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十诫1956

    十诫1956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美国1956

    主演:查尔顿·赫斯顿,尤·伯连纳,安妮·巴克斯特,爱德华·罗宾逊,伊冯娜·德·卡洛,黛博拉·佩吉特,约翰·德里克,塞德里克·哈德威克,尼娜·弗彻,玛莎·斯考特,朱迪丝·安德森,文森特·普莱斯,约翰·卡拉丁,奥利芙迪琳,道格拉斯·敦布里勒 

    导演:塞西尔·B·戴米尔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勇士2011

    • HD

      耶稣受难记

    • HD

      厄勒克特拉

    • 闪闪的红星

    • HD中字版

      一年生活

    • 倩女幽魂1

    • HD

      你爱我吗?

     剧照

    十诫1956 剧照 NO.1十诫1956 剧照 NO.2十诫1956 剧照 NO.3十诫1956 剧照 NO.4十诫1956 剧照 NO.5十诫1956 剧照 NO.6十诫1956 剧照 NO.16十诫1956 剧照 NO.17十诫1956 剧照 NO.18十诫1956 剧照 NO.19十诫1956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电影《十诫》在影史上有着不可动摇地位,取材自《旧约圣经》的《出埃及记》,讲述了犹太先知摩西(查尔登·海斯顿饰)的一生。在经历各种苦难考验后,上帝耶和华将“十诫”授予摩西,并赐予力量于摩西。摩西领导饱受苦难的希伯来人出走埃及,穿越红海,重新建立新的生活。  1956年 由派 拉蒙电影公司制作,由打造好莱坞黄金时代的导演塞西尔·B·戴米尔执导的史诗电影《十诫》,荣获1957年第2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音效、最佳剪辑、最佳服装设计、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影片、及最佳特效等多项提名。本片被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列为政府收藏作品,是一部不可错过的影史经典之作。

     长篇影评

     1 ) 人如何在神的律法中自由选择。

    1

    有些人是被选中的。就像摩西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以后,依然选择一条不同的道路。这种勇气。从天堂降到了地狱。他体验地狱的生活,要把天堂带给每一个人。

    他被选中了,这部电影也被选中了。成为永远的票房冠军。虽然前面有飘,后面有宾虚。但他依然被命运选中。

    做事有一种勇气。一种看准就上的决心。

    为法老建造一座新城,臣服了埃塞俄比亚,为贫苦百姓打开祭司的粮仓,竖立方尖碑,拯救老妇人。一切都让我眼前一亮。德米尔看准了,就把材料的戏做足。

    2

    当他穿越沙漠来到了西奈山那里,离神的启示越来越近。还有约书亚向他报喜。 摩西的形象在此一变。那时候的导演对形象特别讲究。在朴素的帐篷中见到自己的兄弟亚纶的时候,形象也都是设计好的。就像是从圣经的文字中走出来的一样。1927年阿贝尔冈斯拍拿破仑,从小时候他的形象就被设计了。他家乡的老人,那种形象都有一种震惊的悲凉。还有18世纪的小学老师,那一看感觉就很符合历史情境。

    优雅的形象,也能在沙草中捡婴儿摩西中看到。庄严的布景,每个人的服化道如此贴切而又多彩。法老的服装也是那么贴切。

     2 ) 十诫

    电影《十诫》在影史上有着不可动摇地位,取材自《旧约圣经》的《出埃及记》,讲述了犹太先知摩西(查尔登·海斯顿饰)的一生。在经历各种苦难考验后,上帝耶和华将“十诫”授予摩西,并赐予力量于摩西。摩西领导饱受苦难的希伯来人出走埃及,穿越红海,重新建立新的生活。 1956年 由派 拉蒙电影公司制作,由打造好莱坞黄金时代的导演塞西尔·B·戴米尔执导的史诗电影《十诫》,荣获1957年第2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音效、最佳剪辑、最佳服装设计、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影片、及最佳特效等多项提名。本片被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列为政府收藏作品,是一部不可错过的影史经典之作。

