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战争片 战火下

    战火下

    评分:
    0.0很差

    分类:战争片美国1983

    主演:尼克·诺特  艾德·哈里斯  吉恩·哈克曼  乔安娜·卡西迪  阿尔玛·马丁内斯  霍利·帕兰切  哈弥尔顿·坎普  让-路易·特兰蒂尼昂  理查德·马苏尔   

    导演:罗杰·斯波蒂斯伍德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国语

      烈火金钢

    • 更新HD

      铁血昆仑关

    • HD中字

      高山下的花环

    • HD

      地狱尖兵

    • HD

      志愿军:雄兵出击

    • HD

      长津湖

    • HD

      血战许昌

    • HD中字

      大逃亡1963

     剧照

    战火下 剧照 NO.1战火下 剧照 NO.2战火下 剧照 NO.3战火下 剧照 NO.4战火下 剧照 NO.5战火下 剧照 NO.6战火下 剧照 NO.16战火下 剧照 NO.17战火下 剧照 NO.18战火下 剧照 NO.19战火下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Three journalists in a romantic triangle are involved in political intrigue during the last days of the corrupt Somozoa regime in Nicaragua before it falls to a popular revolution in 1979.

     长篇影评

     1 ) 观叙利亚事件,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

    推荐电影

    微米是认真的

    周末发生了件大事。

    当我们安然在家吃鸡的时候,美英法空袭了叙利亚!

    又一场战争,不知道又要有多少无辜的大人和孩子丧命……

    还记得倒在沙滩上的小男孩吗?和家人一起乘坐小船逃离叙利亚,船翻了。

    又是否记得这个面对镜头举起双手的小女孩?她以为对着她的长焦镜头是一把枪。

    虽然今年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最终颁给了《寻梦环游记》,《寻梦环游记》也确实带给观众不小的震撼和惊喜。

    但现在,小鱼只想谈一谈它——

    《养家之人》

    The Breadwinner

    豆瓣8.3

    奥斯卡、金球奖双双提名。

    获得动画领域最高荣誉之一,安妮奖最佳独立动画长片

    故事背景发生在阿富汗塔利班时期。

    “塔利班”阿拉伯语是“学生”的意思,因为当时参军的多以学生为主,所以称为“塔利班政权”。

    阿富汗,一个同叙利亚一样,人民常年生活在战火中的国家

    也曾经历过丝绸之路的繁荣时期。

    却因为地处亚洲中部,数千年来,阿富汗的边境无数次被重新界定。

    父亲说他年幼时经历过和平,孩子们会去读书,女人们也能上大学。

    但好景不长,先是一场政变,又来了一次入侵,之后再是内战,国土变成废墟,硝烟再度弥漫……

    在这样的环境下,政府给女性定下严格的道德规范,女人不能外出,不能引起别人的关注。

    如果女人向外人展露自己的面貌,她就会受到伊斯兰教法的诅咒,永远也上不了天堂。

    爸爸原本是一名教师,在战火中失去一条腿,现在只能在街头帮人代读代写信件、售卖家中物品为生。

    妈妈原本是名作家,姐姐正值待嫁年龄,家里还有个年幼的小弟。

    妈妈和姐姐作为女人不能出门,11岁的帕尔瓦娜还没发育,是家里唯一可以帮助父亲的帮手

    此时的街上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

    摊贩因为卖东西给一个女人,遭到塔利班武装分子的训斥。

    坐在街角的帕尔瓦娜裹着头,仍遭到他们的呵斥,直言她应该待在家里,而不是在市场上抛头露面。

    极为讽刺的是,叫嚣的年轻人曾是爸爸的学生。

    更为气人的是,他居然想娶还是个孩子的帕尔瓦娜为妻。

    帕尔瓦娜一家五口过的是什么日子呢?

    一盘饭,一家人围着吃。

    一家人再小心翼翼地生活,结果爸爸还是被带走关进了监狱,拐杖都没来得及拿。

    妈妈和姐姐不能出门,弟弟年幼,养活全家的重任落到帕尔瓦娜的肩上

    可是,没有人会卖东西给女人还是女孩。尽管卖水果的摊贩于心不忍,也只能让她晚点再来买。

    只身在街上的帕尔瓦娜被塔利班那伙人追捕,慌乱中她丢了包,也把钱弄丢了。

    身为女孩的帕尔瓦娜,出门打个水也要担惊受怕

    加上她想去监狱探望爸爸

    于是帕尔瓦娜剪去长发,装扮成男孩的模样。

    迫于生计装扮成男孩的女孩,不止帕尔瓦娜一个。

    帕尔瓦娜在街上遇到了同样装扮成男孩的同学什沃吉亚

    两个小姑娘一个化名德利瓦,一个化名奥狄什。

    一个代表“勇敢”,一个代表“”。

    在什沃吉亚的帮助下,帕尔瓦娜才真正开始赚钱养家。

    不过她们也并不是很顺利,帮老板搬货,结果被丢在那里,两个小家伙只能走回去。

    回家的路上没有风景,是经历过战争的战场,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踩到地雷丧命

    为了多赚一点钱,她们去做苦力

    什沃吉亚累到晕倒,才刚歇一会儿,就被看管她们的人发现。

    帕尔瓦娜也去过监狱,结果被狱卒无情驱赶。

    生活越来越无望。

    几周之后,硝烟再度在这片土地上燃起……

    帕尔瓦娜一家能否活下来,我们观众不得而知。

    这部动画虽没有直接描绘战争的场面,而是倾尽全力去描绘战火中帕尔瓦娜一家的生活。

    但主题没变,作为战争片,它表达的仍是战争的残酷

    阿富汗多年动荡,这片土地上早已没有一块安居乐业!

    父母接连失业,女人还不能独自出门。

    就算出门,需成年男子陪伴,也要裹得严严实实,只能露出眼睛。

    可是战火会让多少男人牺牲战场,他们留下的孤儿寡母,要怎样生活?

