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海街日记

    海街日记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日本2015

    主演:绫濑遥,长泽雅美,夏帆,广濑铃,大竹忍,堤真一,加濑亮,风吹淳,中川雅也,前田旺志郎,铃木亮平,坂口健太郎,树木希林 

    导演:是枝裕和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曙光初现时的最后阴影

    • HD国语

      中国推销员

    • HD国语英字

      青春并不温柔

    • HD

      不可思议的海岸物语

    • HD中字

      卧鱼

    • HD高清

      万人斩

    • HD国语版

      秘境古兽

    • HD中字

      有匪·破雪斩

     剧照

    海街日记 剧照 NO.1海街日记 剧照 NO.2海街日记 剧照 NO.3海街日记 剧照 NO.4海街日记 剧照 NO.5海街日记 剧照 NO.6海街日记 剧照 NO.16海街日记 剧照 NO.17海街日记 剧照 NO.18海街日记 剧照 NO.19海街日记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临海古都镰仓,顺山而成的小镇,不起眼的角落里生活着香田家四姐妹。她们的父亲早年和情人离家出走,母亲则干脆将女儿们抛给了外婆照顾。外婆去世后,外孙女们继承了这栋有着悠久历史的大房子。过早担负起家庭重任的大姐香田幸(绫濑遥 饰),尽心尽力照顾着两个妹妹佳乃(长泽雅美 饰)、千佳(夏帆 饰)健康成长。这一天,父亲去世的消息传到姐妹手中。她们结伴而行参加了父亲的葬礼,并且结识了从未谋面的异母妹妹浅野铃(广濑丝丝 饰)。许是血缘中的亲近之感,幸在临行前邀请铃搬来镰仓同住。未过多久,抱着对姐姐们的憧憬,铃迈入了父亲曾经生活过的房子。四季流转,姐妹们的故事悄然上演……  本片根据吉田秋生的同名漫画改编。

     长篇影评

     1 ) 梅树的意味

    凌晨醒来给孩子掖被子后,就再也没睡着,这是冬夜里经常做的事。于是又开始回味《海街日记》,其实这两天一直在回味这个电影。想到影片里,树木希林演的姨姥姥在大姐幸接小铃来家里住后对她说的,“又不是养小猫小狗,养育孩子可是很辛苦的。”幸的确有母亲的担当和气质,虽然并没有做母亲,生活的经验让她充满母亲的温柔和细腻。《如父如子》探讨如何做一个好父亲,《海街日记》应该是关于母性和女性的电影。而同样是关于弃子的故事,《海街日记》之所以和《无人知晓》有截然相反的人物命运走向,其关键作用的应该是因为有香田幸这个灵魂人物吧。很喜欢幸这个人物,端庄、坚强、笃定,性格颇似《幻之光》中的江角真纪子。此片中绫濑遥表演得也好,如导演是枝所说,有“昭和味”或是“昭和颜”,上一回让我觉得有昭和味的人物是山田洋次《东京家族》中的夏川结衣,她戴着围兜做家务的样子让人想到田中绢代那样的有厨房气质的昭和女性。田中绢代在成濑巳喜男的《流浪记》里,出演一个经常忙碌在厨房中的女仆,其中有一段山田五十铃与杉村春子在前厅弹唱,田中绢代在厨房中凝望她们沉思,而后背转身擦碗,扣碗,再擦饭勺,摆好。这一系列动作,真如泰戈尔说的:“女人,你在料理家务的时候,你的手脚却歌唱着,宛如山涧溪流歌唱着从卵石中流过。”尽管事实上,田中绢代本人连饭都不会做,但她演得多好。《海街日记》里,幸擦洗楼梯、淘米、收衣服,做这一系列动作时的样子,也像溪流一样轻快平静。

    片子里也有意无意提及,幸很像外婆,对老屋、对庭院,对梅树,她有自己的执念。庭院里的这棵梅树是她们的外婆种下的,已五十五年。冬天的时候,幸打理庭院给花草浇水,干枯的梅树下夹杂着黄色的洋水仙、八角金盘或南天竹(从后来幸有次晚上回家顺手摘南天竹红果子判断出),她和妹妹们学外婆的口头禅,说梅树,“要除虫要消毒,活着的东西是很费功夫的。“然而她还是很乐意去费这个功夫,每年养护它,充满期待之心,看梅花开、摘梅子、做梅酒。很遗憾,片子里有摘梅子和做梅酒的镜头,却并没有拍梅花的镜头。看是枝裕和访谈,才知道梅树是为拍电影而移栽的,可能刚移栽开不成花吧。访谈里写到导演在电影完成几个月后回访拍摄的老屋,看到庭院里白色的梅花正尽情绽放。有梅花和没有梅花,意境应该会不同一些的,如果电影里拍了梅花,我想四姐妹在阁楼窗口看梅树的夜晚会更有意味,片子里四季流转的感觉也会更为浓烈。关于梅花,井上靖也写过,梅花会让人有等待春天的心境。他写幼年在伊豆半岛,家乡的庭院多梅树,初春季节齐放白英,也许是幼年时代熟悉梅树,年纪大了他依然喜爱梅花。后文他写道:“故里家中的梅树都已枯老,但东京书斋旁的唯一的一株白梅,却尚年轻,因而花是纯白的。梅树过早地长出坚硬的小蓓蕾,这个季节可还没着花。正是在这尚未着花的时刻,自然地培育着一种望春的心情吧。水仙的黄花,山茶的红花,恐怕是这个季节屈指可数的花朵了。”这样的一种心情,我想幸也应该有过吧,热爱是相处所得的。

    李慈铭说,“一年春物,惟梅柳间意味最深,至莺花烂漫时,则春已衰退。”想把莺改成樱,梅谢柳浓之后,正是四月上中旬樱花烂漫时,樱花开过,春渐去也。四月浓春,虽然无复新意,然而还是很快乐的,春天总归是充满生命的欢欣愉快。电影里,樱花隧道骑车那段,小铃真是美,健康、青春,充满生命的活力,令观影者感动于这样的生命力和美,以及活着的力量,从而不知不觉也会眼泪盈眶。后来四姐妹放花火那段,也有相同的感动。从物候角度看,电影里,樱花的狂欢过后,就是五六月幽寂的梅雨季,雨气里绣球花遍开。老屋前一丛一丛清翠的叶子上开着雪球似的花,下雨天的时候,可以听得到滴沥的雨声,老屋透出闲静的味道。为了顺应时令生活,老屋门厅的花器里也插着一朵绣球花。所以很能理解幸对老屋的执着与守护,也让人共鸣(我老家山中的祖屋也还在,虽然已经很破旧,每年我都会回去山里住一段时间),能拥有这样可以倚托心神的地方,是何等幸福,何况还有妹妹们。如果樱花能代表小铃的青春,绣球就可以代表香田幸的成熟稳厚。把人物放在相应的植物环境里,也许并不是导演的刻意安排,而是偶然为之。总之,正因为有幸这样的人物存在,传统古老的事物才不会消失殆尽吧,像老梅树、每年采梅子做的梅子酒、淡淡的腌菜、萩饼、沙丁鱼刺身、炸竹荚鱼。换成中国就是清明的清明饼和青团、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冬至的麻糍、春节的年糕和饺子、元宵的汤圆等等,当然相应的也有一系列植物,一切都有岁丰物茂、顺应自然而活的感觉。幸可以说也是一种“旧人”吧。是枝裕和在采访时也坦言自己是一个“旧人”,不是纸的书籍他完全无法进入状态,在国内只要是电子文件他都会打印出来。这种地方真是让人喜欢。有时候,旧人像旧物一样珍贵,像那棵老梅树。

