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战争片 光荣之路1957

    光荣之路1957

    评分:
    0.0很差

    分类:战争片美国1957

    主演:柯克·道格拉斯,拉尔夫·米克,阿道夫·门吉欧,乔治·麦克雷迪,韦恩·莫瑞斯,理查德·安德森,乔·托克尔,克里斯蒂安妮·库布里克,Jerry Hausner,Peter Capell,埃米尔·迈耶,伯特·弗里德,Kem Dibbs,蒂莫西·凯瑞,Fred Bell,Paul Bös,赫伯特埃利斯,詹姆斯·B·哈里斯 

    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更新HD

      血战许昌

    • HD中字

      大逃亡1963

    • HD中字

      收件人不详

    • HD

      关于我妈的一切

    • HD中字

      勇士连

    • 更新HD

      那一天的管风琴

    • 更新HD

      大捷

    • HD中字

      苍狼之特战突击

     剧照

    光荣之路1957 剧照 NO.1光荣之路1957 剧照 NO.2光荣之路1957 剧照 NO.3光荣之路1957 剧照 NO.4光荣之路1957 剧照 NO.5光荣之路1957 剧照 NO.6光荣之路1957 剧照 NO.16光荣之路1957 剧照 NO.17光荣之路1957 剧照 NO.18光荣之路1957 剧照 NO.19光荣之路1957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法国,德法两军的战争如火如荼。值此关键时刻,法国陆军将军布洛拉德(Adolphe Menjou 饰)向陆军上尉达克斯(柯克·道格拉斯 Kirk Douglas 饰)率领的部队下了一道命令:不惜一切代价攻下德军占领的安特山。军令如山,即使前方刀山火海,战士们仍拼死向前冲去。结局可想而知,在敌人密集的炮火下,法军冲锋失败,伤亡惨重。为了掩盖自己的指挥失误,布洛拉德抓捕三名无辜士兵作代罪羔羊,以临阵脱逃等罪名将他们判处死刑。为了士兵的利益,达克斯上尉奋力争取,却在这一过程中渐渐看清军官和战争的丑恶……  本片根据汉弗雷·科比(Humphrey Cobb)1935年的小说《光荣之路》改编荣获1959年意大利国家影评人协会银带奖最佳外语片导演奖、1958年芬兰影艺学院奖最佳导演奖。

