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综艺 圆桌派 第三季

    圆桌派 第三季

    评分:
    0.0很差

    分类:综艺大陆2018

    主演:窦文涛,马家辉,马未都,蒋方舟,李玫瑾,陈鲁豫,许子东,梁文道,韩庚,周轶君,蒋雯丽,李艾,汪海林,陈志武,潘采夫,张立宪,李小牧,马伯庸,史航,王珮瑜, 

    导演:苏雷 

    猜你喜欢

     剧照

    圆桌派 第三季 剧照 NO.1圆桌派 第三季 剧照 NO.2圆桌派 第三季 剧照 NO.3圆桌派 第三季 剧照 NO.4圆桌派 第三季 剧照 NO.5圆桌派 第三季 剧照 NO.6圆桌派 第三季 剧照 NO.16圆桌派 第三季 剧照 NO.17圆桌派 第三季 剧照 NO.18圆桌派 第三季 剧照 NO.19圆桌派 第三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20180427 第二十四集 失恋:失恋是一种病?  20180424 第二十三集 跳槽:跳槽季 越跳越迷茫?  20180420 第二十二集 选书:读什么书成什么人?  20180417 第二十一集 细节:魔鬼藏在细节里  20180413 第二十集 艺考:“你的梦想是什么?”  20180410 第十九集 低欲:小小的确定的幸福  20180406 第十八集 看戏:看门道与看热闹  20180403 第十七集 鲜肉:这是好词还是坏词?  20180330 第十六集 抄袭:侵权这事怎么断?  20180327 第十五集 求知:眼花缭乱知识控  20180323 第十四集 规则:你怎么理解规则?  20180320 第十三集 逆商:如何面对逆境?  20180316 第十二集 供养:谁养谁?亲密关系的背后  20180313 第十一集 烂片:怎样算烂?为何会烂?  20180309 第十集 成就:你有成就吗?  20180306 第九集 演员:演员是怎样一种生物?  20180302 第八集 怀旧:青春时光真的美吗?  20180227 第七集 母亲:你与妈妈的相处模式?  20180213 第六集 亲戚:过年需要亲戚吗?  20180209 第五集 佛系:你真的“无所谓吗”?  20180206 第四集 爱哭:何时你变得爱哭了?  20180202 第三集 渣男:如何一眼识别渣男?  20180130 第二集 界限:社交时代有没有男女之防?  20180126 第一集 人设:粉丝时代 人设属于谁?

     长篇影评

     1 ) 我觉得蒋方舟挺好的

    不太懂为什么老有人在弹幕喷蒋方舟。其实她作为年轻代在节目里面理清了好多马爷他们那个年纪不能理解的现在年轻人的文化特征。如果没有她,我觉得几个大老爷们未必把很多的有趣的话题聊得开。

    另外,如果你对比一下另外几期的年轻嘉宾,你就会发现她的表达算是最稳的了。不过度的自我表达,也不推诿。特别是有一期说到北京孩子对比其他地方孩子的那种气从何而来,她的总结说是对占用公共资源的不害羞。可以说是超级精准。

    再比如第二期她说到的高峰体验,其实背后是个很正经的心理学知识。但是马爷眼睛眯得,哈哈。反正都挺有意思的。

    最后一句,方舟作为一个文学青年,其实她的话总是会下意识地被一种文学气质包裹着。而她表达得相当好,既不刻意也不俗套

     2 ) “母亲:你与妈妈的相处模式”这集特别不推荐

    先说我自己的观感:不喜欢这集的谈话质量,主题是挺好的,但是请男明星谈自己和母亲的关系,并视频连线,这到底有多少参考意义。文化节目也要蹭热度吗? 实际没聊出来点儿有价值的内容。

    玩赛车玩极限运动的人多了去了,明星玩就变得不同了?周轶君看到韩庚也开始不矜持。如果换别的女演员来,肯定不会有这种表现。

    爆款游戏“旅行青蛙”是日本政府为了提倡生育设计的?看不出来是为提倡生育设计的,就看出来是为了浪费时间设计的。我个人很不喜欢。

    周轶君说自己对儿子和女儿是不一样的,感觉不一样。那么找一对母子谈相处模式有多大意义?最难的相处一般都来自母亲和女儿,父亲和儿子,这才有谈的价值。母亲一直都是宝贝儿子的。

