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战争片 啊!海军

    啊!海军

    评分:
    0.0很差

    分类:战争片日本1970

    主演:中村吉右卫门 / 岛田正吾 / 梓英子 / 藤卷润 / 本乡功次郎 / 森雅之 

    导演:村山三男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中字

      猎杀T34

    • HD

      猛龙行动之绝密代码

    • 更新HD

      1864国语

    • HD

      极地重生

    • 更新第40集

      跨过鸭绿江

    • HD中字

      辛亥革命

    • 正版货

      霸王花遇鬼

     剧照

    啊!海军 剧照 NO.1啊!海军 剧照 NO.2啊!海军 剧照 NO.3啊!海军 剧照 NO.4啊!海军 剧照 NO.5啊!海军 剧照 NO.6啊!海军 剧照 NO.16啊!海军 剧照 NO.17啊!海军 剧照 NO.18啊!海军 剧照 NO.19啊!海军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20世纪30年代,日本全民备战,社会从上到下充满了亢奋情绪。农村少年平田一郎(中村吉右卫门 饰)和好友本多(岛田正吾 饰)怀着一腔热情,报考了军校,结果平田考就江田岛海军学校,本多则进入陆军军校,两个好友就此分开。平田刚进入军校后还有些动摇,但经过四年学习和训练,成功成长为一名拥有“江田岛精神”的帝国海军精英。随着太平洋战争爆发,平田被派往前线,却经历了日军各种不利,也目睹老友本多战死。带着遗憾和愧疚回国养伤之后,平田回到母校担任教官,虽然战事低迷影响国人精神,但平田还是努力想把“江田岛精神”传递下去。随着战局恶化,老兵被召唤回冲绳战场,平田在学员整齐歌声送别之下,直赴最后为国捐躯的机会……

     长篇影评

     1 ) 江田岛与江田岛精神

    1952年,“拥抱战败”的日本迎来了美国直接占领状态的结束,美国占领当局对日本电影的审查制度也同事废除。日本电影迎来了第一个战后全盛时代。与此同时,在六年半占领时期视为禁忌的讲述那场战争的电影题材也逐渐被突破。各种各样的战争题材,引起战后日本人对往日帝国时代的追忆的战争影片纷纷出炉,而《海军兵学校物语啊,江田岛》也就在这个背景下于1959年放映。

        既然影片说的是发生在海军兵学校的故事,那么先简述下江田岛的海军兵学校的背景,正式成立1876年的的海军兵学校,1888年迁到校址就在日后大名鼎鼎的古鹰山下的江田岛。从建立到1945年战败后解散,这个日本海军的摇篮一共走出78期(由于第78期是战争最后阶段为了“本土决战”在全国疯狂扩招没多久日本就投降了,所以一般只算77期)共12433名海军军人。

        日本能够从几乎一片空白的海军底蕴上,用数十年的时间把海军兵学校从建立到发展为与辉煌历史的英国达特茅斯皇家海军学院和美国安那波利斯海军学院世界海军三大名校之一,显然有其独到之处。在这部电影中也可以管中窥豹,比较充分的领略到它的教育“特色”。