     长篇影评

     1 ) 29岁的库布里克

    库布里克仿佛是来自未来的导演,他总是让人一再怀疑电影资料上的年份是否恶作剧式地往前推了几十年。库布里克以“未来三部曲”《发条橙》《奇爱博士》《2001太空漫游》而著名,但并非是科幻题材使他的电影能够便利地具有未来感(比如三部曲里无处不在的未来场景),而是相反,库布里克的超前能力使得只有他才能驾驭好这样的题材,把三个优秀的原著整合在一起,再让人不得不冠上“伟大”之名。《光荣之路》,这部库布里克29岁拍摄的电影,一个现实主义题材无关幻想的电影,就能说明这点。
         我看文学作品和看电影正好相反,文学作品喜欢旧一些的,最好是20世纪中期之前,感觉醇厚,新的有的看不明白,有的花样虽足但也感受不到太多好处。电影则喜欢新的,奥斯卡奖喜欢把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来回看,再往前就觉得兴味不足,若是到了黑白片,就往往硬着头皮。因为电影毕竟是视觉效果的奇观,故事和技法新的,往往也掩不住画面和音乐的旧,但《光荣之路》正好相反,故事和技法的新,往往令人忽略画面和音乐的旧——实际这也是不严谨的,因为库布里克的画面(尤其是色彩)和音乐意识恰恰又是最超前的,姑且说关于光影的技术是旧的——只能说他的新太为超前,仿佛来自未来。
         影片的切入点非常合理、非常轻松,也非常深刻,这是库布里克电影的一贯特点,他不声嘶力竭的营造一些貌似雄壮的氛围,只是把四周打扫干净,从容开展,但是优秀的音乐、镜头和对白的结合,往往在开头就能把人抓住。
         故事的剧情不复杂,法军将军A为了军功命令下属去执行不可能的任务——攻击德军的蚁丘(ant hill)【此名字大有深意】,左右为难的师长Dax最后还是决定执行,在身先士卒的冲锋之后,整个军队几乎全军覆没。将军为了推卸责任,以激昂军威为名,要求从军队里挑选出三人执行死刑。为了挽救下属,富有正义感的Dax在法庭上为下属辩护,却没能改善情况,为了救人,Dax使出了制衡的招数,想通过抖露军队丑闻的方式使将军B干预审判。但这一切都没有改变结果,军队的丑闻反而成为了将军B除掉将军A的武器。
         电影直白地展现了法国人足以和中国人媲美的劣根性,这也是为什么中法两国近代历史何其相似乃尔的原因,因为电影的批判力度,曾一度在法国遭到禁播。影片的背景是一战期间的法德交战,但是德国的军人从头到尾都未曾出现,我们所看到的也只是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之下,法军的上层是如何争权夺利、中层是如何玩忽职守、下层是如何茫然四顾的乱象。法国人相比起德国人来说,庸俗的情感更多,理性的思考更少,信仰在法国人那里看来是可笑的,所以它们才能把自己认为可笑的东西玩得炫目灿烂,用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虚无缥缈的东西来鼓励属下去送死,为自己的晋升添砖加瓦。正因为事实上的缺失,所以他们才需要在口头上把它玩的花样百出来弥补心虚。所以法国一贯以来是有着最“宏大”的理论,最“伟大”的目标、“人权宣言”、“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都从法国起源,这些理论顿时成了各方政客的安身立命之本,天天讲年年讲,仿佛一翻手便能创造新世界。但法国人嘴里的新世界却往往在他国的土壤上开得果实,即便是被国际社会目为血海狂灾的法国大革命,也没有确立起稳定的民主体制,依旧是民主了再复辟,复辟了再民主,究其原因,不外是玩政治的人都将理论当成了纯粹的工具,无需敌人的进攻,自己就在无序的争夺中把空盘子打得粉碎。就如托克维尔说的那样,法国人已经许久没有过过正常的政治生活了。
          电影的最后,德国人出现了,但她不是一个将军、不是一个统帅、甚至不是一个士兵,她只是一个可怜的德国俘虏,但她在满脸泪痕之下唱起欧洲的民谣之时,原本糜集在小酒馆里想要取乐的法国士兵们,顿时感动泪下。这说明库布里克也许并不是一个严格的民族主义者,他更近于世界主义者,也许在他的眼中,只有穷人富人之分、统治者被统治者之分,并没有明确的民族分野。因为在肮脏的小酒馆里,同样底层的德国少女和法国士兵在含着眼泪,同样地思念亲人,同样地祈求安宁。而在金碧辉煌的将军府里(库布里克特意在影片开头用语言渲染将军府的豪华,在我看来失之过显),这些研究着权术、高喊着爱国的权贵们,可能随时就会以相同的理由和敌人携手起舞(贝当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例证)。
         电影也完全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我们到底是需要庸俗的温情,还是理智的冷酷,在取长补短无法做到的时候,这往往是我们不愿却必须面对的问题。像Dax这样过分爱惜战士生命,与上级统帅意见严重相左的指挥官,在机器一般严酷的德国军营里,活不过半个小时就要被处理掉,因为他动摇了钢铁般的意志。而虽然电影中的权贵们一再高喊钢铁的意志,胜利的信念,但和他们倡导的其他东西一样,都是他们无法做到且非彻底认同的,所以,即便Dax一再和电影中的权贵们相左,他依旧可以活下来,依旧可以继续战斗,甚至,继续发挥自己思想的影响力。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将军B气急败坏的训斥实际上是一种最温柔的态度了。因为说到底,酒馆里的底层士兵们自不用言,即便是脱逃追责的中层代表——营长,会在被自己陷害的人行刑之前真心实意地道歉,颠倒是非的上层代表——少校,会在宣读审判书时目光闪烁,声音发虚,从始至终,对正义和生存的思考,依旧是困扰他们的一个问题。而这样的问题,在意志高度统一的极权社会里,是完全要被取消的:正义和生存不必考虑,唯有胜利才是唯一。我们会为法国人的庸俗、自私、推诿、虚伪而感到恶心,但却从他们无时不在的一些人性思考中感受到温暖;我们会为德国人的坚定、自律、责任感、细致感到由衷的敬佩,但却有在他们超越人性的黑色思维方式下感到恐惧。说到底,人性内涵是什么,是一个没有定论的问题,是向下到动物性,还是向上到机械性,越过哪些边界,人性就不为人性,由此人也就不为人,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2013年

     2 ) 去你的140字

    1、你们(军人、警察、医生)的职责就是以自己肉身抵抗另一堆蛋白质(敌人、歹徒、病变)。因物志支持(防空火力、防弹衣、N95口罩)的缺乏、精神支持(战略方针、战术指导、治疗手段)的落后,你们能拒绝履行职责吗?

    个体不能、也不应对另一个个体说出“请你替我去死”。一个集体当能让集体中的一小撮人为集体利益去死(集体产生法律法律确立指挥部指挥部送军人到枪口前、法律确立法庭法庭判人死刑、法律确立国家国家抽调医生到疫区)。

    个人应如何感谢怀念你们这一小撮人?一对一的感谢,多对一的感谢。即赋予你们每个人表情,不让你隐没在名为“你们”的模糊形象里。警惕对你们的感谢被引导为对组织(指挥部、法庭、卫健委)的感谢。

    2、打败理想主义者的都轮不到政治制度,人性的阴暗就能消磨掉一半,另一半会被组织规则挫骨扬灰。

    理想主义不死、国际主义不死。其他政治立场的人不要乱戴帽子,冒名顶替,偷换概念,你也配。

    “你若光明,中国便不黑暗”,上校觉得将军德不配位,既然拒绝服役从不是选项,就应接受将军的任命,放下自己那幼稚的世人皆醉我独醒的自尊。

    3、怎样抚慰个体,给他一个毫无防抗能力的敌国女人(她一定得不到永居划掉)。异国的曲调虽能引出几滴眼泪,但男性的眼泪总能擦干,女性的眼泪才是永不枯竭。

    4、有些蛋白质是可以避免的,有些欲望应被压在身体里形成肿瘤,有些仇恨不配被煽动,有些话不应被说出口。

    我依然很抱歉,为那些说出口和没能说出口的话。

     3 ) “爱国主义是无赖最好的借口”‘

    当年这部作品曾被法国军部以诋毁法国军队的光荣传统为名在法国禁映 后来还是在片中加上一段”这只是法国军队中一小撮败类不代表法国军队全部”的解释 才准公映。

    我爱这部片子的最重要的理由就是这部片子拍得直白,简洁 无论是暗示还是隐喻都表现得直接震撼 通观人物全篇对话 没有一句废话 人物的对话处处具有讽刺主题的意味。

    三个士兵的描写也很全面: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 一个被蛊惑过的小资产阶级愤青 一个同样有军官素质的军士 被命运玩弄为这次自杀行动失败的牺牲品

