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动作片 边境杀手

    边境杀手

    评分:
    0.0很差

    分类:动作片美国2015

    主演:艾米莉·布朗特,本尼西奥·德尔·托罗,乔什·布洛林,维克多·加博,乔·博恩瑟,丹尼尔·卡卢亚,杰弗里·多诺万,劳尔·特鲁希洛,胡里奥·赛迪罗,汉克·罗杰森,马克斯米利亚诺·赫尔南德斯,艾伦·D·柏温,迪兰·科宁,马修·佩奇,约翰·彼得·贝尔纳多 

    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猜你喜欢

    • HD

      吉星拱照

    • HD

      虎胆龙威

    • HD

      世纪虫

    • 正片

      归零地

    • HD中字

      明日世界

    • 正片

      荒野女囚

    • HD

      特遣侦查

    • HD

      疯狂的麦克斯:狂暴女神

     剧照

    边境杀手 剧照 NO.1边境杀手 剧照 NO.2边境杀手 剧照 NO.3边境杀手 剧照 NO.4边境杀手 剧照 NO.5边境杀手 剧照 NO.6边境杀手 剧照 NO.16边境杀手 剧照 NO.17边境杀手 剧照 NO.18边境杀手 剧照 NO.19边境杀手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在美国与墨西哥的边界有一块灰色地带,那里是毒贩和杀手们的天堂,他们在此交易火并,完全视法律为无物。凯特(艾米莉·布朗特 Emily Blunt 饰)是联邦调查局的探员,心里怀揣着惩奸除恶的正义理想,她来到此地,加入了联邦政府特种部队,成为了马特(乔什·布洛林 Josh Brolin 饰)的部下。  亚历桑德罗(本尼西奥·德尔·托罗 Benicio Del Toro 饰)是曾经卧底在毒枭身边的前任特工,马特找到了他,希望经验丰富的他能够成为行动小组的战略顾问,然而亲历过地狱的亚历桑德罗完全不按常理出牌,他的所作所为时常刺激着凯特脆弱而又敏感的神经。随着调查的深入,死亡的气息笼罩着行动组内的每一个人,一次又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凯特的三观开始发生动摇。

     长篇影评

     1 ) 身处边境,何去何从

            不知道“边境杀手”这个译名是谁取的,非常好,准确地点明了影片的关键。“边境”表面指美国与墨西哥之间的交界地带,是影片故事发生的地点;实则指法治与暴力之间的交界处,这是影片深层探讨的主题。
           普通的影视剧里主角都会戴上光环,一路开外挂,披荆斩棘,人挡杀人,佛挡杀佛。《边境杀手》里的梅瑟没有享受到这样的待遇,影片故事梅瑟从头到尾都在打酱油,被人当棋子一样利用,结尾还摧毁一下三观。
           影片以一场绑架案的营救开场,结果发现没有人质,却有因为毒枭争斗而惨死的一群人的尸体。而且这次行动中梅瑟还有两名兄弟牺牲了。为了将犯下如此罪行的人绳之以法,给死去的兄弟讨回公道,梅瑟自愿深入一线,加入专案小组。注意,讨回公道和报仇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随着剧情的进一步发展,观众和梅瑟一起越来越了解到事情的不对劲,首先在运送毒贩吉尔莫的途中,专案小组在有平民的地方与一些墨西哥武装分子交火。接着是专案小组为了引蛇出洞,故意制造事端,将迪亚兹的银行帐户全部冻结,最后是梅瑟发现真相,专案小组找她来,并不是让她参与破案,而是利用她作为方便自由行动的通行证。这时就会明白当初不选雷吉是因为他是法律高材生,对专案小组不利,而专案小组的目的也不是将罪犯绳之以法,而是要恢复麦德林秩序,将贩毒组织压制在政府的可控范围。
           得知真相的梅瑟眼泪掉下来,三观完全被震碎,影片可以清楚地看到梅瑟的精神是如何一步一步崩溃的,事态的发展跟梅瑟想得完全不一样。梅瑟的想法是找到证据,起诉罪犯,走正常的法律程序,但梅瑟的想法在复杂凶险的边境之地并没有太大的可行性。
           梅瑟信仰的是法治与正义,与之相对的是亚历桑德罗,他信仰的是以暴制暴,马特是为了建立麦德林秩序,而亚历桑德罗是他达成这一目标的刽子手,亚历桑德罗的目的就是复仇,杀掉杀害自己妻女的人。
           亚历桑德罗这个人物是很耐人寻味的,他可怜可恨又可怕,在他与终极大Boss对决时,他以牙还牙地让大Boss眼睁睁地看见他杀死了自己的妻儿。镜头画面为对称构图,意寓此刻的亚历桑德罗与大毒枭是一样的,他为了消灭恶魔不惜把自己也变成了恶魔。他可恶地利用梅瑟,嘲笑梅瑟维护法治的理想,用生命威胁梅瑟作假证,但他也不是一个完全冷血嗜血的人,在运送吉尔莫与墨西哥武装分子交火时,他起初并不想杀他们,而在大Boss家里,他也放过了那个无辜的女佣。
           讽刺的是,影片在高潮处揭露亚历桑德罗曾是一名律师,他从法律的捍卫者变成了完全蔑视法律的私刑者复仇者。从他个人的转变,他与梅瑟的对立,都表明了法治与以暴制暴的对立与斗争,而他个人的转变是否说明了法治在穷凶极恶的边境地带其实是鞭长莫及的呢?
           影片中以梅瑟的屈服表明暴力压过了法治,但影片显然不是在歌颂以暴制暴,影片的态度和梅瑟的处境是一样的。梅瑟最后放下了举向亚历桑德罗的枪,表明她依然坚守底线,没有变成私刑者,影片依然认同法治。影片的内涵其实也是纠结的,它一方面愤恨私刑与暴力,但又对法治的无能感到无奈。影片最关心最同情的是那片利益战火下的焦土。
           虽然第二条故事线占据的篇幅很小,但是影片确实是双线叙事。第一条就是梅瑟与专案小组的行动过程,另一条线是墨西哥警察西尔维奥的生活,作为警察却帮助毒贩运毒,这是令人发指的,可却也能理解,因为他是乱世中挣扎求生的小人物,他也是迫不得已的。另一方面,他又是个慈爱的父亲。
            影片多次强调家庭,尤其是孩子,毒枭迪亚兹出场时,后景是他的孩子在游泳,亚历桑德罗遇到前同事问候了他的妻子与孩子,马特在隧道完成任务后也问了队友的妻儿的情况,对决大Boss,依然表现的是他与妻儿共享晚餐的场景。影片通过不断的强调,向观众传达了一个观念:无论是毒贩,运毒警察,还是来剿灭毒贩的专案小组,大家都是有家庭的人(除梅瑟),都爱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可为了利益,大Boss残忍地杀害了亚历桑德罗的妻女,亚历桑德罗为了复仇也杀了他全家,在复仇的过程中,又使运毒警察家破人亡。影片悲伤地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相互迫害的悲剧,悲悯地注视着那片战火纷飞的边境之地,由衷地呼吁它停止杀戮,因而影片才会以墨西哥儿童足球场上的枪声作为结束。

