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战争片 刺杀盖世太保

    刺杀盖世太保

    评分:
    0.0很差

    分类:战争片法国2017

    主演:裴淳华,米娅·华希科沃斯卡,杰森·克拉克,杰克·奥康奈尔,杰克·莱诺,斯蒂芬·格拉汉姆,阿比盖尔·劳里,杰夫·贝尔,诺亚·尤佩,托马斯·M·赖特,沃尔克·布鲁赫,恩佐·科伦蒂,席琳·赛莱,奥斯卡·肯尼迪,克里斯蒂娜·勾兹托拉,吉尔·勒卢什,巴里·阿茨玛,亚当·那加提斯,拜尔特·爱德华兹,吉姆·斯图格恩,保罗·布伦南,斯科特·亚历山大·杨,科莎·恩格勒 

    导演:塞德里克·吉门内兹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正版货

      霸王花遇鬼

    • 已完结

      芳华

    • HD

      旅馆

    • HD

      7把枪

    • HD中字版

      沙漠之狐

    • HD

      海上风暴1951

    • HD

      日本最长的一天1967

     剧照

    刺杀盖世太保 剧照 NO.1刺杀盖世太保 剧照 NO.2刺杀盖世太保 剧照 NO.3刺杀盖世太保 剧照 NO.4刺杀盖世太保 剧照 NO.5刺杀盖世太保 剧照 NO.6刺杀盖世太保 剧照 NO.16刺杀盖世太保 剧照 NO.17刺杀盖世太保 剧照 NO.18刺杀盖世太保 剧照 NO.19刺杀盖世太保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青年海德里希(杰森·克拉克饰)在舞会上对女子丽娜(裴淳华饰)一见钟情,并对丽娜的纳粹思想深表赞同。二人婚后,海德里希通过丽娜的帮助成为纳粹党卫军的一员,开始大肆虐杀犹太人,种种暴行让他成为了“类人猿”行动的清除目标。负责执行刺杀任务的扬·库比斯(杰克·奥康奈尔饰)和约瑟夫·加比希克(杰克·莱诺饰)孤身潜入布拉格,在捷克反抗组织的掩护下着手准备,扬还与少女安娜(米娅·华希科沃斯卡饰)产生了一段凄美的爱情,但残酷的现实却提醒着每一个人时不我待。屠杀仍在继续,刺杀行动也终于开始……

     长篇影评

     1 ) 不妥协的战士

    第一次看电影全场只有5个人,大概大家都去看正义联盟了。漫威动画里,英雄都能打败坏人,大家都看得很开心很过瘾,而现实生活是多么无力。

    看完之后才知道是真实事件改编的,而且去年就出了版也是根据这个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没有看过,不过看介绍应该是完全以两位捷克士兵为主线的,而这版相当于是一个盖世太保的线一个俩战士的线。有评论针对这种叙事方式的,我第一次了解这个故事,我只针对这个故事来说。

    二战时欧洲战场与中国不同,他们的杀戮是针对犹太人的,而不是说针对一个国家的,至少名义上是这样,那么在很多国家的大多数人,甚至是国家层面的军队,都存在一些妥协来换取和平的情况,好像说攻占巴黎时巴黎大门是大敞开完全没有抵抗的那种,法国警察还帮着德国人打击犹太人么。

    国家都妥协了,我也不是犹太人,我们几个人的力量能改变什么呢?很有可能的是根本无法改变战争局势,但自己在送死。但是所有人都妥协么?坏人就这样一路畅通无阻么?

    像那段话说的:

    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我不说话;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不是犹太人,我不说话;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不是工会成员,我不说话;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是新教徒,我不说话;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容忍他们对犹太人的杀戮,容忍他们对自己国民的杀戮,对自己国家权力的侵犯甚至接管,其实就是在为以后更多的容忍铺路。所以这些战士们真的挺勇敢的,明知自己力量渺小,在送死,他们很清楚这一点,他们不是在狂热的易怒的爱国主义或者民族主义驱使下,他们也想和自己爱的人好好活下去,可他们仍选择不妥协。同样勇敢的还有那些默默帮助他们的普通人,他们也怕死,如果不帮他们他们确实有可能会活得更久,甚至安全活到解放年代。

    很像我们现在社会中碰到的很多问题。其实人人都是相关的,容忍跟漠视只会让某些人一步步不停地试探你的底线。

    电影中还有个点让我印象深刻,那位盖世太保在弥留之际还想着所谓的革命事业,呵呵呵,也真是为革命事业奋斗终身了,说不定他还觉得自己为革命献身挺光荣呢…人的脑子陷入偏执后实在很可怕,更可怕的是这人还很有能力很有条理地实现他偏执的想法,而战争很容易让这么一群人陷入无节制无制约的偏执狂热的状态,这尤其可怕,看看这世界上,到处都发生过这种事,现在大概也在发生,比如那些极端组织。

    最后,觉得还是要补些历史,比如二战最后盟军能胜利的关键因素到底是啥呢,是美国么?个体很伟大,但也终究太渺小,社会发展的趋势究竟在哪里?

     2 ) 『刺杀盖世太保』HHhH

    『刺杀盖世太保』

    原名《HHhH》,

    改编自龚古尔奖获奖作《希莱姆的大脑是海德里希》,

    电影花了近半的篇幅简述海德里希发家历程后,

    在被行刺时切到行刺者们视角简述这场部署,

    想兼得两视角却使影片前后割裂感强烈,

    故事脉络比较混乱也让影片氛围缺失不少,

    而原版120分钟内地删减后100分钟,

    差不多就像网上说的那样:

    此片毁小说,

    删减毁此片。

    【6分】

     3 ) 观后感

    看完片子习惯性登录豆瓣标记电影,才发现原来这个电影有两个版本,我看的是一百分钟版本的,当看到还有一个120分钟版本的时候,那种心情仿佛被视频网站欺骗,剪切了的电影还能算一部完整的影片吗?