    幸和妈妈一起扫墓那段戏我也特别喜欢,墓地周围也遍植绣球,刚下过一阵梅雨,绣球花湿漉漉的样子,树木鲜翠如洗,风景澄澈明净,路途中还不时传来寺院的钟声,一派悠然。一起听过这样悠然平静的钟声,想来什么样的心病都会消解吧。妈妈说,好多年没经历梅雨了。幸说,北海道没有梅雨啊。是啊。妈妈接着说,做完梅酒后,才会感觉,啊,夏天来了。幸说去拿梅子酒给妈妈。大竹忍很温柔地提醒女儿:“那边很滑的,小心点。”太喜欢这段对话了。在这样细碎又充满时令感的家常话中,母女关系也和解了。真是令人心绪触动。妈妈和女儿的关系很是奇妙的,年纪越大,就会觉到母亲的好;而做了母亲后,更能懂母亲的温柔。看这段时,眼睛也湿了,代入感特别强,作为居北地的南方人,甚至连梅雨的乡愁记忆也被唤醒了。

    原作者吉田秋生当初要求是枝导演,拍电影的时候要重视四季变迁的转换。是枝裕和做得很好。樱花、梅雨、绣球,接着是梅子熟了,摘梅子,做梅子酒,夏天来了,蝉鸣日盛,紫薇花又渐渐开了。物候又轮回了一年,生死也轮回了两次,电影开始于葬礼,又结束于葬礼,片尾的那场葬礼后,几个人站在一棵很好看的枝干虬曲的紫薇花下说话,背后远远地也有几簇紫薇花,他们谈人的生命到了最后的时刻,仍然想看到美丽的事物,并为之开心。就这样很淡然地不经意地道出了生命的真意之一。听他们谈话的时候,三姐千佳手里在把玩一朵紫薇花,正与片头葬礼后的紫薇花相呼应。影片开头的那场葬礼,正是紫薇花开得繁盛的时候(《步履不停》的发生时间相同)。葬礼后,浅野铃和大姐幸、二姐佳乃坐在火车站前说话时,三姐千佳站在边上,手里把玩着的,也正是一朵紫薇花。当火车前行时,小铃动情地跟着火车跑得时候,站台亦闪现一树嫣然的紫薇。

    千佳这个人物真是朴实可爱,有趣又热情,小妹铃初来乍到,她帮忙搬行李,整理房间,打点一切。大姐二姐吵架的时候,她总是在一旁打圆场,岔开话题。而关于长泽雅美的二姐,最初的感觉是这个人物有点糊涂地过日子,喜欢喝酒,到了一个新地方就囔囔着要啤酒,美而混沌。渐渐地,就会发现这个人也挺可爱呀,到了后面她的心性也有所成长,大概得益于认识了加濑亮。有的人是需要认识对的人才会缓慢成长和成熟的吧。感觉加濑亮在片子里的气质甚至有点笠智众的味道了,淡然平静缓慢地。

    片子最后,看着四姐妹走在沙滩上的黑色背影,真希望他们是真实存在的,生活着的,并且永远这样一起生活下去。真的不愿意她们分散,离开那间老屋、庭院和梅树。家庭的变迁的确是让人伤感的,所以有时候真的不愿去面对变化,真希望她们能像那棵梅树一样,一直站在原地,在四季中流转。

     2 ) 是枝裕和专访:我也会看少女漫画呦

    2015-05-19刊于深焦DeepFocus公众号

    文/ kyd、张宇旋、PeterCat、柳莺(发自戛纳)

    是枝裕和无疑是当下在中国知名度最高的日本导演之一。这种口碑,很大程度上源于他的电影是一种对温情的东亚家庭伦理秩序的回归。对家庭生活的关切让他的作品勾起了观众对小津安二郎式的日本家庭映像的记忆。

    在入围今年戛纳主竞赛单元的新片《海街日记》里,讲述了父亲去世之后,四个姐妹一同生活的故事。这仍然是他最擅长的风格,淡然隽永,满足了我们对日本的所有想象。

    B=外滩画报

    H=是枝裕和(Hirokazu Koreeda)

    ▲是枝裕和在戛纳,摄影:kyd

    B:《海街日记》的故事来自于漫画家吉田秋生(Yoshida Akimi)的同名女性漫画,据我所知,她的作品已经不止一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其中包括《世界奇妙物语》等。你看过这些作品吗?你觉得吉田秋生的漫画有怎样的特质,吸引了那么多日本导演争相改编和拍摄?

    H:吉田秋生是我个人最喜欢的漫画家,过去二十年我一直是她的忠实读者。当我第一次读到《海街日记》的时候,脑海里立刻就产生了“要把这个故事拍成电影”的想法,我不想让别人抢在我前面拍,我坚信改编它的人一定会是我。

    B:《海街日记》算是少女漫画吧,在日本你这个年纪的男性看少女漫画很普遍吗?会不会有些奇怪?

    H:会看的哟。确实,她是主攻女性向的漫画家,但除了一部分典型BL题材的作品是针对少女群体的之外,事实上她也有很多受到不同性别以及各个年龄层读者喜爱的漫画,三四十岁的男性同样也会是她的忠实读者。我已经五十几岁了,但我依旧很喜欢她的作品。

    ▲有评论认为《海街日记》过于甜腻

    B:这部电影拍的仍是你擅长的家庭题材,风格也一样淡然而隽永,但也有不少人评论故事太过甜腻,你想要观众从这部电影里获得什么样的体验?

    H:当然,我会希望观众发现并欣赏几位女主演细致的表演,她们在诠释角色的时候非常用心。《海街日记》并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主角的故事,更是一部讲述时间的电影。我希望观众在看的时候可以理解这个层面的用意。

    “绫濑遥的优雅在日本已经不多见了”

    B:在四个女主角中,你更着重描绘了三姐妹中的大姐幸,以及同父异母的小妹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侧重?

