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科幻片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国语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国语

    评分:
    0.0很差

    分类:科幻片美国,英国2001

    主演:丹尼尔·雷德克里夫,艾玛·沃森,鲁伯特·格林特,艾伦·瑞克曼,玛吉·史密斯,汤姆·费尔顿,伊恩·哈特,理查德·哈里斯,约翰·赫特,罗彼·考特拉尼,朱丽·沃特斯,邦妮·怀特,约翰·克里斯,肖恩·比格斯代夫 

    导演:克里斯·哥伦布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关键第四号

    • HD中字

      东海人鱼传2

    • HD中字

      外星人报到

    • HD

      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

    • HD

      畸变

    • HD中字

      疯狂的麦克斯:狂暴女神

    • 正片 上

      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

    • HD中字

      生化危机:终章

     剧照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国语 剧照 NO.1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国语 剧照 NO.2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国语 剧照 NO.3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国语 剧照 NO.4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国语 剧照 NO.5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国语 剧照 NO.6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国语 剧照 NO.16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国语 剧照 NO.17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国语 剧照 NO.18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国语 剧照 NO.19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国语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哈利波特是一个孤儿,从小寄养在姨妈家,受尽欺凌。但就在哈利11岁生日的时候,他意外收到了霍格沃茨学院的入学通知书。哈利从该学院派来接他的巨人海格口中得知,这是一间魔法学院,并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原来哈利的父母都是伟大的魔法师,在对付伏地魔的战斗中双双献身,唯有哈利幸免于难。  哈利进入霍格沃茨后,表现出了超乎想象的飞行天赋,得到麦格教授的推荐进入了格兰芬多的魁地奇球队。另一方面,哈利发现霍格沃茨学院内有一股黑暗势力似乎在暗暗滋长,揭开谜团的关键就在有凶恶的三头犬守护的房间内。  哈利、罗恩和赫敏三个好朋友决定探个究竟。

     长篇影评

     1 ) 在它之前,我不相信有魔法世界

    作者: 三盏茶

    上个月月底,我在逛论坛的时候忽然刷到了一个帖子,唏嘘不已—— 哈利·波特已经四十岁了。

    这个额头上有闪电的男人如今已经超过了尾声中“十九年后”的年纪,完完全全地步入中年了。

    而在他陪伴下成长起来的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如今大多也过了当初他打败伏地魔的年龄了。

    自7月20日电影院复工以来,每隔两三天就会有电影上映的消息传出。

    而在这些消息中,最令人兴奋的莫过于本周五(8月14日)《哈利·波特与魔法石》4K修复3D版的上映。

    今年恰逢"哈利·波特"系列图书引进中国20周年,而包括“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景区在内的北京环球影城度假区也即将于2021年5月开园。

    在这个时候,《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上映,令哈迷们不得不惊呼“过年了”。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一直是华纳旗下相当重要的影视项目,它在全球范围内的火爆也激励了其他电影公司积极开发其他青少年奇幻小说的改编电影,包括《纳尼亚传奇》、《暮光之城》和《波西·杰克逊》等等。

    他们都希望能够获得和“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一样的成功,但这些尝试大多都事与愿违。

    究其原因,一切都要从《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第一次被递到制片人大卫·海曼的桌子前的那一天讲起……

    斯皮尔伯格的拒绝

    1997年,英国制片人大卫·海曼正在为自己的公司寻找一个“开门红”的项目。

    海曼有着优越的背景,毕业于久负盛名的威斯敏斯特公学和哈佛大学。1986年,他在华纳兄弟的创意部门工作,这为他后来与华纳兄弟的合作打下了基础。

    八十年代末,他成为了联美的副总裁,主要进行独立电影的制作。1997年,他结束了在好莱坞的海外“务工”生涯,回到英国创办了他自己的影视公司——海德电影公司

    他的目标是寻找一个有影响力的青少年文学作品并将它改编成电影。

    他的首选是《楼下的怪物》,一个出版于1974年的小说,但他的计划最终失败了。就在同一年的六月,布鲁姆斯伯里出版公司出版了一本名为《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小说,这本小说当时获得了不错的销量和口碑,因此被海曼的员工选中递到了海曼的桌子前。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英国版封面

