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动漫 攻壳机动队第一季

    攻壳机动队第一季

    评分:
    0.0很差

    分类:动漫日本2002

    主演:田中敦子,大川透,家中宏,山寺宏一,桧山修之,玉川纱己子 

    导演:神山健治,中村隆太郎,若林厚史,吉原正行,下司泰弘,橘正纪,大原实,竹下健一,河野利幸,布施木一喜 

    猜你喜欢

     剧照

    攻壳机动队第一季 剧照 NO.1攻壳机动队第一季 剧照 NO.2攻壳机动队第一季 剧照 NO.3攻壳机动队第一季 剧照 NO.4攻壳机动队第一季 剧照 NO.5攻壳机动队第一季 剧照 NO.6攻壳机动队第一季 剧照 NO.16攻壳机动队第一季 剧照 NO.17攻壳机动队第一季 剧照 NO.18攻壳机动队第一季 剧照 NO.19攻壳机动队第一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攻壳机动队》动画TV版,分2季。  第一季描述:公元2030年,经历了4次世界大战的世界面临更严峻的挑战。随着人类义体化等科技的不断发展,犯罪行为也日渐离奇复杂。为了解决这类案件,日本内务省的直属部队——公安9课,这个对外不存在的特种部队,在队长草薙素子的带领下向恶势力 发起制裁。而面对公安9课的,是高度发达的科技下创造的案件、权力政治斗争的阴谋、与以笑脸男为代表的Stand Alone Complex犯罪。  第二季故事发生在笑脸男事件结束后,公安9课面对了新的敌人,自称“个人的11人”的反政府武装组织开始了计划周密的犯罪,其背后牵扯的战争难民问题更令整个社会的矛盾激化。面对政府与犯罪分子带来的压力,草薙素子再次带领公安9课出动。

     长篇影评

     1 ) 入世家国,出世江湖——谈攻壳机动队与Cowboy Bebop之印象比较

    这是两年前的旧文:

    (注:为了不影响大家看动画的乐趣,此文不涉及具体情节)

        随着年岁渐长,早已对热血天真嗤之以鼻,对狗血煽情麻木不仁,只有看到角色个性成熟丰满的青年向动漫时才会觉得欣赏。近日观看的攻壳机动队的tv版Stand Alone Complex,和自己心目中No.1的Cowboy Bebop都是科幻背景的青年向作品,所以忍不住会把它们放在一起比较——但不能不承认,攻壳虽是CB之后难得遇上的合我胃口的动画,这种比较却对它多少有些不公平。毕竟,能享有CB这种人员组合和宽裕制作条件的动画凤毛麟角,因此从98年至今,我认为没有一部同类作品能超越这部近乎完美的原创动画。由于两部动画的制作条件相差不小,因此它们在画面、人设、音乐等技术环节的差距也就无须追究。当然,CB是我私心所在,难免褒美,所以下面的文字尽量不涉及具体情节和角色分析,一方面避免揭露情节影响大家看动画的乐趣,另一方面也防止自己对偏好的角色喋喋不休。

        先说背景和世界观。CB和攻壳,同样是将时间设定在未来的两部动画,其氛围却截然相反——CB基本可说是软科幻作品,星际殖民、宇宙飞船与老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混在一起,故事从头至尾都带有强烈的怀旧色彩,老照片般的淡淡情怀竟然与设定在外太空的冒险故事毫无罅隙的融在一起。如果把星球换成城市,把飞行器换成跑车,把宇宙通路换成高速公路,那么CB完全可以是一个发生在现代的故事甚至香港的江湖片(而如果把背景设定为美国西部,把飞行器换成马,就真成了地道的Cowboy故事……)。因此,时代背景对CB这部作品来说并不那么重要,它只不过是画布上的一抹底色,鸡尾酒杯里的那颗樱桃,装点色彩而已。
      
        而改编自硬科幻青漫的攻壳则不同,作者构筑出一个模糊了生物与机械、灵魂与AI、个体与网络界限的世界,并依据这些独特的要素来设定社会矛盾和浮生世情,由此展示出一个相当奇妙的未来世界——故事虽然是以具体案件和政治阴谋为情节主线,但大多都牵扯到ghost与shell的关系,都涉及人类与网络、电子器官化和人工智能的关系——换言之,这些故事只可能发生于攻壳的世界。与淡化了客观背景的CB相比,涉及到社会、政治、科技和道德伦理等各个方面的攻壳世界更加生动真实,也更为矛盾有趣,就像是我们生活的时代。因此,CB虽然令我深度中毒并成为死忠,但攻壳的世界一开始就可以让我产生亲切感,并激发探索的好奇心。
     