     2 ) 旷野之上,群狼之争。

    2015到九月份为止上映的这么多片子里,好片不少,但真正能让人眼前一亮的也就只有Sicario. 在北美电院上映一到三月是一些烂片dumping ground, 四到八月是五大公司画饼挣钱的暑期对战,而真正瞄准各大电影奖项,可以一争高下的片子一般都选择十月到十二月份拍档。纵观2015年剩下这四个月的各大强片,Sicario的开领先锋,为彼此的角逐占取了上风。

    此片的上映是带着导演光环的。加拿大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三部曲,如果用颜色来形容-Prisoners是压抑的蓝,Enemy是迷茫的黄,Sicario是绝望的灰。丹尼斯片子的最大特色就是气氛,导演和摄影搭档Roger Deakins用不同寻常的镜头和陈述方式让观众体会到不敢呼吸,不敢闭眼的紧迫感。抛开了Prisoner过于铺垫和Enemy太过注重气氛渲染,Sicario继承了两者长处,让故事发展和气氛互补互助,融为一体,察觉不到刻意的边策,一切水到渠成。Deakins用从上而下俯视墨西哥的角度呈现了旷野中潜伏的危机,十五分钟进出墨西哥的桥段,从正面诠释墨西毒枭已不是秘密的凶残,在这样的土地上,规矩权限都不用再遵守,群狼混战,只有生死为输赢。

    喜欢导演丹尼斯的原因是他对观众的信任。电影这个媒介如果将很多事情说的过度明白反而失去了观众自主想象的能力。片子Sicario给了观众一个大背景,墨西哥贩毒之争,一个接入点,EB的角色FBI地域刑警角色,一种情绪,身在其中却对任何事情都无法信任的焦躁,这之后的一切都只是观众自己的思考,就像EB角色涉入困惑的区域,观众也只能靠自己的双眼去找寻主题和原因。

    墨西哥警察的副线巧妙在在片子结尾让主题得到升华。EB角色对真相的执着,想利用司法对所谓“坏人”施下的恶行审判,这是美国现实社会典型的正义主义,黑白之间并无灰。然而当迷雾一层层散开,真想如此尴尬不堪,等不到父亲回归在墨西哥踢着足球,听到枪声惊恐不堪回头的孩子,只不过是这荒野之争下的受害者罢了,美国的介入,冠冕堂皇的拯救计划更是让主角最初下定决心铲除毒害的意念更加可悲。与其说此片是anti-American, 更不如说其为truthful-American, The truth? America is not as glamorous and righteous as we want to believe.

    演员方面,Emily Blunt一如既往的好,虽长了最温柔的眼睛却全身散发出一股硬气,真正让我惊艳到的是Benecio Del Toro的表现。Benecio在片子里的角色,话语不多却最吸引人,角色本身的神秘感加上最后的揭秘都给Benecio很多发展空间,这样一对比EB的角色过于单调,演技虽是无可挑剔但却少了一些角色上突破性的诠释。

    看完此片又想起<真探>,真探第一季的完美和气氛都和此片很为相似,我在心里已经默默的把<真探>第二季烂剧情带给我的不愉快和记忆全部抹去,对,这片才是真探真正的后续。