    没有人考虑过这些,所以即使爸爸是在战场上失去的一条腿,他们一家也活该走投无路。

    这是影片其中一条故事线,另一条故事线是帕尔瓦娜讲述的故事

    一个关于大象的神话故事,导演给出的却是一个无比现实的结局。

    帕尔瓦娜曾有一位哥哥,有天他在街上发现一个玩具,就把它捡了起来,它爆炸了。

    并且这一桥段在影片里重复了五六次,导演想表达的东西昭然若揭。

    神话故事里,哥哥用自己的故事打败了象王。

    现实世界里,哥哥捡起了玩具,玩具爆炸,哥哥死去……

    你要问我这部动画的结局是什么?这就是结局!

    帕尔瓦娜说,在他们家乡,人才是最无价的珍宝。

    何止是他们家乡!

    人命极其脆弱,战火尤其无情,所有人都是这世上最无价的珍宝!

    而其实我们也应该明白:我们不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而是和平的国家。

     2 ) 也许生活不能尽如人意,但我们还有爱与勇气来迎接挑战。

    影片是由著名作家黛博拉·艾里斯( Deborah Ellis) 著的加拿大同名获奖畅销小说改编而成的动画片。画面风格浓郁清晰,影片讲述了一个阿富汗小女孩身处战火纷飞的乱世,面临着战乱、贫穷与极端宗教,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支撑了起了整个家庭。一面女扮男装来抵抗封建势力对女权的压迫,一面代替被塔利班带走的父亲赡养家庭,女孩心中股炽热的能量贯穿了整部动画。

    故事表面上是在说小女孩帕瓦娜的坚强,其实是在说整个民族的坚韧。这个苦难的民族,身处铁蹄来去之中,是战争的旁观者,却也是直接受害者。在这样的土地上,帕瓦娜们坚强生存着,延续着民族的生命。

    观看完电影会好难过,因着想到同情并不能让某些人因此放弃他们的利益,因着都知道这些都是真实,地球上真的存在这样的地方。当两个男装之下的小姑娘小心翼翼爬上废弃的坦克上相依而坐,对着照片中果阿的碧蓝海水期望未来的那一幕,真是美得令人心碎。

    从电影里还学会了一个单词,哈拉(halo)是月亮光晕的意思,用在人名里可真美。电影最后一句话:话要说的更有道理,而不是提高声音,是雨水滋润花朵生长,而不是雷鸣。

    也许生活不能尽如人意,但我们还有爱与勇气来迎接挑战。

     3 ) 政治正确又政治不正确

    《养家之人》

    这是一部政治正确的电影,又是一部政治不正确的电影。

    何处体现为政治正确呢?

    对女性主义的摇旗呐喊与对极端宗教的咬牙切齿。

    “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为何腰系黄绦,身穿直裰?”

    皆因女娇娥帕瓦娜不可抛头露面,不可为生计而独自出门。惟扮奥狄士。只因,男儿郎皆可。 剪下乌发,换上白帽

    “问安,向您问安!打扰下,问安!”

    “问安!进来吧,小伙子,我又不送货。”

    原来做一个男生是多么的舒服啊!

    帕瓦娜在往日难以踏足的街道上自由的奔跑起来,也只是少了那裘衣纱与秀发。 片中所展现的女性,其地位就如同家养的牲畜一般,画地三尺而不可越,若无男人相伴而出,一顿毒打;女性的生活也被框定在读书入学之外,无不灌输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若有藏书而违反,一顿毒打。影片借助动画与生活化的表现方式将女性的种种周遭呈现于世人,既不会让人觉得沉重的喘不出气,而觉得仿佛离自己很远,更将她们的生活拉近至我们身边,让我们站在红色迷雾中透过黑纱感受她们所感受的。 对女性的压迫与奴役仅仅是极端宗教于人的一个体现,更多的是对人心、精神的侵蚀。 曾经的一个好学生,如今石乐志的投入塔利班,伊德瑞斯,可怜又可恨。很可惜影片并没有对这个人物的前后进行过多的阐述。或许也就对极端宗教的指控少了一份论据。 那么,又何谓政治不正确呢? 两个点,亦是政治正确的两个点。 男权社会,这部影片也最多只能能被视作是女权主义小打小闹的无病呻吟罢了。

    毕竟独立宣言里面早已写明“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你们认同了。

    毕竟入职后“三年后不生子”的保证,你们签下了。

    毕竟女人就应该生小孩带小孩伺候你男人,你们执行了。

    所以啊,女权这股妖风,煞一煞就好了。

    这也就是一部政治不正确的片子而已,无需多虑。 最后一点,抱歉,也是我想上纲上线的一点。

    我们需要跳出影片文本,看看片子的制作方面:

    导演诺拉·托梅 Nora Twomey,爱尔兰人;编剧安妮塔·多兰 Anita Doron,乌克兰人;编剧黛博拉·伊莉丝 Deborah Ellis,加拿大人;影片由卡通沙龙制作完成,爱尔兰的工作室。

    主要制作人员于此,我们发现美国的影子很少几乎没有,除却监制安吉丽娜·朱莉 Angelina Jolie(美国、柬埔寨国籍),为什么?美国呢?美国明明就是一座驱散黑暗、将光明照向全世界的“灯塔”,民主和自由的象征,维护人权的世界警察,这些与片子的诉求无不契合,但美国它的影子呢?

    是我想太多了吗?

