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动作片 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评分:
    0.0很差

    分类:动作片英国2009

    主演:丹尼尔·雷德克里夫,艾玛·沃森,鲁伯特·格林特,迈克尔·刚本,大卫·勒格诺,埃拉丽卡·加拉切,吉姆·布劳德本特,杰拉丁·萨莫维尔,邦妮·怀特,朱丽·沃特斯,海伦娜·伯翰·卡特,海伦·麦克洛瑞,蒂莫西·斯波,艾伦·瑞克曼,奥利弗·菲尔普斯,詹姆斯·菲尔普斯,弗雷迪·史卓玛,杰西·卡芙,汤姆·费尔顿,阿尔弗雷德·伊诺奇,伊文娜·林奇,罗伯特·克诺斯,Louis,Cordice,斯嘉丽·伯恩,杰米·威莱 

    导演:大卫·叶茨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猜你喜欢

    • 更新HD粤语

      九龙城寨之围城

    • HD

      九龙城寨之围城粤语

    • HD

      九龙城寨之围城国语

    • HD中字

      过关斩将

    • HD中字

      新精武门

    • HD中字

      逆流而上

    • HD中字

      人斩

    • HD中字版

      激战99号监狱

     剧照

    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剧照 NO.1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剧照 NO.2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剧照 NO.3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剧照 NO.4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剧照 NO.5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剧照 NO.6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剧照 NO.16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剧照 NO.17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剧照 NO.18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剧照 NO.19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这一集中,食死徒开始肆无忌惮横行于麻瓜和魔法两个世界中,霍格沃茨内忧外患,危机重重。邓不利多(迈克尔·甘本 Michael Gambon 饰)带着哈利(丹尼尔·雷德克里夫 Daniel Radcliffe 饰)辗转找到隐居多年的霍拉斯·斯拉格霍恩,请他出山接替斯内普(艾伦 ·里克曼 Alan Rickman 饰)担任魔药学的老师。霍拉斯曾经教授过无数优秀的学生,而汤姆·里德尔——伏地魔——正是他最出色的一名弟子。邓不利多深信霍拉斯保有伏地魔不死身的秘密,他希望哈利能够说服霍拉斯。  另一方面,德拉科·马尔福(汤姆·费尔顿 Tom Felton 饰)宣誓效忠伏地魔,他想方设法将食死徒引入霍格沃茨。而此时,罗恩(鲁伯特·格林特 Rupert Grint 饰)、赫敏(艾玛·沃特森 Emma Watson 饰)他们却还沉浸在青春的躁动中,全然不知黑暗正渐渐逼近……

     长篇影评

     1 ) 哈利只是一种情结

    哈利只是一种情结,作为哈迷,这个陪伴我成长的系列跟最好的朋友没有什么差别。那些骂这个片子无聊,粗制滥造的,如果不是哈利的忠实粉丝,那么,就没有意识到,我们所需要的,仅仅是把这个故事搬上大屏幕而已。

    哈六只是一部2个半小时的电影,书里的方方面面不可能全部都被导演完美的刻画出来。如果那样,我们不如去拍一部电视剧了。。。

    是啊,金妮的确是不尽如人意,哈利的确是越长越残。卢娜和马尔福倒是越长越夫妻相,银白的头发苍白的脸。这些都不是我们能控制的。唐克斯和卢平的戏份少的可怜,而比尔和芙蓉则彻底消失了。可是那又怎样,有几部电影是可以真正做到忠实原著的?如果那是你所需要的,还不如去读读小说自己给自己在脑子里放电影来的快。

    作为一部电影,我承认如果我不是哈利的粉丝,我顶多只能打到二星,因为它情节跳跃,没有高潮,我能理解坐在我后排的观众们那些“这是什么地方”或者“这个是谁”的疑问。所以如果你想理解电影,最好还是先把书去温习一遍。可是我给了四星,因为我热爱哈利,我喜欢电影里那些关于青春期的恋爱和迷恋的小笑话,我喜欢导演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对细节的把握。看到卢娜戴着的那头狮子脑袋的时候,谁没有笑出来?对于电影,我们有时候要求的太多,从演员到剧情,从对白到节奏。可是我不是专业评论员,我在乎的,只是我在乎的东西被更多的人在乎。就如同,被搬上荧幕的哈利系列,吸引过很多没有看过原著的人们去看了一样。

    虽然结局很是内伤,虽然邓布利多最后白发飘飘的样子总让我不由自主的想起甘道夫(哦,他们是一个演员。。。or not...不看演员表很多年,可是他们真的很像啊。。。),但如果这的确是如同导演所预期的那样,是一个三部曲的开始,那么的确还有着很多的看头。除了,又得纠结的等上个一年多了。

    PS:

    第四第五部里斯内普的冷面搞笑小天王的形象荡然无存,不过,他那标志性的慢节奏还是很搞笑。

    赫敏真的越长越漂亮了。口水啊。

    金妮很彪悍,她在魁地奇筛选中的那句“shut up”让我偷笑了半天。

    最后湖里的爪子伸出去的那声音效很明显吓到了不少没看过原著的人。


    阴郁的马尔福无处不在,可是你那阴郁的小苍白样好让人心疼哟。

    呐,强烈建议去看书先,不然,你真的看不明白这电影在说些什么。。。

     2 ) 我觉得豆瓣分儿太偏颇了。

    华纳真有钱,为哈利波特7拍摄了一部长达两小时四十分钟的预告片,为了噱头,取名叫——哈利波特6。

    虽然这么说,片子还是不错的。可能我是一挺宽厚和随性的影迷……|||没有豆瓣上小文艺们那么把自己的品味当回事儿。

    真不明白为什么到了这,分儿才6.1。

    哎,中国虚假繁荣的电影工业和盗版下载倒是培养了大批挑食到快得厌食症的影迷们。

     3 ) 魔王进化史——也算《哈利·波特6》观后感,家长指引阅读

    哈利波特电影花痴第一定律:S院出美人儿。魔王从正太到大叔到妖孽到死去到活来到再死去一直是群芳之首。哈利波特原著花痴第一定律:美人都不得好死,没死也脑瘫,如洛哈特教授。魔王是既不得好死又脑瘫。