    H:首先这是和原著保持一致的,其次,大姐幸相对其他姐妹来说,更能理解父亲一些。她在开头说,“即便他曾经很亲切、很和蔼,说到底也不过是个恶劣的父亲罢了。”而后来她则逐渐改口,“他虽然不是个好父亲,但也许是个好人也说不定呢。”可以看出她在学着改变,逐渐以积极的态度来看待父亲。

    同样,改变也发生在小妹铃身上,她最初总是背负着罪恶感——“我为什么会被生下来?”、“为什么我要来到这个世界上?”——她感到自己的存在给其他家庭带来了不快乐。逐渐地,她才开始正视自己,开始接受和理解自己的存在。正是这样的共同点让我把更多的侧重放在了她们俩身上。

    ▲绫濑遥饰演大姐幸

    B:这次你选了四个“氧气美女”作女主角,其中绫濑遥和长泽雅美已经是家喻户晓的明星了。绫濑遥之前演过许多电视喜剧,给人感觉很可爱调皮,长泽雅美则走甜美知性路线比较多。这和《海街日记》中的角色安排似乎正好倒过来了。

    H:确实,绫濑遥演了很多喜剧风格的影视作品,但在现实中,当我见到她的时候,我就知道她是大姐幸的最佳人选。她非常美丽,端庄,举止极为优雅——在当代日本社会,这样的优雅已经不多见了。而这种端庄的美,和大姐幸的形象十分吻合。

    ▲电影里的食物都和回忆紧密相关

    B:这部电影在给我带来温情的同时,也让我看得很饿,能说说那些和食物有关的场景在电影里起到什么作用吗?

    H:一方面,因为整个剧情都是围绕着父亲离世展开的,如果全片都着眼于此的话,就会变成一个太过悲伤的故事,那并不是我想要的好故事,因此我想尽可能加入一些和食物有关的场景来冲淡它。

    另一方面,电影里的食物都和四姐妹的回忆有关,梅酒、镰仓特产的小银鱼,以及海边小镇特有的食物,都和回忆紧密相关。像这样一部描绘家庭的电影,故事的核心就是随着时间流逝,一些事情发生和过去,有些东西却会留存在人们的心里,并一代代传承下去——这其中一个重要的载体就是食物,这也是为什么这类场景在电影里特别重要。

    ▲从四姐妹的家到车站,一路上开满了绣球花

    B:电影里出现的那家镰仓的海边餐馆,现实中也有这家店吗?能不能说说你对镰仓这个地方的印象?你最喜欢这个海边小镇的哪一点?

    H:很可惜,现实中并没有这家店。其实镰仓算是个挺有名的旅游胜地,那里有很多寺院,比如以绣球花闻名的明月院。我在电影里尽量避免展现镰仓的这一面,因为那样的话就会接近一个游客的视角,而不是《海街日记》想呈现的日常生活状态。

    电影里从四姐妹的家到车站,一路上开满了绣球花,非常漂亮,我就是想要在这样普通的生活场景中呈现镰仓的美。

    “我从来不要求演员去看小津安二郎的电影”

    B:小津安二郎的墓就在北镰仓,你有去拜访过吗?

    H:我们拍摄的地方其实离那里很近,但我这次并没有去,倒是我还在上大学的时候去过好几次。

    B:你一直被看作继承小津衣钵的日本导演,谈论起你的电影,总会有人与小津的电影作比较,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H:不止是这部电影,每次我来到西方国家,尤其是欧洲,总有人提到小津安二郎的作品。我想那些这么说的人应该是在赞美我,但说实话,我有点无所适从,甚至感到随之而来的压力。

    这次的《海街日记》,我承认确实和他的作品有相似之处——这是一部关于人,关于跳出时间的框架来审视人生发展轨迹的电影。当然,在拍摄的时候,我从来不要求演员去看小津安二郎的电影,或是从中汲取灵感,而我个人确实在开拍前有对他的作品进行过思考。

    B:在你以前的作品(比如《如父如子》)里,父亲做了轻率的决定,事后悔不当初,而在这部《海街日记》里,姐妹们却为一些决定而犹豫不决,在你看来这是两部作品主角的区别所在吗?

    H:男女之间的这种不同,关于做决定的轻率和迟疑,我倒是没有怎么考虑过。故事里,大姐幸把一件旧浴衣给了小妹铃,让她穿去烟火大会。幸很坚定地想要挑起照顾妹妹们的重担,包括这个新出现的同父异母的小妹,幸甚至不准备和人结婚,而是要一直留在这个家。不能说这是个美满的结局,但她非常坚定,所以我也很尊重她的态度。

    B:没有人知道电影中“父亲”这个角色的过去是什么样的,你有计划再拍一部这样的故事吗?

    H:我在过去十几年里失去了我的父亲和母亲,自己也成为了孩子的爸爸。我想也许是因为经历了这样的角色转换,因此我反而更关注其他家庭成员的故事。

    原文首发于《外滩画报》

     3 ) 斋藤工 专访 是枝裕和

    斋藤工 X 是枝裕和

    斋:首先,恭喜《海街日记》入围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

    是:谢谢

    斋:说到戛纳的话,一般作品都会早于日本公映,是枝导演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作品是不是不仅仅面向日本观众,您是不是有面向全世界制作映画的意识呢?

    是:有的。当然,考虑到日本国内票房成绩,我必须考虑到更多日本观众的想法,包括整部电影的宣传工作。但是,就我个人而言,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我的第一部作品《幻之光》就有幸参加了威尼斯电影节。当时的体验我至今都觉得非常满足。当然这并不是因为获得奖项的缘故,在《幻之光》之前我都是拍摄电视作品,电视确实也能够进一步的扩散并影响到不少人与事,但这只局限于日本国内,再大的反响在当时的社会中“日本”已是终点。所以,拍摄一部电影,开始一段新旅程,从国内发展到整个世界,由外侧各方视角带给我的建议与影响对我而言是非常珍贵的。我当然也非常重视日本国内的观众,东京的观众怎么看待我的作品,札幌的观众怎么看待我的作品,和纽约观众,巴黎观众一样是并列存在的。只是,我并不会因为大家的感受去改变我制作电影的思维和方法,例如我不会因为传达不到观众心理就放弃自己满意的片段,也不会因为加入“段子”可以吸引更多观众就“顺应潮流”。

    斋:这部作品的舞台是镰仓,这种地域性元素的加入对这部作品非常重要。但是,海外观众大多数不知道“镰仓”这个重要元素。那么,导演在权衡这个问题上是如何考虑的,是否非常在意海外观众,还是并非如此,我个人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另外,关于原作漫画,我原来并不知晓。在观看电影后,我拜读了原著。整部电影已经不是特意对准封面上的某个人物的表情,而是登场人物所在的整幅“人物风情”。就这点而言,我个人已经闻到了“是枝流”的气息了,原作的精髓已经展现在作品之中。是枝导演在拍摄“小说改编”“漫画改编”的作品时,是不是会去认真寻找“原作的本质精髓”呢?

    是:我基本没有这么做。我映画的基本原作就是“原创”,即以自己的思路制作。为了创作映画去看小说,看漫画,我基本不会这么做。不过,我很喜欢吉田秋生先生的作品,他对我而言是一位“只要出新刊,就会去读”的漫画家。所以,当我读了《海街日记》后,我觉得自己拍摄这部作品应该是最合适的。

    斋:如果真的拍摄电影呢?

