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韩国剧 Triangle

    Triangle

    评分:
    0.0很差

    分类:韩国剧韩国2014

    主演:金在中,李凡秀,任时完,白珍熙,吴妍秀,李润美,金秉玉,卢英学,金所泫,朴孝俊,林河龙,申承焕,朴孝朱,孙智勋,郑智胤,洪锡天,张东稷,金惠恩 

    导演:刘哲龙 

    猜你喜欢

     剧照

    Triangle 剧照 NO.1Triangle 剧照 NO.2Triangle 剧照 NO.3Triangle 剧照 NO.4Triangle 剧照 NO.5Triangle 剧照 NO.6Triangle 剧照 NO.16Triangle 剧照 NO.17Triangle 剧照 NO.18Triangle 剧照 NO.19Triangle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江原道舍北地区最底层,野狗一般的许英达(金在中 饰)和狐朋狗友们吃喝嫖赌,打架诈骗,无恶不作,和在赌桌上对局的富家公子哥尹杨夏(林时完 饰)俨然分出两个世界的人。美丽女孩吴静熙(白珍熙 饰)的出现,让贵公子和小痞子的对抗进一步升级。与此同时,刀头舔血的英达不可避免卷入凶杀案件之中。在此期间,他遭遇作风彪悍的首尔地方警察厅广域搜查队刑警张东秀(李凡秀 饰),分处黑白两道的英达和东秀,以及挥金如土的杨夏,在激烈碰撞的同时,渐渐知晓彼此之间令人难以置信的渊源与联系。   童年凄苦的命运,让三个男人拥有了跌宕曲折的人生。

     长篇影评

     1 ) “政治正确”与NOT equal

    笔者很喜欢过度解读,比如看到电影里某个镜头里出现的一行字,我会将其解读的非常有深意,尽管那可能只是鲁迅先生所谓的“一棵是枣树,另一个还是枣树”,你说这里面有什么非凡的意义吗?如果是作为阅读理解,那肯定是没有的,然而作为文学本身,还是颇有意味的。

    所以话题就从那场走秀的大屏幕上的“everyone is equal”说起。

    很多人很多影评已经剖析了这部电影了,这部电影中包含了很多内容,包括男女性别对立,种族,以及隔离文明社会后的原始生活。我的看法是这部电影的立意就是大屏幕上的这句话,或者是相反都可以,而我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是我在其中看到了一点点布努埃尔在《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以及《自由的幻影》中所带有的那种反讽,或者说是真实。怎么说呢,意思就是从艺术表现形式上,可以认作是反讽,而抽离大银幕,当我们把目光投回现实世界中时,你会发现这反讽恰恰是现实。

    也就是说立意是everyone is equal,而实际上讲的可能是everyone is NOT equal。那么前者,是政治正确,而后者是现实。

    影片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是一群裸露上身的英俊男模接受采访,然后面试。此时屏幕上的字还没有出现,但是这个时候体现not equal的事情已经出现了,那就是针对不同品牌的不同表情,有的高高在上,冷酷不屑一顾;有的笑容满面,充满亲和力。但人都是那个人,所以人的价值是谁赋予的?是品牌赋予的。在这个桥段里,人成了物,即模特只是工具;而物成了人,即品牌才有个性。

    后面三部分就是按照电影所打出的三个小段落,第一个段落是讲这对情侣,餐厅戏。小两口关于付款问题产生了一些观点上的碰撞。此观点非常常见,常见于各个相亲网站的讨论区,一般包括有男生说我倒不是在乎钱,但是每次都是我付钱,感情是相互的又不是单方面的。女生说连买个奶茶都要AA,这男生太小气了。你会发现一种有趣的现象就是这两种说法都有人不同意,也都有人同意。男生的立意在于影片中男主角所说,钱不重要,我想要的是equal,女生表达的意思就是尽管现在我赚钱要更多,但是我要生孩子,也就是说你现在连钱都不愿意出,说明你忽略了这个最大的不equal。

    你看性别对立就来了。可能完全equal吗?我不下结论,影片也不下结论。但是最终两人回到旅店的对话,多少还是让人释怀一些,就是有这个相互喜欢,貌似这不算一个问题,不影响继续相处。而放大到两个群体,这便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这是什么意思,当你在观看影片的时候,你会将你自己投射到你所处的那个群体之中,而寻获共情,什么意思,就是你不是你,你是概念的你。男女性别对立来自于男权社会和女权力量的碰撞,在结账这个问题上,如果讨论概念,是讨论不出来的。因为本身的不同造成这种差异,而你很难从概念上去把这种差异拉齐,没法拉齐,因为它是现实。但概念上的平等又不得不被提出来,而概念上的权利,就是政治正确。这一段落很精彩,我们留个尾巴在这里,这一段落里男生要求equal。

