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综艺 探世界 第二季

    探世界 第二季

    评分:
    0.0很差

    分类:综艺大陆2021

    主演:高晓松,汪涵,谭盾,马伯庸,肖骁,范志毅,何立伟,梁建章,郁可唯 

    导演:齐浩凯,万薇薇 

    猜你喜欢

     剧照

    探世界 第二季 剧照 NO.1探世界 第二季 剧照 NO.2探世界 第二季 剧照 NO.3

    剧情介绍

      该节目是一档以高晓松为主要嘉宾的户外漫游式脱口秀文化节目,在这一季节目里,高晓松会去到国内幸福指数较高的五座城市,拜访好友,与好友一起,走进市井,体验烟火人文,用他们的视角和学识,为观众呈现各座城市的AB面,讲述古往今来的人情味。这季的城市有西安、上海、长沙、成都、武汉。

     长篇影评

     1 ) 清瘦“矮大紧”的随性西安行,带大家感受不一样的古都风土人情

    碑林,拓片,活字印刷术。

    音乐,生活,葫芦头泡馍。

    能够凭借一段旅程和一张嘴,就把这一切都串起来的人,大概也只有高晓松了。

    高晓松的节目,总能让人听得津津有味,口碑自然没的说。

    从《晓说》到《晓松奇谈》,再到后来的《晓年鉴》。

    他做口述节目的魅力,无人能及。

    这一点,放在《探世界》里,一样适用。

    只不过《探世界》第一季,并没有走出去几期,便成了名人座谈会。

    当然,这毕竟不是高晓松的错。

    因为那时候,全世界的人民,都在宅在家里。

    遑论一档口述节目。

    节目到了第二季,高晓松终于走出去了。

    首站,便是文化底蕴浓厚的十三朝古都,西安。

    相较于《晓说》,《探世界》的精髓,就在于一个“探”字。

    《晓说》中,虽然也偶有高晓松带着大家去外面瞧瞧的故事。

    但更多的时候,却是他一个人坐在屋子里娓娓道来。

    这一次,《探世界》成了实实在在的走出去。

    与大家分享聊天,也不在是高晓松一个人的事儿。

    两期节目,一座古都。

    如果把节目,变成严谨的旅行节目,专注于西安的风土人情。

    那短短百十来分钟的节目时长,俨然是不够的。

    所以高晓松找来了自己的朋友们。

    通过俩位土生土长的西安人的回忆,帮大家拼凑起这种城市的样貌。

    他与马伯庸各自向观众分享着,对西安文化的见解与思辨。

    他与郑钧聊西安的人和美食,一道回忆青春。

    一个经历千年风霜,却依然屹立如斯的古都形象,就这样愈发丰满。

    节目,依然是《晓说》那般,拼贴式的结构。

    一会儿在碑林,一会儿在书馆,甚至还有汗蒸房和唱片店。

    高晓松和自己的朋友们,就那样在西安这座城市里,慢慢的走着。

    随意又洒脱的聊着。

    中间偶有金句蹦出,总能给观众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比如那句“只有离开才有乡愁”。