        不过在这之前,先对比一下和他差不多年月诞生的清朝的福建船政学堂的情况。以培养中国海军军官为目的的福建船政学堂成立于1866年,是中国第一所海军军校,在成立时就制定了完备的教学计划和规章制度,学历五年,实习三年,学习时间跨度竟是江田岛海军兵学校的两倍。但是仔细稍作细查,就会发现所谓的学堂典章完全是盲人摸象,闭门造车的结果,仅设有英文,算法,驾驶,测量,枪炮五课目,并要求课外阅读儒家各种典籍。其中和军事直接有关的仅一课目,招聘的洋教员也大部分都是非海军出身的一般人员,教学方针完全是文员大臣的主观之作,根本不有考虑过如何养成“军人之精神”,仅仅满足于学员可以“堪任驾驶“而已,于其说是在培养海军军官,毋宁说是在培养会开轮船的“秀才”。当时考察船政学堂的英国海军军官在观察后,尖刻的指出,“他们都是身体羸弱的人,一点雄心和精神也没有,带着女人的味道,下课后不是发呆晒太阳就是做作业,从来不运动。”“对他们来说也许呆在佛龛里比在海上更合适于他们”。上船实习时,也不愿意运动,“怕脏自己手指”,尤其厌恶各个海军学院至今依然存在的爬桅杆……首批派出留英的12名精选出来的留学生,竟有两名因身体过于虚弱无法完成学业而不得不退学,才学可称船政第一的严复也在拜见驻英公使郭嵩焘直言不讳的指出中国学生与西洋军人相比身体筋骨实在差的过于远,而这些学生距离考入军校已经整整十一年了······反观同是英国军官对差不多相同时期的江田岛海军兵学校的学生的评价:“他们有意从事一些吃苦的体力劳动。剑术,柔道,相扑更是不可或缺,他们锻炼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强健的体魄,以培养一支具有古代武士精神的现代海军军官,为了天皇,他们可以毫不顾惜地舍弃自己的生命。”在此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江田岛不仅锻炼学生的体魄,更在于灌输一种所谓的“海军军人的精神”,并将之于日本传统的武士道相结合,坚毅勇武、顽强不屈、团结互助忠君爱国、“吾为君亡”,这些都是日本海军兵学校想在每个海兵精神深处注入的内容,也即是“江田岛精神”。为此,他们完全向当时最优秀的英国海军学习,聘请38人的庞大英国海军现役军人教官团,学生宿舍(生徒馆)的每块红砖都是从万里之外的英国进口,最细微之处都一丝不苟的向英国海军学校学习,中日两国差不多同时起步的海军军校最后发展到几乎是天地之差也就可以想见了。在此片中也能比较清晰地领略到江田岛对日本军校生的培养方式。

        但隐藏在日清军校巨大差异的背后,是中国数百年来发展到清时期精英阶层弥漫地登峰造极的重文轻武的风气,尽管清朝统治者以弓马得天下,但最后还是同化于改变这个趋势,传统评书里热热闹闹的“校场比武抢武状元”与现实大相径庭,武举根本无人问津,成为一些乡土士绅装点门面的东西,科举被视为得功名的唯一征途,其他途径取得的基本都是不受大清官场待见的“非主流”。满族贵族也放弃弓马刀枪以科举入仕为荣。甚至历经太平天国大动荡之后武人的地位也依然在中国社会中没得到多少提升。以文治武是能臣,以武御文是异类,太平天国、捻军、回乱……社会大动荡之后,成为社会“偶像”的依然是各样的文臣,谁也不愿意被视为“赳赳武夫”。因此,船政学堂开办之后很快就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局面——偏处一隅,考者寥寥,招生困难,经费得不到多少保障,而且几乎无法引起知识阶层年轻人丝毫的投考兴趣,真正有志于海军的实属凤毛麟角,福建船政学堂在它的近六十年的历史仅仅培养出629名毕业生,不及江田岛的零头。即使在北洋大臣李鸿章全力打造的天津水师学堂,里面依然充斥着各形各色的科举考场失意者,他们投身水师学堂某个“出路“而已,只要科场再开,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的逃课应考而去(这倒和如今的公考有几分相像),甚至海军才学第一的严复都不能免俗,做了天津水师学堂的总教习(相当于教务处长吧)后也溜回去参加科举,最后在不断的考试失败中这个才学见识绝不亚于秋山真之的海军人才仅仅以一名翻译和达尔文主义传播者而留名青史。

        水师学堂毕业之后,大清的海军军官依然在社会和官场没多少地位,最好的也不过视之为“一船之主“,跻身朝廷中枢固然是异想天开,甚至“总理海军事务衙门”这样的海军专门机构宁可充斥的都是海军的门外汉,海军军官也无法染指一分。至于如何进行海军的战略、规划、参谋、后勤保养……恐怕这些概念海军衙门的诸公们从未想过,意识最好的如李鸿章也把海军的发展仅仅停留在添船购炮即可的层次上而已。

