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动作片 极限职业

    极限职业

    评分:
    0.0很差

    分类:动作片韩国2019

    主演:柳承龙,李荷妮,陈善圭,李东辉,孔明,申河均,吴政世,许俊硕,金义城,宋英奎 

    导演:李炳宪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破战

    • 内战

    • 少女斗恶龙

    • HD中字

      独立日1996

    • HD中字

      断箭1996

    • HD

      极速杀机2018

    • 佐菲奥特曼 奥特战士vs大怪兽军团

    • HD

      热血街区电影版:极恶王续篇

     剧照

    极限职业 剧照 NO.1极限职业 剧照 NO.2极限职业 剧照 NO.3极限职业 剧照 NO.4极限职业 剧照 NO.5极限职业 剧照 NO.6极限职业 剧照 NO.16极限职业 剧照 NO.17极限职业 剧照 NO.18极限职业 剧照 NO.19极限职业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一支由5位掉漆警探组成的缉毒小组,因办事不力被长官钉得满头包,成天埋伏在毒贩巢穴对面的炸鸡店中监视,案情也毫无进展。既然每天都得待在炸鸡店,不如动手卖起炸鸡,看似无厘头的决定,竟让鲁蛇警探们意外找到事业第二春,卖到吓吓叫的神级美味炸鸡,让餐厅一夕爆红,订单电话接到手软!副业做太大的警探们有办法达成使命吗?对面的毒贩又是否会闻香而来呢?

     长篇影评

     1 ) 龙虾输给炸鸡,一个本子都能差这么多?

    作者:Santaku Dai

    2015年,中韩协同制作了一个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该故事的原貌大概是说有一个贩毒集团为了掩人耳目,借由假做物流公司打掩护做毒品交易。

    这个故事先后在中国大陆和韩国被翻拍成电影,前者在去年上映后不仅遭遇了票房上的冷遇,其在豆瓣上的评分至今都仍只有4.9分。而后者,在几乎没有一线明星加盟的情况下,上映至今的票房已经打破了韩国电影历史上的最高票房纪录,该片超越历史题材战争片《鸣梁海战》,登顶韩国电影影史票房冠军。

    这两部电影就是前两天被大家吵得火热的说韩国抄袭我们的《龙虾刑警》和《极限职业》,所谓“抄袭”一说,现在已经被韩国制作方澄清实则为“一本两拍”,不过是中国这边先拍出来了而已。

    我们要关注的,其实并非抄袭与否,而是为何一个相同题材,甚至是出于一个文本的故事,会在上映后遭遇如此两极化的口碑和票房。其实如果单纯从文本层面来讲,这种借由“错位”来达到叙事效果的故事,早就已经不新鲜了。伍迪.艾伦早在将近二十年前就借由《业余小偷》讲述了一个类似的故事,一个小偷准备抢银行,用甜饼店来打掩护,结果没抢到银行,但甜饼店却火了。

    那么对于一个“套路化”的类型故事,究竟要怎么讲才能让观众买账?对于类型片而言,其类型的框架及其框架内的元素和主题其实都是相对固定的。聚焦于犯罪电影,必然少不了警察与犯人的二元对立,正与邪的对抗,以及诸如动作场面,追车戏等等固定的元素。

    而这一类故事的尾声,如果以警察或侦探为主角,往往会以将犯人抓拿归案或是解决案件找到凶手告终,诸如我们熟悉的福尔摩斯系列,或是香港著名的警匪片。如果以反派为主角,大部分在结尾会以坏人最终横尸街头结束,比如《邦妮与克莱德》,《放逐》等等。

    因而,评判类型片的标准,在如今的创作环境中,如果单以完成基本类型片都具备的必要元素的完成度上来说,其实不会有什么大的突破和惊喜。

    纵观这两年能够引起话题度的犯罪片,埃德加.赖特执导的《极盗车神》将音乐元素融入其故事和剪辑之中,赋予了犯罪类型以不同的风格样式。而诸如《猎杀风河谷》或是《耐撕侦探》之类的作品,则将关注重点放在了对于传统犯罪类型的“反叛”上,“破案”这一戏剧动作只作为主线承担联系全片的作用,而影片更多讨论的则是关于角色与所处社会,以及其个人面临困境的冲突上,更有趣的作品则是直接打破类型设定的角色,加入很多具有导演个人风格的表达。

    那么回到对于《龙虾刑警》和《极限职业》的对比上,后者压倒性的口碑和票房成绩,其原因或许就在于导演对固有类型框架的扩展和有效的将故事本土化上,笔者会就这两个点做具体分析和读解。

    对“小人物”的关照

    去年的一部《国家破产之日》,让观众直观而深入的了解到了韩国社会所存在的阶级固化问题,资源和市场的垄断使其国民的贫富差距和生活水平都差别极大。反映在电影中,观众可以发现虽然《极限职业》中的五位主人公都是“警察”的身份,但是抛开公职,他们就是普通的百姓。

    导演在开场便借由一场五人小队破窗扫毒来完成对于人物的塑造和与观众建立认同和代入感,一般我们在犯罪类型片开场,都会有专案组小队闪亮登场的段落。而本片则不然,诸如队长破窗时因为害怕撞碎玻璃赔钱而不敢撞玻璃,以及其后几人手忙脚乱的去抓犯人,都给人十分真实的观感,他们不过也是普通人。当我们与角色拉近了距离,自然也会担心角色的处境。

    而相比之下,《龙虾刑警》的开场王千源饰演的警察一顿耍嘴皮子,接着闯入贼窝后就是一连串升格的打斗,导演只顾动作场面的展示和完成“抓捕”这个戏剧目的,而忽略了对于角色的塑造,这使得该片在开场就已经输韩版一筹。

    其次,韩版中导演着重塑造了高班长这个角色,其所承担的恰是大多数韩国民众都能代入的我们所谓的“小人物”。导演为高班长设定了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困境,在事业上由于屡次没有成绩,自己的小队面临解散,他本人也面临被调配贬职的压力。在家庭中,由于常年没有得到晋升,与妻子的关系始终很不稳定。妻子虽然嘴上不说,但是看得出由于丈夫的“不求上进”给家庭带来的压力和其本人的不满。在如此的情况下,当高班长开始卖“炸鸡”,并且逐渐沉迷其中时,观众会更有共鸣和理解角色的选择。

    而相比之下,国产版几乎完全忽略了对于王千源饰演的警察杜宇飞的人物塑造,导演没有给予这个角色以压力,他只是在办案,这种前提下角色所做的任何选择,于观众而言,自然不会认同。就拿“盘店”这个片中的重要情节点来说,韩版角色作出决定源于上述提到的压力,而中国版则是因为一个巧合有了钱进而就要盘店,在动机层面明显后者弱了很多。

    至于两个片子中都很重要的食材,炸鸡和小龙虾,单纯从认可度上来说,二者都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各自国家老百姓最喜欢的美食。炸鸡,一度被称为是拯救了韩国经济的食物,这主要是因为在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中,很多商家都是靠着卖炸鸡撑过难关的,而且在物价和消费水平都极高的韩国,炸鸡几乎是公认的平民美食。而小龙虾在我们民间的知名度自然是不用说了,想了解小龙虾有多火,去北京著名的簋街溜达一圈就明白了。

    在韩版中,因为炸鸡所具有的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因而当五位刑警为了“蹲点”而盘下炸鸡店后,阴差阳错的生意火了,作为韩国观众自然是能够理解和认同的,特别是马刑警推出的“排骨味炸鸡”,无论从猎奇还是现实意义上,都噱头十足。同时,高班长在炸鸡生意好了之后,明显愈发沉迷于当鸡店老板,其背后的原因,自然是由于其所面对的事业和家庭的重压。

    这很容易使观众产生共情和联想,作为平民美食,卖炸鸡似乎是很不入流的职业,但是实际上恰恰反映了人们为了生存而拼命努力的风貌。虽然为警察,但是却没有办法真正获得自己想要的,这种不得志的生存境遇可以影射到任何职业当中。当高班长自诩为“鸡店大叔”时,他已经站在了普通老百姓的一边。

    而在国产版当中,导演显然没有把“小龙虾”当回事儿。作为班长的杜宇飞自始至终都很抽离,甚至在店挣钱的时候充当起了“道德先锋”,对这帮因为卖“平民美食”的同事说出他们掉进钱眼儿里了这句话。当然这也情有可原,“道德说教”一直都是我们电影中常犯的毛病,什么道理一定得盘清楚了才罢休,完全不管角色到底会在特定环境下做出如何的反映。