     4 ) 《养家之人》——雷鸣下生长的童年,世界的另一端是灰色的

    一、关于影片 1.画面: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 画风有别于现在的主流动画,采用2D动画和3D动画相结合,还加上一些剪纸和手绘等东方元素,风格的转变和多样,不会那么容易让人视觉疲劳。背景色整体以阿富汗国家典型的黄土色和常年灰黄的天空,却时不时插入鲜艳的色彩,给人一种死气沉沉却又无时无刻充满希望的感觉。可能我们在和平年代生活太久了,这样的电影如果用真人来演也许会更加真实,但对一些人来说可能太残酷了,所以导演选择了用动画的形式。 2.剧情:阿富汗版的花木兰。 影片讲述了一个普通的阿富汗家庭,在塔利班恐怖分子的统治下,家庭本就生活艰苦,父亲又意外入狱,为了家庭生计,小女儿帕瓦娜剃发易男装(塔利班组织不允许女子单独外出和抛头露面,父亲入狱,家里又无男丁,为了能上街买卖维持生活,只能剃发着男装),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期间,帕瓦娜想尽各种办法救父亲出来,但是受到各种限制,遭遇了无数困难,被人打骂被人驱赶。但在最后,帕瓦娜还是把父亲救了出来。尽管结局并不完美,却给人留下希望,但换句话说,也叫留下遗憾。此外,人物的安排有点过于突兀和巧合,剧情的安排也有一点点小瑕疵。讲不完的故事,卖不完的家当……但这些其实都无关紧要,影片最重要的还是它的主题罢了。 3.主题:深沉的社会问题,雷鸣下生长的童年,世界的另一端是灰色的。 主题其实比较好理解,无非就是反极端宗教和反战,批判极端的伊斯兰文明。但是影片不拘泥于用剧情的方式,还采用了另外一种形式——故事。影片从一开始就不停在讲述故事——关于古老阿富汗的辉煌文明。其中,有一个故事与影片的主题最契合,也是讲述次数最多的。苏莱曼与大象王的故事:苏莱曼是一个村庄里的一个孩子,村子每年都能丰收,直到有一天大山里来了一个大象王,它手下的豹子抢走了村民来年播种的种子,村子陷入了荒凉。苏莱曼跟村民说,我要去夺回种子,可是村民们全是嘲笑和鄙夷。苏莱曼于是自己一个人走进了大山里,在山里他遇到了一位老人,老人说没人打得过大象王,除非他们找到了3样东西——一样亮闪闪,一样自成罗网,一样让人平静。苏莱曼找到了这3样东西,并最终打败了大象王,夺回了村民的种子。这个故事是贯穿于全片的深刻主题,至于其中的寓意我下面再作详细解说。 二、几点思考 1.觉醒与反抗。 ①关于女权和宗教:影片的背景就是阿富汗国底下一个由塔利班恐怖分子统治的小镇,极端的伊斯兰宗教文化,传统而来的女性无权文化,导致她们遭受无比的煎熬(没有男人陪同不允许外出,否则会被毒打;女性不允许抛头露面,不得引起别人的注意,否则会被抓去受刑;还没发育完全就要嫁人,嫁的人也许还和自己父亲一样大 等等)。影片中的女孩们面对这样的现实,选择女扮男装,想去哪就去哪,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即使在布满地雷和废弃坦克的沙漠里也能有着想去见沙滩大海的渴望。女孩们的女扮男装,帕瓦娜与母亲不顾被毒打的风险仍去监狱找父亲,这些体现的都是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反抗,当然也包含对现实的无奈。自女权运动发展以来,中东及其附近地区的女性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女权问题一直无法解决,这也是为什么欧美国家总是以人权问题为由干涉中东国家的内政(比如欧美攻打阿富汗),不管欧美是否是因为所谓的维持霸权,但中东的人权问题确实是非常严重且一直都无法得到保证。不过影片想表达的也不止是这些。极端宗教文化的残害不止在女性上,男性也同样存在。比如那个塔利班组织男孩,当他为了自己所谓的“信仰”要抓女扮男装的两位女孩时,他叔叔让他放下枪 别抓姑娘们,他不听,眼里还带着怒火,对姑娘们穷追不舍,眼神是那样的坚定。而当他的叔叔让他拿起枪为了塔利班,为了伊斯兰而战的时候,他的眼里却是茫然。他的信仰似乎不仅仅是极端伊斯兰教,更多的是武器和宗教带给他的权利,带给他的力量,而这是一种更原始的愚昧。这种种的一切,就归咎于极端的宗教文化和伊斯兰文明。 ②关于战争与和平:1919年。世界格局正发生着巨大变化,甚至中国也在青年的热血中改变着。在此之前,他们的国家,阿富汗,正在水深火热之中。自从阿富汗独立,他就被英国和俄国所觊觎,两大帝国甚至签了一个协议,承认阿富汗是两国中间地带。阿富汗成为夹缝中的国家。此后,阿富汗打退了英国两次进攻,却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英国政府给阿富汗过往发津贴,阿富汗要在英国指导下跟其他国家进行外交。那时的阿富汗,饱经战火,城市沦为废墟,人民生活困苦,又被两大帝国钳制。更严重的是,国内保守派控制着人们思想意识,现代教育难以实施,种族性别问题、宗教问题和人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影片中,战争问题几乎从未停止,开头的战争,每天从头顶飞过的战斗机,结尾战争的爆发,故事的讲述,无一不在控诉着战争的罪恶。在影片最后,有一个故事不停地重复:“我叫苏莱曼,我的妈妈是作家,我的爸爸是老师,有一天我上街发现了个玩具,我把它捡了起来,然后他爆炸了。后面的事我就不记得了,因为这就是结局。”这个故事在结尾处反复出现,似乎是发自内心的呐喊,强烈控诉着丑恶的战争行径与渴望和平的强烈愿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和平国家里太久,让我们忘记了战争的残酷,以至于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影片里那种紧张、无奈、绝望的心情,而当战争真正来临时,一切挣扎只是徒劳而已。 ③关于故事与寓意:影片讲述了很多故事,但是最核心的故事就是上面所讲的 苏莱曼战胜大象王的故事。 苏莱曼,作为村子里的一个孩子,勇敢地站出来,独自面对挑战大象王,代表着帕瓦娜这类女性的觉醒与反抗; 村民,代表着塔利班恐怖政权下的国民,对苏莱曼的嘲笑,代表着他们的无能、无奈、恐惧、怯懦,还有妥协; 大象王,作为大山里一个无法战胜的存在,代表着阿富汗国度里一切的邪恶力量:塔利班恐怖组织、极端宗教文化和伊斯兰文明、固化的意识观念、无尽的战争与征服; 战胜大象王所需要的3样东西——一样亮闪闪,闪瞎了豹子的眼睛;一样自成罗网,把豹子抓住;一样让人平静,使愤怒的大象王平静下来。第一样代表光明终将战胜黑暗,邪不压正;第二样代表人们将会逐渐起来反抗,形成罗网,把一切邪恶力量逮捕消灭;第三样代表和平,和平使人平静,和平可以将一切邪恶势力消灭殆尽。 2. .残酷的社会与现实。 本片采用动画形式,却是阿富汗当代社会的最真实写照。在阿富汗,结局才是最重要的。 他们想知道的是结局是不是幸福。 毕竟,生活并非像印度电影。阿富汗人总喜欢说:生活总会继续。他们不关心开始或结束、成功或失败、危在旦夕或柳暗花明,只顾像游牧部落那样风尘仆仆地缓慢前进。正如影片结尾所说:“拿起你的语言,而不是你的声音;滋养土地的是雨露,而不是雷鸣。” Raise your words, not your voice. It is rain that makes flowers grow, not thunder.