        这两部动画的主题歌都是菅野所作,相当出色——曲声渐止时,主角们粉墨登场。

        CB是真正仅仅关注于每个角色的舞台剧,哪一秒灯光该照在谁身上,就会有一切的场景音乐恩怨往事来配合。这部作品在人物的塑造上极为成功,始终把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就算煽情到了极致,也从不多说一句,从不多停一秒。故事里始终无声无色的弥漫着孤身旅行般的寂寞,并且以近乎完美的方式演绎着离“美好”二字相差太远的不完美——那些无法排解的遗憾和惆怅,非死不能了结的爱恨与恩仇,物是人非的陌生和伤怀,还有无可奈何的放弃与决不妥协的执拗……四个主角都有着各自的轨迹和精彩,他们是真正的流浪者,游离于世界之外,永不涉及政治也不关注社会,只不过是以同伴之名一起飘泊,以谋生为名共同战斗。他们任性而落魄,有时荒唐有时寂寥,有所坚持有所逃避,淡淡眷恋却仍然选择疏离,骨子里始终是孤独的个体——26话的故事,不论何时看去,那夕阳下拖着长长影子的四个人和一条狗,都无法以一个团体的名字称呼——或者能以他们蜗居的飞船bebop来为这个故事冠名,可如果bebop是个注定曲终人散的驿站,之后我们还能怎样称呼那些分道扬镳的背影?CB里有一些精致而微妙的东西,并不通过谁的言语来演说,而是随着情节如音乐般回转低吟,渗入骨髓——这种只可意会的独特华彩,是包括攻壳在内的其他动画难以达到的境界。只能扼腕叹息,没有了那四个人,就再也没有这样的故事。
     
        相对来说,攻壳的情节则跟生活比较接近,更容易理解。如果说CB是以主角为核心的一部经典唯美的老电影,那么攻壳就是一部精彩好看的警匪剧,总有些正义必胜的味道。攻壳里最核心的人物是女主角素子——公安九课这个秘密机构的实战指挥官。除了隐藏在暗线中的“笑脸男人”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其他任何角色的戏份和魅力都远远无法与素子相提并论。虽然老头子课长常把“我们不存在团队合作,只有基于个人表现的默契”这句话挂在嘴边,但事实正好相反,主角们无疑是一个紧密团结在素子周围的集体,并且大多以团队的形式完成任务——攻壳这部动画,几乎没有给任何角色以偏离主线展示自己的机会,极少提起他们的过去,更不预示他们的未来。这并不是说攻壳塑造的人物不如CB,只能说明两部动画的重心完全不同。

        CB是个被动的故事,主角和配角中都没有正义英雄,最多勉强算是灰色的dark hero,毫不掩饰的个性缺陷反而令每个角色更有魅力——有趣的是,虽然CB的主角们都有着傲人身手,但生活却自然而然的一路无奈,是一群戏剧化的“普通人”甚至“衰人”,宛如武侠片或江湖片中,因种种变故而甘心混迹市井或落魄天涯的浪人。他们的世界只有恩怨情仇——有快意一刀、长歌当哭,有杀身也成不了的义、舍生也求不来的仁,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普通人群和社会,没有家也没有国。
     
        而攻壳则是相当积极主动的故事,人物比CB更现实和生活化,与常见的影视角色非常类似,反而可算是一群充满正义感的“普通”英雄——尤其是女主角素子,强悍机敏、坚忍无畏、毫不动摇,远比CB那群郁闷主角要“强”得多了。况且公安九课打击犯罪,无往不利,凭一己之力荡涤社会,就算有郁闷情节,主线仍是一路斗志昂扬高歌猛进,颇有大快人心的感觉。主角们的性格和经历并非故事的重点,社会现象、群体特征、伦理道德、利益关系和政治纠葛都成为纠缠不清的事件,而九课成员们的不懈战斗才是一切事件的核心——因此,虽然攻壳中充斥着电子脑、人造器官和虚拟世界,虽然强调着都市的人性冷漠和政治的翻云覆雨,但是那个世界一点也不寂寞压抑,就如同我们生活的城市,是个富有生气的嘈杂而忙碌的世界(至于那两部充满隐喻、阴暗压抑的剧场版攻壳,只能算是相当于“原作粉碎机”的监督押井的个人趣味,暂忽略不计)。
     
        所以,若说CB是出世的江湖,攻壳就是入世的家国。举个简单的例子,就能说明CB和攻壳里群体个性的差别:倘若CB里某个主角决意离开或去送死,其他角色不会执意阻挠,即使再寂寥再不舍,每个人仍会保持着我行我素的疏离和自尊,生有时,死亦有时;而攻壳里则会变成大家一起去支援的精诚团结众志成城场面,最终天网恢恢正义得胜,犯罪者被制裁或落败逃窜……
     
        但不能因此说攻壳的情节没深度——首先,两部作品的核心主题就不同向。其次,CB毕竟是Sunrise因为Gundam W大赚之后所制作的几乎不操心商业回报的精品动画。从这个角度来说,作为通常边播放边制作的tv动画,攻壳为了收视率也许不得不更迎合tv观众的需要——除了“打击犯罪”的正统主题和集中于主线的人物与情节,细节设定也有特意迎合观众喜好的痕迹,甚至因此而产生小硬伤,不过可以忽略不计。中间虽有几话的主题没说清,有为了故事而故事之嫌,但总体情节的水准还是保持得颇不错。举个迎合观众的例子,超可爱的攻壳车塔奇克马居然拟人化到可以流出褐色的机油眼泪——虽然我不知道原著中是否有这个情节,但从机械的角度来说,这样漏油实在太夸张了吧……再比如,现实风格的攻壳动画罕有美形角色,但在我彻底习惯以巴特为首的“有眼无珠”的义眼大叔们后,故事核心的暗线,也是一直被视为大反派的最强配角出场,竟然是美少年?!尽管不排除该角色并非天生丽质而是使用美形义体的可能性,我还是感到无话可说——我很喜欢美少年,可是这种情节这种身份安排美形角色太破坏现实的平衡感,硬派青年向作品实在没必要如此讨好眼球(坦率说,我怀疑它有多少女性观众)。当然,现实中的确有在学生时代成名的顶尖少年黑客,但是根据毕业于某著名理工科大学的切身经验,我坚持认为理工类顶尖天才的美形概率可以忽略不计(也可以默认为美形男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遭遇无数干扰他演算习题的外在因素……)。而且,换个角度来说,天才的魅力也不是靠脸面。
     