    不把普通人当回事儿,自然赢得不了观众们的尊重和认同。韩版中间段落令人啼笑皆非的卖炸鸡的故事一度给人一种看美食节目的即时感,导演用心去拍摄整个炸鸡店运营的过程,这不仅能够制造一种错位的笑料,同时也能够将影片的主题做以延伸。相比之下,国产版在这方面可谓是全盘皆输,他们不在乎,也没有想过为什么要用龙虾,为什么好吃也就是寥寥带过,一味地去讲一个陈词滥调的套路故事,想不“扑街”都难。

    二元对立的正邪冲突

    无论是在麦基的《故事》还是悉德.菲尔德的《电影剧本写作基础》中,两位作者都提到了在类型片中设立一个“反派”的重要性,一个绝对压倒性的反面力量,会是推动故事发展的最重要的元素。单纯从类型上来讲,《极限职业》和《龙虾刑警》的差别也是极大的。就拿其反派设置来说,《极限职业》中导演设计的毒枭老板,可以面无表情的拿刀捅手下,甚至会指使下属直接拿刀砍犯错小弟的腿。导演不断地通过一些段落来强化反派的危险性,以此来为主人公们抓捕犯人提高难度,这其实本质上是为了提高观众对于结尾大追捕的期待。

    相比而言,《龙虾刑警》在反派的选择上启用了因《笑傲江湖》火遍大江南北的周云鹏,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影片的笑料,毕竟周云鹏的脱口秀还是很有趣的,但是作为类型片的反派,显然周云鹏是不够气场和威胁性的,无论他再怎么挤眉弄眼,在观众看来,这还是一个脱口秀演员在假装混混。

    类型片的拍摄上,对于角色选角是至关重要的,就像提到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我们首先就会想到牛仔,提到任达华,就是黑社会大哥。创作者不能为了所谓的笑料而随意选择角色,因为这势必会产生与其初衷完全不同的效果。

    在正派人物的设定上,韩版中的每个角色都或多或少的有自身的缺陷和小问题,而这也是传统类型片要解决的,主人公借由一段旅程或是冒险得到升华和克服自身问题。韩版中的马警官好赌,张警官易怒暴躁,在勋冲动好动,每个角色都有需要克服的自身的问题,他们虽然都不是完美的化身,但是都有自己的道德底线。

    有问题和缺陷才是正常的人,神都不一定是完美的,况且导演在片中也没有去抹黑和讽刺这几位警官,最后抓捕时他们各显身手其实已经完成了对他们警官身份的认可,虽然平常吊儿郎当,但是都是撑得起国家公务人员的名号的。

    对应着,国产版的问题自然就不用说了,导演把塑造人物的时间都让给了角色间无意义的斗嘴和玩闹,重复的抓捕动作消耗着观众的耐心也在不断将角色和观众之间的距离拉远。

    类型中的“本土化”策略

    韩版的故事当中,警匪间猫鼠游戏的追捕虽作为影片最重要的情节主线,但是导演有意在片中加入更多具有本国特色的元素和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这使得该片更能引起观众们的共鸣和关注。

    比如食客们对于“排骨味炸鸡”的喜爱,这种在“从众”和“猎奇”心理作用下对网红店的追捧不仅是韩国的文化现象,在中国也是如此,东西不一定好吃,但是一定要拍的好看,就像前段时间看到的“老干妈口味的舒芙蕾”,真的能下口么?

    再来,片中出现了一个要采访高班长开的炸鸡店的记者。由于记者被高班长拒绝采访,进而选择用曝光抹黑的方式对炸鸡店进行报复,这种对于媒体捕风捉影和跟风炒作的展示,同样是韩国社会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导演在片中加入的诸如此类的情节都为影片注入了很多时效和话题性。

    还有一些片中有趣的彩蛋设计,譬如高班长被称为“僵尸警官”,包括其在最后与反派的缠斗中也有类似于僵尸的动作,这些应该是在致敬和调侃高班长的扮演者柳承龙在Netflix原创剧《王国》中的角色。另外还有片尾在码头响起的《英雄本色》的经典配乐,其无论从场景的选择还是角色状态上都与《英雄本色》颇为相似,作为曾经风靡全韩的港片热,应该没有什么能比在犯罪片里听到《英雄本色》更令人兴奋了。

    而国产版在这方面几乎“本土化”为零,一味地去讲那个犯罪故事,只有一个小龙虾企图让观众带入,这自然不会有任何可观的收益。

    其实国产片在本土化方面一直存在问题,去年年末上映的《来电狂响》,改编自意大利的电影《完美陌生人》,因偷窥隐私,交换手机引发的话题让本片获得了极大地关注。但是纵观全片的本土化设计,更像是一种混乱的拼凑,无论是外卖小哥,还是婆媳关系,都只是一种“表面”的展示,好似是告诉观众,这个故事是中国的,但是却丝毫不会让人有代入。

    类似的案例还有黄磊的《麻烦家族》,原作山田洋次导演的《家族之苦》三部都是笔者的心头爱,黄小厨的改编虽然努力搬演原版的故事,但是僵硬的本土化,诸如北京烤鸭,国贸CBD之类的食物和地名,完全没有融入故事当中,又怎么会让观众感同身受?

    尾声

    一个一本两拍的“类型故事”,一个通过巧妙地本土化策略和对于类型的继承和发展获得了极高的票房成绩和口碑,另一个则因为一头扑在简单地故事上而全盘皆输。

    诸如此类的案例在中国电影近两年的翻拍片中比比皆是,明明有珠玉在前,为何总是无法翻拍的令人满意?或许有一些原因是无法言说的,但是也自然不能全盘推责于那些不可抗为的因素。

    创作者对于一部作品的翻拍改编,如果拘泥于原版的照搬,那便是无意义的重复。观众为什么想去影院看一部之前看过的电影,自然是希望从中获得些之前没有感受过的,或许是文化上的某种认同,或许是一种对于本土化的好奇,比起规避红线,不如想想如何去塑造好一个人物,或是融入一些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命题,这可能才是对于翻拍片最应该做的。

     2 ) 影史票房第一出自80后之手!韩国忠武路排位遭变局?

    这部满溢着炸鸡香味的滑稽侦查片《极限职业》拯救了韩国开年的电影市场。

    截止当前,1月23日在韩上映的《极限职业》突破1600万观影人次,票房累计超8.15亿人民币,打破了2014年上映的《鸣梁海战》8.04亿人民币的票房记录,问鼎韩影史票房冠军

    《极限职业》

    这个票房成绩放在国内似乎没有什么竞争力,而就韩国本土5100多万人口而言,1600万的观影人次相当于5个韩国民众中便有1.5个人观看过《极限职业》,国民度可谓相当高;同时《极限职业》也是典型的以小博大赢家,成本仅95亿韩元(5600万人民币),投资收益比为14.4倍。即便已至三月末,《极限职业》仍牢牢位居韩国票房榜的前十位置。

    一帮同侪眼中的废柴警察追捕毒贩的故事,究竟做对了什么俘获人心?更有比较意味的在于,《极限职业》的剧本和去年国产电影《龙虾警察》属“一本两拍”,一样的创意核和人物架构却得来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一个影史冠军,一个籍籍无名。

    《极限职业》

    话说从头。《极限职业》和《龙虾刑警》的共用剧本来源于2015年中韩故事共同开发项目一源多用文化征集展的获奖剧本《极限职业》,剧本原作者是韩国编剧文忠日。这句话几乎可以解释《龙虾刑警》因何失利,因为打从一开始,这就是一个韩国本土风味强烈的故事。

    特别又是喜剧题材,各国喜剧故事的铺陈节奏、演员的表演风格以及导演对喜剧节奏的拿捏均不一样,并且故事发生在写实背景下更对本土元素有着超高的要求,这也是为何过分依赖制景、仿似发生在真空背景下且演员喜剧表演节奏不统一的《龙虾刑警》的弊端。

    《龙虾刑警》

    而且在本土化上,《极限职业》确实做到了“极致”。

    故事围绕业绩超级差的毒品侦查班,偶然获得翻身机会蹲点毒贩。为了执行任务,小组五人盘下了一家炸鸡店潜伏,没想到马刑警制作的口味独特的炸鸡使得店面瞬间蹿升为网红店,做警察薪水入不敷出的窘境和遭遇停职的纠结间,侦查班又将何去何从呢?