    看完哈6之后,我们来看看这个哈利波特电影里动用帅哥最多的大美人儿在银幕是是怎么进化的。



    阶段1,小可爱:小分头,短裤+中筒露膝羊毛袜,中文配音比较做作

    在伍尔斯孤儿院虽然营养不良,但是小朋友依然出落的水灵娇艳,虽然是个雨天,但是光亮处可以看见脸上的绒毛若隐若现,让人一见就心生怜爱想去捏 弄他的小脸,但是伸手之前要先掂量一下自己有几条命,够不够拿来捏。

    邓校应该也和我们一样对他爱不释手吧,所以小小伏叫邓校露一手邓校马上乖乖露一手,小小伏的眼神瞬间点亮了,光彩逼人。后来邓校看到他的柜子里藏了别人的陀螺,说霍格沃茨的好孩子不能偷东西,小朋友没有像我们常人那样羞红了脸或者抵死耍赖,一脸淡定,没错,是将来要干大事的样子。带回霍格沃茨培养一下,长大了参加超女选秀。

    初次见面,魔王是个非常好的小苗苗,肯定是往英明神武的管理型人才方向发展,但是啊但是,已经看过结局的我们此刻凭栏长叹,千年回眸,梅林啊,这究竟造了什么孽。(梅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表找我表找我表找我)



    阶段2,包子脸:小分头,皮肤很光

    没有瑕疵的小包子脸出场时,银幕下一片惊艳的“哇偶”,还听到有人喊“皮肤真当好”。银幕上,小伏斜飞着媚眼看着鼻涕虫教授,S院的一帮正太们情深款款的看着他(编剧:喂,这几位同学,你们太直接了吧,这集是主打感情戏没错但是没有你们的分啊,耶导:没事没事,当年我拍《政局密云》的时候.......)背景正太们离场的时候,骤然惊醒般的把花痴的视线移开,站起来,还理了理衣角,就像是刚做了一场春梦啊,同学。

    那时的小包子脸娇媚之中自有一股惊心动魄,一看就是个笑的越甜下手越狠的主,小小年纪就有让人舍生忘死追随的力量。他的背影气场十分强大,势力眼老油条鼻涕虫教授在这邪魅的小包子面前,明显在气势上输一筹,只有予取予求的分,给魔法界安定团结的局面带来大麻烦。为毛能推断这个小伏1号比后面七八年前出场的那个0号,哦不,2号年纪小?因为1、这里的他还没有会DIY魂器,2、这个更有脑,不管看起来还是实际上,3、这个演员年轻。难得的是那几个背景小哥,真是情深不渝,有脑跟了没脑也认了。唉,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不信往下看。


    阶段3,话痨受:卷发分头,演员超龄,但是很纯

    本来嘛,从孤儿院来到霍格沃茨,也算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走在春风里,准备跨世纪。但是自从粘上魂器这玩意后,小魔王的智商就随之裂变,哦不,变劣了。

    我们知道,反派都是话痨,就算平时很吊,对决的时候肯定要话痨的,这样主角才有时间打110求救嘛。但是这个2号实在是.......太能唠了,和哈利一对上眼,就叽里呱啦掏心窝子说了很多,一种语言还不够他唠叨的,他掌握了至少一门外语,但是没有生物能满足他的话痨欲,所以他还要写日记抒解,还是互动功能的高科技日记本,不需要面对面也能唠,大脑的语言中枢显然过分发达了。这可能是灵魂分裂后的变异,大脑别的区域萎缩了,语言中枢异常亢奋。我们知道女人的语言中枢比男人的强,所以女人话多,所以.........魔王是受,话痨受。

    大家回忆一下密室那集魔王被消灭的那一刻,小哈明明是(间接的)袭胸,魔王当时第一个反应却是捂脸,千言万语,不言而喻啊。

    看完这集多年以后,我终于在一篇同人里读到了小哈当时的心态:“老子第一次在密室里看到你就想上你了!”,nod,nod。


    阶段4,终极绝代超衰大美人儿:没有头发,溶化的老脸

    这个被小哈搞的死去又活来的魔王,智力已经达到了谷底,而且我们在哈4墓地里看到,变本加厉的话痨,还发展成优美醇厚的莎士比亚式话痨,完全丧失了小小伏和小伏1号的淡定风范,不知内敛为何物,在将来——算了,关于哈7咱们就不剧透了。

