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韩国剧 看了又看国语第二部

    看了又看国语第二部

    评分:
    0.0很差

    分类:韩国剧韩国1998

    主演:金智秀,郑普硕,许峻豪,朴龙河,尹海英 

    导演:张斗益 

    猜你喜欢

     剧照

    看了又看国语第二部 剧照 NO.1看了又看国语第二部 剧照 NO.2看了又看国语第二部 剧照 NO.3看了又看国语第二部 剧照 NO.4看了又看国语第二部 剧照 NO.5看了又看国语第二部 剧照 NO.6看了又看国语第二部 剧照 NO.16看了又看国语第二部 剧照 NO.17

    剧情介绍

    金珠(尹海英 饰)和银珠(金智秀 饰)是一对姐妹,金珠跟着母亲生活,银珠则与奶奶相依为命,因此,当母亲将银珠接回身边时,从小娇生惯养的金珠很是不满,在日常生活中,母亲也总是偏向于金珠。  一次偶然中,银珠结识了年轻的检察官朴基正(郑宝石 饰),他的善良和勇敢获得了银珠的好感,银珠的单纯与美丽亦让朴基正感到心动,两人很快就走到了一起。与此同时,基正的弟弟基丰亦在对金珠穷追不舍,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最终顺利的抱得了美人归。没想到,四人看似美满的爱情却遭到了基丰和基正奶奶(史美子 饰)的强烈反对,银珠和基正面临着被迫分手的命运。

     长篇影评

     1 ) 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刚刚看完陈丹青在优酷上的节目《局部》第二季第一集,心里颇多触动。

    看着陈丹青穿着一身笔挺的白色衬衣行走在夜晚空荡荡的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里面,周围一个个精致的玻璃匣子里盛满了各种文明珍宝,随着摄像头的跟进,我们穿越埃及,两河流域,中东,非洲,澳大利亚,古罗马,古希腊,古中国……25分钟的时间一晃而过,来不及仔细端详身边的藏品,节目就要结束了,耳边还依稀回味着那锃亮的皮鞋行走在博物馆里响起的踢踏声,内心满怀着无限的不舍,又充斥着惊叹和钦慕。

    这真是一座伟大的博物馆啊!

    那个男人也真是个伟岸的人啊!

    (1) 年轻时蠢,不知道这叫奢侈

    前几天,一个我很喜欢的建筑师罗小姐在微博上发了一条微博:“陈丹青仿佛已然呈现出了中年男人最好的样子,严谨而克制的身材,满溢的思想,甚至好听的上海话……勾勒出了一个生龙活现的血肉之躯。 ”配图上陈丹青身着那熟悉的黑色风衣,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左手倚着膝盖,托着下巴,双眼凝神,仿佛一个深沉的思想者。我忍不住点了一个赞,这句话真是道出了我的心声,陈丹青真是活成了我们一代人的偶像。

    不认识陈丹青的人,第一眼看到他绝对想不到这是一个65岁的人,他看来还是那么身躯强健、精力旺盛,做事说话丝毫没有老年人那种老气横秋和好为人师。“别把美术看得太高深”,这是他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他的节目《局部》讲述的对象是动辄拍卖价几千万几个亿的艺术品,可是在他看来,所谓的市场价值和美术技巧这些都是次要的,我们更重要的能够从这些艺术品身上感受到美的力量。60多岁的陈丹青,身上少了我们印象中的纷争和火气,多了很多返璞归真的真诚和干净,或许这才是他的本来面目,只是长久以来我们都没有真正认识他。

    作为普罗大众,很多人第一次听说陈丹青应该要算是2004年陈丹青愤然离开清华美院,据说是因为陈丹青作为清华美院的教授和博导,几年都没有招到学生,而原因是清华美院要求学生除了美术功底还要求英语和政治分数,很多美术功底非常好的学生仅仅因为英语或政治不过关被挡在了门外。2004年正值中国全民抵制应试教育呼唤素质教育的高峰阶段,陈丹青此举一下子被外界解读为“以实际行动愤然抨击中国落后的教育制度”。这是一个斗士,很多人心里留下来这样的印象。