    《极限职业》 外卖五人组

    整个故事的立意已显示出两个有趣的点,一点是警察开店卖炸鸡,身份的错位所形成的笑料是个看点;另一点则是整部电影里散发着对警察职业薪资低、风险高的调侃。把警察这份职业最窘迫的部分拿出来逗乐子,反而为影片最后侦查班以一敌百壮烈地与毒贩搏斗埋下了热血的苗子,欲扬先抑的手法虽老套却十分管用。

    《极限职业》

    而另一个成功的地方是对韩国本土王牌美食“炸鸡”的推新。相较于《龙虾刑警》中对龙虾这道美食为何诱人近似空白的描述,《极限职业》里对炸鸡可谓是360度的呈现。电影里自制的畅销配方“水原王排骨炸鸡”,在韩网引发热议和追捧。

    《极限职业》

    韩国人对炸鸡的热情从《来自星星的你》开始蔓延全世界,《鬼怪》里的一句台词,“全韩国的炸鸡店比麦当劳多”更是印证了韩国人对炸鸡的热情。

    而据说《极限职业》的编剧裴世英在京畿道水原市(以炸鸡闻名)改编剧本的过程中,每天会陷入吃炸鸡还是吃排骨的烦恼中,最终便有了将两者结合后“水原王排骨炸鸡”的出现。可以说,爆款网红炸鸡和电影互相成就。

    再者来说,《极限职业》的成功还来自于它“纯粹喜剧”的样式,摆脱了韩国以往盛行的“笑后有泪”模式,即“喜剧+感动”的套路。“笑后有泪”模式的里程碑开始于《我的野蛮女友》,影片前半部分以搞笑为主,后半部分旋即转入两人分手的感伤,这几年大卖的《超速绯闻》、《奇怪的她》、《七号房的礼物》等均是对这一套路的巩固,甚至变得固化。

    《七号房的礼物》

    这也是为何自2013年《七号房的礼物》后在韩国鲜有喜剧电影成功的原因。《极限职业》给了另一种观影快感,高班长(柳承龙饰演)领衔的五人小组性格不一,每个人都有着自身特点的滑稽表情和夸张语调。

    没有悲情,从头至尾所有的是对生活无奈的小小调侃,是一部纯粹的热血、搞笑喜剧。影片对喜剧节奏拿捏的精准,其背后的最大功臣自然是影片导演李炳宪。

    在韩国,票房破千万人次的电影被称为国民电影。就目前而言,在韩国电影票房史上超千万观影人次的电影有23部,其中韩国本土电影18部,好莱坞电影5部。则在这其中喜剧电影仅两部,一部是《七号房的礼物》,另一部即是《极限职业》。同时,《极限职业》的李炳宪是“千万俱乐部导演”中唯一一位80后的新锐导演。

    李炳宪

    忠武路因有大量的拍摄场地且导演辈出,是韩国电影界的代名词。因此李炳宪的成功,便被韩国媒体冠上了“凭借爆笑平定忠武路”的title。仅仅创作了4部作品就登顶名誉殿堂,李炳宪给韩国影坛造成的冲击不亚于文牧野之于中国电影。

    其实李炳宪擅长喜剧创作的路子早有迹可循。在尚未成为导演的那些年,他跟随姜炯哲导演参与编剧了《超速绯闻》和《阳光姐妹淘》两部颇受好评的喜剧片。

    《阳光姐妹淘》

    2012年,他成为导演拍摄了自传性质的独立电影《加油啊,李先生》后,2015年讲述青春苦恼现实的首部商业电影《二十》(去年曾被国内翻拍为《二十岁》)、2018年讲述四位男女横冲直撞的不伦恋故事《风风风》均为喜剧,加上如今的《极限职业》,他的喜剧世界变得更加丰富。

    李炳宪曾在采访中说过,周星驰对其有深刻的影响。喜剧也会作为他一直探索下去的方向。

    《极限职业》对他的突破意义在于,以往的喜剧作品中他更善于揭露主人公内心难为情的欲望和秘密,对故事进行讽刺,因此会有观众感觉到不适。而《极限职业》则直接走向了合家欢,是男女老少都会微笑的故事。他的喜剧世界正在发生着变化,正在习得更广泛的表达方式。

    透过李炳宪的成功,自然会让我们将更多的眼光集中于在韩国日渐活跃的80后导演们,他们有一个共通特点,都是编导合一的好手,甚至常常身兼数职。而且在过往的十年时间里,每年韩国三大电影奖项的归属上不乏新锐导演的身影。

    这些新锐导演中,李炳宪在商业类型创作和票房号召力上处于领头羊的位置。

    而早在2013年因一部商业制作《恐怖直播》(豆瓣8.7)惊艳业内外的金秉祐近年来鲜有好作品出现。同理,还有拍出话题之作的《道熙呀》的郑朱莉,这部处女作也是她最新的作品,图表中最年轻的金泰泳的履历也停留在了2016年的作品《女教师》。

    《恐怖直播》

    新人导演的锐气与光芒无法持久保持,或许是韩国电影界在一代代传承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另一个困境还在于性别与创作倾向的固化。女导演多个人私语、小成本制作以及独特视角中寻求表达,却难以有更上一层的可能性;男性导演多类型化的、犯罪、历史、现实等更加厚重的题材样式以及大制作被男性导演把持。

    新人女导演作品(从左至右)

    《道熙呀》、《我们的世界》、《恋爱谈》、《小公女》

    数据对此是种印证,自1999年至今,韩国三大电影奖项中,最佳导演奖尚未有女性导演获得

    新锐导演撼动“忠武路”或许为时尚早。李炳宪式的成功是韩国电影界对类型电影创作模式二十年来不断打磨下结出的果实,是韩国民众狂热地对本土电影自我守卫的表现。他的成功对中国新导演的启示在于,锤炼类型创作是获得市场的不二法门。

    -END- 公众号:导演帮(daoyanbangwx)

     3 ) 多一星送给炸鸡

    是的,这片在我心里大概四星,但是还是给了满分,因为观影愉快,看到一半想吃炸鸡,于是顺手叫了个外卖,配着我们最爱的那家炸鸡看下去,简直是完美。毕竟很少有片子能让人视觉和味觉同时得到这么好的享受,纪念这一晚肥宅快乐夜。

    因为被公众号安利下载来看。我自认现在笑点越来越高了,所以并没有全程笑抽,但笑点确实还是很密集,除了笑点萌点也很多,不会有一秒觉得沉闷,这真的很不容易。

    剧情说起来挺俗套的,一群比较犯傻老是失败的警察,想抓到毒贩,挫折不断,最近放弃了,反而阴差阳错抓住大魔王,立下大功。

    但过程却不断反转,看起来严肃的组长其实也可以很没有底线,看起来难看的马警官其实非常贤惠,为了监视甚至盘下对面的炸鸡店,没想到因为生意太好没时间监视,更因为客人太多,监视对象觉得不安全转移了。想干脆开店算了,被无良记者陷害差点倒闭。以为有人慧眼识珠要投资他们,最后发现居然是一直在查的毒枭想借炸鸡店暗中贩卖毒品。于是乎主角小分队隐藏属性觉醒,战斗力爆表,一举拿下贩毒集团。

    这就是爽片,但也是佳品。爽片不是说都是无脑剧情,画面绚丽。能在剧情上摸到观众爽点,且不断激发,笑料自然,有铺垫有爆发,才能是合格的喜剧。这部显然做到了。

    还有一个就是剧情非常真实,看到男主大叔在老婆怀里嚎啕大哭,真的不得不称赞大叔的演技,还有炸鸡店那一段,简直不要太像美食节目,最后他们品尝炸鸡一个个陶醉的样子,是促使我点下外卖app的罪魁祸首。虽然他们总是失败,也一度想要放弃,但是面对敌人毫不犹豫的打击,也让人感动他们的执着。大概所有小人物主角的喜剧片都有这样的效果。

    要说太多深度,好像也就那样,但是一定不要错过这样有趣的故事,他能够让人快乐,这样就足够了。

     4 ) 同一个梗,为什么《极限职业》比《龙虾刑警》玩得好?