    但是这个魔王身材变高大了,嗯,这点比007强,007从起先苛刻的188一刀切一降就是10公分,咱们魔王不长脑好歹长个了。

    此时的魔王其实已经很不适合担任领导岗位了,但是一根筋的食死徒就认准了领导是永远不会错的,如果错了,一定是马尔福执行错了。虽然阿姨把唯一一个宝贵的出柜名额给了正义一方,但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魔法界在精神上魔王搞过的男人是最多的。食死徒的会员卡不但是实名制,还是终身制、世袭制,所谓身心投入,前仆后继,献完青春献子孙,开弓没有回头箭,令人动容。偶尔有个像RAB那样不满足的,想跟魔王脑闹分手,魔王还没怎么地,自己留下分手信,已然哀怨的要死,这哪里是毁魂器,这是林妹妹泣血焚稿啊。(反观正义方,独裁不像独裁民主不像民主,魔法部长与邓不利多,正规军傲罗和游击队小鸟社,搞的比“大臣”还污糟,根本没能好好利用领导者的智商优势。)

    这就是到哈6为止,魔王呈现给我们的轨迹,优异的开始,诡异的成长,作践的美貌,神奇的魅力,和更神奇的智商。

     4 ) 《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一个英国正太的残酷青春

    作为一名中国麻瓜,我是看着丹尼尔•拉德克里夫演的《哈利•波特》长大(更确切的用词其实应该是“变老”)的;当然,这句话反过来说也许更加通透——丹尼尔•拉德克里夫是演着给我们看的《哈利•波特》长大的。从《魔法石》到《混血王子》,哈利还是那个波特,但八年转瞬即逝,昔日那个带着大框圆镜片的小屁孩已然成长为胸肌隆起、喉结凸现的英国青年。霍格沃茨的毕业生显然面临不了什么就业压力,于是乎,该恋爱的恋爱,该失恋的失恋,对角巷里全然不见金融危机,魔法事务部也没有党派竞争的政治压力——所以,J•K•罗琳要是不安排一个“你知道他是谁”,9又3/4站台通往的简直就是一个乌托邦。
    还是那句话,我爱看电影,不爱看书,从《魔法石》到《混血王子》,或盗版碟,或大银幕,迄今为止推出的六部《哈利•波特》,我一部没拉。但是书都没有仔细看,仅仅浏览而已,不过我喜欢听故事,在和罗琳的书迷朋友聊天时常常请他们给我讲书里的故事,所以一来二去,书没看,故事脉络却是一清二楚。当然我算不得铁杆哈迷,所以看看热闹也就罢了,不过这次屁颠屁颠的看完《混血王子》后,突然生出一些感慨,下雨天打孩子,那就堆砌一下吧。

    1.悬念设置
    我不相信悬念设置不出色的电影能成为商业大片,但凡想从老百姓口袋里掏钱的导演,在影片的故事悬念上一定要做足功夫。其实罗琳的原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悬念的成功:往大了说,“你知道他是谁”和额头有疤的哈利构成了一个总悬念,贯穿七本小说八部电影,观众就想知道这事究竟怎么了断;而每一集的分悬念也很突出,基本上《哈利•波特和XXX》的那个XXX,就是该集的核心分悬念。相对来说,前面几集有点按套路打的意思,横竖是教黑魔法防御术的老师出花头——不过谁也不敢肯定这是不是罗琳使的绊,所以不看到最后一刻,你还真不知道又会出什么妖蛾子。
    而从电影方面来说,我觉得《阿兹卡班的囚徒》在悬念设置上最为出色。该集电影实际上抖了两个大包袱:“小天狼星”布莱克的善恶立场和赫敏的时空回转器,除此之外,还有卢平教授的狼人身份(顺带讽刺了一把快乐男生罗哈特教授)、“虫尾巴”的老鼠变身以及哈利•波特见到守护神(他本以为见到了父亲)等小包袱。当然,“包袱”跟“悬念”在我看来也是两个概念,凡是读者/观众想知道但还没有知道的内容,就可以归结为悬念;而“包袱”(不是喜剧意义上的)则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悬念解开方式,一旦大家看到后面恍然大悟:原来坏蛋是/不是他/她啊!这“包袱”就算抖得漂亮。照这个标准,《阿兹卡班的囚徒》在分悬念设置上应该是目前六部《哈利•波特》电影中最出色的。相较而言,《魔法石》可以算作是全系列的小试牛刀和世界观交待,《消失的密室》则把汤姆•里德尔的过往打造得扑朔迷离(到了《混血王子》影片中才交待出那个魂器的秘密),《阿兹卡班的囚徒》,则明显达到了一个高点——因此前面这三部《哈利•波特》在剧情设置上呈现明显的上升态势。这三部电影我都是先看影片再去了解小说内容的,所以基本上把它们当成了推理电影来欣赏。哈利•波特就像是罗琳笔下的柯南,跟着他的行踪,一个个不解之谜逐渐铺陈开来。所以一部部看下来,也就有了更高的期待。
    《火焰杯》是个转折点,在这一集电影里“你知道他是谁”第一次出现了若隐若现的形体(说句题外话,我认为挑选拉尔夫•法因斯出演此角是个极为英明的决策,他身上那种与生俱来的英式贵族孤绝气质与角色配合得严丝合缝),然后总悬念便逐渐喧宾夺主了。不过《火焰杯》电影里还是把三强争霸赛做到了最大篇幅,在竞赛过程中又隐藏着小克劳奇的“包袱”,所以还是能当成推理片来欣赏的,虽然没有较之于《阿兹卡班的囚徒》更上一层楼,但起码也维持了原有水准,在大银幕上并不难看(只是那些魔法世界中的龙让我有点失望,既然做了特技,就应该做得更加出彩嘛)。
    从《凤凰社》开始,《哈利•波特》系列影片逐渐有些乏味。跟前面四部比起来,整部影片流于特技展示,虽然截至目前为之这是“你知道他是谁”出场最多的戏分,不过热身赛总归没有总决赛打得好看,而且好段子都得留到最后才使不是?所以观众们只看到整容不成功的“你知道他是谁”跟道骨仙风的邓布利多拿着魔杖飙激光,基本上不碍哈利•波特什么事——反正我们的小正太是人魔共知的“The Chosen One”,死不了,那就绝对死不了。
    我个人感觉,《凤凰社》陷入了《哈利•波特》的最低谷,所以我十分怀疑本来说好去年秋天就上映的《混血王子》拖到今夏的真实原因——估计WGA的闹事只是个幌子,华纳的高层逼着叶茨和史蒂夫•克罗夫斯可劲修改剧本才是内幕消息。不过比之《凤凰社》,《混血王子》强是强了一点,但换汤不换药,扣子下好了全是为了后续影片服务:邓布利多喝了点脏水,斯内普就用个阿瓦达索命咒取了校长性命,剧情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要是不了解后面的无间道安排,将《混血王子》纯粹看作一部独立的影片——说实话,我觉得掏钱去电影院根本不值得。
    但我还是要去电影院看的——后面两集《死圣》肯定也会,这就是《哈利•波特》的独特魅力。都说悬念,其实《哈利•波特》系列已无任何悬念可言,特别是书出齐了以后。就算懒得看书去谷歌一下也就解决了;维基要是被封了,百度知道也完全够用。但是,这并不妨碍观众们冲着哈利•波特的大名在电影院里趋之若鹜——以前都是“猜得到这个过程,但猜不到这个结局”,现如今是“谁都猜得到这个结局,就是猜不到过程”——不过严格的说,连过程也猜得到。所以,在这个时代,悬念的生存方式本身就成了悬念,对于铁杆哈迷来说,我想,去看一看好莱坞如何展现罗琳的生花妙笔才是真正的悬念,故事本身的悬念反而悄然退场了(所以,《哈利•波特》的影评可以放心大胆的写,不用考虑剧透的问题)。
    不过还是要替大卫•叶茨说两句公道话,倒不是因为叶导演不会或者不想设置悬念,而是从此集开始,“你知道他是谁”已经正式粉墨登场,一切铺垫都要为了最后的总悬念、大包袱服务,大战之前总是风平浪静的,稍微淡薄点,似乎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当然,对于观众而言,我想叶茨的供货还是不能令绝大多数人满意的。从小说到影片,大量的细节要被删去,这着实考验编剧的功力。其实《凤凰社》这种秘密组织,在西方小说里屡见不鲜——丹•布朗就连着整了“郇山隐修会”和“光照派”两个,叶茨就算来不及向布朗哥求教,那多看几部有关“骷髅会”的影片学习学习,估计效果也能好点。
        其实,从叶茨接手开始,《哈利•波特》的叙事特征已然转换了:一方面是不折不扣的大片;可另一方面,也是标准的魔幻肥皂剧。