        当然,那些缺乏军人精神塑造的大清海军军官们走出学堂之后也并不比那些绿营旧军官们好多少,不仅迅速沾染了大清士大夫的“虚骄浮华”之风,还在军舰做走私,蓄妓纳妾,贪污腐化,怠于训练,结党营私上不落下风,琅威理被逼走(对比江田岛同样来自英国的教官们先后获得日本军衔和日本贵族头衔,最后体面离开)军纪彻底崩坏……,反观日本,看看日本诸亲王竞相加入海陆军,天皇戎装照贴遍全国,海军兵学校成为和一高(相当于东大预科班)一样全国最难考的学校,军人精神的在军校和毕业之后地不断塑造就知道两国差异之巨大。如今很多人都把甲午海战的失败归咎于船旧炮劣,但我认为,即使北洋水师多了几艘“吉野”和速射炮,甚至有可能取得几次战术胜利,但对海战的最终结果依然不会改变。(事实上,甲午战争中大清的陆军,装备的都是比日军好得多的最新式快抢和野战炮,弹药也比补给线异常脆弱的日军充足,但依然是接连惨败)。
        还是回到影片本身领略二战时期的江田岛海军兵生徒的生活吧。

        影片一开场,是战争结束的十四年后,侥幸生还的前海军兵学校学员石川在昏暗的晨曦中登上古鹰山,略带颓唐地俯视黑岸幽深的大海,“大海已经死了”,揭开了他对军校的回忆……

    1942年12月,石川、村濑等74期海兵学员入学。江田岛采用年级混编制,高年级和低年级各十余人共同编成一个班,要毕业的称为一号生徒,是班里的“带头大哥”,中间帮衬的是“二号生徒”,只有受气挨打的份的就是刚入学的“三号生徒”了。在《啊,海军》中,平田一郎作为第65期的时候还有四年级学生,但随着战争的发展,学期也不断缩短,到这时已经只有三学年了。

    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关就是在分队内互相介绍时在学长面前大声报出自己的名字,《啊,海军》里的平田也受到过这样的洗礼。声音不大或者不沉稳的新生会受到老生们的集体大声斥责,大多数新生纷纷不知所措,这样做即是为了锻炼新兵们的胆壮之气,也是告诉他们的未来训练的艰苦。不过具有叛逆反抗性格的村濑对此不以为然,立刻引来一号生小暮“拳脚”教育——旧日本时代军队上级对下级,老生对新生的拳脚教育都是家常便饭,新兵也只有忍受挨打的份,而本片也正是以石川对村濑与小暮从矛盾冲突到最后理解融和的见证回忆为主线的“物语”。

    军校的生活,从早起迅速叠穿衣被到跑操,上课,吃饭,划船,团体游戏,爬山,晚自修······,电影用几个镜头的串联告诉了我们日本军校生一天生活的基本内容,各种大小规则也在不断的灌输在新生的脑中,新生们也开始认为“一号们虽然看起来很凶,但是都愿意倾心教导”。不过村濑和小暮的矛盾还是没有调和,比如小暮反复让村濑重新叠被子,让村濑跑步时不要践踏草坪等等,这让村濑认为这是在针对他们。大半学期后的一个周日,同学们在会馆聊天,可以看出村濑除了石川外,与其他学员关系并不融洽,之后他们在山上散步时偶遇一教官的美女妹妹(老实说长得实在是……那时候的日本老电影看到现在也就《战国英豪》里的女主角还算有些姿色,其他么···),砰然心跳的两人被应邀来到教官的家里,并遇到了正巧也在教官家里拜访的小暮。

