明明跟随三成却私下传情报给家康;长宗我部盛亲虽然后来在大阪之战为丰臣家尽心尽力表现英勇,但关原时和岛津一样想加入东军,只是因为东军的条件不合适才加入西军,这个虽然不是完全真心,也只能勉强算半个。相反东军人才济济,哪一个不是知名的武将?西军有人说:东军人才济济,是真的强。就算小早川不倒戈,西军也赢不了的。

    事实结果就是,石田三成失败,逃亡几天后被斩,真正忠于丰臣家的那一批人消失了,而福岛加藤这批人自以为保护了丰臣家,但他们想错了,相反是害了丰臣家。1603年,德川家康正式被册封征夷大将军,于江户开幕府。名义上已经比主君地位高了。全天下除了丰臣秀赖的大名们,纷纷臣服德川家,包括之前关原敌对的岛津家,上杉家以及毛利家。十三年后,家康起兵,经过两次大阪之战,灭亡丰臣氏。这两次战争里,没有一家大名帮助丰臣家,甚至,很多关原之战隶属于西军的将领,也随着德川军一块攻打大阪。丰臣家只能靠招募的浪人武士帮助自己,这些人里不乏有明石全登,后藤又兵卫,真田幸村,长宗我部盛亲这些优秀的将领,但也无法力挽狂澜,甚至,身在己方的老臣片桐且元和织田有乐斋等人都被猜疑相继投到了德川一方。可想而知,丰臣家的人缘和地位,在关原之战,德川幕府创立后,就真的一路下滑,乃至不存在了。这场大战,带来的影响是深刻久远的。

     7 ) 其实他没有失败,他的思想被初芽传承下去

    昨晚,家康的亲信问我,
    为什么不自杀
    我说,只有点燃我心中之火的人才明白
    说实话,我还想在苟活一下
    确认我在乎的人是否还活着













    其实他没有失败,他的思想被初芽传承下去

     8 ) 片头一个一闪而过的镜头包含着的深意是什么?_?

    片头有一个镜头是在庙里,有一个着侵华日军军服的军官在拜佛…不知道有人注意到了吗?这是想表达什么?

    单论影片质量还是不错,从人物刻画,场景,配乐都不错。

    我就是想问问看过的人有没有注意到那个我在上面提到的镜头,欢迎各种讨论。

    新手都要140字吗?

    片头有一个镜头是在庙里,有一个着侵华日军军服的军官在拜佛…不知道有人注意到了吗?这是想表达什么?

    片头有一个镜头是在庙里,有一个着侵华日军军服的军官在拜佛…不知道有人注意到了吗?这是想表达什么?

    片头有一个镜头是在庙里,有一个着侵华日军军服的军官在拜佛…不知道有人注意到了吗?这是想表达什么?

    片头有一个镜头是在庙里,有一个着侵华日军军服的军官在拜佛…不知道有人注意到了吗?这是想表达什么?

     短评

    三成還是稚嫩了啊

    4分钟前
    • 还行

    冈田挺好,场景美工配乐还不错。剧情就是完全三成中心的流水账,大谷是走过场的,西军重要人物直江宇喜多丰臣家众人哗啦哗啦地闪过去了。支线人物真田家鸟居元忠等等直接被忽略。另外这样无视关原三神的神威真的好吗。再另外井伊直政一个著名帅哥为什么从来没见过长正常点的演员来演…

    6分钟前
    • Altar
    • 还行

    非常出色的历史大戏,严肃、严谨、节奏完美,前半部分的铺垫绝赞,役所广司的表演真是惊艳全场。

    10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

    很少看到这类片子,场面演绎似乎看不出效果,演员表演还不错,特别是这几位女演员的出色表演,让人过目不忘。总觉得德川家康就是日本人性格的缩影吧!

    15分钟前
    • 沧海一小生
    • 还行

    乱糟糟。最帅的左近,最怂的小早川,戏份最少的大谷。

    18分钟前
    • 闪电标
    • 还行

    看到初芽最后喊:大一大万大吉,有泪目。东出昌大也太美了吧,喜欢的不得了~萌版小早川~

    23分钟前
    • 小本
    • 推荐

    前面铺垫的太长了差点把我看睡着了……最后关原合战又草草结束,节奏把握严重失控……也就音乐美术还不错

    24分钟前
    • Saga
    • 还行

    这版三成的形象很讨喜,耿介而不死板,大公大忠中也常念私情。关原一战败因有三:硬扛猴家烂摊子、油滑不过老狸子、西军全特么掉链子。

    28分钟前
    • 爱的镇魂歌
    • 还行

    九成没听懂,村花的角色删了比较好。最后还是哭了。正!义!在!西!军!