     3 ) 黄金好莱坞的巅峰史诗

    当年的影史最贵影片(重建古埃及城市,上万群众演员),但也在影史票房排行榜上挤进前十名(包括先后四次上映的总收入),所以派拉蒙还是赚翻。

    并没有忠实按照旧约的《出埃及记》来拍,而是广泛采纳了其他的小说和史料。最终的版本极富史诗气质,众多或真实或传说的人物和事件历历在目:从怀疑到笃信但始终坚守良知的主角摩西,既生瑜何生亮霸气侧漏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爱江山更爱摩西却终究因爱生恨的皇后尼斐尔泰丽,忠勇帅气的好男人楷模以色列民族英雄约书亚,好色自私的内奸大坍,上帝显圣,十灾,逾越节起源(击杀首生子),分红海,西奈山缔约,亚伦以及他创造的金牛犊像等。有板有眼的台词是一大亮点,而现在看来的五毛特效在当时可是奥斯卡级别的大手笔(也是本片唯一一座学院奖)。1956年的《十诫》是伟大的塞西尔·德米尔的最后一部电影(他在三十年前还拍过一个默片的版本),也是他毕生成就的巅峰(老爷子还在开场前出来聊了两句)。其实三年后的《宾虚》本来也想找他来着,但他那时的身体已经不行了,只能眼睁睁看着威廉·惠勒和老伙计查尔顿·赫斯顿(也是本片主演)铸就更大的辉煌。