    他读过之后觉得还不错,在次年《哈利·波特与密室》出版后,他便向华纳兄弟提了一个方案,两方一拍即合。

    1999年,华纳以一百万英镑的价格买下了“哈利·波特”前四本小说的改编权,并找来了史蒂夫·克洛夫斯来担任编剧。

    在导演的人选方面,华纳的首选是刚刚凭借《拯救大兵瑞恩》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斯皮尔伯格是从《天使之城》的导演布拉德·塞伯宁那里听到《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这个项目的。

    虽然手头上还有好几部待拍的电影,但以“童心”著称的他听到后立刻产生了兴趣,华纳方面也愿意和他合作,即使这意味着要分一部分利润给斯皮尔伯格的梦工厂

    斯皮尔伯格与海曼、罗琳和科洛夫进行了几次友好的会面,但对于创作的分歧最终令他们分道扬镳。

    斯皮尔伯格无意“翻拍”小说,而是想要对小说进行大幅度改编,他甚至想把后几部的情节融合到《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在他看来,完全按照小说拍电影就跟“去银行存钱”一样无聊。

    在影片风格上,斯皮尔伯格不希望拍摄真人电影,而是想要制作类似于《玩具总动员》风格的电脑动画片,海利·乔·奥斯蒙则可以为哈利配音。

    因为创作理念不合,斯皮尔伯格最终退出了项目,转而和海利·乔·奥斯蒙拍了《人工智能》

    斯皮尔伯格在《人工智能》片场

    斯皮尔伯格退出后,海曼和华纳兄弟影业的COO阿兰·霍恩向当时许多的A级大导演发出了邀约,包括《哈利遇上莎莉》罗伯·莱纳《空军一号》沃尔夫冈·彼德森《十二猴子》特瑞·吉列姆

    2000年,彼德森和莱纳退出名单,罗琳比较中意吉列姆,但华纳最终选择了克里斯·哥伦布

    在这群导演中,克里斯·哥伦布在和儿童演员合作上面比较有经验,华纳看中的是他《小鬼当家》《窈窕奶爸》上的成功,认为他适合这种带有儿童元素、家庭向的温情电影。而哥伦布本人也因为受到女儿的影响,跟着读了好几遍“哈利·波特”的小说。

    被选中后,哥伦布花了两个小时向华纳和海曼展示自己对电影的构思,包括对于非魔法的“麻瓜世界”以及魔法世界的对比塑造。他认为麻瓜世界可以塑造得乏味无聊一些,来反衬出魔法世界的有趣和情调,这些是他从《远大前程》和《雾都孤儿》中获得的灵感。

    导演确定后,华纳曾经把上映日期定在2001年7月4日,后来出于对制作周期的考量,最终将上映日期推后到了11月16日。

    抚养一个巫师需要举全英之力

    小说作者J.K.罗琳对电影改编有一些自己的坚持,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要求片中的演员要全部来自英国或爱尔兰,除非小说中有明确提到来自别的国家的角色(比如《哈利·波特与火焰杯》有来自欧陆两所魔法学校的学生,这些学生的演员来自法国和东欧)。 因此也有一种说法,英国演员分为两类:演过“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和没演过的

    成年演员中,最先确定下来的是扮演西弗勒斯·斯内普阿不思·邓布利多艾伦·里克曼理查德·哈里斯

    随后在罗琳的坚持下,玛吉·史密斯罗彼·考特拉尼确定出演米勒娃·麦格巨人海格(据说罗琳创作这两个角色的时候带入的就是他们的脸),然后是朱莉·沃特斯出演在国王十字车站短暂出现的韦斯莱夫人