    选对象应该选什么家庭背景的人好?许老师说要找父母都在的结婚对象,找父母离异的优秀员工,这点上就非常带有歧视色彩。如今这个离婚率,还传达出这种观念,让那些孩子如何自处?为了孩子以后有好的结婚对象,而将就着不离婚,这种观念太可怕了。父母都健全的孩子性格就没缺陷这种刻板印象居然还在蔓延,现实生活中反例比比皆是。

    再来就是明星的生活方式真的不适合在大众面前普及,不论他以前吃没吃过苦,住没住过几百块的平房或地下室,因为他们已经变成明星了。你出门工作的时候能带着父母在身边玩儿么?明星就可以,明星这个群体到底是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值得这样去推崇?跳舞的少年多了去了,能出来的有几个,凭什么就要看那种包装出来的明星出来圈钱,还要对他们笑脸相迎?跳舞仅作为一种爱好而学习不行,非要跳成一种明星。再者请问韩庚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影视作品可以被人来津津乐道,除了上综艺节目有看头,别的还有什么? 提倡青少年都跟他一样吃苦去韩国当练习生吗?这是圆桌派上的嘉宾的价值观?

    这就是烂到根儿的生态。

    看到这些,对圆桌派还是有些失望的,对坐在上面的人更失望。

    跟母亲的相处模式,建议大家还是去看看心理学家都是怎么分析的吧,看这个聊天几乎没有意义。

     3 ) 20180327 第15集 求知:眼花缭乱知识控

    其实很羞愧,刚才在化妆间的时候,她手里拿着一本《布罗茨基回忆录》,我瞄了一眼说这个没看过,突然从侧面我说这书我有。就是这个书,封面我都没看就买了,插在我家的书架上,见过书脊,所以说迎面这个女孩我不认识,一转身,这腰身我见过,我跟她的缘分就这么窄,没法拓宽成这么宽。

    为什么要记很多东西在脑子里,它和记在手机里有什么区别。是不是你这个头脑就像个香炉,它扔很多书实际存在你脑子里,它可不是像存在电脑里,它自己会化合,鞣成一个东西。

    买很多书以前当做羞耻,可我现在越觉得,这不就是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么。就是人你知道很多东西,读了很多书,看了很多电影,可你为什么活着,不是因为你读的,是因为你还有很多书你没读,你电影没看,姑娘没认识,你才值得活下去。人跳到游泳池里,你皮肤接触到的那层水,不可能托你浮起来,正是你没有接触到的水,才让你浮起来。是你没读过,没经历过的一些让你活,要不然就啪嗒一下子,你跳水池子你就摔死了,你只是湿淋淋的摔死了,就是你没接触到,又觉得有意思的事。我买了,证明我求生,我光荣,我想活下去。

    望洋兴叹这个词是个很美的词。它不光是在岸边叹息的那个人,实际上当你望洋的时候就说明,你的生命里有那片大海了。你跟那片大海,至少憧憬过。

    有些东西你搜出来理解不了,你如果没有长时间浸淫在这个知识体系里面去,你连搜索都不会。

    文化是什么。文化就是你学过的一切的知识都忘掉之后,留下来的东西。就化成你这个人了嘛。

    文化其实也是一种方法,看起来互联网它整个信息多,每个人在互联网信息知识面前都是平等的。但是不是,互联网其实是拉大了人知识的鸿沟。聪明的人越来越聪明,笨的人越来越笨。因为聪明的人,他知道该去哪儿搜索什么,然后什么东西对自己有用。但是笨的人就淹没在大量的垃圾信息,链接里。

    一代一代往下看都不顺眼。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执念,就是在我之前的流行文化都是腐朽的,保守的,过时的。在我之后的文化都是浅薄的,都是不值一提的。只有跟我从小长大的这些文化,是辉煌的一代。每一代都是这样。

    其实每一代都有自己的责任和自己的成全。他们自己会有自己的一套东西。

    每一代都会有自己的伦理,因为只要有社会就有伦理。新一代可能就从游戏中来的,,,这就是一个千里之约,千里而至的,就跟春秋战国说的赴约,道理是一样的。所以只要人跟人在一起,就能生伦理,不用担心,肤浅有肤浅的生法,最后伦理都是厚的。