     4 ) 摩西很伤心



    去年买的《十诫》一直躺在柜子里,昨天终于看了。每次看时长超过150分钟的片子我都要酝酿很久,因为看电影需要精力集中,思维连贯。所以倘若是剧情紧凑、跌宕起伏的片子还能一气呵成,最怕的是年代久远而晦涩、沉闷的哲思片,那样就很痛苦了,容易睡着不说,一旦没坚持下来,分几次看,对人物和内涵的理解都会支离破碎,因此看电影一定要拿出一整块的时间来欣赏。
    《十诫》的故事改编自《圣经》旧约中的“出埃及记”,讲的是犹太先知摩西带领犹太民众离开埃及的故事。这个在西方世界里家喻户晓,千年传颂的故事曾被数次搬上过银幕,其中当属美国导演塞西尔.B.戴米执导的最为著名,事实上他曾执导过两次,第一次拍于1923年,136分钟的无声黑白片,我虽没看过,但猜想应该就是满眼都是小雪花儿的那种;而后相隔33年,该导演又拍摄了一部同名电影,不同的是这次对比之前无论是在人物、情节、规模以及技术上都有了跨越性的进步。我所看的正是这部拍摄于1956年,影片时长220分钟的彩色版本。
    电影播放伊始,首先从大幕后走出了一个中年男人,他向播音员一样为该电影做了一个序,貌似以前也看过这种这么严肃的电影前奏。序很短,很快电影正式进入正题。可能是我买的是蓝光碟的原因吧,还没看几个镜头我就发现画面之清晰超乎我的想象,色彩分辨率极高,特别是在埃及公主从水面上发现了装着摩西的篮子的画面,简直如油画一般明丽。随着剧情的层层展开,我便有种熟悉的预感——正如同我以前看过的《宾虚》《阿拉伯的劳伦斯》《勇敢的心》《圣女贞德》《天国王朝》一样,《十诫》也是一个讲述个人英雄成长的故事,并且具备史诗片所特有的普遍基本元素,比如:主人公必须是个人英雄,故事的时代背景一般都发生于冷兵器时代,英雄的身边总是有一个智慧与美貌并重的女子深爱着他,英雄刚开始总是一副风度翩翩的英挺少年模样,他是母亲的好儿子,恋人的好伴侣,而随着英雄的炼成,儿女情长的纠缠渐渐退却,他最终成为了一个脱离凡人常态生活,受到万民敬仰和膜拜的神化形象。
    故事由埃及法老王受占星启示埃及王朝未来将受到一个希伯来救世主的颠覆开始,下令绞杀一切希伯来新生儿。为保住自己的儿子,年轻的母亲约卓贝尔将新诞男丁放在了一个篮子里让他随水漂走,一切顺安天命。后来篮子被埃及公主发现,男婴被救起并被带入了皇室,取名摩西(摩西的襁褓是一块希伯来人常用的布料,所以摩西的名字是希伯来语,即顺水而来的意思),多年后男婴长大成人,在公主的呵护下他成长为了一个聪明、健美、才干出众的王子,同时也是埃及下一代法老王位最具资格的继承者。法老对他喜爱、信任有加,器重他更甚自己的亲生儿子兰塞,并任命他去为自己建造新城。就在建造新城的过程中,摩西亲眼目睹了在埃及统治下的希伯来人的悲惨境遇,他们世代为奴,没有自由,要忍受长期的饥饿和无尽无休的苦役,生命如草贱,直到死亡。这时他不仅救下了两个希伯来奴隶,还大开粮仓,赐给希伯来奴隶休息日。很快消息就传到了法老耳朵里,在兰塞等人的挑拨下,法老亲临新城,见证了摩西的真才实干与建城成果以后打消了心中疑虑,下令将摩西的名字刻在每块石像及石碑上,以作表奖。法老对摩西的倚重深深地刺激了王位竞争者党羽的神经,他们想尽各种办法挑唆和离间法老与摩西之间的关系,直到公主的女仆蔓梅将摩西的希伯来身世告诉了奈弗提瑞(摩西的恋人),为保证摩西荣登王位她将蔓梅杀害了,但也被摩西有所察觉。在摩西的再三追问下,奈弗提瑞最终讲出了实情,摩西由此知道了自己的真实身份。面对真相,摩西作出了抉择——回到自己的族人中去,带领他们离开埃及,重获自由,永远摆脱这不公的命运安排。紧接着法老去世,兰塞顺利登基,他对待的希伯来人的态度和政策更加严酷,为了斩草除根永绝后患,他将摩西放逐到了沙漠,仅给其一天的粮食与水。凭借惊人的毅力和体能摩西成功穿越沙漠来到了米甸,在这里他结识了祭司叶忒罗的女儿西坡拉结为夫妻,育有一子。
    看《十诫》我想应该分成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摩西从埃及王子到希伯来奴隶的蜕变,直至摩西在米甸的生活,似乎进入到了一种平静世俗的生活状态,但事实上我想这应该是英雄短暂的迷惘期、消沉期、低谷期,他在巨大的身份落差后本一心想拯救族人,却终明白仅凭一己之力的式微难以与一个国家抗衡,希伯来民族崛起的希望刚刚点燃又迅速覆灭了,而促使英雄存在的最根本的驱动力是救世感、使命感、责任感,这种打击粉碎了摩西的信心,英雄也是人,也有困惑和无助,也有脆弱和短期麻痹,也会迷失精神指引,也会陷入“小我”生活。绝望处,约书亚从天而降,这个曾经被摩西救过的奴隶化作使者给摩西带来了希伯来的古老信念,带来了神(这里即指耶和华)的启示。摩西在万能的神的精神感召下重返埃及,由此完成了从流放者到犹太先知的涅槃。
    通过神的指引,摩西向埃及频频施以神的指示——权杖变成了蛇吞噬了兰塞的蛇杖,尼罗河的圣水变成了血水,天现异象,混沌三日,埃及人所有的长子都受到了死亡诅咒……在这一系列的打击中,埃及举国惶恐,包括法老兰塞的长子也未能逃脱幸免,一切神的指示都变为了现实。迫于压力,兰塞终于承认希伯来神的存在,愿顺应神意,还给希伯来人以自由。就这样,希伯来人终于结束了长达400年之久的奴役命运,跟随摩西的足迹踏上了驰往被誉为“奶和蜜之地” ——迦南(巴勒斯坦的古地名,在今天约旦河与死海的西岸一带)的自由之路。