        如果CB的故事是在我内心的某根神经上分毫不差的踩着鼓点舞蹈,那么攻壳则让我常常有扔掉手中的红酒扑上去咬液晶显示器的冲动(原因很多,有时是太好笑或者太可爱,也有时是太ft……)。不过,在没看过攻壳漫画原著的情况下做这些比较,难免有偏颇之处。
     
        但在故事之外的一个方面,攻壳足以凌驾于CB之上——那就是它所设想出的未来。正如我在《日本漫画的科技情结》中提到过的,这种想象有着充分的现实基础。一旦人造义体的成本下降到了可以接受的范围,而电子技术和生物科学已高度发达,那么跨越补完和强化之间这道微弱的界限,通过人造感官和肢体突破人类生理功能极限的人,电信化的人类意识和足够拟人化的AI都必将出现。台版《商业周刊》第871期的封面标题正是“机器爱人”,封面文章中有这样的话:

        主旨:機器愛人 正逐步接近?

        現在,他們有昆蟲的空間感;2010年,將有老鼠的適應力;2020年,有猴子的想像力;2030年具備人類的推理力;它,跟你越來越接近……機器愛人。

      當有生命的人類,遇上沒有生命的機器人,會有多大的激盪?
      人類是該害怕被機器人取代,還是該擁抱機器人所帶來的能力?

      科技的進步,造就了機器人的進化,
      卡通原子小金剛、電影「駭客任務」、「AI人工智慧」、「機器公敵」,
      充滿了人類對機器人豐富幻想的影子。

      當機器人技術發展到極致,那將是個「人」、「機」一體的世界,
      人的全身上下,除了腦子,什麼都可以換成機器,
      未來,我們不是被機器人統治,而是我們都有可能變成「機器」人。
      不容忽視的「新新人種」,正在迅速進化?
        …………

        这一段话,和攻壳的基本思路是极为相近的,但攻壳的漫画比这篇文章早了十年。也许有一天,攻壳对于未来的意义就像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对于现在。看看我们的周围,科技发展的速度让一切指日可待,比如我所关注的Sony——曾闹着要父母养小猫小狗的孩子们,未必知道sony早已制造出著名的机器狗玩具aibo;曾和死党一起玩FC红白机的孩子长大成人,却发现如今的孩子们可以用游戏机在网络上和无数人一起玩rpg;当年听着walkman的年轻人也想象不到,sony即将推出的psp又是如何精彩的便携娱乐终端;就连我亲爱的ps2游戏机也已出现了体积缩小至四分之一的同价位新型号……而Sony正在研发的ps3游戏机,预定采用blue-ray光盘作为游戏载体,单面单层容量可达27G,一张盘最多可以存储八层数据,远远大于目前绝大多数人pc机上的硬盘容量——这些无一不预示着,除非社会因战争或经济而衰退,否则技术前进的速度只会越来越令人惊叹,真正的瓶颈只剩下个人的消费能力……
      
        这样下去,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到底会迎来怎样的世界?
     
        如果未来真的如同攻壳世界,也许正合我的期望——通过人造义体和电子脑突破人类的生理极限、智能极限和接收处理信息的极限,即使那样不会被称为“人”,我仍然期待。以前曾经半开玩笑的说,希望自己成为妖怪,现在觉得素子那样的义体人也是非常理想的选择,和超级AI合体没准更是理想中的理想……

     2 ) 关于第十四集

    第十四集里的那个股票专家,坐拥无数黄金,到死却没有把自己义体化。一直纳闷,难道还有人不想永生?除了那些极端宗教分子。
      在剧集的结尾给出了答案:其实他已经把自己的意识植入到网络中了。以此来永生。警察3号(就是那个没有义体化的,名字记不住)在处理善后的时候把一枚金币放到了死者的裹尸袋中,其实死者一直通过家里的监视系统监看着自己的肉体被警察发现的过程。因此他对警察3号身怀感激。警察回到家中发现自己的老婆也在炒股,于是股票专家就在警察跟老婆离开的时候,侵入警察家的电脑,帮他们买了一股潜力股。
       吐槽一下,我操,这一集也太牛逼了吧!