    我对陈丹青的最初印象也是来源于此,但有些与众不同的是,我没有过多关注所谓的抨击教育制度的解读,我更多的关注起他身上其他的标签——画家,曾以《西藏组画》闻名世界。

    对于绘画并无鉴赏能力的我,第一次看到《西藏组画》带给我的震撼至今都忘不了。

    我小学和初中一直都在农村学校就读,虽然学校规划了有美术课,但是从来没有上过,家里亲戚朋友也无人了解美术,我对美术基本的了解还是来自历史课本中提到的一些各个国家和各个朝代的艺术作品。通过历史课本,我知道了国外有达芬奇,有梵高,有毕加索,中国历史上有阎立本、吴道子、顾恺之,近代中国有徐悲鸿和齐白石等,但是也仅此而已,我能说出一些画家的名字和主要作品,但是你如果问我这些作品好在哪里,为什么好,我是半点也说不出来的,但是我也能够依稀感觉到这些画作是美的,是令人愉悦的。所以,当我第一次看到陈丹青的《西藏组画》的时候,我是真切地感受到了一种原始的真诚的美,从那里面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西藏人民那种穿越画作传递给观众的一种生命的脉动,那种力量我上一次感受到还要追溯到历史书上看到罗中立的《父亲》。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有个性的画家,这是我对陈丹青的印象,很长一段时间,对当代画家我就只知道陈丹青。事实上,直到今天,我对于绘画的一些基础认识还是要感谢陈丹青,在关注他的同时,我这一路上知道了不少关于绘画的东西,尤其是当《局部》第一季播出的时候,我才感觉到真的开始认识这个人了,内心里渐渐也抛弃了过往的幼稚的想法,绘画技巧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还是要感受到美的世界。

    (2)诗意的世界

    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这是王小波的名言,用在陈丹青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如果用现代的成功学模板去套陈丹青的成长经历,其实这是一个大家都非常喜欢的励志故事:一个贫寒少年,热爱画画,在艰苦的岁月里始终怀揣着理想,无论多么艰难都不忘记去画画,终于一举成名天下知。但是真正了解陈丹青的人就会觉得,用成功学去解读他是多么俗气多么愚蠢。有人问他人生意义是什么,他说没什么,就是画画,这是一个纯粹的人,是注定不会与世俗妥协的人,但是他却并不是一个离群索居的高人,他是一个积极入世的人。所以我们能够看到,他一边游走在大众的聚光灯下,一幅画拍卖能几千万,另一方面,我们能明显感觉到他的内心与这些是有距离的,他的心里面有着一个庞大的诗意的世界,里面住着古今中外各大画家高人,每天与大师对话,他才能够在名利场面前始终保持着一种难得的简单和纯粹。

    “当初我揣着几十美金来到美利坚,只为一件事:奔美术馆看原作。往后怎么活下去、画下去,全不知道。现在想来,真蠢得连这就叫做“奢侈”也不知道。”在拍摄第二季《局部》的时候陈丹青自嘲年轻时候真是愚蠢,能够每天不用想其他的,一门心思就想着泡在美术馆里,这是多么的奢侈。真是令人羡慕,能够每天都有机会看到美术馆里面的真迹,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历史上无数大画家为了能够一睹前辈真迹而费尽心思,而只有身处这样一个好的时代美梦才能成真。另一方面,年轻的时候能够不为名不为利一门心思为了自己的爱好去做一件事,这也是我们今天的绝大多数年轻人无法办到的,今天的年轻人,就像杨绛先生说的那样,想得太多,看的太少。当高晓松唱出“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的时候,很多人直接怼一句“有钱的才有诗和远方,没钱的只有苟且”,高晓松也只有苦笑,是这个时代错了,还是今天的年轻人错了?谁也说不清。

    在这个过度浮躁盲目拜金的商业社会,陈丹青这样的人太少了。当他走在大路上,依旧是一身黑色风衣,仿佛行走在这个时代的缝隙,身上带过的风依然透着民国时候的文人书生意气,那是我们暌违已久的味道,那是属于民国时候革故鼎新的气息。我们媒体上会经常怀念民国时候的大师,但是时代毕竟已经远去,每次想起那些故去的大师,我的脑海里总会想起陈丹青的身影,陈丹青是不是大师我也不知道,事实上大师这个词语在今天已经泛滥了,我宁愿不要别人给他冠上这样一个名头,就做陈丹青就挺好的,何必再加个什么大师呢。

     2 ) 《局部 2 我的大学》笔记摘录

    二、规范与偏离 / 🇫🇷

    梅索尼埃《弗里德兰战役》,勒帕日《聆听圣音的圣女贞德》《垛草》,学院派

    • 梅索尼埃是个能品大师,最拿手的是画小画,有些小到一本书那样大,毫不费力画出无数细节。他也是拿破仑三世雇佣的军史画家,这类军史画当然受到十八世纪他们的前辈大卫 (雅克-路易·大卫) 的影响。
    • 现在大家忘记七十年代的情境了,其实那次法国画展中,珂罗和米勒的小画直接影响我画出了日后的《西藏组画》,而勒帕日的《垛草》,直接影响了中国南北各地几位五零后、六零后的画家。