    31分钟前
    • Cenko
    • 还行

    旧版的三成太丑了,这一版又帅过头…跟旧版相比强化了忍者线,对秀秋的改编也算人性化,战场地势比较还原。画面很美,看到秀吉召见五大老五奉行和一干大名的场面实在有点过瘾… 20160910想看

    36分钟前
    • zitsunari
    • 推荐

    一场双方赌上命运排除干扰不得不打的、结局已经注定的历史之战。通过德川与石田之间的差异以及明争暗斗来表现、铺陈对峙的态势以及最后的结局。虽然人物难免脸谱化,但原田真人还是比一般的商业片导演强多了。役所广司很精彩。

    39分钟前
    • Wednesday
    • 推荐

    以西军核心石田三成视点,从三献茶到战败寿终的历程,仁义正道不敌老奸巨猾,理想主义不适合战国乱世,对于石田“正气凛然”形象或许过度,但德川家康的狡诈塑造完全贴近我所认知。影片制作态度诚意踏实,除了控场稍乱之外,符合得体。PS:片长2.5小时,村花一人独领0.5配额......

    42分钟前
    • 榜上有名猫
    • 推荐

    以单一人物为切入点的悲剧英雄挽歌没能让本片宏大规模和精良制作发挥出应有气魄,演员表现不错,但不能从根本上丰富单线条的人物塑造,摄影剪辑配乐很有穿透力,却不能拯救草草收场的剧作母本,相比而言,前半段的文戏铺垫虽然对非历史爱好者不够友好,却更具戏剧张力。

    46分钟前
    • 楚翰彻
    • 还行

    根據司馬遼太郎作品改編,風格較為嚴肅。想起《亂》。前半段鋪墊極有必要,政治謀術見招拆招。戰爭戲則差強人意。虛構的感情戲沒有喧賓奪主,而是豐富了人物形象。演員都很不錯,岡田準一的演技已能和老戲骨役所廣司同台飚戲,實在厲害!有村架純也不錯。配樂雄渾空靈但頻繁使用削弱了力度。三星半

    47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三碗茶入秀吉眼,仁义书记石田桑,一往无前岛左近,西军战神小早川,六条河原望村花,翻云覆雨看家康。正义在西军,哈利路亚。。。

    48分钟前
    • 夏季的天空
    • 推荐

    作为战国题材影片,最精彩的部分依然是文戏。末尾的大战乱糟糟,明明是万人合战,依然拍成了村长械斗,战场的一片血红倒是很写实,悲凉的配乐也很有代入感。

    51分钟前
    • 大海里的针
    • 推荐

    拍成了“丰臣家的好书记”——石田三成烈士的光辉一生。#结果乱七八糟这种事,我还会在乎吗?#

    53分钟前
    • BBpanda
    • 较差

    古云:「侠士勿轻结,美人勿轻盟,恐其轻为我死也。」侠士者,岛左近也;美人者,初芽也;但世事多是庸众的胜利,历史也常为胜利者书写,三成这个人,天真,固执,故能一以贯之,未免让人又爱又恨。此剧选角甚好,三成真帅,老狸甚狡,岛左近大叔更豪,末有村妹妹一句「大一大万大吉」,直接粉碎了我。

    58分钟前
    • 刀叢中的小詩
    • 推荐

    虽然是人生败犬,但是一直很喜欢石田。可能自身和石田三成很像的原因吧,都是即使被现实世界撞得头破血流,也不愿放弃浪漫理想主义的那种人。

    1小时前
    • 麻油
    • 推荐

    不解在,是什么让石原三成认为可凭自己那套人生哲学去安天下?如果他是秀吉之子,年幼继位不谙世事,自没话说情有可原。可石原只是草根,因少年献茶被秀吉赏识,直至丰臣第一重臣之高位,期间经历了十六年尔虞我诈残酷磨练,性格特质竟然终成:天真固执仁义浪漫?!

    1小时前
    • 赱馬觀♣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