     3 ) 没有适宜的载体,或许便没有攻壳这样优秀的作品

    起初接触《攻壳机动队》是在看完了斯嘉丽·约翰逊主演的真人版《攻壳机动队》后,对于这部电影,在当时的我看来观感还是挺不错的,画风,人物塑造都挺有水准,以至于后来我在看到豆瓣对它的评分仅仅只有6.3时会感到惊讶。但在现在看来,这部真人电影和原著实在相差甚远,一部电影绝无法展现出一个完整的“攻壳机动队世界”。

    作为一部前瞻性极强的科幻漫画,攻壳机动队展现了作者无与伦比的才华。正是因为这种才华,当我们看到已经被翻改过的动画《攻壳机动队S.A.C》时还能被这部作品所感染。这就像是你看了一本叫做《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书,假设这本书经过村上春树的手翻译了一遍后,再被国内的译者以村上春树的译本为基础进行翻译后引入,最后到达你的手上,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这部书经过多次改编,你仍然能够感受到这本书的“好”一样可贵,攻壳机动队便带有这种令人震撼的“好”,用另一句话说——它在以漫画和动画为载体时都显示出了他顽强的生命力与活力。

    同时,攻壳机动队作为一部以动画和漫画形式呈现的科幻作品,它具有着科幻小说所没有的优势,作者在想他所想,说他所想的同时,他的思想不受“文学性”的限制,他可以轻轻松松、毫无顾忌地甩出一个个宏大震撼的设定,用自己的方式去诠释“Stand Alone Complex”。同样的,早在1988年7月16日就以动画电影的形式在日本上映的《阿基拉》也具有这种能力与魅力,不同于在1989年5月开始于讲谈社青年漫画刊物发表的《攻壳机动队》,《阿基拉》作为日本赛博朋克动画的先驱,对于未来的想象与《攻壳机动队》截然不同。

    微博网友梦里诗书在他的影评中提出:《阿基拉》是一部带有浓郁末世情节的科幻动画,在这部电影中大友克洋借科幻之手所一展的反乌托邦寓言是如此的深邃,电影透过一个光怪陆离的超现实末世构建,核心在于人类缔造文明后,高度发达的文明最终也会令人类走向灭亡,这种极为超前的内核构思使其作为一部1988年的作品,即便在今时看来仍旧具有前瞻性,于此中电影所着力的并不单止于科学与人类的关系,对宗教集权的讽刺,同样发人深省。

    而攻壳机动队的“Stand Alone Complex”则是一种以“一身独立,乃至一国独立”为基,在未来的角度下思考人类的起源,人类与国家的存在意义为探讨内容的作品,少了一份危机感而添了一份希望。两部仅仅相隔了一年多时间发行的著名科幻作品,分别以动画电影与漫画的形式呈现出来,想要表达的风格也大相径庭,这代表了什么?科幻作品更新迭代的速度是非常迅速的,这种快速,这种新思想的表达绝对需要适宜载体的帮助。

    那么,这样的“载体是否合适”“是否需要改进”之类的问题在现在是需要急切的定义的。我们甚至可以看到这样的趋势——在高中生的试卷中我们发现刘慈欣的科幻小说被改编为名为《先行者》的文学性文本,并且在2020的新题试卷中,其第一题现代文阅读也是围绕着科幻小说的文学因素与科幻因素之间的关系与矛盾来展开讨论的。随着小说《三体》的热销,小说改编电影《流浪地球》在国内广受称赞,其中也夹杂着一些不同的声音,这些声音同样也受到了关注与重视,人们开始寻找解决方法。

    王峰先生在他的文章《科幻小说何须在意“文学性”?》中有着一大段的论述,在讨论科幻小说的出路——“在这些或恢弘奇诡的题材的映衬下,科幻小说对形势的探索并不用力,因为形势探索无法与新奇世界的探索形成同等的阅读快感,可见,科幻小说的特性导致了它的努力方向不会是传统的文学性,而集中于新世界的探索以及新世界人性结构的深度开掘,其实这些方面自有其文学魅力。……文学史中的文学性已经形成惯性,但是这并不表明所有的文学性都是如此。……当新的文学样式崛起,挑战既有文学样式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原有的文学性不足以涵盖新的文学样式,这时文学性本身也需要改造。”

    王峰先生所说的文学性改造确实是一大创举,但在我看来,这种改造成功的几率简直极为渺茫,虽然像是王峰先生在论述中引用的卡勒的名言——“文学性其实就像杂草”一样,我们如果将这种科幻文学比喻为一种新的草,目前它要扎根、繁衍也确实容易,此时它拥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但当我们将目光投向这片小草身边的草,那是延续了几千年的名为“传统文学性”的草,它吸收包容了唐诗、宋词、元曲,逐渐壮大,仍然有着不可小觑的生命力。那么,在这片“新草”与“传统草”无法相容的前提下,我们从哪个部分展开改造会更加容易?在我看来,虽然也具有难度,但更简单的方法仍旧是从“新草”上开刀——在一惊一乍不断出现的科技宏观场面中加入文学因素的调剂。而问题也在于这个调剂要怎么加?是否有加的可能?举个例子:有些人喜欢听收音机,有些人喜欢看电视,一部分人可以从收音机的声音中进行想象,另一部分的人则直接从电视中获得快感,同样的,性“文”的科幻小说与漫画、动画的风格大相径庭,而动画、漫画的风格则更不容易被挑剔。为什么?因为漫画与动画是一种具有极强兼容性的表现形式,它容易被接受,也长期被接受,我们回头看丰子恺先生的《护生画集》,回头看“鲁迅于五四运动前夕在《新青年》上已经提出讽刺画应针砭社会的锢疾,指出确当的方向,引导社会等立论鲜明的漫画理论”(百度百科)。在我看来,科幻作品总体上为何不能直接性“科”的原因正在于文学性的限制,“新草”的规模无法与那些“传统草”的庞大根系相提并论。,那么为何不让这些“新草”走向另一种形式——漫画与动画。既然在目前还无法解决关键矛盾,而我们又需要一些新生引导声音的情况下,为什么不让思想先被表达出来的同时又少一些不必要的争议?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认为最好的处理方式还是先让科幻作品偏科,通过漫画与动画的形式先表达出来,其文学形式也将伴随着一起出现,因为随着原汁原味的思想被展现,即其中的科幻因素被淋漓尽致地通过画面,表情进行表达后,文学因素才有能被插入而不损害作品原味的能力。