    来到第二段,游艇。男女主怎么上的这艘满载富豪的游艇呢?是因为女生的名气。我们来看看第一段落留下的尾巴,如果要equal,男生是不是得付自己那份?有提吗?没提。而看电影我们可以适当的看一些镜头语言,就是说镜头其实在引导我们。在第一段落的对话中,给到的都是两人的独立特写或近景镜头,也就是说从观众角度来看,男女主面对的不是对方,而是观众。剧情告诉你是他们在对话,但观感告诉你,他们其实都在和你对话。然后带入到你自己的性别,有些话是不是让你有些上头。你再想想如果拉中景,把两人都纳入其中,是不是冲突带到观众这里的力度就没有那么强。当然这个可能只是我的主观感受,姑且一说。

    第二段同样精彩,说实话我笑翻了好几次。这艘游艇上巧妙的设置了阶级。乘客,都是白人,包括船长,服务人员,都是白人;清洁工是黄种人;最后出现的海盗是黑人。这时候那个第三段落的黑人小哥还没出现,先别杠我。有没有意思,上一部这么安排的电影是不是有点想不起来了。所以我这个时候就觉得导演政治正确这个梗玩的不错。你看电影的时候是不是很顺利成章的就看下来了。有没有感觉到不对?好像没太感觉到。你说这种情形是不是某种现实,但你说这种现实它是不是合理的?相信大家都会有自己的感受。而服务员们那波money money money也着实让我仿佛看到了掌声雷动的传销现场。所以你看文化是有相通之处的。

    男主因为一句招呼就让一个男性船员被解雇了,而女主跟IT富豪跳舞,男主也没说啥。因为什么?因为权力关系。男主对船员有权力,而对于富豪无权力。所以你看,equal吗?还有,船长和化肥大王喝醉了酒,疯癫的大谈主义。这里注意,一定得是喝醉了,不喝醉,还是要维持表面的体面,不能对立的谈主义。而那些宾客呢,因为晕船或者是什么其他原因,开始不停呕吐,搞的一团糟,说实话这里我是笑出了声的。真是精彩。没有什么比生理反应更能去伪装了。这时候呢,船长和化肥大王在谈主义,领班和大副努力维持秩序,清洁工则出场打扫残局。看懂了吗?上中下都在干什么,对吧,不细说了,细说了怕发不出来。

    这就是体面的虚伪性,酒精之下,晕船之下,统统现原形。所谓的对话,也都是自我表达,对话不构成任何沟通,人与人不会构成相互理解。唯一可以相互理解的就是暴力,也就是,军工大佬夫妇,最终死于自己的手雷之下。

    第三个段落是小岛。有很多解读用了“母系社会”这个词。我不完全反对。但是我们看有一点奇怪的在哪儿。就是我们的女族长,要负责养活整个“部落”,而这群人全部都没有任何自力更生的想法。你看奇怪不奇怪。真正的权力是什么?是你替我劳动,而我掌握资源分配。这个奇怪的点就在于,我们的女族长其实是继续扮演了服务者的角色,只不过这次,“部落成员”们要表示形式上的尊重。这个权力,不够彻底,不过呢,基本符合母系社会的特点,因为母系社会就是女性能够获得更多食物。

    更有趣的是,人的立场变化。不得不说我们的女族长在权谋方面有两下子。首先是利用食物孤立女领班,让大家形成共识,要听我的才有饭吃。然后,团结同性,住在船里。用利益交换收留了两个有钱人。说实话化肥大王有一个段落也蛮有趣,就是他的大夫人的尸体漂流上岸,他一边悲痛,一边收拾了尸体上的金银首饰。然后,女主站队声讨了男主偷吃饼干,但马上,女族长利用食物做文章要和男主共浴爱河,女主的立场马上发生了变化。利用食物获取权力,利用权力掌握资源分配,利用资源分配掌握性。节奏非常好,权谋高手。但结果其实挺无聊的。因为从女性视角来看的话呢,食物和男人的现象都是一样的,就是异物进入身体。

    这时候大家在干什么呢?大家在吹口哨看戏,这你敢信?在一个荒岛上,每天几个人分一条鱼,然后大家竟然有闲心吹口哨看戏,而不琢磨怎么自己去抓鱼,推翻女族长统治。所以你说他们到底是甘于服从呢,还是本来就知道自己早晚能重建原始身份呢?我猜不透,也可能是剧本考虑的不那么完善吧。因为在诸如《蝇王》此类著作中,很清楚的告诉我们权力斗争是永恒的,而掌握权力不只是要掌握食物,更多的是要掌握暴力手段。但你看,在一个荒岛上,一群文明人非常和谐的达成了默契,你说这岛它仅仅是母系社会吗?这不是半个乌托邦吗?