     4 ) 《圆桌派》第三季划重点

    S03E01人设:粉丝时代人设属于谁 明星人设是这个消费时代的产物,当我们为了某个明星的人设去消费过以后,就好像我们为了一部电影去电影院,或者花了自己的时间,就会去评判这部电影的好与坏,值或者不值,我们也会觉得自己有权去要求明星保持这样一个人设。 主动去经营自己的某种人设,也意识到了自己在骗人,这种人设崩塌是活该,他自己也应该要没有话说,可是如果你有某种人设,但是没有刻意经营,是别人自己脑补,单相思出来的,这对于明星来说是很冤枉的。 在中国,一个明星的人设是没有毕业期的,对于他们来说,要么就是自己不火了,要么就是人设崩塌。 明星的人设不是单单供应端的事情,同时也是需求端的事情。是因为粉丝就是需要这样的人设,这就是你喜欢的头条,你喜欢的就是人设,而不是一个具体的人。 在《霸王别姬》那个年代,人们对于所谓的人,还是有具体的,人不疯魔不成活的性格上的认同的,可是到了这个人设时代,我们就把人给平面化,脸谱化,简单化来处理了。这当然有助于我们认识一个人,但是也容易丧失人性。 明星的人设是一个产业问题。有了这样一个人设,他可以演更多同类型的人设,拍符合这样人设的广告。经纪公司也会把他包装成为这样的人,他生活中也会有意无意去假扮这样的人,把这种人设变成置换金钱的筹码。 但是人设是一种太过于平面化的东西,一个人的人设不能够代表他的全部,我们不能够把人的全部都统统归类到人设当中去,这对于人性的磨损还是很大的。 人设是一个实在太过于普遍不过的东西,你在生活中扮演一个孝子,一个好丈夫,一个好父亲,都是在拿你这个人满足社会对于你的人设的需求。人设是有意无意,社会各方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一场共谋。 如今的偶像崇拜,和过去的某种宗教心理是类似的,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荷马史诗》当中,吟游诗人是为了英雄歌功颂德,通过英雄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之后就变成了,耶稣,穆罕默德,佛陀,孔孟老庄,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牛顿,爱因斯坦这样一种宗教,文化,或者科学的崇拜。到了现代又有各种偶像天团,摇滚乐队,明星大咖来慰藉人脆弱的心灵。 太过于漂亮的女人不会被赞美,而是会衬托得别人好像不能够看一样,遭到别人的嫉妒,这时候,要给她们的人设不是那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就是要让她们和普通人一样,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子,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 妈妈粉,阿姨粉粉一个人,确实是把他当做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在跌跌撞撞成长当中的一个人,带着母爱泛滥来包容一个人,如同养成系的宠物一般,可是当这个宠物开始教育人的时候,她们就会落空了心理期待。 虽然不停地有新词出现,但都是人类的老问题。过去有一种我们很敬仰的一种人,很孤绝的一种人,就可以孤立于世界之上,就好像爱因斯坦,每天都需要一个人独处的时间,这往往是极少数,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因为实际上人类还是一个群体动物,需要找组织。 约翰列侬被他的粉丝枪杀,也是因为人设崩塌,在歌词里面说放开一切,一切归零,可是生活中自己却有豪宅,美妻,游艇私人飞机,让这个粉丝觉得他很虚伪,说尽了假话,于是带着一本《麦田里的守望者》和一把枪杀了他。 要说现在越来越没有好的演员,其实也不是演员自己的错。他们现在只需要经营自己已有的人设就完全可以达到要求,满足生活一切需求,就可以去happy了,那么为什么还要冒着人设崩塌的风险,去做需要很大挑战性的事情呢?我们普通人总是想着要做有意义的事情,成为有意义的人,那是因为我们对现在的生活不满意,有更大的需求,所以想要把自己变成更好的人,可是对那样的明星来说,他们没有这样的需求了。所以说最好的艺术都是诞生于痛苦,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如今喜欢谈论明星的长短,实际上是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一个过去小社会的扩大化。过去因为信息阻塞,所以不认识的人与人之间的事情是不能够相互流通的,我们谈论的就是东家西家的长短,村庄,小镇上的流言。 各种各样的事情,归根结底就是人解决自己孤独寂寞的一种途径。

