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坠落2022

    坠落2022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英国2022

    主演:格蕾丝·富尔顿,维吉尼亚·加德纳,杰弗里·迪恩·摩根,梅森·古丁,贾斯珀·科尔,达雷尔·丹尼斯,朱莉娅·佩斯·米契尔 

    导演:斯科特·曼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劫数难逃2023

    • HD中字

      龙无目

    • HD中字

      御龙修仙传

    • 更新HD

      黎明之时国语

    • 更新HD

      眼球的梦

    • 更新HD

      间谍的灵魂国语

    • 更新HD

      英俊少年国语

    • 更新HD

      老枪国语

     剧照

    坠落2022 剧照 NO.1坠落2022 剧照 NO.2坠落2022 剧照 NO.3坠落2022 剧照 NO.4坠落2022 剧照 NO.5坠落2022 剧照 NO.6坠落2022 剧照 NO.16坠落2022 剧照 NO.17坠落2022 剧照 NO.18坠落2022 剧照 NO.19坠落2022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贝琪(格蕾丝·富尔顿 饰)和亨特(维吉尼亚·加德纳 饰)是一对喜欢追求刺激的好友,某天,她们攀上一座高达610米的电视塔后,意外受困于顶端,面对恶劣天气和物资短缺,她们必须设法在令人晕眩的高度上活下去。

     长篇影评

     1 ) 披着女性主义的父权主义片

    现在女性主义已经成为了一种政治正确,似乎表面上的女孩可以做任何事就是女性主义了,本片就是一部非常典型的此类剧本

    以下有剧透

    —------------------------------------------------------------------------

    1.首先本片的女主是好人,体现在老公死了还守寡了差不多一年,是父权价值观中的好女孩,而片中死去的两个人,老公和闺蜜,就是本片价值观中的坏人,表面上是老公闺蜜不小心,一个掏错了洞一个没抓住绳,实际上在本片中是因为老公和闺蜜出轨了,特别是在婚礼的视频里,闺蜜看着新婚小夫妻那一副嫉妒的样子,因此,会让人前意识的觉得女性之间会为了一个男人而友情分崩离析,这完全是出于男性的想象,实际上真正的女性主义中,男性并不是女性之间讨论的重点,因为一个男性而让两个曾经同生共死的好友产生间隔,完全就是男性的幻想。

    2.父亲这个角色塑造的仿佛是上帝,无论是在老公死后还是女主获救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让人觉得还是要听爸爸的话,但是又与现实差之千里,根据数据,即使是对父亲赡养要求非常高的德国,也有一半的母亲要不到赡养费而起诉父亲,但是大部分还是会即使起诉也要不到,这部片的价值观又在潜意识的宣传:孩子不能没有父亲,父亲最重要。而这部片里女主的母亲压根就没出现。

    我觉得最离谱的还是两个女生被困在高塔上快饿死快渴死的时候还有心情因为一个已经死了快一年的男的吃醋,真的这一看就是男导演的臆想,女性友谊里男的真的没这么重要。

     2 ) 坠落中的“鸟”

    这部片子里其实有个“鸟”的设定一直贯穿:前文是男人死于突现的惊鸟;中间是女人们目睹着不祥的鸟、反复出现于梦中的鸟、在幻灭边缘盘旋的鸟;最后是亲手葬送那不详的鸟、吃鸟,并由此解锁决战模式。

    “鸟”作为一般象征物,其基本的含义是:“高度的适应者”,而(某些“作死”的)人类作为鸟的反面,是高度的挑战者——即不适者。

    而在本片中,由于剧情的安排,鸟还被赋予了第二层含义:“突发的意外”。

    因此我们可以将剧情理解为:高度的不适者在面对突发意外时的行动及其结果。

    很显然,如果这种意外不是突然的“跌落”——男人和女友都是死于这种情况——即片名FALL所指那种暴力式的意外,那么女性似乎是更顽强的存在。

    最后,女主脱胎换骨,她所重回的地面,对其来说已是全新的世间。凭着自己在生死悬处的所见所思,女主人公既在反省中觉察到了自己对事物的过度美化的倾向——即绝对化、情绪化,又从另一角度避免了因被迫直面不完美而产生的另一种崩溃的可能。

    从结局来说,女主的女友事实上通过一场自己将在其中殒命的邀约,完成了对女主的某种义务。当女友的身体最终带着女主人公的唯一希望坠落,后者所拥有的,只是和解与感激。由此,女主也在内心接受了自己丈夫的离开,并同样认可了他的脆弱。

    当女主人公再度与自己的父亲拥抱,她非但已经完成了父亲所期待的成长,还拥有了一般男性都无法拥有的生命强度。

     3 ) 最便捷安全的逃生办法......电工爬电线杆法

    年龄大的朋友小时候都看过电工爬光杆电线杆吧?

    脚上穿两个钳子鞋,双手再绑一根绳绕过电线杆,一点一点爬上去

    两个女主也可以用这个方法下来

    1. 把绳子分割成四段,每人两段,每段长度为信号塔铁柱周长

    2. 每段绳子两头系两个死结圈

    3. 借助绳子的拉力,双手双脚使劲往外推,一点一点慢慢走下来就可以了。

    现实中可以这样安全逃生,电影如果这样就没法演了,

    心疼编剧,明明很容易就能下来,非得编成比登天还难

    ---------------------------------------------------------------------------------------

    (补充一下,下面有几个IQ不在线的,非得说柱子太粗了,绳子绕不过去。

    笨蛋,你不会在平台上面先把绳子绕一圈在下去啊?