     5 ) 故事的力量,有力量的故事

    还蛮冷门的电影。冷门到某家知名连锁影院,在首映那天还给了5场的排片量,第二天就变成了2场——还是非常不友好的时间。而且不仅题材有点冷门,形式也有一定局限性——动画片。这让那些好不容易挤出时间来看电影的中年人有种对不起自己的感觉。

    先说说背景。电影根据加拿大作家黛博拉·艾丽斯的青少年小说——《帕瓦娜的守候》改编。有关主人公pavana的故事是一系列小说,这只是其中一本。作为延伸阅读,我个人更建议《灿烂千阳》、《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和《穿越百年中东》。毕竟原著的目标读者是青少年,是一群需要所谓勇敢坚毅果敢之类成长养料的人。而如果真的要了解阿富汗社会、战争带来的悲剧以及阿富汗女性的悲剧,上述那三本书应该是更理想的选择。

    但一部讲述阿富汗故事的电影在院线上映这件事情本身已经让人足够振奋。即使它包装了西方世界的意识形态,即使这是一部不说普什图语、达里语甚至波斯语的阿富汗电影,我却认为比那些低龄化或炫目的cg动画更有意义。至少让盛世之下的我们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一群人,在全世界都在大踏步迈向更高更快更强的时候,还被困在僵化的传统中,生活在战火肆虐、人权被完全剥夺的环境中。世界上还有这么一种可怕的社会制度,会逼得家里未成年的女孩子变成“养家之人“,而这仅仅只是冰山的一角,微不足道的一角。

    这年头还在用手绘的动画片,不多了。看到动画里每个人物颜色单一的眼睛、一点都不丝丝分明的毛发、简单得几乎粗糙的光影,居然把所有的表情:害怕、开心、惊异、憧憬、顽皮、悲伤、勇敢等等心理活动表现得如此到位,让人有种原始的感动。它又一次证明了,不管技术如何进步,只有故事的质量才是评判一部电影好坏的真正标准。

    说到故事。这部动画片特别的地方还在于它的嵌套结构。故事里的人在讲故事。电影故事里的主人公帕瓦娜是bread winner,她讲述的故事里的主人公同样也是bread winner。故事里的故事最开始出现是帕瓦娜为了安抚情绪不安的弟弟。帕瓦娜第一次去监狱外寻找爸爸被挨打之后,她的妈妈把这个故事补了起来。在小男孩儿跌落悬崖之后,他被一阵鼓声叫醒,打鼓的老婆婆告诉他要如何打败象王。妈妈是在安慰帕瓦娜,给她勇气和信心。接着在砖厂劳作的时候,帕瓦娜又把这个故事讲给精疲力尽的特里华听。特里华跟她一起创作这个故事,于是小男孩儿有了名字,叫苏莱曼——帕瓦娜哥哥的名字。于是后面一直追着苏莱曼的可怕的东西,是一直善良的老马。

    在故事的高潮。帕瓦娜在监狱外焦急地等待,害怕和恐慌笼罩着她——战争的声音,炮火、时间的流逝、黑暗和不确定的援救。于是这次讲述和倾听的对象都变成了她自己。苏莱曼选择独自面对象王,和帕瓦娜一样的孤独和害怕。高潮部分剪切在帕瓦娜的妈妈、帕瓦娜和虚构的苏莱曼中进行,此时苏莱曼的故事已经和帕瓦娜的故事融为一体、合二为一。在妈妈的眼中,酷似哥哥的帕瓦娜像极了苏莱曼。在帕瓦娜眼中,她故事里的小男孩儿自从被赋予了苏莱曼的名字之后,就承载了哥哥的身份,也变成她力量的源泉。

    电影就是故事,但这个故事里的人们,他们也在编造故事。他们从故事里汲取力量,文明在故事里薪火相传,即使在地狱深渊也能获得灵魂的自由和不死的心灵,故事赋予他们力量撬动黑暗大门,露出一丝丝微光。我们看他们的故事,看他们讲的故事,也仿佛获得了一次救赎。

    人生何时不艰难,世界何处不丑陋,在艰难丑陋时才会让人性的光谱超越肉眼可见的范围去照耀人类的灵魂和精神。

    说一个真事儿。电影放映完毕,工作人员是个小妹儿,她充满好奇地问我:姐,这好看吗?

    我一个好字还没出口,她就紧接着说:你是我们放映这6场以来,唯一一个观众。我哑然。走在影厅的走廊里,此起彼伏的爆裂声,估计又是哪个反派在摧毁地球,人类等待着超级英雄的救赎。我喟叹,盛世之下的我们,对战争又了解多少?