    2.电影剧集
    我以为,在主流电影中系列叙事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相对架空时空的人物叙事,用巴赫金的理论读解,影片中的时空都是一个“飞地”,外界白驹过隙、沧海桑田,我们的主人公却是容颜不老、潇洒依旧。典型代表就是《007》系列,眨眼都快半个世纪了,你看詹姆斯•邦德还是青春永驻、头型镗亮,因为每集《007》之间不发生承接关系,007说是一个人,还不如说是一个logo,凡是符合其特征的男人都可以成为主角——然后随着社会时尚的律动继续律动罢了。另一类则是《哈利•波特》这样的,每一部剧情之间都有明显的连接,完全是一个完整的大故事。像《星际迷航》《星球大战》《终结者》等都是这一类,不过拍多了什么前后传、分支剧集,有时也有点前言不搭后语。相对而言,《哈利•波特》则是最为严谨的,不仅故事起承转合如齿轮咬合般丝丝入扣,甚至连演员都没换——除了不幸离世的理察•哈里斯,从《魔法石》到《死圣》都是同样的演员班底。如此大的投资,如此长的周期,同一个故事,同一帮主要演员(我们清晰的见证了他们的成长和老去),在当代电影史上,《哈利•波特》显然是独一无二的。
    其实这更像一部电视剧集,蛮符合美剧中的Miniseries类型特征的,只不过财大气粗的华纳公司将其做到了大银幕上,投资更大、特效也更炫而已。我隐约有种感觉,《哈利•波特》系列的成功可能会引领一股全新的“电影剧集”的潮流,因为随着电视剧特别是美剧近年来的广泛传播,电影与电视剧集的距离已经越来越小,电视模仿电影已经够多了,如今“电视电影”的概念都已经妇孺皆知,那为什么电影就不能模仿电视?电视台拍电影是影视合流,制片公司按照电视剧的模式制作系列电影(“电影剧集”),不也是影视合流?《哈利•波特》做得很成功,今后如有合适的题材,我们也可以这样做(《24》小时也算是成功的小试牛刀吧)。别的不说,我觉得如果想把《红楼梦》成功的搬上大银幕,制作旷世的“电影剧集”几乎是不二选择。当然,话说回来,将来哪个美国电视网再把《哈利•波特》的版权买下来,忠于原著的再拍一版电视剧集也是蛮好的,毕竟电影里删的东西太多。当然,华纳也几乎做到极致了,为了把《死圣》交待清楚,生生的分成了两集,除了商业考虑外,估计也确实是为了防止剧情的仓促——须知《混血王子》时长已达153分钟,再拍下去真成了肥皂剧哒!
    不过制片人大可放心,不管怎么拍,《哈利•波特》永远不缺观众。