    库布里克电影中最明显的标志就是空间的对称和人物的迂回 片中两位将军的对话中 反复踱步 尤其米罗将军对攻击蚁丘计划前后矛盾的论调 配上人物绕着大厅不停的绕圈 由原来所谓的假惺惺的爱护士兵到最后接受这次自杀任务 镜头的移动以及人物的位置又回到从前 很好的达到了讽刺效果

    如果没记错 英国也拍过一个类似题材的影片 把故事放在了布尔战争 一队由澳大利亚志愿军组成的英军侦察分队屠杀了一群投降的布尔人 面对世界舆论的谴责 英军总部最后把这些殖民地出身的战士作为替罪羊推上了法庭 同样一位律师出身的军官尝试为他们辩护 在卑鄙的殖民政策和阴谋中无能为力

    布鲁拉尔将军才是这部戏中始终操纵整个事件的人 这只老狐狸 就是在开始怂恿米罗将军攻击蚁丘 又在攻击失败后百般退居幕后 不动声色的看米罗和达克斯的冲突 最后瞅准时机利用达克斯本借以拯救三名士兵的米罗曾下令炮击自己部队的证据排挤了米罗

    士兵们同样具有这样的两面性:一方面它们作为待宰的羔羊投入必定毫无结果的战役中白白牺牲 可另一方面 它们也没有丝毫觉悟 在战斗的间歇中 对跟他们命运一样的被俘少女百般调戏 暴露了人性卑劣的弱点

    影片最后的悲剧在于 达克斯上校用以威胁将军放弃死刑命令的证据 却被乔治将军用来作为排除异己的手段

    dax上校同样被赋予局限性:当他被告知率领部队进攻不可能拿下来的蚁丘之时 就知道这样的悲剧不可避免 但还是被迫接受命令 正如幕后控制一切的老奸巨滑的乔治将军指出的 如果他真的想救那些士兵 大可以在当初就拒绝命令

    达克斯上校在最后明知救不了他们后也耍了一个花招:让迫害军士巴利斯的罗杰上尉充当刑场执行官 明知他是出于掩饰自己当初执行任务胆怯导致战友阵亡而故意选择巴利斯当替罪羊, 让罗杰亲身体验那种罪恶终身无法洗清的感觉

    对士兵判决后的描写是本剧最绝望的一段 任何人也救不了他们 无论过去的战友, 达克斯上校 还是忏悔牧师 他们只能或昂首或奄奄一息或哭哭啼啼地迈向刑场

    这大概就是黑白影片的好处 尤其是反战题材影片 我实在无法想象如果这部片被翻拍成彩色胶卷 是否会对影片黑暗的主题有所减弱 同样 黑白影片对镜头的处理也远为简单

    另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是 在刑场上 曾担任检察官的副官念死刑判决书时明显底气不足 与他担任公诉人时嚣张的气焰判若两人 匆匆忙忙读完了 尤其是在念到‘以法国人民名义’ 时探了一口气。

    库布里克在这部片子的结尾并没有加上往日对人性彻底泯灭的绝望结局 至少 通过狂欢的士兵门在无助的被俘德国少女的歌声中恢复了泯灭的人性 还是对人性有一定的肯定和寄托 当然还有那个中尉在刑场上对被他陷害的士兵的一句道歉

     4 ) 谁的光荣之路?

    看到海报上仰视视角的柯克·道格拉斯冲锋陷阵的形象,再配上极具年代感的标题和“Bombshell!”,我们似乎就会意识到这是有关爱国主义的探讨。但在看了两遍电影后我还是没有办法斩钉截铁地回答标题上的问题:“谁的光荣之路?”。似乎每一处情节都是一出荒诞小品。

    就像文学艺术作品中时常出现的妓女形象聚集着金钱、性、暴力、法律一样,战争也总是成为艺术家们的宠儿,战争聚集着阶级、生存与死亡、爱国主义、暴力、正义与邪恶等命题。库布里克对战争元素的运用是独树一帜的,对于它们的理解通常也带有多方面的哲学性思考,所以多元化的角色设置和角色冲突在他的这部电影中显而易见。而且他还喜欢将其以一种自己非常擅长的反讽调调讲述出来,悲剧中隐藏着些许喜剧色彩。外加例如单点透视镜头等独特的美学观念和精巧的编剧技巧,使得他的作品总是值得让人反复玩味,越思考越能体会其精妙和天才。它像戏剧一样面面俱到,又不会有生硬的感觉。