    大卫·休里斯曾经是反派奇洛教授的候选人之一,但最终这个角色落到了伊恩·哈特身上。 不过这也算是因祸得福,因为休里斯后来在第三部中出演了哈利父亲的老友,莱姆斯·卢平,这个角色在后来的几部电影中都有一定的戏份。

    主角三人组的选角是最艰难的,哥伦布和选角导演苏西·费吉斯面试了无数个少年演员,但是哥伦布都不满意,因为战线拉得太长,费吉斯退出了工作。

    随着成年演员的一个个敲定,开拍时间近在眼前,哥伦布快马加鞭,最终敲定了丹尼尔·雷德克里夫艾玛·沃森鲁伯特·格林特

    有趣的是,雷德克里夫的父母最初拒绝了出演邀请,而沃森面试了八次才被选上。

    由于罗琳坚持全英班底,在什么地方拍摄成了让海曼和华纳头疼的问题。为了促进英国电影业的发展,两位负责相关领域的英国官员特意飞到美国,向华纳发出邀约。

    他们提出可以为电影的拍摄提供必要的支持,包括外景清场协助、长时间使用伦敦郊外利维斯登影视基地的许可以及对于儿童演员务工相关法律的修订(把儿童演员的每周工时提升了一点)。

    作为回报,他们希望电影的拍摄和制作都在英国境内完成,在促进经济的同时,也希望《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能是一部彻头彻尾的“英国电影”,因为它的小说“文化上很英式”。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于2000年9月29日在利维斯登影视基地开拍,次年3月拍摄结束。

    电影的外景地横跨不列颠岛,从北约克郡的火车站到牛津大学的建筑再到伦敦的哈罗公学。

    为了配合电影的视觉效果,剧组在外景方面选择了不少教堂类的建筑拍摄,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霍格沃茨的建筑风格。

    因为《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魔法石”一词在美国和英国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英国叫the Philosopher's Stone,美国叫the Sorcerer's Stone),所以在拍摄过程中所有涉及到“魔法石”的台词都会用两种表达各拍摄一遍。

    可能是由于之前和儿童演员相处的经历,哥伦布在拍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对小演员表现出了超乎常人的耐心,这让在场的很多成人演员赞叹不已。

    而扮演麦格教授的史密斯为了保持角色,在片场全程高冷脸,让很多小演员都觉得很有距离感。

    来之不易的开门红

    2000年12月1日,《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发布第一款海报。

    2001年3月2日,影片发布第一款预告。

    11月4日,电影在伦敦举行首映礼,现场被装饰成霍格沃茨的外观。

    上映前一天,EA公司(美国游戏公司,曾经推出过《红色警戒》和《模拟人生》等热门游戏)制作的同名游戏推出,为电影造势。

    本次重映也对当年上映时的海报进行了高清修复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当时打破了多项票房纪录:

    在美国上映的第一天就获得了3230万美元的票房,打破了《星球大战前传1》的首日票房纪录;当周周末获得9030万美元的票房,成为当年的首周末票房冠军,打破了《侏罗纪公园2》的纪录。

    根据Box Office Mojo计算,在美国一共有5590万人次观看了这部电影。

    在英国,《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同样也势如破竹,不仅在首周末获得了1630万英镑的票房,还以6610万英镑的英国总票房成为当时英国影史票房第二高的电影(当时的第一是《泰坦尼克号》)。

    最终,电影获得了9.78亿美元的全球票房,高居票房排行榜前列,并且是除了《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之外该系列票房最高的电影。

    在评论方面,《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也获得了不错的口碑。

    大部分影评人对于电影在还原小说方面给予了正面的评价,魁地奇和魔法元素的特效令人满意,哈利、罗恩和赫敏的少年冒险也非常吸引人。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当年获得了不少提名和奖项,其中包括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和最佳原创配乐三项奥斯卡的提名

    重游魔法世界

    哥伦布执导的两部电影都带有浓厚的少年冒险故事的风格,吸引了一大批观众。

    虽然这种风格在第三部被阿方索·卡隆改变,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哥伦布为“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开创的成功(第二部《哈利·波特与密室》获得了8.78亿美元的票房)让这个系列有了得以继续下去动力。