    然后在轻轨上,一群初中女孩子叽叽喳喳站在我旁边。然后一个女孩儿对她的同伴说:你长得好像男孩子,是个t吧?我白了一个眼儿,又想感叹下世风日下。但我转过头去看,那一群女孩子有最青春的脸庞和最无知的笑容——真正的不知人事艰难的笑容。

    于是我希望她们永远这么肆无忌惮甚至不知天高地厚,也不要她们具有帕瓦娜那样的成熟和坚毅。人性的纯度和深度如果真的要通过战争来考验,那我宁愿永远都不知道它到底有多纯和多深。

     6 ) 我用以战胜你的武器就是你仅存的良心

    《养家的人》中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塔利班统治时期的阿富汗的故事,小女孩帕尔瓦娜生活在一个五口之家中,父亲在战火中失去一条腿,倚靠替人读信、写信,同时贩卖家中值钱的物件为生,体弱多病的母亲和待字闺中的姐姐因为女性身份而无法出门,刚出生不久的弟弟尚没有生活能力。随着父亲的逮捕,这个不堪一击的家庭再次受到重创。在当时的阿富汗,女性不能拥有工作,不能买卖东西,不能暴露身体,除非有男性陪伴,女性不得独自出门。在这个毫无道理甚至毫无逻辑的规定下,父亲被逮捕对这个家庭意味着唯一的劳动力的丧失。

    于是,小女孩帕尔瓦娜站了出来,她剪去长发,穿起已故的哥哥的旧衣服,假扮男孩去工作赚钱,去打水,去集市上买食物,以此支撑起摇摇欲坠的家,同时背负上拯救父亲的使命。

    在塔利班执政以前,父亲曾经的工作是一名老师,他教帕尔瓦娜读书、写字和讲故事,也鼓励帕尔瓦娜记住那些关于民族和历史的故事。随着父亲被逮捕,小女孩踏上了养家之路后,她开始像向别人讲述起了一个寓言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在兴都库什山脚下有个小村庄,象王抢走了村民们用于播种的种子,一个小男孩苏莱曼站出来要为村民们夺回种子。尽管受到村民们的嘲笑,他依然踏上了寻找象王的道路。一个老妪告诉他,战胜象王需要三样东西,一样是能闪光的,一样是能抓捕的,一样是能使人平静的。接着,男孩苏莱曼依次得到了一面镜子、一个渔网,他镜子看到了追随在自己身后的怪物,一匹又老又瘦的马。他来到象王所在的兴都库什山上,用镜子和渔网制服了象王的爪牙。最后他面对象王,讲出了故事,故事让象王平静,把种子还给了村民。

    镜子用来认识弱点

    男孩苏莱曼用镜子照射自己的身后,看到尾随自己的怪物原来是一匹又老又瘦的马。他与老马和平相处,老马救了他的性命,使他赢得了渔网。可最后当他需要上山寻找象王时,却把老马安顿在山脚下,独自一人离开。那匹老马代表的是自我的弱点,它可以在关键时刻救人一命,同时也不断拖累着自我前进的脚步。我们透过镜子看到自我、民族和国家,看到自己的怯懦,看到民族的软弱,看到国家的过失。每个人的身后是这个衰落的民族试图掩饰内心的胆怯而表现出的张牙舞爪和虚张声势。我们的所有愤怒、激进都来源于自身的软弱,就像那个举着枪想要射击帕尔瓦娜的男人,最终被自己的枪声吓到了,犹疑着想要确认山洞中的情形,然后还来不及思考,就被送上了去往战场的卡车。在庞大的时代面前,我们都是胆小而无助的。

    渔网用来束缚关系

    男孩苏莱曼用渔网罩住象王的爪牙,制服了他们。渔网代表用来制造关系,束缚关系的工具,它可以是家庭、亲情、友谊,也可以是民族的团结、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在电影中,帕尔瓦娜认识了两个帮助自己的朋友,同样女扮男装的女孩儿德利瓦,和丧失妻子的男人拉扎克。德利瓦帮助她一起工作养家,而拉扎克帮助她拯救了父亲。

    故事用来引发共情

    面对象王时,苏莱曼讲出了自己的故事,“我叫苏莱曼,我的母亲是一个作家,我的父亲是一个老师,我的妹妹们总在争吵。有天我在街上发现一个玩具,就把它捡了起来,它爆炸了。我不记得后面发生了什么,因为这就是结局。”故事破坏了象王身上的盔甲,它把种子还给了苏莱曼。苏莱曼就是帕尔瓦娜去世的哥哥,这个故事就是哥哥死去的故事。

    在故事之外,帕尔瓦娜面临着拯救父亲的危难时刻,她站在墙外,那个能够帮助她的拉扎克站在墙里。墙外,帕尔瓦娜对着心中的小男孩苏莱曼大喊,“讲出你的故事”。墙里,好心的男人拉扎克对举着枪的狱卒说,“你可不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外面这么乱,放走这样一个男人又如何。”

    而与此同时,帕尔瓦娜的母亲正在面对试图带走她的女儿和儿子的男人,这男人强壮、凶恶,手里拿着一把刀。

    那一刻,那个长着獠牙的大象是那个举着枪的狱卒,也是那个拿着刀的男人。

    母亲用手握住刀刃,鲜血直流。拉扎克替帕尔瓦娜的父亲挡了一枪,肩部受伤。他们手中没有武器,唯有用身上的鲜血吓退敌人。

    我最后的武器是示弱,用我的悲惨遭遇换取你的同情。如果你的心底残存最后的人性,你会放过我。而你的一丝犹疑,也许是这个世界最后的希望,这样的主题无疑是悲观的。就如同那些生活在塔利班统治下的阿富汗的女性,她们弱小无力,没有武器也没有话语权,她们是如此绝望,以至于她们孤注一掷的把希望放在对方身上。

    电影的英文名为“The Breadwinner”,即赢得面包之人,意指小女孩帕尔瓦娜。而寓言中的男孩儿苏莱曼需要赢得的是种子。就这样,电影和寓言渐次发展,故事在现实和隐喻中一一相照。寓言中的男孩把故事讲给了长着獠牙的大象,电影中的女孩把故事讲给了屏幕前的观众。

