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欧美剧 摩登情爱第一季

    摩登情爱第一季

    评分:
    0.0很差

    分类:欧美剧美国2019

    主演:安妮·海瑟薇,安德鲁·斯科特,蒂娜·菲,约翰·斯拉特里,戴夫·帕特尔,凯瑟琳·基纳,安迪·加西亚,索菲亚·波多拉,小约翰·加拉赫,奥利维亚·库克,艾德·希兰,加里·卡尔,朱莉娅·加纳,谢伊·惠格姆,克里斯汀·米利欧缇,劳伦斯·波萨,简·亚历山大,詹姆斯·塞托,布兰登·维克多·迪克森,安吉拉·吴,亚历山大·詹姆森 

    导演:约翰·卡尼,埃米·罗森,汤姆·豪尔,莎朗·豪根 

    猜你喜欢

    • 更新第03集

      女人领地

    • 更新第01集

      探长雷布斯第一季

    • 更新第05集

      无罪的罪人(剧版)

    • 更新第06集

      星球大战:侍者

    • 更新至第05集

      无罪的罪人第一季

    • 更新至第06集

      星球大战:侍者第一季

    • 已完结

      尝试第四季

    • 更新至第03集

      女人领地2024

     剧照

    摩登情爱第一季 剧照 NO.1摩登情爱第一季 剧照 NO.2摩登情爱第一季 剧照 NO.3摩登情爱第一季 剧照 NO.4摩登情爱第一季 剧照 NO.5摩登情爱第一季 剧照 NO.6摩登情爱第一季 剧照 NO.16摩登情爱第一季 剧照 NO.17摩登情爱第一季 剧照 NO.18摩登情爱第一季 剧照 NO.19摩登情爱第一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一段不寻常的友谊,一位失而复现的旧爱,一桩处在转折点上的婚姻,一场可能不是约会的约会,一个不因循守旧的新家庭——八篇纽约小品,九段“摩登情爱”,演绎当代生活中爱之纷繁复杂,将个中滋味向我们娓娓道来。  剧集改编自《纽约时报》同名专栏“摩登情爱”,“探索当代人复杂的感情生活,以及爱的痛苦与欢愉。”

     长篇影评

     1 ) 这场人间情爱,像极了纽约的一场雨

    摩登情爱 第一季 (全8集)片尾 @纯手动截图

    E01:爱情里,从没无辜受害者。不断站上高地,指责别人“快餐”消费自己,但其实,我们正在一步步被内心饥渴吞噬:抱头逃窜,无目标“狩猎”。

    E02:天然以为,越轨挑战,冲垮了爱巢筑起的日积月累,但其实,我们最难说服自己的,是那些掩藏深处的挚烈,给一次机会,不如重头来过。

    《摩登情爱》第二集

    E03:陷入爱情漩涡,负面情绪,推远了爱我们的人。请摄足勇气能量,迈出一步,告诉他们,我们究竟有多渴望被爱。

    E04:爱情分寸感与空间,正令我们重新封闭。渐渐,关上让另一方融入生活的闸门。很遗憾,参与感缺位,正令我们渐行渐远。

    E05:那些极力“轻佻”,虚妄证明,大概是源于无法悦纳自身,可他们明明那么优秀,和善良。善待自己,坦白短处,这没什么难堪。

    《摩登情爱》第八集 安妮·海瑟薇最后一次“出场”

    E06:缺席安全感,令依赖成为习惯。可我们却常把精神交流、友谊,误认爱情。倘若选择底线,那就请及时止损吧。

    E07:自由浪漫,是“迁徙者”穷尽一生,流浪、放逐的灯塔。他们内心宇宙,无坚不摧,责任感却成为稀缺品。有一天会发现,我们大概也没那么坚强。

    E08:总以为这辈子,我是不会再爱了。但事实上,我们低估了爱的能量。有一天,它大概会仆仆而来,即便我们可能早已满头白发。

    《摩登情爱》第二集 全剧最打动我的一段台词

     2 ) 当我用一段话描述每一集后,我发现这不是纽约的小品,这就是我们自己

    最一开始知道《Modern Love》是被朋友推荐,“这部剧每一集都很好哭”,这是她推荐给我的原话,这位朋友作为一个40岁仍未找到真爱的女性,我确实怀疑她和我对“很好哭”这件事的敏感线是否一致。

    于是这样的推荐一开始我这没当回事,但我也挺好奇的,爱情故事说来说去还能发生什么呢?

    生与死,TA爱TA,主动与被动,遗忘与被遗忘,尤其对于身在大都市的食色男女,他们真实的故事比一千部电影主人公的人生还要精彩,每一个都不可思议。而我还是抱着猎奇的心态看了这部剧,最终当然是我被吸引的不得了。

    就拿片头曲来说,这是我近几年最不愿跳过片头曲的一部剧,在这里,我们能看到千百种爱情的模样,而看完全集之后我更明白,爱情绝不是只有一千一百种样子,所有爱情里的每一对都是个案,它的样子多到我们没人能数的清。

    比如,以前我就不太理解,恋爱不是就该专心一个人吗?为什么会有身体的越界,间歇性的越轨,思想上的开小差。后来我认识一个人他告诉我:“两个人在一起就是彼此慢慢变无聊的过程,在过程中越释然就能长久相处。”我觉得他在放屁,因为我知道他在恋爱中还和别人暧昧,同时他还有一大堆的破烂情史可以被朋友津津乐道的作为话题。我就正义凛然的问他:“你为什么不和你另一半分手?反正都无聊了。” 他回我:“喜欢自己有趣的人很多,能接受他无聊的就那么一个。”我不全信,但有点改观。

    后来当自己恋爱了,倒没有出轨越界的经历,但发现,你要是把所有情绪寄托于一个人身上,是有点不公平的。深夜能陪你喝酒的人通常不会老实的在周末陪你散步看书,能聊聊冷门电影观后感的人注定无法在社交圈帮你打开新局面,年轻的身体不会照顾你性爱里的情绪,稳重踏实的人未必能激发你骚浪贱的新世界,我们用优势交换优势,能接受不足的就是能留到最后的。

    我发现这样的认知在《现代爱情》里被充分的、具象的展示了,甚至细碎到每一个对视,每一句对白,每一个咳嗽声,以及每一次不那么均匀的呼吸中,我试着用一句话总结每一集的故事,就愈加发现,每一段看似那么奇怪的关系里,都是最平常的我们:

    第一集《当你最重要的男人是个门卫》

    一个以写书评为生的女孩生活与她所居住的公寓管理员是好友,管理员总是像一个上帝一样看穿她带回家的男人是不是适合她。一次意外怀孕改变了女孩的生活,她当起了单身妈妈,还搬到了不喜欢的洛杉矶去工作,但当她带着一个能接受孩子的男人回来看望管理员时,管理员从女孩的眼神里肯定了这个男人;

    第二集,《当丘比特是刺探的记者》

    一个女记者和一个婚恋网站创办者的男主对话,两人各自回忆起彼此爱情经历。男主几年前他和一个女孩迅速热恋,但女主重新遇到旧爱与其激情重燃,男主选择离开。两年后,男主和女孩在街上偶遇,他发现自己还是爱她,当天便和现任分手,而已经订婚了的女孩同样在不久后选择结束当时的恋情,两人重归于好。

    另一边,女记者就曾有一段《爱在黎明破晓前》般的故事。她和一个男人年轻时情定异地,但距离问题让两人彼此杳无音信,多年后女记者出书开签售会,男主出现,等女记者回家后当即和老公说:“我不爱你了”,随后拜拜;

    第三集《接受真实的我,无论我是谁》

    有着双相情感障碍的年轻女孩总是无法和喜欢的人成功约会,这种心理障碍会不由自主的带给她抑郁的情绪不能自拔。在一次又一次的和朋友、同事袒露心声后,她终于能够坦然接受自己,开始更好的生活;

    第四集《你来我往,让游戏继续》

    这是一个关于婚姻之痒的故事,一对即将迈入老年的夫妻因为家庭种种琐事每天都在争吵,但他们还是依然爱着对方,他们找心理医生,一起打网球,一起带着孩子打球,逐渐找到了彼此和解的道路;

    第五集《在医院,一段苏醒的插曲》

    年轻男女在家中约会,调情的过程中不料一个小意外打破了他们的气氛:男主不小心被碎杯子扎伤,于是他们的约会仅能在医院度过。作为两个没见过的陌生人,在尴尬又带着试探性的交流中,双方发现彼此未被外界所感知的内心世界,他们渴望内心交流远的意愿比身体交流多的多;

    第六集《他看着像老爸,所以只是晚餐,对吧?》

    21岁的女孩情窦初开,爱上了和自己父亲年纪相仿的老板,无奈自己只是对他想索取父爱之情,两人最终并没有成为情侣,却给观众上了一堂生动的爱情课;

    第七集《他自己就是一个世界》

    一对性格迥异的同性恋人找了一个生活方式完全相反的女孩代孕,双方在摩擦中探寻不同生活样貌的边界及对爱情的理解,呈现出多元的爱情表现;