    是:这部作品我觉得肯定会被拍成映像作品,既然如此我觉得我应该是最适合的人选,虽然这听起来有些傲慢。

    斋:没有没有,这说明了你对这部作品的爱

    是:我真的觉得我非常适合拍这部作品,所以我很罕见的举起了手


    关于广濑丝丝的“发现”

    斋:关于本片的演员,估计所有采访都会问到吧,应该说她们都是国民级别的女演员了。

    是:是的(笑)

    斋:首先,我想问一下广濑丝丝,她真的是一颗闪亮的原石。在戛纳或许也会发生当年和柳乐优弥一样“现象”吧。这个选角对于导演而言,应该是非常理想的选择吧

    是:是的。但是,“四女”这个角色一开始就决定以海选的形式招募,我真的见了很多人,没想到真的遇见了这个“完全匹配”的演员。

    斋:名字都一样吧

    是:是的,这种命运般的角色“相遇”。或许演员们都会遇到几次,所以这对丝丝而言应该是一样的感觉吧

    斋:广濑丝丝的存在感在这一年里浸透到了这个日本社会中。电影故事中“四妹”的成长和整个拍摄过程中向“姐姐”们学习后自身的成长很好的结合到了这部电影中。这与其说是之前就朝这个方向努力拍摄的,倒不如说就是那么“顺其自然”

    是:按结果论的话,确实如此。在海选的时候,她刚刚开始CM的工作,基本上是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女孩。所以,这也算是一种偶然吧。但是,说真的我没有想到她如今能够如此出名。

    斋:确实如此

    是:所以,对于我这个“大人”而言,要“靠”这么一个十六岁的小女孩来做主力宣传是有点“不情愿”(笑)。心理其实想着“没有没有,我早就开始宣传了”

    斋:呵呵。不过,如果真的能够通过这部作品让更多的人知道她,我觉得很多人都会非常“直接”的感受到她的魅力。另外,关于电影中的细节。电影开始阶段,就是姐妹们父亲的葬礼部分。丝丝的弟弟在那场葬礼戏上完全没有集中起来,那究竟是不是真的在“演戏”,我之后已经完全弄不清楚了,感觉已经很自然的被“电影”所吞噬了。

    是:你注意到这段场景了啊,果然厉害

    斋:呵呵,包括那个弟弟的扮演者在内,大家都好像没在演戏一样。请问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是:弟弟,张着嘴对着天井。我感觉这么一直下去有点夸张了

    斋:一直下去?

    是:我当时什么都没说。后来可能因为我自己也觉得那样也蛮好的。于是,也没有多加考虑,就这么使用麦克风进行“孩童”拍摄。这是第二次。之前是《无人知晓》的时候

    关于标题

    斋:这部电影的另一个主人公我觉得是镰仓的美景。“移动的四季”拍摄日程在调整时间以及幕后工作上都应该非常麻烦吧。绝不使用CG,让自然风景就以它自身的面貌呈现给观众是是枝作品的精髓之一吧

    是:从吉田秋生先生那里得到映画拍摄权之后,他完全没有任何条件和要求,随便我怎么处理,即使是原作中没有的场景。唯一提到的就是希望我能够好好拍摄“镰仓的四季”,那样他就满足了。我也觉得四季的拍摄,以及四季变化时“光影中”如何拍摄四姐妹是本片最重要的部分。这可能是我太喜欢原著,完全被其吸引的缘故吧。另外,故事在什么部分“切断”,在尽可能接近“原创”的同时,做出如何安置“姐妹”的判断。这两方面对于整部作品都很关键吧。影片的标题“海街”后接着“日记”这个词,这点对于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最终故事还是围绕着“小镇”展开,此外故事并不是《海街物语》,而是《海街日记》,也就是说是小镇日积月累的“生活点滴”串起来的故事,我想让观众们留下这种“印象”。四姐妹在那个小镇生活,在那里有她们的家,周围就是“小镇”。这样的话,和故事一同“扩大化”的风景中,你可以发现人是怎么生活的,人是怎样寻找属于自己的场所的。这和我到现在为止的作品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我觉得我的想法和原作的世界观很好的结合到了一起,这也是我拍摄这部作品的最根本目的。关于绫濑遥小姐,我拍摄之后才发现她是一个骨架很大的女演员,我觉得到目前为止大家应该很少关注到这点,所以在看《海街日记》时,观众或许会体验到属于绫濑遥的新鲜感吧。

    斋:是枝导演在评论本片时也提到绫濑遥小姐拥有“昭和味”,我自己也这么觉得,虽然和原节子女士不一样,但和其他三名女演员对比,确实能够发现不同的“存在感”

    是:我也经常说她“昭和颜”。她扮演的“幸”因为家庭的缘故不得不提早结束学业,以“母亲”的身份来照顾两位妹妹,其实她们的年龄并没有相差多少。但是和丝丝坐在一起是,确实有点“母女”的味道,而正是这微妙的“角色”定位,展现出了她的别样的美,给人一种“长者”的感觉。她自己表示可能是因为之前有过时代剧拍摄经历的缘故,我觉得特别是穿上浴衣后,她的与众不同就更加显著了,完全有别于其她三个姐妹。

    人物设定的真实感

    斋:同样是演员,四姐妹的对话,特别是作为后备的广濑丝丝和前辈们之间对话的真实感,以及逐渐融入三位姐姐世界里的故事情节,我觉得看上去是如此的自然。四姐妹的对话是忠实于剧本的吗?还是有不少在拍摄生活中诞生的“原创”台词呢?

    是:首先,关于丝丝的角色,我一开始就没有给她准备剧本,在拍摄现场我对她说“千佳(夏帆)是这么说的,你就这么回答”,只传达“声音”

    斋:没有给她剧本?

    是:是的。所以,她是在拍摄现场听完对话后,自己反射出来的“演技”。到现在为止,我作品中的子役都是这么做的,我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她才15岁,海选和彩排联系时,有剧本和没剧本的两种形式我都试过,她都OK。我认为两种形式她都能够胜任,于是问她希望哪种方式,她想挑战“没剧本”的形式

    斋:这很了不起啊

    是:之后,拍摄现场我会和她说明“台词的内容”,然后进行拍摄。她果然耳朵非常好,很自然的就完成了表演,可以说她如“制造现场”般存在。三位姐姐我都让她们读了原著,唯独丝丝没有,然后我把丝丝的“台词”告诉了“姐姐们”,就这样“串起”了台词。这点上确实看上去很生动,非常有新鲜感。但是即兴的台词也不算很多,但整个拍摄现场非常自由,我拍摄时看到长泽小姐在给工作人员吐指甲油,然后就想写一段给丝丝涂指甲油的场景,于是就找长泽小姐商量,让后她欣然接受了。此类“改变”存在不少

    斋:关于屋内的动镜,比如餐桌的设定,以及姐妹们的位置等让人感到一股很自然的“姐妹感”

    是:谁坐什么位置,这真的非常复杂。三人姐妹是的设定和四人姐妹是的设定完全不同,从厨房端菜进屋的是幸,所以幸就坐这里。固定了一个座位之后,然后开始设想,比如“佳乃(长泽雅美)要去拿啤酒了,那就坐这里吧”这样设定位置吧

    斋:原来如此,好有趣

    是:这方面通过彩排来确定位置吧。不过她们四人真的非常懂得如何“共演”,我真心觉得选了四个好演员,她们真的很出色

    斋:也就是说,除了广濑丝丝之外,就想导演之前说得和长泽小姐之间的对话那样,拍摄现场是是枝导演和演员们交流后继续进一步的拍摄?还是就按照您的指示进行拍摄?