    原PO:http://www.mikasproject.com/blog1/2015/9/22/-sicario

     3 ) 黑暗境地,恶狼扑虎——丹尼斯.维伦纽瓦新作《边境杀手》漫谈

    黑暗境地,恶狼扑虎 影片开篇,黑屏字幕给出“Sicario”一词的意思,最后一句写着:在墨西哥“Sicario”的意思就是“Hitman”——职业杀手。而影片给这位有着特殊称号的杀手,设定了极其沉重的故事背景:墨西哥腹地与毒品走私交易。 加拿大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 曾说,别人给他这部电影的剧本时告诉他,这个就是你一直在寻找的故事,而事实证明那个人说的是对的。丹尼斯说,这部电影,相比墨西哥与毒品,其实更与战争有关。在越发嚣张的暴力压制下,导致人民越来越沉默,这让他觉得更有必要去好好面对这份恐惧。而在他以往备受人们喜爱的作品中,无论是《囚徒》、《宿敌》、还是《焦土之城》,他常常说,“恐惧”是他的灵感来源。 而这一次的故事历程,就像电影海报中那句:在黑暗中越走越深,得到的真相也就越来越黑暗。这一次的极端与挑战,绝不止是行走在美国与墨西哥的边境上那么简单,伴随而来的不只是国家的边界被打破,更涉及了法律的边界被挑战,甚至还有内心的原则被践踏。从另外一张北美宣传海报上,可以清晰的拿到本片的基调。由艾米莉.布朗特饰演的FBI特警Kate,在故事的发展中虽然是个开端,但是之后她却反被人利用自己的正义气节,身陷无力反击的谜团当中。她的一切:言行方式、做事原则、人做底线,都被一个一个的无视甚至推翻。 但是,她却是这个在美国与墨西哥边境上,悄然上演的战争中,关键的背景元素。有了她的加入,由本尼西奥·德尔·托罗饰演的职业杀手:Alejandro,才有了充分的发挥余地。而由乔什·布洛林饰演的任务指挥:Matt,则像极了老奸巨猾的狐狸,见惯了这样的亡命之徒和单纯探员,他只是从容的在两边拿到好处,再给出别人难以拒绝的理由,任由别人帮他达成最终的目的,当然也是大家共同的目的——端掉墨西哥腹地中的毒枭首脑。 这样的缉毒故事,在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摄影:罗杰·狄金斯 ,原创音乐:约翰·约翰森,三位大师级人物的杰出奉献下,影片堪称艺术杰作也不为过。导演丹尼斯最擅长的内心戏表达:压抑、沉重、阴郁。而这一次没有《宿敌》中那么多室内灯光的辅助,没有《囚徒》中那么多紧迫感的追逐。在《边境杀手》中,丹尼斯更多的,是把握影片的深沉基调,张弛有度的刺痛观者的内心,从开篇的虐心与惊吓,到终场的冲突不断,最后到血雨腥风前的静默。整体传达一种按耐着内心的波澜,稳扎稳打,一步一步逼近无底深渊的内心状态。 影片中几次大场景里低沉的配乐,像是来控制观众呼吸和心跳的镇魂曲。重音鼓,低音号,大提琴等等不同种类的配乐,依次出现在影片不同的重量级场景中,而配乐的音调和节奏却是一致的单调、重复。令观者的心跳速度减慢,呼吸减缓,不禁感到瞳孔的扩张,一颗心就要悬到嗓子眼,气氛环境的营造,可谓是到位至极。 而影片从一上来的白色沙地,就传来一股没有生气的战场气息。而随后展开的对墨西哥的不毛之地的航拍画面,沙漠上稀疏的荆棘绿植,令人刺痛感十足,连续航拍的剪辑,不但不枯燥,而是从沙地,到富人区城市,跨越交界,再到贫民山区,灰压压一片贫民窟的住宅区,更是令人透不过气。 而这样的场景铺垫下,承接车队戒备提取人质的桥段,真真是令人拍案叫绝。在墨西哥贫瘠的地貌全景下,五辆军用黑色雪弗莱,火力戒备,列队出发。一路紧贴,每一处转弯,每一次超车,都像铁链一般,完整通过,间距从未改变,直至进入边检站。而驶入后,可以看到更多当地警备的声援,越野警车上站着数名荷枪实弹的武警,前面三辆开路,后面三辆断后,中间夹裹着五辆黑色雪弗莱,车队瞬间加长一倍,但是整肃有序,依然密而不断。 这时坐在车上的Alejandro说了一句,欢迎来到这里。镜头里开始出现吊挂在桥头上的残缺死尸,满墙的失踪女性的告示。而接下来,车队全速通过铁门,进入了一座基地,车队停下,接手了罩着黑布的人质,全体人马迅速开拔回程。没有一丝懈怠,风驰电掣,重新上演刚才发生的警车前后护送过程。不过回程路上,前后都变成了四辆警车,左右平行的巷道里,依然有并行的护送车队(当然也有可能是潜在的危险)。 这一连串的镜头剪辑,剧情估计只是一句话:谨慎地提取并押送人质。而影片中第一天来到墨西哥的Kate,就跟着大队,茫然的加入了这一次行动中。也是从这里开始Kate认识到,这里的危险,这里的非法和这里不一样的准则。之后如Alejandro预料,当地巡警里出了奸细,而队员也与当地的毒贩在边检站外短暂火拼,好在有惊无险。如果说影片伊始,观众对背景中的墨西哥腹地,缉毒警办案,都只是概念上的认知,这一连串的剧情发展下来,每个观众心里,相信都被重重的捶了一击。 这段剪辑和镜头链接之精彩,令你在看过无数飙车、飞车、撞车的情节后,发现还可以有别样的过瘾与带劲,这样的收队工作,干净的处理,令人感叹完美。而影片在大师罗杰·狄金斯的掌镜下,又怎会没有更多惊喜。如果说一个能拍出漂亮风景的摄影,可以算一名好摄影,那么能让漂亮风景在画面里流动起来,还能与剧情主题联系起来,传递更深刻寓意的,就是摄影大师的级别了。 