    第八集《越是临近终点,马拉松变得越是甜蜜》

    这是一个黄昏恋的故事,在人生下半场两人因跑步相识,但老大爷提前离开了,只留下老太太一人重新面对生活。

    这个故事更像是一个收尾,也是全剧最短的一集,在这一集中,之前所有的故事人物都穿插了进来,他们互相之间没什么太多关联,但他们都在这座纽约城里,发生着似乎不普通的日常爱情故事。而用一段“黄昏恋的结束”这样的故事来收尾,好像寓意爱情常常看似完结,却总是未完待续。

    这么一看,好像每一集无非是在爱与不爱间把生活弄的鸡飞狗跳的一些事儿。然而,这些故事并非仅是纽约街头的小品,正像最后一集所有人物的交叉一样,这些都是爱情生活的全部,有些观众是故事的主人公,有些观众则是全部的故事。

    爱的人会变,爱你的人也会变,自己对爱的理解没准也会变来变去,唯一能坚信的则应该是自己当下对爱的执念。当你剥开一个橘子喂给他,他吃下去你认为那是爱,但他不喜欢不接受,为何不把这个橘子喂给自己,或找其他人一起分享呢?他自然有更甜蜜的水果为你递到嘴边,享受就好了,而这也让我想起日本摄影家荒木经惟的妻子,作家荒木阳子在《我的爱情生活》里的一段叙述:

    我并非因为深信丈夫拥有非凡的才能而跟随他至今。
    一旦拥有了如此悲壮的心情,有时就会显得不自然。
    我不认为我是一个跟随任性丈夫的妻子,就像世人常说的那样。
    我也不是对他的照片和行为有多么深刻的理解,我仅仅只是一个对这些感兴趣的观众而已。
    所以,我丝毫没有扭曲自己,也从来没有产生过要做出什么牺牲的想法,我的身心是很健康的。
    母亲曾这样问过我: “经惟会如此有名,你从一开始就知道了?”
    我回答道: “其实,我也不知道他会不会出名。我只是觉得和他在一起,我会很幸福的。”
    我至今都这么认为,这世上除了他,没有第二个人如此了解我了。这不是幸福,是什么呢?
    荒木阳子与荒木经惟

    作为荒木经惟的妻子,她当然可以享受名与利带来的一切,也可以选择在他未成名时抛弃他选择新欢。不过,荒木阳子的选择是自我的,也是自由的,她坚信和这个人在一起幸福,这就够了。

    “人类有追求快乐低级散漫的本能,我们直接承认就好了。而且夫妇能共同享乐其中就更好了,比起两人背靠背睡在冰冷的双人床上,不如两人在深山的露天温泉里,沐浴着阳光,坏笑着泡着温泉这样让人更倍感有人情味,也更丰富,更快乐。”——荒木阳子

    豆瓣上把这部剧翻译成《摩登爱情》,但我更喜欢《现代爱情》这样的翻译,这些故事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最普通不过的生活:

    我们是频繁的约会找不到挚爱的年轻女孩,

    是经过家庭的组建才知道真爱是谁的中年记者,

    也可能是年轻时崇拜大叔的女学生、在爱里有双相情感障碍的女律师,

    或是婚恋网站创始人却仍孑然一身的IT男,

    更可能是不耐烦婚姻的叨扰还仍坚持的中年夫妻。

    他们都不是摩登的引领者,他们就是我们,我们用短暂的陪伴满足长情的愿望,用偶然的计划打破无聊生活的常规,多年的爱情想推翻也可以去推翻,心底的暗恋不想破坏就坚决去维护,酒精和性爱是短暂的麻醉剂,真诚才是爱的最终解药,日出不仅仅要给面包师,更是给恋人们最好的礼物,我们永远在渴望一生被爱的路上。

    在不可避免的爱情世界里,正像其中一集的插曲《People Talking》唱的那样:

    “if you want it play the game,if you feel it try to stay”,

    渴望就参与,感受到就别离开。

     3 ) 剧中8个故事的详细分析(以及和《纽约时报》原版的差别)

    如果说《Why Women Kill》是一地玻璃渣,那《Modern Love》则能重拾对爱的信心。相比前者的爽剧路线,我更喜欢后者的点到为止,温情满满——人生已经够难了,还是要给点甜头才好啊。还不是那种假得要死的甜宠路线。《Modern Love》这部八集单元剧来自《纽约时报》同名专栏,集聚了各种不同的情爱故事,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真实的,且都发生在纽约

    以纽约为背景的剧情是否会更精彩?起码比较意想不到吧,这也是很多人选择去大城市的原因:任何形式的感情不管是否合理,都会存在;任何人的选择不管对错,都有原因。

    《Modern Love》用极其细腻的描述告诉我们,这个原因就是爱。

    When the Doorman Is Your Main Man

    有位纽约写书评为生的女孩,和她楼下的门卫的关系很奇妙:这个曾经是军人的严肃男子,会仔细观察并给她的每一位约会对象打差评。然而在她意外怀孕后,门卫又成为了那个给她力量和帮助的人,最终看她收获幸福。

    我在看的时候就一直祈祷:千万不要写成暧昧啊!果然没有,Amazon(出品方)真是有操守。女主和门卫之间的感情可以解读成千万种,可能是父女般的亲情,可能是不同背景的互补——门卫一直认为女主学历很好,也许这是他自己的遗憾与欣赏;也可能是大都市的两个寂寞灵魂,未必就要相互靠近取暖,伸出手帮一把就足够。

    女主的演员看着超眼熟,播到一半才意识到这不是《老爸老妈浪漫史》里的老妈嘛!果然是传说中的聪明面孔,带多少男生上楼即使搞出孩子也还是小精灵的既视感。 原版故事更现实,几乎读不出什么浪漫元素:门卫先生在祖国坐过很久的牢,来到美国的时候已经近40岁。他会跟女主聊冷战,聊欧洲,宛如知己;而对她和孩子的关心,更多地像是一种对希望的憧憬——“历史上发生过更多糟糕的事情,你们一定会很好的”,这可能才是最合理的解释。

    很多人去问原作者跟门卫有没有后续,她说如果是保持联系的话那没错,她每次回纽约都会去见这个老朋友;而如果是情愫则抱歉真没有。门卫有个长期的约会对象,且他们年纪相差足有20多岁。在我看来这才是真正温情的点。在号称冷漠的大都市里,一个男人依然可以对一个女人表现出真诚关心,未必是想跟她睡,只是想看她过得好而已。

    When Cupid is a Prying Journalist

    这是一个很值得讨论的话题:爱情究竟能不能反悔?

    电视剧跟真实故事的重合率高达90%,男主原型是Hinge的创始人Justin McLeod,和女友Kate分开后一直在想她,然而Kate已经跟未婚夫订婚。采访男主的记者同样有着自己的遗憾:她多年前和一位男子在欧洲相遇后又错过,随后大家各自组成了家庭,却从来没有真正忘记对方。二十年后重新碰面,发现火花还在,于是双双回去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她跟丈夫离婚,那个男人则回归了家庭。

    刚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很气,可能跟选角跟造型有关,那个头发往后梳还插着兜的老男人看起来实在太风流了……后来想想倒是理解,女记者的婚姻本来就已经进入冷淡期,而他却借由跟旧情人的重逢放下了执念,只要两个人都没有怨言就好。

    Justin McLeod跟女友已经结婚了

    PS.现实生活中的女记者的确通过APP找了新的约会对象,然而不是Hinge而是Bumble。

    回到男主的故事。他最终还是把前女友追回来了——只是可怜那个炮灰未婚夫,不过总比结婚后再离强。当时他们婚礼大厅和鲜花都订好了,差一步就要上演逃跑新娘这种经典烂俗梗。

    人生不是《霸王别姬》,正因为做不到才显得蝶衣格为可贵,谁能真的拍胸脯说一辈子就是一辈子呢?有人说既然许下了诺言就要遵守,但我觉得明知道另有真爱还要演下去,对谁都不够尊重。曾经觉得安全感是稳定,然而有时候安全感来自于诚实——从这点来说,我比较赞赏两个女人的作风,对另一半起码尽到了及时告知的义务。

    在真实发生的事件中,做错事的不是女友而是Justin McLeod。大概是这种“女性原谅渣男”的路子太不讨喜,最终换成了性转版本,细思挺想笑。

    Take Me as I Am, Whoever I Am

    安妮·海瑟薇,美美美!