    《哈利·波特与密室》

    “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也成了为数不多除了因为病故等不可抗力原因外没有更换过任何演员的系列电影。

    克里斯·哥伦布为魔法世界奠定的视觉风格,包括著名的移动楼梯和大礼堂,更是对后面几部电影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2002年,在《哈利·波特与密室》准备上映的时候,克里斯·哥伦布宣布不再执导下一部电影,阿方索·卡隆接过导筒成为第二任导演,对“哈利·波特”系列电影进行了一次革新性的改变,不过这已经是另一段故事了。

    《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片场照

    随着“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拍摄,华纳也在注重周边产品的开发,把电影中的魔杖、魔法道具、服装和徽章做成周边,在环球影城或影视基地的纪念品商店出售。

    最经典也是最受欢迎的是魔杖,包括主角哈利的冬青木魔杖、作为死亡圣器之一的接骨木魔杖等。

    还有魂器系列,汤姆·里德尔的日记、斯莱特林的挂坠盒和赫奇帕奇的杯子。

    谁不想拥有一把格兰芬多的宝剑呢?

    穿上这身巫师袍,感觉自己也是巫师了。

    你是否也有一些珍藏的周边呢?

    每一个从小接触“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哈迷都在等待着,或许有一天,一只猫头鹰会为他们送来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录取信,我也不例外,只是感觉随着年纪的增长,童年的梦和想象开始与自己渐行渐远。

    现在,让我们回到那段每天等待猫头鹰的日子里吧,拿起积攒多年的魔杖、斗篷、徽章和围巾,在8月14日去到电影院里,观看4K修复3D版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一起重游魔法世界吧。

     2 ) 第一部,我一定给满分

    如果不是某一天在电影频道瞥了一眼,我想我可能要再错过这个系列好久好久了。

    其实我从小就对这些东西有逆反心理,你们觉得好看我偏不看,越火的越不屑,也可能是因为对题材不感兴趣,小学好几年结业仪式学校都带我们去电影院看哈利波特,而那个时候的我只会和旁边的人在座位上偷偷玩老虎棒子鸡(后悔为什么当初不好好看??)

    后来的某天在电影频道看了一点,主要还是被小演员的颜值吸引(丹尼尔越到后面越让我心痛…捂心口〒_〒),然后,我感觉自己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就像霍格沃兹对哈利他们一样,一只猫头鹰,改变了他的一生,也带我们感受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哈利波特电影的第一部无疑是让我感情最深的,我们跟着几个小主人公,领略了霍格沃兹的魅力。不管是大块头的海格还是百宝箱一样的对角巷,不管是毒舌碎碎念的分院帽还是会在门口和你说话的墙画,都这么的让人着迷。

    说实话第一部的内容和节奏都非常好,短短两个小时,不仅为我们介绍了这个世界,还把魔法石的故事讲的很清楚,说实话一开始我真的没觉得奇洛教授是坏人,还一直误解斯内普…

    想说的太多了突然也不知道想说什么,反正真的很喜欢第一部了,带我入坑,看了电影看了书,他们每一个人物都是那么鲜活,罗琳给了我们一个梦,我们始终可以相信,真的存在一个这样的魔法世界,我们走在路上可能就会和一个魔法师擦肩而过,然后我们也不会听到他们的腹诽,"哈,麻瓜",不过~这样也很棒了(*ˉ︶ˉ*)

     3 ) It promises many things to go, and that means hope, which is fabulous.