影片在最后高潮来临前,从夕阳到入夜,队伍潜入边境山洞的桥段。从突击队一行人马下车,在边境一马平川的背景下,夕阳的景色的就美得令人窒息。接下来这里即将上演的是血腥战斗,这份平和,令人更加的沉稳笃定。斜阳下一抹嫣红,整装待发的一行人逐渐变成了剪影,在定格的画面中,从高地慢慢走下山坡。而画面一半彩云,一半山丘剪影的构图,正好让身在其中的列兵,可以完成从在夕阳下行走,到逐渐埋没在山丘的剪影,与黑暗融为一体,消失在下面漆黑的沟壑里。也预示着影片的剧情,将走入更黑暗的深渊里。 而接下来,夜视镜的模式就自然的衔接上了。没有任何突兀,黑白的热感画面,粗糙的绿色夜视画面,小队在山间移动,最后进入洞口,队长下达了武器解禁,祝大家好运的口令。从此入洞,凶险无比,队员可自行判断处理。镜头中,洞口透着幽蓝色的天际,打头镇的应该是Alejandro,他右手持冲锋枪,左手从腿上拔出一把军刀,人却从未停止前进,当身体从镜头中心移动到左侧时,逆光只看到一柄短刀的剪影在画面中心。气氛几近凝结,这样的一把小刀模式,堪比第一人称视角的生化危机要震慑数倍。这部影片正是靠着每一个这样扎实的镜头,带给了观众无法言表的冲击力。全程都令人目不转睛的盯着大荧幕,等着下一个画面的出现。即便这部影片被人说是“拍摄技术上炫技”那也是实力使然。 如果说这样的拍摄手法,是为了掩盖剧情的薄弱,那要看是从哪个角度来讲。本片的剧情设定,几个主题观点,其实都在几句主角们的对话中,简单明了。Alejandro说,你们美国不会理解我们做的事。但是最终你们会明白,我们做的是对的。Alejandro是那个从不多说话的人,对他来说,这不只是执行任务,还有私人仇怨,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而故事开篇,这位女性FBI小队长Kate,容易令人感受到如同《猎杀本.拉登》中的杰西卡饰演的角色一样,是一位女性主持正义的好手。而很快你就会发现,她们本质的不同。Kate是被加入队伍那个一个,而不是控制任务和场面的那一位。而采访中艾米莉曾提到,Kate多次想挣回自己面子,也就是存在感,但是都徒劳无功,她一切正义依法的行为,都变成了愚蠢的暴露行为,反而令自己身陷窘境。而她从第一天押送人质收队归来,就开始四处讨烟抽,之后不时就拿出一盒新烟拆封,直至最后一天,她依然站在阳台上抽烟,时而颤抖,时而惊愕。 而Matt其实更像一个坐收渔人之利的幕后黑手,他看得清如何控制一头愤恨的恶狼,如何利用一只单纯的羔羊,从而达到最终歼灭毒贩首脑的目的。他不会轻易评判对错,他的目标明确,见多不怪。他不必像《战略特勤组》中的主角一样亲自审问人质,而是有人恨不得拔下人质一层皮,帮他审问线索,而他倒是轻灾乐祸的看得开心。 饰演Matt的乔什·布洛林曾说:“这部电影有关人们内心的秘密。而你要做的是,抓住每个人的秘密,然后为自己所用。它是令人焦虑的,又令人容易迷失其中。” 这三位主角构成一个稳定三角,顶端便是统筹的Matt,左下有恶狼Alejandro坐镇,帮他撕咬猎物。右下有纯良的Kate,用FBI的身份令行动没有权限阻碍。这样的行事方式,难怪他的设定就是全片的轻松帝,穿着人字拖与高层开会,看见人质被整,大嚼口香糖,最后行动前,确认消息不假,立即准备行动,没一点担心成败的隐忧。对他来说,这三天内不成也得成,因为有人比他更着急,更希望在这三天内达到他想达到的目的。 而影片中,从一开始就穿插演绎的一条墨西哥家庭支线剧情,一名普通的墨西哥警察,每天妻子做好早餐,他吃完送儿子去足球场,自己常常值夜班,坚决不让孩子碰触放在自己床边的长抢。三天之后,这位母亲没有等待丈夫的归来,早晨自己带着孩子来到了球场,在孩子临门一脚之前,耳边又响起爆炸与枪声不断,众人停下,看向远方,停顿几秒,孩子们继续踢球,只有母亲还望着远方,缓慢收回视线。 这里刻画的,也许就是导演先前的采访中提到的,沉默的大多数。他们为了生活,没有更多的选择,只能是为了家庭,没有对错,只有求生。而这里的剧情和导演的处理,相信也道出了全片的主题。这不仅仅一次缉毒战场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次私人恩怨的复仇,不仅仅是一次不择手段的剿匪。更多的是,令我们思考,我们是在为了谁而战斗,为了谁而跨越边界,为了谁而放弃原则。贩毒的警察是为了妻儿,职业杀手复仇也是为了妻儿,而整个行动本身,也是为了更多的妻子不必被割掉头颅,女儿不会被送去轮奸。 在这样的目的下,不是正义在妥协,而是人性在妥协。那个违反法规的人,被制度质疑,但是他做到了常规制度下,做不到的事情,杀掉了那个每天与自己家人共进晚餐,却天天斩杀别人妻儿的毒枭。即便Kate在愤恨,举起枪却难以扣下扳机射杀他,因为就像他早前说的那样:最后,你们终将明白。 也许,失去了家人的那一刻,Alejandro已经蜕变为一头野狼,在这虎狼之地,他眼中只有猎物,已无其他。就像导演丹尼斯说的,这部影片关于选择。 有些人选择了孤注一掷 有些人选择了面对现实 有些人选择了最终结果 2015年10月5日 小玄儿记 ------------------------------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