    一直想为这个片子写点什么,无奈已经不习惯手机打字,白天在公司也分不出时间写写,只好现在才补上。

    又是一个二战背景的片子。片子是晚上看的,最后一部的场景尤为悲壮,杨和约瑟夫绝望疯狂的希望挖地道出去,直达最后一刻我都是希望有奇迹发生,无奈,终究不是童话,两个相拥自杀的场景何其悲壮。

    看过大家的影评才了解一点背景,海德里希是希特勒的得力助手,杀人不眨眼的屠夫,各种绰号足以显示这个人的残忍冷血。看到很多热都在拿《类人猿行动》做对比,没看过另一部影片,不做评论。

    二战时候的捷克在德国的铁蹄下被百般蹂躏,这两个年轻人站出来,他们也是人也会恐惧,只是想告诉世人,捷克人民也是在反抗的。

    片子最后,看到文字介绍的利迪策村屠杀是六一儿童节的由来,大为震惊,原来承载儿童美好梦想的六一儿童节是成立于这样的悲惨之上。

    影片终究是艺术的,但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窗口去了解背后的事件。

     4 ) 由《刺杀盖世太保》想到的

    《刺杀盖世太保》还原了纳粹帝国的重要成员海德里希短暂的一生。影片以唯美画面勾勒了这个“第三帝国的黑王子”的生平,他出身于音乐世家,天资出众,勤奋、性格内敛而刚毅,小提琴拉得出神入化。金发英俊,意气风发的海德里希和普通年轻人一样陷入情网、又因偷情而被海军开除,跌入人生低谷。后在妻子的激励及他人引荐下,他加入了希姆莱的党卫军安全部门,从而得以实现其“反犹主义”宏图,将其卓越的管理才能、意志力运用到极致,并得到希特勒的高度赏识。

    在他逐步的“灭犹计划”安排之下,整个欧洲陷入恐慌之中。同样,捷克地下组织及英国情报部门也认识到,清除这个杀人魔王的重要性。于是,一个捷克伞兵小组潜入了布拉格市郊。在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演练之后,刺杀终于在历史性的那一刻发生。当恪守时间性的海德里希的敞篷吉普车驶入预订地点,第一名刺客冲到车前,举起步枪瞄准时,意外发生了,子弹卡壳,而海德里希的临时司机也意外地踩住了刹车,同时,另一名刺客扔来了手榴弹。一连串意外并没有阻止“杀人魔王”进入地狱,身负重伤的海德里希虽被送入当时最好的医院抢救,还是一命呜呼,临终,仍不忘呈交灭绝犹太人工作计划簿。

    然而,更大的灾难降临了,纳粹疯狂地进行了报复行动,整个捷克村庄的老幼妇孺被屠杀,伞兵小组成员一一被捕、自杀,影片以悲剧告终。

    影片呈现出两组对比,一组是踏入人生宏图的“金发的野兽”,海德里希投身于灭绝犹太人的工作,对妻女的漠不关心;另一组是梦想和平,单纯的年轻伞兵在执行任务期间对爱情的向往。我们看到,当爱情遇上战争,当玫瑰遇上血雨腥风的悲惨结局。

    我曾怀揣着对生命的敬畏感,参观过奥茨维辛集中营,在墙上的玻璃框里,装着一幅幅犹太人的照片,那是每个进入集中营的档案,其中,有个眼神清澈的少年,脸上还洋溢着纯真又腼腆的笑容。从下方注明的生卒年份推断,他在进入集中营的第三天就被送入了毒气室。走出关押犹太人的营房,七月艳阳下,阳光焦灼地炙烤着大地,但戒备森严的集中营里却依旧弥散着灭绝人寰的气息。当我走到犹太人殉难纪念碑前时,无意间,看到一株娇嫩的小花盛开在光秃秃的土地上,那么扎眼,那么执拗,给这片死寂的土地带来了生机。

    奥茨维辛集中营墙壁上那个清澈眼神的少年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我想,假如,当年德国没有纳粹,就不会有希姆莱、海德里希的“反犹杀人计划”,也许这个孩子应该会成长为一名犹太学者;假如海德里希没有加入盖世太保,也许他会是柏林爱乐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也许会和卡拉扬、阿巴多那样的大师同台演出;假如那个单纯的捷克伞兵在和平年代,一定会与有情人终成眷属。

    再多的假如也不能挽回历史的悲剧,当下,人们对和平、生命的向往,将如那贫瘠土地上自然盛开的野花般绽放,生生不息。

    愿和平永存。

     5 ) 行动目标:刺杀海德里希————历史与银幕上的“类人猿”行动

    原载于 《看电影·午夜场》2017年第11期:

    2017年6月7日,反映二战期间“类人猿”行动的电影《刺杀盖世太保》在法国公映。两年以来,这已经是“类人猿”行动被第二次搬上银幕。 “类人猿”行动究竟事出几何?为什么会如此频繁地成为电影题材?不同版本的相关电影与真实的历史之间,又有怎样的异同?让我们回到1942年的布拉格街头,再看这段血雨腥风的历史。

    经久不衰的银幕热点

    1942年5月27日,在德军占领下的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英军支持下的捷克斯洛伐克流亡政府军与抵抗组织,执行代号为“类人猿”的秘密行动,刺杀了德国党卫军上将莱因哈特·海德里希。他也是反法西斯阵营成功刺杀的军衔最高的德军军官。