        今天没有出门,在家消停一天。即便是消停的一天,其实我也没有消停,重新看了一遍《哈利伯特和魔法石》的DVD,其实只是为了几个礼拜前在央视6套看到的关于这个系列影片的剖析还有那个那些演员们的一口标准的英国口音,倒不是我崇洋媚外,我就是喜欢研究这些东西,说我学语言学到走火入魔也罢,我就是深深迷恋这些东西。
         
        
        看完以后,还是很享受的,但是真的觉得看电影,特别是好看的电影很伤神,一天一片就够了。好在哪里呢,首先赞一句,魔法特技很棒,画面效果很好。片子据说是J.K.Rowling亲自把关的,难怪跟书给人的感觉很一致,相当了不起,虽然书是很早以前看的,电影这么短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就像画画一样,拍电影只求神似就可以了,这方面我给打100分。说到符合原著,英国人好像特别擅长把小说改编成电影。

         回想当初,我对《哈利伯特》系列也是不大认同的,不过我倒是没有关上自己的耳朵,去讽刺那些哈迷们,我有时也发愁,是不是我丧失了童心呢,今天一看,发现它还在呢,那我就放心多了。

         其次,我还喜欢里面的小演员,看他们如此入戏,一个个把这个魔法故事像模像样地演绎着,我真是佩服得很啊,抛开男主角小哈利,其实我最喜欢的是缺点明显的罗恩和赫敏,也许因为他们比较像正常的孩子,身上也没有家世的光环,全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得认可,不像哈利,一出生就是个名人,就得到特别的关注。央6的评论里面说,罗恩家是魔法师里面的工薪阶层,真是说得太恰当了。我还注意到了,央六评论里面说到的对等级制度的嘲讽,我觉得电影在这一点上对观众有很深的教育寓意,上帝的宠儿,并不见得是那些成绩优秀智商高的人,这是个亘古不变的真理,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能骄傲,把成就归功到自己身上。

        这部电影其实在情节上,除了题材新颖,想象力丰富外,还有一个优点,就是,从头到尾,都弥漫着爱,不管是小哈利重入魔法世界受到的欢迎也好,罗恩的家庭也好,海格,邓布利多和麦格教授的慈爱,格林芬顿学院的同学们之间的友爱也好,都是让人觉得温暖的,就算是哈利死去的父母的形象得偶尔闪动,也是如此具有感人的力量,这些东西虽然是很普通,也算不上什么桥段,但是却是人世间最为美好的东西。我想,其实好的片子就是这么简单,不需要像李安那样出其不意的桥段,也能博取大家的青睐。我们是否太沉浸在承认世界里面的忧愁和烦恼当中,忘记了最初的美好的东西呢?罗琳的哈系列,固然是越发展越可以让人嗅出很强的商业气息,但是她的开端确实非常美的,it promises many things to go, and that means hope, which is fabulous.

        其实,创造出这么一个体系庞大的有机的魔法世界,真的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我觉得,就书而言,深入地看,哈系列已经快追得上《指环王》三部曲了,只要后者的翻译再好些,中国的观众就能领略到它的真正魅力。当然,要欣赏指环王还有一个时代感的障碍,但是有什么关系呢,追求美当然要付出一点代价啦,只是要耐着性子而已嘛。

     4 ) 满满都是回忆

    将哈利波特全系列电影看完之后再回过头来看第一部,感慨万千,与之后的作品清晰的画面灰暗的色调不同,第一部和第二部的画面都带着2000年代特有的怀旧感,暖黄色调的画面真是恰到好处的让人感动,放松身体,开始渐渐回忆起最初的那段记忆……

    哈利波特的原著本来就是一场盛大而华丽的魔法冒险,电影又将原著中的炫目场景一一塑造出来,终于让这份魔法盛宴得以呈现。激动人心的冒险、正义与邪恶的对抗、精致大胆的场景、炫目而满足想象的魔法,这所有的一切都让沉醉于哈利波特世界的我流连忘返。

    魔法,这两个字绕在舌尖上的时候,还未说出口就感受到了来自心里的颤动,曾几何时,我也一日一日期待着自己能收到猫头鹰带来的入学通知信,加入哪个神奇的魔法世界,虽然自己的心里非常清楚这是不可能的,这都是虚构的,但还是甘之如饴,宁愿被JK罗琳塑造的美丽谎言所欺骗。