    本以为电影演到这里,希伯来人获得了自由就皆大欢喜了,可是一个巨大的疑问也就出现了——十诫是什么呢?故事还得接着说,希伯来人欢歌载舞打翻旧世界迎来了新生之际,但摩西却在西奈山上未下来,他在山上受领了神所颁昭的戒律——
    第一诫——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
    第二诫——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什么形像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
    第三诫——不可妄称耶和华——你神的名;
    第四诫——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
    第五诫——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
    第六诫——不可杀人;
    第七诫——不可奸淫;
    第八诫——不可偷盗;
    第九诫——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
    第十诫——不可贪恋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
    受过十诫,摩西将刻在石板上的神的戒律带回了族中,却发现族人皆已忘记了曾经的苦难和屈辱、忘记了感恩与自律、忘记了神祗,也忘记了自己,堕落沉沦,无心自救。人们贪恋酒色、懒惰、生活糜烂不堪,任由欲念支配,甚至还将所有金饰投入熔炉制成新的神器——金牛犊。摩西彻底愤恨了,他高举起神的戒律向金牛犊砸去。这一砸,警醒了在忘情纵欲中的人们,大家感到惭愧和羞耻,再次紧依在摩西身边,恳求神的宽恕。
    …………
    三个余小时的电影看完了,技术方面不想多说,只是一个“赞”字。毕竟在半个世纪前电影制作技术如此不成熟的时代里,能有此等水准的片子面世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了。对史诗片而言,第一个技术要求就是场面恢弘,所谓“场面”不见得就是人海战术,更主要的是在整个镜头语言里我们能看到宏观、辽远、豪迈和壮阔,这就需要人与自然背景的相互呼应。《十诫》的影像中,在摩西督建新城时,曾有一些大场面,土黄色的埃及,完全再现了我心中这个古老国度的印象,远远近近的巨型石像、狮身像、石柱、石碑与个体的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或许也暗喻了鼎盛的埃及王权与渺小的希伯来奴隶群体,压迫与不平等处处可见。另一处印象较深的影像就是片尾摩西劈海的场景,置于现今,被《后天》、《特洛伊》、《加勒比海盗》等片比着不觉怎样,但相信在当时应该是把导演难为坏了的,其实现在看来也依然挺震撼人心的。其他色彩方面也运用的恰到好处,清澈的碧波,葱绿的植被、金黄的华服,将视觉美感营造的无以复加,特别是金色的运用貌似在后来的《埃及艳后》中也被其借鉴。
    宗教:
    说起宗教,我想在西方世界里是没有能与基督教相持的宗教,而自然也没有哪个神能与耶稣相提并论。基督教对西方人思想、思维、生活及生活方式的影响程度之深恐怕是我们这些黑头发黄皮肤的外邦人所无法想象的。人们不仅相信神的存在,而且坚信一切都尽由神所掌握,生老病死、宇宙苍生、祸福病疾,神的大能无所不在。因此,关于基督教的故事遍布各处,他的影响力甚至干预政治(十字军东征)和文学(基督教文学)。《十诫》是一部宗教电影,同时也是一部个人英雄成长史的电影,故事蓝本摘自圣经,基督教文学脱胎于希腊和罗马文学,而希腊和罗马文学形成于人类文明的幼年时期,那时候人类文明的科学体系还没有建立,认知模式混乱,所以人们认为人神可以混交,人物多数半人半神,且有异能,从这样的渊源中走出的英雄摩西也就必然被附上了一层神域色彩。所以权杖变蛇、尼罗河的血水、劈海渡人及神祗降临这些在现代看来有些雷不靠谱的事儿,在电影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启示:
    摩西是该片中被赋予了神力的救世主,是耶和华派来拯救希伯来人的使者。在他的经历中,我们跟随成长,见证了他的选择与努力,直至成为了真正的神的使者。重返埃及的摩西此时已然有了神的印记,是一个以肩负苍生为己任的异士,所以当他从西奈山下来看到了获得自由的族人的得意忘形之态,饱食终日的空虚与堕落后,他愤慨了,从中也彻底暴露出了人类丑陋的天性——趋利避害、好逸恶劳、自大狂妄、贪恋淫欲,缺乏自我约束、自我要求、慎独自省的能力。摩西伤心了,因为拯救希伯来人重获自由只是使命的第一步,一部分,希伯来人的未来和希望真正在于从过去的灾祸和经验中总结教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不至生如浮萍,随意被什么人主宰,但从这些寻欢作乐的人们身上,摩西却并没有看到一丝自我救赎的意志。于是我也就突然想起一句话叫“人不能喂得太饱”,或许是同样的道理吧!摩西虽出身于希伯来血脉,却脱离族群进而升华为希伯来人的精神领袖,这正是自我价值追求的境界所决定的。因此《十诫》所指应该不是单单指向希伯来人,而是用希伯来人400余年的奴役代价唤回那些游移不定的灵魂流浪者——谓之人要有所追求、自我戒律,以求生命价值的真正实现。我想这才是电影《十诫》想告诉我们的哲思与奥义!