    如此传奇的刺杀行动,自然是电影的优良题材。1943年4月,流亡到美国的著名德国导演弗里茨·朗,以其为题材的电影《刽子手之死》(Hangmen Also Die!)公映。不过,为了实现更为戏剧性的惊险效果,这部影片与史实存在不少出入。1943年6月,同样是流亡到美国的德国导演道格拉斯·塞克,以其为题材的电影《希特勒的疯子》(Hitler's Madman)公映。1946年,捷克斯洛伐克制作了相关题材电影《无翼之人》(Men Without Wings)。1960年,捷克斯洛伐克制作了电影《最高原则》(Vyssí princip),以“类人猿”行动之后,德军的恐怖统治为题材。1964年,捷克斯洛伐克制作了电影《刺杀海德里希》(Atentát)。1976年,美国拍摄电影《拂晓攻击》(Operation Daybreak)公映。2011年,捷克制作了以德军对“类人猿”行动进行报复的利迪策惨案为题材的电影《利迪策大屠杀》(Lidice)。2013年,捷克制作了电视电影《射向海德里希的子弹》(Kulka pro Heydricha)。2016年,捷克隆重推出了电影《“类人猿”行动》(Anthropoid)。2017年,法国上映了电影《刺杀盖世太保》(HHhH)。其电影名称,来源于法国小说家洛朗·比内的历史小说《希姆莱的大脑名叫海德里希》(Himmlers Hirn heißt Heydrich),缩写为“HHhH”。

    至此,“类人猿”行动已经被十次搬上银幕。不过,其中不少影片非常老旧,缺乏观影资源。对中国观众来说,1976年—2017年的几部相关电影,会更为熟悉。

    英俊的“恶魔”

    十次进入银幕的“类人猿”行动,有着宏大的历史背景。

    1938年,希特勒统治的法西斯德国,吞并了奥地利。随后,他又以保护德意志族人为借口,要求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1939年9月29日,为了避免卷入战争,英国与法国牺牲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与德国签署了《慕尼黑协定》,希特勒如愿以偿。1939年3月,德军又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希特勒将其一分为二,捷克沦为“波西米亚与摩拉维亚保护国”,斯洛伐克沦为“斯洛伐克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总统爱德华·贝奈斯率领政府与部分武装力量流亡英国。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捷克斯洛伐克正式进入反法西斯阵营。

    二战爆发前,捷克斯洛伐克是仅次于美国、苏联、德国、英国、法国与意大利的世界第七大工业国,工业总产值甚至高于日本与西班牙。1939年3月—1941年9月,德国外交官康斯坦丁·冯·诺伊拉特负责管理捷克斯洛伐克。德国非常重视捷克斯洛伐克的军事工业基础,并以其为德军源源不断地补充武器装备。德军无法容忍捷克斯洛伐克抵抗组织的破坏行动。德国秘密警察组织“盖世太保”首脑海因里希·希姆莱与德国国家安全总局局长莱因哈特·海德里希,都认为诺伊拉特的统治手段太“宽容”,才导致了恶果。希特勒随即任命海德里希代任“波西米亚与摩拉维亚护国公”。海德里希上任后,以血腥手段进行统治,捷克斯洛伐克陷入恐怖。海德里希对此颇为得意,经常坐着司机驾驶的敞篷轿车,在布拉格街道上招摇过市,以显示自己对恐怖统治效果的信心。

    以往关于“类人猿”行动的电影,往往是从反法西斯阵营的角度进行讲述。《刺杀盖世太保》却破天荒地在电影前半段,讲述了海德里希的“发迹史”。实际上,真实的海德里希,要比电影中的角色更“优秀”。他身高1.85米,外表英俊,记忆力超群,学生时代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精通小提琴、钢琴、滑雪、游泳、骑术、帆船、飞行、击剑与射击,是田径十项全能与现代五项全能选手,先后担任过国际刑警组织主席与国际击剑组织主席。同时,他个性又极为残忍,指挥过作为纳粹内部清洗冲锋队的“长刀之夜”行动,为灭绝犹太人制定过“最终解决方案”,因而获得了“铁石心肠的人”、“金发野兽”、“刽子手”与“布拉格屠夫”等绰号。

    在《刺杀盖世太保》中,海德里希夫人莉娜·冯·奥斯滕,也有了较为详细地描绘,不至于像在以往相关电影中那样“跑龙套”。诚如电影讲述的那样,奥斯滕是海德里希接触纳粹的“领路人”,海德里希与她订婚后,确实因为之前曾与某造船厂厂主的女儿有染,产生婚恋纠纷,而丢掉了在德国海军的职位。但是,海德里希结识奥斯滕并非像电影中那样是在舞会上,而是在帆船俱乐部,奥斯滕溺水,海德里希救了她的性命。他们相识时,奥斯滕只有19岁,而不像电影中女演员的年龄那样大。

    德国党卫军上将莱因哈特•海德里希的历史照片。

    历史人物原型与电影演员的形象对比:德国演员德特勒夫•博特饰演的莱因哈特•海德里希。博特的形象与海德里希非常相似,因而在电影《利迪策大屠杀》与《“类人猿”行动》中两次饰演海德里希。

    《刺杀盖世太保》剧照,“海德里希”使用P38“瓦尔特”式9毫米手枪,向“加布齐克”开枪。在真实的历史中,海德里希使用的是P08“鲁格”式9毫米手枪。相比之下,杰森•克拉克饰演的海德里希,只是“更像德国人”,外形与真实的海德里希差异很大。

    《刺杀盖世太保》剧照,“海德里希”与“莉娜”在舞会上相识。在真实的历史中,海德里希与莉娜并非是通过舞会相识的。莉娜认识海德里希时,只有19岁,而罗莎蒙德•派克出演莉娜时,已经38岁了。电影近镜头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她的眼角鱼尾纹,可谓岁月不饶人。

    1931年12月26日,莱因哈特•海德里希与莉娜•冯•奥斯滕,在婚礼上拍摄的照片。

    屠魔行动箭在弦上

    同为德军占领区,波兰、南斯拉夫与希腊的抵抗行动可谓风起云涌。因此,即使德军已经无法容忍捷克斯洛伐克的“治安”,盟军却认为捷克斯洛伐克“异常平静”。在英国情报部的压力下,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贝奈斯决定展开行动。