    岁月的打磨,让他有了这般体悟,而如今他在努力把这种感觉,传达给我们。

    《探世界》的西安之行,固然没有让我们看清这座古都的全貌。

    却也给大家带来了很多不一样的感受。

    正如《探世界》的副标题——一段关于人的记忆。

    《探世界》不仅仅在用一种视角,带我们审视世界。

    也在用许许多多的人,对于世界的认知,来帮助我们看清世界的轮廓。

    或许,我们无法在短短两期的节目中,理清西安的前世今生。

    但我们却记住了它的文化,它的包容,和它孕育出来的,那些有趣的灵魂。

    感谢《探世界》,让我在这个凛冽的冬天,可以宅在家里,感受外面的世界,感受不同的文化土壤与别样的故事。

    或许未来的某一日,西安这种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将会成为我人生旅途的终点。

    最后的最后,由衷想和大家说一句。

    咱们喜爱的“矮大紧”都瘦了,大家也该减减肥了。

    文/有度

    图/《探世界》第二季

     2 ) 大紧也许只能陪我们到这里了

    这一季简直是倒叙剪辑和别克广告中间插播了段抖音式生活记录。。。

    45分钟的片子刨掉倒叙、别克广告和嘉宾见面的寒暄,估计也就15分钟的正片内容,更可悲的是这仅有的15分钟正片还是听嘉宾讲那些已经背诵的冠冕堂皇的“官方发言”,完全没有晓说和晓松奇谈的深度,好怀念那时的世界观和洞彻人性的深刻。

    不知是没有时间,还是江郎才尽,大紧也许只能陪我们到这里了。

     3 ) 一些点

    疫情原因今年全部到了国内了,这一季都是国内耳熟能详的文化名城,讲讲我印象深刻的点吧。 西安:去年刚去旅游过,所以听起来格外亲切,马伯庸也算是我喜欢的作家。忽然想到如果手机app能出一个个性化定制的文化名人带你游xx,应该很受欢迎吧。以前旅游喜欢自由行,可是近年来发现如果没有做好十足的功课,宁可多花钱请个导游,虽然细究起来导游词也很多槽点,但边讲边逛肯定比书上看的来得理解深刻。 长沙:其实高老师这种自恋型人格更适合那种一个人BBB的讲话节目(内容还不能太较真)。访谈节目嘛这种边走边聊着有载体的还行,面对面的真的有时候都替他尴尬。幸好,这一集是汪涵。下半集直接转换了采访对象。讲到知识分子“长于礼仪,而陋于知人心”,他问晓松:当你碰到问题的时候,是靠街头智慧(street smart)还是象牙塔的那一套解决?晓松回答:儒道释,即进则如,退则道,不进不退便是佛。讲到家乡与根、生命与生活的时候,他引用了诗句:像每一个城市愧对乡村,我噩梦的睡眠愧对今晚疏朗的月亮。 其实下一季可以考虑去一些冷门的三四线城市,好好发掘美丽中国的非主流旅游目的地但很有故事和文化底蕴的城市。

     4 ) 再见

    高的观点和言论,在这几年里都有点和时代脱节,靠新鲜卖点,真实性和客观性严重缺失,我们的公知时代过去了,现在需要放眼看世界,用自己的眼睛审视每一个想要了解的东西。而不是靠好几手的信息,在这,新一代年轻人,自强,不像以前听啥信啥,话听三分,自我思考能力很强,就因为这几点,“公知”这个时代逝去了,也是社会的进步

     5 ) 探世界

    这是高老师介绍国内几个城市的一个节目,他的个人魅力让整个节目都变得非常可爱,“抓马”又自由的灵魂。

    高晓松是苏州人,在上海长大 去北京读书 很长的一段时间会经常去长沙工作。用他的视角介绍了这些城市,这个节目给我很多看待城市的不同视角。接下来就从几个方面去聊聊~

    对于方言,小的时候不懂事总觉得讲家乡话是件有点丢人的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生活里也没什么机会再去说潮汕话,现在确实是挺后悔的,方言是件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呀 在节目里听到了很多城市的方言,什么样的土地果然孕育着什么样的灵魂。

    比如成都话听起来就好嗲 用成都话撒娇有种把命都给你的感觉!软fu fu 又野野的猫。上海话有一种非常精致的气质,想起竹子(vlog 博主)搬到上海特地学习上海话的一个视频,给我种小巷里的讲究。而我们大广东的粤语给我很特别的熟悉感,高老师说在唐代的时候,官话就是粤语 所以很多那个时代的诗词用粤语念非常的优雅,来到肇庆读书后,对广东粤语有了更深的了解 广州粤语和肇庆粤语甚至佛山粤语都有一些差别,我觉得跟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以及不同的心态有点关系,最好听当然还是属于广州的粤语了。