    而影片最后,当女族长要和女主谈谈,偶然间发现这个岛其实是个度假地之后。女主背对着我们,说等回去,也许你可以做我的助理。所以你看,上流社会的优越感,是不会轻易消失的。它不会轻易回归现实,在这个时候说这个话,只会死的更挺。只在这个时候,当女族长搬起石头的时候,野蛮的一面终于出现。它击碎的是文明吗?不是,它代表的是权力的维持。而这之后的镜头里,作为从始至终被工具化的男主,跑了起来,他终于意识到,需要主动行动,去改变一些事情。

    影片中使用了大量的非“政治正确”的表达方式和呈现手法,这恰恰是对现实的最大程度复原,也是反讽。仔细看一下世界的构成,难道不明显吗?而T台大屏幕上闪烁的“everyone is equal”,就不得不更令人拍手叫绝了。

    所以我很喜欢这部电影,它试图用荒诞戏谑的方式讲出一些事情。讲的好不好呢,不能说特别完美。但是整个调性我非常喜欢。

    题外话,本片女主人公的扮演者今年因病不幸去世,此作为她的遗作,令人叹息。

    一点浅见,写于2022年12月15日夜。

    巴斯特德

     2 ) 三个篇章的社会学剪影

    本片的很多冲突片段都可以放在个体和社会学两个层面从微观和宏观去品味。

    从第一段模特在演绎定制奢牌和大众成衣时的两副嘴脸埋下线索,到男女线索人因为账单的争持上升到话语权之争再上升到人类个体为结合合作时对个人权利的让渡和义务的承揽,在这里看到的不只是男女的冲突与妥协,更是家庭作为人类社会最基层的细胞所蕴含的人与人关系的政治;

    第二段从豪华游轮在暴风雨中的迷航看到最顶层的两个人———最有钱的人和掌控船舵的人仍在扯意识形态之争,高层乘客们从优雅虚伪到在呕吐物中挣扎,中层技术官僚只会循规蹈矩尽力维系体制和体面,而底层员工则头戴耳机充耳不闻惊涛骇浪,有条不紊默默清理所有秽物。这船就是一个既有人类社会的缩影:最顶层的务虚与荒唐,高层的虚伪与脆弱,中层的庸碌与驯化,底层的无知与无奈。于是急转直下,自己生产的手榴弹爆了自己的船,自己革了自己的命。

    第三章既有社会崩塌后幸存者在荒岛上重构社会组织架构:于是掌握生存技能和资源供给的亚裔底层大妈一跃成为母系社会的族长,其余亿万富豪,技术官僚都必须重新在这一原始系统下重新定位。讽刺的是即便重构的社会仍然会为男主这样漂亮脸蛋的寄生物留下优渥的生存空间。女主与亚裔大妈的冲突从个体上看是嫉妒,从社会学上看是母系社会交配权和治权的争夺。即至神来之笔,失语的残障人发现了荒岛上兜售奢侈品的小贩却无法沟通,而亚裔大妈和女主发现了荒岛其实一直就是一个豪华自然度假区时,重构社会与既有社会的秩序又开始冲撞。亚裔大妈举着石头试图偷袭时的眼神令人难忘:泯灭掉人性杀掉女主,她似乎可以回到母系社会继续当族长,维持那个可笑的小社会,一如之前那帮宝塔尖上的人用话术,权势,规则所做的最虚伪肮脏的“大便生意”一样;放下石头,放女主生路,她可以保全自身的纯洁温良,但却要重新戴上金箍,像牲口一样咬着嚼子在一座宏伟大厦的底层继续煎熬着大多数三体人一样无儿无女无牵无挂贱如蝼蚁的残生。

    最后的镜头小白脸男主在奔跑,不知是后知后觉忽然体悟亚裔大妈与女友独处会带来的潜在风险,还是得知女友被害时的激愤,亦或是得知度假村真相的狂喜,戛然而止,开放结局,一如我们当下的人类社会这艘老旧航船正在驶入的未知而颠簸的水域。