    电影里,女孩儿拯救了父亲,母亲拯救了儿子和女儿。可亲人尚未相遇,战火即将燃起,痛苦并未就此终结。电影之外,塔利班政权在2001随着美国“911”之后对其打击而撤离阿富汗首都,而这个国家的苦难并未终结,阿富汗政府和塔利班政权之间的矛盾不断,在阿富汗的多个地区依旧频道发生着武装冲突、恐怖袭击等恶性事件,无数平民失去生命。

    “从2017年1月至7月,阿富汗境内各类暴力事件就已造成近3000人死亡。”
    “2018年的前6个月,美军及其盟友在阿富汗投下2911枚各式炸弹,这几乎是去年同期在阿富汗投下炸弹数量的两倍。”
    “2018年前三个季度,阿富汗境内各类简易爆炸装置袭击共造成3634名平民伤亡,创下历史新高。”
    “2018年12月24日,首都喀布尔市区发生恐怖袭击事件,造成至少32人死亡,超过20人受伤。”
    “自阿富汗战争爆发17年来,已有3万多阿富汗无辜平民葬身战火。”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反战思潮和各种呼吁和平的运动高涨。由于一战期间科技的进步让战争不再遥不可及,通过照片和影像我们能够更真实的接触到鲜血、痛苦和死亡。而这些战争的残酷影像戳破了狭隘民主主义和战斗英雄的泡沫,让那些原本唯恐天下不乱的好战分子良心隐隐作痛。人们开始寻找通过更为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

    所以我们要记住故事,记住的是历史,我们可以放下仇恨,但不能忘记过去。因为人类是如此健忘的物种,才会让历史不断重演。而在不同的时刻里,我们可能是一个弱小的女孩儿,或是那个手持武器的男人。所以我们要讲述故事,讲述我们犯的错和由此而经历的苦难历史,我们不是残忍,我们只是借此唤醒自己的良心。

     7 ) 《养家之人》:阿富汗人的苦难与人生哲学

    全文共3497字,首发于《中外军事影视》杂志,谢绝转载,如发现任何形式的“洗稿”行为,必依法追究。

    阿富汗,坐落于亚洲的心脏地区。自古以来,无论是域外大国还是内部割据势力,都想从这个国家中得到些什么,“一方唱罢,一方登场”——这片土地似乎从来没有得到过宁静。到了1994年,塔利班政权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边境成立,他们不依附于任何势力派别,视《古兰经》为法律,目标是按照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改造阿富汗国家和社会,在短短几年内便横扫了全国,尽管他们的政策比起军阀要正规很多,然而诸如残酷暴行、歧视女性、抵制武器之外的所有现代化以及仇视一切异教的方针使得这个国家之后一直生活在压抑和恐怖之中。

    不断被践踏的阿富汗

    影片《养家之人》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帕瓦娜一家整日生活在塔利班政府的阴影下,身处于形势最为严峻的阿富汗首都——喀布尔,这里的女性没有任何社会地位,女孩不能上学读书,不能外出工作,成年女性必须穿着厚厚的“波卡”、在丈夫的陪伴下才能出门,违规者动辄便会受到塔利班士兵的毒打。在这样艰难的生存环境中,本片女主角帕瓦娜的父亲还被曾经的学生辱骂诬陷、抓进了监狱,一家人瞬间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只剩下帕瓦娜、病弱的母亲、成年的姐姐和嗷嗷待哺的弟弟四人。为了维持生计,帕瓦娜只得剪去长发,伪装成男孩走出家门,踏上了生死未卜的养家之路......

    “波卡”

    《养家之人》是爱尔兰卡通沙龙(Cartoon Saloon)动画工作室的第三部作品,与前作《凯尔经的秘密》、《海洋之歌》一样,《养家之人》也是一部手绘动画电影。在三维CG动画大行其道的当下,二维手绘动画早已乏人问津——这种带有苦行僧精神的动画制作模式消失了,逐渐被好莱坞高速发展的动画电影产业所侵蚀、取代。人们热衷于欣赏场景恢宏大气、特效绚烂夺目、视觉冲击力极强的好莱坞动画电影,逐渐忘记了手绘动画电影,但卡通沙龙动画工作室却先后用《凯尔经的秘密》、《海洋之歌》以及《养家之人》三部电影让手绘动画电影再次进入观众视野,让人有一种久违的亲切感。该工作室的作品中,无论是强调装饰风格的《凯尔经的秘密》还是融入浮世绘、工笔、水墨等元素的《海洋之歌》,都在时刻唤醒着观众对于“美”的向往,《养家之人》亦是。

    《凯尔经的秘密》中的装饰性画面
    《海洋之歌》多用冷色调搭配线条

    在《养家之人》中,存在着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在现实世界里,连年的战争完全摧毁了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家,画师们以写实的笔触,用仅有的几种颜色描绘出满目疮痍、寸草不生的喀布尔——土黄色的沙漠一望无际、棕灰色的建筑上满是弹孔、深黑色的煤烟遍布天空——很难看到一丝亮色;而在帕瓦娜的故事中存在着另外一个世界,在那里,画师们毫不吝惜色彩,打开了封存的颜料盒,放飞了被现实世界囚禁的想象力,将剪纸、刻印与手绘风格相结合,为观众构建了一个极具中东风情与理想主义的故事世界。巨大的反差使得故事世界的“美”与现实世界的“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潜移默化间引导着观众走向“美”的殿堂,同时故事世界中的男孩苏莱曼、痛哭的村民、残忍的大象王又明显映射着现实世界中的女主角帕瓦娜、阿富汗民众、塔利班政权,指向明确,寓意深远。可以说,《养家之人》不仅兼具美学意义与象征意义,还让二维手绘动画被更多观众所接受、喜爱。