    情节十分简单,就是一个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的感情经历。前一秒high到爆,后一秒就down到只能窝在床上睡觉,在蹦迪和冬眠状态随机切换,其实蛮痛苦的。

    这一集还加入了音乐剧的元素,大概是《悲惨世界》还没让安妮·海瑟薇过瘾吧。忍不住感慨好莱坞明星的素质真高啊,长相演技唱功舞蹈样样都很拿的出手。

    现实版本的故事没有那么戏剧化。那位有双向情感障碍的女律师并没有被频频解雇,而是转而做兼职工作;没有像知心姐姐一样的同事来开导她,主要还是靠医生和药物来控制病情。比较搞笑的是《Modern Love》播出后原作者收到了源源不断的示爱信,她哭笑不得表示“其实我还是可以谈恋爱的,只要对方能明白这是什么病就好”。分享的原因比爱情更重要。她说最大的愿望是让所有家长明白,如果你的孩子在床上好几天一动不动,可能并不是因为懒,而是真的病了——如果当年她的父母能懂这一点,也许她的人生会好过很多。这不是抱怨而是一个良好的愿望,相信现在和未来总会比过去要进步些。

    Rallying to Keep the Game Alive

    《广告狂人》里的John Slattery老了依然有种远超路人的洒脱,在SNL里长期演Sarah Palin(美国共和党的著名女政客)的Tina Fey则漂亮得如此日常,看得我挪不开眼。

    这是所有故事里改编最棒的一个。看原版本的我完全不觉得有什么吸引人,就是通过打网球说明“夫妻之间不要成天争输赢”这件事——话说知乎成天给我推送莫名其妙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为什么《我的前半生》里贺涵会选择罗子君而非唐晶”,拿这句话回答倒是蛮好。然而光绕着这一点做文章就没意思了。这集的亮点在于妻子的抱怨,每一点都如此细碎真实,让人无比感同身受——有时候不是老婆作,而是老公太粗神经了啊。“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的俗语不适用于婚姻,多多交流才好。

    现实中的那对夫妻刚过完30年纪念日,事实上他们第一次去看婚姻咨询师的时候,就被认为“你们的婚姻没什么问题,只是都太不能接受负面意见了”——没事则已,一旦被对方批评马上全副武装积极反击。倒是蛮适合参加《奇葩说》的……

    PS. 妻子有句台词太神了,大意是”我感觉我在等着你搞砸事情,然后可以骂你”,怎么能把这种隐秘的情感挖掘和展示得如此到位!

    At the Hospital, an Interlude of Clarity

    同样是把无趣故事改编出深度的一集。

    现实版本很伤心的:男女主并不是第一次约会而是第四次约会才发生意外,男主被割断血管送医,女主陪了一夜。他想着“啊我们要么就不会相见要么就是一辈子了”,结果都不是。他们交往了几个月后,女主说她还是放不下前男友,于是离开——其实在剧中也有伏笔,她的确说过自己才刚分手不久。更狗血的是《Modern Love》的专栏刊登原文后不久,那个女生回来找男主了,说看得好感动进而又约会了几次,最后还是走了……可见不行就是不行。

    电视剧的角度很好,选择了“真实面对彼此”这个点。男主有焦虑症,女主则沉迷于陌生人的关注,在医院的那一夜他们坦诚相对,最终在公园里度过了一个安宁的下午。不过我还是没怎么被打动……总觉得类似吊桥效应,某些特定的时间地点会让人有种倾诉的愿望,甚至产生“啊她/他很特别”的错觉。等回到大街地铁办公室就发现一切都没变,讲出来也许会好些,但跟喝酒一样,迟早要醒的。

    So He Looked Like Dad. It Was Just Dinner, Right?

    完全Get不到的一集。

    女主从小丧父,把公司里的中老年同事当成爹一样迷恋。可人家年纪再大还是个男人啊!当然就往男女关系的方向想了。最后郎有情妾说不好意思你误会了,就此结束。这真的大丈夫吗我怎么只看出了恋父情结呢……而且还撩了跑。躺在一起叫爸爸真的太诡异了,让我有点不适。可能篇幅太短,没办法写出《洛丽塔》这种又美又变态的感觉?算了并不想看。

    Hers Was a World of One

    9012年荧幕上最性感的男人又回来了!《伦敦生活》里的神父在这集里演Gay Couple的其中一位,俩人决定收养孩子于是跟一个嬉皮女孩产生了交集最终相互理解,蛮温情的。哦黄老板还客串了几个镜头,终于让他那乱糟糟的头发跟胡子得到了完美的解释——不就是homeless style吗懂了!

    现实并没有那么美好。看剧的时候我就在吐槽:不科学啊,流浪汉还能那么干干净净甚至漂漂亮亮的?果然现实中的小朋友就问“为什么我妈这么臭”,因为没洗澡也没干净衣服换啊……而且那个生母还频频嗑药甚至入狱。那对Gay Couple的描述是“她还活着,我们还保持联系”,这可能已经算好的了,想想《阿甘正传》里的Jenny吧。对我而言,嬉皮真是除了穿衣风格之外,别的都不能接受的一种生活方式。

    The Race Grows Sweeter Near Its Final Lap

    最后一集的原版故事很详尽,剧集反而一笔带过,更多是起连接作用。八集中的人物一一出现,擦肩而过,在纽约这座城市的不同角落里上演各自剧情。

    为什么选这个故事作为结束呢?可能是Circle of Life的意思,以老年人的爱情收尾。两个跑马拉松比赛认识的老人,像年轻人一样试探,走近,约会,热恋,进入婚姻并匆匆告别。美好的时间很短却依旧浓烈,用老太太的话说,“到了这个年纪,我们除了相爱并没有别的事情可以做”。另一句感人的台词出现在葬礼上,“到了这个年纪,直到死亡把我们分开这句话就变得没那么遥远”,有点泪目。

    这就是《Modern Love》的全部故事,整体质量相当不错——卡司、拍摄水准、BGM,总之挑不出毛病,有点《纽约我爱你》的意思但更接地气,当然艺术性没那么强啦,主要看个暖心。

    尤其要夸一夸剧本。我断断续续一直看那个专栏,之前并没有太大兴趣,总觉得良莠不齐,很多故事骨子里是地摊文学——比如“和有妇之夫发生关系让我学到了什么”,“她是我父母之间的第三者”,“我丈夫想跟他的前妻葬在一起”,啧啧啧。

    然而编剧很厉害,从一堆故事里找出了最特别的那几个并加以美化,让大家可以继续对爱情和纽约保持幻想。在大城市里天天要走很多路,动很多脑子,只有感受到心动和心碎,才能明白和确认自己为什么要来这里。

    (有兴趣的可以去搜一篇集合,叫《25 Modern Love Essays to Read if You Want to Laugh, Cringe and Cry》,也许下一季就会从中选几个拍!这个专栏里有些故事还是蛮有趣的,我记得有篇讲的就是夜猫子和早睡者的恋爱。)

    想看更多内容尤其是每月书影音推荐的可以戳我主页!

     4 ) S1E4:婚姻、孩子、岁月,到底是什么杀死了我们的爱情?

    《摩登情爱》改编自《纽约时报》的同名专栏,用八集讲述了九个不同形式的现代感情:和门卫的不寻常的友谊,念念不忘又重新出现在生命中的旧日爱人,躁郁症患者不同寻常的情感经历,搞进急诊室的别样约会,要领养孩子的男同家庭,迟暮之年的浪漫爱情……这部试图“探索当代人复杂的感情生活,以及爱的痛苦与欢愉”的年度爱情剧涵盖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和故事,虽然短小,却足够丰富,因而吸引了许许多多的观众。

    八集中我最喜欢的是前两集的故事,然而印象最深刻的却是第四集蒂娜·菲和约翰·斯拉特里饰演的中年夫妻。

    这一集的剧情在全剧中略显平庸,没有出人意料的组合、没有疾病或者特殊身份特殊事件的加持,中间也没有任何超出我们日常生活的奇遇,所剩下的几乎只有熟悉、熟悉和熟悉。普通的中产阶级夫妻,人到中年,孩子逐渐长大,夫妻关系逐渐疏远,想要做些努力却总是不对劲,想要离婚都没出轨这样看起来“正当”的理由。婚姻生活中只剩下无聊,这几乎是我们大多数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故事开始于婚姻咨询师的治疗室,蒂娜·菲饰演的妻子萨拉和约翰·斯拉特里饰演的演员丹尼斯在咨询师面前承认自己婚姻的失败,想要结束这段关系。甚至在咨询师给出提议之前,萨拉就断然拒绝,不想为岌岌可危的婚姻继续做出努力。

    即使同样作为女性,我看完这集后也觉得萨拉这个角色太不讨喜了,和丹尼斯在一起时她的尖刻易怒让人觉得她就是一个行走的火药桶,随时随地都可能炸开伤及身边的人。她在咨询中指责丹尼斯是一个自我中心又孩子气的人,心理上和情感上发育不良,在丹尼斯说自己的爱好是做饭的时候立刻否定:你的爱好不是做饭。哪怕丹尼斯强调:做饭是我的爱好,萨拉。她也是立刻讽刺回去:好吧,那我的爱好是上厕所。

    好不容易在咨询师的建议下和丹尼斯找到打网球这个方式来发展共同爱好,还没打几下她就发怒离场了。丹尼斯和两个熟人打招呼,因为不记得其中一个的名字没有介绍他们让她感到被羞辱又导致了一场争吵。最过分的是丹尼斯的粉丝来和他求合影的时候萨拉说的话:他的粉丝都是年过五十的单身女人,已经有一阵子没人跟踪他了,所以他现在见什么都接受。女粉丝听到后整个人僵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连萨拉自己都知道这话有多刻薄,于是她尴尬了几秒后道歉离开了座位。

    萨拉表现出来的尖酸和她带给人的压迫感让人很难喜欢上她,她和丹尼斯在一起的时候也让人觉得幸好丹尼斯比较包容,换了其他人可能早就指责她无理取闹和她离婚了。然而二刷三刷的时候,我注意到更多值得玩味的细节。

    同样是萨拉,哪怕刚刚和丈夫经过激烈的争吵,她在孩子在场的时候目光也会立刻柔软下来。当丹尼斯辅导儿子演戏,在剧场舞台出现限制词汇的时候捂住女儿的耳朵时,她投向丈夫的眼神没有任何的攻击性,变得默默深情。

    萨拉当然不会一直都是这样尖刻的,她偶尔流露出来的柔情让我们确信她曾经是一个温柔的富有魅力的女孩,否则像丹尼斯这样性格单纯有名有钱的演员不会被她吸引和她走入婚姻的殿堂。那么到底是什么让她变成了自己都讨厌的模样,是什么杀死了她和丹尼斯之间的爱情?