    S03E03渣男:如何识别渣男? 从刘鑫案可以看出的是,一个正常人在遭遇到挫折的时候,也会很痛苦很难受,但是不可能说一下子受不了立马从十六楼跳下去,也不可能拿着一把刀冲到人家里直接去把人给砍了。

    蒋方舟:渣男分为两类。一类是内心软弱所以渣,代表人物是张无忌,这个也不好意思说分手,那个也不好意思拒绝,但是他也不愿意渣,他是加害者的同时也是受害者。另一类是套路式的渣,不为自己利用伤害了别人的情感而愧疚,渣得内心情感毫无波动,认为自己这样做就是对的。

    我们如何辨识那些好的时候看不出来什么,可是有反社会型,变态,极端人格的人?独生子女家庭,或者晚年得子,或者家里的长子,在家里受宠,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到了社会上去遇到挫折,可能会把完全本性的东西显露出来,没有底线的。

    第一,时间是检验渣男的最好标准。第二,两个人在没有决定在一起之前,不要轻易发生性关系。有一种人,他们对于自己做了某些过界的事情是没有知觉的,事后可能会反思道歉,可是在做这样的事情的时候,他们是完全没有意识的,这样的人是很危险的。

    人最复杂,最高层面的思维就是反思。人的思维方式大概分为两种,一种是学习,这种思维方式是从简单到复杂的,另外一种就是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正好是反向的,从复杂到简单。反思要借助两面镜子,第一是抽象思维的能力,把一个事情在脑海中重现,第二是有内化的标准,这种标准是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经历得到的,这往往是那些心理不成熟的人常常出现的。

    极端人格分为两类,第一是边缘性人格,也被称作是爆发性人格,好的时候特别好,可是不好的时候,就好像洪水爆发一样的,完全不能够刺激的。第二是被动攻击性人格,特点是压抑,表现和内心不一致,表面没有事,内心积攒了很大的情绪,当年很客气,可是却会在你背后使坏。和这种人相处,眼睛后面还有一双眼睛,他客气你也要客气,他小心谨慎你也要小心谨慎。

    从一个人的眼睛可以看出一个人,眼神闪烁不定的人是最危险的,还有一种就是眼神特别阴郁的那种人。恋爱中两种人特别忌讳,一种是特别执着的人,不管做什么事情不达目的不罢休那种架势的人,完全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另一种是没有共情能力的人,尤其是当这两种性格集中在一起的时候,就是那种做了错事却一点儿逼数都没有,还觉得自己受了很大委屈。

    过度在乎自己面子的人也是非常危险的一类人。那种做事情喜欢炫耀的人在面子遭到挫折的时候就容易做这样过激的事情。人早年越是缺乏某种东西,长大后就越是想要,这种早年的匮乏和他的渴望程度是成对比的,而这对于那些从来不缺的人是完全无法理解的。

    同时这也是一件双方的事情,某一类人经常容易碰到这样的渣男,就是那种比较懦弱胆小容易欺负,同时自己心里不喜欢也不会明确表示拒绝,总是心软的女人。这样不明确表示拒绝就总是会给对方留下一线希望,让对方有所幻想,等到突然感觉自己被拒绝,自尊被伤害的时候,做出过激行为。

    认识世界不重要,认识自己最重要。知道自己哪儿做的好和知道自己哪儿做的不好同样重要。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上最大的进步就是知道自己哪儿不好了去改正,不要整天想着改变世界,就只要改变自己就好了。

    挫折教育很重要,不是整天告诉你你很厉害,就是要让你知道你不成,让一个人知道自己哪些方面不成,比让一个人知道自己有用一样重要。

    马未都:惩戒教育在这样的年代依然是很重要的,不要总是惯着孩子,该打的时候就要打,不能够让他变成什么玻璃心,受一点点挫折刺激就怎样怎样受不了了。还有就是现在的校园欺凌事件,为什么在这样和平的年代,在我们认为这样美好的一群孩子身上会发生这样暴力的事情?因为这样欺凌一个人没有到他们的底线,很可能他们遭受过同样的对待,所以才会这样对人,这些会欺凌他人的学生,很可能只是复制了家里的那一套而已。所以惩罚是很有必要的,就是应该让孩子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但是过犹不及。