    长大后对方言有了更多的认知,最大的感受就是能够从不同的地方方言听出当地人的生活状态和一些性格特点,细细去挖掘很有意思~

    音乐也是~前几天在微博看到一个很好玩的信息,就是各个城市的人们都在听什么歌,北京蛮多是摇滚的风格,上海的都是英文居多,重庆很多抖音网红歌曲,深圳和广州都是经典粤语歌曲,武汉人民很爱周杰伦,这让我有点意外。音乐是表达内心情感一个很重要的出口,网上有句调侃的话怎么来着,好像是说可以诋毁我的长相但是不准diss我的歌单之类的,

    看到各地的歌单让我觉得好像一个个鲜活的人的形象在那。我很好奇他们真实的样子,歌单应该不会说谎。

    其次,不同地方培养出来的音乐也不一样,我记得节目里说过 因为非洲人好动,所以他们的节奏感特别强,中日韩相对比较柔,所以我们的旋律做的很好。我自己觉得重庆长沙这些地方是中国说唱做的很好的,台湾的很多歌手也很有自己的台味,每个城市孕育出来的这些文化都好丰富有趣喔~

    之前一直都在深圳生活,接触的人大多是也是一起在深圳长大的人,现在来到肇庆读书接触了三个来自不同地方的室友,真真切切感受到不同城市的文化冲击。她们说即使我不告诉她们,也能在我身上找的到潮汕女孩的气息,我也感受到了佛山女孩的直率。她们对于家乡那种情感我无法体会到,能够理解小城市里的幸福了~

    节目里还讲到一些关于文字的历史由来,雕刻字对文字的影响呀之类的有意思的历史,还听了很多“抓马”的戏剧故事,做下饭剧应该挺香~

     6 ) 比起“干爽”的高晓松,我更喜欢油腻的矮大紧

    最近看了高晓松的《探世界》综艺节目,两个月前就种草,原因是无意中看到陈铭和高晓松一同在武汉的街头“过早”、侃大山,顿时就来了兴趣。爱看《奇葩说》的人肯定对这两位都不陌生,陈铭是我心目中“谦谦君子”的最佳代表。高晓松就更别提了,曾经有段时间通勤路上满耳朵里都是他的《晓说》、《晓松奇谈》,为了听《晓年鉴》,我还专门去买了会员。这俩碰在一起做节目,想必肯定是妙语连珠,给人以启迪不断。

    仔细了解才发现,这节目都已经做到第二季了,可是“浪花”不大,此前我好像也从未听闻。看了几集以后,好像开始慢慢知道原因。目前只看三集武汉、长沙、西安三集,嘉宾分别是陈铭、汪涵和郑钧。这三个城市我都去过,略有了解,觉得观看起来应该相对更有代入感。

    看完三集,还是感受到了巨大的失望。50分钟的时长里含10分钟的广告,10分钟的好友叙旧+调侃,还有高晓松时不时提到自己的“瘦身成功”,然后按捺着性子,期盼从所剩不多的时长里汲取点养分,但获得的也仅是些隔靴搔痒的泛泛而谈,如同鸡肋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印象深刻的还是汪涵,果然是专业的主持人,谈话深刻有内容,态度真诚而风趣。听者如沐春风,受益匪浅。他从人文历史角度提我们解读长沙这座城市。从辣饮食文化、纪录片《楚国八百年》、不提长沙就不完整的近代中国史……

    除了自身深厚的储备以外,我觉得汪涵私下是做了功课的。他从一个专业的电视节目制作人的角度为观众展示了长沙饱满立体的城市品格。在岳麓山闲庭漫步,聆听遥远的历史回音。

    通过汪涵诙谐的谐音梗,我一下就把长沙的区号——“灵气闪耀”给记住了。还记住了两句我一听就特有感觉的两句话:“每一座城市都愧对村庄”;“我们不请自来,也允许我们不辞而别”。