    可能在多数人看来,这样的“偏科”会显得不可思议、难以想象,漫画与动画这种通俗化的表达方式怎么能够大量替代科幻小说?这样的主要由文化方面引起的怀疑在我看来并没有必要。仅仅对于中国而言,“中国的小说文化是根深蒂固、源远流长”的这点我们所有中国人都知道,至少不可能有没有听说过四大名著的中国人。而小说是一种什么样的体裁呢?小说作为一种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的文本,其重点在人的身上,而科幻作品的最终目的则在于传递一种思想概念。正因如此,目前的科幻小说大都是通过表现一个人物来反映一整个未来的世界观、它的模样,而这样的小说在因为人的加入而获得了情感与可读性的同时,它也少了一份理性——这个世界观的描绘是通过人的眼睛描绘出来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早在《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一节中就以林黛玉的视角描绘了贾府的豪华与富贵——“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正中是穿堂,当地放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屏风。转过屏风,小小三间厅房,厅后便是正院大房。正面五间上房,皆是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雀鸟……”这样的语言便是通过小说中人物的眼睛而描绘出充满文学气息的场景。而科幻小说的缺陷也在于人物是否能够真正的表现出那个世界是难以判断的,这种在每个读者心中都不一样的场景一定程度上是会改变其对于作品的认知的。而漫画、动画则完美的解决了这些问题,不论是《流浪地球》电影版的问世让我们看到一个震撼性的、真实在我们眼前展现出的未来世界,还是《爱、死亡和机器人》通过故事主线配合完美的环境描绘带给我们更深一层、更真实的思考,我在其中发现的是——动画与漫画能够对于科幻作品有着更有力度的整体把握。而即使是在对漫画一定偏见的中国,动画的形式更易被当下的人们所接受,并且以极为迅速的速度广泛传播。从这个角度看来,与其说科幻作品的载体需要“改”,倒不如“导”——使用其他的载体,发挥其他载体的长处,来更好的去展现一部科幻作品思想的魅力,且在其中画面的真实性与震撼感都是平常阅读小说的想象所难以企及的情况下,也带来了一种“更好”的可能。

    世界的知识在不断增加,抽象的理论杂不断增多,人们不断地生产知识的同时需要优秀科幻作品的启迪、科幻作品在指引我们如何走向更好的同时,我们需要用更快捷、有效的方法让它变得更“好”。

     4 ) 巴特唯一一次邀素子看电影的情节

    刚又看了大家说的电影院那集,也就是SACI第12集。哈哈,才想起片尾还有巴特唯一一次邀素子看电影的情节。不过素子当场就回绝了。

    “谢啦,如果真的有我想看的电影,我会选择一个人去看。”

    “那如果是不怎么想看的电影呢?”

    “不看。”

    哈哈,郁闷的巴特。 SACI作为TV版,相对于GIS95做了很多的改动,最主要是素子,人设实在是太卡哇伊了,这又不是少女漫画。也许是为了减少一些沉重的思考,增加一些轻松“好看”的娱乐成分吧。毕竟,作为TV版,要考虑到那些刚发育的小男生的审美取向。 素子在GIS95中的设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作为一个全身义体化的人,她的身体也就是一个“壳”罢了,所以她的眼睛大而无神,是木偶的眼神。所以才有内心对自己意识存在的怀疑,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5 ) 私评

    之前发表在学校的公众号上,先拉上来吧。

    《攻壳机动队》的世界观是建立在网络成为完全统治人类的媒介的背景。尼尔·波兹曼在电视时代就已经指出,电视作为图像的载体,人类正笑着接受电视的统治,网络就像电视的加强版,远远扩大了统治的维度——我们可以不用坐在家里看着屏幕,走在街上都能看电视。因此,我们生活中感受到的几乎都是碎片化的信息,并且快餐式消化这些信息。我们不会再为一个重大新闻而严肃思考,只要一旦有人在微博上转移注意力,一个新闻立刻能变得面目全非,并且引起大多数人跟风转发。这种行为在这个时代每天都在重复,人们随波逐流,融入了这个社会的单一系统中,每个人的独立性也被消除,我们都是大多数。这便是《攻壳机动队》的后缀英文“stand alone complex”的中心,互无关系、各自独立的人们在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情况下,为了某个相同目的而统一行动的现象。
     