    三、昏睡与醒来 / 🇫🇷

    卡巴内尔 Cabanel《维纳斯的诞生》,学院派。库尔贝 Courbet,现实主义画派。米勒 Millet、柯罗 Corot,巴比松画派

    • 比印象派稍早、年龄稍大,还有另外一拨人主动游离在学院规范之外:一个是大名鼎鼎的、以 “现实主义” 标榜的库尔贝,另一位是不好归类的杜米埃,此外呢,就是著名的巴比松画派,柯罗、米勒、杜比尼、卢梭。
    • 巴比松画中的世界,亘古如斯,每棵树都相信大自然永恒。欧洲的今天的乡村,仍然壮丽妩媚,但是柯罗和米勒没有了。他们是描绘欧洲千年农耕图景的最后一代人。

    四、易县的罗汉 / 🇨🇳

    易县,三彩罗汉陶像,辽

    • 在这两张脸上,辽代的这位天才,半自觉地、一时偏离了佛教艺术的规范。

    五、离开祭坛的祭坛画 / 🇮🇹

    乔万尼·迪·帕罗《乐园》、《圣殿里的耶稣》,文艺复兴

    • 意大利不同地区的地方流派来自很多影响,有北方的哥特式艺术影响,也有东方的拜占庭艺术影响。大量画家从来不遵守所谓透视法,那是意大利 “三杰” 和提香之外,另外一个丰富美丽的意大利,占了文艺复兴绘画的六七成以上。
    • 那个时候啊,人去教堂不是为了欣赏艺术,而是宗教崇拜,许多高高在上的雕刻、绘画,几百年过来都不让你看清楚,你看不清楚的事物,才会有神秘感。

    六、离开寺庙的药师图 / 🇨🇳

    山西洪洞县广胜寺《药师经变图》,元

    • 中国绘画,阶段性的这种图式,大致是陈陈相因,依样画瓢。永乐宫和广胜寺的壁画,承续的是唐宋人的雄大恢弘,但是更富丽一点。后来的明清绘画,铺张了元代壁画的富丽,但细节越来越多,格局越来越小,论气势,就不如元代的壁画。

    七、眼前的麦田 / 🇳🇱

    老彼得·勃鲁盖尔 Pieter Bruegel the Elder《收割者》,文艺复兴

    • 勃鲁盖尔有一绝,他把圣经故事全都给搬到荷兰乡村。在他的画里,画满了土头土脑的荷兰农民,比如罗马士兵搜察刚刚诞生的耶稣,冲进荷兰村子滥杀婴儿;圣约翰呢,不是在以色列荒原布道,而是站进荷兰的森林。
    • 这是勃鲁盖尔特殊的一幅画,因为他从自己画面上,人山人海、嘈杂喧哗的画面里忽然溜了出来,画了这么一幅舒朗的,人物不多的风景画。
    • 《四季》系列,订件
      • Gloomy Day 阴霾的一天 (Early Spring;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 Spring (now lost)
      • Hay-Harvest 收割牧草 (Early Summer; 布拉格洛克维兹宫)
      • The Harvesters 收割者 (Late Summer;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 Return of the Herd 牧群归来 (Autumn;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 Hunters in the Snow 雪中猎人 (Winter;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八、妩媚的暴徒 / 🇮🇹

    卡拉瓦乔 Caravaggio《音乐家》、《圣彼得》,巴洛克

    • 十六世纪的欧洲绘画是充满暴力和血腥的画面,要论画暴力,卡拉瓦乔第一。他画得美,不消说,难得他是一位肢体语言的首席观察者,画的各种动作非常有说服力,我猜,就是因为他会打架。
    • 十五六世纪的绘画,多的是美少年,可是,没有一位画家像卡拉瓦乔那样,毫无保留画出心里的爱慕,所以整幅画浸透了爱欲,好比春药。
    • 卡拉瓦乔的时代,十六世纪初,他画的还是圣经故事,他是为教堂做订件。他将圣母、耶稣、使徒、天使画出人间的真实感,是一件勇敢和微妙的事情。
    • 卡拉瓦乔的创造性贡献,是画出了昏暗和聚光的对比,在当时是全新的风格。罗伯特·休斯 “除了普桑以外,你把任何十七世纪绘画表面刮一下,底下就会有卡拉瓦乔的痕迹。”

    九、优雅的法国性 / 🇫🇷

    普桑 Poussin《强掳萨宾妇女》,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画派

    • 普桑是一个绘画的修辞学家,你可以在姿态、表情,甚至衣纹,找到古希腊、古罗马的原型,简直像上了彩色的雕塑。你也能找到文艺复兴画家运用色彩的典范,但是请注意,同样是这几块颜色,到了普桑手里就会被赋予一种优雅的法国性。