    JK罗琳,一个伟大的女人,如果不是她的奇思妙想创造出这个魔法宇宙,所有哈迷的人生不知道会多么无趣。而且她还非常厉害的将哈利波特里的魔法世界填充完整,可以让全世界的朋友们一起来添砖加瓦,这就是为什么HP的同人文化如此兴盛,因为可以利用的元素实在是太多。

    有多少人在死亡圣器出来之后感到遗憾,认为哈利波特的世界大门就要正式关闭了,可没想到JK罗琳又开启了《神奇动物在哪里》。她是在告诉我们:魔法的世界,永不关闭。

     5 ) 心中永远的经典

    这七部中,我最喜欢的是第二部密室,这一部的剧情更紧密,情节也耐推敲,从一开始的多比上门警告哈利,到买书碰见德拉科·马尔福一家,后来遇到爱哭鬼桃金娘,再到汤姆陷害海格,最后到和16岁的伏地魔和蛇怪斗争,这里每个人的出现都有一定的作用,这都推动着故事的发展,最关键的有灵魂的日记本也是德拉科故意放进金妮的口袋里,来接近哈利波特,从而达到伏地魔的目的,那本有灵魂碎片的日记也就是魂器之一,这就和最后一部死亡圣器连接起来,这也是很精彩的地方。

    最后表白一下我赫敏女神!!!

     6 ) 欲望与自我

    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有一面神奇的魔镜。从来没有见过父母的哈利在镜中看到父母微笑的站在自己身边,而笼罩在其他兄长光环下的罗恩看到自己成为了佼佼者。

    “这镜子能看到将来吗?”罗恩兴奋地问哈利。“当然不,我父母都已经死了。”哈利黯然地说。

    这是一面厄里斯魔镜(THE MIRROR OF ERISED),在它面前看到的只是我们内心深处最强烈的渴望(It shows us nothing more or less than the deepest,most desperate desire of our hearts.)。

    哈利为这面镜子着迷了,常常违规来到镜子前面,享受与父母共渡的美好时光。因为只有在这里,他才能见到朝思暮想的父母,才能体会被父母关爱的幸福——尽管那种爱只是表现在镜中的父母对镜中的他的抚爱和微笑。

    刚开始时,哈利会不时的回过头来,看看父母是否真站在身后,而后来便只是席地坐在镜子跟前,呆呆的看着。他明明知道镜中的那个哈利并不是自己,但是他却无法不为之沉醉。

    这时,阿不思邓不利多教授出现了。他告诫哈利:“这面镜子既不告诉我们真相,又不增长我们的知识。人们在它的面前变得很脆弱,沉迷于他们所见到的,甚至变疯了,但不知他们所看见的是真还是假。”

    只有世上最快乐的人,才能在镜中看到真实的自己。然而每个人都有欲望。我们向往快乐,但却会为了各种事情而不快乐。在真实世界中难以实现的欲望就希望在虚拟世界中得以满足,在自己身上没有达成的目标就寄托在子女身上,利用常规手段难以企及的财富就投注于彩票上。因为这样,有的人会网络成瘾,有的人会恨铁不成钢,有的人会嗜赌如命。然而,不论是通过虚拟世界,还是子女,或是妄想实现欲望的那个“我”,都不是真实的我。

    要让自己幸福,我们所要依赖的只能是镜子外的那个自己。

     7 ) 厄里斯魔镜

    刚刚重温了一遍“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很喜欢魔镜那一段。

    哈利在无意中发现了厄里斯魔镜,并在镜中看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父母,于是每天都独坐在魔镜前等候,希望能再次与父母相遇。

    这时,阿不思邓不利多教授却告诉他:
    世上最快乐的人,才能在镜中看到真实的自己,镜子反映出的,正是我们心中最渴望的事。但镜子不能提供我们真正的知识或者真相,人类总是在镜子中虚度光阴,甚至因此而发疯。人不能活在梦里,不要依赖梦想而放弃生活。

    有时候会想,如果厄里斯魔镜真的存在,我们会不会忍不住去寻找它呢?
    我想我会的,因为我好想看看自己内心深处最最渴望的东西,甚至是连自己都不太清楚的那种渴望。。。

     短评

    一个全新的世界被打开了,新奇而不可思议,我们都是麻瓜,幻想一天早上猫头鹰会送来霍格沃兹的入学通知书。铁三角组合很可爱。

    9分钟前
    • 偏要勉强
    • 力荐

    霍格沃茨是最好的魔法学校!