     5 ) 吹得比圣经还离谱

    画面很美
    半世纪前的片,值得一看。

    不过编剧太吹牛了。比圣经还会吹
    这个片子比圣经可神多了。篇名翻译成“神迹”才恰到好处

    圣经:" 6 她打开箱子,看见那孩子。孩子哭了,她就可怜他,说,这是希伯来人的一个孩子。
     7 孩子的姐姐对法老的女儿说,我去在希伯来妇人中叫一个奶妈来,为你奶这孩子,可以不可以。
     8 法老的女儿说,可以。童女就去叫了孩子的母亲来。
     9 法老的女儿对她说,你把这孩子抱去,为我奶他,我必给你工价。妇人就抱了孩子去奶他。
     10 孩子渐长,妇人把他带到法老的女儿那里,就作了她的儿子。她给孩子起名叫摩西,意思说,因我把他从水里拉出来。
     11 后来,摩西长大,他出去到他弟兄那里,看他们的重担,见一个埃及人打希伯来人的一个弟兄。
     12 他左右观看,见没有人,就把埃及人打死了,藏在沙土里。
     13 第二天他出去,见有两个希伯来人争斗,就对那欺负人的说,你为什么打你同族的人呢?
     14 那人说,谁立你作我们的首领和审判官呢?难道你要杀我,像杀那埃及人吗?摩西便惧怕,说,这事必是被人知道了。
     15 法老听见这事,就想杀摩西,但摩西躲避法老,逃往米甸地居住。
     16 一日,他在井旁坐下。米甸的祭司有七个女儿,她们来打水,打满了槽,要饮父亲的群羊。
     17 有牧羊的人来,把她们赶走了,摩西却起来帮助她们,又饮了她们的群羊。
     18 她们来到父亲流珥那里,他说,今日你们为何来得这么快呢?
     19 她们说,有一个埃及人救我们脱离牧羊人的手,并且为我们打水饮了群羊。
     20 他对女儿们说,那个人在哪里,你们为什么撇下他呢?你们去请他来吃饭。
     21 摩西甘心和那人同住,那人把他的女儿西坡拉给摩西为妻。
     22 西坡拉生了一个儿子,摩西给他起名叫革舜,意思说,因我在外邦作了寄居的。 "


    圣经中他被生母奶大,所以知道自己的身份。而不是甘心放弃国王,去干什么圣人。
    电影中见到生母就成变成圣人了、——你不觉得他太义无反顾放弃王位了吗?还神经一样的先去做奴隶。微服私访吗?

    后面又有bug。
    既然fool王子因为吃醋把他丢在沙漠,他出来就该敢去做救主吧?
    不,他安安心心放羊,娶妻...遇到神又怀疑自己...
    那前面放弃自己前半生的一切,放弃养母就为了放羊?
    这么没逻辑的事情,不是神(经)干的是什么?
    或者神指示的?

    后面,体现了耶和华的恐怖主义活动。感情拉灯是有偶像的。
    如果真有上帝,这个上帝不过把所有人当玩物罢了。
    嗯,好像上帝在玩游戏。过不了通关就出外挂,劈开红海