    需要肯定的是这是近期难得一见的将讽刺沁入每个画面的拍案叫绝之作,是我个人自动画短片《少数人的晚餐》以来看到的最有趣生动的讽刺片和发人深省的伦理片。原本傲慢虚伪无知荒谬的,教她堕入粪秽宛若地狱罪罚;原本冷血视人命与草芥的,叫他们尝尝自家贩卖的榴弹味道;真真是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 ,恰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下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3 ) 《悲情三角》:永恒的食物链

    导演鲁本·奥斯特伦德五年内第二座金棕榈。2017年的《方形》,靠着荒诞和讽刺摘得奖杯,2022年的《悲情三角》新瓶装旧酒,加上并不新奇甚至有些老套的结尾,依然赢得评委青睐,也很有点黑色幽默。

    大概大家都有很多不吐不快的话,让导演代言了。

    这部电影讽刺了谁?

    《悲情三角》讲述了一对模特情侣混迹上流社会,先在豪华游艇看尽权贵嘴脸,遭遇风暴后在孤岛上看透人性无常,结尾意外发现真相,戛然而止。

    电影开场先声夺人,一群上身赤裸的模特在练习表情和姿态,负责人用HM和“巴黎世家”调动情绪,模特们想象穿着不同品牌衣服该有的仪态,在随意嬉闹和严肃深沉之间跳跃。

    在时尚界,廉价=轻浮,奢侈=高贵。

    金钱是评价万物的标尺。

    别谈梦想,别谈艺术,别谈美。

    第一部分,卡尔和雅雅。

    表面上他们年轻貌美,衣着光鲜,但职业生涯毫无起色,他们在一起不只是因为爱情,更为了求关注、博出位。两个人在餐厅因为“谁来买单”进行一场你来我往的唇枪舌剑,甚至一直延续到公寓的电梯。这段戏是第一部分的核心内容,两个人都囊中羞涩,想让对方付钱,但都不想张口失了体面,从假装到博弈到争吵直到撕破脸。体面、情感、礼仪、传统在金钱面前不堪一击。

    第二部分,游艇。

    卡尔和雅雅得到一次游艇度假的机会,上船后发现船上满载权贵富翁,员工们兢兢业业,为了多挣小费打满鸡血,英国武器制造商和俄罗斯富商等人彬彬有礼又目中无人,虚伪又傲慢。一片祥和时,他们口中说着社会主义,大方邀请船员互换身份享受度假生活;狂风暴雨袭来时,他们一边制造垃圾,船员一边擦洗清理,维持着他们的体面生活。这部分的高潮是游艇在风暴中颠簸,船长和俄罗斯富商通过话筒大肆发表政治主张,船上的权贵富豪上吐下泻,前扑后倒,狼狈不堪,从餐厅到房间,到处是污秽,到处是聒噪。在世界末日来临时,体面荡然无存。

    第三部分,岛。

    游艇沉没,几个逃脱的员工和富人漂流到一座小岛,众人开始荒岛求生。一名清洁工因为掌握生火和做饭技能,逐渐成为最高权力者,其他人都成为她的附庸。权力结构倒转,金钱如粪土,众人开始各施拳脚,竞争生存资源。清洁工妇人成为“土皇帝”,私欲膨胀,用资源换身体、换服从、换地位。

    电影最后,雅雅和清洁工爬山时偶然发现,原来这里根本不是海中荒岛,而是一处风景度假区,隔着一道门便是文明世界。雅雅大笑,清洁工犹犹豫豫地拿起石头,满脸狰狞地走向雅雅。

    这部电影讽刺了所有人。

    一位富豪骄傲的说:“我们的产品用于维护各地民主。”

    卡尔问:“什么产品?”