    十、凝结层的美丽 / 🇳🇱

    维米尔 Vermeer《瞌睡的女仆》,巴洛克

    • 维米尔迥异于所有荷兰同行,他的画,十之七八是神品。在他的画里面,一面墙,半扇窗子,一张桌子,一个椅子,一块桌毯,都是沉默的神迹,凝固为一种物质感。
    • 维米尔绝大部分作品的涂抹、填色、覆盖,都是均质的、主控的、平面化的,唯有在《瞌睡的女仆》的桌毯和陶罐上,他可能略微修改了原先的位置,也可能画得太过专注入神,我发现,他绝无仅有的一次增加了涂抹和堆砌的厚度,即我所谓的 “过度刻画”。

    十一、白热化的羞辱 / 🇫🇷

    马奈 Manet《死去的基督和天使》,印象派

    • 杜尚说,没有马奈就不会有现代绘画。那时的所谓 “现代绘画” 是指什么呢?就是不再关心画什么,而是怎么画。所谓 “怎么画”,就是享受绘画的快感,享受颜料、笔触、层次,各种各样丰富的效果。
    • 威廉·德库宁,荷兰裔美国抽象画家,说过一句非常著名的话,他说“油画颜料被发明出来,就是为了画肉。”用这样的覆盖和凝结层来描绘基督的身体,在欧洲绘画史上是第一次。

    十二、所恨古人不见我 / 🇨🇳

    董其昌,明

    • 董其昌是中国山水画的公共秘书。隋唐、五代、北宋山水画大师都由他来记账、评说、定性、定位,说法是一套又一套,他自己的画跋呢,忽而说是学五代的董源和巨然,一会说是学元代的黄子久或者倪云林。

    十三、郑重其事的肖像

    安格尔 Ingres;哈尔斯 Hals;梅姆林

    • (安格尔) 自古皇亲国戚的肖像有一大看点,就是盛装,安格尔描绘盛装的时候,完全忘了拉斐尔。丝丝入扣,瑰丽而沉默。他描绘的图案,他的图案描绘,半自觉地进入了现代的形式感,没有宗教意识,也没有人文主义。
    • (哈尔斯) 画中的这对夫妻,就是当时阿姆斯特丹辛勤致富的企业家。欧洲在十六七世纪流行过一种非常小的、圆形的、画在铁板上的肖像,画完以后就配上小镜框,配上小金链子,就揣在怀里。当时的荷兰人,经常跨海做生意,出门久了,想念家人,就取出来看一下。
    • (梅姆林) 当时的欧洲肖像画有一种通用的形式,就是三联画,中间是一个圣经图像,左右呢,就是夫妻,双手合十,虔敬地礼拜,年代一久呢,当中的圣经画就遗失了,剩下左右这对夫妇,倒也成全了肖像画的主题。
    • 年代更替,艺术的第一重价值会自行消褪,进入第二重价值,艺术的价值。

    十四、草稿与正稿 / 🇪🇸

    委拉斯凯兹 Velázquez《奥利瓦雷斯公爵肖像》

    • 意大利美术史家文杜:大师的正稿不如草稿好看。
    • 你一开始画一幅画,是在那幅空白的布上寻找那张画,你的目光是新鲜的、机警的、锐利的,到了复制,就算再怎么全神贯注,那幅画已经在那儿了,一路这么画下来,其实是核对和加工的过程,全画的生气,画着画着,不知不觉就画没了。

    十五、绘画与时间 / 🇨🇳

    《胡笳十八拍》

    • 法国美术史家达尼埃尔·阿拉斯用了一个词叫作 “错时论”,看待一切绘画,他说,绘画中可以容纳错综复杂的时间感。
    • 文艺复兴多少圣经画,也都是画的公元前后的故事,相距上千年。区别,是中国的长卷画能够把大量的时间和故事情节纳入一个画面;西洋画里不是没有这个功能,比方祭坛画,也有这种长篇叙述放在一个画面里的,但是绝大部分西洋的历史画通常是独幅画,一个画面,一个场景,然后一个时间段。

    十六、艺术与大众 / 🇫🇷

    马蒂斯 Matisse,野兽派。毕加索 Picasso《亚维农少女》,立体主义

    • 日后被认为是现代绘画最重要的分水岭。《亚维农少女》就靠在墙边,放了十年,没人理会。
    • 所有古代的艺术,属于教宗、皇帝、贵族,没有大众的份,现代艺术的初衷也未必想到大众,相反,是对大众持续加码的挑衅。“大众” 这个词,从 “印象派” 开始,意味着固定的、过去的、不变的美学传统,所以这个词对艺术家来说,既是激发又是折磨。