     6 ) 没有法律就没有自由

         “摩西律法(Laws of Moses)被公认为是神圣的正义之源”(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44章“法理学思想”)。十诫(Ten Commandments)可以说是摩西律法的原则与基石。我是在大学一年级时初次接触十诫的,当时觉得它们很幼稚,与我们被告知或想象的3500年前古埃及时代非常配套。当年如此评价摩西律法,今日回想,颇为惭愧,究其原因,在于那时我幼稚地相信现代总比古代文明,今人总比古人开明智慧,冗长的条文总比简明的戒律有学问。
        庆幸的是,我现在不会这样想了。托尔斯泰曾借着他笔下的人物说道:一切产生伟大结果的思想,都是非常简单的。十诫便是这类简单的东西。十诫朴实、平淡、简洁、明确,充满了来源于自然的常识,体现了人人都能理解的正义。尤为重要的是,十诫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为它所概括的这些罪恶始终与我们相伴,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罪恶的实施者和受害者。正是这些罪恶,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我们生活的不幸与灾难,而最大的罪恶恐怕是恶行的实施者得不到惩罚与制止。十诫意在通过制止与惩罚罪恶,以改善世界,增进幸福。十诫以一种节制与平和的精神,帮助我们避免灾难与不幸,过一种安全、自由、和平与尊严的生活。
        有学者把十诫中的某些条文称为早期的人权宣言。刚听到这一说法时,我觉得很不习惯,但逐渐地感到这一说法非常恰当。
       “不可杀人。”可以理解为人有生命权;
       “不可偷窃。”“不可贪图人的房屋,也不可贪爱别人的妻子、奴婢、牛驴,或其他东西。”人有财产权;
       “不可作假证陷害人。”人有名誉权。……
        人类的思想是能够以不同方式表达的。对于我们所珍视的人权,我们的理解有时也许太狭隘,往往觉得它只能用我们所习惯的那套术语来表达,认为它起源于古希腊的人文思想。我想人权宣言无非体现了人类对安全、自由、和平与尊严的渴望,这种渴望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早于古希腊,更早于1215年的英格兰《大宪章》。古希腊人的伟大在于它为这一渴望提供了一系列词汇与表述,这些词汇与表述准确而详实地说明了这一渴望,并且已为今天的人所接受与熟悉。
        1948年公布的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其新意在于,用我们所熟悉与习惯的一套术语,第一次全面而明确地表达了人类建立一个自由、正义与和平社会的理想以及维护每个人尊严的决心。然而这理想与决心并不是新事物,它们几乎与人类社会一样古老,并且以文字形式存在于众多民族的古老典籍中,其中就包括了圣经,特别是摩西律法与十诫。这些典籍想必直接或潜移默化地启发了《宣言》的起草者们。一位曾参与撰写《世界人权宣言》的中国学者后来回忆,他在从事这项工作时就从儒家经典中获取了不少灵感。(《南方周末》2008年12月)
        1956年制作的电影《十诫》,叙述了十诫的来龙去脉。也许是那个年代圣经题材电影的特色或通病,演员的表情与动作有些僵硬与不自然,今天的观众(包括本人)有些不习惯。好在影片场面壮观,色彩鲜艳,令人赏心悦目,总体而言,还是值得一看。特别是“摩西分红海率以色列民众出埃及”一幕,其特技特效,不仅当年荣获奥斯卡最佳特效奖,而且今日观赏,也使人忍不住赞叹不已。更为可贵的是,在精神与内容方面,影片也气概非凡,开篇即是一句圣经经文:
       “上帝命令:‘要有光,’光就出现。”
        影片特别强调了十诫与自由的联系。我收藏的DVD中,有一节记录了导演戴米尔(Cecil B. DeMille)就影片主题发表的一篇演说:“……统治人类的应该是上帝的律法,还是独裁者的奇思异想?人是国家的财产,还是上帝看管下的自由生灵?……”当时正值冷战,这段话不仅具有永恒的意义,也充满了时代气息。导演颇为自豪地称这部影片讲述了自由的诞生。影片中查尔顿•赫斯顿(Charlton Heston)版摩西和光头尤尔•布莱那(Yul Brynner)版法老之间的斗法,如同冷战,不仅是两个巨人两个集团的较量,更是两种对立价值观念的对抗。而法老与埃及的遭遇也如同寓言一样启示世人:威权统治若不及时改良,懂得妥协,那么灾祸将至。
        影片结尾处,一句“There is no freedom without law.”(没有法律就没有自由)掷地有声,总结了十诫乃至法律与自由的关系。几年前,我曾读到哈佛法学院对毕业生的一句训诫:要把法律视为“明智的约束,这约束使人们自由。”两者是同一个意思。
        此处的法律,当然不是那些被有权有势者贴上法律标签的“奇思异想”,“不公正的法律根本就不是法律”(奥古斯丁)。而只能是符合正义与人道准则的自然法,比如十诫。