    是:现场没有细微到和每个演员交流,只有在拍摄遇到困难或者必须要听取她们的意见时才会交流。所以,只要演员没有什么障碍,拍摄就如期进行。例如绫濑遥小姐在拍摄期间异常严肃,为了打破这个状态,我会安排她去触碰门窗,墙壁。相反,为了抑制“好动”的长泽小姐,我会暗示她减少“多余的动作”。这么说,每个人的表演方式其实完全不同,但她们却结合的很好。

    关于“吃”

    斋:我认为影片中另一个重要的舞台就是“海猫食堂”

    是:恩,内容可能比原作更丰富吧

    斋:食堂里的“炸鱼定食”,以及莉莉先生小店里的“小鱼面包”,还有四姐妹家里的普通饮食,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包括餐桌在内,我觉得“吃”应该是本片的一个重要元素,导演是怎么考虑的呢

    是:首先,我很喜欢拍摄“吃”的场景,餐前准备以及餐后整理也包括在内。不过,这些东西原作里都有,这次真的是因为“原作”的缘故,很多问题都变得非常好回答。其实,原作里对“吃”的描写也非常细致,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吉田先生会这么描写。关于这部电影,始于一场葬礼,然后进行了法事,最后又描写了一场葬礼。在这过程中,“吃”的场景,也就是说“活着”,为了活着而做的事情不好好描写,整部作品都会朝向一个“凄凉”的故事发展。如果这样的话,那四个年轻的姑娘的魅力就会减少许多,所以我重点拍摄了“吃”。这也是我为什么很重视“海猫食堂”的一个重要原因吧。另外,作为整个小镇的象征,没有一个比较突出的场所,会使得整部作品都显得非常散漫,所以我把一些故事都汇集到了这个食堂里。四姐妹一起去食堂的场景,原作中应该是没有的,这也是我在拍摄途中加入的故事。之前在医院中,幸(绫濑遥)和二宫(风吹纯)的对话中有这么一段,“很怀念店里的炸鱼套餐”,“欢迎再次光顾哦”。我想既然说了“欢迎再次光顾”,她(绫濑遥)应该会去的。虽然当时的剧本里没有这样的情节,但我依旧坚信她回去,于是就安排了四个人一同去食堂用餐的场景,这也会对之后的剧情带去别样的影响。所以,这是看了“医院”场景后诞生的新故事,特别是绫濑遥小姐的表演。其实,绫濑遥小姐和风吹纯女士之间一直非常亲密。

    斋:是吗

    是:她们好像一同拍摄了大河剧(《八重樱》)。她们真的关系非常好,绫濑遥小姐对待风吹纯女士的态度像对待亲戚一般。“最近好吗”之类的对话一直能够听见。风吹纯女士还对我说道“这么好的人,现在的娱乐圈真的没有,能够长期活跃于第一线,性格还那么温顺的,我只遇见过她(绫濑遥)”。所以,她们之间的关系很适合这部作品,我就是这样看着现场的变化来添加剧情的,这种方式我非常喜欢,所以我不太适合拍摄有原作的东西

    斋:但是,吉田秋生先生不是不介意吗

    是:是的,吉田先生真的非常善解人意

    与摄影泷本干也的相会

    斋:樱花那段场景我印象非常深刻,就是丝丝和男同学一起骑车下坡的场景。途中有一片花瓣飘到了丝丝的头上,我当时就认为这是不是故意而为之的呢?我稍微有点想当然了,是不是想得太多了(笑)?那真的是偶然吗?

    是:恩,真的只是偶然。我们不可能拥有这周高超的摄影技术,就算想这么做,也很可能会失败。但是,拍摄那段场景的时候,我都没注意到这点,是摄影泷本先生告诉我“遇到了绝佳的拍摄时机”

    斋:真的非常棒,这个场景是在太漂亮了

    是:是的。那之后,丝丝还面向着镜头,整个特写在我看片时,真心觉得非常棒

    斋:泷本先生一起是活跃于“拍照”最前线的摄影师,把他带入电影界的是是枝导演吧

    是:也不能说是我带入的,我只是提了个建议,问他要不要试试看。泷本先生在《空气人形》时,是以照片摄影师的身份一同参与拍摄的,这是我们合作的开始吧。其实,在《幻之光》的时候,他作为摄影师藤井保的助手就曾经来过我的片场,我是之后才知道的。然后,在《空气人形》拍摄时,我觉得他拍出了很多“精彩的照片”,绝对是一个有才能的人。一张张照片已经超越了电影剧照的“属性”,但是当时我没有像想到会让他来拍摄电影。泷本先生说他非常认真的看过李屏宾先生的摄影。之后,他自己的CM拍摄方法也发生了改变,那摄像机的动感好似受到了李屏宾先生影响一样,非常出色。对于模特儿而言,他也是最出色的摄影师。我看了他拍摄的大和不动产的CM,绝对拥有拍摄长篇映画的能力。之后,偶然间我看了深津绘里小姐和莉莉先生合作的CM,当时我就发出感叹,这个摄影师是不是拍过电影?之后,我一查才发现,拍摄这个CM的正是泷本先生。随后,我马上电话和他联系,然后就是《如父如子》的拍摄了。在这之前,泷本先生貌似收到过不少电影公司的邀请,但一直抽不出时间。我和他的相遇算是缘分吧。

    美丽的生活

    斋:之后可能会有很多观众观看这部作品。看到了她们在镰仓的生活,会不会感到并没有必要一定得住在大城市中呢?