    韩国最近上了一部喜剧——《极限职业》,

    跟去年国内上映的《龙虾刑警》很像,

    两者不算抄袭,是个“一鱼两吃”、分别开发的项目,

    但是,两部影片的待遇却是天壤之别,

    《龙虾刑警》票房不佳,也遭遇了口碑差评,

    而《极限职业》韩国本土超过1600万观众走进影院,

    这一成绩在韩国影史票房榜上位列第二,仅次于1700万观影人次的《鸣梁海战》,

    但在票房数据上,《极限职业》已然超越了《鸣梁海战》登顶韩国影史票房冠军。

    对比豆瓣评分数据,《极限职业》好于78%的喜剧片,好于77%的犯罪片;《龙虾刑警》好于7%的喜剧片,好于3%的犯罪片。

    同样是警察卧底开店破获缉毒案的故事梗,为什么《极限职业》玩得那么好,《龙虾刑警》却扑街了呢?

    究其原因,最重要的是——一个实,一个虚。实是真实、虚是虚浮。

    (一)主题:《极限》实 《龙虾》虚

    一部电影的共鸣感很重要,如果一部喜剧能紧紧抓住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共鸣点和话题,成为爆款的可能性就很大。

    而这个共鸣点总是与故事的主题紧密相关的。

    比如讨论男性中年危机主题的喜剧《泰囧》、《夏洛特烦恼》、《情圣》,个个都成了爆款。

    这并不是偶然,而是同一个主题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遭遇七年之痒的夫妻,最易喜新厌旧的男方需要一场冒险之旅来让他回归家庭。

    回到《极限》和《龙虾》上来,它们的主题或者共鸣点是什么呢?

    来看《极限职业》——

    这部电影讨论的主题就是:职业压力和职业理想

    人这辈子,有半辈子是在工作,所以这个主题自带共鸣点,并围绕着高班长这个人物和他身上发生的故事进行了演绎。

    警察这个身份在外人眼里光鲜亮丽,但实并非如此,片中穿插了好几个情节来展现。

    开篇队员抓捕毒贩不敢破窗怕赔钱;组内经费不足闹矛盾;黑帮意淫缉毒专案组各个都是待遇好到飞起……

    这些都表明了,刑警这个职业并没有大家想象地那么好,只是表面光鲜罢了,个中冷暖,饮水自知。

    另外,所有的职场人都希望升职加薪,走向人生巅峰,警察这个职业也是如此。

    高班长带着团队累死累活,也希望能破大案、升职加薪,

    多年以后退休了,回想起那时候,也觉得那一刻是属于他的人生高光。

    而影片一开始,高组长的这个愿望跟他的目标是有很大差距的。

    一开始,高班长全组搞砸了抓捕行动,面临着升迁机会被晚辈剥夺的威胁,

    高班长是个典型的遭遇中年危机的男人,在优秀的晚辈面前会不自觉弓背低头,很不自信。

    不仅在职场上被新人碾压,他回家还要受老婆的指责,讽刺他没本事升职,导致夫妻关系也不和谐。

    这种职业处境和压力应该是全宇宙职场人所共同的经历和遭遇,你说能没有共鸣吗?

    这还不够,《极限职业》把对于职业的讨论停留在这个层面,它还说到了——职业理想

    片中,高班长有一段广告式的对白:放弃羞愧的成功,选择好的失败,这应该是对的吧……

    关于职业的选择,我们也会有很多类似的困惑:

    有钱的炸鸡店老板和穷得响叮当的警察两者之间,你会选择哪一个?

    理想和现实之间、物质和精神之间,你会选择哪一个?

    这个选择题是不是似曾相识,对,这样的选择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

    《极限职业》中,高班长等人也迷茫困惑过,

    做警察随时会面临死亡威胁,女儿妻子也照顾不到位,

    炸鸡店不仅能给妻子买名牌包包,还能改善家庭生活条件。

    他们想把炸鸡店做大,但是最后职业理想将他们又推到了另一边。

    虽然现实中的我们可能是向金钱妥协的人,

    但不妨在电影中代入一下高班长心理补偿一下:最终理想打败了现实。

    再来看《龙虾刑警》,有共鸣感话题吗?

    职业压力?

    无,四个人天天打扮得花花绿绿的,破案靠一拍脑袋灵机一动,

    领导一训斥,极力反驳辩解,这样塑造我朝公安干警,真的好吗?

    职业理想?

    无!

    有的,可能只有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太虚太空!

    坏蛋都是傻子?手撕日本鬼子还没玩够?

    看来看去,有的只不过一场闹剧。

    (二)故事背景:《极限》实 《龙虾》虚

    故事背景如果做得好,就会显得故事很真实可信,而这种真实感的外在体现就是美术:服装、化装、道具。

    像最近口碑极好的《老师好》,烫头、收音机、霹雳舞、北冰洋汽水、海魂衫……

    全都是八十年代时代的标志性元素,将故事的时空一下子锁定在了那个年代,经历过那个年代人绝对有共鸣感。

    现在的观众对于影视作品似乎越来越挑剔了,

    从《延禧攻略》服化道的热烈讨论,到正午阳光《大江大河》、《知否》年代感的讨论和争议,

    观众信不信服这个故事,主要取决于能不能找到与之对应的标签符号。

    先来看看《龙虾刑警》——

    浮夸!

    警队四人穿的鲜艳无比,确定是在执行潜伏任务吗?杜警官还穿成那样天天在警察局内晃悠,真的不怕人认出来吗?

    另外,警察局被设置成一股浓浓的居家风格,黄色实木门、浅绿色的墙,还做了百叶窗,如果不说,真的看不出是警察局,我们传统印象中的经典中国蓝的简洁大气风完全被抹掉了。

    再来看看反派所处的环境设计,一个物流公司,大门紧锁,本来已经很让人怀疑这个公司的真实意图。

    老大办公室还贴满了各种大佬的照片,财神爷、貂皮大衣、大展鸿图题字、纹身、前后景的红,浮夸至极,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是黑社会的。

    如果这个故事真的发生在中国,我公安干警早就盯上了他们,并将其一网打尽。

    同时,红的色调几乎贯穿了全片,充满了一股浓厚的MV感觉,

    这些奇怪夸张的美术色调把故事的真实感和背景全都模糊掉了。

    继而,我们也搞不清楚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什么时代?

    看看这个订餐复古电话,再看这装修,似乎也感受不到这是美团饿了么的外卖时代,更像是欧美80年代的餐厅风。

    而反观《极限职业》,人物的穿着很路人、炸鸡店的陈设也很常规、用光也很自然,给人的观感非常自然舒服。

    也许《龙虾刑警》想通过夸张突出的色调和美术风格来展现与众不同的导演风格,但很明显,这样的尝试很失败。

    (三)人物塑造:《极限》实 《龙虾》虚

    前面提到主题的时候,已经说到了《极限职业》中高班长这个主要人物,他的塑造是真实可信的,

    事业上遭遇职业困境和危机,家庭生活中遭遇中年危机。

    《龙虾刑警》中,杜宇飞因为缺少家庭和生活维度的塑造,我们只能看到他话痨的一面,

    而且从头到尾一直坚持着这一人物特质,单一而不讨喜,也很不真实,

    就这么一个咋咋唬唬,情商低的直男癌,没有过人之处,为何能成为一个团队的领导?

    不尊重团队的人,为何大家对他死心塌地?这个人物让人充满了各种疑问和困惑。

    如果说人物塑造像一道道菜,编剧是做菜的厨子,

    那么《极限职业》是量多不加价的良心美食,《龙虾刑警》则是食物和菜单极度不符。

    我们可以拿两部片子的人物出场来举例,

    因为一部片子的人物出场很重要,如果能给观众留下第一深刻印象,

    那么这个人物塑造一开始是奏效的,观众会对角色产生兴趣,进而有继续追下去的欲望。

    而这两部片子因为讲述的是一个团体的故事,

    开场都选择用一个事件将主要人物关联在一起,

    并且给到每个人的动作和反应,

    对于同一事件的不同反应和动作就能反映出每个人物与众不同的个性来。

    那么这两部电影在人物出场方面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首先来看《极限职业》:

    一开场,目标毒贩跟几个伙计打麻将,“神兵”从天而降,

    如果是一般的警匪片,绝对会给前来抓捕的警察酷炫吊炸天的动作和场景设计,

    可在《极限职业》中,几个主角抓捕毒贩的现场,到最后却演变成了连环车祸现场。

    这种强烈的反差造成了很大的戏剧性效果,就像法国搞笑短片《电影VS现实》一样,坊间的传说只是传说,现实中却处处是囧事。

    就像片中毒贩吐槽的那样,以为你们应该是王者,没想到你们是青铜,太让我失望了!