    婚恋心理咨询师埃丝特•佩瑞尔在《亲密陷阱:爱、欲望与平衡艺术》这本经典的婚姻关系著作中专门有一章讲到为人父母者的爱和性,佩瑞尔说,为人父母之后,一切都变了。从二口之家到三口之家的转变,往往是一对夫妻一生中经历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伴侣双方都需要花大量时间(以年为单位而不是以星期为单位)才能在新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坐标。抚养孩子需要庞大的资源,而资源的缺乏对母亲的影响尤为巨大,因为在异性伴侣中母亲承担着大部分的责任。

    所以当我们再回过头去看丹尼斯说萨拉给自己很多的家务活,好像心里记着个单子算着自己离家多少天,计算每项任务的时间对比他离家的时间直到两者扯平的时候,萨拉说的永远也扯不平是什么意思。

    It’s never even!所以在两人看《帝企鹅日记》中企鹅父母为了照顾蛋付出了怎样的努力时,丹尼斯无所谓地吃着爆米花,萨拉却忍不住眼里的泪,在企鹅失去了他们的蛋时,她再也没办法承受,起身离开了电影院。此时的纪录片配音真是恰到好处:精疲力竭的妻子必须赶快离开。

    萨拉问丹尼斯:我们是不是就像那对企鹅夫妻,在一起就是为了保全孩子?她一直在担心孩子离开后他们的关系也会完了,过去十几年中占据了两人绝大部分时间的孩子不再需要他们,可他们除此之外却没有什么可以聊的话题去填充接下来的无数个白天和黑夜。

    萨拉是不讨人喜欢的,可是如果因为她的暴躁和愤怒就忽略掉她为婚姻所作出的努力,就太不公平了。我们应当注意到她是真的想要和丈夫多一些深度的沟通的,她想要走进丈夫的世界。然而在丹尼斯一个人参加完电影展映回家后,他完全没有留意到萨拉一直在等他回家,想听他讲一讲自己的事情。

    “电影展映如何?”

    “挺好的。”

    “派对怎么样?”

    “挺有意思。”

    萨拉依然在努力:“谁在那里?”

    “你谁也不认识,还是往常那些混蛋。但挺有趣的。”

    丹尼斯的目光看向电视,然后起身去倒水,根本没有注意到妻子关注的目光因为他的不回应暗淡了下去。

    佩瑞尔接待过无数对像萨拉和丹尼斯一样的夫妻,她说,“多年以来我注意到,以孩子为中心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问题,而且有时也是一种情感分配的问题。的确,孩子是成人的一种情感来源,对孩子无条件的爱和完全的投入赋予我们的生活更崇高的意义。当我们试图从孩子那里获得我们无法从自己的伴侣那里得到的东西时,我们是特殊的,我们很重要,我们不孤单,但此时问题出现了。”

    萨拉和丹尼斯的问题并不是从孩子离家才有的,事实上,在很多年前他们的关系就出现问题了,只是因为照顾孩子需要耗费人太多的注意力,才让他们无暇去思考。但萨拉已经敏锐地注意到了他们间的问题,丹尼斯有自己的事业,并且不觉得应该让妻子了解自己家庭之外的工作圈子,不邀请她参加电影首映式,不介绍她认识自己的朋友,萨拉觉得丈夫在推开自己。所以萨拉才在丹尼斯遇到熟人不做介绍时有那么强烈的反应,如果我们细看当时两人的动作,就会发现这简直是他们夫妻生活的一个隐喻。丹尼斯大步离开根本没想过等一下妻子,萨拉被孤孤单单留在街对面,不知道自己应该追过去还是留在原地,手忙脚乱过去想打个招呼,却徒增了一场尴尬。

    多年以来萨拉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也许并不是她主动的选择,而是她唯一的选择。他们两人不再是相爱的两个人,而成了子女护理中心的合作运营者。

    而丹尼斯却从来没有注意到这一切,他既没有真正理解抚养两个孩子过程中萨拉的劳累和付出,也没有看到她一次次提出想得到认可和支持的求助,当然也根本没注意到她为了拯救两个人关系做出的努力。

    像萨拉在咨询时指出的,丹尼斯有优越性,他工作上被别人照顾,他生活上像个孩子一样单纯易满足不想那么多,他习惯不按规则打球,习惯不关注伴侣的需求只顾自己自得其乐,而事实是,女人有很多委屈和怨气的时候怎么可能让你自得其乐呢?

    萨拉的戾气源自于她对自己需求不满足的报复,她嫉妒丈夫可以不用像她那样孤独地承受一切,又无法让丈夫关注自己的需求对自己表示一些理解和支持(男人总是觉得你在小题大做),只能采取最后也最糟糕的手段——尽可能让丹尼斯也不好过。

    所以,毁掉爱情的也许既不是工作也不是孩子,而是伴侣的无视。拥有愿意为家庭做出牺牲只希望得到一点点理解的敏感的灵魂,却因为男性的漠视而越来越枯萎,在付出所有的努力都看不到结果后变成自己讨厌的样子来引起对方的重视,结果却适得其反。这几乎是所有婚姻不幸的女人的共同悲剧。

    幸好,萨拉足够的真诚和勇敢,她敢于向对方展露自己隐藏在心底的悲伤和不满,而丹尼斯虽然迟钝,却并不冷漠。事实上,他在萨拉摔了一跤极其尴尬的时候伸出了手,在萨拉终于说出自己心声的时候发自内心地道歉挽救了他们的婚姻。

    2013年,萨拉的原型安·莱瑞在给《纽约时报》的投稿中探讨她与丈夫的婚姻危机。她说,当年濒临离婚时,连我们最亲的人都感觉不到我们关系出了问题。然而看似幸福的婚姻也总是暗礁密布,所有的人都面临着各式各样的问题,希望它们得到解答,否则《亲密陷阱》和《危险关系》这样的书不会长期出现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榜上。

    现在安·莱瑞夫妇已经庆祝完30周年结婚纪念日,他们依然打网球,只是他们现在比较有默契地选择和别人搭档,免得因为打球伤夫妻感情。

    关于爱情,夫妻俩给我们分享了两条经验:1、不要逃避或者害怕分开,因为这很可能是可以继续走下去的关键。2、如果将婚姻比喻成打网球,学会如何你来我往是很重要。如这集的小标题那样——“你来我往让游戏继续”。

    希望我们都能和莱瑞夫妻一样,打完婚姻这场友谊赛。

     5 ) 这是一首简单的小情歌

    几十年前,《当莎莉遇见哈利》(艾玛啊希望我没写错),《西雅图不眠夜》,《诺丁山》,《神秘花园》……所有的爱情片都是完整的电影,2个小时。

    现代爱情变短了,每集只有30几分钟。

    但幸好爱情还在。前几天我看那些老电影的时候,我还在想,这种类型的电影,怎么现在一部都没有了呢。幸好还在。虽然它变短了。

    这也许是我对现代爱情的最直接理解。

    ——

    纽约也许是展现现代爱情的最佳场所。住在这座城市的人都是那么的……时髦也许不对,精致也许不对……是那么的有领先感。他们的爱情也经常有这种特质。

    但纽约也是一座有历史的城市,所以爱情也同样,它有着自己的历史,它是一种继承。它不是凭空盛开的花朵。

    爱情就是这座城市的动物园,这座城市的自然历史博物馆,这座城市的公寓,地铁,公园。它无处不在,陈旧,但永远新鲜。

    我说不上是因为纽约而憧憬这里的爱情,还是因为爱情而更加喜欢纽约。

    ——

    要说故事本身,我最喜欢哪一个?

    可能是第一个吧。每个爱情故事都有其极端的一面,第一个似乎也不例外。但它似乎又是最普通的一个。

    但也可能只是因为它是第一个。

    我在凌晨四点看完了第一个故事。和很多人一样,我喜欢上了那个看门人。我喜欢他最后的那几句话,“我没有关注到那些男孩子啊,我看的只是你的眼睛。”

    ——

    结尾的大融合,老套是老套,但并不让人讨厌。

    为什么呢。也许是因为下了雨。

    也许是因为纽约下了雨。

    我也无法忘记下雨的纽约。尤其是在一个秋天的时候。

    我还记得那一年下雨的时候,一位陌生NYer和我打招呼:

    “今天很冷,对不对?”