    是:好可怕,我现在只能住在东京(笑)

    斋:我也如此(笑)。但是我感觉现在对农业感兴趣的年轻人,开始了远离都会的生活。这是不是所谓的顺应时代潮流我不知道,但是我觉得“生活在东京中心”这个概念会被不断质疑吧。这部作品中镰仓自身魅力十足也是一个原因,感受“地方都市能量”的人现在也不少吧。

    是:这也是原作的缘故吧。原作自身的魅力造就了原作中小镇的魅力吧。那四姐妹的生存方式也告诉了众人原来可以如此生活。然后,生活可以如此美好。当然,现实生活中不会像她们那样可以如此轻易的过上这种生活,包括我在内。但是,清爽与美好确实是生活的必备品。吉田先生这么创造了这部作品,我算是对原作的解释,也算是一种回信吧。原来人是可以这么描写的!特别是幸的生活方式,那种背负着重压但一直向前的生活态度,可能是本片的核心思想吧。好好地按照自己的人生道路行走,人会是美好的

    斋:看完这部作品后,我很能感受到“时间的差异”,或许是地方的历史特色,也或许是继承先祖,代代相传的传统文化。但背负着这些的只有幸一个人,其他妹妹都自由的生活着,而且是在她们都将离开这个“家”的前提下。怎么说呢,我充分感受到了“屋子”和“住在屋子里的人”之间的距离感。

    是:是的,幸一个人守护着这个家庭。所以,幸在“屋子”里的描写是最多的。而佳乃(长泽雅美)的登场不是在家里,而是在男友家也算是暗示着哪天她将离开的意思吧。这部《海街物语》是姐妹们寻找“家”的故事,关于和这个“屋子”之间的故事,每个人当然是不同的,存在着不一样的距离感,我也是按照这个思路拍摄的。

    从家到小镇,从小镇到海

    斋:为了和是枝导演对话,我事前看了好几遍电影。最终自己的情感花落何处,果然还是这个“家”。(笑)大家肯定会在哪天离开这个家,建立新家后喜悦的心情,在那里还存在着“父亲”,“奶奶”。我忘加揣测 ,觉得这个“家”或许是本片最成功的要素吧

    是:确实。这个故事就是“家”看着她们四人,整个小镇看着她们四人,或者是看着丝丝。看着丝丝后你或许才会发现其他人,所以寻找“丝丝”是本片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吧。另外的一个因素,也就是你提到的“家”了。这不是在摄影棚里拍摄,能够找到一个能让她们四人生活的“家”是本片的一大难关,真的很不容易。如果稍微时间上有偏差,或许就错过了。正好是房东准备改造前的事情。

    斋:在影片中,幸给丝丝测量身高,然后在家里的柱子上留下标记,并留下名字。那根柱子是真的“柱子”吗(房子里的原物)

    是:一开始我觉得直接用原有的柱子非常失礼,所以在柱子上铺了一层板,之后房东对我说就直接使用没问题后,我就直接使用“原物”了。所以,拍摄时也要求一气呵成。

    斋:那么,那个“丝丝,15岁”还留在那里吗

    是:恩,留在那里

    斋:啊,那真的太好了。

    斋:丝丝搬到镰仓后没过多久的事情,有一次要迟到的早晨,她和姐姐一同跑向车站。我感觉到了“原来这个“家”到车站就这点距离啊”。之后,渐渐地知道了“家”的真实身份,然后开始感情移入,爱上了这个“家”(笑)

    是:你看得真仔细,谢谢。整个流程是最初的季节拍摄四个人,然后是搬家,以及“家”的登场。最后,到了冬天逐渐从家展开到整个小镇。而为了说明“家”在哪个地方,你可以一开始就加入“小镇”的镜头来暗示,但是我希望是以丝丝的视线来看整个世界,所以最初是姐姐们,之后是家,小镇,以及大海这样慢慢扩展。说实话,“海街物语”中,海很早就应该登场了。但为了照顾到丝丝的视线,所以就“迟到”了

    斋:考虑到镰仓这个元素,我一开始觉得会有很多海的“元素”,原来导演有这样的意图。关于海的场景,是四姐妹道出真心话的地方,即使不说话,她们的样子也和“家”里的存在区别。所以,我觉得故事的主要舞台还是“家”,而不是“海”。“海”就想教堂里的忏悔室那般存在吧

    是:原来如此,好有趣的解释

    超越表演的表演

    斋:日本的观众因为都知道这四个演员,所以一开始就是以对“演员”的目光来观看这部电影。但是,这部作品中从一开始就给我一种感觉,即四姐妹像真的姐妹一样,这应该只有是枝导演您做的到吧。把四姐妹拍得如真的姐妹般存在的作品,就连长篇的大河剧或者日剧都很难做到。一般情况下,她们都会成为“商品”,被当作宣传道具。这看似“四重奏”版的共演真的一开始就如同现实生活中那样自然,绝对是本片的压卷点。怎么说呢,是希望吧

    是:恩,真的非常好。但是,把她们四人变成“真正的姐妹”是这部作品对于我而言最重要的任务。怎么说呢,她们都是可以出演主角的优秀演员,像以前东宝映画那样“全明星四姐妹一同登场”一样,给我布置了一个严峻的课题(笑)。她们能够成功的演绎出“四姐妹”真的非常出色。

    斋:影片后半段,绫濑遥小姐摸着丝丝的头,这真的是姐妹啊,否则不会有这种场景吧?那是表演吗?

    是:不是的

    斋:真的吗?

    是:绫濑遥小姐在等待的时候,一直会拍着丝丝(笑)

    斋:她们看上去只存在着姐妹间的距离感

    是:刚刚提到的房屋柱子上量身高的场景,丝丝后退后,绫濑遥小姐也做出了相类似的动作

    斋:是的!

    是:那已经不是表演了吧。我看着现场,也觉得非常了不起。但是这或许才是最好的“表演”吧

    斋:恩,绝对压卷!或许这部作品不仅是一般观众,也是我们这些业内人士,特别是创造电影的人士应该看的作品。能观赏到这部作品,我真的非常高兴

    是:你说得如此之好…真的谢谢了

    斋:哪里。是枝导演,今天真的谢谢了


    原载于《SWITCH 6月号》

     4 ) 是枝裕和的短板

    找时间看了是枝裕和2015年的作品《海街日记》,第一印象,对男人而言,这部电影简直功德无量:演员涵盖各阶段美女,成熟女神凌赖瑶,长腿傻白甜美女长泽雅美,还有个中学生少女萝莉。各种食品的特写。日本的精致,山川河流海滩,美不胜收。食色都有了。故事也非常温暖感人。姐妹情深啦,生死感悟啦,青春烦恼啦,熟女的烦恼啦.....不在话下。

    然而这部电影看完,整体上让人觉得失之煽情。和当年看《礼仪师奏鸣曲》一样,当年《礼仪师奏鸣曲》拿了最佳外语片奖,然而那部片也是有点煽情过度的,但它选择了一个取巧的题材。非常出彩。

    在我看过的几部是枝裕和里,最精彩的要数《步履不停》,它短小精悍,看上去无甚意义,但却回味悠长,如果以小津和山田洋次为参考,这算是枝裕和最接近大师们的一部作品,而《如父如子》和这部《海街日记》一样,是成功的商业电影。

    《步履不停》的精彩是于无声处听惊雷,对西方而言,东方女人对自己感情的压抑与释放都是非常惊人的。夫妻之间,父子之间的矛盾与表现形式,既具世界性,又有东方特色。父亲年轻时背妻出轨,妻子为了家庭和睦团员,隐忍负重,藏着这个秘密过了几十年,压抑了几十年,直到儿女长大成人,丈夫已垂垂老矣,才曲折隐晦的发泄出来。而儿子对父亲的叛逆,一直没有得到和解。寥寥几句的对白,张力十足。婆媳之间,母女之间,父子之间,是两代男人和女人的不同选择以及截然不同的生活。儿媳是一个离婚再嫁(并且带着儿子再嫁)的女人,女儿是个有点儿懒散,有点儿贪心的小市民。还有一个因为救人溺水身亡的未出场的长子。这其实是一个反映两代冲突的电影,而日本的传统文化在这种冲突中,缓慢的向前发展。与之相比,山田洋次重拍的《东京家族》更高一筹。