    13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这部电影是刚上中学过最后一个六一的时候,学校给放的,太久远的记忆了。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电影精妙绝伦的现,让我第一次对想象中的“魔法”,有了一个具象的观感。虽然那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但是我不会忘记那份感动和震撼。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分院帽,格兰芬多,魁地奇,都是最精彩的记忆!

    17分钟前
    • 墨语悠然
    • 推荐

    那时候是有多可爱啊,刚接触魔法的种种新鲜和刺激,比起后面的黑暗剧情以及丹尼尔越来越大叔的模样,真是怀念这里啊。

    21分钟前
    • meiiii
    • 力荐

    当年还是在电影院看的,波特的魔法世界惊艳展开,风靡全球。

    23分钟前
    • 遇见彩虹🌈
    • 推荐

    这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制作,繁华的巫师街道街道,华丽的魔法学院,黑暗且朦胧的禁林,让人记忆深刻!

    27分钟前
    • 幸存者
    • 推荐

    小时候的哈利太萌啦!小小的一只~很喜欢他们在火车上的那段,小时候一直能想象有一只会送信的猫头鹰

    29分钟前
    • 大耳朵图图_
    • 推荐

    这是一个神奇的电影,这是当时看的唯一感觉!他为我们打开了一个通往魔法世界的大门!

    32分钟前
    • 呆萌小七
    • 推荐

    我觉得这仍然是这个系列里最好看的一集吧,第一次看的时候真的惊喜死了,整体设定的展开和铺陈都让人激动,重点是哈利在这个时候是最萌最可爱的时候了,第二集开始就慢慢的长开了!对!长!开!了!

    33分钟前
    • 猫语猫寻
    • 力荐

    披着魔幻外衣的狗屁,电影寡淡无味。跟DND大背景比起来,算得了什么?

    36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较差

    还是第一部最可爱了,正太是正太萝莉是萝莉的

    38分钟前
    • 宅蘑菇Moku
    • 力荐

    没有长大的哈利·波特还是挺讨喜的,那个奇异的魔幻世界令人神往又危机重重,说实话,系列的第一部挺好看的!!

    42分钟前
    • 护你周全
    • 推荐

    哈利波特系列的电影与小说,我能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一同烦恼学生时代的“难熬”,当这一系列结束时,再回头看这第一部,有一种“曾当年”的感受,我私以为作者以后再写出什么样的故事也不能如当年那样打动人心,毕竟这已成了我心中的白月光,不是吗

    44分钟前
    • 麦垄风来翠浪斜
    • 推荐

    第一部是最忠于原著的~而且第一次接触魔幻世界很受震撼~

    47分钟前
    • AshtrayGem
    • 力荐

    演员最好看的一部。

    52分钟前
    • 如小果
    • 力荐

    电影院看的,还不错,哈利波特小时候好可爱,每个小演员都很可爱,现在除了几个都长糙了,为了拜托哈利给观众的印象也是拼了。

    55分钟前
    • 欣欣向荣
    • 推荐

    花了8年才看完这部电影....

    59分钟前
    • tavico
    • 推荐

    这部电影包括了这本书最难忘的场景,最让我惊讶的是魁地奇比赛。这场游戏精彩且暴力,令人目眩,我不得不屏住呼吸。

    1小时前
    • godzilla
    • 推荐

    一整个世界被打开了的感觉啊。

    1小时前
    • 王大根
    • 力荐

    忠实原著有时候未必就不能打造惊喜。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