     3 ) notes

    1、大家相信书本、教条,不太肯相信自己的眼睛。

    2、规范永远在期待天才的偏离,因为任何规范不可能包容千差万别的真实。少数遵守规范的沙龙画作品,成为历史的注脚,印象派的陪客。

    3、巴比松画派是印象派的先驱,像是诗歌与欢唱的区别。

    4、随着工业社会的来临,柯罗和米勒成为描绘欧洲千年农耕图景的最后一代人。

    5、凡是被承认的艺术、进了美术馆的艺术,都是过时的规范、失效的规范。轮到偏离和背叛印象派的规范,是马蒂斯和毕加索那代人。可他们的规范,今天也早已过时了。

    6、各国宗教艺术的历史演变,大致是从一张神的脸,慢慢变成一张张人的脸。

    7、看一幅画,最重要的不是懂得,而是惊喜。你在一幅画前突然停下来,然后这个画被你看进去了,这就是惊喜。证明什么呢?证明我此前有眼无珠,还证明什么呢?证明看画没有道理,而且用不上道理。

    8、文艺复兴壁画发萌的时代,正式中国壁画黄金时期的尾声。

    9 、王季迁拍画那一出很有意思。

    10、卡拉瓦乔的创造性贡献是画出了昏暗和聚光的对比,他在十六世纪就发现了现在好莱坞打光的模式。

    11、卡拉瓦乔完成了从十四五世纪由湿壁画和蛋彩画形成的一种长期的回绘画的平面感到巴洛克绘画进入一种纵深感的一种过渡。全部的巴洛克画,几乎都是卡拉瓦乔的变体。

    12、西洋人喜欢画暴力,中国人喜欢画江山。

    13、有些战争画变现战争的残酷,有些表现战争的壮丽。

    14、普桑的画都是欧洲的神话和寓言,几乎没有法国题材,笔下的战争画面相当优雅。

    15、画家过度沉迷,不断深入,覆盖一遍又一遍,留下了油画表面难以测知遍数的凝结层。凝结的颜料层,就是油画的魅力。我们常说色彩美,其实最惊人、最耐看的表面,就是取决于颜料覆盖的密度,那是一种久经磨练的质地感,有点像和面,你和的遍数越多,面包就有韧度,也很像木器和石器的表面,你打磨的遍数越多,那种晶莹剔透密实。密度取决于高超的手腕,过度堆砌刻画,无非是画僵画死,可是在天才那儿,会将作品升华到意图之外意料之外的境界,成为神品。这种质地美,印刷品完全看不出来,必须在真迹面前。

    16、马奈第一个将自己的感知直接表达在画作上,他解放了直觉。

    17、古代的作品绝大部分都是订件,没有自由创作这事儿。

    18、木心:年代更替,艺术的第一重价值会自行消退,进入第二重价值,艺术价值。

    19、西方的草图=中国的粉本。

    20、郑重其事的正稿,有时候不如生气蓬勃的草稿。

    21、电脑时代消灭了草稿。

    22、于是之:一心想往好了画,结果就画砸了。索性豁出去,画砸了拉倒,结果说不定反倒好了。

    23、西洋画可以修改,水墨画则下笔无悔。

    24、所有好作品,都是艺术家的享受记录。

    25、霍克尼:好画不但容纳时间,而且创造时间,画完后,它为时间所拥有,而且一直跟着时间走。

    26、除了祭坛画之外的绝大多数西洋画,都是独幅画,即一个场景,一个画面

    27、历史不是静止的,所有作品都跟着岁月成长变化。艾略特:只要有一件新的好作品出现,历史上所有经典都会跟着动一动。

    28、艺术与大众之间永远存在鸿沟。

     4 ) 悬挂在美术馆的墙上的时间

    在开始看局部第二季之前,我完全没想到会在大都会博物馆拍摄。

    大概是被围困在疫情里太久了,以至于泰特,MoMA,古根海姆,大都会博物馆这样的名字对我来说已经触不可及了。

    我是个很爱看展的人,从初中开始主动的寻找想看的展览,走进美术馆和博物馆。但是确实,对绘画的了解是必须伴随着实践的展开的。只有在实践中思考,经历,才能够更深切的体会到作画者在笔触、材质中贮藏的时间与思考。

    所以我爱看局部,也爱陈丹青。我不再像年少时那样觉得陈丹青将自己置于“画家”的身份中是一种故作清高,我终于明白了他站在一个兢兢业业的画家的立场上,对先人与当下的思考。

    谢谢陈丹青,真诚执着的陈丹青!