     7 ) 《十诫》观影笔记

    电影《十诫》金句颇多,特此记录如下:

    “铁链的力量有时并不亚于刀剑”。

    “即使金字塔化为尘土,你的名都还在”。

    “一定要抱存希望”。

    “带血的灰泥不牢固”。

    “渴望自由并没有大逆不道之处”。

    “他(摩西)让他们(奴隶)每工作六天休息一天”。

    “我不知什么力量左右我的生命,但我必须遵循指引而前进”。

    “我们是人,是按神的形象创造的”。

    “你的声名将永垂千古”。

    “是人类的邪恶改变了我”。

    “一位不知名的神,不断驱使他向前前往一个看不见的国度”。

    “他终于被创造者磨炼成钢铁”。

    “没有法律就没有自由”。

    “不愿服从律法者,将因律法而死”。

    “光依靠面包是不够的”。

    “宣扬自由的真义”。

     短评

    1.给出埃及加上了时代错置的现代自由平等意义,果然是美国人;2.十诫的分条是新教式的,果然还是美国人;3.摩西到中段以后就变成呆板的deus ex machina执行者,反倒是反派法老夫妇塑造得有血有肉。

    7分钟前
    • Chambord
    • 推荐

    出埃及记……我们在电影中找寻神迹抑或是我们是该埋在圣山下没有觉悟的人?

    12分钟前
    • 蔡鸟
    • 力荐

    正儿八经的宗教史诗,一切都很考究,可以当做教科书的

    17分钟前
    • 雷斯特雷波
    • 力荐

    大部分场景是棚内搭景拍摄,许多外景戏明显可看出蓝幕抠图合成的痕迹,只有摩西独自步行穿越沙漠等少数几场戏是外拍实景。神迹的显现多是用动画绘制的效果,例如木杖变蛇、阻挡追兵的火柱、写十诫的神之光柱,当时的特效技术还不足以乱真,不过也很用心地在定机镜头里把动画和实景过渡连接起来,至少做到不突兀。分开红海是用巨大水箱倾倒水流倒放来实现,投影替换到抠出的蓝幕背景里。

    18分钟前
    • 十一伏特
    • 推荐

    讲述戒律与民主的依存关系,同时阐述了民主与百姓素质高低并无关联的观点。虽然各样都平淡,但以彼时用影像还原文字的技术手段来看,又都有加分。只可惜过分渲染虚无的力量,却也是对民主的误读。何时人们不再需要信仰,那便实现了真正的民主。

    23分钟前
    • 麻麻睇
    • 推荐

    十诫戒的是人类最丑陋的姿态

    25分钟前
    • 安末澜。
    • 力荐

    去过意大利后再看,才明白人生来平等,争取自由的意义重大,教会和信仰的力量是推动当时科技,艺术,哲学的基石

    30分钟前
    • Bob
    • 力荐

    史诗级巨作,场景台词演技摄影无一不考究。

    35分钟前
    • 半城风月
    • 力荐

    人们大声地嬉戏着无节制的吃喝,像一群呆人一样,他们脱去衣物,邪恶像波浪翻涌的大海,海水掩盖了一切,将邪恶散播到每一个角落,他们狂暴与醉酒,成了罪恶的仆人,失去了神性,追求肉体的快乐,通奸 淫乱 不洁 拜偶像 暴力 虚荣 发怒,他们犯下一切邪恶的罪行,亚伦知道他为他们带来耻辱1.变成蛇2.河流血3.冰与火4.三天黑5.死干冰.这片让我对宗教起了强烈的兴趣,被吸引是因为它颜色非常鲜艳,用马克思观点看是阶级间压迫的矛盾,用神力来逼退法老未免不太现实,茶水姑娘成了监工的包养情人,分红海真的太浪漫了看的我好激动.