    1941年10月20日,在英军特种行动部作战总监科林·格宾斯准将批准后,捷克斯洛伐克情报部部长弗朗齐歇克·莫拉韦茨着手准备“类人猿”行动,目标就是刺杀祸害捷克斯洛伐克的海德里希。他从流亡到英国的2000名捷军官兵中,挑选了斯洛伐克人约瑟夫·加布齐克准尉与捷克人卡雷尔·斯沃博达上士,前往苏格兰的阿里塞格,到英军特种行动部的突击队训练中心学习。根据原定计划,行动将于捷克斯洛伐克独立日的10月28日执行。然而,斯沃博达在训练中头部受伤,因此只能由捷克人扬·库比斯上士代替。库比斯需要完成训练与为他制作当地假证件都需要时间,因此行动只能推迟。

    1941年12月28日,英国皇家空军第138轰炸机中队的1架“哈利法克斯”式重型轰炸机,从英国出发,带着包括加布齐克与库比斯在内的9名伞兵,前往捷克斯洛伐克的比尔森。然而,飞行员的导航出了问题,只能将他们空降到布拉格以东的内荷韦茨迪。德国空军一直监视着这架轰炸机,因此明确知晓英军进行了空降,并有陆军沿着航线进行地面搜索。

    行动小组在比尔森着陆后,转移到了布拉格。几部相关电影中,都出现了库比斯在空降中脚部受伤的情节,完全符合史实。在布拉格,抵抗组织协助行动小组,但抵抗组织领袖之一的拉吉斯拉夫·韦涅克,担心德军会疯狂报复,因而强烈反对刺杀行动,也符合真实的历史。有观众表示,这种力图保存国家与民众的领袖才是“真正的爱国者”。然而,恐怕要令其失望的是,这个“真正的爱国者”于1942年9月4日被德军逮捕,并在审讯中出卖了组织与战友。

    最初,他们计划将海德里希刺杀于列车上,但在侦察中发现不可行。在《拂晓攻击》中,行动小组曾在火车站,试图狙击海德里希,是电影的虚构。后来,他们曾计划在海德里希每天必经之路的森林中进行刺杀,并布设了用来逼停其轿车的绳索,但指挥官阿道夫·奥帕尔卡中尉命令停止行动,执行最终决定的布拉格刺杀方案。在《“类人猿”行动》中,展开行动之前,库比斯紧张到无法呼吸,举不起枪,这并不符合史实,都是电影的虚构。

    1941年5月27日10时30分,在布拉格的布洛夫卡医院附近,加布齐克与库比斯守候在有轨电车车站的转弯处。这里是海德里希每天的必经之路,弯路还能迫使他的轿车减速。同为行动小组伞兵的约瑟夫·瓦尔奇克在他们以北100米处盯梢。两分钟后,海德里希的“梅赛德斯”320B型敞篷轿车抵达。加布齐克拿出“斯登”式9毫米冲锋枪,枪械却卡壳了。海德里希命令司机克莱因上士停车,站起来掏出P08“鲁格”式9毫米手枪,向加布齐克开火。情急之下,库比斯拿出隐藏在公文包中的73号反坦克手榴弹,扔向轿车。爆炸产生的弹片穿过汽车右后保险杠,带着车内装饰物的马鬃纤维,刺入了海德里希的身体,也炸伤了库比斯自己。

    在《刺杀盖世太保》中,库比斯扔出的明显是英制74号手榴弹;在《拂晓攻击》片中,库比斯扔出的是美制Mk 2式手榴弹;这与史实不符。在《利迪策大屠杀》与《“类人猿”行动》片中,库比斯扔出的手榴弹更接近史实。

    爆炸将加布齐克与库比斯也炸得东倒西歪,他们用M1903“柯尔特”式8.13毫米手枪向海德里希开枪,但没有击中。库比斯骑自行车逃跑,加布齐克则步行逃跑。海德里希蹒跚地钻出轿车,此时他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受伤,在试图追击时倒下了。他血流如注,却依然命令克莱因追击加布齐克,高喊:“干掉那个杂种!”在街边的肉店,加布齐克用手枪击中克莱因腿部两枪,使其严重受伤。随后他搭乘有轨电车抵达安全屋。

    在《拂晓攻击》片与《刺杀盖世太保》片中,克莱因均被击毙,只有《“类人猿”行动》准确还原了肉店与击伤克莱因的细节。同时,诚如电影中所述,抵抗组织并不知晓海德里希被炸伤,他们以为行动彻底失败了。

    一名捷克警察与一名妇女帮海德里希拦住了一辆货车,将他送到布洛夫卡医院进行抢救。他身体左侧重伤,横膈膜、脾、肺与一根肋骨受损。德国调集了党卫军与捷克的多个名医进行手术,7天后他已有所好转。6月3日,在吃过午饭后,他突然休克。6月4日4时30分,海德里希一命呜呼。其死亡的医学原因众说纷纭,各种论点包括,败血症、肺栓塞、细菌或毒物造成的全身感染等。

    无论如何,海德里希都是在受伤的几天之后才死亡的。相比之下,《拂晓攻击》与《“类人猿”行动》对此的还原更准确,《刺杀盖世太保》中海德里希在当天就死去的情节,则是电影的虚构。

    “类人猿”行动的两名执行者,扬•库比斯上士(左)与约瑟夫•加布齐克准尉(右)的合影。他们是流亡到英国的捷克斯洛伐克陆军官兵,此时身着英军军装,右臂上还有英军空降兵的徽章。

    《“类人猿”行动》剧照,詹米•多南饰演的“库比斯”与基里安•墨菲饰演的“加布齐克”。

    《刺杀盖世太保》剧照,杰克•奥康奈尔饰演的“库比斯”与杰克•莱诺饰演的“加布齐克”。

    1942年5月27日,在“类人猿”行动中,库比斯投掷英制73号反坦克手榴弹,炸毁的海德里希乘坐的“梅赛德斯”320B型敞篷轿车。事发后,摄影师纪录下了车辆的残骸。