    但她脸上明明写着温暖。

    ——

    最后的雨,让我想起苏打绿的那首小情歌。

    它就是这么唱的:

    • 你知道就算大雨
    • 让这座城市颠倒
    • 我会给你怀抱
    • 受不了看着
    • 你背影来到
    • 写下我度秒如年
    • 难捱的离骚

    ……

    这多少有些颠倒错乱。

    误把台北当纽约的错乱。

    但谁知道呢。

    一座下雨的城市,

    永远会滋生爱情。

     6 ) 《摩登情爱》八集全解:爱构成了纽约

    那么,你我为之添砖加瓦。

    一、引子

    首先,八集八个故事,每个故事都处在同一个空间——纽约市。在纽约这样一座包容万象的国际大都市,展开这些生动多姿的爱的故事,具有一种不容掠美的代表性。当然,在第八集后半段,你还会发现,八个故事还发生在同一时间线中,彼此并不直接相关,却同时发生,共同编织了一出现代都市的交响恋曲。

    以下是分集评述,涉及故事、主题、风格、台词等方面。

    二、分 说

    01:当你最重要的男人是个门卫

    这并不是一个爱情故事,却超出任何爱情故事。虽然剧名翻译成“现代爱情”,其实“Love”的内涵绝不只是狭义角度的爱情。酒店门房古兹敏对女主玛姬的关爱、呵护,绝非出于情欲,那更像一个饱经风霜、深知世事的长辈对一个初入大城市、青涩而孤立无援的小女生奉献的父亲般的温暖。

    古兹敏出身苦难的政治家庭,但见多识广,对人生的体味不是常人能比,拥有这样神秘过去的人标枪般站在纽约的大酒店门前,充当城市的守夜人,不禁令人想起电影《长日将尽》(或译为《去日留痕》、《告别有情天》)和英剧《唐顿庄园》中的那两位管家,他们身上带着浓重的古旧英伦绅士的气息,身后仿佛肩负着整座帝国的灿烂余晖,仿佛古老辉煌的时代只有在他们埋入泥土之后才能宣告落幕。

    这样的角色,站在现代都市纽约灯火流离的夜色之中,自带着一种紧密的冲突感,仿佛整座纽约的夜色因此而不显得那样轻浮了。而老门房和初入城市的大眼睛的乡村姑娘撞在一起,犹如英伦美酒混入了薄荷般的清新香气,意外地惊喜。

    古兹敏瞄准镜般的锐眼总能迅速分辨一个男人是否值得托付,但他从未强行控制玛姬的行动,他如同一年四季风雨无碍的良港,永远在你身后,等你停泊休憩。他知道,年轻的女孩总要去经历,亲尝过爱情的酸楚才能分辨爱情的甘甜,他无法代替玛姬行过她自己的人生。

    在所有古兹敏出现的情节中,你总觉得他身上藏着无数故事,那很有可能是年轻的纽约客们无法承受的。比如古兹敏看见玛姬婴儿的片子时,那隐忍的动情,就藏着刻骨的故事。你可以想象古兹敏也许是一个从未婚娶因而也从无子女的人,因为他自身的苦难经历使他丧失了这样的机会,那么他对玛姬父亲般的爱和他看着片子时隐忍的沉默便得到了解释。

    这一集有非常棒的台词,至少有两处我认为应该记入经典台词备忘录,下次美国电影学院之类的机构再评选“百年百句台词”之类的活动时,可以列入参考。

    古兹敏在马路边小心翼翼地将拎着摇篮中的小宝贝走进酒店时,一声刺耳的鸣笛呼啸而过,古兹敏恼火却又控制着音量说了下面几个单词:“哦,嘘!纽约,闭嘴!”

    玛姬离开了纽约去了国土另一端的洛杉矶,五年后她带着新男友来看望古兹敏,出人意料的是,这个新男友竟然通过了古兹敏那双锐眼的审视。正当玛姬惊讶不已的时候,古兹敏告诉她自己判断那些男人好坏的标准:“我看的从来不是那些男人,玛姬,我看的是你的眼睛。”

    这是八集中我毫无疑问最喜欢的一集,导演和编剧均为约翰·卡尼,他也是经典音乐片和爱情片《曾经》的导演和编剧。不过额外一提,这八个故事都基于《纽约时报》的“摩登情爱”专栏改编。

    02:当丘比特是一个爱打听的记者

    这一集依旧由约翰·卡尼编导,整个故事可再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一个当红约会网站创始人乔什接受年老的女记者采访时的恋爱回忆。作为成千上万人的丘比特,他自己却有着一段伤心情事。几年前,他和一个叫艾玛的女孩邂逅并热恋,半年后,艾玛遇到旧爱,头脑发热与之激情重燃,虽然她很愧疚,并解释自己真爱的还是他,但乔什没有选择原谅她。两年后,乔什与艾玛在街上偶遇,他发现自己还是爱她,但此时她已经订婚了。

    第一部分只算是个前菜,之后女记者的回忆才是整个故事的重心。原来女记者有一段更为凄惶的爱情往事。

    异国他乡,年轻的女记者和一个进修莎士比亚的文学生在巴黎偶遇了,一个浪漫而传奇的开端。一次,两人约定在巴黎见面,然而男方却没有出现,从此杳无音讯。17年后,女记者在一次伦敦签售活动上,她见到了那个令他魂牵梦萦的男孩——如今已然老了,但两人一眼就认出对方(错过约定和书店重逢的元素让人想到《爱在日落黄昏前》)。

    原来当年那个男孩在火车上丢失了那本她送给他的《安娜·卡列尼娜》(列夫·托尔斯泰的爱情小说,在剧中这当然也是一本代表更久远的爱情状态的信物),里面写着她的地址和联系方式。为此,男人一辈子也没法将《安娜·卡列尼娜》这本书再读下去。

    有意思的是两人重聚分别后,回到家中,面对各自现在的伴侣,做了不同的决定。男人决定善待多年来自己愧对的妻子;女人则决定中断和丈夫已经没有爱情的婚姻——显然,她更愿意活在和当年那个男孩子的爱情里。

    故事交换完。两人握手,拥抱,略带尴尬地微笑着,挥别,转身淹没在城市的远景。但是,我们知道,有一种东西不是被淹没了,而是更清晰了。

    最后的结局非常圆满,女记者自作主张,将乔什的故事刊登了出来,前女友艾玛读到后,才知道对方对自己的心意,她毅然和现任男友分手了,乔什和艾玛重归于好。

    女记者的故事其实是对年轻情侣的规劝和祝祷,是前现代爱情对当代都市爱情的模示。分明有穿越时光的声音在头顶说:“珍惜啊,年轻的人们!”

    第二集表达的主题就是“珍惜”。

    这一集也有优秀的台词。

    一句出自年轻男女主角分手时的对话。乔什谴责认错的艾玛:“那不是爱,那是负罪感,爱是信任。”艾玛无助地申辩道:“爱包括很多元素。”

    另一句出自女记者之口:“我们曾经拥有、尚未完成、未经试炼就遗失掉的爱,对那些选择安定下来的人来说,是多么轻率、幼稚。但事实上,这就是最纯洁、最投入的爱。”

    03:接受真实的我,无论我是谁

    刚看到这集标题的时候,我以为这句话是对爱人说的,现在我意识到它是对自己说的。

    这是一个躁郁症(双相障碍)患者的故事,从疾病名字就可以看出患者处在两种极端心境之中,有时会陷入躁狂,有时会陷入抑郁。

    叙事是以女主回忆的方式展开的,当时她正在填写一份约会网站的个人简介。

    故事的开始是个早晨,女主处在极端兴奋之中,仿佛全世界都在等着她探索,于是她去逛清早的超市,在那里她遇到了一个自己钟意的男人,并火急火燎地爱上了他。这里有一段优秀台词,女主说:“如果你能在早上的超市里发现爱情,你就知道你可以信任这份爱,因为没人是来这儿施展魅力的,没人来这儿钓鱼或寻找一夜情。”

    两人第一次约会是一个晚上,这时女主进入另一个极端状态,精神极其低落,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劲来。男主对此不明所以,但温柔体贴,尊重她的心意,陪她做她想做的事。但是当男主询问她时,她没有告知实情。

    第二次约会是在另一个夜晚,起初女主花了一整天时间收拾和打扮,心情也切换到了超级兴奋的状态。问题再次出现在夜幕降临之时,当屏幕上老电影《吉尔达》中饰演风情万种的女性角色吉尔达的丽塔·海华斯出现时,女主再次慢慢沉沦下去,因为她想起海华斯的名言:“每个我遇到的人都爱上了吉尔达,却和我一起醒来。”吉尔达这个光鲜亮丽的荧屏角色对应的正是穿亮片衬衣逛超市的那个女主,而陷入消沉的女主对应的是说那句话的现实中的丽塔·海华斯——在爱情中也是一个悲伤失意的灵魂。