    在中国学者朱世达的论文《反英雄与亚文化——美国战后避世时代作家与王朔比较研究》中提到这种现象:”在战后的美国,由于以家长制统治为特点的公司的广泛盛行,那些能赢得朋友和影响别人的人得以发财兴旺,而对个人名利淡漠的传统价值的坚守者则落伍、式微。适应公司文化的人没有内心信念与标准的羁绊和束缚,他们并不按照内心的良心,而是依照此一时流行的价值标准行事。他们更为关注别人在信誉市场上是否喜欢他们,而不是个人的独立性。”在这种背景下,美国产生了所谓“垮掉的一代”,这一世代拒绝接受主流思想,藐视公认的制度和传统,主张形而上学的“活在当下”却又浮躁不安。美国作家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正是这一时期的作品。这种颠覆精神便是大众心理引发的亚文化的本身。亚文化影响下的青年即使有意地去让自己区别大众,却又落入到与主流背离的共同目的中。
     
    《攻壳机动队》中公安9课面对的敌人不是有形的罪犯,而是引发亚文化现象的社会系统。这种现象没有一个人是始作俑者,却又出现了无数个拷贝了这个不存在的“始作俑者”的人。也难怪《攻壳机动队》会对《麦田里的守望者》致敬,在本剧中“笑面男”标志上的英文是“I thought what I'd do was,I'd pretend I was one of those deaf-mutes(我认为自己应当伪装成一个聋子、瞎子和哑巴)”,典故便是《麦田里的守望者》。

    正因如此,独立思考是一种奢侈品,以此在社会中获得自我变得弥足珍贵。

     6 ) ghost in the shell

    偶然发现了攻壳机动队的剧场版,95年的,所以人物画的有点丑,而且也没有我爱的塔奇科马~~~~但仍然觉得很不错~为什么之前没发现呢?

    比较喜欢它的英文名字:Ghost in the shell,还有TV版的名字Stand Alone Complex,这才能更好的表现出它像要表达的东西。

    只不过每次看的时候,都会因它而想到很多问题

    人的意识是怎么形成的呢?我和他人的区别是什么呢?
    我们的身体是我们的界限,用来区别“我“和“非我”。这个身体是独特的,起码现在还是这样,所谓整容或者用假造的替代,还是可以分辨出来,科技现在还没有达到可以完全的仿造我们的身体。

    总有一天,会发展到那样的地步的。可以由机械来代替身体的部分或者全部,还可以由着大家的喜好来改变。到那时候,区别人与人的,来表明我这个特殊的个体存在的就是所谓的自我意识,或者说Ghost吧。

    那么这个Ghost又是如何形成呢?
    每个人经历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记忆,每个人收集资讯的方式不同,并在收集和处理这些资讯的时候,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形成自己对善恶的判断。这些都是“我”与其他人之间的差别,是我独特存在的证明。

    那如果记忆出了问题呢?
    脑部的损伤,重大的打击,都可能让我们失去记忆,有时候是时间的流逝使它们自然的沉没了,那是不是代表我的一部分也就因此而失去了呢?

    如果我们得到的信息都是假的,是伪造的呢?
    那我们所形成的认识也就不真实,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自己的存在就是扭曲和不真实的呢?

    如果科技的发展可以做到通过直接作用脑部而使我们具有一些虚拟的记忆的话,“我”就是被制造出来的,这样一来,和制造出来的桌子椅子啊有什么区别呢?如果这个比较让人感觉不舒服,那么和电脑比较好了。

    电脑如果拥有自己的程序来记忆,来收集和处理信息,因为不同的经历而形成了不同的处理方式,这时候它们是不是也就拥有了个性,拥有了所谓意识呢?

    如果那样也可以称之为意识的话,那么我们的意识可以脱离现在的身体而存在么?只要复制出“我”的处理模式和记忆,“我”是不是就可以脱离身体而永远存在下去呢?

    现在科技做不到,那么相信着“科技万能”的各位是否相信会有这么一天呢?

    从遥远的未来回来,意识还是不能脱离身体,起码现在是这样,当身体的机能衰退,人死亡的时候,“我”就不存在了。除了那些有名的人物将自己的名字留在历史中,将自己的思想写在书里留传给后人,“我”一另外一种形式被纪念着,证明着曾经存在过。而其他大多数的人,就直接消失了,几乎没有留下痕迹。

    开始,或者还有人记得。当那些人死去,就没有人能够作为“我”曾经存在的证明。“我”曾经做过的事情,制造的东西或许还留在世间,可是没有了“我”的痕迹,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那么“我”到哪里去了?留下了什么呢??

    基因传递么?
    我的存在由我的父母的基因再加上随机因素(确定是随机因素么?)造成的变异来决定,我的经历,我的变化都不能影响我的基因。哦,放射性的物质或许会影响基因吧。我的所有的生命过程就变成寻找另外一个人,制造出新的组合基因,传递下去。那么整个人类就是在不断的传递着基因咯,在这过程中,基因也变化着。

    现在不是有转基因么?
    这样的人为的,自然的,随机的组合下去,足够长的时间之后,人类还是人类么?

    有几个人看到现在还没晕并且想得比较清楚的可以告诉我想法么?