    《海街日记》则因为故事设置太过TVB而令表现结果大打折扣,会令人觉得美好的不够真实。如果说电影是造梦的,那这是一个美好的梦,无论生者还是死者,每个人都那么完美、自洽,姐妹一起看月亮,酿梅酒,炸天妇罗做咖喱饭,一起海滩漫步,互相支持,互相鼓励。但生活不是美梦,如果我相信它是真实的因而被打动,那怎么解释日本居高不下的自杀率。并不是每个死亡都像樱花凋谢一样美好而令人惋惜。

    未出场的父亲因为善良,不能拒绝而出轨,导致了家庭破裂,而承担起整个家的大姐,也爱上已婚的同事。不可否认,这种设置和《步履不停》一样巧妙而富有深意,但是枝裕和的导演之路,似乎朝着一个平庸的方向越走越远了。

    然而,我还是强烈推荐这部《海街日记》,原因只有一个:实在是太好看啦,大姐凌赖瑶的坚韧,二姐,长-直-雅-美 (sorry,长泽雅美)的单纯,善良,宅女老三,还有小妹妹,每个都不同,每个都是不同年龄段的美。日本的樱花美景自然不在话下,那间温暖古朴的传统老屋(和《步履不停》中出现的那个家好像)。

    事实上,你很少在日本电影里看到,或者,感到肮脏和丑陋,哪怕是像《新宿事件》这种开幕就发生在下水道,以大城市为背景,包含黑帮火拼的血腥电影中。也是满目整洁。更无须说那些日本的乡村,真是随意举镜,满目美景,一点也不夸张。这部电影中,镰仓这个海边的小镇,幽静恬然,每天一班,只有一节车厢的火车隆隆开过来,上落一两个乘客,再卡塔卡塔的开走。阳光洒满了窄窄的铁路满山的绿树和飞舞的樱花。

     5 ) 海街日记

    这部影片从电影名字到演员,从场景到剧情都是我很喜欢的 ,是部有温度的影片。梅子酒,沙丁鱼吐司,樱花隧道,镰仓的海,烟火,几乎组成了所有的生活片段。整片台词不多,处处满溢着简单的温暖。当蝉鸣暂歇,谢谢你感动又让人充满希望。 影片风格淡雅清新,充满了治愈系的味道,用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家人之间的羁绊。这是一部正如想象的那样细腻温暖的感动电影。

     6 ) 海街日记 是枝裕和君的少女日记

    前年戛纳因为有工作,趁间隙拿厂商证去排了两次《如父如子》的队,都在最后时刻被拦在电影院外,后来时隔一年才看到,半夜爬起来喝了一壶清酒。今年听说戛纳竞赛片单《海街日记》赫然在列,下定决心连滚带爬赶来,电影首映式放完,跟着全场观众站起来鼓了三次掌,是枝裕和带领四个氧气美女主角站起来,鞠躬答谢。 是枝裕和的电影其实是不必太多期待的,永远都是狗血八点档社会新闻作为故事起点,轻言细语讲着家常琐事,“日子一天天过去,生活一天天继续”,可就这样两个小时过去,电影结束时总希望让观众产生东方式的哀伤:“人生可真是不容易啊,但也要好好过下去啊”或“人生要好好过下去啊,可是真的是不容易呐”。到了这一部《海街日记》,因为“少女题材”的甜腻,这种哀伤感有一种“樱花凋谢”的不真实的美好。 《海街日记》改编自吉田秋生创作的同名畅销漫画,吉田秋生和是枝裕和共同完成了影片的剧本改编。故事开头依旧狗血得很,在镰仓依为命的幸、佳乃和千佳三姐妹,突然得知失联15年的父亲在山形县去世。葬礼上三姐妹遇到了素昧平生的同父异母小妹“玲”,并决定摒弃前嫌将玲接回镰仓共同生活。接下来的时间里,滨海道的樱花开了又谢,院子里的梅子绿了又黄,亲戚邻里情人们来了又走,唯有四姐妹在一场不期归期的共处,留下了少女时代最美好的时光。 就我个人而言,除了平和却坚定的三观,最喜欢是枝裕和的地方还在于他把剧作的巧合编织得和生活的狗血一样缜密自然,所有的梗埋藏时不露痕迹,揭盖时大方从容。比如我一直因为大姐幸的坚韧善良,忽略了她至少名义上和她父亲一样也是家庭的破坏者,幸一直宽慰小妹玲的“没有人有错”,或许是她从内心开解、宽慰自己的理由。有趣的是,顺着“没有人有错”这句话,伴着执拗母亲的登场、玲见或其中的温馨回忆,让电影中未露面的父亲从抛妻弃子的形象中逐渐洗白,让人得出结论:生活可真的不是非黑即白容易评判的事情。 故事其实就是那么多,全看讲述者的技巧和节奏,比如细节前后的照应做平凡了是工整,做毁了是刻意,做得举重若轻才是大象无形。不能说《海街日记》有多么完美,但许多细节有日本匠人式的用心。年复一年的时光,是枝裕和用梅子酒的制作作了节点,梅子酒之滋味差别也似乎是一家姐妹性格的映衬。台词之外的细节也颇讲究,三个姐姐的生母来探望,当下里没有按住对非亲生女儿的怒意,第二天道歉给四位姐妹补上头天忘记的礼物,唯有玲的包装与别人不同,显然是重新买过。 把玩亲情题材这么久,是枝裕和总能不动声色找到一些细节作为引子信物。小妹玲在姐妹们常去的食堂,发现原来父亲生前常给自己做的当季新鲜鱼生吐司,正是食堂大叔独创家传的手艺。不爱做饭的妈妈只教会大姐幸一道好煮的海鲜咖喱饭,三姐千佳更熟悉得则是外婆做的鱼排海鲜饭,而二姐佳乃的最爱则是海鲜食堂的阿妈叮嘱转赠的定食。这些情节散落片中四处看似并不关联,食物是最牢固的生理记忆,映照的却是四姐妹的童年时光,哪位长辈是最亲密的陪伴。 看到此处,想及自己成年后下厨,朋友每每嘲笑:你炒什么菜都要抓一把青椒,肉丝放青椒、鸡蛋放青椒,连炒青菜也要放青椒。父母的饮食习惯原来是我们除了血脉之外,埋置在味蕾处的情感联系。 比起《如父如子》在掉包故事里讨论阶层差异和血缘关系,《海街日记》的确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显得美好而怯懦,的确会让期待他力量感的观众略感失望,但漫画式唯美风格或许已表明导演这次不打算对社会生活做更深刻的讨论:镰仓取景的《海街日记》,无论是穿过城市中心的单节火车,还是拐弯遇见海的樱花大道,都可直接作为城市宣传片,就更不要说这些美景里还配上了四个女孩子着和服玩弄焰火、穿黑丝海边逐浪的画面了,少女感原本就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 几部家庭伦理片下来,《海街日记》对是枝裕和自己来说,大概更像是一次和解和松绑,人生大概总要经历“人生很美好啊、人生很不美好啊、人生即使这样也还是美好啊”三个阶段吧,每一个阶段的感悟都仰仗智慧开悟。 《海街日记》中,导演安排两个离世的人物都熬过了樱花开放的季节,所有的不平、不甘和不能,都在感受完樱花美好之后放下,作为结语的就是是枝裕和念叨了两遍的那句台词:如果在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还能有感受美好的能力,那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吧。