    还有人说即使第一节下去了,到卫星锅盖那节如何绕绳子?

    从上面下来到卫星锅盖那里你直接把绳头穿过去不就ok了?

    绕好的绳子你为什么要重新绕一遍?

    还有些没IQ的说普通人的体力没有梯子根本爬不下来

    那两个女人是普通人吗?

    她俩是玩攀岩的高手,玩攀岩的都是可以轻松单手做50个引体向上的力神。

    不要拿普通人的力量耐力去想象攀岩高手的力量极限

     4 ) 三句话,让闺蜜跟我去玩命

    攀岩女孩贝琪自从目睹丈夫丹坠崖丧生,整整一年都走不出悲痛情绪。

    每天以泪洗面,借酒浇愁,一遍遍打亡夫的电话听留言,晚上还发噩梦,整个人都快魔怔了。

    身边人当然不忍心见她这样,从老爸到闺蜜,都劝她别再自暴自弃。

    但劝的结果却南辕北辙。

    老爸没说几句,贝琪火气越来越大,两人吵得不欢而散。

    一起爬过山的闺蜜也来劝,成功让贝琪振作起来,答应跟她一起去爬电视塔。

    结果发生意外,两人双双被困在了塔顶上,这就是惊悚片《坠落》的开场。

    一番跳低爬高的求生操作后,贝琪意识到老爸是爱她的,把最后一个求救信息发给了他。

    那么问题来了,明明深爱她的老爸,也明明是关心的劝解,为什么话一出口就吵了起来呢。

    闺蜜又是怎么靠着三言两语,把贝琪劝动去玩命的呢?

    有人说,这不全看编剧安排的嘛。

    还真不是。我们来看看这两位各自是怎么劝的。

    深夜贝琪在酒吧喝得烂醉,出来要开车回家,发现老爸就在眼前。

    劝人之前,要先跟对方建立信任。就算是亲爸,这样突然出现也会吓着人的。

    贝琪又惊又怒:“你是在跟踪我吗?”

    老爸:“我也没办法啊,你又不接电话。”

    贝琪:“你太离谱了吧,之前就跟我说,我不该那么伤心,因为丹就是个混蛋。”

    老爸:“我不是那意思,我是说你太崇拜他了,也许他不值得你这样。”

    我们后面会知道,话都是对的,但他的说法不好,爹味太重。

    “你不该”“你太”这些简直是按着头否定对方,尤其在喝醉酒的人听来,被逼着认错,不反感才怪。

    贝琪:“你就是这么安慰女儿的?”

    老爸继续解释:“我只是希望你放下,开始新的生活。”

    贝琪:“我不想放下,我想他,我每天都想起他。”

    要去开车门,被老爸拦住。贝琪急了,借着酒劲骂了句:“滚开!”

    老爸也失控了:“你不能这么跟我说话!你跟你妈把你养这么大!”

    这句咱们中国家庭里也常听到,无非就是“别没大没小,我是你爸。”

    女儿对爸骂粗口确实不对,贝琪也面露愧色,但老爸心里更后悔。

    拿长辈的权威来压,姿态上就是放弃讲理了。后面还怎么沟通?

    意识到气氛不妥,老爸立刻补了一堆:“我知道你经历了很可怕的事,但整天这样一点好处也没有,你得去探索新世界……如果死的是你,丹才不会这么伤心……”。

    其实他这一段有理有据,也说得很真诚。

    尤其是中间还来句“我需要你振作起来,让我送你回家吧”,已经在走心自我表达,完全不是开头的说教了。

    只可惜,“我是你爸”的宣言一出,后面说得再多再诚恳,在贝琪耳朵里也只会是噪音。

    连老爸都不理解自己,贝琪回家后越想越绝望,差点吞药。

    这时闺蜜打来的电话响了,把她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闺蜜当然也是来劝她的,但这个开局就比老爸强太多。

    先请求见面,得到允许,让她有时间整理情绪,把最糟糕的一面藏好,留出体面。

    门一开,闺蜜上来先带着笑跟她打招呼,还送上一个大大的拥抱。

    完全不是老爸那么愁眉苦脸地亮相,没有对抗消极情绪,整个气氛已经轻松了不少。

    闺蜜也不急着劝她,两人躺床上叙旧聊天,聊一些有的没的。

    等贝琪明显开朗一点了,闺蜜抛出了话头:“最近有个大计划,我需要个伙伴。”

    贝琪立刻换了脸色。哦,搞了半天你也跟我爸一样来劝我的?

    闺蜜立刻解释:“你老爸打电话给我,说他实在没办法了,很担心你的状况,都一年了还这个样子。”

    前面老爸替自己解释,显得很像是辩解,俗称的“我都是为你好”,子女一听就容易抵触。

    但闺蜜替他解释就没这个味道,反而暴露出一个关切女儿的老人家的内心。

    贝琪态度也软了下来:“他是有担心的权利。”

    闺蜜继续说:“比丹的死更让我难过的,就是你被困在这个情绪里出不来。”

    这话也完全不说教,纯粹是倾诉自己情绪,不会激起戒备。

    然后她抛出提议,周末一起去爬那座好几百米高的电视塔。

    回顾前面,老爸另一个没说好的地方是尽来些“你不能这样下去”“他不值得你这样做”。

    要知道,你没法劝一个人不去做什么,就像让一个人不要想红色大象,他满脑子都会是红色大象。你得找个新东西把大象替换掉。

    所以闺蜜的方法就有效多了,直接给她一件值得做的事。

    介绍完任务闺蜜说:“这是一次冒险,就像我们以前的时光一样,你还可以把丹的骨灰从塔顶洒下来。”