    欢迎在 B 站或 Youtube 关注「小玄儿的深夜聊碟」

    //space.bilibili.com/1340064530

    每周五更新,目前可以观看

    《沙丘》严肃影评:剧情、人物关系和未来十年的沙丘宇宙

    蓝光碟收藏|帕索里尼「生命三部曲」 讲述的快乐与僭越的体验

    2个观看角度+32部相关影片|《法兰西特派》超前测评

    蓝光碟收藏|双峰剧集+电影套装|大卫·林奇的影像世界

    蓝光碟收藏|雅克·塔蒂 TATI|景观社会里的小人物

    蓝光碟收藏|希区柯克15部电影|终极版蓝光套装

    未来还有更多CC必收蓝光套装系列

    感谢小伙伴们的支持!你们的每一个关注对我来说都弥足珍贵!

     4 ) 法外之地 正邪无存——美国电影《边境杀手》与禁毒战争

    原载于《 看电影·午夜场》2016年第3期,限于杂志社规定的篇幅,总觉得没有说透,颇为意犹未尽:

    2015年5月—9月,加拿大法裔导演德尼•维尔纳夫指导的美国电影《边境杀手》,先后在法国戛纳电影节和美国公映。这部成本3000万美元的电影赢得满堂喝彩,获得了第68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提名,并在全球席卷了8000万美元的票房。英国最畅销的电影杂志《帝国》甚至将其列入年度十佳电影。从题材与情节看,其似乎是犯罪片或动作片,实际上却有着更为宏大的叙事背景——美国的禁毒战争。

    我为利刃 你为棋子

    在历史上,美国与墨西哥不乏龃龉,亦有过战争。墨西哥政府不再“妄想”后,毒品却再次使美墨边境成为敏感地区。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开启“禁毒战争”,重点打击拉丁美洲国家的毒枭。之所以称为“战争”,而不是简单的打击犯罪行动,不仅因为有美国情报部门和美军的直接干涉与援助,还因为其地域范围横跨国际、洲际,时间范围更是持续至今仍没有结束。

    《边境杀手》虚构了美国禁毒战争中的片段:在亚利桑那州钱德勒的突袭行动后,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特种武器与战术部队(SWAT,亦称“霹雳”小组)的女特工“凯特•梅瑟”被上司调往美国国防部与中央情报局(CIA)特别行动组构建的特遣队,协同打击美墨边境的贩毒组织。期间,她结识了身份不明的“顾问”,实为执行暗杀任务的前墨西哥检察官“亚历杭德罗”。最终,在美军“三角洲”特种部队的参与下,特遣队捣毁了美墨边境的运毒地道。“亚历杭德罗”以刺杀行动完成了复仇,美国政府也实现了整肃边境秩序的目的。“梅瑟”却惊恐而悲哀地发现,在禁毒行动中,自己不过是政府利用的“棋子”。

    CIA与FBI都是美国的情报系统。总体来说,CIA主要对外,FBI则隶属于与CIA平级的司法部,主要对内,但亦有权调查境外事务。CIA局长也是美国情报委员会主席,负责协调全国13个情报机构的工作,其中包括FBI,但只能协调而无权指挥。CIA没有在美国国内的执法权,除非行动中有其他具备国内执法权机构的人员参加。在电影中,CIA不得不拉上FBI的“梅瑟”,以获得在美墨边境突袭运毒地道行动的执法权。“梅瑟”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棋子”。

    对集权国家的观众来说,政府强制权力大的氛围,会让他们觉得电影中CIA的行为是一种多余。而在美国这样的法治国家,当政府需要行使强制权力时,“程序正义”却是必须遵守的原则,哪怕经过了变相利用,而沦为形式。

    在钱德勒的突袭行动中,美国联邦调查局女特工“梅瑟”,手持M4A1式5.56毫米卡宾枪潜入匪徒的巢穴。

    美国车队前往墨西哥提取毒枭,墨西哥联邦警察为其护航,“福特”式警用卡车上架设有M249“米尼米”式5.56毫米通用机枪。

    精锐武器 内藏杀机

    缉毒作战是低烈度武装冲突,因此《边境杀手》中装备的看点也就成了各种轻武器与民用车辆。各种重型武器与车辆,例如美军M1025“悍马”式突击车、M923式军用卡车,以及加拿大制造的“灰熊”轮式通用装甲运兵车,都只以“惊鸿一瞥”的方式出现。

    在电影中,男女主角似乎都更青睐奥地利格洛克公司的产品。“梅瑟”的个人自卫武器是“格洛克”19式9毫米手枪,“亚历杭德罗”配备“格洛克”17式9毫米手枪。或许是为了保证一枪毙命,在杀死毒枭“福斯托•阿拉尔孔”与其一家妻小时,他改用了德国“黑克勒—科赫”Mk 23式11.43毫米手枪,并装有消音器。在片中,墨西哥贩毒武装还装备了比利时FN 57N式5.7毫米手枪、瑞士“西格绍尔”P226 DAK式9毫米手枪与意大利“贝雷塔”92FS式9毫米手枪。

    在钱德勒突袭行动中,美国FBI狙击手使用“雷明顿”700 PSS式7.62狙击步枪,装备“利奥波德”Mk 4式瞄准镜。警匪冲突中常见的霰弹枪,在片中却很稀罕,只有匪徒使用过一支银色的“莫斯贝格”590式“水手”型12号泵动霰弹枪。美国执法人员、“三角洲”特种部队与墨西哥联邦警察都广泛装备美国M4A1式5.56毫米卡宾枪,美军使用的型号多装备EOTech式全息瞄准具或战术握把。“梅瑟”的上司“马特•格雷弗”使用的M4A1是丹尼尔防御公司生产的特殊型号,装有Mk 18式战术导轨护手。

    美国车队提取毒枭“吉列尔莫”的片段极为精彩,节奏紧张而流畅,快捷而精确。五辆黑色“雪佛兰”运动型多用途汽车如行云流水一般,车距几乎不变,仿佛绑在一起,高速往返美墨两国。负责接应与掩护的墨西哥联邦警察,装备美国M4A1与“柯尔特”Model 933式5.56毫米卡宾枪,“福特”式警用卡车上架设有M249“米尼米”式5.56毫米通用机枪。

    在返程的交通堵塞中,墨西哥贩毒武装愚蠢地试图抢夺人质,却迅速遭到歼灭。“亚历杭德罗”最初使用MP5A3式9毫米冲锋枪,后来又穿帮地换成了MP5SD3。美军“三角洲”特种兵使用了德国G36C式5.56毫米突击步枪与M4 MOE CQBR(室内近战机匣)式突击步枪,后者是气枪,因而是纯粹的道具。墨西哥毒贩使用的枪械包括德国MP5A3式9毫米冲锋枪、美国M76式9毫米冲锋枪与俄制AKMSU式7.62毫米短突击步枪。其均为短小的自动枪械,适于隐藏在狭窄空间,片中在车内使用,符合战术规范。墨西哥联邦警察中的毒贩内应,使用俄制AK-103式7.62毫米突击步枪。

    突袭运毒地道的战斗片段伊始,在无限的夕阳下,美军武装人员戴着装有夜视仪的头盔,手持突击步枪,以剪影的轮廓没入黑暗的地平线,一派临阵的绝美与静谧的肃杀。没有雄壮的音乐,没有激战中的大呼小叫,镜头进入夜视仪视角后,战斗只剩密集的枪声与无线电中冷静的信息传递,似乎每个人都成了精确的杀戮机器,尽显特种作战的冷峻气质。