    3.邪典风骨
    不缺观众,当然主要是不缺青少年观众。当然原因有很多,别的我就不说了,在这就提一点:浓厚的邪典风骨。
    Alan Havis用“禁忌和僭越”来对邪典电影进行盖棺定论(参阅Cult Films: Taboo and Transgression,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2007),这话一针见血。其实《哈利•波特》正是这么做的。你说他恐怖吧,有那么一点;你说他凶杀吧,当然也不少;你说他暴力吧,还是不少。但是你又不能说这不是一部儿童片——当然也有人这么说,只不过声音未成主流。《混血王子》由MPAA给出的分级是PG——PG也是《哈利•波特》的主流分级,此外《火焰杯》和《凤凰社》更成了PG-13,看来MPAA还是颇有些顾忌的(我估计《死圣》也会是PG-13,搞不好到R级也未可知)。《哈利•波特》自从“你知道他是谁”逐渐现身后,就愈发阴暗恐怖,随便举一例:《混血王子》里邓布利多带着哈利去取魂器,结果水塘里全是小怪物爬出,一时间爷俩困在孤岛上,那一幕甚至让我有了看山姆•雷米作品的恍惚。
    所以,《哈利•波特》系列完全是行走在主流与邪典之间——而这种骑墙的态势本身就成了邪典的标志。
    往深了挖一下,《哈利•波特》的邪典味似乎还可以从宗教文化背景那里忽悠一下。据说苏格兰人罗琳借《哈利•波特》有复兴凯尔特文化的野心(或者说潜意识),而这凯尔特文化自然是反(非)基督教的。事实上,七本八部《哈利•波特》看下来,你绝对看不到一丝一毫上帝存在的证据,食死徒们为非作歹,万能的主却悄然隐遁——又不是伊斯兰什叶派的伊玛目,玩什么消失啊?人魔斗法,打得乌烟瘴气,但是世间不见教堂的踪迹。事实上,即使描绘麻瓜的世界,影片也回避了教堂的影像——当然这么做也比教聪明,起码同时回避掉了丹•布朗的风险。所以说,《哈利•波特》有着浓厚的异端风味,而这种风味与邪典电影的特质完全是相通的(再发展下去,就真成了北欧的重金属了)。诞生在基督教世界里的《哈利•波特》,就是这样批着反基督的异端斗篷诞生的。在新保守主义回潮,主流宗教话语音量陡增的今天,暗暗的在电影院里体味一下僭越的小快感,《哈利•波特》显然是个极好的消遣模板。
    想到这里,一定要问候一下英明神武的光电总菊。MPAA都下了限制状,俺们这边还是横竖不分级,而且大张旗鼓的把《哈利•波特》当成儿童片去宣传,怎一个牛B了得啊?!当然,你要说孩子们没电影看也是事实,《哈利•波特》虽有阴暗成分,如果教育得当,还是可以去糟粕得精华的。不管怎么说,罗琳阿姨的妙笔还在,比起装逼到爹妈都不认识的《寻找成龙》,《哈利•波特》好歹还能开发点孩子们的智力。而且坊间盛传朝廷过六十大寿,《建国大业》将排挤进口分帐大片独占仨月档期,在盗版小贩们弹冠相庆之前,孩子们能去电影院里看看《哈利•波特》的特技,也算别让他们在世博会前忘了中国还有电影院这回事。

    4.成长隐喻
    我从《哈利•波特》中读出了反种族主义、反极权主义的意蕴(罗琳阿姨是否真这么想在所不问),每当看到食死徒和凤凰社的对决,我就想起纳粹党拉杆子的历史和中山先生被迫创设秘密会社式的中华革命党的故事——不过这个等大结局了再感慨一下比较合适。
    哈利•波特慢慢的长大了,张秋走了,金妮却发育得曲线曼妙。哈利其实是个弱者,论天赋不如赫敏(人家还是个“泥巴种”),论个头不如罗恩,论出身不如马尔福。武侠小说里弱弱的主人公往往是接了前辈的内力传输,或是无意间得到了一本武林秘笈,才迅速上位。哈利•波特啥也没有,他只有“你知道他是谁”对他的命定式选择(这里又有基督教命定论的影子)。
    哈利是个英雄么?他是,又不是。托尔金说:“小人物创造历史,因为他们别无选择。”哈利•波特倒正好应了这句话。不过对于魔头来说,茁壮、毫不犹豫的成长,这本身就是对丫最大的打击。
    我们看着哈利•波特无奈的应对着他的残酷青春,那些恐怖的事情无法避免,那就让它到来好了。
    谁的成长不是这样呢?