    教育孩子重要的地方在于恩威并施,打一巴掌揉一揉,而不是只有威没有恩,这样的孩子容易造成他们的心理问题,让他们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冷酷的家庭当中。

    时间思维和空间思维。犯罪人最缺乏的是时间思维,就是没有想过一生那么长的事情。中国人普遍有这样一种问题,处理现实问题,当下的问题处理得非常好,可是长远的事情都处理不好,就是因为缺乏一种远见。语言也有一点儿问题。德语里面长出现长句,长句是一种哲学思维,这种语言训练这个民族有处理长远问题的能力。而我们的语言短句偏多,都是块状的,成语,所以很多问题都是考虑到眼前的比较多。但是这种思维方式是可以训练出来的,风物长宜放眼量。

    如何保持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每天一定要做三件事情以上,就好像吃饭一样,每个菜都要吃一点点,量够了就健康。如果你持续一段时间只做一件事情,做久了就容易痴呆,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持平衡。

    过度美化公共示爱这种行为,比如说在宿舍楼底下摆蜡烛,送鲜花。其实求爱是一件私人事情,但是你偏要把它变成一件公共的来满足自己虚荣心的事情,一旦受挫,在公共的视角当中就会成为非常可笑的一种人。所以最好的恋爱关系应该维持在一个比较私人的领域内。

    游戏人生,要保持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人要有两种追求,要有进取心,但不要执着于名利,知道自己这样生活也可以。

    谈恋爱两个建议。一,要欲擒故纵,展现自己的优点,然后把她放远一点,再展现自己的一点儿优点,再把她放远一点,你要是紧逼着反而会把人吓跑。二,真正作为爱的话,要让对方感到舒服,不要让对方感到勉强。

    要在初中的时候就教给孩子男女观念。如果是女孩就妈妈教,当初是怎么看上她的父亲的,他的优点是什么,他的缺点是什么。如果是男孩,就让爸爸去教,当初是怎么看上他母亲的,她好在哪里,又不好在哪里,什么事作为一个人最优秀的品质。

     5 ) 李玫瑾教授yyds

    24期《失恋》

    “恋爱,恋是一对一的关系。爱有很多,恋却很少。

    爱是一种付出,一种包容,而不是一种得到。”

    “疼是疼,但我会活的更好。现在画一个句号。”

    “在自己心理遇到危机的时候,不要羞于求助”

    “自我太大了,需要一个别人的视角。你觉得这个事很大, 别人可能不觉得,别人可能一句话就把你带出来了。”

    “人缺什么,就找什么”

    “越自信的人越不怕独处。越不自信的人,越需要有人不离开他”

    “你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人,有缘分的话两个人就很好的在一起”

    “崩溃是想起了之前的历次崩溃”

    “你要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才能去寻找对方”

    “是否赠予/为了婚姻付出。是否能把钱款要回来”

    “沉没成本”

    3期《渣男 》

    “什么是渣男?内心软弱,套路式” “架不住分手的男的”

    “性别教育薄弱”

    “时间是检验渣男最好的试金石。在不了解本性的情况下,不要轻易去睡”

    “本我

    自我:现实原则,根据情况审时度势

    超我:”

    “反思:抽象思维的能力能在脑中重现。二是具有一个内化的标准(良知)。”

    “一个人在跟你说两个人之间的关系的时候。你和我都用 / 只说我我怎么样,全说的是感受,没有反思。”

    *NO “边缘性人格/爆发性人格(两种极端,好的时候很好):这种要认怂。”

    *NO “被动攻击人格:压抑,使蔫坏。” 遇到特别客气的人,要谨慎!!!眼睛背后有眼睛

    眼神:阴郁,闪烁飘忽不定。

    “爱较真,”

    “有原则的女生。”

    “明确拒绝”

    “挫折教育” “恩威并施”

    “要给对方尊重人的感受!!!!!!!男生自尊心强” “呵护对方,自尊”

    “时间思维” “长句思维” “长远来看!!!!”