    在押送毒枭返程的交通堵塞中,美国车队遭到墨西哥贩毒集团袭击,“亚历杭德罗”手持MP5SD3式9毫米冲锋枪。实际上,这是个穿帮的镜头,因为之前他手中的武器是MP5A3。

    美国中央情报局武装人员与“三角洲”特种部队准备突袭美墨边境的运毒地道,残阳似血,兵如幽灵。

    “亚历杭德罗”手持装有消音器的“黑克勒—科赫”Mk 23式11.43毫米手枪,逐一射杀毒枭“阿拉尔孔”及其全家。

    法有所短 杀有所长

    片尾,“亚历杭德罗”打死手持俄制AKMS式7.62毫米短突击步枪的保镖,潜入了毒枭“阿拉尔孔”的庄园。他曾是墨西哥的检察官,“阿拉尔孔”曾砍掉了他妻子的头,将他女儿扔进硫酸桶。复仇之际,他毫不客气地射杀了毒枭的全家。或许有观众期待男主角“人性爆发”,放弃复仇或放过毒枭的妻小,但导演显然选择“冷酷到底”。“原谅”是权利而非义务,怀着灭门之恨,坚持复仇或放弃复仇都是人性,但要求必须放弃复仇则是没人性。

    最终,男主角达成了复仇目的,美国政府除掉了无法无天的墨西哥毒枭,整肃了边境治安。同时,美国政府也扶植了新的毒枭,统一了美墨边境毒品贸易的乱象。只有怀揣着法治理想的“梅瑟”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却不得不在男主角的逼迫下签署了免责声明。她从钱德勒突袭行动归来时,观众或许还以为她已经是老练的干将,却没想到在边境的惨烈杀戮与政府的阴谋中,她只不过还是个未经污染的“白莲花”。实际上,有秩序的环境中才可能存在“法治”。美墨边境的隔离墙内才有法治,隔离墙外的法外之地,只有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作为女主角,“梅瑟”的形象逐渐变得天真、幼稚、脆弱与无助。因而观众中的部分女权主义者就将这部电影打上了“直男癌”的标签。这种“女权癌”式的上纲上线,完全无视现实。有人讲道理才能谈女权,在无政府状态的混乱下,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是雄性的理性、冷酷、残忍、杀戮与嗜血,而不是白日梦般的批判与空喊。

    从尼克松开启“禁毒战争”以来,美国已经投入1万亿美元,将4500万涉案人员关进监狱。然而,胜利却依旧茫然,似乎比“反恐战争”更遥遥无期。归根到底,是因为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毒品消费国。毒品从墨西哥流入美国,枪械从美国流入墨西哥,非法进入墨西哥的枪械有90%来自美国。19世纪的墨西哥总统迪亚斯曾这样哀叹墨西哥的不幸:“离上帝太远,离美国太近。”贩毒集团横行,枪杀法官、检察官、警察局局长、市长,甚至警察也参与毒品与枪械的走私,墨西哥政府束手无策。电影中,裸尸被吊在桥上的镜头绝非虚构,而是墨西哥的日常。有人天真地以为美军越境进入墨西哥消灭毒贩就能解决问题,殊不知这样唯一能造成的结果就是美军撤离后,再产生一批新的毒贩。与其陷入无边的泥潭,还不如扶植能统一局面的毒枭,再对其进行控制,反而能整肃边境的乱象。能解决这种问题的,并不是评判正邪的法治理想,而是强制力与杀戮。一如电影的片名《Sicario》,在西班牙语中,其意思为“职业杀手”。

     5 ) 边境杀手:黑社会以和为贵

    有一个朋友,上海人,有次她跟我讲了一段自己的经历,那天她独自一人走在一条小街上,然后突然发现自己的东西丢了,忘记她说的是手机还是钱包,赶紧前后看看,因为是小街道嘛人比较少,于是认定是刚才从身边走过的一位新疆人干的,便迅速上前扭住了他,并报警。警察接警赶到后,一看是钱包手机这等小事,又不在那名新疆人的身上,就像懒政,劝这姐妹算了,说先回家等吧,等警察找到了会打电话通知云云,明星敷衍不想干事的稀泥派头。不过警察叔叔这等哄小孩子的话,一般人都会很无奈然后听话回家了,不过我朋友是个很认真的人,更是看不惯警察的不作为,加上认定了就是这名新疆人,一时不肯甘休。急了时就飚了几句上海话,警察叔叔一看是土著啊,发现遇上硬茬不好打发,那就带警局吧。到了警局,警察跟新疆人讲,你是那谁的人吧,然后一个电话过去,又问清楚了朋友丢的物品的颜色型号啥的,再然后过了不到半小时,丢失的物品就神奇地原封不动地被送了上来。

    其实,朋友讲丢东西本来也没啥,自己都觉得不大可能要回来了,不过当她看到警察糊弄人的意思,并且有严重的地域歧视时,才变得越来越较真的,没想到这一较真还真把物品较回来了,顺便还见证了奇迹发生的全过程,一个电话而已就轻松搞掂,这办案的效率让人啧啧称奇,这才是让人真正吃惊之处。在等钱包的过程中,与警察叔叔闲聊,加上之后的思考,总结发现警察与当地的贼头是相互相生的。