    在教官的家里小暮和村濑的冲突终于爆发,村濑认为学校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成为失去自己个性,成为一个木偶而已,小暮立刻驳斥说村濑根本还不明白什么是“江田岛精神”,这个词终于在电影中正式登场。在返校的路上小暮用拳头教训了“侮辱江田岛精神”的村濑,不过显然拳头没让倔强的村濑心服。在他与石川的对话中我们知道了村濑原是个因为家庭原因四处打架惹事的问题少年(不过这样也能考上江田岛……),和继父关系极其恶劣甚至有和继父同归于尽的冲动,及其厌世的他在老师的“死也要死得有些意义)的劝说下投考了江田岛(这老师居然能在1942年夏天就预言到日本必然战败,这样的人的数量当时的狂热的日本人中和熊猫差不多。),并说以前也有一个和你一样的学生也考了那里而实现了人生转变。

    很快石川又因为上楼梯太慢而受到一号训导的训斥和拳脚——在海军兵军校,上楼都是有严格训练的,要“两步并作一步”,迅速而快捷,《啊,海军》中平田也因为这个受到过训斥和被罚反复上下楼梯。这时候小暮过来为村濑解了围,疑惑不解的村濑前去质问小暮,这才得知小暮就是老师说的那个和他一样的学生!而小暮其实是在特意用军校的方式在有意“照顾”村濑,而现在的村濑就是以前的小暮的想法和模样,村濑也终于理解了“江田岛精神”和小暮的苦心,正如之后的镜头所表现的,一号生徒一边因为袜子脏拳打“小三”们,晚上又把“小三”们的袜子洗干净送到床前。

    1943年的夏天,72期海兵们毕业,电影如实的刻画的海兵们毕业离校那天的过程,先是举行庄严的仪式,授予成绩排名前二的毕业生御赐军刀,与平田授刀的时候不同的是一是授勋改在了户外广场而不是礼堂里,二是军官们的左胸前出现了勋表。海兵们的毕业成绩排名是极其重要的,可以说海兵们以后的发展都要受到军校最终名次的影响,成绩排名也直接决定以后的待遇和升迁,甚至到了排名靠后的军官几乎无法比同期的排名前列的“同期之樱”先晋升的程度,在冰冷雨天的《浩瀚的大洋是赌场》中有详细生动的解说。

    之后是毕业生们与“小三”们的话别。小暮送给村濑一本注释版的《叶隐》,留下“生或死我会怕,胜利!”告别句和爽朗的笑声,与村濑告别。之后,影片细致地描绘了毕业生们步出学校的过程:在师生夹道敬礼和《军舰进行曲》伴奏下走出校门,上船之后伴奏曲改为《友谊地久天上》,学生上划船伴随,行举浆礼挥别,整个过程严谨而不失肃穆,让人印象深刻。

    这里就要说到“江田岛精神”的内涵,除了在海兵中灌输精诚团结,互助友爱,严谨守纪,坚毅果敢的精神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武士道精神,这在小暮赠送《叶隐》给村濑的镜头中显露无疑。《叶隐》是日本最重要的一部关于武士道的理论体系书籍,以江户时代佐贺藩主锅岛光茂与侍臣山本常朝对话的形式,阐述武士道的各个方面,堪称武士的《论语》。书中开宗明义既是“武士道者,死之谓也”,“武士道,就是看透死亡”,“或生或死,选择哪一个?首先选死!”,武士道精神中“死”甚至超越了“生”的内容,为死而死,对自己生命的轻视成了武士道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剧中的村濑和小暮一定程度上都是寻找死的意义而投考海军兵学校。到了日本军国主义时代,“为君轻死”更被发挥到了一个极致,无数日本军人在“吾为君亡”的狂热精神下发动让盟军练习打靶的“万岁冲锋”,驾着“神风机”、“震洋”、“回天”(小暮最后就是开的就是这玩意)等各种人肉武器向着盟军冲去……也许各国军队都希望自己的军人不怕死,但是一支视死如归的军队和一支让自己的士兵去死的军队是有本质区别,一个漠视自己和他国生命的帝国的存在价值又在哪里。一群对自己的生命都轻视的军人怎么可能不视他人生命如草芥呢,所以我们看到日军在战场上的暴戾残忍,虐俘屠民也就自然而然了,即使是所谓以“绅士形象”示人的日本海军也在1939年参与组织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人口密集城市的大轰炸——重庆大轰炸,给中国平民带来深重的痛苦,不过有趣的事一旦日军人被俘,他们就会认为自己未完成武士道,生命也毫无意义,就对盟军变得极为恭顺合作,这恐怕是军国主义下武士道的宣扬者们所始料未及的吧。