     5 ) 01-02

    在片头维瓦尔蒂四季之冬的背景音乐下,陈丹青老师汇总了自己二十年来在美国第五大道——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学习、参观对这些艺术品的理解与感受。首先从空间上,我了解到,大都会博物馆创建于1870年,比故宫博物院早了55年,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馆藏300万件,一周7天全天开放,过去是免费入馆,票价由参观人随意给,哪怕1美金也可以,现在成人票价25美金,以前的门票是一个小铁皮,有各种颜色,现在据说是因为财政问题,改成了纸质门票。馆内有三层,涵盖了伊斯兰艺术、希腊罗马艺术、原始艺术、古代近东艺术等18个陈列室和展示。陈老师讲到了其中两个庭院,中国苏式园林“明轩”和来自埃及的丹铎神庙。两个具有最古老文明的国家文物,出现在了美国的国家博物馆之中,不由让我心中带有一丝悲悯之情,中国人总有些落叶归根的情感以及对殖民压迫的反对和愤慨。但当我看到陈丹青老师站在神庙前,介绍这座神庙的历史背景时,仅仅是透过屏幕,我都感受到了神庙的震撼!威严!这座神庙为什么会存放在大都会,与殖民掠夺无关。上世纪60年代埃及建设阿斯旺水坝,许多文物古迹都将淹没在水库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了紧急抢修工作,美国领头出了大钱,埃及政府将整个丹铎神庙赠送给了美国(陈丹青说是埃及打包卖给美国的),这个操作我也是很震惊。在伊斯兰展馆中,有一个完整的十八世纪早期的叙利亚房间,来自奥斯曼帝国时代的一个上层阶级的会客屋,其中尽是繁复具有特点传统阿拉伯花纹,几个开放的壁柜上摆放了各种书籍及瓷器,很难和现在战火连天的叙利亚做联想。其实,站在历史观与辩证的角度上来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保护了这些慌乱年代或面临危机中的文物们,但当时当景的侵略者,他们发心是为了归为己有而不是保护,摧毁的文物比保护的要多的多。对于被侵略者来说是一次来自外部的文化侵略及掠夺。陈丹青老师就大都会博物馆厅前的永久性的5束大的鲜花单独做了介绍,其中四束分别放在大厅的神龛中,一束放在问讯台的中间。这5束鲜花根据季节每周更换,品种来自于世界各地,一束至少三千美金,一个月光是花在鲜花上就要五六万美金。这些鲜花的费用来自《读者文摘》的创始人华莱士夫人长期无偿的私人捐助。一百年之余,她身前身后花在鲜花上的费用已达到了四亿美元。她对于文化事业及艺术的的贡献让人动容。我觉得是时候我们应该反思自己,在博物馆运营、陈列的展陈、藏品的保护、对公众的教育普及、非盈利运营等方面,欧美的博物馆系统是先进的,领导层对于文化的重视也可以反映出这个国家的状态。美国历史虽然只有200年,但是大都会博物馆已经建馆150年,经过历代的努力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博物馆,供全世界的人民学习。一个时代稍纵即逝,对文化的保存是对现代人的启示及留给未来世界的信,警示人类不要走向灭亡。正如木心所讲,年代更替,艺术的第一价值会衰退,进入第二价值——艺术价值。

    第二集我们走进了场馆二楼,与展馆陈列一样开始对十九世纪的艺术进行一次回顾,以当时最主要的几种类型的油画风格为例——沙龙派、学院派( 梅索尼埃、安格尔、德拉克洛瓦)、到“现实主义”(库贝尔)、巴比松画派(科罗、米勒、杜比尼、卢梭)及印象派(马奈、德加、塞尚、莫奈、雷诺阿、梵高、高更)。如今的展厅展陈中,印象派画家一个人占据了一个大厅,而沙龙派却只能在走廊或者和他人挤在角落。二十世纪及二十一世纪,人们更加偏爱“天才的偏离”。可在十九世纪,库贝尔,巴比松画派(乡村画面)、印象派都不在主流之中,经常被沙龙拒绝。“大家相信书本、教条,不太肯相信自己的眼睛。规范永远在期待天才的偏离,因为任何规范不可能包容千差万别的真实。少数遵守规范的沙龙画作品,成为历史的注脚,印象派的陪客。”陈丹青的经典总结。接下来就需要对西方美术的历史线条再做梳理。

     6 ) 观看笔记-局部S02

    陈丹青先生真是个充满魅力的人,只要他一开口说话,仿佛世界都安静了。

    E01 曼哈顿第五大道

    八十年代,我和木心也经常在这里徘徊。有一次他忽然脸上很骄傲的样子,抬起头来对我说:“中国的器物、中国的雕塑,之成熟、之高雅,一上来就独步世界。”

    E04 易县的罗汉

    问题来了:一个现代中国人,领会祖宗的伟大,往往是借用了西洋人的目光。

    E09 优雅的法国性

    E12 所恨古人不见我

    扩大了说,出国就是看清自己国家的文化;缩小了说,你要是真的热爱中国山水画,光是国内本土收藏的眼界是残缺的,你得到国外来开眼界。
    十多年前我曾经弄到七八份纽约收藏的中国画高仿真卷轴,就到处去献给国内的朋友看。我记得南京油画家毛焰看完以后,闷了半晌,说了一句话。他说,“丹青啊,这是爱国主义教育。”