     5 ) 细腻而伤感,适合有耐心的观众──《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电影院里的《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快要放完了,黑暗的影院里虽然安静,但还是不时会传来一声咳嗽或叹息,还会有人小声地说,“应该放完了吧?”银幕上,陪伴了我们六年的霍格沃兹校长邓不利多刚刚被毒咒“阿方索索命”杀死。
            进电影院前,已经知道了很多人看完《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后觉得这一集很不精彩,只是个过渡而已,当然这算是对原著有些了解的人提出的看法。更多的人则用一句很简单的“不好看!”来概括这部哈迷们等了多年的电影。是啊,现代世界的速度快得和电流的速度一样,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了在充分理解某件事物前,先给这个事情贴上一个否定的标签,毕竟现在的选择实在是很多很多。“《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怎么回事啊?一点大场面都没有,连魁地奇比赛都是在寒冬进行!”说这样话的观众,可以选择看《变形金刚2》,从头到尾都是大场面,真正的哈迷们,绝对会被《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低调的忧伤打动。
            有人抱怨《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看不懂,其实这些抱怨的人活该看不懂:看《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之前,你至少应该看看前面五集电影吧?当然,如果能再抽出一点玩网游的时间,看看精彩的原著小说的话,你从电影中应该能够得到更多的乐趣。《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的定位很明确:至少你得看看前五集,因为本片紧凑的时间没有可能还对之前几部电影提过的情节反复提起。虽然前几部在当年上映时都有看过,但这次在《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上映前,我和老婆都将前五部电影一一复习了一遍,抱怨看不懂的同学,转场去看《变形金刚》吧。
            有人说《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的故事很沉闷,整个故事和环境都笼罩在一片灰色的气氛中。这其实恰恰是哈利波特第六部原著小说最大的特色。没有这一部的阴暗,最终结局的光明怎么会那么打动人心?其实应该佩服本集导演和制片,能够有魄力完全照搬原著的设定,而不惜冒可能会牺牲一部分会抱怨的观众。如果是在国内拍的片,估计早就改得面目全非了(有人记得当年国产武功片里林则徐也是武林高手吗?)对于哈迷来们,《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一点也不沉闷,反而片中充满了不少可以去发现的细节。举个例子,邓不利多去孤儿院接幼年伏地魔汤姆·瑞德尔时,汤姆的窗子上放着七块石头,伏地魔对于七的偏爱从这个镜头就可以看出来。赫敏因为罗恩的分情而躲到楼梯角落哭泣,劝慰她的哈里自己也陷入了对金妮的苦恋中难以自拔,镜头一转,罗恩正在塔楼阶梯上和女孩亲热,而背负了伏地魔殺师使命的马尔福,正独自在远处塔楼沉思。二十多秒的镜头,完美地展现了几位主角复杂的情绪,你能说这样的镜头很“沉闷”吗?
            对于好莱坞大片,我们的态度就像是吃餐馆,这道菜淡了,这份汤咸了,那个菜做得不错,不过一周后我们也就将其口感彻底忘记。但《哈利波特》这样的电影,不应该是餐馆里的菜,它就像是我们自家栽种的蔬菜,从种子发芽、开花、结果、成熟,烹制,上桌,每一道工序都不短,但都值得回味。网上看到三位主角在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的工作照,都可爱得像小猫一样,让人吁嘘时间的力量。哈里和他的小伙伴们在成长,我们又何尝不是?我们若能静下心来体会自己的成长,也许也就能对细腻而伤感的《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多一些耐心。


    P.S. 希望去看《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的朋友们,之前能够温习一下前面几部电影,如果能够看看原著小说的话更好,罗琳执笔的原著绝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6 ) 夏日凉拌黄花菜——《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本来应该是去年圣诞前的一道大餐,但是出于商业利益考虑被搁置了大半年,虽然中间预告片放了无数套,剧照出了一拨又一拨,都不能使人原谅那失去的时光。愤恨已久的某花,早就下决心哈六的影评要以黄花菜为题,如果不好,就叫馊掉的黄花菜,如果还好,就叫凉拌黄花菜。

    So,我对这一部哈利的观感算是正面的。它比《凤凰社》好,有不少亮点,质感厚重,整体改编还算及格,但是情绪不太流畅,有些地方让人郁闷。而且如果不是书迷,本片照例有点云里雾里。

    本来以为《哈利》这套戏不存在剧透的问题,谁知今天一起看电影的朋友,在观众席坐定之后,说:“朋友说我家斯耐普变坏了,邓不利多又死了,该不是斯耐普杀了他吧?”我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反应,好不容易冷静下来,答:“这个我不能告诉你,你看完就知道了。”

    事实证明,还是有相当一部分观众既没看过书,也不关注这个故事(虽然听起来很不可思议),所以决定一反常态,写写剧情。《哈六》在本质上,是为《哈七》大结局做的一个长长的铺垫。里面提出了很多重要的线索,核心故事是伏地魔的过去,和他为什么被阿瓦达索命咒击中以后不会死。《混血王子》给出了后者的答案:因为伏地魔学会了如何制作魂器,把自己的灵魂分成了至少七片,存在不同的地方。这样,就算肉身毁灭,他还可以还魂。第六部解决了两个魂器:里德尔日记和戒指。当邓校长和哈利去搞定第三个魂器--挂坠盒的时候,事情进行得不顺利,间接导致邓校长在结尾处被她家斯耐普干掉了。

    《哈六》的主干就是这样。它的线索比《凤凰社》集中明晰,所以虽然枝节繁多,到底还是整出了一个像样的剧本,就算抛开小说,主要情节还是经得起推敲的。建议注意片中出现的小道具和细节:邓校长的魔杖、戒指、霍拉斯教授照片里的天狼星弟弟等等,这些都将在第七部里发挥重要作用。

    让非书迷观众犯晕的,大概会是另一条线索,那就是哈利三人组进入青春期以后的感情纠葛。片中小朋友们的争风吃醋对主要故事线几乎没有关系,可以不必存在的。但是这些东西如果没有了,《哈利波特》就不是《哈利波特》了。编剧已经尽量把成长和剧情联系在一起,可是还是有些零碎无处安放,又无法割舍,只好就这么挂着。世事不能两全,难哪。