    时常有人说日本人对二战毫无反思,不过其实日本人对二战是有反思的,最显而易见的就是战后的日本新一代对这种武士道“死”的思维的摒弃,对战争中那种毫无意义的人肉自杀性进攻的质疑。日本主流开始采纳西方人关于个人生命与国家关系的“理性”观点,而万岁冲锋,决不投降,轻视生命等二战日军普遍的特点遭到了广泛抨击和批判,大量的日本电影也对此有所反应。而这部电影的导演也在十年后的《啊,海军》中刻画了平田对于生与死的矛盾心理,把轻视生命到丧失理性的“武士道精神”悄然从“江田岛精神”的内涵中抹去。到了当代,日本右翼巨头石原慎太郎“痛感”于日本年轻人“精神”的丧失,亲自上阵编剧在2007年拍摄了一部描绘出年轻的神风特工队员死之凄美的《吾为君亡》,尽管整个右翼下大力气宣传,依然在日本社会反响平平,在当年日本本土片票房中仅列第29位,远远排在宠物小精灵大雄柯南火影们的后面,显然这种思维已经从战前的主流成为目前日本社区的非主流了。

    但另一方面,不少日本人在反思战争中不仅否定了前人的“非理性”思想,甚至更进一步,把前人的行为也否定掉了,强行用自己目前的“理性行为”去指导前人已经发生的行动,纷纷表示“我的先祖是那么的安详慈善,怎么会做出屠民虐俘之事”呢,否定一个个日军个体的参与,自然也就否定或回避了日本在二战中的种种罪行,而日本是“被迫”发动太平洋战争更是在日本大有市场。尽管日本在战后的战争受害者的意识让反战也成为日本社会对二战反思的主流,但是,只有承认自己的加害者身份,真诚地为自己的过错道歉,才能与中韩等战争受害国民众真正建立起和谐的关系。德国用自己的反省行为化解了法国、波兰、以色列等国的民众对他的仇怨,可惜日本始终没有领悟到历史对国家人民意识的重要性,我看了拍摄年代跨度几十年的不少日本人拍的二战电影,似乎没有一部镜头里有日本军人对平民和战俘的虐杀。发展到国家主义民族主义成为滥觞的今天,战争受害国与日本国民之间的历史死结恐怕更难解开了吧。

    还是回到影片吧,1943年暑假之时石川和村濑返家探亲,村濑也终于再见到了母亲,这一段拍的温馨感人,尤其是母子在分别之时,村濑说出“妈妈,战争一结束我就回到你身边”的时候。不过就在同时,在大洋彼岸的中国和那一头的美国,多少士兵也说着同样的话离开了母亲的身边,而他们之中很多人再也没有回到母亲的身边……