    一切从最开始说起,乔治·布罗拉得(大校?)给保罗·梅瑞恩将军的那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梅瑞恩将军在荣誉勋章的利诱下,动摇了自己美好的将军形象。所以后面法军溃败也就理所当然。有趣的是,梅瑞恩将军在巡视中慰问到的三位士兵中有两位是即将会被枪决的良兵——弗罗和帕瑞斯,第三位阿尔诺目睹了将军将患着炮弹休克症的可怜士兵视作懦夫的全过程。爱兵如子的达克斯上校和梅瑞恩将军的冲突是影片中的第一个主要矛盾点:爱国主义以及“爱国主义是无赖最好的借口”。

    在梅瑞恩将军的眼里,所有撤退的士兵都是懦夫,士兵的绝对服从是自己意愿实现的终极规则,丝毫没有对于合理性的判断。所以他在看到士兵在战壕里无动于衷时恼羞成怒地让炮兵攻打自己的士兵;所以在他成立的军事法庭上质问无辜士兵的圣奥班上校的思路简单得让人哂笑:你是不是撤退了,如果是,就该死;所以他才想处决掉本英勇善战却走投无路的无辜的士兵们。而在战时歌舞升平的布罗拉得的小丑形象也十分生动,餐桌上毅然拒绝参加“惩戒大会”而明哲保身的情节真的让我冷笑了一番。“维持纪律的方法之一就是时不时毙掉个士兵”这种无视人性的言论着实让人惊愕。

    名垂影视的处决场面(及前后)则是矛盾与思考的大爆发。三位可怜的士兵分别是通过人际关系、私仇和随机选出的,无一和怯懦有关。在神父进来之前,三个人没什么差别,充满着一丝希望,也有着一丝恐惧之感;但在神父进来后,三个人面对自己信条和信仰的态度却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分别象征着三种面对死亡和非正义处罚的态度。弗罗的信仰崩溃了,他最害怕死亡,他将希望放在根本不会、也不能帮助他的上帝与神父身上,走向死刑柱时的歇斯底里,可笑而又心痛;帕瑞斯展现出了冷静且真实的人格:坚强、体面,不信任上帝却尊重信仰,但依然会悲伤,甚至崩溃。 私以为最具黑色幽默的是阿尔诺这个角色的设置。他的性格刚毅、正义、不信奉上帝、反叛精神最强,却从始至终处在一个旁观者的位置,将军批评炮弹休克的士兵的时候他在旁边默然注视,处决时他处于昏迷状态,他的意识没有参与死亡的过程,他依然只是那个拳击教父的反叛者。这让我想起了加缪《局外人》中的情节:

    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好像我身上有什么东西爆裂了似的,我扯着喉咙大叫,我骂他,我叫他不要为我祈祷。我揪住他的长袍的领子,把我内心深处的话,喜怒交迸的强烈冲动,劈头盖脸地朝他发泄出来。……而以后呢?仿佛我一直等着的就是这一分钟,就是这个我将被证明无罪的黎明。

    默尔索死于社会的精神暴虐,而阿尔诺死于肉食者对人性的践踏之中。“相较于死亡,我们更害怕死得痛苦”,他们躲开了德军的子弹,却被不知荒唐的自家子弹要了命,虽然机枪带来的痛苦少,但临刑的一天却让他们感受到了绝望的滋味。

    神父对弗罗说:“勇敢点孩子,这是上帝的旨意。”这同样也是梅瑞恩将军的旨意,梅瑞恩和上帝的想法一样,换句话说,将军就是士兵的上帝。

    还有两处人物设置也蛮有趣。一个是被梅瑞恩将军掌掴的士兵旁边的大胖胡子,他在影片中充当政治机器中处决者的形象,抬走了炮弹休克症士兵,拉出了情绪崩溃帕瑞斯,绑好了昏厥当中的阿尔诺。另一个是罗杰中尉,一个典型以权谋私的小人形象,迫害知道自己底细的帕瑞斯。但大胖胡子在拉走帕瑞斯之前给了他酒喝,罗杰在帕瑞斯前面难掩羞愧而道歉。这样的充满矛盾的人物形象也使故事鲜活了不少。


    整个处决过程看得人心情极度压抑,不仅仅是上述角色优秀的表演,也有镜头处理上的原因。

    走近死亡的推镜头

    六人戏剧性同框

    越来越没底气的圣奥班上校

    多次仰角拍摄两位草菅人命的将军

    多次特写拍摄爱兵如子的达克斯上校

    载入史册的单点透视,处决的士兵占了景框的3/4,相当压抑

    没有过多华丽的东西,但镜头运用恰到好处,把正义力量深深的无力感表达了出来。这同样让人倍感震撼。

    另外前面战争场面的场面调度也很优秀,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分半,却把士兵们的英勇无畏表现了出来,为后面将军们的荒唐举动做足了铺垫。


    最有意思的是最后一段对法国士兵们的刻画。在处决了三位士兵后,其余的士兵依然在酒馆里谈笑风生,一派欢乐的气氛。戏弄德国女孩后,却被她的一曲《Der Treue Husar》触动了神经,士兵们纷纷落泪哼唱,想到自己的母亲,自己心爱的姑娘还在家中静候佳音,而自己却生死未卜……大家一起唱着,无论国家无论民族,思乡之切是联通所有士兵的语言。真正震撼他们的不是自己将军的惩罚,而是来自敌国女孩嘴里唱出的民谣。虽然这依然是库式黑色幽默,却多了些感人的温情在里面。年轻的库布里克在这个时候让我们看到了一丝希望,也许这是个泯灭人性的世界,但至少让人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芒。