    这一部的画面做得相当好,既保留魔幻色彩,又用大块的冷色调带出格局的扩大、青春的纠结和局势的阴冷。非常非常喜欢冥想盆的画面设计,水墨飘荡,沉淀出记忆,实在是酷。霍校的走廊、塔楼和地窖,都好像施了伸展咒,比前几部空旷了许多。效果不像《凤凰社》的呆板,而的确是营造出了青春的孤独和痛苦。魁地奇比赛赢了之后那晚,长镜头扫过霍格沃兹的窗口:哈利陪着失意的赫敏坐在楼梯脚--罗恩和拉文德在旋梯上接吻--马尔福悄然独立在天桥上--惆怅。

    童年转向少年的过程中,同一个地方,隔一年来看,往往感觉完全不同。也许《哈利》系列经常换导演,换影片基调,却正好表达出了那种恍如隔世。哈利在片子结尾说:“我从来没发现这个地方是这么美。”没有发现过吗?不是的,每集都美,但这一集的美不同罢了。

    画面可以打8-9分,耽搁了大半年,他们毕竟多了一些时间经营,总算有弊有利。可圈可点的场景甚多,比如小小伏地魔和小伏地魔出场的两段,比如海边岩洞的入口(注意:海边岩洞的图片,曾钉在小小伏地魔的房间里,邓校第一次见他的时候。),比如凯蒂被恶咒害到飞起在半空。。。都做得凌厉凄美。

    音乐只保留了少量代表童年的主旋律,就是John Williams当年写的那个。本片有很多新乐章,暗示角色们真正告别童年,迈入更广阔的世界。

    表演方面,大腕太多,争奇斗艳。Helena Bonham Carter,Alan Rickman,Maggie Smith这些精哪怕镜头再少,都会出挑,Alan Rickman更是不用说话就能让观众哄堂大笑。不过最厉害还是两个老头:Michael Gambon的邓校长和Jim Broadbent的霍拉斯教授。尤其是后者,简直跟我心目中的霍拉斯教授一模一样,本集最鲜活最完整的角色非他莫属。邓校长终于英明神武了一把,而且很可信。想起从第三集开始Gambon老先生就在梦游,居然只须一集就扳回以前的颓唐,树立形象,不能不佩服他。

    少字辈里,罗恩(Rupert Grint )的搞笑本领实在太强了。只要他一出现,大家就咯咯发笑。这在表演上,其实很不容易的。只要有罗恩,就有好戏。新人Jessie Cave演的花痴傻大姐Lavendar是本片一绝,非常可爱。小小伏和小伏集美丽与阴沉于一身,从哪儿找来这么出色的孩子,居然还找了两个,气质容貌演技都一等。他们选哈利的时候怎么没有这种眼光和运气呢?唉,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马尔福(Tom Felton)要另起一段单独说。这个角色的造型完美,性格复杂,是一个惊喜。估计花痴马尔福的MM要以几何级数增长。

    赫敏(Emma Watson)长成了大美女,单这一条,就很不容易,咱们要求不能太过分。她在这部里表演没有以前那么用力,舒服多了,赏心悦目,虽然对剧情似乎没什么推动。卢娜(Evanna Lynch)还是非常可爱,更可爱。她和哈利在一起,其实是最舒服的,大概罗阿姨绝没料到这种情形,不然把卢娜配给哈利,岂不是比硬邦邦的金妮要好得多?

    终于不能回避哈利。罗杰艾伯特在评这部片的时候,说了一句话:“Radcliffe's Potter is sturdy and boring, as always; it's not easy being the hero with a supporting cast like this.”(小丹演的哈利一如既往,坚实沉闷。有这么一副配角阵容,当主角可不容易。)阿弥陀佛,这话公道。

    事实是,丹尼尔•德雷克里夫,the Chosen One, 就像他扮演的角色一样,是个天分并不出众,却被命运推到风口浪尖的孩子。他的肢体语言和对镜头的灵敏,远远比不上Rupert,更不用说簇拥着他的那些大腕。这是天生的,再怎么努力都看得出来,没有办法。然而他的确是努力的,这也像哈利,这些年,他想必也不容易。所以,虽然他的僵硬免不了让我分心,但看到后来我决定接受他。也许哈利就应该是这样,虽然小说以他为中心来写,写得天花乱坠,但也许从观众的角度看,他有可能的确是坚实沉闷那一类人,罗阿姨也从来没说他是美男子。而且小丹有一个特别的优点,那就是含蓄的幽默和自嘲。我曾经看过他客串的一集《临时演员》(Extra),他其实有很不错的喜剧细胞,不是Rupert让人开怀大笑那种,但也相当抵死。《哈六》里颇有几处他负责的搞笑。

    为什么说服自己接受哈利?因为他是主角,如果不能接受哈利,就不能接受这个片子。这个道理,就跟不接受佛罗多就不能接受《魔戒》,不接受卢克就不能接受《星战》一样。哈利、佛罗多、卢克,都不是讨喜的角色,可是必须存在,否则故事不存在。


    喜欢的细节:跟霍拉斯教授有关的一切。韦斯理先生的工作间堆满废弃的麻瓜家电和插头,笑死了,一定要注意看啊。韦斯莱搞笑商店里的产品和顾客。罗恩中毒时哈利的紧张和毒解后他的后怕。罗恩哈利抢魔药课本。混血王子的魔药课本。消失柜的设计。Lavendar在车窗上画的心形。校长讲话时张开翅膀的铜猫头鹰。沾沾自喜的Cormac Mclaggen, 比书中可爱得多。。。