    老人说:“手榴弹。”

    他们会扒掉死去亲人身上的金银首饰,也会死在自己制造的手榴弹上。类似的精彩场面比比皆是。上流社会无知又自大,但始终是寄生虫,金钱至上时,他们颐指气使,活在众人头上,世界动荡时,他们唯唯诺诺,活在权力脚下,平等和智慧从来不在考虑范畴内。

    作为底层民众的一员,清洁工在平时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一旦得势,就找到了释放和报复的机会,火力全开,巧取豪夺,仿佛要把之前失去的都补回来。

    年轻模特作为中间阶层,耻于人下人的不堪和黯淡,没有人上人的能力和魄力,娱人愚己,歌舞升平。

    电影用一个现代寓言故事说了大小两个道理:

    食物链永远存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城头变幻大王旗。

    外貌货币始终有效,雅雅靠它上了游艇,卡尔靠它上了土皇帝的床,艺术要生存,需要话语权的宠幸。

    电影在欧洲放映时,观影气氛极好,欢笑连连,但很多观众不满意电影的设定,觉得刻意的戏谑和夸张太多,是导演为了迎合观众妥协了。

    这部电影确实有这样的倾向,调侃过火流于轻浮,嘲笑过多失之中正。电影第二和第三部分常觉得火候够了该用力了,它还是轻飘飘地过去了。就像游艇上的厨房,一边放着《国际歌》,一边为富豪制作精致晚宴。晚宴绚烂,思想不过是远处的背景。

    但作品依然值得肯定。

    灵感来自导演鲁本·奥斯特伦德的妻子,她是一名时尚摄影师,给导演讲了很多时尚圈的故事。影片第一部分的情侣争吵,也曾真实发生在导演和妻子之间。懂得反躬自身,能够自嘲,是一种值得广而告之的优秀品质。

     4 ) 拿下戛纳最高奖项,《悲情三角》有多惊艳?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巧的是,在人类社会也往往如此。

    一对情侣,存在第三者“威胁”时,情侣之间求生欲更强;害怕失去,所以珍惜。

    一座邮轮,乘客、管理者和服务员,以金钱为轴心,运行稳定;海盗出现时,一切玩完。

    一座孤岛,会捕鱼的服务员摇身成为领导者,富豪和管理者听命执行,不守规矩和一无是处的人被奴役;当现代文明介入时,稳定关系顷刻瓦解。

    《悲情三角》明面上讲的是:一对情侣卡尔和亚雅,乘邮轮旅行,邮轮被海盗毁掉,逃生者漂流到一座孤岛;

    服务员凭借野外求生能力,成为孤岛上的领导者;

    为了生存、迫于权势,卡尔成为服务员的性奴,亚雅得到了食物,这对情侣和服务员形成稳定的“悲情三角”关系。

    人类社会的一切平衡,都是脆弱的。斗争是常态,平和是缓冲。这是《悲情三角》的隐喻。

    小到一对情侣,大到一个社会,凡事细究,漏洞百出。

    卡尔和亚雅是情侣,在餐厅约会。

    服务员递上账单时,问题来了。

    卡尔:你看到菜单了吗?潜台词:我在等你买单。

    亚雅:没看到。潜台词:买单是男生的事。

    卡尔:你昨晚说今天你来买单。潜台词:本来我可以买单,但是你承诺了你买单。

    亚雅生气了,把银行卡给服务员结账。

    服务员说,卡刷不了。

    亚雅从钱包里找现金,现金只有50欧,不够用。

    矛盾逐步激化……两人从餐馆,到出租车上,到酒店,吵了一路。

    在酒店房间里,他们平静下来,开始坦诚沟通。

    卡尔说,我不喜欢人们对男性女性的刻板印象——社会默认男性要负责买单这类事。我希望我们是平等的。

    亚雅说,我是个模特,可能怀孕,没法工作,所以要找一个愿意照顾我的男人。

    这一场冲突里,导演从一个买单的行为,探讨两性关系和文化的微妙。让人联想到,人类从刚开始直立行走到如今,两性分工的演变历史。

    《悲情三角》获得今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导演是奥本·奥斯特伦德。其执导的《方形》同样获得金棕榈奖。可见,奥本电影是戛纳评委的偏爱。

    《悲情三角》分三个段落,第一个约会买单的段落,相对不那么“惊艳”,但细看之下,戏剧张力登峰造极。

    情节的拿捏,有点像达伦·阿伦诺夫斯基。特别是一点一点推向高潮的渲染,结局炸裂,冲击神经,观感类似阿伦诺夫斯基的《梦之安魂曲》。

    第二个段落,在邮轮上,高潮戏是“舰长宴会”。本该优雅舒适的晚宴,遇到风暴,演变成晕船、呕吐名场面;

    广播室里,喝醉的舰长和富翁,展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辩论;

    终于风平浪静,海盗却出现,将邮轮击沉。

    第三个段落,孤岛上,原本是邮轮上的底层人物、又矮又老又丑的服务员,此刻凭借出色的捕鱼和取火技术,称霸孤岛;