    这句说得很棒,感性上让她回想起过去自由奔放的自己,理性上给这次行动赋予一个意义。

    贝琪心动了:“但我很久没有攀爬了。”

    闺蜜:“我理解,但如果你不直面恐惧,就会一直害怕。”

    光说大道理不够,她还引用了丹生前说的几句话,继续理性感性双重夹击。

    贝琪听得呜呜哭了起来,这已经不再是悲痛欲绝的哭,是情绪得到理解和宽慰的哭。

    闺蜜没有再劝,只是说着“你可以的”“没事的”,抱住了哭泣的她。

    第二天早晨贝琪气色好了许多:“去吧,我们去爬那座塔。”

    那一刻很美好,一个曾经崩溃自毁的女孩,获得了一次小小的重生。

    继续往下看,你还会留意到在整个爬塔的过程中,每当贝琪打退堂鼓,闺蜜都会进一步鼓励她。

    “你能做到的。”

    “你已经干得很好了。”

    “这才是我以前认识的那个贝琪。”

    鼓励和肯定,都能滋养一个人的斗志。

    总结一下,如何劝一个意志消沉的闺蜜(或任何亲密的人)振作起来:

    ◎先缓和气氛,建立信任。

    ◎花时间陪她。

    ◎别批评她的行为,别否定她的情绪。

    ◎不要说教,多说对她的感受。

    ◎情绪到了再讲道理。

    ◎别告诉她不做什么,而建议她能做什么。

    ◎让她重温曾经的好状态。

    ◎鼓励她的每个进步。

    ◎多抱抱她。

     5 ) 我只看到主角们的花样作死大全

    没看出这俩有任何极限运动OR攀登爱好者的素质,就看到她俩满满的花样作死记录——

    爬600多米的极限高塔,没准备任何食物,能量棒士力架巧力克压缩饼干啥啥都不带,就带一瓶水,两个人甚至不肯带两瓶水。那大大的双肩包里宁可放自拍杆和无人机,也不肯多携带一根100米长的登山绳,全程靠着一根可怜巴巴的15米安全绳搁那儿各种捉襟见肘,但凡她俩带了登山绳,手机早就垂到需要的高度发信号出去了。

    驱车去离家6个钟头车程的地方,到了现场女主居然还在苦恼手机没地方充电的问题,还得临时放到台灯插座上才能充电,我有没有说过那架无人机也是用两下就电量告急的那种!充电宝备上一块两块是能怎么样。包里连纸和笔都没有,最后是拿眼线笔和前一天的餐馆小票写出求救讯息塞给无人机。

    事前准备做成这样子还指望个啥

    还有女主,情绪崩溃终日酗酒沉溺药物已经一年了,一年啊,不是三天,还有个毛线的体能有个毛线的肌肉力量,她这身体素质充满debuff还不如一个正常作息吃饭睡觉的普通人呢,就这样啥也不用调整训练就直接去爬600米高塔了是吗。人奥运选手成天训练那么刻苦,临到奥运会了还需要提前做竞赛状态调整和赛前训练呢,女主和闺蜜到底是哪里来的自信觉得她俩可以这样子去搞极限高空运动还不翻车的

    我以为这片能激发我的肾上腺素去看的,结果没想到是几乎全程的操作都很离奇很值得吐槽,闺蜜千辛万苦非要站在信号盘那儿用信仰之跃去够那根绳子,还有她最终快爬到的时候就因为绳子位置和顶端那截梯子位置有距离而翻车,这两个地方我简直都快气乐了

     6 ) 电影不要长于两个小时

    本周看了两部时间不长、全是bug、但非常有趣的惊悚悬疑电影。一部是讲高空攀爬的《坠落》,另一部是Amazon新出的改编自2014年奥地利同名电影的《晚安妈咪》。

    两部电影的时长都在100分钟以内。这简直是最适合带娃父母的时长——哄娃在九点之前上床,连滚带爬收拾完东西,看部电影,享受一下仅存的个人时光,还有望在十一点前睡觉。现在的电影有变得又臭又长的趋势,比如漫威,除了能多卖点爆米花根本没必要。五六十年代的片子都在九十分钟上下,比利怀尔德《控方证人》这种这么大悬念的电影也在两小时内搞定。人到中年根本没有两个小时以上的注意力,虚弱的我们躺在沙发上说。

    两部片子都是新片。《坠落》的情节过于简单:两个女生好朋友相约去爬一座废弃的据说是地球上前最高建筑的电视塔,不料到塔顶之后楼梯断裂,两人被困在高空自救的故事。这片子哪怕在不专业的人看来,也全是bug,每秒钟都可以吐槽,比如攀爬不戴手套,不穿长裤,连个士力架都不带,绳子不够长,没有外套高空也没有半夜失温,最重要的是身材根本不像专业攀岩选手。但这些奇妙的bug反而增加了我的兴趣——我怕那那种极度真实,比如主人公要把自己手砍了才能出来的《127小时》,或者干脆就是纪录片的Free Solo——这种bug让我心理轻松了不少,想着反正就是个娱乐故事,随便看看而已,不知道是不是导演故意为之。