    利迪策惨案

    在为海德里希进行了隆重的葬礼后,希特勒命令彻查此事,并宣称要杀死一万个当地平民作为报复。希姆莱劝说希特勒,如此削减劳动力的屠杀会影响军事生产,希特勒才作罢。

    不过,德军很快就盯上了利迪策,因为有几个流亡到英国的捷军军官,曾住在这里。1942年6月9日,德军包围利迪策,当场枪毙了173个男人。后来,先后又逮捕并打死了当天没在利迪策的11个男人与8个与捷克斯洛伐克流亡政府有关的男人。在抓获的203名女性中,德军将4名孕妇强行流产,其他则送往集中营做苦工。在抓获的105名儿童中,德军用毒气车杀死了82人,有6人死于孤儿院。1949年11月,为了纪念利迪策大屠杀中惨死的儿童,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决议以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这也正是“六·一儿童节”的由来。

    在疯狂屠杀的同时,德军放火焚烧利迪策,用炸药逐个爆破房屋,还杀死了利迪策所有的宠物与牲畜。德军丧心病狂,连当地的坟墓都没有放过,他们掘开墓穴,撕碎尸骸,掠夺了陪葬的金银珠宝。随后,100名德国工人来到利迪策,修改了途经利迪策的道路与河流的走向,在利迪策原址上耕种作物,抹去了所有仍然可见的痕迹。然而,德军此举并非为了毁尸灭迹,而是在践行“将利迪策从地图上抹去”的恐吓。德军对利迪策大屠杀毫无掩盖,甚至公开宣传。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对此非常愤怒,并宣称德军每摧毁捷克斯洛伐克一个村庄,英军就要摧毁德国三个村庄,作为报复。

    战后,捷克斯洛伐克在能俯瞰利迪策原址的地方重建了利迪策,只有153名妇女与17名儿童返回。利迪策唯一幸存的成年男人,是弗朗齐歇克·赛德尔。他曾误杀自己的儿子,在监狱里呆了4年,对大屠杀一无所知。1942年12月23日,当他出狱时,愕然发现家乡已被夷为平地。他也是电影《利迪策大屠杀》塑造的男主角。不过,这部电影只是在题材上较为讨巧,其对大屠杀与德军暴行的表现,尚不如《拂晓攻击》中的几个镜头片段。作为反映史实的电影,其恐怕算不上是成功之作。

    二战时期,曾有两名利迪策人在英国皇家空军担任飞行员。1948年,当他们返回家乡时,苏联控制下的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却因其曾在西方国家军队服役,而禁止他们在新建的利迪策居住。相关题材的电影,有2001年的捷克电影《铁翼蓝天》(Tmavomodrý svet,亦名《烈日长虹》)。

    《利迪策大屠杀》剧照,为了报复捷克斯洛伐克抵抗组织的刺杀行动,德军将利迪策的成年男人全部杀光。

    《刺杀盖世太保》片段,德军在利迪策屠杀了所有找到的成年男人。这个版本的利迪策惨案,反而比电影《利迪策大屠杀》更为残忍血腥。

    英雄殒命

    德军找不到刺客的踪迹,就向布拉格发出最后通牒——6月18日之前仍然找不到刺客,就要杀死更多平民。抵抗组织担心暴露,将7名伞兵转移到了“卡雷尔·博罗梅杰斯基”东正教堂。捷军伞兵卡雷尔·库尔达主动向德军告密,出卖了抵抗组织的信息。

    6月17日5时,德军突袭抵抗组织成员玛丽·莫拉韦茨的住宅。在厕所中,玛丽吞下氰化毒物自杀。德军抓走了她17岁的儿子弗拉斯基米尔·莫拉韦茨(小名“阿塔”)与并不知道妻子参加了抵抗组织的丈夫阿洛伊斯·莫拉韦茨。““盖世太保””严刑拷打“阿塔”,将他母亲的头颅割下,放在鱼缸中给他看,并声称如果不招供,就如此杀死他父亲。“阿塔”意志崩溃,供述了捷军伞兵的藏身地点。《“类人猿”行动》对此处的还原最为真实,《拂晓攻击》中“阿塔”招供的原因经过了戏剧化处理,而《刺杀盖世太保》中的“阿塔”则过于年幼。

    6月18日,德国党卫军750名官兵包围教堂。在进行了两小时的枪战后,包括库比斯在内的3名伞兵战死。在地窖中,包括加布齐克在内的4名伞兵,击退德军数次进攻。德军动用催泪瓦斯,并向地窖灌水,4名伞兵自杀。实际上,他们只有手枪,并非像几部相关电影中那样,装备冲锋枪、轻机枪与手榴弹。德国党卫军却如实像电影中那样,装备有步枪、冲锋枪、通用机枪与手榴弹。然而,在这场实力悬殊的战斗中,德军却付出了14人死亡与21人负伤的代价。战斗结束后,库尔达来指认了加布齐克与库比斯的遗体。

    同时,德军逮捕了教堂中的神职人员。摩拉维亚东正教主教格拉兹德不忍教众受苦,主动给纳粹当局写信,愿意为此承担责任。6月27日,德军将其逮捕。9月4日,在布拉格郊区,德军枪毙了包括他在内的13名神职人员。后来,格拉兹德主教被封为殉道者。

    在随后的报复中,德军逮捕了13000名平民,对其中252名抵抗组织的亲属与支持者进行审讯。包括库比斯的24名家庭成员与其配偶,库比斯的女友安娜·玛丽诺娃,奥帕尔卡中尉的父亲与姑妈,“阿塔”与他父亲、“阿塔”的未婚妻、未婚妻的母亲与兄弟等。在审讯时,德军将7名伞兵的头颅砍下,钉在木桩上,强迫他们观看。10月24日,德军将他们全部处决。估计有5000人死于德军对“类人猿”行动的报复。