    战争越来越向日本不利的方向发展,江田岛也开始筑起战壕和防空壕,学员们也端起步枪学习冲锋了。电影迅速把时间推移到,1945年3月,美军战机轰炸江田岛港外的日本军舰。冲动的村濑跳出防空壕操起一挺“歪把子”向美机射击。“歪把子”即在中国成为鬼子兵一个著名标志的大正11年式轻机枪。由于采用了类似传统步枪枪托的“枪颈”,同时由于其瞄准基线偏于枪面右侧,为了避免使用者在瞄准时过于向右,所以将枪颈向右弯曲,以使枪托的位置能满足抵肩据枪瞄准,这就是“歪把子”的由来。由于该枪可靠性差,操作复杂,威力不大,甚至缺枪少弹的中国游击队缴获了这种机枪都不大愿意装备。村濑用这种 6.5毫米口径的轻机枪向素以皮糙肉厚著称的P-51野马开火,显然是隔靴搔痒(虽然电影YY了一架美机被击落)。很快村濑在野马的扫射中一弹毙命,没留下任何一句遗言或者其他,一个年轻生命就这样消失了,战争就是这样的残酷。尽管后面有军校为他举行的庄严的葬礼,但是对于他的母亲来说,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石川在村濑遇难之地哀悼之时,小暮又出现了,返回本土的小暮回到江田岛探望,却得知了村濑的死讯。小暮难以置信地(我也难以置信,因为国产战争剧里主角死掉总是苍松翠柏加遗言要么就是连续特写,被一枪毙命的还真没见过)表示“笨蛋,居然就这样死了,笨蛋。”似乎小暮并不认同村濑的冲动死法,而他自己又是怎么做的呢,在以必死的决心向江田岛荣誉室告别之后,小暮回到潜艇部队,驾驶着“回天”人操自杀鱼雷冲向一艘美国航母,同归于尽,这样的死对小暮来说更有意义么?

    不过这个电影里的“战果”又是导演的YY。“回天”人操鱼雷也是日本海军在战争末期的疯狂之作。由93式氧气鱼雷改装而成,排水量仅8.3吨 ,全长:14.75 m ,
    直径仅一米,可以想见坐在里面的特攻队员的难受程度,而特攻队员一旦进入,就没办法再出来,属于不折不扣的“死亡艇”。尽管在战时“回天”的战绩被日军大肆炒作宣传,但其实“回天”由于速度慢,视野差,操作困难,鱼雷稳定性不好,以及需要潜艇携带,而不少日本潜艇还没来得及靠近释放“回天”就被美国驱逐舰送全体艇员去靖国神社了。因此最后战后统计仅有四艘美军船只被“回天”击沉,其中并无片中的航母,而日军为这点战国付出了102个年轻特攻队员生命的代价。疯狂的“回天”也无法使日本帝国真的能回天。

    14年后的石川的回忆再此结束,临走的他不想再次邂逅了那个教官的妹妹,俩人在交谈中鼓励要好好活下去,“否则他们就死的太没有意义了”,这时大海又开始变蓝,似乎在象征着日本人从战争的阴霾中走了出来,全剧也在此结束。

    此片看下来,应该算是一部不错的影片,对江田岛海兵学校的生活有着很好的刻画,喜欢军事片的朋友不应错过,不过片中并没有对战争本身有多少反思,对“江田岛精神”中的武士道也没有批判,甚至没有描绘多少战争对日本本身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这点远远不及十年后闻名中国的“军国主义影片”《啊,海军》,相比之下,《啊,海军》还算是战争有不少的反思和批判的。

    时光冉冉,江田岛海军兵学校在战败后解散,如今江田岛上是1953年成立的日本海上自卫队第1术科学校,已经再没有当年世界三大海军学校之一的辉煌,镜头中那些不少戴着眼镜,满脸书卷气的日本术科学校学生也再没有前辈们的风采。江田岛培养出了一批批让外界看起来十分合格的海军军人,但是这些有着“优秀军人精神”的军人开着军舰、飞机,把战争的火焰燃烧到中国、东南亚、太平洋,为那里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最后自己也被战火所吞噬,但他们的“特攻精神”却受到不少人的赞叹,“修改”过的江田岛精神依然被视作一个学习的模板。我又想起了那些纳粹德国的军人,也一样有着普鲁士军人的传统精神,在当今各国甚至中国也有着不少“粉丝”,但是他们的军车开入了波兰、俄国、丹麦、挪威、荷兰、法国……同样剥夺了他国人民享受和平自由的权力,战后,他们中的大多数仅仅说“我只是在执行命令”。而军人的精神就是做一个严格执行命令,完成命令的“机器”么,我读过不少德军士兵回忆录,他们都或多或少的发现了他们服务的政权对犹太人对“劣等民族”做了什么,但他们都做了“沉默的大多数”,依然用自己的“军人精神”为这样的政权战斗到底。在纳粹德国制造720事件施陶芬贝格等人的军人反抗集团,在战后已经不断反思自己罪行的德国居然一直得不到认可,直到80年代之后才获得完全的肯定。仅仅是因为他们被认为“违背了军人誓言(纳粹德国的军人在入伍后要宣誓效忠希特勒)”,“破坏了军人荣誉”。不过明知纳粹势力庞大的密谋分子们已经用行动对此做出了回答,在作为人的良知和一个军人的荣誉誓言面前,到底哪个更重要?