    而在天然形成的戏剧反差中,《极限职业》中对于五个主要人物是怎么塑造的呢?

    首先是张刑警,典型的女汉子,脾气暴躁,也是最沉不住气的,

    本来跟队长搞了半天空中飞人的抓捕计划,无奈绳子晃来晃去不好操作,

    于是索性踹开通风口,第一个出场了。

    在她跟毒贩交涉的过程中,毒贩想通过其他逃跑动线溜走,

    自然而然地带出了门外的两个人物:金刑警和新人李刑警。

    金刑警手拿大锤,稳稳地坐着,体现了他沉着稳重的性格,

    这个性格特质在后面剧情中也有延续和丰富,

    看过电影的朋友都知道,最后只有他一直暗中潜伏跟进任务,

    其他组员已经被炸鸡生意忙地团团转了。

    而跟金刑警一组的在勋刑警是个精力充沛的新人,

    手拿警棍,在走廊上比划着,时不时还来个飞腿,

    把新人的激动紧张兴奋的情绪表现了出来。

    接下来出场的便是柳承龙饰演的高班长,

    高班长显得更加笨拙憨厚搞笑,

    毒贩嘲笑他出场不够酷炫,他反倒跟毒贩诉苦说因为太穷,不能搞碎玻璃,要赔的。

    (这里埋了个人物悬念,其实到最后我们会发现这群人真的很厉害,破窗抓捕说不定也很酷。)

    最后一个出场的,也是本片的搞笑担当——马刑警。

    喜欢耍小聪明,但总会倒霉、一脸贱萌。

    就在其他四人一路狂奔追毒贩的时候,他骑着小电动车一脸贱兮兮地凝视着队友,

    然后得意地用电动车放倒了对手,没成想却遭到电击,被对手放倒。

    就此,《极限职业》用了6分钟的时长,通过一次抓捕行动的热开场,塑造了本片的五个主要人物,

    同时与毒贩有趣的对话和互动,见义勇为女士的乱入打脸,以及16车连撞事故,

    让这个部分笑点密集、节奏明快、互动有趣。

    再来看看《龙虾刑警》中四个主角是怎么塑造的:

    首先,王千源饰演的杜警官一遍执行任务,一遍耍嘴炮,不停地贬损下属,

    讽刺袁姗姗饰演的花警官的外貌,开这样的玩笑嘴炮,

    不怕引起广大女性群众的不满和抗议吗?所以对于杜警官的第一感官就是——直男癌。

    然后杜警官继续损老能警官,说人家一辈子娶不到老婆,

    因为嘴不好,口无遮拦地开下属的玩笑,我们对杜警官的第二印象是——情商低。

    这还没完,杜警官自我感觉特别好,开始夸自己有多厉害,

    于是我们对杜警官的第三印象是——迷之自信。

    而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耍嘴炮吐槽下属,不知道导演的意图是什么?

    这种感觉就像是一个人走夜路,经过一片坟地,怕得要死,

    没话找话,自己跟自己尬聊,这跟给自己壮胆的效果差不多。

    就此,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长内,本片主角杜警官的人设就立起来了:

    直男癌、情商低、迷之自信、话痨。

    同时花警官和能警官的人设也给了观众第一印象:

    一个有点丑、没审美;一个老光棍、嘴欠。

    对比《极限职业》开场,每个人物的出场的表演和塑造是动态的、丰富的;

    而《龙虾刑警》则是静态的,我们是通过杜警官的口得知另外两个人的状况的,

    如果电影的人物塑造要靠说出来,那不如去听相声来得直接。

    片中另外一个角色也是新人陈警官,他的出场更是毫无特色,

    从他说的那句:我他妈不是,我是!这句台词开始,我们会发现,

    片中的所有人都会抖机灵台词,

    就如同一个写脱口秀的作者包揽了所有人物台词一样,

    你感受不到人物真正内心要表达的东西。

    顺便插一句,我觉得国产片是不是对于喜剧有什么误解。

    一段搞笑轻快的音乐配一段毫无特色的打斗,就是喜剧了吗?

    这样的片段也在《龙虾刑警》中出现了两大坨,花哨并不等同于有趣。

    就此,《龙虾刑警》用了3分钟的时长来交代人物出场,

    男主杜警官塑造不讨喜、其他角色表现机会太少,表演静止而流于表面,缺乏个性化的设计。

    《极限》用6分钟交代人物出场,《龙虾》只用了3分钟,前者比后者多用了一倍的时间在人物塑造上,因为韩国创作团队可能一直觉得人物是第一要素,国内部分创作者以为噱头形式大于一切,这就是务实和务虚最后的不同结果。

    (四)群戏设计:《极限》实 《龙虾》虚

    其实对一个编剧来说,写群戏要变成精神分裂才好,不然群戏中的人物没有特色和区别,

    或者主角光环压到了群戏中的其他角色,就会变得不够好看。

    所以群戏见真功,好的故事群戏一定是出彩的,

    一个事件将几个人联系起来,他们因为个性的不同,势必会做出不同的反应。

    对比这两部片子,他们各自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来看《极限职业》——

    上一场戏中,16车连撞,高班长等五人受到了上司的严厉批评。

    金刑警反应最快,以第16辆车是故意撞上来转移话题,

    帮班长开脱,这说明两人私下关系是最铁的,

    而新人在勋刑警作为年轻人脑子反应很快,开始帮腔,

    张刑警骂骂咧咧,开始往诈骗犯方向引导,

    马刑警反应最慢,表示要查监控,

    金刑警表示自己要去查,这分分钟想混淆视听,

    马上从领导办公室溜之大吉的态势,

    作为老大的高班长还是打断了他们,他还是有责任心的。

    从这场戏可以看出,组员都护着他们的老大,而老大也是个有担当的男人。

    这才是一起出生入死、过过命的情谊。

    再来看《龙虾刑警》同样的这场群戏是怎么处理的:

    领导批评杜警官,杜警官替自己辩解,表示是意外,

    而其他几个组员呆如木鸡,站在原地,

    组员间的情谊呢?没看出来,很塑料……

    同时,《龙虾刑警》让杜警官的竞争对手提前出场瞎掺合,非常地戏赶戏,

    主要人物还没有塑造好,又进来了新的角色。

    同时新角色的出现,让杜警官的自信心更加膨胀,表示要把这个案子接下来,

    并大放厥词说要分分钟抓人,甚至还跟对方当着领导的面,乱扯当年三角狗血情敌关系,

    就此,杜警官的人设已经被抛进了万丈深渊,

    后续还占用龙虾馆便宜上厕所,不提裤子监视等等,

    这些主创自认为搞笑的细节塑造又把杜警官的人设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而反观《极限职业》中柳承龙饰演的高班长的角色,

    这个人物的情绪和表演非常有层次感,

    首先他和他的组员有危机感,他可能升不了组长,

    就此退休,领导对他极度失望,

    这样的危机感给他之后的行为做了合理的铺垫,

    他被这种危机感推着必须要完成这次任务,不然会丢了饭碗,失了尊严。

    再看看《龙虾刑警》中,危机感被弱化了很多,

    领导只是给了杜警官一个月查清毒品交易的流通渠道,

    然后杜警官就自信满满地带着组员去调查了。

    在情绪上没有任何大的起伏,并且表演没有层次感,

    你会觉得王千源饰演的这个角色一直咋咋唬唬的,

    这个角色动机弱、人物成长弧线不明显,成了本片最大的bug。

    在节奏上,《龙虾刑警》比《极限职业》快了很多,但是“快”并不永远代表是好的事物。

    这厢的《龙虾刑警》已经在侦查的路上了,四人一边分析着案情,杜警官继续耍着嘴炮怼下属。

    而另一边的《极限职业》却用另外一场群戏继续丰富着主要人物。

    五个人闷闷不乐地从领导办公室走出来,

    五个人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从警察尊严,

    聊到没吃饭,再从没吃饭聊到了活动经费被私吞,

    从活动经费被私吞到搜出一个赌场筹码,

    案子破了,马警官去赌场赌钱了,高班长大义灭亲,

    好巧不巧,就在这时,迎面走来了春风得意的死对头——崔组长。

    通过这场群戏,我们可以看到组员之间的互动非常生活化,真实却不失趣味,

    这场群戏中,暴躁女刑警张刑警、机灵和事佬新人在勋

    、冷眼旁观的金警官、管教下属的高班长,

    每个人相互之间都有碰撞和互动,

    每个人在这个小事件的参与感和存在感都非常强,戏份非常平衡。

    这在《龙虾刑警》中是缺少的,

    群戏的焦点全部集中在了王千源的身上,其他角色只剩下功能属性,

    在其他时候就成了摆设。不知道在场的其他演员在导演说戏的时候会是什么反应?