    在《拂晓攻击》中,库尔达叛变的原因是想保护妻子与幼子的安全。在史实中,他并没有妻子与孩子,叛变的原因则是贪婪。库尔达告密后,成了“盖世太保”成员,获得了假名“卡尔·耶尔霍特”。德军奖赏了他一百万帝国马克,并给他娶了个德国女人。战后,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将他逮捕。在法庭上,他如此解释叛变的原因:“如果给你一百万,你也会这样做的。”1947年4月29日,他被处以绞刑。

    综上所述,“类人猿”行动的相关电影中,最为精彩与最为贴近史实的版本,是2016年的《“类人猿”行动》。2017年的《刺杀盖世太保》,尚在其次。这次行动并非反法西斯阵营唯一一次成功刺杀德军高层人物。苏联游击队与波兰抵抗组织,也都曾成功刺杀过法西斯德国政府或军队的要员。但是,海德里希确实是死于反法西斯阵营刺杀的最高级德军将领。

    这次行动的成功,使英国与自由法国政府同意,在打败德国后,苏台德地区将重归捷克斯洛伐克,《慕尼黑协定》从而失效。如今,在布拉格的圣西里尔与美多德大教堂、“类人猿”行动博物馆,斯洛伐克国家博物馆,英国沃里克郡与苏格兰的阿里塞格,都有关于此次行动的纪念设施。

    《刺杀盖世太保》片段,捷克斯洛伐克伞兵使用“斯登”式9毫米冲锋枪、M1928A1“汤普森”式11.43毫米冲锋枪与ZB-26式7.62毫米轻机枪扫射进攻教堂的德军。在真实的历史中,守卫教堂的7名伞兵只有手枪。

    《“类人猿”行动》剧照,“加布齐克”困守教堂地下室,依然坚持抵抗。

    在今天的布拉格,捷克斯洛伐克伞兵曾奋战与牺牲过的“卡雷尔•博罗梅杰斯基”东正教堂,已经成了“类人猿”行动的纪念圣地。

     6 ) 心猿意马的行动

    文/梦里诗书

    对刺杀纳粹德国海德里希事件的改编,电影《刺杀盖世太保》前段力图还原再现海德里希的人生轨迹,后段则再现整个刺杀事件的过程,但遗憾的是不管是前段还是后段,都没能给人带来一股震撼的力量,反而这种方式造成了电影前后难成一体的割裂。

    在前有《类人猿行动》同一事件,珠玉在前的境况下,《刺杀盖世太保》比前者更多的是被行刺人海德里希的视角。电影耗费了进半的时间去回溯他一步步从失意到得意,成为纳粹党卫队警察上将的过程,但颇为遗憾的是俨然快被拍成海德里希传的电影其实根本没有能真正走进这一人物,杰森·克拉克的演绎只是让人看到了一个鲁莽野蛮的屠夫,而并非真实历史上那个儒雅睿智却行事残酷的纳粹魔鬼。这种偏差,不仅让人出戏,更破坏了电影寄望的深度。


    当我们看完了一场难如人愿,简化版的《海德里希传》后,电影也终于将镜头一转切换到了两位英国兵的视角上,但这个时候留给这场刺杀行动的时间已然不可能同《类人猿行动》那般充沛,这就导致了刺杀行动事件被大幅简化,而这部电影的导演在叙事手法上明显又没有曾以执导《超市夜未眠》名声鹊起的导演西恩·埃利斯那般的紧凑,松散拖沓的观感,对比前者自觉是相去甚远的。


    《刺杀盖世太保》最为令人尴尬的问题其实就是没有一个明确的核心,纵观全片,电影一面将着力放在了对类人猿行动中那些勇敢士兵不惧困难,敢于牺牲的浩然正气而另一面的前半段虽然也是旨在批判纳粹独裁、种族迫害的恶行,可难以真正走进海德里希这一人物的展露,实则没有去提升电影的格局,反而变成了一场无力的宣讲。电影后段也在匆匆忙间人物显得都尤为脸谱化,贪多求全的野心最终换来的只是平庸。


    不管是纳粹魔鬼的成长之路,还是为国牺牲的反抗者,其实两条线索都是可以大放异彩的反法西斯选题,但强行将二者拼凑为一形散神乱的《刺杀盖世太保》,只是一场心猿意马的行动。

    更多精彩内容或交流欢迎关注梦里君的微信公众号

     7 ) 《刺杀盖世太保》

    出去玩了几天,刚回来。继续。

    《刺杀盖世太保》这部电影讲的是二战期间一个著名的事件,刺杀纳粹头目海德里希。同样的故事在2016年也拍过电影,名为《类人猿行动》。两部电影角度不同,后者主要是写捷克伞兵和抵抗组织的策划行动。前者则是写这位被刺杀的盖世太保海德里希的各种行为。至于哪部好看,各有各的说法。我自己的看法,若是看情节对话以及故事性,《类人猿行动》要好看点,若是从遵从事实以及拍摄技巧,《刺杀盖世太保》更胜一筹。

    影片依据的历史背景是这样的:

    莱因哈德·海德里希生于一个艺术世家。是个金发碧眼、身材高挑的美男子,游泳、马术、田径、击剑等各项运动都擅长。早年进入海军,但是由于生活作风问题被海军除名。一度生活窘迫。1931年他加入了党卫军,仅仅十年他就成为了党卫队副总指挥兼警察上将。看来当年的德国纳粹也算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了。

    海德里希是与生俱来的情报天才,超强的理解和分析力,记忆力惊人。对音乐有独特的爱好,小提琴拉得非常好,钢琴、大提琴、作曲等方面也很出色。他还是一名非常出色的运动员,田径十项全能;成绩优异,精通滑雪、游泳、帆船、飞行、骑术、越野、击剑,既是神枪手又是神剑手,曾经跑步横穿德国,并已是现代五项运动选手。后来,他还担任了党卫队全国领袖的体育运动总监。并担任了国际击剑联盟的执行主席。无论按照什么标准,他的“智”和“体”都是完美和无与伦比的。