    没有亮色的喀布尔

    纵观卡通沙龙动画工作室的三部作品,《养家之人》的故事不像《凯尔经的秘密》与《海洋之歌》那样扎根于凯尔特神话,以悦耳的爱尔兰民歌和华丽的民族艺术打动观众,导演梅拉·托梅大胆地选取了黛博拉·艾里斯的畅销小说《帕瓦娜的守候》作为电影蓝本,将目光放在了历史环境复杂的阿富汗,这致使《养家之人》中不再有可以变身为各种动物的阿诗玲(《凯尔经的秘密》中的森林精灵),不再有在海洋中自由徜徉的西尔莎(《海洋之歌》中的海豹精灵)——一切都是基于现实世界的,浓重的写实主义风格也让《养家之人》更显沉重与悲惨,但《养家之人》勇敢而独特地站在动画的肩膀上,扛起了这沉重的主题,为世人展现了这悲惨的世界。当然,影片并没有否决希望的力量,通过刻画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女性角色,导演给了萧索而阴暗的阿富汗一抹温柔、一丝光亮,就像每天为喀布尔披上正红纱巾的晨光。

    晨光下的喀布尔像是被披上了一层轻纱

    在影片所塑造的女性角色中,观众通过帕瓦娜的视角,得以瞥见她们在城市中的生存状态:帕瓦娜母亲的镜头并不多,从影片所给出的信息中,我们可以得知她在和平时期曾是一名作家,但在如今,她却无处施展自己的才华;帕瓦娜的姐姐已经成年,她每天缩在小小的房间内,透过方形的玻璃窗注视着外面的世界,在家庭遭遇危机之时只得嫁给一个素未谋面的男人;帕瓦娜昔日的同学肖希娅为生活所迫,不得不男扮女装在集市上打工,还给自己取名为“德利瓦”(意为“勇气”),她乐观开朗,梦想着有一天能够看到大海并为此努力攒钱。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三个性格鲜明、经历迥异的女性人物是但不仅仅是故事中的角色——她们已经化为了三个群体,是阿富汗女性在战乱时期的真实写照:母亲代表着那些从和平时期走来的、曾拥有工作和正常生活的独立女性群体,姐姐是千千万万没有行为自由与婚姻自由的阿富汗女性之一,昔日的同学则代表着在战乱中无处为家的下一代女性群体。从影片中,我们看到帕瓦娜昔日的同学仍对未来充满了憧憬,而姐姐眼中早已失去了光彩,上一代女性的老去以及同一代女性的两种生活态度仿佛在告诉观众一个残酷的事实——这场战争已经摧毁了太多

    帕瓦娜与昔日的同学

    对于这一切,我们当然可以无理由的指责塔利班政府在数年间对于女性的压迫与残害,但是影片中却重点塑造了两个与传统观念中不太相符的塔利班士兵形象,一个是将帕瓦娜的父亲诬陷入狱的瘦小士兵,一个是沉默寡言的魁梧士兵。前者曾是学校中的好学生,却在内战的浪潮中扔下了笔、拿起了枪,他享受着塔利班政府赋予他的权利,用不属于自己的力量欺压穷苦百姓,眼神中却流露出迷茫与无可适从,他是被战乱异化的普通人,是被控制的傀儡,也是这个时代中最可悲的人;后者自始至终都怀着一颗善良之心,最终也用鲜血实现了自我救赎。我相信这两个角色并非在为塔利班政府的行为做辩解,也并非在美化其恶劣行径,而是出于导演对可悲之人的怜悯与对人性之美的坚信,换言之,影片反对的是内部战争、极权统治、恐怖主义与女性歧视,而没有把矛头指向所有塔利班士兵(和平时期的普通阿富汗人)。

    实现自我救赎的塔利班士兵

    影片在故事世界中苏莱曼面对大象王时达到了高潮。在历经了一路的艰难险阻后,苏莱曼终于来到了山下,他对着大象王重复地高喊着:“有一天,我在街上找到了一个玩具,我捡了起来,它爆炸了,后面的事我就不知道了,因为那就是结局。”这一刻,现实世界与故事世界开始彼此交融,帕瓦娜家人口中“消失”的男孩形象也逐渐丰满,同时向观众揭晓了影片最后也是最残酷的秘密。此时,现实世界中战争又起,像一个永恒轮回的魔咒一样印刻在阿富汗人的灵魂中。

    《养家之人》让人很容易想到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追风筝的人》,二者讲述的是完全不同的故事,但都在个人的故事中展示了一个民族的灵魂史、一个国家的苦难史,都在诉说苦难与残酷之时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联系,都蕴含着阿富汗这个古老国家丰富而厚重的灵魂,激荡着善与恶的潜流冲击。《养家之人》与《追风筝的人》让世界得以了解到一个遭受战火蹂躏的、默默无闻的阿富汗家庭,得以了解这个不断承受苦难又不断前行的古老民族。

    同名影片《追风筝的人》截图

    在《追风筝的人》中,作者对阿富汗人有着这样一段描述:“在阿富汗,结局才是最重要的。他们想知道的是结局是不是幸福。毕竟,生活并非印度电影。阿富汗人总喜欢说‘生活总会继续’。他们不关心开始或结束、成功或失败、危在旦夕或柳暗花明,只顾像游牧部落那样风尘仆仆地缓慢前进。”在《养家之人》的开始和结尾,也有着类似的叙述:“光都库什山脉纵穿着我们的国土,炎热的北方沙漠炙烤着我们的大地,焦黑的碎石映衬着冰峰,我们原名阿力安那,是一个伟大的国度,你可以铿锵有力,但不要仗势叫嚣,滋养鲜花的是雨露,不是那滚滚雷鸣。”不似《追风筝的人》中那样直接,却缓缓道出了阿富汗人对这片土地的崇敬与热爱,也道出了阿富汗人质朴的生活态度。

    在星光下,这个命运多舛的家庭团聚了,故事也就此告一段落。影片的结局是开放式的,并没有告诉观众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即使观众仍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疑问——我们总是有太多的问题,例如他们会在战乱中活下来吗?女主角帕瓦娜能在约定的二十年后见到海边的肖希娅吗?