    但除此之外,整个故事的情节安排得相当不错。根据电影,我去查了查这座塔,发现还真有其物,是KXTV/KOVR,在加州萨克拉门托,是一座1980年代建成的地方电视塔,确实如同电影里所拍,是直上直下的针形,高625米,据说在迪拜和东亚那些通天塔建起来之前是地球上离地面最高的人造建筑物。攀爬难度其实就是爬梯子,除了体力之外不要求其他,但困在高空的小转盘上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这故事里有反转、有悬疑、有惊悚,还有女主和秃鹫的武打戏……总之在不剧透的前提下我可以说的是,一个半小时你绝对不会起来上厕所。

    《晚安妈咪》是另一部内容完全不同但也是以悬疑和惊悚为卖点的小成本电影。这部电影的环境也很简单:一对双胞胎父母离婚,两人在父母家轮流居住。暑假他们到了妈妈的别墅,却发现妈妈带着面罩,同时行为诡异。双胞胎逐渐开始认为,他们的妈妈是假的,有人顶替了他们的妈妈。比如妈妈撕了他给妈妈的画;妈妈的眼睛不是原本的颜色;妈妈甚至打了私自跑出去玩的弟弟等等。一切的线索都让兄弟俩越来越恐惧。

    这部电影让人想起的是《万能钥匙》和《逃出绝命镇》一类。我说到这儿大家可能就明白了,是部有反转的电影。电影的前半部分是儿童视角,后半部分是妈妈视角。我没有看原版,但看剧照,其血腥和惊悚程度估计要大大超过这部,好在这部演妈妈的主角是大美女娜奥米·沃茨,虽然是五十多岁的娜奥米·沃茨,但演技和容貌还是秒杀大多数平庸演员。剧情基本发生在极简北欧风的高级别墅中,主要人物也就是双胞胎小男孩和妈妈三个人,没有多余的枝蔓,没有废话,比漫威电影还是强了很多。

    反转大概发生在故事三分之二、双胞胎试图逃出别墅去找爸爸的时候。我惊奇地发现之前那些不以为意的细节,在反转之后回想起来,竟然都能一一对得上,更使故事有了个合理的解释。妈妈是不是真的?这是故事的最大悬念,也是一直吸引观众看下去的理由。而在悬念过后,电影揭示的更是一个家庭的悲剧,以及悲剧之后不同家庭成员的挣扎与分崩离析。这种小成本小故事看完能让人倒吸一口凉气、再叹口气的电影,以后要多拍。

     7 ) 高塔、坟墓、太空…部部惊心!10部让人腿软的绝境求生电影

    暑期档,一部小成本高空惊悚电影《坠落》北美上映,前期口碑很不错,是一部非常有看点的高概念求生电影。

    如今流媒体平台也上线了,虽没有电影院看得酸爽,也会让你瑟瑟发抖。

    很多人私信问我有没有类似的受困类型电影,我简单筛选了一番,还真是不少,够出一个“受困电影宇宙”了。

    于是我又进一步把类型锁定在“惊悚片”领域,淘汰了《火星救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荒岛求生》《127小时》等治愈系受困电影后,形成了今天这份榜单。

    TOP10 《鲨滩》(2016) 好片指数:68分

    冲浪高手南希来到了对于母亲来说有重要意义的沙滩,却在冲浪的时候遭到鲨鱼攻击。

    她拖着伤腿逃到一块礁石上等待救援,但沙滩人迹罕至,礁石也随着涨潮被慢慢淹没,南希的生命进入了恐怖的倒计时。

    《鲨滩》以1700万美元低成本,取得了全球1.19亿票房。

    这么个简单的故事,之所以口碑票房双丰收,得益于尊重了观众智商的剧情,和高超的叙事手法。

    特别是张弛有度的节奏把握,很见功力。

    西班牙导演佐米·希尔拉擅长执导惊悚片,代表作是《孤儿怨》和《恐怖蜡像馆》,他还是即将上映的DC大作《黑亚当》的导演。

    另一位功臣是主演布蕾克·莱弗利,她以一己之力撑起了这部独角戏,除了养眼,还用丰富的表演层次让故事看起来更真实可信。

    TOP9 《坠落》(2022) 好片指数:70分

    贝琪和亨特是一对喜欢追求刺激的好闺蜜,他们相约攀上了600多米的电视塔,却意外受困在顶端。

    面对令人眩晕的高度和物资短缺,她们必须设法活下去,并寻求获救的机会。

    受困类型的惊悚片有很多,受困的地点五花八门,但《坠落》算是另辟蹊径,对于像我这样恐高的观众绝对是一场视听盛宴。

    影片前期口碑还行,烂番茄74%中等偏上,IMDb 6.5和Metascore 60分虽不算高,但都及格了。

    对于全员路人的剧组和一个拍烂了的题材来说,这个成绩相当不错,是一部消暑佳作。

    TOP8 《战栗空间》(2002) 好片指数:70分

    母女搬入了一所古怪的大房子,前主人在房子里建造了一间坚不可摧的安全屋。

    不料到搬家的第一天就有三个歹徒入室行凶,母女只好躲进这间密室。

    两伙人隔着安全屋开始对峙,母女也发现入室歹徒不是什么小毛贼,他们闯入这所房子正是为了藏在安全屋里的某样东西。

    出自悬疑片大师大卫·芬奇之手,《战栗空间》虽然故事不算惊艳,但叙事和运镜神乎其神。

    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镜头在房子里平滑地走位,极好的勾画出电影真正的主角——这所古怪的大房子。