    可惜“德”差了许多。尽管他有四分之一的犹太血统。他却很早就是一个极端的反犹主义者。他组建了四支专事屠杀苏联犹太人的特别行动队。杀害了近百万名苏联犹太人,其中大部分是妇女、儿童和老人。他首先提出了罪恶昭著的“最后解决方案”,提出了屠杀欧洲1100万名犹太人的疯狂计划。

    1941年海因里希出任波西米亚总督,一共有404人被判处死刑,其中包括前捷克军队的6名将军和10名上校,另外有5千多人被送进集中营。在他任职期间,对当地的犹太人和抵抗组织进行了残酷的镇压,数百万人因此丧命。被人们称作“布拉格屠夫”。

    面对这个杀人魔王,丘吉尔亲自下令开始了刺杀行动。两个捷克伞兵接受了任务,与布拉格的抵抗组织一起,开始了“类人猿行动”。当海德里希乘坐的汽车行驶在一个弯道上的时候,一个伞兵立即扣动扳机,不料却哑火了。另一个伞兵见状,急忙掏出特制的炸弹,向着汽车扔去。炸弹爆炸了,海德里希受重伤,几天后,在医院死于胸膜炎。原来那是一个含有剧毒的炸弹。

    海德里希死后,德国盖世太保对捷克人进行了疯狂的报复,先后有上万人被捕,好几千人被杀。

    被怀疑有为刺杀小组提供掩护的利迪策村被彻底摧毁。所有的男人均遭枪决,妇女则被关进了集中营,小孩被送进教养院,连村庄的名字也不许存在了。

    布拉格的盖世太保和帝国保安部还在全城进行了大搜捕,并且悬赏200万马克捉拿凶手。

    由于两个被捕的伞兵叛变,盖世太保以此为线索展开追查。隐藏起来的7名伞兵集合地点在布拉格的一座教堂。但是,他们的行动被顺藤摸瓜的盖世太保获悉。德军包围了教堂,七名伞兵坚守教堂达14个小时。三名伞兵先后牺牲。四名伞兵自杀。

    这就是当年发生的事儿。也算不上剧透吧。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是因为由此想到的几个问题。

    一个是剧中的人物性格的表现。看这个电影的时候,总是觉得与其它电影不同,人物的思维很古怪,人的性格也显得过于神经质,尤其是抵抗运动和伞兵那些人。仔细想想也很正常。我们观众都是生活在和平年代,早已惯于用和平时期的思维去看待世界,日常的生活自不必说,即使是警匪片黑帮片,盯梢跟踪,厮杀枪战,飞车竞逐,也离不开和平这个大环境。

    可是在二战中的捷克,弱小的民族受到强大德国的欺凌,一边是手无寸铁的人民,一边是武装的党卫军。人们每天都要面对死亡,面对屠杀,无时无刻不在担心着盖世太保的敲门声。在战争的大环境中,人们对所有问题的思考,都是在恐怖状态下了。遇到陌生人,会怀疑对方会不会是奸细,抵抗组织接到伦敦暗杀海德里希的命令,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家人和组织的安危。如那个抵抗运动头目所说:“如果你们的行动成功了,捷克可能也不存在了”。甚至恋爱也几乎成了末日的奢侈享乐。执行任务的两个伞兵,上过战场,受过专门的训练,真到了暗杀前夕,也悲观也害怕,这与战场上面对面的厮杀不同,在党卫军的高压统治下,他们的行动无论成功与否,最后逃脱的可能性都是微乎其微的,因此他们感受到的是对预期死亡的恐惧。在暗杀现场,他们在不能扣动扳机时的茫然失措,混乱中的狼狈逃跑,在我们看来,远说不上英勇无畏沉着冷静。可是抵抗运动领导人却对他们说:“你们是我看到的最勇敢的人。”只有在战争环境中生活的人,才会发出这样由衷的赞叹。

    其次,我们看看海德里希这样的人。按理说,他的家庭环境和所受到的教育,应该使他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和道德素养,可最终他成为了一个魔鬼。“性本善”和“性本恶”的争论已经延续了几千年了。依我看来,或许在人们的身上善与恶的种子是并存的,只是看环境这个土壤是怎样的。在和谐的环境中,生长的是善之果,在罪恶的土壤中,生长的是恶之花。他的生活中,善与恶的界线是模糊不清的,一边是浪漫的爱情,一边是无情的杀戮。在办公室里,他签署了无数杀害平民的命令,在宴会上,他又可以沉浸的瓦格纳的旋律中。在海德里希以及其他同类人眼中,评判标准只是他们的种族观念和对纳粹利益的维护上。他所缺少的是起码的良知。影片中,海德里希临死的时候说:“世界是一台野蛮的管风琴,上帝转动曲柄,我们都在旋律中起舞”。这话大致是不错的,唯一的毛病是,转动曲柄的不是上帝,而是撒旦。

    跟着魔鬼起舞的不仅是海德里希,还有希特勒,还有戈林,还有希姆莱,还有那些大大小小的纳粹党徒们。严格点说,还包括了大部分的德国人民。希特勒是通过民主程序选举出来的。当时的德国人民需要希特勒,即使没有他,人民也会塑造出一个希特勒來。于是,一个产生了歌德贝多芬的国度也制造了希特勒海德里希这样的恶魔,一个哺育了文明的土壤也制造了罪恶。在当时的欧洲形成了一个多数人的暴政。对犹太民族的仇恨,对一战失败的愤怒,使当时的德国失去了理智,最终使整个欧洲陷入了战争的深渊,也使得德国自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德国人民不仅要对欧洲几千万人的生命、犹太民族几百万人的亡灵负责,也要对柏林德累斯顿的废墟、德国妇女遭受的蹂躏负责。

    看完电影,最想说的是:“和平真好!”