    反观高晓松,就显得有些“水”了。他提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点就是:自洽。中国人的三种伦理体系被他运用自如(出仕就是儒家的“修身治国平天下;避世则运用道家的”无为而治“;进退无路则用佛教来作为内心的缓冲地带)。反正不管如何,总是能逻辑自洽,给自己找退路找借口找理由。读了很多书,走了很多路,对什么都能侃侃而谈。但是久了就渐渐感知,都是一些不成体系的碎片化知识。《鱼羊野史》是我比较喜欢翻阅的一本休闲读物,从中也知晓了很多以前从来不知道的信息,但是也仅以“轶事遗闻”待之。包括《晓说》等脱口秀节目,作为一个文科生,我不无惭愧地说,它确实打开了了解世界、了解历史的大门。高晓松该是一个“引路人”的角色,他激发了我对了解世界的兴趣,如果想要走得远,还是要换一个老师。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应该跟我有一样的感觉。这也是高晓松早年“碎片化知识输出”能大获成功的原因之一吧。没有期待,没有包袱,就天马行空、像朋友一样聊天式地侃大山。他说高兴了,听众也听爽了,这样其实也就够了。

    但是真的正儿八经地要做一档节目了,观众报以巨大的期望值,反而就后劲不足了。他的很多观点就翻来覆去地说,乍听新鲜,听得多了甚是无味。在西安那期中,本期待会有跟长沙一样观感,结果全程是一出回忆往昔光荣岁月的“老友记”,我想听的西安历史呢?美食介绍呢?人文情怀呢?配合节目组放映PPT似的图片穿插补充,真是分分钟出戏。这档节目的后期,真的也是一言难尽。反正西安这期看完真的是大失所望,不知道在讲的什么。高晓松仍恬不知耻地为自己辩解,这是一档轻松、愉快的节目,想到啥说啥(原话忘记了,大意如此)结尾居然还放了和“姐姐们”偶遇唠嗑的片段。完全颠覆了这节目原先在我心目中的高逼格、充满人文情怀、诠释城市精神的伟岸形象。叫啥《探世界》,叫《探中国》都不配,只能说是一支老友叙旧吃喝闲谈vlog和汽车广告节目。

    以前对他甚是喜爱,随着阅历的加深,现如今也能一分为二地看待了。他的出身条件可以说是完胜99%的人,所有人求而不得的资源他轻而易举就可以获得。优渥的家庭条件,高知的教育氛围,在这样条件里成长起来的小孩能差到哪儿去?而高晓松清华肄业,靠长辈眼中“不务正业的音乐电影“混日子”,年过半百靠着嘴皮子功夫重新翻红,若非如今流量为王的时代,丢到他满是科学家教授家族中去,高晓松应该是“混得最不像样”。讲真,有这么好的天然资源,认认真真做点学术或者深耕某一领域,要做出一点成就来应该不是难事。也难怪我曾对友人提及自己对高晓松的喜爱,对方的嗤之以鼻了。

    印象中丑胖的矮大紧,大概也就只能陪我走到这了。

     7 ) 心情莫名低落

    听高晓松和汪涵对谈,心情莫名低落。今天太累脑子不转,改天重看一遍,想想到底是我配不上疏朗的星空,还是星空配不上我。

    0731,灵气闪耀,哈哈哈哈哈。

    西安,上海,长沙,都很招人爱。每个城市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但都是善良的可爱的。不行,我不能心猿意马,老是向往别人的城市,要在自己的城市发现美,感受美!享受当下!