    影片集齐了朱迪·福斯特、小K、影帝福里斯特、少爷杰瑞德的超豪华阵容,现在再拿出来绝对是王炸级别的。

    TOP7 《幻影凶间》(2007) 好片指数:72分

    根据著名作家史蒂芬·金同名小说改编。

    麦克是个恐怖小说家,喜欢带着科学设备到闹鬼的地方探险,收集写作素材。

    他是一位坚定的无神论者,因为装神弄鬼是他的本职工作,他很清楚灵异事件都是扯淡的。

    这次麦克选择了纽约曼哈顿的海豚酒店,不顾酒店经理的强烈劝阻,住进了曾有多名住客自杀的1408号房间。

    然而一系列恐怖事件彻底改变了他对灵异事件的看法。

    约翰·库萨克有着一张平和理性的脸孔,其实不太适合一惊一乍的恐怖电影。

    然而正因为他不信邪的态度,才轻易地将观众带入万劫不复的绝望境地。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让人耳目一新的心理惊悚片,视觉上的刺激只是表层,真正的恐怖,还是深藏在麦克内心的那些羁绊。

    TOP6 《心慌方》(1997) 好片指数:72分

    六个陌生人,一觉醒来发现身处在由无数立方体组成的精密迷宫中。

    数学系大学生依靠推理,似乎发现了迷宫的运行规律,可是更大的危险其实来自于他们的小团队。

    电影有比较明显的社会隐喻,比如警察代表了秩序、医生代表了人性良知、逃脱专家代表了经验主义,以及数学系学生代表的科学和理性等等。

    整部影片就像是一个社会崩塌的模拟实验,一个不给前因后果的死亡游戏。

    即使不去费神思考这些象征主义,电影的脑洞也足够新颖有趣,杀人机关足够残忍刺激。

    TOP5 《狙击电话亭》(2002) 好片指数:72分

    斯图是个满嘴跑火车的公关人员,他背着妻子在外面有一个秘密情人。

    为了不留下通话记录,他走进纽约街头的公共电话亭给情人打电话。

    突然电话响起,对面的男声警告斯图不要挂断,因为他手中的狙击枪已经对准了电话亭里的斯图。

    全片几乎都发生在小小的电话亭里,局限的空间爆发出巨大的冲突,反而更显紧张刺激。

    电影的成功,除了大导演乔·舒马赫把故事讲得引人入胜之外,柯林·法瑞尔的台词和表演也功不可没。

    也是在《狙击电话亭》里,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柯林的魅力。

    不过结尾的完成度有所欠缺,故事的逻辑性并没有搭建牢固,对于这么一个看似高智商的惊悚故事来说非常遗憾。

    TOP4 《科洛弗道10号》(2016) 好片指数:75 分

    米歇尔夜晚驾车奔驰在黑暗的公路上,突然遭遇严重车祸昏迷过去。

    当她再度醒来,已身处密闭的地下避难所中。

    避难所的主人是退伍军人,他声称地球已经毁灭,这处地下掩体是世界上唯一安全的地方。

    米歇尔对他的说辞将信将疑,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坚信自己遭到了囚禁。

    镜头视角一直跟着米歇尔,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观众也跟她一样不知道地面到底发生了什么,这种心理惊悚正是影片的精髓所在。

    另外冷战期间,美国人觉得美苏两国随时可能爆发核战,所以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一些人就会建造地下避难所,囤积食物。

    对于他们来说,为世界末日做准备已经成了一种生活方式,这也是本片故事能够成立的基础。

    作为2008年大火的伪纪录怪兽电影《科洛弗档案》的续集,电影另辟蹊径的拍摄角度起到了奇效。

    虽然米歇尔没有时刻面临生死考验,但内心滋长的怀疑,是比肉体受到威胁更加煎熬的感受。

    TOP3 《活埋》(2010) 好片指数:76分

    保罗是身在伊拉克的美国承包商,醒来时竟发现被活埋进一只棺材里,身边除了一个打火机,一部手机,一把小刀之外再无其他。

    在这个狭小黑暗的空间里,他不断尝试与外界联系,想尽方法却无法逃离险境。

    随着他们的对话,观众也逐渐拼凑出他被活埋的真正原因。

    《活埋》几乎做到了密室逃脱电影的极致,全片所有镜头都聚焦在棺材里,外面的情形则完全通过对话和脑补来补齐。

    更难得的是这样一部电影竟能做到全程不让观众无聊,仅靠对白就推动故事不断前进,其间还穿插了数个反转。

    我本以为这种极致精简的的电影设定已无法被超越,结果2021年的美剧《骇人来电》(改编自法国同名剧集)干脆没有画面,仅通过一连串的通话音频和屏幕上的声波,就勾画出完整庞大的世界观,让人叹为观止。

    TOP2 《黑暗侵袭》(2005) 好片指数:76分

    为了让莎拉走出创伤、重新振作起来,五个好闺蜜为她安排了一次洞穴探险旅行。

    正当几个女孩对洞中的景色惊叹不已,却不知道她们惊扰了洞中可怕生物。

    他们没有视觉,仅依靠声音猎杀女孩。

    在绝对黑暗的洞穴中,女孩们本该团结自救,但为了生存下去,最好的朋友也可能对你拔刀相向。

    密闭洞穴+怪物猎杀+塑料姐妹情,都是受困惊悚电影比较常规的设定。

    可正如片名所指,黑暗本身就是电影的最大主角,昏暗的光线下,血浆与夜视的红绿打光,突如其来的杀戮和近在咫尺的怪物,还有最可怕的人性挣扎,都被幽暗环境渲染放大到极致。