    富翁、舰长、大堂经理不得不听命于服务员。

    卡尔沦为服务员的性奴,亚雅得到了卡尔送来的食物。

    结局,亚雅和服务员去巡岛,发现一处度假景区!在文明世界里,服务员无法继续称霸,于是试图将亚雅灭口,卡尔也被追杀……

    电影到这里结束。只留下一个平衡被打破的“三角”,不难猜,结局一定是悲剧。

     5 ) 卢森堡公园的男男女女们

    只能说不愧是金棕榈,不负电影节真正的灵魂,那就是对处于社会阶层上层的讽刺,这一次的讽刺简直就是直接黑到了一切自诩时尚的欧洲文艺青年们的灵魂深处。

    为什么标题是卢森堡公园的男男女女们因为片中的这些自诩高雅的精英们我觉得都会出没在巴黎卢森堡公园附近,不管渴望去Balenciaga当模特的白斩鸡金发白男比如carl还是对欧洲人来说异域风情的tanned skin girl yaya,又或是抬着头高傲的蔑视一切的金发法国大妈,还是满口代码渴望以此泡妞的秃顶肥肚码农你在卢森堡公园到拉丁区附近转几圈一定可以碰到一打,当然,这些也是戛纳电影节以及欧洲文艺界一直引以自豪的“精英们”,在这部电影中被黑的体无完肤。

    Carl是个有点姿色,自认为进步的所谓“女权男”,不过他骨子里知道他打“女权男”的牌其实是为了省钱,其实就是又想有个漂亮的模特女友又想不花钱,还摆出各种道貌岸然的理由,似乎在乎平等但是对女友又有些大男子的管控欲,而也和大部分欧洲白左男一样,看见东南亚的异域女性也忍不住的想重现一下当年的欧洲殖民地情节,最后一幕的奔跑也和他的本性一样,优柔寡断废物一个。

    Yaya是一个表面光鲜亮丽的网红,口口声声强调“我朋友都说我很大方的”,但其实骨子里对食物可能还是有不安感,包括餐厅付账时的犹豫,不过她为了吃的送男友去做鸭这一幕我觉得很有喜剧感。

    还有几个典型的欧洲中年白人精英就不多说了,太typical了,平时搞出一副我们要equal不给实在的搞些什么虚头八脑的团建表演,,关键时刻就开始觉得黑人是海盗。

    这个片子其实与《寄生虫》,《小偷家庭》是同一种类型,《寄生虫》黑的是韩国人引以为傲的企业精英,《小偷家族》黑的是日本引以为傲的安定社会体系,而《悲情三角》黑的则是欧洲人引以为傲的时尚精英们啦,拿金棕榈有理有据

     6 ) 奥斯特伦德的三元悖论

    一早抵达戛纳背着行李直奔Cineum看了金棕榈得主Ruben Östlund今年入围主竞赛的新作。影片延续了The Square的辛辣批判和大胆剧情;不幸的是,仅仅度过还算惊喜的开头/当“Triangle of sadness”一词被说出后,导演的野心、立场和叙事就开始制造混乱。

    看似应该完整统一的故事被小标题分成了三个部分,不免让人想到近年多次出现的章回体文学改编电影,然而这三节的分割非常怪异:第一部分男女主人公出场,戏剧化表现了高定模特在舞台背后的柴米油盐(更确切说是交往中的拌嘴,生活中并没有出现柴米油盐……)。通过两人受邀免费乘坐豪华游艇一事,故事过渡到第二部分——某种恐怖游轮或是东方快车谋杀案的封闭空间设定。在此部分,男女主角明显失去了主角的地位,即导演从影片中段突然用均等笔墨刻画甲板上其他在之后剧情中有重要功能的角色。最夸张的是,观众一度以为影片结束开始鼓掌,没想到却是影片下半段(或者说第二部影片)的开端……游艇遭海盗劫持事件引出了第三部分孤岛求生。这部分完全又可以是一部独立的影片(参考沙马兰的《老去》)……另一方面,如果对比《偶然与想象》,Östlund想讲的这个(三个)故事甚至没有滨口龙介所编织的三个独立小品的统一性。第一个主题:探索男女关系?第二个主题:资本家自食其果?第三个主题:人性的考验?最终,我们至少可以解释这部缝合怪电影为何显得如此冗长。