    不喜欢的地方:开头的伦敦桥被毁,意犹未尽。海边岩洞的内部设计。陋居遭袭。金妮和哈利接吻(我看哈利还是不要再有吻戏了)。。。还有一些,想不起来了。

    总之,虽然黄花菜早就凉了,吃起来还凑合。我也只剩这一碟菜,会特地跑去电影院吃。这一部《哈利》,至少不比传说中的《终结者》、《变形金刚》来得差。甚至比早些时候的《星际迷航》更打动我。当然,我是这套书的书迷,所以本文的角度是书迷的角度。《哈利》这套片,我没办法当一般的片子去看,因为先备知识太多,干扰极强。看片的时候,虽然不像其他观众那样一头雾水,可是心里的明镜太亮,也是很讨厌的。要把原著抛开不可能,比较和挑剔也就不可免。所以,大家该怎么看就怎么看吧。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唉,可惜我是做不到的。



    转载请注明连接和作者。

     短评

    严重无语加虐心的一部,谈恋爱占去半集。结尾邓布利多死了。斯内普自爆是混血王子以后嫣然一笑飘走。。什么玩意嘛!

    8分钟前
    • 看不见我
    • 还行

    哈利长大以后的故事感觉没那么好看了

    13分钟前
    • 番茄炒蛋不加蛋
    • 推荐

    当年居然没标记,今天补上。国庆的时候听闻一个朋友从来没看过《哈利波特》系列大为震惊,我说你就算不看书,电影也一定得看!然后他花了几天看完了全系列,好评不断,发来消息“我这几天的快乐都是哈利波特给的!”羡慕每一位还没看哈利波特的朋友,你们人生还有好棒的一个惊喜等你开启!

    14分钟前
    • 杨迪
    • 力荐

    说实话有点失望,不过看在特技和卢娜的份儿上。。。

    16分钟前
    • 大悦
    • 推荐

    《混血王子》于我而言是《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唯一感觉又漫长又无聊的一部。—— 原来只打3颗星,不过在北京国际电影节八部《哈利·波特》连映时和一群哈迷一起观影看得挺享受就多加1星了!虽然《哈6》的制作成本高达2.5亿美元,但片中惊险刺激的大特效场面却寥寥无几,开场的“伦敦大桥垮下来”和“邓布利多用魔法驱赶阴尸”是看起来比较费钱的其中两个段落。——《混血王子》是《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唯一获得奥斯卡奖最佳摄影提名的一部,影片的整体影调感觉比故事剧情本身还阴暗。-2021.08.12

    21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忘了打分!Hp系列比较喜欢的一部,虽然属于灰暗的剧情,但是穿着西装一脸冷酷又心有不甘的德拉科真的帅到抖腿。斯内普其实也挺可怜的哇。

    23分钟前
    • Neroat
    • 推荐

    一句"Oh, to be young, and feel love's keen sting"(年轻真好,还可以感受爱的刺痛)真是胜过千言万语。

    24分钟前
    • 一二三四卌
    • 推荐

    大家都在感受爱情的刺痛 只有马尔福在专心搞事业

    29分钟前
    • 白金溶剂
    • 推荐

    鄧教授說:年青真好,還可以感受愛情的刺痛。

    30分钟前
    • 张恩勾
    • 还行

    在田老师家看的,哈利波特能不能拍个系列电视剧?就演霍格沃茨的日常生活那种,我能看十季。

    31分钟前
    • 何丽丽
    • 还行

    邓布利多居然死了

    32分钟前
    • Chrno
    • 力荐

    剪辑有点凌乱,还有就是光线有点暗。除此之外真的挑不出什么毛病了。惊觉标记日期是09年8-11,不知不觉,过了这么多年了啊。(2016-4-9)

    37分钟前
    • 国王KING
    • 力荐

    给五星,是为了怀念那个故事。至于电影拍得如何,没在意。

    40分钟前
    • 潋 | Béatrice
    • 力荐

    2009.07.27 18:15

    44分钟前
    • 叫我マグロ
    • 力荐

    邓布利多要求斯内普答应杀死自己的时候,斯内普粗暴地问“为什么不让德拉科动手”。邓说,男孩的灵魂还没有被完全糟蹋,不想把他的灵魂弄得四分五裂。斯内普反问,那么我的灵魂呢,邓布利多?我的呢?我可以想象他脸上的神色。那时候我真是出奇的悲伤。

    45分钟前
    • 冷岫烟
    • 力荐

    比较起来对这部没多大感觉

    46分钟前
    • 无语望天
    • 推荐

    说实话,一看到Helena Bonham Carter我就想起Fight Club。有多少人是真的冲着HP的剧情去的?至少一年又一年六部看下来,我觉得每部的剧情用几百个字就完全可以概括了——我是说,HP真的有什么剧情可言吗?

    48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这可能是前六部中唯一一部在电影院看的,而当时的我还不幸睡着了。但是回过头来看,在邓布利多死的那一刻,整个剧情还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死亡、挣扎、背叛、人性,有些时候你会失去内心笃信的一切东西,生活会变得灰暗无比。所谓黎明前的黑暗,也许就是这样的时刻。

    49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太伤了,我被这一部前所未有的伤到了。仿佛已经不再关乎故事核心,机关重重设置好让邓布利多的死变成了全片唯一的独角戏,也只有邓布利多的死能让整个系列开始真正的进入黑暗。前几部中所谓重生所谓取命都无关紧要,只有让光明熄灭才能感受到最真实的恐惧。

    51分钟前
    • veryfamous山川
    • 力荐

    黑暗的基调

    52分钟前
    • 武侠小王子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