    后半段的“浴血重生”尤其精彩,虚实梦境交融的桥段虽不是《黑暗侵袭》首创,但当时看来很新颖很震撼。

    可惜后来这样的情节几乎成了惊悚电影标配,逐渐被观众所免疫。

    TOP1 《地心引力》(2013) 好片指数:83分

    初上太空的斯通博士在有条不紊地工作,突然遇到卫星碎片雨的袭击。

    她的同伴全部身亡,只剩斯通博士一人不受控制地飘向宇宙深处。

    这又是一个极简的求生故事,剧情简洁但细节十足。

    壮阔的宇宙成了最冰冷的反派,黑暗的未知激起了观众最原始的恐惧。

    影后桑德拉·布洛克再一次贡献了奥斯卡级别的独角戏,但《地心引力》最出色的地方还是技术层面的。

    首先在故事和细节上,影片都以现实为基础,属于让观众第一视角体验了一回太空漂流,观影体验前所未有。

    大导演阿方索·卡隆以开篇十几分钟的长镜头先声夺人,又以技术层面近乎完美的发挥,服务于可圈可点的商业类型片剧本。

    受故事拖累,《地心引力》可能无法成为传统意义上伟大的电影,但又因为影片给观众带来的极致观影体验,必定在电影史上留名。

    好了,上边就是我按照“受困”和“惊悚”两个关键词选出的10部影片,如果你喜欢最新的这部《坠落》,相信其他九部也不会让你失望。

    当然如果你有其他的私藏好片,也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给大家。

    最后,看完这些电影,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不要随便作死。注意安全,才能参加“人生”这场大冒险!

     8 ) 比看恐怖片还吓人

    高处不胜寒

    电影《坠落》,两个月前的稿子了,还是发一下吧。

    连我这个喜欢看各种恐怖片、大半夜看鬼片都不害怕的人,但看这个手心冒汗,你可以喷我胆小,因为我真的经历过类似的场景(后面细说)。

    场景比较单一,就一座高达610米的电视塔,主要演员就两位,故事就是她们被困在这座电视塔塔顶之上,如何逃出生天。

    恶劣天气、物资短缺和令人眩晕的高度,以及狭小的驻足空间,所谓“高处不胜寒”,大概也如此。

    在此代入前提下,该片很多镜头和场面,真的做到了“不忍直视”,爬梯子时的紧张效果,在平台边缘处的命悬一线, 挂在绳子上的揪心一刻,效果格外给力。

    如此环境,电视塔的金属摩擦声,风声等环境音效,两位主角在顶端平台时,镜头还时不时扫过下方,那种“高处 不胜寒”的感觉,手心都冒汗了。

    所以电影感官是非常刺激,一定也会勾起了诸位“登高”时的回忆,效果比同类的《云中行走》《热气球飞行家》 更强,全程提心吊胆。

    假如该片在大银幕上看效果会更佳。且如今在“伪3D”电影越来越糊弄事儿、被越来越多的观众抛弃的背景下,这部《坠落》,我是支持拍成3D格式的。

    回忆起当年在电影院看3D版的《云中行走》的感觉,都很刺激。

    女主角演得不错,《雷霆沙赞》里的沙赞的大姐玛丽,越来越好看。

    从故事模式上来看,该片属于很典型的“独立求生”类作品,即主角孤身一人身处绝境,在在孤立无助的“密室”中脱出突出类型。

    这类电影由于角色和场景双双单一,导致很难建立戏剧冲突,也使得这类作品很难编排,所以片子不算多。但由于过于特殊,所以有一个算是一个,该模式下作品还都比较知名,比如:

    ★女主角一个人被困在海上跟鲨鱼搏斗的《鲨滩》;

    ★男主角攀岩时右臂被石头压住被困5天5夜最后把自己手割断的《127小时》;

    ★小贱贱被关在棺材中埋在土里的《活埋》;

    ★女主角被关在低温舱里出不来的《氧气危机》(来自我最爱的亚历山大·阿嘉导演);

    ★当然这些都属于“小片”,最著名的、也是量级最大的算是《地心引力》了。

    看过上述作品的朋友们,都能感受到这种孤立主角单一场景的电影有多么难搞,所以《地心引力》最终成片效果,让导演阿方索·卡隆拿下奥斯卡最佳导演,还是毫无争议。

    但凡这类作品里,多一个能让主角说话的对象,都比独自一人“有戏”。说白了你得让主角求生之余,有“活儿”干才行。

    比如《氧气危机》里安排女主角跟“警察”等相关人员通话,后者们安排主角如何逃脱。

    这也是为什么《独行月球》沈腾之外还要配一个袋鼠“刚子”,否则你让沈腾一个人,他再怎么演技好、善于搞笑,单打独斗也无济于事。

    所以,《坠落》里安排了两个人,女主角与她的搭档组成“作死二人组”,被困之后还牵扯出一段狗血三角恋,纯粹属于“没戏找戏”。

    否则你让她们在那么高、那么小的平台上干嘛?