    再谈批判。Östlund到底批判了啥?The Square的观察对象艺术家或许更符合导演自身的身份,所以自我批判可以说得通。Triangle of sadness所触及的有钱人,大概包含了资助这部电影的金主,那么何为收人好处批评其人的方法论?在这群人对立面的观众会不会认为,(投资)拍一部批判有钱人的电影之行为也是有钱人生活的一部分呢?Östlund是否也是上流社会的一员?有所保留的/经客体批准的批判诚意何在?如果我们选择相信Östlund,有这种票房与口碑双收的好事吗?至少,自认为社会主义者的美国船长和资本主义发家的苏联游艇买家之间的名人名言接龙和广播朗诵在我面前毫无说服力。

    最后简单谈谈艺术表现。超现实的船长晚宴一幕绝对是影片的高潮。导演抛开观众放飞自我的兴奋劲儿可以对标加斯帕诺和谢列布连尼科夫,然而聚众呕吐的荒诞似乎逊色于Climax中的疯魔或吞食阿斯匹林后的梦境,甚至比不上The Square里从天而降的猩猩。虽然评价标准不是不磕药就落了低俗,让太多观众开怀大笑就有失严肃,但是人们会承认Mars Attacks!里的爆头烟花和Don’t Look Up里强行说蠢话的政客永远比不上库布里克创造的俯视地球的巨婴。

     短评

    今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获得者,令我眼界大开的一部新片!它是该瑞典导演鲁本的第一部英语片,他以前的《方形》就得过金棕榈奖。资料上显示此人即是导演又是作家,难怪本片如此富于原创性。非常规的三段体,每段都出现一些不同的人物和重点,一时让你难以认同,可是很快就会被吸引,其中俄罗斯的“共产主义资本家”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者游轮船长”的“沉船大辩论”最为精彩!将百年来人类社会遇到的主要社会思想触及了个遍;第三段恢复到“母系社会”及最后的隐瞒大反转也想得合理、奇妙。总之,值得欣赏,为其独创、机敏 和思想性点赞!

    3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推荐

    第一段聪明狡黠,第二段鬼斧神工,眼球地震的程度,相比起来第三段就有些predictable。当然,这和奥斯特伦德本身大约是一个对全体人类失望透顶的cynical艺术创作者有直接关系,他应该也写不出其他的结论;但是他实在是太会写对话了!很无聊的争吵或者闲聊也能被他写得饶有趣味,功力不一般啊。说实话,我也觉得人类大概确实是完了,但是如果奥斯特伦德可以在摸索中寻到一点人和社会希望的存在,他的电影会获得巨大的升华,好期待看到那一天啊

    4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电影版白莲花度假村 笑死

    6分钟前
    • 推荐

    黄渤原来是金棕榈导演水平。

    10分钟前
    • 无糖吐槽
    • 较差

    金棕榈给早了!主竞赛第一个五星。第一第二段>=方形,第三段>方形,讽刺政治正确和富人已经小家子气了,第三段直接起飞踢爆人类权力结构。一切从头开始会不一样吗?会也不会吧!有趣的细节还有一箩筐,得二刷!

    15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让人笑是一种很了不起的本事,每个包袱抖得响其实难如登天,后面有多少精准的算计不应该被视而不见。手册固然说得都对,但“人文主义危机”距离普罗大众稍显遥远,非一般的精英视角才能看透其中的做作和伪善。肤浅不肤浅得吧,至少150分钟我快乐到头都要掉,四星给电影,减一星因为它得了金棕榈。

    20分钟前
    • 德小科
    • 还行

    如果我是Abigail的话,大概听到assistant那一句就会坚定杀心。

    21分钟前
    • 旷野捕风
    • 还行

    编剧 剪辑 缜密细致 无所谓联合谁别打倒谁 人类啊都是一泡污

    23分钟前
    • 咯咯精
    • 推荐

    今天的错误就是在吃饭的时候点开了这个电影

    28分钟前
    • 文淇
    • 还行

    媒体场的观影氛围相当轻松,频频爆笑。《无限悲情》延续了《方形》中荒诞喜剧的风格,但社会批评其实很表面,充斥着相当符号性的表达,最终效果大概是个电影版的《白莲花度假村》。特别是第三幕借用《蝇王》里荒岛求生的母题探讨社会秩序的重建和权利反转,太想深挖主题反倒流俗,暴露了很多剧作上的短板。

    33分钟前
    • 日王仔
    • 还行

    从片子筹备后期到今天终于首映,出了小小一份力,但也在长长的credit list上留了个名字,非常偶然并低配地达成在三大电影节留下私人小痕迹 :)