    38分钟前
    • 小哒1
    • 推荐

    地米尔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一个匠人导演,不过,每看一部他的片子就会觉得他又完成了一次壮举

    43分钟前
    • 上林苑
    • 推荐

    13810 - 一个数字控影迷的片名首字为「一 ~ 十」的特别观影计划完成:《一夜狂欢》《二楼传来的歌声》《三生计》《四次》《五月碧云天》《六楼的女人》《七次机会》《八美图》《九香》《十诫》。—— 作为无宗教信仰的观众,在无剧透的情况下观影,听完开场白后,还以为电影讲述的一段真实发生的历史,结果却是改编自《圣经旧约》中的《出埃及记》,曾经看过的梦工厂动画电影《埃及王子》刚好让我对这段神话故事有些了解,不过《埃及王子》末尾点到即止的「十诫」其由来倒是因为本片才得以知晓。

    46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在《圣经》里,拉美西斯二世下令杀死新生儿,摩西被他妹妹收养。电影里,摩西爱上了纳菲尔塔利、为拉美西斯王子所不容,拉美西斯王子后来娶了纳菲尔塔利,历史上,纳菲尔塔利是拉姆西斯二世的正房夫人,说明他是拉美西斯二世,但是他跟摩西应该是舅甥关系,而非影片中的兄弟关系。 我真的很晕。

    50分钟前
    • 卜卜
    • 还行

    重新看過與時機當好。可見中世紀基督神學家與伊斯蘭訓教士的重要貢獻 否則不難理解為何猶太與希臘 羅馬 羅馬化的埃及會有施言之不可調和的矛盾。 <聖經>神話學內容豐富度遠矮於後幾者 這還未算上北歐 伊朗 印度的史詩 造致如斯與宣揚無名無形之神關係極大 此質性是不斷解構猶太民族與世界主義化的根本

    51分钟前
    • 库库尔坎
    • 力荐

    西席·地密尔翻拍自己1923年同名无声电影,大获成功。气势恢弘,排山倒海的人群和壮丽多样的特效十分超前,尤以摩西劈开红海的场景最为震撼。尽管做了不少细节改编,但总体情节与《圣经》中的记载一致。美中不足的是,舞台剧的调度风格限制了演员的表演发挥,也未能充分利用电影语言的优势。(8.3/10)

    53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电影海报是骗人的,里面全彩、乱编,加《埃及艳后》(1963)美术风格,观赏性很强。摩西和约书亚一出场就卷入狗血三角恋,非常吸引人,也以此把摩西和法老的矛盾描写得很个人化、很俗、很肥皂剧。很好看。

    56分钟前
    • 乌鸦乌鸦
    • 力荐

    本片被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列为政府收藏作品,是一部不可错过的影史经典之作

    59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以當代最頂尖之製作水準,場面浩大,特技精彩,實屬罕見。特別是摩西帶領猶太人逃出埃及,埃及王乘車追擊,神跡顯現,紅海海水分隔一場大戲,至今仍為觀眾所津津樂道!

    1小时前
    • 小川 靜
    • 推荐

    宗教外衣下的民族主义!如果上帝是众神之神,是万民之神,那他也是埃及人的神,为何只保护希伯来人?不依从不相信就残酷处死,这是比暴君还残暴的暴君了!不服从就去死,没想到基督教是这样的教义和神,显然佛教更慈悲了!对比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和种族气质,果然宗教就是民族主义的衍生物。4小时电影看完居然被法老圈粉,明显人物塑造更有血有肉更丰满啊。

    1小时前
    • babylon0129
    • 还行

    剧情 演员的演技 导演的拍摄能力都很好

    1小时前
    • 牵不到的爱
    • 推荐

    无论是场面、编剧、演员,所有都是一级棒!我只想说这部50年代的电影制作的精致程度令人叹为观止,奢华的王宫,宏大的场景,排山倒海的人群。无论是叙事手法还是拍摄技巧,都是那个时代首屈一指的,我很难想象摩西分开大海的场面是怎么拍的,太震撼了。PS:三个半小时一点也不闷

    1小时前
    • 闪通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