    女主又不行了,连起床应门的力气都失去了。男人对此完全摸不着头脑,以为女主对他没有用心,只是随意敷衍而已。由于女主没有告诉他自己患病的事实,两人就这样错失了彼此。

    在这个情节中,出现了两句好台词,第一句是:“这可是一个不愿让他的桃子撞伤的男人,他会怎么对待一个受伤的灵魂?”但是紧随而至的一句更为出色。

    女主躺在床上无助地哭泣,男主一步一回头地犹豫要不要回过头来再找她时,应景的台词出现了,那是女主的心声:“请回来,别回来。请回来,别回来。请……回来。”女主挣扎却无力的呢喃与男主犹豫反复的动作正好呼应,但是最后,他还是离开了。

    之后的结局是,女主在朋友的开导下,打开了心扉,将真实的自己公开给每一个被她莫名伤害过的人,然后她将这些经历写在了约会网站的个人简介之中,等待幸福再降临。

    所以这个故事讲的是在寻找和面对爱情之时,要做真实的自己。

    其实不论你有没有双相障碍,说到底人都是有很多面的,有优点就有缺点,有好相处的时候就要不好相处的时候,剧中的双向障碍只是用更富冲突感的形式将这种每个人身上都有的落差更清晰地呈现了出来。吉尔达很美好,但我们同样需要接纳现实中的海华斯。最最重要的一点是,接纳一事不能光靠他人,接纳自己的首先得是自己。

    这一集的特色在于舞台化的动作设计和富于戏剧感的叙事方法。无论超市还是停车场,逛街还是居家,女主说跳就跳,但与剧情契合得很好,因此跳得毫不违和。男主在门外徘徊而女主在床上内心独白的那场戏,更是将人物心理与动作元素和声音元素结合得若合符契,令人叫绝。

    04:你来我往,让游戏继续

    这一集前段的配乐塑造了恼人的幽默剧效果,配乐和主角二人的状态是合拍的,让人想起了蔡健雅《别找我麻烦》之中那段小号(如果没错的话)。

    这个一个有关婚姻之痒的故事,这对夫妻快要步入老年,潜伏多年的矛盾终于发作了。情况是这样的:妻子是个家庭主妇,为明星丈夫做了牺牲,夫妻二人是相爱的,但他们长年缺乏交流,没有共同爱好,妻子也融入不了对方的生活,丈夫又有着明星很容易有的孩子气和撒手不管事的性情,因此她很失望、很失落,终于坚持不下去了,两人到了看心理医生的地步,结果在心理诊所要么不断拌嘴,要么各自沉默。

    看起来这样下去,他们前方的道路只有决裂一条了,就像很多走到这一程的夫妻一样。只是很多人选择了将就,没有离婚而已,但是彼此知道,爱已经不存在了。

    剧中这对老夫老妻不同的一点是,他们还是相爱的。最终他们达成和解,找到了适应彼此的节奏——在一次家庭聚餐中,他们令人尴尬地在一个女粉丝面前吵了一架之后——并熬过了难关。

    这个故事是莎朗·豪根负责的,表现得有点差强人意。要讲的意思是: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不妨再努力一把。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彼此还爱着对方,只要两人是相爱的,就一定能找到适应彼此的双人节奏的——爱有时候不就像双人舞一样吗?——需要的就是你来我往,互相找补。剧中夫妻两人从执着于网球规则到最后自然而然地打球,也正是这个意思。

    05:在医院,一段苏醒的插曲

    这是一个反差感十足的故事。起初你以为是约*,后来发现是约会;起初约会的地点是公寓,后来竟然挪到了医院;起初是爆笑的滑稽剧,后来成了温馨的生活流电影。

    简而言之,这是一个焦虑狂和一个自恋狂诡异而浪漫的爱情故事。故事开始以轻喜剧的方式入题,男主罗伯和女主亚斯明手忙脚乱地在公寓约会,两人感情迅速升温,正致力于更进一步时,木讷的罗伯把自己搞伤了。于是只好去医院,才刚认识罗伯的亚斯明全程陪着罗伯度过了他这个悲催的夜晚。

    这一过程中,两人越走越近,但他们自身的弱点也逐渐显露出来。

    罗伯总是活在焦虑之中。他会纠结自己等人时的坐姿,虽然仅着亵衣,依旧在沙发上扭来扭去,对着镜子,寻找自己的最佳体态(裸体状态)。去医院的途中,他连珠炮似的撒谎,在自己的年龄和约会次数上说假话,但他又不是刻意要这样做,而且这些谎言都是骗不到人的蠢话。他害怕别人看到自己的弱点,因此难以社交。

    亚斯明的自恋也是中毒颇深。她习惯在地铁的双向电梯上冲异性抛媚眼,渴望所有人都关注她,都爱上她。他还将自己的生活随时展示在网络上,博取他人的点赞,就像网络时代的我们一样。而且她非常不容易满足,当她觉得别人对她不够迷恋她就会失落。这也给她带来了很大的心理负担,因为她时刻想要展现一个最好的自己,留下来照顾亚伯也有这部分原因。因为这样的弱点,她很难长期恋爱,总是处在不断的约会之中。

    对比两人的弱点会发现,其实他们的问题性质上是一样的,他们都过分在意他人的眼光了,以至于让自己活得很不自在。

    看起来,这个故事的主题与第三集有所重合,但第三个故事侧重在勇敢接受自己,这个故事侧重在理性对待外界,最好的状态就是让一切自然而然地进行。自然到甚至可以停止言语,只是用心感受,就像最后亚斯明躺在罗伯的腿上恬然睡着那一幕。因此最后的结局是,两人逐渐打开心结,开始了自然的相处。

    这一集是拍得最生活流的一集,由汤姆•豪尔执导,这好像是个新人导演。

    06:他看着像老爸,所以只是晚餐,对吧?

    开场第一幕是21岁的女主角曼迪参加女友的生日私宴,女友的父亲正在言语上百般溺宠着自己的女儿,然而镜头对着曼迪,她专注地看着说话者,令我们误以为说这话的是她的父亲,直到镜头缓缓转动,我们看到在场的其他人和整个空间格局,我们才意识到自己上当了。这是一个利用空间和声音元素制造出的巧妙误导性镜头。

    但这一幕奠定了女主角内心渴望父爱的心理前提。但是,这或许又是一个主题上的误导。

    故事的逻辑是这样的,由于曼迪的父爱缺失,因此她不可自拔地爱上了自己的老板,但这并不是真正的爱,只是女孩对父爱的渴望。因此在老大叔动情亲吻她时,她才会表达出那么大的反感。

    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吗?这恐怕只是女孩自己内心的逻辑。尽管她总是叛逆式地胡搞,但她没有谈过真正的恋爱,因此爱具体是什么样的感觉,恐怕她自己也是分辨不清的。

    确实非常多的细节表明,曼迪在老大叔身上寻找父亲般的依赖。但从一些细节就可以发现,她对老大叔也是暗涌着异样的情愫的。在老大叔家的晚餐间隙,她走进洗手间,对着镜子说:“吃完甜点就回家,放轻松。”这里表明,她自己知道这其实是一场约会,她知道自己面临的是什么,但她还是让事情继续发展下去。

    等到老大叔俯身亲吻她时,她的反应其实是过于剧烈的,与其说那是父亲形象的倒塌使她陷入崩溃,不如说那是她对内心动情的顽固否认。那更像是她在说服自己:“这不是爱情,这只是父女之间的爱。”而她否认这一情愫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理由竟是对方比自己大几十岁。大几十岁就不会是爱情了吗?现代社会用不着还要对这个问题进行过多的思辨吧。

    这个故事还有另一个视角,即从老大叔的角度来看待。当他凭窗远眺时,我们看到了一个肝肠寸断的形象,只是岁月在他身上的流逝使他的爱与痛都是静默隐忍的。这个老男人,为了自己的爱情,突破了常轨,爱上一个心智尚未成熟的年轻女孩,这是危险的事,但他没有退缩,而是听从了内心的召唤。如今他受伤了,分明比青年人失恋还要心酸。

    两人最后面谈的那一幕之中,年轻女孩对他垂首饮泣的举动感到诧异,于是有了一段经典的对话。

    “你在哭吗?你不是(大人吗?)……哭不是年轻人干的事吗?”

    “为什么我不能哭?为什么我不能对此有情绪?就因为我老了吗?”

    这段对话为年长之人的爱情正了名,爱是不分年老年少的,年轻人有的情感和困惑,年长之人同样会有,有的人可能到死都有一颗所谓少年的心。其实和年龄没有直接关系,那是颗什么心就是颗什么心,因此年轻人中一样有许多人轻视爱,不懂爱;老年人中一样有许多人珍惜爱,懂得爱。这不关年龄,关乎的是每个人的不同。小混蛋和老情痴,毫无疑问,我选择老情痴。

    爱是超越年龄的,这就是这个故事的主题。老大叔对曼迪的这段感情,令她收获的不只是父爱,更重要的是,她被带进了爱情的大门,开始懂得什么是爱。这是一堂一对一的线下真人爱情课呢!