    Ghost in the shell只是动画片,用影像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想法,提出问题,却没有答案。剧集里一方面是高科技的幻想的场面,一方面又是熟悉的甚至有些古老的生活场景,让人觉得虚幻又真实,遥远又贴近。

    我不相信所谓鬼神,但有时也会诚心的祈祷些什么,因为觉得这世界存在很多人类解释不了的问题。即使真的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来掌控这一切的话,它又是怎么出现的呢?它会让自己制造出来的玩具轻易的猜测到自己的存在么?

    自己是太过渺小的存在。

     7 ) 那群可爱的小蜘蛛们——记塔奇克马

    前几天刚把SAC的蓝光做完,也借此机会重温了一遍攻壳。抛开STAND ALONE COMPLEX这样的主题不谈,我只想说一句:塔奇克马好萌啊啊啊啊啊啊啊!

    STAND ALONE之间的交流与COMPLEX的想法

    网络无疑是近百年来最伟大的发明。不只是那个被称之为INTERNET的名词,而是一个理念:人们发现自己能够既面向整个世界,同时又可以单对单地与人在第一时间进行交流。没有网络之前,人们靠著书立说来传播自己的思想。有了网络之后,每一次人们对交流速度和交流面扩展的欲望都能引发一次网络的热潮——先是BBS,到之前的博客,然后是以YOUTUBE为首的视频网站热潮,到现在的以TWITTER为首的微博的兴起。SAC的主题,就是在说网络交流使得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同步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因为某个契机引发的STAND ALONE COMPLEX现象。最开始的动画就这样说了:即使各种网络展现在眼前,想让化为光与电子的意识朝向同一目标,但这个时代信息化的程度,仍然无法使“个人”统一为复合的“个体”。

    那么,当这个交流速度发展到终极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呢?嗯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想起EVA那人类补完,相对于这个阴暗而令人沮丧的未来,攻壳给出的却是一个虽然坎坷却依然充满希望的可能性。九课的塔奇克马其实就是一个人类社会的缩影。每只塔奇克马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哪怕记忆同步化也好,他们依然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个性。天然油也不过是一个象征物,个体的产生早在那之前就已经完成。人类是生下来便是拥有不同ghost的个体,通过网络而慢慢从STAND ALONE产生了COMPLEX现象,而塔奇克马却一开始就是之间的信息完全同步的AI复制体,但是通过各自不同的遭遇慢慢地产生出了不同的自我。

    AI性与人性

    欲望算是人类的原罪,却也是使人类得以进化的关键。弗洛伊德说人类有食欲性欲睡眠欲三大欲望,我觉得可以将它们改写一下变成所有智慧生命的欲望:求知欲望(也就是所谓的好奇心),生存欲望,繁衍欲望。好奇心是进步的必须要求,生存欲望和繁衍欲望则是个体和种群得以延续的立足之本。

    因为不怕死,所以对生存也没有渴望。然而因为向往ghost,塔奇克马才会那么渴求品尝死亡的滋味。在第一季的最后三个仅存的塔奇克马聚首提到那个爱看小说的塔奇克马第一个被拆开大脑却依然很高兴自己能够体验死亡的时候,我不得不为人类擅自制造他们,却又不允许他们拥有自我的事实而对他们感到愧疚。素子的判断是正确的,兵器不需要太多的人性,然而我却依然对这种冷静到冷酷的判断感到愤怒。

    在最后那台塔奇克马在自爆的前一刻看到巴特后产生对生命的眷恋,流下眼泪的那一刻开始,我相信他们是有着ghost的。

    只是你们要不要马上在ED后来一个塔奇克马日常从悲伤到流泪变成笑到流泪啊……

    懒得再写下去的总结:

    教练,我想进九课……

    PS:请大家支持不知道啥时候崩出来的漫游版SAC BDRIP……

     短评

    9,百科全书式的SF动画,涵盖的内容包括政治、科技、道德、人伦、犯罪、意识形态,内涵丰富到爆了

    8分钟前
    • мая
    • 力荐

    动漫TV 界少有的精品,尤其是紧凑的节奏

    12分钟前
    • 𝐚𝐫𝐨
    • 力荐

    花了一下午和半个夜时间将笑面男的第一季动画补完,小时看这个完全是冲着素子御姐的那对豪乳而去,现在则是菅野洋子的音乐和作品所表现的世界观,仅次于我心中tv动画NO.1《星际牛仔》,突然发现原来我是喜欢硬派科幻青年漫的啊……

    17分钟前
    • 力荐

    强大的世界观

    20分钟前
    • 一德
    • 力荐

    素子!!巴特!!!