    所以,这光荣之路是什么呢,不仅仅是浴血奋战的爱国主义,也是那些在仇恨和利益面前能够做出正确决定的真善美的人性,同样也是永远向着正义的秩序。

     5 ) 有节操的电影

    在伦敦的SK展览看到这部电影的片段,几个片段就看得拔不动腿了。回来找来看,拍得太棒了。无论是情节,还是摄影,还是节奏,还是演技,用今天的眼光看也是无可挑剔的。电影到最后的不少演员都用很大的字体标出姓名,放到现在除了大明星,其他人恐怕也就是一长串清单中的一个了。

    这片子除了军人的荣耀之外,可以作为经济学principal-agent theory或者是现代管理理论很好的注解。这是一个典型的指标化管理把管理者从人变成鬼的故事。当打仗就是按照目标管理,按照前进几米计算成绩的时候,中间管理层为了业绩就要不顾一切地把任务往下压。

    有良心的基层干部或者经理要保护自己的士兵或员工,KD扮演的角色保有一定的良心和常识,但是最终还是胳膊拧不过大腿。不过他还是搞倒了不顾一切追逐名利的上司,得到了机会取代他。可是他拒绝了。导演这个处理大概是为这个上级的个人利益为首的战场保留一份节操。不过,说老实话,个人感觉他真应该接受那个位置,或许他自己位高权重才有可能改变现状,真正有能力拯救手下人。

    这个电影让我看到了高等教育产业的发展现状。为了学校在排名榜上前进几名,大学逼着老师们冲上一个又一个的学术高地。大学的目标也约定越高,越往上走,人力的代价也越大。可是哪里有完不成的任务呢?死几个人算什么,再努力几下就拿下了。拿不下来再开走几个人,杀鸡给猴看,看谁还敢不卖力气……

    电影的结尾女生流着泪唱:啊,我们年轻的战士。歌声忍不住在我脑海里回荡:啊,我们年轻的学者,为了学校的排名,冲啊!

     6 ) 压迫堂而皇之,死的“合情合理”

    大部分人都是在别人的压迫下小心翼翼地做事,金字塔尖的只是少部分人,绝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的顶头上司,无论是被校霸欺负的四眼仔,还是要挨上司骂的可怜虫,都要听上头的话,哪怕上头的话荒谬至极。毕竟是上头给的饭碗,上头要你跪着吃饭,你就得跪着吃饭。

    这样的压迫放到等级制度鲜明的军队当中,就更加显露无遗。军队当中,每个人都带着一个军衔,遇上一个比你高级的,你就得听他的话。高级的军官要低级的士兵去送死,士兵就得去送死,美其名曰“命令”,要是不听怎么办呢?

    违抗军令,按军法处置。

    没办法,人都是要面子的嘛,更何况怎么能让公司门面丢了面子呢。

    于是乎,军官的命令并没有错,军官怎么可能有错呢,错的是执行者,执行者没有能力,胆小如鼠,才导致军队遭受这么大的损失。

    搞得好像我上了就能打赢一样

    面对如此指控,执行者们肯定要反驳:明明是你指挥不到位,还怪我不冲。

    但是在权力大山面前,任何来自下层的反驳都变得“不可理喻”。

    “老板,这个月加了20小时的班,您看是不是……”

    “咳咳,小王啊,最近公司的发展,不太景气啊。”

    “呃,有待努力。”

    “对啊,公司发展不景气,你们做员工的,也应该关心关心,体谅体谅,对不对。”

    “啊对对对。”

    “为了公司的光明未来,咱们应该共同努力,对吧。”

    “没错没错。”

    “哎,那就对了。哎你刚刚想说什么来着。”

    “没事,嘿嘿,没事。”

    上头总是有借口的,底下的人只能眼睁睁的看他们光辉外表下腐烂恶臭的内里,然后乖乖的做着替罪羔羊。

    千百年来都是这么个运作模式,但总有那么几个不信邪的要当救世主。救世主来了是什么结果呢?下士帕利斯试图接发上司懦弱的逃跑行为,却遭到上司的威逼让这事不了了之(真正的逃兵被纵容,而勇敢的战士被判死刑,真是讽刺),连做到了上校的达克斯都要在这样的夹缝中生存,最终也无法拯救被判死刑的兵蛋子。库布里克告诉你:没有结果,能救你的只有耶稣。

    耶稣都救不了你

    当希望破灭,人性的丑恶被暴露无遗。“一将功成万骨枯”,我们看到,身处塔顶的成功者,脚底下踩的是无数无名之辈的尸体,我们看到了这个制度的荒谬、无耻,却又无能为力,到最后执行枪决的时候,神父的安慰都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的价值远超于战争,它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贪婪狠狠地批判了一遍。每一个扯淡的命令都看起来像库布里克的痛斥,每一句“我不想死”都看起来像库布里克的同情,这就是库布里克牛的地方,他也不说什么,只是把这些荒谬的现象摆在你的眼前,让你对他所想表达的东西感同身受。库布里克特别擅长把人性丑陋的一面展示给观众,然后让大家一起笑他。

    当然,库布里克也不是没提什么建设性的意见。在影片的最后,一个被俘虏的德国姑娘唱起了温馨的歌谣,在场的法国士兵们也都跟着唱了起来。当看到法国士兵眼中流下的泪水,可以感受到,人类还没有被库布里克打的一败涂地,世间仍有美好,人性尚存光辉。在经历了剑拔弩张,尔虞我诈的世事之后,我们仍能在这个世界上找到一丝温暖。