    “思维:借用语言符号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

    “执念太深。原因是生活中兴趣和刺激源太少了。每天要做三件事以上。”

    “早年越匮乏的,后面占有欲越强。 渴望心更强”

    “社会反思公众示爱。自尊心,虚荣心。恋爱是个人的事。”

    “真正的爱,是让对方舒服。”

    “在初中的时候,告诉孩子怎么看上你爸爸/妈妈的,有什么品质”

     6 ) 【细节】

    《圆桌派》第三季某期聊“细节”,史航:“我个人觉得,首先得看你对人世间的态度,如果你对人世间够悲观,那么关注细节都是触底反弹,看到的都是好消息;如果你对人世间够乐观,细节放大一切一定是处处打折扣;所以我觉得凡事先悲观到底,然后尽情地放大细节,总有好消息。”听上去挺拗口的,还不太好理解。

    年轻时总是敏感的,所谓“悲春伤秋,竹碧松翠梅为洁”。随着年龄渐长,感觉自己慢慢的脱敏了,不常做小儿女之态。这时节目中有人提了个问题:生活中哪个细节让你感觉到对方的爱?第一时间跳出来的细节就是,只要和他同行,如果前面有台阶,不管你是否看见,他定会用身体挡一下做为提醒。我不知道这算不算爱,但它让我觉得温暖。

    网上有不少测试男士对女士是否真心的鸡汤文,对照一下挺有趣的。比如:

    1、他对你是否足够热情

    说 当他真心在乎你的时候,他就会对你表露出极其热情主动的一面。一方面,他会想要和你产生更多情感上的碰撞和交流。另一方面,他也会想要给予你更多美好的祝愿和温馨的问候。

    年轻的时候也许是,但人到中年,特别因工作关系常年聚少离多,热情可能更多被牵挂替代了。

    记得他在西安我在广州那几年,每天一小时的电话粥也是煲过的。而前段时间,因疫情将近三个月没有见面,虽然有微信联系,却没有通过一次电话,很奇怪吧。大概我们知道哪怕听不到彼此的声音,也能体会到有他在的踏实,这也许就是用时间打磨出来的信任吧。

    2、他是否愿意为你付出

    说 判断一个男人是否真的爱你,就看他是否对你足够慷慨大方,是否愿意主动为你付出。

    当初他在深圳我在长沙,第一次去探亲,为了做好接待他向战友借了钱,请人吃饭也是亲自操刀,因为去不起饭店。宴请次数之频繁可为我今生之最,大概计算了一下,30天我俩单独进餐的次数(包括早餐)不超过11餐,除了部分战友的回请,大部分都是他在请客。以至于脑子里总出现某小品的桥段,陈佩斯扮演一位刚卖完粮的农民,回村的路上,见到其他村民必说的一句话就是:“到我家喝酒去吧!”

    现在基本是别人请他吃饭,出席人与饭局都颇见档次。我不善应酬,敬酒、夹菜、言不由衷地说话,山珍海味也不觉鲜,还耗费精神,就借故很少参加了,反而觉得青菜豆腐的家常菜更温情。

    能为你付出物质就是真心的爱了?恐怕不够,于是就有常说的那句:最长情的告白就是陪伴。我现在缺的不是告白,是陪伴。即使我们看不到一起,说不到一处,你看你的电视,我修我的花草,互不打扰,在要你在,就很美好。

    🌧🌧🌧

     短评

    2界限(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 风物长宜放眼量)、3渣男(中国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这集建议菇凉们一定看看、4哭(鲁豫,昨日一滴相思泪,今日方流到腮边,苏小妹)、5佛系、11烂片(汪海林,“包饺子喂猪”,这集里面讲了一些大陆电视剧桌子下的事情)、16抄袭(网络和影视剧居然有抄袭工具,还有“洗稿”,网络中甄别内容真的好重要,因为时间浪费不起)、18京剧(瑜老板王珮瑜,票友是什么)、21细节(史航,经典电影翻拍,这集文字工作者看可能会更有感觉)、22(六哥张立宪,机场等候滞留每增加10min零售收入增加16%, 成功学最大的特点是不管用,但能让你兴奋,但兴奋不持久,所以隔三差五得再吸哈哈哈 )、24失恋(李玫瑾,恋爱是一类人,结婚是一个人)

    7分钟前
    • WIKI魏
    • 推荐

    窦文涛:“总攻啊,就是有攻击性的人。”(´▽`)

    9分钟前
    • 鲁镇周可儿
    • 力荐

    未解之谜:窦文涛有几个前女友?蒋方舟有几个前男友?