    演员:导演,我该直着站,还是歪着站?给我一个指示,不然太尬了……

    导演:恩,你们自由发挥吧,符合你们个性就行,主要表现领导被骂,你们也跟着倒霉的状态,明白了吗?

    演员:恩,大概懂了。

    再来看监视和盘店这两个关键情节在群戏上的处理。

    《极限职业》将这两个关键情节分开来处理,

    不急不缓,把这几个主要角色的个性又进一步深挖了一下。

    监视环节的群戏处理——

    在这个环节,每个人物的分工细致,在分工上也不忘展现每个人的性格特征。

    精力充沛的新人刑警在勋每天扮演各种身份暗中排查,

    与同事“点头”进行信息的传递,其他三人在车上蹲点监视。

    马警官果然是霉运体质,躲在隐蔽的楼顶监视,没被毒贩发现,

    却被被老阿姨逮到了,报了警,惹来了警察,险些打草惊蛇。

    笨拙的高班长一直跟前来调查的警察暗示:是战友,别开枪!

    但还是被带上了车。这场误会戏处理地也非常搞笑。

    再来看《龙虾刑警》,在这部片子里,监视和盘店的关键情节是连在一起的,

    又是戏赶戏的处理:

    首先,监视环节的分工特别不专业,四个人几乎是没有分工协作的意识,

    全都坐在车里等着对面的毒贩发现他们。

    之后,杜警官去龙虾店上厕所,能警官紧跟在屁股后面,

    剩下两人坐在车里干等,又是这种毫无设计的静态表演。

    你会感觉这些人不是来执行任务的,他们只是来这边玩玩的,顺便蹭一下厕所,

    作为警察的专业性和侦查意识几乎为零。

    而在《极限职业》中,新人在勋不断变换着身份,

    这说明全队已经辛苦监视了好几个夜晚,马警官在晚上躲在暗处监视,

    这些有趣搞笑的情节不仅没有失真,反而体现了他们作为警察的敬业精神和侦查意识。

    盘店情节群戏处理:

    《极限职业》:在这里,导演通过同景别叠化的手法在时间上过渡,

    再一次强调日夜蹲守监视的辛苦和无聊,五个人吃鸡也快吃吐了,

    而在本片中,五个人互动也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围绕两个人产生分歧矛盾,其他三人先后加入到混战之中。

    首先,是马刑警嘴贱挑事儿,女汉子张刑警暴走揍马刑警,

    有眼力劲儿的新人在勋刑警出来打圆场和稀泥,

    如果呆萌高班长也参与到混战之中时,冷眼旁观的金刑警也会无奈地加入到混战之中,

    这也可能是五个人日常的相处模式,有趣且充满了生活气。

    反观《龙虾刑警》,四个人的互动是缺少趣味性和生活化处理,

    首先是杜警官对着花警官的耳朵喊拉屎,能警官跟了上去讨不痛快,

    然后花警官和新人陈警官坐在车上,四个人的戏被分成了两条线来展开,

    一边跟沈腾逗趣,一边黑帮过来询问,

    然后杜警官大喊一声要盘店,及时化解了危机,两线合一。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关于黑帮出场的情节,由于两部电影都是在这个阶段让反派出场的。

    《极限职业》中观众是通过主角的视角来远远地观察反派的,

    所以对反派的印象是朦胧而充满悬念感的,

    所以反派的身份悬念是在随着调查的深入一点点深入的。

    在《龙虾刑警》中,反派角色的亮相是非常直接粗暴的,

    辉哥上来就是直接对手下人拳打脚踢,

    给人的印象就是典型的心狠手辣的黑老大。

    这种刻板人物赤裸裸展现在观众面前,

    你感觉不到这个人的真实性和创作者的诚意,

    这也是全片所有人物塑造共同出现的问题:人物套路不真实。

    结论:《极限职业》群戏互动感强,人人都有存在感,谁都不压谁的戏。

    《龙虾刑警》群戏都在尬演,主角抢戏,团队成员成人肉背景。

    (五)喜剧不需要真实吗?

    说到喜剧这个类型,就不得不提“喜剧能不能兼容真实感”这个问题了。

    喜剧是不是只要夸张就行,热热闹闹的就行?

    最近有不少很烂的喜剧,像《武林怪兽》、《断片儿之险途夺宝》、《新喜剧之王》等。

    如果仔细研究,你就会发现,创作者们把闹剧等同于喜剧了。

    闹剧=喜剧吗?

    我觉得不是,如果你看了很多比较烂的喜剧片,

    你会发现一个规律:

    大部分的烂片中人物极度夸张不真实,

    人物的所有行为和举止只是为了好玩有趣搞笑,

    从来不计较这个人物本身的性格特质。

    而在创作者眼里就是——喜剧嘛!干嘛这么较真?

    在这一点上,真的得学学韩国电影,包括这部《极限职业》。

    那么《极限职业》作为一部成功的喜剧,它兼容真实感了吗?

    我觉得它是兼容了的,这种真实感体现在了主题的真实、背景的真实、人物的真实,

    上面已经分别进行了论述,

    其实这些归结到一点就是——细节的真实。

    就拿开店这个情节来说,在细节处理上,我们就会觉得《极限》里的主角是真的在开店的,

    马刑警作为主厨,每天被180度的油烫伤,还受了刀伤,

    在勋一天要切4袋洋葱、五袋大蒜、三捆大葱,

    张刑警每天要收拾整理七八十张桌子,

    高班长每天收银收到手抽筋。

    再看看《龙虾刑警》——

    三人出去办案,能警官一人招呼着店里20来个客人……

    还有这种做菜浮夸风。

    这就是差距。

    这种以细节取胜的差距在《极限职业》和《龙虾刑警》中盘店这一关键情节上,也是高下立判。

    《极限职业》盘店情节的设计比较曲折有趣:

    负——五人先是在炸鸡店监视,逐渐心灰意冷

    正——目标突然出现、振奋人心

    负——但是没法进入到对面那幢楼里去

    正——看到外卖员进去,想以外卖员身份混进入

    负——老板却告知店明天要卖给别人了

    负+1——心灰失落,新人在勋要求用结婚前盘店

    负+2——高班长拒绝,马警官告知如果这次不成功,高班长就不能升职了

    负+3——高班长沮丧回家,老婆讽刺,女儿要钱,高班长感受到家庭的压力

    正+3——隔天店主要把店盘给别人,高班长做了决定用退休金把店盘了下来。

    如果用正(开心)负(不开心)来标注着一段情节的波动曲线,

    一定是:负、正、负、正、负、负+1、负+2、负+3、正+3……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会发现盘店的整个过程中,

    主角们情绪过渡非常自然,且一波三折,也很真实自然。

    盘店这个决定不是一拍脑门就做出的决定,他们是动了脑筋,用了排除法,才觉得这个办法可行的。

    并且因为盘店是一笔不少的数目,对于这个决定,

    高班长是有犹豫的,在职业生涯和盘店之间要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在斟酌之后才选择了后者。

    再看看《龙虾刑警》中关于盘店这个决定是如何做的?是怎么处理的呢?

    简单粗暴!

    毒贩过来询问状况,杜警官一拍脑袋,就以盘店为由化解了危机。

    这样的决定根本没有经过大脑,儿戏地不行,观众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明明有那么多化解危机的方法,主角脑子一抽,

    选了个难度更大,硬生生地把盘店的情节带了出来。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龙虾刑警》从头至尾就是一个人物、剧情极其不考究的闹剧,

    关于杜警官这个人物,很多决定和行为幼稚、冲动、无脑,莫名其妙,

    使得观众无法走近这个人物,也喜欢不起来这个人物,

    后面盘店的钱还是新人陈警官掏的,作为队长的杜警官有多么不负责,可见一斑。

    所以,无论喜剧或者是其他类型的故事,都需要细节上的真实、逻辑情感上的真实,

    就如那句古话说的: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你主创都稀里糊涂地编故事,凭什么想想得到我的赞美?