    本期重点:董其昌

    有空再复习一遍

     7 ) 有趣的讲评人

    我天哪,艺术感是这样的,他很理性但是也很感性,感性的艺术通过理性的表述方式有条不紊的徐徐展开,好像仲夏夜泛一叶扁舟,连着水波和着袅袅的蝉向我袭来。我感到了美,美感不仅仅是画的艺术,也有他自己的艺术。他既是参与融入者也是跳脱、审视者。两者不矛盾,和谐却不统一。早年喜欢肖邦,磨了性子,后来就喜欢贝多芬了,现在觉得都不如德彪西好,似乎就是如同绘画一样三巨匠固然令人赞叹,但无法偏离范式似乎没有马奈令现代人更为喜欢。人是需要一点艺术的,不是说艺术有多高尚,而是生活原本就像发条,节奏分明,人不太像人,缺少灵魂,而艺术给予灵魂自由、给予了干瘪的生活以遐想。这点子遐想就会支撑自己,觉得人生好有趣啊。

     8 ) 不认真的笔记

    09优雅的法国性

    西洋人热衷表现暴力(行刑、战争、抢女人),普桑(法国绘画公认的教主,绘画修辞学家-冷静且优雅)、乌切洛、大卫。吸引画家的不是战争的残酷,而是战争的壮丽。

    中国人喜欢画山水。

    10凝结层的魅力-绘画的质地overworking

    回顾展:岁月无价,仿佛和这位艺术家诀别

    维米尔:绝对沉默的画面,有诚意,有心肝

    11白热化的羞辱

    马奈:爽气、挥洒、风雅、大气

    1861-1865 马奈盛期,但频繁遭遇攻击和批评

    现代绘画:不在乎画什么,而是怎么画

    颜料的凝结层:“油画颜料的发明就是为了肉” 《死去的基督和天使》

    12所恨古人不见我

    董其昌:变古人为自己,变自己为古人。中国山水画的公共秘书。

    西方中世纪时,中国山水画已经高度成熟。文艺复兴时期,元四家已经在实践“减法”。

    中国馆收藏一直在换。

    李公麟

    《乞巧图》佚名

    《拙政园图册》文征明

    《辋川别业图》王原祁

    《辋川十景图》 仇英

    出国就是看清自己国家的文化。

    13郑重其事的肖像

    埃及肖像画:权力和财富的证明书

    安格尔:刻意古典化,寻找心中的拉斐尔

    哈尔斯:订件肖像大王

    梅姆林:北欧尼德兰地区(比利时和荷兰)珠玉之作;活人的真气;三联画,中间是神经图像,周边是供养人

    摄影技术兴起后,肖像画的郑重其事不再必要

    被变卖的命运,背后的家族兴衰没有人在乎了

    14草稿与正稿

    印象派 - 美国,费城

    委拉斯凯兹 - 马德里普拉多

    伦勃朗 - 荷兰国家博物馆,维也纳

    哈尔斯 - 荷兰哈勒姆 《警官的群像》

    细节就像轻快的呼吸,潇洒起来不动声色

    正稿不如草稿,天才的苦工要看草稿,草稿更有灵性

    15绘画与时间

    《胡笳十八拍》长卷

    好画创造时间

    “错时论”:绘画容纳错综的时间差。绘画不会说,不会动,但绘画更持久

    绘画也留下了画家的痴呆和憨傻。

    16艺术与大众

    马蒂斯和毕加索:斯坦因兄妹的引荐而相识。

    毕加索的蓝色时期:底层、贫穷群体;马蒂斯此时“野兽派”已初见锋芒

    受到马蒂斯的刺激,《斯坦因肖像画》带领毕加索走向立体主义,《亚味农少女》

    直觉和本能

    消遣而非上课

    艺术和大众之间永远存在鸿沟

     短评

    陈丹青是不是全中国最帅的男人?!是!!