    10分钟前
    • SheliaLiu
    • 推荐

    锵锵四人行,圆桌麻将局。色情直男癌的窦文涛比其他假正经的主持人有意思的多,插科打诨,却又有话题主线。大爱“看理想”系列,首期还是熟悉的四人组。2017确实是人设崩塌之年,供给侧向需求侧转变,利益至上的时代,魔幻现实。

    11分钟前
    • 独孤行二
    • 力荐

    蒋方舟少些来吧,和这些人一起聊天会凸显你的浅薄。

    15分钟前
    • 废物青年
    • 推荐

    蒋不是刷屏中的知识浅薄,可能只是没有这些长者的见识以及圆滑,话说真是喜欢漫谈细讲的马爷!

    20分钟前
    • 3Day
    • 推荐

    啧啧啧,窦文涛这两把刷子刷刷刷的。

    21分钟前
    • 狗富贵
    • 推荐

    四人圆桌依旧在,不见当年三人行。即使是三季最妥协的一季,但依然能从嬉笑怒骂、欲说还休之中感受到锵锵的锋芒。“我这辈子做过的节目被人记住的只有一两个,可实际我做过一百个,其他99个都是失败的,我这个人很次很差吗?我发现了这一两个节目的共同点——自编自导自演自剪,从头到尾我控制全程。”

    26分钟前
    • 小江湖骗子林羽竹
    • 力荐

    我始终崇尚言语的知识化和深刻化,渴望在深度交谈中窥见灵魂深处不自知的狭隘与局限,所以大量时间阅读看影旅行交友,可还是会被自我束缚。像马家辉提到伍迪艾伦曾引用过的句子:我绝不会加入有像我这样会员的俱乐部。我们总下意识自卑,却又在潜意识里自大,以至于无法权衡。交谈也许是一种出路。

    31分钟前
    • 莱克尔博德
    • 推荐

    李玫瑾老师太厉害了,希望多请李老师过来

    33分钟前
    • 四哥这名字不错
    • 力荐

    依旧满分。方舟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她的水平是超出同年人一大截的 但是她又是一个年龄比较合适的熟悉现在大多数年轻人在干什么怎么想的年轻人。再说 大家去聊一个新鲜的观点才有意思。

    38分钟前
    • VVinivv
    • 力荐

    首期马未都马家辉蒋方舟聊“人设”,搞不清弹幕里抨击蒋方舟的是什么心态,小姑娘跟仨大佬唠嗑论思路观点陈述都没有问题,路人一个劲儿在哪里自我高潮。

    43分钟前
    • 推荐

    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圆桌派第三季第二集

    46分钟前
    • 睡眠永远不足
    • 力荐

    这季最好的是李玫瑾那集,从鲁豫开始不知道是不是没话题可谈了,豆瓣评分太高了,8分以上差不多,9分有点过高了。

    48分钟前
    • H
    • 还行

    只看了韩庚这一期,情商简直不要太低…

    52分钟前
    • 还行

    佛系那期很好看

    55分钟前
    • yezzi
    • 推荐

    夫妻、情人、知己三种功能应是分开的,要何其幸运,才可能在一人身上实现。/你要知道真相吗?知道的话应付的了吗?/身体契合不能试,会回不来。/最不缺是愚蠢学愚蠢。/有种内心软弱的渣,是加害者也是受害者。/到了年纪,性欲高涨感情充沛。/现在婚姻为什么不稳定?男的不缺性,女的不缺钱。

    59分钟前
    • Lan~die
    • 力荐

    难以想象生活里要是少了窦文涛蒋方舟许知远高晓松梁文道...这些敢于分享毫不拿捏的知识分子,我们想要碰触马东口中那5%的领域会有多艰难。

    1小时前
    • 孔乙乙
    • 力荐

    可能是锵锵三人行停播之后,最适合当打扫房间背景音的节目...

    1小时前
    • 齐齐齐
    • 还行

    假和尚梁道长,酸教授许老师,瞎主持窦话唠。

    1小时前
    • 白袍马超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