    当然这也是调节气氛的一种,虽然该片追求感官刺激和画面效果。如果全程直观表达高度场面,画面张力肯定会大打折扣。

    但该片后半段,有一段类似《地心引力》中乔治克鲁尼“回归”的设定,还是比较有意思。

    PS,《坠落》的故事模式,跟2010年那部《冷冻》其实非常像,后者是两个人被困在高空缆车上,但从观赏性来说,本片显然要比《冷冻》要好。

    当然电影故事乏善可陈,因为这种单一场景的作品,只是靠着画面和情节效果,叙事张力肯定会不足的,而本片从动机 到收尾,都略显仓促,好在主体段落比较充实,且逻辑方面,至少是够用的。

    因为“够用”就好。

    编剧理论里,有个“老师永远不会教但人人必须懂”的理论——作品为了达成某些戏剧效果,必要的时候,可以违反一些现实逻辑。

    比如《地心引力》里,女主角最后依靠天宫号逃出生天,这就是不可能的,因为两艘飞船不在同一轨道上。

    本片也是如此,比如手机电量、绳子的长度、女主在塔顶的坚持时间等,在现实里都是问题,但电影中则是为考虑戏剧效果,否则就编不下去了,至少这些bug没有到了影响剧情走向的地步。

    其中最大的BUG就是下图无人机和手机的问题,我们认真分析一下:

    “为什么不把手机绑在无人机上飞到有信号的地方?” “手机是用来操控无人机”

    图中这二位说得都有理,但也都没喷到点子上。

    无人机没有手机可以飞吗?大部分是可以的。

    手机只是相当于无人机的眼睛而已,并且用来监测飞行数据及飞行状态这些。有的无人机不连手机是飞不起来的,但大多数无人机,是可以抛弃手机“盲飞”的,但不方便回收罢了。

    电影中明确显示,手机是接在无人机遥控器上的,这种一般来说这种抛弃手机完全可行。

    如今是否有直接用手机操控的无人机?俺好久没玩了,不太了解。但我觉得科技这么发达,肯定有吧。

    其实真正的答案是——那么小的无人机可能带不动手机。

    电影中的无人机,主体大小也就跟手机差不多大,这种大小的无人机,上面绑上手机是肯定飞不动的。

    但是,你只是要手机去到有信号的地方,而且无人机虽然带不动手机,也是有动力的。可不可以让无人机带着手机,以非自由落体的方式,匀速下坠,在摔碎之前,把信息发出去?

    当然这样做是有风险了,相当于赌一局,闹不好就手机和无人机全没了。

    所以电影最终还是绕过了这个观点,毕竟为了戏剧张力,否则无法达成这么紧张的效果。

    但比起逻辑,该片最大毛病是动机没有搞好,因为攀岩/极限运动爱好者,与爬电视塔是两码事。

    你要说为了克服心魔+扬骨灰,那直接继续徒手攀岩不得了?电视塔是有梯子的,你猜梯子是给谁准备的?这还克服个毛线啊。

    说不好听的,只要胆子足够大,这个电视塔是个人就能上去,跟她们是不是攀岩爱好者无关。

    所以动机方面没有处理好,让观众会觉得这俩主角脑子短路,与其说是极限挑战,倒不如说是作死。从而引出了一系列问题。

    可见,但比起同类几部作品,该片动机处理并不高明,但代入感,其他几部作品是无法比拟的。

    因为登高恐惧人人都有。

    诸如《活埋》《氧气》主打的幽闭恐惧,可能会让部分观众感同身受;《鲨滩》的深海恐惧同样如此。而《地心引力》的深空恐惧就更观众可以体会了。所以这些作品主打的不是体验感,而是随后的故事性和戏剧效果(以及画面效果)。

    但《坠落》可是实打实地依靠“体验感”强化观感的。

    把大众对高处天然的恐惧,进行了视觉并放大。

    我不是恐高症,相信在座的各位很多也不是,真正的恐高症我见过,连过街天桥也不敢走,站在二楼窗户边就头晕,再高点就不能走路了。

    咱大部分人只是单纯的畏高,是人类祖先给咱们留下的宝贵“遗产”(估计是直立行走之后,无法像猴子一样继续在生活在树上,经常摔下来,从而诞生了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不知道有多少朋友有过类似“登高”的体验,我有过一次,是“爬烟囱”。

    是在我大学实习时期,确切地说,是朋友的实习。

    我同宿舍的哥们,他是学环境的,大四实习的时候在一个厂子做环境监测。有一天他来找我,让我帮他完成一项任务——去烟囱顶上“扫灰”。

    其实是进行灰尘采样,回去化验看烟尘里某些含量是否超标,但需要去烟囱口附近进行烟尘取样,所以要爬烟囱。

    我那哥们外号叫“大熊”,听这名字就知道他什么体型,爬杆是别想了。但登高这种事儿我也发怵啊,就发生了如下对话:

    “这么多人你为啥找我啊?” “咱俩关系好!” “说实话!” “你是练武术的啊” “我靠,我练过武术你就找我猴爬杆啊?” “不然呢?”