    老大叔以长者的身份和曼迪说完临别赠言(那是曼迪之前最想得到的父爱认可),独自离开。看着他渐渐远去的背影,曼迪意识到,自己内心有什么发生了变化,也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因此她大声喊道:“等等!”影像戛然而止。

    此时,没有疑问了,不论结局如何,这确凿无疑开始成为一个爱情故事。

    07:她自己就是一个世界

    第七个故事更接近新的现实问题,试图探寻新的答案。看起来是这样。其实,这个故事是在追溯比其他所有故事都更古老的话题,它直接叩问人类起源和人性本身。猩猩是一个空间参照物,是与我们平行的物种,正如第二个故事所体现的。但在这一集中,猩猩也是一个时间参照物,它暗示人类的过去。

    穿插其间的猩猩纪录片只是喜剧手法吗?并不止于此,它在铺垫和暗示一个命题:人类的天性是什么?

    我们慢慢说。什么叫天性,归结到人类社会,这个问题就可以这样来问:我们天生就有父爱和母爱吗?我们天生就是城市定居者吗?我们的世界能否容纳他人?

    然后我们再来细看,其实从一开始创作者(约翰·卡尼)就在一点一点陈述这个命题。一对同性恋情侣——托宾和安迪在家,安迪在客厅看完猩猩生子的纪录片,感动得母性大发。而托宾呢?他对养育后代一事没有显示出任何兴趣。这个细节就说明,人类是否天生具备父母之爱,答案是不确定的。

    但是既然安迪渴望养育一个孩子,他们也就走上了领养之路。然后他们被推荐给了一个非比寻常的孕妈卡拉。

    卡拉是一个流浪者,但显然这里需要特别说明,她不是被逼无奈,只能流落街头,而是她骨子里就是一个迁徙者(在现代社会也许应该说是一个旅行者)。

    她说了很多相关的细节,说孩子的父亲是一个街上遇见的好人,但是他们不合适,因为对方是一个想要安定下来的人,而她不是。她说待在房子里会令她恐惧症发作,她将房屋、汽车和手机都视为人类自设的陷阱。她向往在路上的生活,谈起从一座城市旅行到另一座城市的事,才会令她双眼放光,精神抖擞。基本上,她就是一个反对现代生活的人,她身上似乎体现着人类的返祖现象,因为很多科学研究表明一开始人类并非定居者。

    旅行好比是亲身感受着这个世界的一草一木,和远古人类是相似的,这与在屏幕上浏览世界的现代人类有着本质的区别。这是卡拉旅行的精神动因,但她说不清为什么自己会这样认为,也许这正说明,人类的基因中是有迁徙的本性的。她的很多体态比如抓耳、缩颈可能也是有意设置的动作语言吧(虽然也可能仅仅是因为她没洗澡)。

    她看准了托宾和安迪是一对好父母,干脆利落地答应将自己的孩子交给他们抚养,根本不在乎什么法律程序,文书工作。看起来,她对养育后代是没有什么向往的。但是真的如此吗?不必急于锚定一个绝对的答案。不过有意思的一个细节是,卡拉养了一条狗,对那条狗非常关怀。

    接着视角又转向了托宾和安迪的二人世界,我们可以看出,托宾对领养孩子这件事还是很犹豫的,正如开头显示的那样,他没有做父母的冲动,他同意领养是为了安迪的心愿。但是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他们也养了一条狗,而且不想做父亲的托宾对捡狗便便这件事投以饱满的热情。

    所以意识到了吧,这两条狗的出现并非随意点缀的道具而已。

    之后的情节是,卡拉离预产期还有八周,她理所当然地住进了两位男主角的家中。托宾对此很反感,他显然不愿意自己和安迪的二人世界被侵扰。

    之后发生了一件对目前的人类总体来说还有点滑稽的事情,托宾家的小狗被卡拉的大狗给弄得怀孕了,托宾的态度是要给小狗流产。这个情节也可看出托宾其实没有做好准备要迎接一个新生儿降临到自己的世界。

    之后很快就发生了令托宾更不愉快的事,卡拉将街上的男人带到了房子里面,托宾情绪失控,和卡拉大吵了一架。

    他将自己的不满通通宣泄出来,卡拉这才知道托宾同意她住下,是在容忍她,而非接纳她。托宾根本适应不了安迪之外的人闯入自己的生活,卡拉狠狠撕破了托宾这层造作的自我防护(现代社会很多人都是这样的啊),她斥责托宾根本不在乎除自己之外的其他人。

    但是反过来,托宾也狠狠地刺伤了卡拉,他抨击卡拉同样与人际脱节,活在自己的世界,连自己的孩子都养不了。

    这个时候,我们就看到了托宾和卡拉共同构建的一个命题:我们的世界能够容纳其他人吗?

    我们真的想要其他人存在于自己的世界吗?我们是不是生而自私的?我们真的关心别人吗?我们真的渴望做父母养孩子吗?我们是不是注定孤独的?——这些都是可以进而引申的问题。

    也许在叩问自己的时候,你已经感到有点自我怀疑式的悲观了。但是我们还是不妨在剧中寻找可能的答案。卡拉和托宾这两个人看起来都是在自己的世界自成一体之人,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他们无法容纳他人呢?OK,除了关于养狗的细节以外,还有更多与他们的外在相抵触的细节。

    根据第八集的混剪细节,卡拉在走进托宾家门之前是很犹豫的,她担心托宾和安迪不能给自己的孩子长久的关爱;在公园看到一帮玩乐团卖艺的小孩子时,可是给了一个推到脸上的近景镜头,卡拉一脸感动。这些细节难道没有表明,卡拉其实是有母性的吗?

    而托宾这个人在生活中对人分明是多么温和。卡拉被他刺伤了出走之后,托宾转眼就后悔了,非常焦急地寻找她。这不正表明,托宾对卡拉是非常在乎的吗?

    之后在医院生产的那出戏,托宾和卡拉面对新生命诞生时那样的喜悦和动情,更是彻底推翻了两人之前留下的隔绝、自我的形象。

    你知道吗?说到底,那些抽象的概念有时候很误导人,它们根本定义不了我们人类,因为人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存在,我们生活在微观世界的无数细节之中,我们生活在日复一日与千百人无数照面的瞬间之中,我们生活在你来我往你言我语的无数交流之中。人并非非此即彼的单向者,我们是多面的,是交互的,是发散着无限可能的。我们怎么可能是封闭自私的?我们怎么可能是任意开敞的?这都不是我们,这也都是我们。因为,我们就是人啊,无法定义的人啊!

    托宾和卡拉这两个从任何方面都表现得迥然不同的人类,都能够达成和解,都能够理解对方、认可对方、接纳对方,成为好朋友,那么这个故事给出的答案和祝愿都已经很清楚了。无论我们有多大的差异——就像卡拉和托宾——他们一个像原始人,一个是现代人——我们都能容纳彼此的。

    08:越是临近终点,马拉松变得越是甜蜜

    第八个故事讲的是人生黄昏时的恋情和老年人失去伴侣后如何面对余生。

    故事一开始老太太就显得无精打采,因为她刚刚失去了爱人,接下来她要去参加一场追思会。

    穿插叙事将这段恋情徐徐展开,很简单,很纯粹,很安定。

    两个老人是在跑马拉松的时候认识的,老大爷在六年前丧妻,失去了长达三十六年的婚姻和最爱的人。而且老大爷身体也不太好,跑马拉松掉到最后一名也不稀奇。但老太太爱上了老大爷,并乐意放慢自己的脚步,适应他的节奏,这逐渐打开了老大爷的心扉,两人慢慢走在了一起。

    再后来,老大爷去世了,老太太还不知道自己接下来如何度过。

    马拉松在这个故事中是对人生的比喻,人生就如一场马拉松,有的人可能老了才遇到一起奔跑的伙伴。失去伙伴后发现,接下来还有漫长的跑道需要自己独自征服呢。怎么办呢?

    站在马路的一端,望向马路的另一端,老太太知道了答案,她的脸上浮现笑容,缓缓迈开步伐,接着之前的里程,带着对逝者的怀念,继续跑了起来。因为那个人,他会在终点等着你的啊。

    这个故事短小到给人感觉没有展开,你可以不喜欢它。但我认为故事背后的概念是重要的,因为这八个故事是一体的,它们是一副组曲的不同乐章,共同响应着“爱”的大命题。

    这一集后半段借着一场午后的急雨,利用镜头语言将八个故事的主角串联在同一条时间线之中,留恋式地全景展览纽约这座城市缤纷多彩的爱与情。此时,我们恍然梦觉,像看了一部大电影一样感动。这时,我们还想不到这散文小品式的八个故事要说的是哪句话吗?

    ——爱,构成了纽约(城市)。

    相信吧,当你漫步在街上,无数好事正发生。

    三、总说

    从剧名来看,讲的是现代社会的爱与情。我无法代表他人言说自己的感受,我只能说我感觉,很多现代人对爱这件事是感到失落的。

    你打开新闻,看到的热点就是:哪对明星情侣恩爱多年却在撕*分家产,某某男明星好男人人设崩塌被曝出轨,谁谁艺人私生活混乱堪称渣男。性侵、强奸、外遇、包养、潜规则、相亲、催婚、大男子主义、性别仇视、恐同,许多负面能量如同无休无止的浪潮滚滚而来。

    更为致命的是,私人内心爱情价值观的嬗变。你发觉你幼稚懵懂之时自我否定的那份情愫,现在看起来倒像是最接近爱的玩意儿了。你可能每次恋爱都伤痕累累,至今无依无着。你觉得遇到一个互相喜欢而且心意相通的人真是太TM难了。你发现自己好像失去爱的感觉,爱的能力,陷入彻底的自我怀疑了。

    那么,看起来,现代爱情给人的感觉,是越来越差劲了。

    那么是这样吗?不,这些毕竟还是太片面了,真情在任何年代都是不会缺席的,于是这八个通通无比平凡却个个堪称经典的当代情感范式出现在了你我面前,它们覆盖了爱的不同面向,给所有人以爱的勇气和希望,告诉我们,现代情感,也是可以这样的!