    有小偷,警察才有政绩可以抓;而有警察,小偷可以避免无序竞争,做稳固生意。对于大上海一个方圆几公里的辖区来说,其上日夜活跃着数十万人并不罕见,那么这些人之中就必须分为少数富人与多数平民以及部分穷人,有挣钱者也会有寄生者,还会有各种职业,其中乞丐和小偷就是不可或缺的两种职业。数千年来,只从人类有了社会之后,小偷、乞丐、妓女这些职业就从来没有消失过,虽经一时打压,一旦放松机会顽固地复活起来。无论对他们有多讨厌,都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他们就像永远灭不完的老鼠一样,不让公开存在就会转入地下。西方社会甘于接受这一事实,于是将妓女合法化,统一管理起来,乞丐也可以自由活动,只做消极性的防御性管理。而天朝是社会主义,号称社会制度现金,不存在黄赌毒,于是对于这些肮脏的职业,不停打击,采取的是主动治理模式,然后通过新闻联播告诉大家社会有多么的和谐多么的美好,警察叔叔完成了多少多少任务,抓获了多少多少不法分子。反正总是好的,也不想想为啥任务总是有,为啥总是抓不完?实际上,还是警察叔叔自己最清楚,上海的这名警察就很明白,知道作为社会分工的一种,小偷不可禁绝,抓了这个总会新来一个,反正这一社区之上,配置的警力就那么几条枪,无论怎么抓都抓不干净的,抓不胜抓,怎么办?智慧的警察就无师自通地与贼首建成了一个松散的生态联盟关系。在这个地盘上,我默许你的存在,但你得保证不要给我捅大篓子,而且关键时期你得收手,让我的活好干一点,对上可以交差,然后呢这个共同的地盘如果有入侵者,来了其他小偷,那么你可以举报给我,做我的线人,我可以狠抓狠打,忙你清除竞争对上。这样,一个攻守联盟就和谐地成立了,只是我朋友遇到的恰好是一个新疆帮而已,其他辖区的可能是东北帮,也可能是河南帮,或者云南帮等等。对于警察来说,这是成本最低的治理方式,因为有什么事,我只要给贼首一个电话就可以搞定了,贼首帮自己把辖区里的秩序管理了起来,一年下来基本能够保证整个地区最低化的和平与安宁。这种治理方式听起来不可思议,但从经济学上看却是最符合博弈论,因为天下无贼的理想社会毕竟不存在,即最优选择不可行,那么只能在综合考量之下进行次优选择,博弈的结果就是警察与小偷都收益,社会也享受整体的安宁,多方受益的情况下,牺牲保持在最小程度之下,那些被小偷瞄上的倒霉蛋就只好怪自己太粗心大意了。从管理学的角度,这也是最节省人力资源最节省税收资源的理想管理模式,而且充满了人性化。在这种方式下,警察只需要看守住贼首就可以,凡事就一个电话,连出警的汽油钱都省了,而且在想要大政绩时,还可以牺牲掉贼首,当做自己的垫脚石。如果没有这个匪帮,那么就凭区区几杆枪,压根就无法看守住整个社区的人,没有贼帮,你也压根无法分辨究竟有多少贼,究竟谁才是新来的小偷,而抓了一个下一个是谁更是不知道,也不知道小偷们什么时候是好人什么是会犯案。

    警察与匪帮的生态联盟下,甚至警察会帮助匪徒,最终的结果又是为了达到警察想要的效果。我们常人很难理解这种警匪勾结,也很难接受,觉得很黑,是腐败的一种形式。很黑吧?是很黑,但追求的效果却是和,以和为贵,而且有效。黑社会以和为贵,加上书名号的话,就是《黑社会·以和为贵》,杜琪峰执导的热血黑帮片。它讲诉的故事就是我大陆与香港黑帮之间如何勾连如何用最低成本治理香港平民社会的狗血故事,看完老杜的故事,才发现黑社会不是最黑的,最黑的是幕后的我朝政府。

    嗯,扯了那么多,从我所知道的现实,到杜琪峰的《黑社会·以和为贵》,都是在为《边境杀手》做铺垫。尤其是《黑社会·以和为贵》,它讲诉的是香港黑社会内部争权夺利,以及天朝与香港黑社会之间的干涉与交易。因为香港实习半自主的资本主义管理模式,大陆不能手脚直插进去管理,但香港又源源不断向大陆输送毒品、淫秽品等,这让大陆很头疼。如何与这些贩黑成员打交道,如何理顺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成为了老杜尽力挖掘的故事。于是,他用以尤勇为代表的大陆官员对以古天乐为代表的香港黑社会新势力的暗中相助,就是这种红与黑的勾连与角力。

    而《边境杀手》,讲的差不多也是这样的一个故事,它从美国的角度,来自墨西哥的毒品源源不断地输入,让美国警察烦不胜烦,只在美国境内抓又抓不完。然后限于国际法的障碍,美国执法者又不能到墨西哥本土上去执法。怎么办?于是,警方扶持自己大致能看得住信得过的人,让他们去铲除罪大恶极者,以求最终治理结果的达成,就成为了他们执法过程中的缺少最优选择的次优选择。于是,在《边境杀手》中,美国执法者尽极大的努力,去协助一名杀手,尽可能地护送他接近美国人想要干掉的毒枭。在这个片中,毒枭不再与警方直接对峙的二元设置,不是警匪相互厮杀那种戏份,而绝大部分的戏份都集中在如何接近毒枭的过程中,它讲诉的重点不是警察抓毒枭,而是警察如何抓毒枭。

    这个过程看起来更适合做纪录片。好吧,导演丹尼斯·维纶纽瓦就是以一种近似纪录片的视角切入的。他聪明地选择从一个涉世未深的新探员的视角入手,让她跟随美国执法小分队,先是进入墨西哥,去与墨西哥警方交接一名毒枭,将其从墨西哥押解到美国。开始,还以为是交接毒枭的过程中发生失手,玩一个捉放曹的游戏,之后再次抓捕这样的老梗。结果,毒枭顺利被押解回美国,首次进墨西哥,只是一个铺垫,但也释放出了美国警方为了完成任务肆意杀戮的意图。影片很悬疑地一步步推进,让执法者采取酷刑的方式从这名毒贩口中获得贩毒通道,以及如何抵达大BOSS居住地的方式。再然后小探员便再次跟随执法者进入墨西哥,去解决掉终极BOSS。在这层层推进的故事中,小探员逐渐发现团队中总是沉默不语又显得非常重要的那个家伙,其实不是美国警方人士,而是一名杀手,小分队的任务也不是去抓捕毒枭,而是帮助这名杀手,好让他接近毒枭,然后让他自己去干掉BOSS。美国执法小分队的勾当,大致就是《黑社会·以和为贵》中尤勇的角色的作用。上面说了,这看起来很符合博弈论及现代管理学的理论,但对于单纯的社会正义人士看来,则显得太过于荒诞了,于是《边境杀手》中的涉世未深的小探员就处于几近于崩溃的边缘。这种执法,以及这种对于道义的追求,是她所不能理解的,也是极难接受的。正如片中杀手所云,生活在一群狼之中,要考虑的是如何活着,而你不是狼,只能选择自己离开。