    于是我们就去了,回报是他请我吃顿饭(后来觉得亏了,以当时的状况,应该多讹丫几顿)。

    我到地方一看,长出一口气,不是“猴爬杆”。是那种转梯,向蛇一样盘亘在烟囱外表,类似下图这种。

    即便是这样,走在上面也害怕啊,旁边就一个扶手,没遮没挡的,是真吓人,走在上面别说往下看了,往两边看都不敢,而且踩在铁梯子上发出的声音,都让我提心吊胆,生怕掉下去。

    最离谱的是,因为要取样,我最后真的猴爬杆了。

    在顶部的平台上,还要上一截爬梯才能够到顶部的取样点,就跟电影里那垂直梯子类似。虽然没爬两下吧,也就4、5阶,就这也把我吓得,终身难忘。下梯子的时候,我更不敢往下看了。

    回到地面时候,浑身都湿透了,而且发现个严重的问题——刚才忘自拍了。我带着手机呢,之前还说上到顶拍一张,结果完全忘了这回事儿,就想着赶紧下去。

    所以看到电影里那一幕,代入感真的很强,我曾经爬不算高的烟囱都一身冷汗,一个600多米的电视塔,顶端就那么点儿地方,那感觉可想而知。

    其实世界上就有高空作业的工人,去视频网站和平台上搜一下,诸如“高空作业,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10万工资换个灯泡”什么的,你就能了解且佩服从事这项工作的人(本文最后三张图都是来自真实维修工人的拍摄)。

    比如片中电视塔上的梯子,就是给人维修人员攀登用的,只不过都有保护绳等配套保护措施,不像电影里二位“裸上”。

     短评

    这么热的天梯子肯定很烫 they shouldn’t make it to the top in the first place lol 这个怀疑导致我全片都没法进入状态哈哈哈哈

    9分钟前
    • Man_K
    • 还行

    为什么不用无人机把手机送去塔下发信息?反而要去千里之外的宾馆?

    11分钟前
    • 神越
    • 还行

    这俩人眼妆都不防水啊。

    14分钟前
    • 赛博老烟枪
    • 推荐

    我小时候爬过我们镇的钢架电视信号塔,爬到一半就不行了,上也上不去,腿抖下也下不来,调整了很久才下来……所以看本片的过程就是一种心里煎熬,仿佛回到过去,观影期间手心里狂飙汗,看其他恐怖片真没有这种效果。近几年大银幕上有不少出圈的攀登类题材的纪录片,已经培养了观众的恐高窒息感,本片也就水到渠成。影片开头,一定会让你想起《垂直极限》,恐高感比《云中行走》吓人,结尾还挺《鲨滩》,能把起承转合玩儿得挺精妙都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啊。恐高症患者必看的电影!

    19分钟前
    • 1984频道
    • 推荐

    一开始我是坐在椅子上看的,开始爬塔之后我是坐在地板上看的。

    23分钟前
    • 瓦晴
    • 还行

    看的得了急性恐高症,手心冒汗,双腿发软。明明坐在椅子上,却感觉屁股下面就是高空。这要是在电影院看得多刺激。另外,这恐高症里面还多少有点晕胸……

    27分钟前
    • 女神的秋裤
    • 推荐

    双肩包除了最后给无人机充电那段,在如此危险的环境下全程单肩背,看的我好想进去把另一个肩膀给她套上。

    28分钟前
    • 柠檬咖啡猫
    • 还行

    男友的骨灰盒比我网购的眼线笔快递还简陋

    29分钟前
    • 弯弯
    • 还行

    看完的感受就是少交点疯批朋友,可以活得久一点。

    30分钟前
    • Eric·要回家
    • 还行

    万一吃的不是秃鹫肉呢🐧

    32分钟前
    • ANTIDOTE
    • 推荐

    两个女生困在高塔死路一条的时候,还要讨论爱上同一个男人这种事吗?

    36分钟前
    • momo
    • 还行

    像我这种重度恐高人士,到底是做了什么孽才跑来看这种电影。虽然知道都是假的,仍看到全程心惊。基本上把我各种恐高噩梦演练了一遍。

    4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最后女主问鞋那一段绝对是全片高光,如果没有这个片段和反转,这部片子就只能沦为非常非常一般的惊悚片。天呐!这种“我一直以为你和我在一起”的手法我太吃了!

    43分钟前
    • 神气神气神神气
    • 推荐

    手机不能绑在无人机上吗

    44分钟前
    • LIEN寶
    • 还行

    我一点也不担心女主角会坠下去,但我一直担心女二号的胸会弹出来。虽然男性凝视被设定在了剧情之内,但也不要老是把个胸拿来晃眼啊。另外,直冲云霄的高塔本身就是阳具隐喻。在狭小空间里编造出一个故事的能力倒是值得肯定的。

    46分钟前
    • 私享史
    • 还行

    她俩好莽啊,感觉很不专业,完全不像很有经验的极限运动者,比如为什么不事先检查安全性,为什么没有助手或者伙伴在下面接应,两人全程单肩背包,不掉才怪,女二还用力晃梯子逗女一,直接加速梯子脱落,只能说她们这么多年就这样攀岩还活着是运气好吧

    50分钟前
    • Airy
    • 较差

    苹果手机能用三天?

    55分钟前
    • Sphiham
    • 推荐

    电影介绍里“专业的极限运动爱好者”可以去掉吗?这作死程度,业余爱好者都称不上。60米绳子了解一下?ATC和Grigri带上?能量棒和每人两升水?包包这么重要的东西,得double secure?全程槽点,惊叹于主角团的鲁莽傻不拉几,Becky没死和适者生存一点毛关系没有,完全是运气好。

    56分钟前
    • sisi
    • 较差

    反转绝了!适者生存倒是可以预测到

    60分钟前
    • Salines
    • 力荐

    真的不要再问为什么不拿无人机把手机送到塔下发信息了!!第一部手机掉下去了,第二手机要留着操控无人机好吗

    1小时前
    • Freja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