    最后还想聊几句,这部剧的一个内在性格。也许你会觉察到这些故事中都掺杂着一些似乎从前的时光才有的旧元素。

    第一集英国贵族府邸老管家般的酒店门房;第二集女记者在前通讯时代错过17年的爱情;第三集躁郁症女主不上tinder上老式约会网站;第六集润物无声的老少恋;第七集旅行者卡拉身上的返祖现象;第八集人生暮年的黄昏恋。

    所以——

    这部剧讲的只是现代爱情吗?这分明是对一生只爱一个人的旧时风情的追慕、钩沉与垂祷,对此情可待成追忆的往日情怀的缱绻、纪念与铭刻。

    这还只是爱情吗?这分明是更广义的LOVE,爱是包罗万象、生生不息的。

    现代爱情应该是什么样子?应该像我们片面所见、片面所知、片面所感的样子吗?这里分明留下了珍贵的标本,告诉我们,现代之爱有着更丰富多元的层次和面貌。

    (阅读深入剧评,请关注公众号:段雪生)

    (如果觉得本文有所帮助,就请你轻轻点个赞吧!)

     7 ) 看了第二集 和过去的我和解

    Sometime you realize that true love in its absolute form has many purposes in life. It’s not actually just about bringing babies into the world or romance or soul mates or even lifelong companionship. The love we had in our past, unfinished, untested, lost love, seems so easy,so childish to those of us who choose to settle down. But actually,it’s the purest, most concentrated stuff. —摘自第二集

     8 ) 记录每集想法

    总体三星半吧,鸡汤文。

    爱上第一集的女孩。

    第二集蛮喜欢那种一见钟情,也很赞同女作家说的我们的爱不需要用开房来证明。但是我不喜欢男作家的女友,吃回头草上瘾吗?可不可以留点白月光在心里。

    第三集。有双向经历的立马代入自己,觉得关注了这个群体,表现了他们的真实。如果说觉得这集不好,就有人跳出来说因为你没有双向怎么会感同身受。问题在于我有没有双向吗?

    第四集挺无感的,一对失去共同语言和思想的夫妻,是如何重新找到一起生活的凭据的,非常浅没什么说服力。

    第五集特别喜欢,yp约到对的人这种设定反复讲了不少还能拍出一点点新意算是突破了。天一亮我们又成为我们。

    第六集,去你俩妈的,什么比玩意儿。

    第七集,选择领养的夫夫我给一个赞。其实不一定需要真正血缘的联系,如果只是想成为家长,从小养大一个小孩就可以。 第八集,羡慕他俩加起来已经活了140岁,感觉挺难的,就单说活到这个年纪。

    最后的混剪其实很刻意,貌似只有第七集做了梗,其他都是补拍硬凑。人生就是过程,有时候一个故事不需要交代前因后果。

     短评

    第一集暖心门卫看哭。第二集不喜欢男主演,直接跳过。第三集女神海瑟薇。第四集是tina fey,我的女神,搞笑又感人,差点又相信婚姻了。第五六七集无感,但第七集有莫娘。第八集一场大雨把所有人联系在一起,联系在这座城市里,组成了生活,感觉不错。最感人的还是第一集。

    6分钟前
    • 小宗
    • 推荐

    第二集完全能拉长拍成一部电影哇

    10分钟前
    • 小唧唧
    • 推荐

    爱的包含性很强,前两集我就哭死了,海瑟薇也太美了

    15分钟前
    • Hathaway’
    • 力荐

    喜欢,除了夫妻打网球那集别的都喜欢。非常多情节里面都可以得到共情。天渐渐凉了就很需要这样暖暖的剧,希望它拍80集 至少帮我们渡过冬天。但是翻译不好,因为我们在里面看到的不只是爱情,是理解和爱。看完至少可以暂时相信世界可爱。

    16分钟前
    • 🪐丧甜治多心
    • 力荐

    这其实是一部像性格测试题一样的剧,每个人大概都能在里面找到一两集特别共鸣的,而对剩下的几集毫无感觉;但一些人毫无感觉的集数,可能对于另外的人来说又特别有共鸣。我个人内心比较嗡嗡响的是第六集的Daddy Issues 和第三集的Bipolar,但最爱的角色当然还是第一集的Guzmin 啦!

    21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矫揉造作流水账小故事。

    22分钟前
    • 我和我的小毛衣
    • 还行

    好多熟脸!第一集又给我看哭了。暖暖的细碎的,木质颜色的纽约,就像喝着一杯热可可的秋日午后。秋日高分剧预定!

    26分钟前
    • 美伢老师
    • 力荐

    第一集好暖,古斯敏太迷人

    30分钟前
    • emma柒
    • 力荐

    第一集给我整哭了

    33分钟前
    • NH栗
    • 推荐

    莫名好喜欢第五集

    37分钟前
    • 冲进海里吧
    • 推荐

    一次放出就是爽啊~~看完觉得片名翻译成爱情似乎有点不合理,这个love是广义的爱,并不局限于爱情

    38分钟前
    • 不吃羊又
    • 力荐

    最喜欢那个时隔十七年的故事。一个本来放不下,却在重聚后回归了家庭,一个本来放下了,却在重聚后结束了现有的婚姻。中间似乎改变了很多,却终究没能改变结局。

    43分钟前
    • 紫苏バジル
    • 还行

    我觉得叫《爱在纽约》比较合适一点,因为讲得不仅仅是爱情。单元剧,每集都是一个小短片,可能也是这样的结构,所以不追求深刻,侧重于感受情绪,整体很轻松,第一集尤好,奠定了整部剧的基调。

    46分钟前
    • 天马星
    • 还行

    ny很大,所以它可以容纳那么多种人、那么多种生活,而这些人又在生活里创造着那么多种故事。从报纸的情感专栏到爱情电视剧,从个人的小故事到一座城的大时代。不过说实话,故事的确比较老气了,毕竟是脱胎于普通人的经历,不是谁都是言情剧主角。但里面有一些细节还是很动人,比如门房与租客的深厚关联,或者躁郁症终于坦白自己所获得的共情。世界并不够好,但总有人努力在其中活出美感。

    47分钟前
    • 恶隐息烙
    • 推荐

    比《纽约我爱你》更加纽约我爱你。

    50分钟前
    • JulyChan
    • 力荐

    前七集就是人类的七宗病:盲目、不原谅、不表达、不沟通、伤残、耽于幻想、轻诺……这个时代,没有钱没有爱,谁还没有病呢?爱(不止是爱情,还有友爱,更多是友爱)是良药。有人治好了,但大多数人治不好。或者这边以为治好了,结果病灶转移到另一边了。一直治着,一直病着,这便是人生。最后一集讲死亡,只有死亡能令我们懂得珍惜。

    51分钟前
    • 惘然
    • 推荐

    好浪漫啊 好想谈恋爱啊

    55分钟前
    • 村里种树
    • 力荐

    第二集😭😭😭😭😭😭😭

    58分钟前
    • 柚桉桤
    • 力荐

    好温馨舒服,看完想恋爱,特别适合秋天观看。是根据纽约时报里的真实故事改编的,不知是因为长大了还是单身久了,反倒容易被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平淡真情而感动,直戳我泪点,特别是前三集。卡司都大爱,好喜欢安妮海瑟薇那集,她演的双向障碍患者太令人心疼,而且她真的好美啊!全集看完有点舍不得。

    60分钟前
    • 吹吹夏天的风
    • 力荐

    所以,恋父情结是享受关爱,用青春无情勒索,并不支持对sugar daddy肉体的献祭,小女孩的吻是要给同龄人的;二,爱情无非是交流,从肉体交流到精神交流,失败的交流往往是交流的失效;三,支持旧情复燃,未经审视,未经考验的爱情都是浅层次的,脆弱的,每一次撞击都该让亲密关系更紧密;四、爱情是依时间递增而更粘稠的,不要局限于自己的世界,要打通与恋人的世界的隔膜,夫妻关系同样如此;五、也许对方不是不爱你,是她有病,她双相情感障碍,如果足够爱她,要接受她情绪常常走极端;六,养小孩是要重建爱情的安全的壳,这个壳必须比养小孩之前的壳更坚硬;七,活到老,爱到老,“如果我只订了一间房,房间里只有一张床,你介意吗”,人生最后一圈也要坚持浪漫主义。漂亮工整的爱情作文,没什么爆点,但诚诚恳恳聊聊爱情才是对的。

    1小时前
    • 茂树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