    人情社会,看破不说破,说破了,你就是制度的一只害虫,终究要被天上的大鸟吃掉,然后社会还是社会,制度还是制度,我们只能在这样的环境下适应、生存。

    有什么办法破局,问库布里克去吧。

     7 ) “光荣之路的尽头是阴森的墓地”

    文_发不沾霓

    [光荣之路]的主演柯克·道格拉斯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当初看了[光荣之路]的剧本后我就对斯坦利说,‘这是个铁定赚不了钱的片,但我们必须得把它拍出来。’”故事说的是在一战期间,法国与德国之间打得难解难分,一日法军参谋部下令针对德军的要塞“蚁丘”发动一次“不可能的袭击”,结果由于两军战力相差悬殊,法国部队不得不进行撤退,而指挥的将军却以“懦夫、逃兵”作为借口,下令将炮口对向自家人,遭到拒绝之后仍然“挑选”了三名士兵作为他本人昏庸决策的牺牲品。事实正如道格拉斯所言,由于[光荣之路]展示了法国将领的冷血奸诈,法国军方表示了强烈不满,甚至呼吁全欧洲一同抵制这部影片——直到1975年法国人才解除了对[光荣之路]的禁令;瑞士在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也以“污蔑法国军方形象”为由禁止影片在瑞士发行;就连德国也一度迫于法国方面的压力而禁止[光荣之路]出现在柏林电影节上。不过,唱赞歌的人也有——意大利电影人对这部影片追捧有加(他们于1959年将最佳外语片颁给了[光荣之路]),而西班牙的超现实主义大师布努埃尔也曾表示,自己是[光荣之路]的死忠。 百转千折 时间得先回到[杀戮]上映之后。尽管该片在票房上没有什么建树,但在好莱坞圈内却收获了良好的口碑,米高梅当时的总裁多尔·沙里也盯上了库布里克这个潜力无限的新人,经过一番劝诱,沙里成功将“哈里斯-库布里克制片公司”招入麾下。而有了米高梅这个强有力的靠山,库布里克与哈里斯对未来自然是充满了信心,立马思索新片的拍摄方向。 兴许是对战争题材的迷恋加之[恐惧与欲望]的不尽其意,库布里克希望再拍一部战争电影,他想起了高中时期看过的一本小说《光荣之路》,书中对战争的诘问令库布里克着迷。在哈里斯的大力支持下,他们向多尔·沙里提出了[光荣之路]的拍摄计划。但不巧的是,在当时,米高梅所发行的几部战争片都在票房上铩羽而归,沙里哪里敢再接这个烫手的山芋,当即否决了库布里克的提议。 不过逆来顺受向来不是库布里克的风格,他表面上接受了沙里的提议,在米高梅的图书管里挑了本名叫《锁不住的秘密》的小说进行改编,暗地里却继续捣鼓着《光荣之路》的改编工作。到了交稿的当天,库布里克没能完成《锁不住的秘密》的改编不说,更是因私下操作《光荣之路》的事迹败露而被迫同米高梅终止合作关系,再加上多尔·沙里也在人事变动中被解雇,加入米高梅后发生的这一切之于库布里克就好像:辛德瑞拉还未在王子面前试穿水晶鞋,午夜就已经降临。但这反倒令库布里克的思路变得清晰了起来——先全身心投入到《光荣之路》的改编中去再说! 完成改编后,自然是拉赞助的资金,但这也没能难倒从处女作开始就事必躬亲的库布里克,他找来一些朋友扮演法国士兵,以树林为背景拍了张“伪剧照”贴在剧本的封面上,并拿去给联美公司看。联美公司一开始并不是很动心,几番刁难下,[光荣之路]险些胎死腹中,幸好“救世主”柯克·道格拉斯出现了。早在看过[杀戮]之后道格拉斯就为库布里克的才华所折服,与库布里克会面之后,他爽快地答应了合作的事宜,并说出了本文开头的那段话。 嘲讽自由 军队是自由的坟墓,战士们的个性受到约束,原本独立的个体在战争中沦为一个又一个炮灰,比如被安排进行侦察任务的帕里斯下士和被自己人炸死的勒热内,又比如受命突击“蚁丘”的整个团。库布里克是国际象棋的发烧友,在他的[杀戮]里就曾出现过国际象棋的戏份,[光荣之路]里军事法庭黑白格子相间的地板宛若一张棋盘,受审的士兵站在其中便好比任人摆弄的棋子,此等暗示更加深了“被剥夺的自由感”。而[光荣之路]里库布里克对于自由的嘲弄还远不仅于此。在开头布罗拉得将军向米罗将军传达参谋部的决议之时,米罗是有拒绝的自由的,但这拒绝的可能性却因为他没能抵住利荣誉的挑逗而成为泡影。一个类似的场景紧接着出现:米罗对达克斯上校下达偷袭“蚁丘”的命令,虽然达克斯也有选择的自由——接受任务或者被革职,但显然他不愿让别人带着手下去送死,选择之于他也成了虚妄。在战前检阅的桥段里,库布里克着重展现了达克斯凝重而无可奈何的神情,而由达克斯的视角望出去的,尽是蜷缩在战壕里即将赴死的士兵。电影中,荣耀感和责任感都成了谋杀自由的凶手,将领之间的谈笑风生左右着千万人的生死,库布里克对战争的荒谬进行了强有力的控诉。 调侃平等 [光荣之路]里的对比贯穿全片:米罗将军奢华考究的办公室与前线荒蛮泥泞的战场、米罗将军检阅士兵时的轻松昂扬(配乐十分滑稽,米罗就像马戏团表演时的小丑)与达克斯上校检阅时的沉重紧张(在整个过程中只听得见炮弹的爆炸声)、热闹气派的舞会与死刑前士兵所处的牢房……库布里克极力制造反差来展示上、下级之间的不同处境,这种默认的不公正与战争同时进行着,人性中无情、无耻、无赖的一面都经由他的镜头被无限放大。三名士兵分别从三个连中被挑选出来接受审判,而他们被挑选出来的方式可谓讽刺到了极致:一位是以抓阄的方式;一位是因为“不受欢迎”;一位是由于握有上司的把柄。在影片精彩的法庭戏中,台词的设计更是精妙绝伦,把“随便定个罪草草了事”的审判长和辩护律师同“一个比一个冤枉但就是不得不认罪”的被告们之间的对话拍得妙趣横生,好一出黑色幽默。你瞧,就连代表正义与公正的法庭都只是走个过场,[光荣之路]不仅彰显了战争的残酷无情更是把公义人权也踩得粉碎。 挖苦博爱 达克斯上校作为全片绝对的主人公,他的身上兼具理想主义者的浪漫和军人的使命感,所以当他一步步看清这个世界、看清将军们的嘴脸,便也就成为了一个悲剧角色,对这个体制他既不能抽离又难以反抗,他最后对布罗拉得的愤怒咆哮也显得相当无力。在那个他带领部下向“蚁丘”进军的镜头里,柯克·道格拉斯吹着口哨,高举着枪向着目的地进发,但由于军力悬殊最终死伤惨重,这也暗示了他终将倒在理想主义的道路上无法前行,就像在法庭上的那段总结陈词——纵然慷慨激昂有理有据,但下一个镜头库布里克就给到了准备执行死刑的枪手们——直接令达克斯上校为挽救那三名部下所做的一切努力化作乌有。在[光荣之路]里,正义没能得到伸张、同情怜悯没有得到释放,它展现的是一个现实、冷漠、功利的世界,在这里善良被埋没、真实的声音无法传播,所有试图进行的拯救行为都以失败而告终。参谋部的决策是由于受到了压力(所以要将功补过重树军威)或是贪功(所以急功近利获得认可),库布里克的矛头甚至指向了制造舆论压力的整个社会。另外,全片没有出现一个敌人,这种“死亡来自自身”的暗示与库布里克“在恐惧与欲望的驱使下,自己往往将自己送上绝路”的主题也是一脉相承。 毫厘丝忽 库布里克为了追求真实,苦心钻研一战历史以及堑壕战的细枝末节,他随后将自己对战场的理解都搬到了拍摄现场,包括侦查那一段中所看到的飞机残骸,也是库布里克精心设计的“道具”,他说那是为了体现战场的残酷(那架飞机还冒着烟)。此外,为了爆炸的逼真效果,在拍摄爆炸场面时库布里克从来都是质量为先,普通导演一遍即过的爆炸场面,库布里克都要拍到满意为止。此外,库布里克对细节的极致雕琢更是体现在那片搭建出来的“战场”上,就像他在1957年面对《新闻周刊》的采访时说道:“挖好弹坑和壕沟后,我们在那里放置了许多细小的道具——散落在弹坑里的丢弃的枪支、士兵的军装等等。你虽然未必看得见它们,但你能感受到。” 在片中扮演布罗拉得将军的阿道夫·门吉欧曾经说过,“库布里克会成为最优秀的十名导演之一。”[光荣之路]之后,可以说,库布里克已经无限地趋近于这个称号。 刊载于《看电影·午夜场》2014年三月号