    36分钟前
    • ZAC
    • 力荐

    豪华游轮的榛子酱要用直升机运送,逃生舱的依云水得用肉体换取。偷吃饼干要接受道德审问,砸死母驴会得到英雄赞誉。扮演水管工是爱侣床上的情趣,扮演服务生是富人乍现的恩典。麦麸不耐仍用面条摆拍,悼念亡妻不忘摘下项链。关不掉自私的立灯,捂不住宣扬的话筒,甩不走罪恶的手雷,止不住四溢的马桶。

    38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第二幕略恶心,节奏略拖沓,其他部分讽刺到位,尤其是前两幕,经常尬到我脚趾发麻。不过,美共船长和俄资土豪推杯换盏讲的段子太老了吧…….现在发这种酱香型段子连赞都骗不到!结尾没想到Yaya是个单纯的好人,换我这种“黑心”的绝对会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向电梯。后遗症:看到每个路过金发帅高个儿,我都下意识在想,他们到底会不会屈服在菲律宾阿姨的救生船里。P.S.本来就害怕坐游轮,现在更害怕了!

    42分钟前
    • 宋夕
    • 推荐

    全世界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45分钟前
    • 十二
    • 力荐

    游艇这一章简直绝翻天了啊我的老天爷哈哈哈!

    48分钟前
    • 心生
    • 推荐

    TIFF2022|观影 06|拍给中产的爽片,讽刺了权贵,底层反杀。特别喜欢开场对时尚行业的讽刺,H&M和巴黎世家,世界就是这么的两极分化。感觉导演太擅长从艺术、时尚和媒体的角度切入,可惜中间变成孤岛实验,过度戏剧化,太多屎尿屁。但是意思大家都get到了!权利阶级反转,对无脑年轻人的讽刺,更是让old money出尽洋相。太喜欢船长和俄罗斯富商对着手机互念笑话和名言那段。我痴迷前苏联政治笑话集的时候,也特别喜欢给人念知乎的帖子。但是然后呢?只是一句你可以为我工作,我希望可以帮到你,虽然不知道如何帮,这么简单吗?

    49分钟前
    • 小玄儿
    • 推荐

    【B】part1六星,part2两星,part3零星。多出来的星都是给电影宫的,在家看2.5。观众反应最好的一场,很难见到非首映场充斥着掌声与欢呼。在开场惊人的切入后就开始放飞自我了,进入群戏后不断用明晃晃的符号生硬套入一表面化的舞台剧,后半彻底崩溃:(虽然但是)一前金棕榈得主拍的不如某演员转导的处女作。(虽然观感不错但)期待挂零。5.29本片拿了金棕榈之后补:还是要说,p1实在太好太好,年代级别。当场对鲁本刮目相看,爱疯了。当我疯狂觉得这绝对就是金棕榈的时候,后半段直接把我的目刮了回来。最后当我开始恶心这片时,结果还真就是金棕榈了,捏吗。

    54分钟前
    • 法式曌影
    • 推荐

    纵然《悲情三角》拥有着大爆的形态,媒体场也非常慷慨地给予了爆裂的掌声。但它归根究底只是大爆笑作品而已,跟往届戛纳爆款有本质上的区别。如果说《方形》尝试以讽刺进行严肃探讨,《悲情三角》则连尝试的姿态都没有。它真诚地想逗大家开心,却没有交流的欲望。

    55分钟前
    • 看电影看到死
    • 还行

    B+. 一次对“外表”层层外推的讽刺演绎:从时尚界的肤浅,到上流阶层的伪善,最后放大到人类本质的虚伪。扎实的剧作和精准的调度为喜剧提供了十足的可看性。Part 2像是富人的《玩乐时间》,在游艇构成的封闭空间里,实现从秩序的荒诞到失序的疯狂,最后变成字面意义上的shit show;Part 3在创意和执行上都略逊一筹,但它也是电影作为“社会实验”必不可少的延伸:通过抹平旧制度,尝试建立新秩序,最后还是被一把拍了个稀巴烂。管你是穷是富,在权力面前,天下乌鸦一般黑。2022.5.21 Debussy

    57分钟前
    • 双晚
    • 推荐

    用最肤浅的讽刺拍最讽刺的肤浅。一个打脸全阶层、谁都别想跑的社会实验,三幕戏从秀场到游艇到“荒岛”,从个体到群体到人类,既然比烂就谁也别装白莲花了。观众群放大到全民,笑点比“方形”更下里巴人,金棕榈不给奥斯特伦德给谁?真是越想越鸡贼啊~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