     短评

    是枝裕和真是快够到了小津的境界了啊…各种一招一式都是满满的小津味道(所以这次干脆在镰仓了么)…这个故事明明是个甜美版/长大版的[无人知晓],就是没黑化,大叔拍治愈系糖水片都这么与众不同。

    5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是枝裕和永远我的菜啊,暖暖慢慢的,有点悲伤有点小高潮却不会改变太多,摄影台词配乐节奏都扎实的要命,没见过写异母姐妹写的这么棒的,夏帆的咖喱,MA酱的长腿啤酒,奶遥的情妇轮回与母性逆转,当然还有小妹,那个最像成人的人,看得人数次落泪。#戛纳电影节#

    8分钟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力荐

    人世间没有比女孩子更美好的了 以前想来世要当个男孩 可以没有拘束 现在想来 无论来几世 永远想做女孩子 一切的温柔美好都为女孩子留下

    13分钟前
    • psl
    • 力荐

    波澜不惊的生活表面,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汹涌的。即使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依然能感到美丽的东西是美的。大和民族深入骨髓的物哀情结,在大荧幕上絮絮叨叨上演了这么多年,还是能一次又一次让人莫名其妙地落泪。

    17分钟前
    • 樹一
    • 力荐

    总觉得一种日式情趣压倒了电影本身

    22分钟前
    • 叶酱
    • 推荐

    把绫濑遥、长泽雅美、夏帆拍得美,是一件太简单的事——譬如开头。但在多数时候,是枝裕和故意让她们显得没有那么美,与那座老房子和日常事物紧密粘合。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反正打开二十秒,后面就停不下来,不想快进不想暂停更不会想关掉。说很平淡很无聊的,开什么国际玩笑啊。

    27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多么温柔的海浪,都舍不得打湿衣襟。

    32分钟前
    • 安德烈大叔
    • 力荐

    一开始以为是个《饮食男女》式的故事,尤其是两部电影的三姐妹还真有点性格的对应性。但看到后来,我认为这部电影的主题其实根本不是讲家庭,而是讲时间的绵延。外婆酿下的梅子酒、外公种下的梅子树、外婆的咖喱鱼饼、浴衣上外婆的味道、海猫食堂的竹荚鱼菜谱、爸爸的沙丁鱼盖饭,人对于绵延的感知,往往就是依靠于这些穿透了时间的味道、气味。人都会长大、都会老去、都会死亡,再漂亮的美女也会成为五十岁的老太婆,再温馨的房子也有人去楼空的一天。但因为我们还能感知到这种时间的绵延,所以人生才没那么孤独和冰冷。

    35分钟前
    • 刘康康
    • 力荐

    太棒啦,看得心都彻底软掉了。放入复刷名单。

    36分钟前
    • 起床,吃饭
    • 力荐

    实在太喜欢这类一条直线的日本电影了,没有棱角,连偶尔的小矛盾看起来都很温情,但却足以让人回味。平淡的讲述生活,又美好的不像现实生活。ps.日本姑娘吃东西的镜头可以治疗心情抑郁~

    39分钟前
    • 撒旦的表妹
    • 力荐

    美好生活的范本,即便父母离异工作受挫感情不顺,回到小小的家依然洒扫庭除洗衣做饭,把日子过得云淡风轻波澜不惊。该爬山爬山,该骑车骑车,该赏花赏花,看春樱夏帆秋枫冬雪,保持房间窗明几净内心清洁澄澈。舍不得结束的一部电影,想看着四姐妹一起继续生活下去。

    40分钟前
    • 维城乱马
    • 力荐

    不能以过去的眼光去看是枝裕和了,发行从艺术院线到东宝,五十多岁的是枝裕和才第一次拍摄人气女优主演映画,一来还是四个,“压力”确实不小。电影虽然剧本和剪辑上都有些问题,但“女优美,长腿美,镰仓美,日料美,生活美”可以掩盖了这些问题。四姐妹几乎都完成了自己最好的表演,年度推荐!

    44分钟前
    • xxhhcc
    • 力荐

    平庸?!远了的先不说,就是和被捧上天的上一部《如父如子》比,这部也明明更有味道,根本舍不得它结束。年度十佳

    46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力荐

    “有些电影惊心动魄是在提醒你它是部电影,而有些电影平平淡淡是在告诉你这是生活。”

    47分钟前
    • 我是大皮哥
    • 推荐

    舒服贴心,又一次洗心洗肺的日式熏陶,看是枝裕和的电影总是舍得不结束,希望温煦克制的家长里短连续剧一样演下去,像镰仓的风物,凭海临风百年不变。四姐妹,四千金,大姐沉稳传统,二姐活泼开放,三姐怪咖自在,小妹灵动早慧,融洽呼吸,各得其美。起始于葬礼,有点回到《步履不停》气息了。

    52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我简直没有办法不给五颗星

    55分钟前
    • 大島
    • 力荐

    在这部电影里你能找到所有你喜欢日本原因:美食、美景、美人、温情人际等。但正因此,电影里所搭建那个终将逝去世界是与真正现实缺乏关联的。以那个社会观察家的高度来要求是枝裕和,这部作品无疑是甜腻而又平庸,堆砌日本情调式商业元素。但好在是枝细腻笔法都在,所以一定舒心好看。

    60分钟前
    • Peter Cat
    • 还行

    简单、干净、温暖、治愈,海边的风与阳光,又一部是枝裕和亲情剧。难得的大牌云集,虽然在导演最近几部作品里,算平庸的,却也足够感人与回味,何况,还有一群养眼的妹子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活着的东西都是很费工夫的” 淡淡的日本家庭片。只需微笑和淡然,便可解开心结。

    1小时前
    • 影志
    • 推荐

    是枝裕和依旧干净细腻的日常化风格。仲夏,烟火,梅子酒,沙丁鱼,贴窗花的推拉门,四人的暖炉桌,樱花汇成的隧道,火车经过的小镇,梅雨时节走过的阶梯,沙滩上的脚印,最后所有温柔隽永的情感都堆积成随着海风轻轻拍打过来的海浪。真想也这样过好自己的生活。

    1小时前
    • LeungChanXXX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