    6分钟前
    • 人之初性本性
    • 力荐

    9.8/“初次来到大都会博物馆的人,一定会感到非常惊讶,不平。”以及,走着拍效果真好

    8分钟前
    • Yeah明珠
    • 力荐

    最后一集很好。陈丹青说他决定不去拜Johannes Vermeer,不敢面对那种绝对沉默的画面,看了以后会觉得自己的画只是涂鸦,没有诚意没有心肝。“假如你也画画,为了哄骗自己一直画下去,真的是少看甚至不看大师” ,1993年刘小东在纽约撞上Lucian Freud的大型回顾展,看了以后回到寓所,弄点菜喝闷酒,被问到后说,”看什么看,咱们画自个儿的画,喝点小酒,挺好的”。看什么,画自个儿的画,某种意义上的确如此,不论是做电影音乐摄影还是文字。对此番有感。

    13分钟前
    • 巫眠
    • 推荐

    陈老师大雅。一方面觉得高不可及,另一方面看他这些审美经验都是一点点看出来画出来的,就觉得也没那么遥远,任何技艺的道理都是一样的,你往前的时候它也往前。

    18分钟前
    • 57
    • 推荐

    局部第一季,丹青轻缓而笃定的声音陪我度过了那段幽暗的时光。第二季开始,居然又是一个无眠之夜,太久的等待使得第一集第五大道看起来难免有些草率,仿佛一个纽约客对大都会美术馆浮光掠影的导游,厚重和精辟较之第一季的惊艳差了些,毕竟第一季有着一本厚厚的纽约琐记做底子,相信后面会越来越好。

    20分钟前
    • 裴楷
    • 力荐

    第一集最後淚目了,不知為何

    22分钟前
    • 西青
    • 力荐

    我真想像陈丹青老师一样,也不上高中大学,成天美术馆泡着,然而他自己都说了,这其实是一种奢侈。

    23分钟前
    • 阿席达卡
    • 力荐

    看完易县罗汉的这一集,有一种温暖的宁静感,感觉看完许久还整沉浸在陈丹青的话里

    24分钟前
    • 卓木
    • 力荐

    陈丹青的述说是《局部》的精髓所在

    28分钟前
    • 寡众.
    • 力荐

    局部第一季看好几遍好像永远不会腻一样。终于盼到了第二季,无论是看丹青老师的节目还是书,治愈沉静内心。这一季带着进入大都会博物馆,这个时候就很想感谢互联网发达,正因如此才可以轻松看到丹青老师讲艺术,算是当了他一个透过屏幕的假学生。好开心。不太懂艺术却很喜欢听丹青老师讲关于艺术的一切

    31分钟前
    • vacuum
    • 力荐

    每次聽到陳丹青說,原諒我的無知,我的淺薄。彷彿他就是在講,恕我直言,在座的都是垃圾。哈哈哈

    36分钟前
    • ltterryli
    • 推荐

    又见面了,陈丹青。我去了圣马可修道院,坐在它的回廊里,重温了那集Angelico才去了二楼,看见那些画

    38分钟前
    • 天才璐
    • 力荐

    刚刚开始,有些失望,播出过半,渐入佳境。不求深广,重在惊喜,扩宽见闻,提升见识。眼光独到,视角新颖,废话少说,用词精妙。点到即止,意犹未尽。保留一星,给第三季。

    39分钟前
    • 尉迟上九
    • 推荐

    凡是被承认的艺术,进了美术馆的艺术,都是过时的规范,失效的规范,轮到偏离和背叛。印象派的规范,是马蒂斯和毕加索那代人,可是马蒂斯、毕加索开创的规范,今天也早已过时了。★★★★☆

    42分钟前
    • 坍塌
    • 推荐

    开头几集看下来甚至没有了继续追的欲望,片长缩短以及围绕着大都会做文章,确实不如第一部耐看回味了。但后面数集不再一味地嗟叹文物人才的外流无名,带领着我们认识了勃鲁盖尔、卡拉瓦乔、维米尔、毕加索、马奈的精妙超前的功夫,画的位置会随时间和新作的横空出世时不时动一动,模仿前人与超越他们的那点突破之处,凝结着艺术家的一辈子心路思考的开悟。门外汉还是不知道怎么看画,但愿意对着一幅画发愣半天,对更多的画有印象了。成就之教,在于自发。第三季要去意大利挖掘文艺复兴三杰之外的大壁画家,期待值拉满。

    43分钟前
    • bird
    • 推荐

    cnm,我觉得一辈子不会出第二季的节目居然开播了!我的尖叫传遍了整个楼层!高中时候看的,明年大学都要毕业了陈丹青,一个具有隼的目光的中年男子,成功诠释了什么叫做弓起身走路都在散发魅力

    45分钟前
    • 桐yin
    • 力荐

    他回来了 还是那个他 听他的声音似乎即使再浮躁的心也能静

    48分钟前
    • 陈小假
    • 力荐

    制作依然精良,但不如第一部惊艳。

    51分钟前
    • 人土土
    • 推荐

    陈丹青,你好啊。

    52分钟前
    • H.B.
    • 力荐

    夏天的纽约,舒服。辛苦陈老师,三晚长时间站立和长距离徒步挑战体力。希望可以一直拍下去,我们也会一直听下去。。。另外,陈老师有一双佛耳。。。

    54分钟前
    • TM1001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