     短评

    “我曾数次羞于作为人类的一员,这将是一次。”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上级的那条光荣之路,永远靠的是下属的鲜血和尸体来铺平的,这就是政治这就是体制。不到三十岁的库布里克在当时拍出如此一部细腻沉着的作品,大师水准可见一斑,即便其后的作品也未曾让我感受到这么强烈。★★★★☆

    7分钟前
    • Q。
    • 推荐

    这部影片,不算库氏出品最有名的,但我觉得是库布里克最好的作品(至少是之一)

    8分钟前
    • 任晓雯
    • 力荐

    我们英勇地冲锋,为了给将军加官晋爵;我们不甘的死亡,只是在羊群中“以儆效尤”;我们刺耳的哨声,忘了发泄战争中被撕碎的人性;我们轻轻地流泪,献给脑海中仅存的光辉。谁会关心我们?毕竟理想主义者都TM死了

    13分钟前
    • AceSkoll
    • 力荐

    光荣之路是政客们的,不是士兵们的,在所有战争中,都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库布里克讲了战争残酷,但是这种残酷不来自于敌人,而来自于自己人,不来自于个体的扭曲,而来自于人性的本然。库布里克风格的开端之作。ps.道格拉斯长得很像他爹啊

    18分钟前
    • 鬼腳七
    • 推荐

    杰作!反战角度绝对新颖。人性剖析绝对深刻。黑色幽默和反讽荒诞绝对是库布里克。片末的默默温情,被感动落泪。镜头的流畅,通透,简洁,不着一语,乃是29岁的才华横溢。

    21分钟前
    • 把噗
    • 力荐

    库布里克是所有社会体系,共同体,国家和人类进步论的敌人.