    如今背叛“军人誓言”的720事件的军人们已经被德国人民视为德国人的英雄,7月20日也成为德国人民骄傲的日子。美国著名演员汤姆克鲁斯担当制片人并亲自主演的电影《瓦尔基里行动》正是描绘的720事件。

    而日本,又什么时候能做到这样的反思呢。

     短评

    因为战后苏美对峙,扶持日德,日本鬼子清算J国主义不彻底,德国在纳C方面也是。老美的实用主义让很多人得以钻空子。

    8分钟前
    • 苏霍壹
    • 还行

    没想到这片子现在变成好很有精神的表情包,国语配这个角色的居然是闪闪的红星里潘冬子他爹。

    9分钟前
    • bao
    • 还行

    没有精神,重来!这么小声还想开军舰!说的就是你!怎么,你没听见吗?

    10分钟前
    • 长谷川照子
    • 还行

    好,很有精神,下一个!

    11分钟前
    • Vanstle
    • 推荐

    养成教育学校物语

    15分钟前
    • Die Katze
    • 推荐

    只是浓烈的色彩感惹出让人看完的兴趣。至于故事本身的悲壮情怀以及使劲纯粹出的军人气概除了靠吼吼吼吵的人脑壳疼外几无一处值得稍微刻记的地方。但即便如此,它也并没有把反战的主调高唱到虚浮畸假的层次。片尾两人望着江田岛下的海面的感慨之言,算是一抹些暖的亮色了。3-

    16分钟前
    • 枯川满
    • 还行

    海军物语这名字不错

    18分钟前
    • Per
    • 还行

    听不见!重来!

    21分钟前
    • 眺云
    • 推荐

    军人使命,政治意识。作为一个人不仅要考虑国家也要考虑个人,民国时期的亡国奴现在也不是活的好好的,风水轮流转,民国亡了还有共产党,军人履行职责是应该的,但没有政治意识和人生的思考。没有明确的经济意识,拿牺牲的风险去换一个头衔一颗爱国心没有错,错的是太盲目了,不了解政治目的,不清楚自己可能失去的价值。所以说意识知识太重要了,政治、经济、法律、哲学、心理学等等环环相扣!

    23分钟前
    • 豆友187646800
    • 力荐

    幽灵赞歌必按地摩擦

    24分钟前
    • 泰格虎子
    • 很差

    浓厚

    27分钟前
    • 旺财所司代
    • 推荐

    不如《啊,海军》,不少桥段与之相似,毕竟系出同门;看到片名,首先想到林立果😂;男主强运。

    29分钟前
    • 会稽郡椽祭酒
    • 还行

    平田一郎的学弟们的故事,充满了江田岛的特色(指精神注入),但是日语版真的很没精神

    31分钟前
    • BEAR
    • 力荐

    曾被林彪之子林立果写入《571纲要》的江田岛精神。

    35分钟前
    • tsekuiwu
    • 推荐

    这么小声还想开军舰?!

    39分钟前
    • 江浦陈奕迅
    • 推荐

    沖著571去的

    40分钟前
    • 断马
    • 力荐

    hhhh很有精神的右翼movie

    41分钟前
    • 哒哒哒冒蓝火的
    • 很差

    有没有这部的中字下载

    42分钟前
    • silence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