     短评

    这几个城市都去过 嘉宾也不是我喜欢的 甚至对大紧的印象也因为去年的一些事有点下滑。但是已经习惯了出新节目就看下去

    2分钟前
    • Lisa
    • 推荐

    也许是高晓松的东西掏得差不多了,也可能是自己成长了,现在看高晓松的节目再也没有当初《晓松奇谈》的感觉了。

    3分钟前
    • 尘埃会飞
    • 还行

    实在太表层。 就带大家看了世界 其余的谈话都是表层到肤浅。 特别是大量的没有什么内涵的明星 请来既不有趣又不深刻 比较肖骁、

    8分钟前
    • ReMinD
    • 还行

    还是更喜欢高老师一个人拿把扇子讲故事。

    13分钟前
    • 杉栘山一莓
    • 还行

    和肖骁那集 有点人间温度

    14分钟前
    • lost me in
    • 还行

    久违了,晓松兄!春节宅家一口气看了四集,那个引领我从18岁开始去看诗和远方的高晓松,50岁了依然仗剑走天涯!

    15分钟前
    • LIMBOYZP
    • 力荐

    记得之前《晓说》,只要一采访嘉宾就有人骂,显然高晓松不擅长谈话节目,多了之后就会发现他的观点总会翻来覆去的说,没有什么新东西,跟嘉宾的互动也并不自然,除非是像郑钧这样的死党。对比上一季,这次的吃老本赚流量的意图更加明显,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只剩下相似的烟火气了。

    19分钟前
    • 翡冷翠的晚祷⚜
    • 还行

    人生得一知己夫复何求……为什么并不随岁月流逝的心照不宣的默契我只在男人身上看到过呢?

    21分钟前
    • 返三
    • 推荐

    最喜欢和马伯庸逛碑林那集,勾起在西安旅行时的美好回忆。这季的五个城市我都去过,都能加点儿感情分。另外,倒也不必每集都表达一次拳拳爱国心吧?

    26分钟前
    • 溯夜
    • 推荐

    Ep:长沙区号0731 灵气闪耀被社会形态所格式化毛爷爷:不吃辣椒不算闹革命辣椒在明朝传入中国,起初作为观赏性植物湖南人撑起了大半部近代史长于礼义,陋于知人心Ep:武汉码头经济孕育了武汉独有的过早文化,热量高,花样多,方便食用。现在城市的文化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塑造的,拥挤的都市,人与人的关系近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对城市的性格影响很大。

    31分钟前
    • 努力努力再努力
    • 推荐

    继续探中国第二季。

    32分钟前
    • 私房歌
    • 还行

    咳咳,对矮大紧提点要求:麻烦多采点像谭盾这样有经历、有作品、够传奇的人物!

    35分钟前
    • 海德文
    • 还行

    对高晓松的喜爱已经成了习惯,他的好他的坏都接受都感动都温暖都是情怀……

    40分钟前
    • 忽明忽暗的云朵
    • 推荐

    多请谭盾来几期吧

    42分钟前
    • 木木
    • 还行

    失望,没内容,这样可以不需要第三季了

    47分钟前
    • 日出Sunrise
    • 还行

    有些嘉宾还是挺闷的

    51分钟前
    • 窗边的白白
    • 推荐

    没去过西安,一直念念不忘。看他两逛碑林,真像是博物馆讲解员,有点意思。感觉大紧和亲王好像都瘦了。上海那集跟梁建章完全就是尬聊好吧,一个典型的浪漫主义文科,一个理性理工男。长沙这美食就让我受不了了,好想去大街小巷吃一番。谭盾谭大师那不叫寒舍,都博物馆了快。成都,也是让人一进去就不想出来的城市,好想尝一尝肥肠粉。诚所谓少不入川。最后回归武汉,光是武大就溜了两集,东湖实在好美啊~~~。比较文化方面谈的不多,倒是某车广告时长很长。7.5

    53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晓松“消瘦”了,棱角和锐气却“圆润”了……

    54分钟前
    • 『咸蛋超蕾』
    • 推荐

    和生长在城市里的人,一起寻访一座城市,对于这样的形式是喜欢的。对肖骁刮目相看;也很喜欢郑钧和西安的那一期,聊音乐的大紧,还是很有魅力的。本来以为武汉之后,会连着南京,结果并没有,难过。

    56分钟前
    • Raaachael
    • 推荐

    注水严重。加长版书店和车子广告。

    60分钟前
    • asnas
    • 较差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