    (六)其他

    当然,除了以上的问题对比,《龙虾》对比《极限》还有其他的问题:

    比如:《龙虾刑警》在类型上的分裂,一个喜剧故事,到最后死了人,还又悲情、又煽情,整体感觉很突兀。

    又比如在剧情设计方面的差距:

    同样是“假装一家人”的剧情,《极限》通过老板这个角色制造尴尬和反差,

    《龙虾》则是坐在一起角色扮演,实打实地占别人“便宜”,毫无半点笑点。

    综上,我觉得应该向用心做故事的韩国主创学习,而我们可能还需要很大的进步空间来提升我们讲故事的能力。

     5 ) 悄咪咪撞上来的伊兰特...

    炸鸡五人组

    还不错的警匪喜剧,被搔到了不少笑点,挑几个不老的梗~

    1、【我是伊兰特】

    电影开场,前几分钟的捉匪群戏里最好笑的一幕,就是这辆悄咪咪撞上来的伊兰特啦~

    还纳闷以目测5公里/h开过来的小车怎么也能撞上,原来真的是故意哒~感觉可以拍个衍生剧情:《我是伊兰特》;

    我是伊兰特

    2、【我是绝命毒鸡】

    电影中段,被李武培威胁的郑经理准备以“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方式全国推广冰冰,遂收购了炸鸡五人组的“水原大排骨炸鸡店”搞全国连锁……然鹅,这个画面画风是如此的熟悉,不知道《绝命毒师》的Gus炸鸡叔看到他呕心沥血的分销模式以这种方式在大东亚复制,会不会气地活过来哈哈哈~

    我是绝命毒鸡

    3、【我很丑也一点不温柔】

    电影后段, 马奉八警官以总店视察身份和马仔们一起打麻将,奈何此群马仔乃是来自大韩民国十分不耻的劣等中华民族的古惑仔,竟然敢用带着东北/台北口音的延边话吐槽我马警官长地磕碜~~~~~汉语说的不咋地,精髓掌握的很通透~嗯~这么磕碜~~内啥~~撸下来~~

    我很丑也一点不温柔

    4、【当年情之我是沙发】

    电影末段,5VS50的大获全胜,青铜通通翻身王者。

    《当年情》响起,我学周润发坐沙发,就是个帅……

    我是沙发

    5、【当年情之我是你爸爸】

    电影末段,打不死的班长因为替孔明小朋友挡枪子被抬上救护车,哥哥的《当年情》响起,因为闻了冰冰导致high了、连怎么KO马仔们都不记得的孔明小朋友一把扑过去,狠狠摁着班长挨枪子的胳膊大吼“以后你就是我爸爸,爸爸,叫爸爸~~”哈哈哈

    我是你爸爸

    6、【即使是9012年,我依然是盗版】

    世事两难全。买了优爱腾的全年会员,也买了可以上映的电影的影票,却依然得看盗版的心情,大概也算是一种笑点。可笑在一边说着对不起,一边坐在沙发上憧憬当年情。

    对不起

    当年情


     6 ) 《极限职业》与源自同一剧本的国产喜剧片《龙虾刑警》有什么区别?

    1(全文多图gif)

    以五千万的成本,创下近十亿的票房,在国内都不常见,更别提人口只有五千万的韩国,近乎每三个人就有一人进电影院看过。

    《极限职业》

    民族骄傲的李舜臣(《鸣梁海战》)怎么也想不到,夺走自己韩史第一位置的,是一份排骨味炸鸡。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一路逆袭而上的黑马,竟然与国内早半年上映的《龙虾刑警》出自同一剧本大纲——缉毒组刑警为了监控抓捕毒贩,盘下贼窝对面的餐饮店,却不想意外发财的故事。

    两片豆瓣分对比

    这巨大的差异到底在哪?

    2

    小成本商业电影的翻身仗,要么依靠的是烧死亿万脑细胞的奇思妙想,要么就靠分分钟练出腹肌的喜剧效果,显然后者正是《极限职业》取胜的关键。影片开头便是一段缉毒组警员抓捕毒贩的精彩戏码。

    你以为是神兵天降,然而现实却让人心疼地想笑。

    因为太穷,不敢踢碎玻璃,只能孤苦无助地吊在窗外,刑警做到这份上,也是没谁了。你以为是夺路狂飙的飞车展开,却无奈遇上个英勇市民,到底谁才是那个弱势的。

    你以为是街头追逐的激情场面,却偏偏来个慢放,拼死追赶的和悠哉骑车的。

    你以为是疏而不漏的标准结局,却不想警察会忘带手铐,被电击棒反杀。

    最后的抓捕功臣竟然是一辆公交车。

    在短短几分钟,几次惊喜反转,创作人员深谙喜剧之道,明白笑料是来自极与极的对比反差而反观《龙虾刑警》,同样以一场抓捕行动开头,先声夺人,上来便树立了主角王千源的话痨人设。(王千源的演技也拯救不了人物背后空洞的内心世界)

    真的是絮絮叨叨一大堆

    可对于这种靠贬低队友所达到的喜剧效果,抱歉,实在是笑不起来。随后紧跟的抓捕动作戏,以及最后的失手,无一不体现着敷衍两字,强行插入的梗,也使得上下剧情衔接生硬突兀。

    低俗的他妈梗

    当然,用喜剧的夸张来制造的笑点也不少,尤其是沈腾出场的时候,那明明慌得一匹,却又要强装正经的模样着实可笑。可这也暴露出了《龙虾刑警》的另一个缺陷,为了搞笑而牺牲的真实性。

    哪家店能破成这样

    剧情上,《龙虾刑警》中的众人是靠小警员母亲再婚所给的二十万婚礼出场费(还有这种费?还就这么巧?)作为资金盘下龙虾店。而《极限职业》靠的则是主角高班长(柳承龙饰)的退休金,这不仅显得更加现实,更是为了之后的剧情埋下伏笔。(《龙虾刑警》的资金也是伏笔,不过是在彩蛋之中)

    在失去了真实感的情况下,一切的情感都是假的。两者的第二点差异便随之而来,剧情上的设计。2虽说剧情大纲相似,但两片的本土烹调可谓截然不同。剧情是警察以开店为掩护监控捉拿毒贩,却意外发财。显而易见,这其中的矛盾冲突来自于抓捕与开店之间。在《极限职业》之中,抓捕与开店间的矛盾在不觉间一次次激化升级。一开始只是因开店而产生的职业偏差。

    后来随着众人因为生意红火而无暇回应负责监视的李东辉的报告,导致错失了跟踪的良机,矛盾彻底爆发开来。

    以高班长为切入点,因生意赚钱,原本只是用来装脏衣服的Gucci袋子,里面换成了真包,连带改变的还有妻子对他的态度。

    这让常年被后辈超车

    给女儿零花钱只能给三万的高班长一时间陷入两方的挣扎,一面是火到电视台来采访的炸鸡店,一面是蠢蠢欲动的毒贩,该如何取舍成了横亘在眼前的巨大难题。

    而苦苦潜伏后抓捕的扑空,外加电视台曝光的丑闻一下让高班长陷入深渊之中,不得已只能含泪辞职,继续经营已经声名狼藉的炸鸡店。可造化弄人,在钻研炸鸡店的营收时意外得知到的毒贩动向最终还是让他抓获了这毒贩大boss。

    《极限职业》从始至终都围绕着炸鸡店与抓捕的矛盾展开,理想与现实的几次反转,在这其中还深挖了高班长的内心世界,将所处的社会环境与人物对立,碰撞出小人物的花火,最关键的是,影片中的一切都是在为讲好故事而服务

    反观《龙虾刑警》,整个故事,除了地点是在龙虾店外,关于开店与抓捕的矛盾近乎没有,反倒是将篇幅花在了几段莫名其妙的次情节。王千源与袁姗姗的感情戏,以及袁姗姗见朋友(见朋友的段落在故事中的突然和生硬程度实属灾难级),这些剧情的实际作用除了成功拖延了时长外,再无其他。

    看得出来主创人员是想刻画人物形象,但人物形象是靠一点一滴的细节铺垫建立起来的,而并非这类毫无征兆的突然行动。王千源与袁姗姗的感情线同样如此,毫无由来的起了个头,便再无下文,这种没有铺垫基础的情感戏码还妄想博得眼泪,实属异想天开。