     短评

    Jack O'connell is too cool for this

    2分钟前
    • 赤琥珀
    • 还行

    节奏硬伤 开枪和手榴弹两次暗杀方式回溯 形式特别却让介绍莱因哈德这整段垮掉 后面跳伞之后才开始渐入佳境。好几段手持长镜非常紧凑 特别最后教堂的蒙太奇 代入感极强。我们一直觉得电影总是好结局太没意思 然而像这电影最后悲惨收尾了你就会发现 看完后是真心难受。最后表达我家米娅 美!

    4分钟前
    • 黄悦_
    • 还行

    看了公映删减版,又对比了原版,删减的内容除了露点之外,还把部分角色铺垫给删了。只对原版而言,纳粹和捷克伞兵双视角的设定其实非常新颖,对待战争的不同态度,还有女性角色的引入,战争之下的枪与玫瑰,但稍显冗长,屠杀场面很触目,公映版2.5星,原版3.5星

    9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还行

    鼓掌...拍得很煽情... 有些描绘过头了些...

    11分钟前
    • bugz
    • 推荐

    虽然汇集不少好演员 可这是看过反应这一事件影片里最差的版本,2.5星吧,不过也有惊喜 形式上没想到采取前半部海因里希视角 后半部反抗人民视角 前半部再不停快成头子的传记片了

    12分钟前
    • Marvin的表妹
    • 还行

    海德里希和捷克伞兵两条线看过来,避免了脸谱化的说教。我理解H大清洗,理解伞兵刺杀H,甚至理解最后的告密者,但依然不能理解战争。看士兵齐齐举起右手是噩梦。「海德里希的下一个屠杀目标是巴黎」,呼吸一窒。偌大的厅,只有一个银发奶奶和我一起看。离场时发现奶奶眼里有泪光,不知她想起了什么。

    15分钟前
    • 木由
    • 还行

    战争真是太太太残酷了!但电影感觉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好分裂…为了noah jupe看的这个电影,小孩子表现的真好!

    20分钟前
    • Hi Friday
    • 还行

    刺杀德国军官系列百看不厌

    25分钟前
    • Sundance小千
    • 推荐

    一部断成两截的影片,但两部分皆不合格。前面部分算是海德里希的传记片,拍得就像是连环画一样,剪辑混乱,缺乏电影流畅感;而后半部分则与《类人猿行动》一样,但紧张度与叙述的手段比起前者来说差远了。看时就觉得此导演未拍过多少电影,查了一下,果然如是。虽是老导演,但仍很稚嫩啊。

    27分钟前
    • 优游卒岁
    • 还行

    相比《类人猿行动》本片采用了正反双否多视角叙事,但也正因为如此每个视角下的人物都不够饱满,配角们更是没有发挥的余地。

    32分钟前
    • kanhi
    • 推荐

    法国制作了一部英语片。(自以为能)管控世界的统治者vs不甘心被奴役的自由意志者,贯穿文明史的对抗。双方都以为自己为全人类做了正确的事。不过前者主张牺牲别人,后者选择自我牺牲。影片各用一半篇幅描写,不作评说却意见明确。BGM十分到位。决战最后没有惨叫没有眼泪没有口号,执着而悲壮。

    33分钟前
    • 小斑
    • 推荐

    导演运用两条主线拍摄手法将整个故事串联起来,一条主线是被刺杀者如何从默默无名小卒受妻子指导崛起成为一名铁心独裁者,另一条主线是两名刺杀者为了刺杀潜伏他乡得到了爱情完成了任务却名垂青史。三男主角演绎着不同的人生,却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二战的年代,立场的不同及信仰的不同走的路也不同。

    35分钟前
    • 海龟
    • 推荐

    @balmes 没有导演上一部好。双线部分非常精彩,刺杀当时的紧张感几乎像一根快绷断的弦。从逃亡开始到报复到教堂血战则节奏全乱一路走下坡,前面提起来的情绪都被拖泥带水的叙事消耗殆尽,到了悲壮的终点反而没有什么感动可言。配乐倒是十分出彩。

    37分钟前
    • Lycidas
    • 还行

    沉闷严肃,敌我双方都有交代,纳粹的人种清除行动的残酷性。觉得比《类人猿行动》那一版真实,譬如我没咋分清两个刺杀者谁是谁,现实里这种潜伏行动,大概就是这样路人脸

    42分钟前
    • boks
    • 推荐

    2.5 不及“类人猿行动”,最喜欢的竟然也是纳粹去抓人,他们服毒自杀、烧毁信件。可以为信仰而死,真是让人感动的事。

    46分钟前
    • vivi
    • 还行

    三星半 还不错 两条线讲述刺杀与被刺杀 同样是战争的受害者 同样是女人的丈夫 战争没有终结 只有无数的死亡推着他走向终点 不抵抗是死 抵抗也是死 战争到底为了什么

    50分钟前
    • 十二辰子
    • 还行

    很可怕很精彩,各方面都挺棒在影院本来可以加一星,以为只是删了点船戏,原来特么的删了成20分钟!顶了个肺妈卖批!有空再补会完整版

    54分钟前
    • 深夜声噎
    • 推荐

    进了影院才知道,是译制配音版(英语片配音是担心观众听到原音?);出了影院才知道,被删了20分钟!/ “我们为了证明一件事:纳粹不是无敌的。”振奋人心

    55分钟前
    • 桃子
    • 还行

    没去年那部Anthropoid好看(干嘛突然间大家都来拍这个)。当年去布拉格时特地去了那个教堂,现在地下室是博物馆+纪念堂。且不说值不值得,对二战时期resistance的事迹向来没有抵抗力……

    59分钟前
    • De Ajacied
    • 还行

    怎么拍得这么平庸?感觉故事表达、剪辑及节奏很成问题,不同桥段之间衔接生硬。Jason Clarke长得一点也不像海德里希,裴淳华演19岁的Lina也太过牵强了。Mia Wasikowska的角色不知作用何在。Jack O'Connell帅气扑面,教堂大战为全片高潮和最精彩之处。来日一起在克拉科夫相聚![100分钟版&120分钟版]

    60分钟前
    • 独行侠杀手阿何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