    24分钟前
    • 伊谢尔伦的风
    • 力荐

    25话的塔奇克马TAT

    25分钟前
    • 工口工口小黃門
    • 力荐

    攻壳和所有我看过的五星动画不同 我是坚持每天一集看完的 并不是一下子好几集的感觉 因为每一集都给人回味无穷的感觉 。

    26分钟前
    • 西西弗假面
    • 力荐

    【A+】带着极高的期待观看,没想到收获的惊喜比我想的多得多,不得不感叹一下这超前的制作水准。相比押井守的两部阴冷黑暗的剧场版,这部TV版不仅有平起平坐的主题内涵,还更加的商业化。为什么是”商业化“呢?因为攻壳TV版通过极其优秀的人物塑造,快节奏的剧情推进和一流的动作场面成功的抓住了观众的心,另一方面,这些商业化的目的,无一不是为了更好的传递攻壳系列的哲学思想,那些关于人类未来命运的探讨、政治集团的斗争、科技的进化对人的反噬、还有全剧中心”ghost“,全都被完美融入了剧情中。但即使这样,它也绝不是一部让人轻松的番,无论是主线还是支线,其涉及的内容都令我感叹自我的渺小。从此番里能学习很多东西,而你要看懂它也要学习很多。真的看不懂也没关系,也许几十年后就懂了,因为那时我们已经活在攻壳的世界里。

    31分钟前
    • 思路乐
    • 力荐

    神啊,我们是何等的无力。

    33分钟前
    • 守never
    • 力荐

    那些神作,多是想象力、世界观、音乐都无与伦比的,也多是不友好,不易亲近的,能让人刷新认识和否定自我的快感无法比拟。

    35分钟前
    • 某多
    • 力荐

    现在才看懂。网络取代电视的媒介霸权后进一步消灭人的个体性,亚文化极速繁衍让我们变成模仿者却无从得知原型,无论是《麦田里的守望者》暗示还是吉加维尔托夫的寓言,都印证了人受媒介制造的拟像控制。如何从单一系统获得自己,素子给出的方法是好奇心,亦或是思考,我思故我在,ghost应此存在。

    36分钟前
    • 塔塔君Minkun
    • 力荐

    当之无愧的跨时代神作,几无短板的高逼格兼顾实力卖萌的优秀典范,现在人类生活各方面都已经被无线网络和云同步移动终端完全渗透的时代再重温此作感触更加深刻。不考虑该特殊职业的高风险九课这样理想的同事关系真让人向往。四年后重温更觉得巴特真萌啊…塔奇科玛有了ghost怎么看都是因为他给的偏爱

    41分钟前
    • 飞翔的茶壶
    • 力荐

    有一定哲学高度,蛮好蛮实在的作品,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讲故事上,没有太多的煽情

    43分钟前
    • 贺兰迈克
    • 推荐

    先锋的理论内涵,庞杂优美的设定,阴谋论的情节,不死的精神,永远的素子。Matrix的祖宗。

    46分钟前
    • ✨糖柯莉安
    • 力荐

    ep1还好,后面。。可能年龄大了,TV版这种慢节奏浅度装逼适应不了了

    48分钟前
    • laputa
    • 还行

    【9.0】代表了Production IG最强战力,TV动画中绝对的顶尖制作,真正的超级大片。和剧场版完全是不同的基调,押井守的攻壳是哲学的攻壳,讨论存在主义;神山健治的攻壳是政治的攻壳,描写社会与人 ,其中又涉及经济、文化、道德伦理到探讨,是真正严肃的硬科幻。让人不爽的地方首先画风很浪,作画监督小老弟你怎么回事,然后碎碎念的地方还是有点多,和押井守一个毛病,除此基本上也是把TV动画能达到的效果在各方面都快点满的作品。

    50分钟前
    • Haruko
    • 力荐

    这样的番完全是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啊!!

    52分钟前
    • ρccρρccρ
    • 力荐

    八周目,每周目都来重标。整个脚本团队既有多样性,各人间又协作到位。涉及领域之多而广,探讨程度深且透。单拎出攻壳的世界观构建,真实感的营造,合理性的坚持以及情节的精彩程度,都是独树一帜的。更毋论与以上环环相扣的内核。TV补全了剧场版在社会学、政治学、传播学上的空缺,笑面男事件是连接现实与虚构的故事新编(根据真实事件改编),SAC则是贯穿过去未来的理论总结,观众能从中梳理出清晰的专业理论脉络。编剧里可是真的有东京大学媒介环境学的高材生的。有时想想攻壳系列作为一套漫改动画,没有任何一部是遵循原作的,SAC其实比剧场版改的更多,两季的主线完全是脚本团队原创的内容。但无论剧场版还是SAC系列,每一次的魔改与原创,全部都维持住了完全不输于,甚至更胜原作的高度。这在漫改动画领域里何其神奇,又何其幸运。

    55分钟前
    • 春芜满地鹿忘去
    • 力荐

    考虑到作品制作的年代,水准还不错啦,但我总禁不住拿它与Bebop相比 - 的确还是有差距的。作品背负了太多的哲学、科学方面的企图心,拍得太”紧“,功利性/目的性太突出,在人物和氛围的塑造上输了一筹。而窃以为这种软性的东西在动画长篇里才是最重要的。结果就是:想得太多,感动太少

    57分钟前
    • Di
    • 推荐

    太太太棒了 摒弃装B和炫技 一心一意把故事讲好才是正道啊 跟剧场版里大家都不食人间烟火似的一脸苦相不一样 SAC众人的面貌都鲜活很多 陀古萨吉祥物 欺负了他会遭⑨课全体队员群殴 课长亦不能惹 不然玩死你 以及千万不要踩素子姐姐脑袋 塔奇克马...哭 制药公司实在太招仇恨了 又被推去做boss

    59分钟前
    • [已注销]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