    24分钟前
    • 潜潜
    • 力荐

    在我的记忆里,库布里克约等于上帝,上帝是他的敌人,国家也是他的敌人。在他29岁拍的《荣光之路》中,一场针对蚁丘的战争中,三个因为荒谬被处决的逃兵,其中一位叫作巴黎,随手打死了可能比他们还强的蟑螂,“最后一分钟营救”的团长,人性之脆弱,在国家至上的话语中犹见不堪。其实命运早已在电影开始时就已经宣判:“被我们大炮打死的大约有5%,10%在通过无人区的时候被打死,20%通过铁丝网的时候被打死…最后大约有75%的士兵死亡。”——所有的战争都是通向死亡,以正义命名如是,以光荣命名如是,片末库布里克老婆扮演的德国女孩所唱的《轻骑兵之歌》,可以说是库布里克对所有生命被战争扼杀被国家机器扼杀的一次哀挽,诗意由此而生,爱亦由此而生。

    26分钟前
    • 刀叢中的小詩
    • 力荐

    “我曾多次以身为人类而感到羞耻,这便是其中一次。”他的作品总是带给人无与伦比的精神洗礼与心灵震撼,他的镜头仿佛能洞悉世间一切事物的本源,他的思想更是远远超出了时代的局限。2012年的第一部电影献给心目中独一无二的大师中的大师,端坐在电影神殿最高处的男人——斯坦利·库布里克。

    27分钟前
    • 白发生
    • 力荐

    刀下没有留人,这片真应该给那些好战分子看看,“一将功成万骨枯”,都以为自己是一将,其实都是万骨。库布里克拍这部电影时不到三十岁,说他是天才有疑问吗?

    30分钟前
    • 津五渡
    • 力荐

    一道光荣之路。权利者的老迈迂腐无法终结。命令与生命、任务与自我、对与错,在战争中孰轻孰重已经开始模糊?人性正在丧失,利益隐藏在虚伪的主义中!一曲听完,便走向战场,接受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的洗礼。

    35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经典反战片,重点批判政治腐败。和《现代启示录》一样,视角超越了主角所在的国籍和时代背景。

    37分钟前
    • [己注销]
    • 力荐

    影片结尾,大兵们对一个抓来的德国女孩吹口哨、起哄。我想,库布里克真是深刻,人性的黑暗都被深挖。可女孩唱起了一首德语歌,法国士兵们渐渐安静,渐渐随她一同哼唱。我才意识到,这才是真正的深刻,库布里克给我们保留了作为人类的最后一丝光荣与尊严。

    41分钟前
    • 力荐

    库布里克展示了他能拍好任何种类的片子,这是一部没有出现德军的战争片,三个士兵的死去终于让人知道法国人为什么在战争中总是被打得很残(当然前提是对手不算弱小,殖民别人法国总是抢在最先),结局让人真的很无力,稍微重温,仍然觉得还是四星半吧,总觉得差一点什么

    42分钟前
    • La Cotiere
    • 推荐

    从头到尾没有一个敌军的设计真的太妙了

    45分钟前
    • 天真大师
    • 力荐

    国家机器对个体的肆意摆弄,而个体只能接受不能反抗,对不公无能无力。很有力量的控诉,同时饱含深情。29岁的库布里克对战争对军队对统治的剖析达到惊人的高度。

    47分钟前
    • 帕拉
    • 力荐

    准备好多杀些德国人了吗?准备好多杀些德国人了吗?准备好多杀些德国人了吗?

    51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看了这么多库布里克,终于等到第一部义不容辞给5星的!全程几乎没有德军出镜,对战争、上层决策者、法律正义甚至上帝的一次全方位解构与讽刺,柯克·道格拉斯以及三位受刑人的表演都相当亮眼。把这片跟《西线无战事》对着看才有趣,一战德法双方都不是什么好鸟。以及,真的比《全金属外壳》厉害太多。

    52分钟前
    • 柯里昂
    • 力荐

    半部战争半部律政……虽然通常把《奇爱博士》《2001:太空漫游》《发条橙》归为库布里克的未来三部曲,但把《奇爱博士》并到《光荣之路》《全金属外壳》里,组成的战争三部曲,更make sense。

    54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又被老库给震了,呜呜呜,这是真事儿是吗,也太尼玛残忍了,黑到没边啊这是,所以这片子被禁了吗。然后科克道格拉斯年轻时候真的跟现在的迈克尔道格拉斯一个模样的啊!

    56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末尾堪称神来之笔:当被俘获的女人被视为可性侵的战利品时,罔顾战友冤死的士兵们粗俗找乐的情绪空前;当被意淫的符号咏唱思乡化身圣母时,他们却在瞬间消解胯下燥热升华为圣诗孩童。人毕竟是一种环境中的人,很难超越环境而飞升自我。这种被共化的人性弱点,将残酷屠戮推向了光荣祭台的粉饰之路【9】

    1小时前
    • 吞火海峡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