    帕瓦娜与肖希娜约定中的大海

    没有人知道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我愿意相信,帕瓦娜一家会像千千万万的阿富汗家庭一样,哪怕生活艰难,也会在乱世间缓慢前行,步履不停,就像阿富汗人常说的那样:“生活总会继续。


    *本文有参考相关百度百科条目,如“阿富汗”、“塔利班”、“凯尔经的秘密”、“装饰艺术”、“养家之人”等。

     短评

    好的电影看完以后会影响对世界的认知。当我们每天为自己的小烦恼要死要活的时候,不要忘记在世界的另一端每天为“生计”和"家庭团聚"这些我们早已take for granted的东西与命运抗争。@2017BFI伦敦电影节

    5分钟前
    • opal
    • 力荐

    我相信动画片的力量,有时候来得比真人版本要震撼,所有的不堪和对世界的控诉,用一种卡通的力量,来给予现实最温柔的一击。

    7分钟前
    • 大聪
    • 力荐

    85/100 “养家之人”让我想起来小时候听过的那些最黑暗绝望的关于穷人的美好愿望的童话,只是那些童话大多以long long time ago开头,让小朋友觉得所有恶是早已逝去的东西。然而“养”中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它最后揭晓的谜底和它本身一样极具震撼力和感染力。

    10分钟前
    • SELVEN
    • 力荐

    非常搞笑,要么你就直接用阿拉伯语配音,阿语腔调的英语配音算什么呢?法国人还是印度人在纽约?这又不是梗,所谓的方便观影更是没必要,缺乏内核只知道截取一段故事来衬托中心实在是很无力。

    11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较差

    女导演,自带的社会人文关怀和爆棚同情心,可惜节奏感欠奉,力度是弱点。

    13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滋养鲜花的是雨露,不是那滚滚雷鸣。

    14分钟前
    • 次等水货
    • 推荐

    你可以铿锵有力,但不要仗势叫嚣。滋养鲜花的是雨露,不是那滚滚雷鸣。

    19分钟前
    • 马卡
    • 力荐

    画风真美啊,虽然画的是个比末日还残酷的世界

    21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生活不是故事,故事里的苏莱曼得到象王的种子回到故乡;生活中的女孩寻回父亲,故乡已是一片离乱。现实不是动画,动画里母亲被释放追回了先行的女儿,现实里多少骨肉已天人两隔。女孩伪装成男子,炸弹伪装成玩具,宝石井底深不可测,监狱的路征程漫漫,在我们家乡人才是无价之宝,人也是最廉价的负担。

    22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二十年后还能否相见,在那片月亮拉起海水的沙滩。(190113影院国语版:讲故事真的像念咒语一样,能给以人勇气和力量。)

    24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一个国家的堕落从男人开始,一个国家的复兴从女人开始。

    27分钟前
    • 饿霸地煮
    • 推荐

    飞机上看的。特别煽啊,我这种眼窝浅泪点低的稍微一看就感动的不得了,这不连头像都换了。希望安宁真正能降临在阿富汗人民的身上。

    30分钟前
    • 东四牌楼王师傅
    • 力荐

    今年看到的好片很多,这不算最惊艳的,却是单纯想要推荐这部电影。剧情简单清楚,画面风格浓郁却也明快,讲述社会题材避开沉重也不刻意强调时效性,算是今年心头有重量的一部成年人童话了。所以觉得很庆幸自己在COCO上映前一个礼拜看到了并且推荐这样的作品。

    32分钟前
    • 竹和
    • 力荐

    对于现实来讲这部作品太过无力,作为动画来讲这部作品又太过沉重...原著台版译名叫作《战火下的小花》,好过现在的译名,Parvana不仅要养家,也要救父,更要与自身命运作斗争...虽然动画与真人电影无可比性,但仍想提一句,这部动画中的女性甚至比诉求类似的《神秘巨星》更勇敢、更写实,也,更悲剧。

    36分钟前
    • 柯里昂
    • 推荐

    “有一天我在街上捡了一个玩具,里面藏有地雷,接着就爆炸了,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因为这就是结局。”

    38分钟前
    • Tough Guy
    • 力荐

    你就不能不管吗?你就不能当没看见吗?你知道现在是什么状况吗?他只是个人啊。

    42分钟前
    • 青铜猪猪
    • 力荐

    奥斯卡评委会不是最喜欢政治正确了吗?准备把红毯都抹黑的伟大女权主义者在阿拉伯石油面前都瞎了吗,有这么魔幻现实的片子,还非要看什么童话?奥斯卡,垃圾。愿和平,愿生而为人、不以自己的性别为耻。https://i.lavayou.cn/archives/1751《没有然后了,这就是故事的结局》

    46分钟前
    • null
    • 力荐

    不给人活路,女人不能独自上街,需要男人陪同,而且要穿那个罩袍。男人呢,也是谁野蛮无知谁拿枪,谁就说了算。看你不顺眼,就可以给你投进监狱。作为一个群体活成这样,自我设限,真是比很多动物都不如。要是不能够想像超自然力量作为精神支撑,真的很难活下去啊!

    51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在阿富汗,结局才是最重要的。 
他们想知道的是结局是不是幸福。 
毕竟,生活并非印度电影。阿富汗人总喜欢说:生活总会继续。他们不关心开始或结束、成功或失败、危在旦夕或柳暗花明,只顾像游牧部落那样风尘仆仆地缓慢前进。”

    56分钟前
    • 康报虹
    • 推荐

    倘若有人说绿教对人类有任何益处,那他必然是混淆了那些天生高贵坚强却不幸生在绿家但历经荼毒扼杀之后仍然闪光的灵魂。灿烂和荣光归于那些不屈的灵魂以及他们的创造,绿教不配分得任何功劳

    57分钟前
    • 大作人家王書紀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