    爱情线可以有,但请让我相信那是爱情

    关于反派更是按照了烂片一贯的智商掉线套路,幕后大毒枭孤身一人取货送钱,深刻贯彻亲力亲为原则。还有剧中反派与曹能(刘桦饰)的对手戏,氛围向着基情带,却在之后也不了了之,两人最后的对打凸显一个翻脸不认人。这不由得使人质疑这一情节的设置只是为了圆剧本的漏洞,强行让反派看似机智的行为变得合理。

    3

    可以说《龙虾刑警》放弃了本可以好好开展的冲突矛盾,转而通过种种低劣手法,僵硬的叙事,方便的巧合来拼凑一个看似可笑的故事,尤其是在《极限职业》的对比下,这些问题被无限放大。

    虽然《极限职业》也有着不少缺点,例如最后打斗的节奏拖沓不合理等,但最起码它圆满通顺的讲好了一个故事,每个笑点都响的彻底而不低俗,在这之外还塑造挖掘了高班长的形象,7.7的分数对于一部包含着本土文化以及本土梗的外国商业电影来说已是相当不错的认可。

    而诞生于本地土壤下的《龙虾刑警》,这份不及格的答卷实在是难以令人满意。

    这两部电影的差异,无疑暴露出了两方影视人态度间的差距,差者靠着方便的巧合和脆弱的动机来强行推着故事前进,优者早已埋下种种伏笔,一次次的揭露反转间,制造出惊奇与神秘,让观众不停地想了解后续的进展。

    曾几何时,小人物逆袭的故事于我们而言是那样的熟悉,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成龙的动作喜剧,部部经典。可如今,对纵然艰辛困苦,也依然热爱生活的那份,小人物特有品性的把握早已不知所踪,有的只是高高在上的俯视感,你看他这么惨,为什么不能同情一下,为什么不能笑一下。

     短评

    4.5/5 韓國近年來最棒的警匪喜劇!從頭笑到尾不誇張,雖然說打戲的剪接還是稍嫌凌亂,但整部片的笑點可說是設計的相當高明,一而在在而三的玩轉動作片既有的公式,難怪韓國短時間內就破千萬觀影,年度舒壓搞笑片無誤,最後還偷用英雄本色的插曲,以為我聽不出來嗎😂

    6分钟前
    • Puff
    • 推荐

    同一个剧本拍得与《龙虾刑警》高下立判,之所以这部能做到热血又好笑,人设、表演、细节、节奏和感情都在线,尤其节奏,控制得太好了,本土版差的不是故事,是讲故事的人

    7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一晚連刷兩部喜劇片高下立判。這次的票房紀錄果然有理由!真的全程笑點不斷笑出淚來啊!這片要不火才讓人奇怪!是犯罪題材但暴力點到為止,這方面不過度已經很難得。有距离感的缉毒故事和接地气的炸鸡店结合,加上特色맛집和放送文化(PD曝炸雞店有點牽強)。節奏給力劇情發展流暢,喜劇感的實現方式親和卻不低級,值得商業片借鑒。然後朝族還是華僑我都不反對但是漢語也太糊弄了吧,要不是有韓語字幕根本聽不懂。音樂為喜劇性大大加分。如果有第二部就好啦!0213CGV홍대

    8分钟前
    • 看守煙霧的人
    • 推荐

    太好笑了!

    11分钟前
    • 心台
    • 推荐

    听说《龙虾刑警》一本两拍,韩国导演拿去拍了一部本土的票房爆款,迫不及待的看过之后,还是没有超出预期,可能对于这种韩国商业片并不能抱太高的期待吧,或者这几年的韩国影坛都没什么好期待的,偶尔出个爆款也只是类型完成度不错的工业产品。这片子大卖本质上就和咱们的泰囧港囧唐人街探案差不多,只能夸类型完成度不错,做了行之有效的本土化处理,导演对于喜剧节奏的掌控也很有一手,但也就仅止于此了。

    1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前半段笑到打鸣,跟《二十》一样,导演很擅长抛这种贱贱的梗,斗殴戏画风也算有特色,适合不开心的时候拿出来乐一乐。【190317 롯데시네마 월드타워 很少在电影院笑出声,这个实在忍不住。上映快两个月还有六成上座率,是真的🔥】【SIFF2019 祖国同胞比隔壁人民笑的奔放太多,前排两个大兄弟笑到快咆哮,电影节观影气氛果然不一样,比平常好太多,能在国内影院看到韩影还是觉得神奇】

    16分钟前
    • SOSEOSES
    • 推荐

    神秘冷面的缉毒队一本正经的搞快餐,本来极致的反差梗并没有胡闹的拍,从逆境中的悲凉,到骑虎难下的无奈,再到最后战狼式的热血,剧情推动和情绪引导都很自然,结尾还附赠港产警匪片、西部片、僵尸片三个彩蛋,总有一款击中你,业界良心啊。

    17分钟前
    • 发条饺子
    • 推荐

    全程搞笑,也没有什么低俗的硬梗。在相当愉快的氛围中演绎了一场警察与毒贩的搞笑日常。而且最后时刻还有一段热血剧情与歌曲的插入。值得一看

    19分钟前
    • 不吃香菇的7号
    • 力荐

    看完专门地图上搜了一下수원왕갈비통닭居然真的有啊哈哈哈

    23分钟前
    • 暖晴
    • 推荐

    一本两拍,但相比《龙虾刑警》还是成熟太多,背后的差距就更大了

    2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所有的笑料都能笑出声,段子、幽默、讽刺、自嘲…各种硬的软的喜剧形式、高级的或通俗的笑点,现在能有这样的喜剧,已经很难得!韩国电影在类型化方面简直出神入化了!

    31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近两三年来难得的从头笑到尾的电影,没有任何无聊的场面。希望大发!

    32分钟前
    • CSUMMERY
    • 力荐

    看“龙虾刑警”的时候,就感觉这个故事创意真的好啊,但拍烂了,好在韩版好看(中韩合作,一片两拍)。韩版的优点就在于炸鸡店意外走红后角色面临的职业抉择,当所有人接近放弃临界点时,适时被卷入犯罪活动,完成了剧作上的转折,也重燃角色警察的职业心,这一点中国版是无法呈现的,我们人民警察不允许对职业产生怀疑。喜剧效果很不错,后半段稍微冗长,打斗场面很港片,结尾致敬《英雄本色》,还有《王国》的梗。就是很纯正的癫狂喜剧,韩片把港片“皆尽过火”的本事都学透了

    35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推荐

    笑到崩潰

    36分钟前
    • 換日線
    • 力荐

    属于那种“蠢的”“低俗喜剧”,但是并不弱智,笑点密集,看完心情愉悦,而且一度非常想吃炸鸡!

    39分钟前
    • 这个假了
    • 推荐

    看完之后的第一感想:好难看!这货根本对不起一千五百万的票房啊,比老手和检察官外传还难看,这次大爆真的是抓着头皮都不知道原因。前面剧情还算可以,但是后面的打斗戏份真的难看到无言以对。只能说这个电影是踩着狗屎运上去的吧。感觉是韩国千万电影中最弱鸡的了,这种程度的电影撑死了也就值三百万。可能韩国人民活得太压抑特别渴望看喜剧犯罪电影吧。完全不值得这样的高票房,作为爆米花电影都太弱了。

    40分钟前
    • 抱抱
    • 还行

    不是翻拍!!韩国作家문충일的最初剧本,2015年中韩合作项目,中国这边按照人家的剧本改编先拍了,并不是韩国翻拍龙虾刑警。

    45分钟前
    • momo
    • 力荐

    从头到尾都是笑点,差点笑死在影院,而且动作戏也很出彩,真的感觉从头到尾都很新颖?!向千万电影冲鸭!!!PS:竟然冲到韩影票房史第二名,这还真是没想到...

    50分钟前
    • 冰拿铁
    • 力荐

    服气,必须五星,全程无尿点就算了,全是笑点,五个刑警的人设实在太秒了,打斗场面也很精彩,这片子很成龙啊,很有香港动作喜剧那种小人物磕磕碰碰中完成了人设的升华啊,片尾一曲《当年情》响起,真以为看了个港片啊。

    55分钟前
    • 浩子菌
    • 力荐

    目前为止确定是韩国影史票房冠军!一本两拍,对比中国的同题材,此片充满了那种韩式的无厘头的梗,喜剧桥段反转笑料百出,也不落俗套,桥段竟然分别致敬了《绝命毒师》和《英雄本色》。7.5

    60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