    艾米丽·布朗特饰演的小探员,表现相当不错,尤其最后近乎崩溃边缘的表演,传神地将一个单纯的执法者的内心挣扎演绎了出来,而前大部分一直保持沉默的本尼西奥·德尔·托罗,则是本片中最为亮眼的存在。可以说,他才是本片的真正主角,布朗特不过是POV故事视角提供者而已。从本尼西奥·德尔·托罗的角度,整个故事才更好讲一些,他的老婆与孩子被大毒枭虐杀,于是他奋起复仇,想尽一切办法去接近BOSS,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复仇计划最终完美地执行了出来,自己还全身而退。只是,他利用的人是美国政府而已,这绝对是绝顶聪明的杀手,也是一个不择手段的家伙。他找准了美国执法者命脉与软肋,并加以利用,成为了一名犀利的狩猎者,在利息相关之下,杀手与官方暂时联合,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

    其实,单纯从本尼西奥·德尔·托罗复仇的角度展开故事的话,这个影片的厚度就少了很多,怎么看都是一个老套的B级枪战片的模样。但导演丹尼斯·维纶纽瓦却生生将一个看似老套的故事,讲出了新意来,再加上大神一样的罗杰·迪金斯的摄影,整个影片看起来一点都不沉闷,而是悬疑丛生,视野豁达,摄人心魄。将商业性与艺术性很少地搭配了起来,成为2015年大片年中的意外惊喜之一。

    如果说《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是2015年最意外的发现,那么《边境杀手》可以跟随其后,成为另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佳作。尤其是本尼西奥·德尔·托罗的表演,从不显山不露水,到后来的突然爆发,其气宇及隐忍,都给人留下浓厚的印象。奥斯卡没有将他入选到最佳男配之中,绝对是一大损失。至于罗杰·迪金斯,加上本次已经13次入围奥斯卡最佳摄影了,在他的掌控下,《边境杀手》非常的耐看,可惜的是,这次依然运气有些背,估计要折在《还魂者》的艾曼努尔·卢贝兹基手下,艾曼努尔·卢贝兹基的牛气之处在于本届极有可能创造三连冠的记录。而罗杰·迪金斯,只能无奈地充当背景敌,比小李冤多了,而即便是小李,本届也要扬眉吐气了呢。

     6 ) 为什么塞车戏是影史上最令人紧张的场景之一?

    原文 | How Denis Villeneuve Made the Gridlock Scene in \'Sicario\' Unbearably Tense 文 | V Renee 译 | Dora Tan 校 | Solemn

    故事的戏剧性来源于紧张的气氛,而构建这种紧张则依赖于故事的结构性。

    丹尼 · 维勒纳夫导演的《边境杀手》中大塞车,是影史上最令人紧张的场景之一。

    在这场戏中,FBI 探员凯特(Kate Macer)连同政府特遣部队的车队押送毒贩,穿过毒枭控制的墨西哥边境小镇。

    到底是什么让这场戏使人神经如此紧绷呢?

    电影播客 CineFix 在视频中逐帧拆解场景。

    我们也做了一个一览图表,这样导演怎样构建场景就一目了然了。

    《边境杀手》中紧张的塞车戏是怎么拍的

    构建紧张焦灼的场景并不是只有一种办法,但是一些具体的因素是需要被具体考量的,因为这里面其实都是人体生理学的运用。

    时间

    制造紧张的感觉全靠你给你的观众施加一些压力,同时又让他们在内心忐忑中产生各种期待,而创造这种压力的条件完全基于时间。

    这样就需要你谋划一下怎样设置这些障碍,包括逐步构建紧张感所花的时间,并且让紧张感在贯穿这个场景的过程中有起有伏。

    起伏跌宕

    《边境杀手》中的塞车戏足足有 13 分钟,确实有点长。

    但这场戏却不让人厌烦、能紧紧地抓住观众,正是因为它的波澜起伏。

    换句话说,这场戏的紧张程度并不是一路直线加强的,而是带间隙的有增有减,因此观众无法准确预期接下来什么时候有新的悬念被揭开。

    或许,当特遣部队转移到墨西哥监狱之后,或者之后跨越边境回到美国的时候,观众们能稍稍喘口气,但一旦镜头移到车窗外大塞车的场景,难得放松的机会就瞬间没有了。

    高潮(payoff)

    我应该叫它们高潮么?塞车的这场戏里其实全是高潮,但是紧张的程度又变换莫化。

    比如剧情高潮的这一部分吧,在塞车戏的末尾,双方的对峙达到顶点,毒贩之一试图拿枪,但被特遣部队扫射成了筛子。

    然后这并不是最终的高潮, 而这恰好就是维勒纳夫真正展示其大师技巧的地方。

    对峙中的互射铲除了敌人的威胁,这标志着特遣部队外部冲突的高潮。但是,凯特探员还有一个内部冲突没有解决——从道义的角度他们的所做所为是对还是错。

    她悚惶地目睹着光天化日之下车流之中的枪战,并问道 “我们他妈的在干啥?”

    然而与此同时一个毒贩从车后偷袭她,她还击干掉了对方。她声嘶力竭的咒骂让内部冲突达到高潮。

    至此她的内部冲突其实也解决了,她的问题其实就是她想要寻找的答案。

    以下是 CineFix 做的信息图表,我们把这 13 分钟每一个场景都抽离并展示出来。在这个时间轴上你能看到维勒纳夫是如何构建这个无比紧张的场景的。

    《边境杀手》的张力变化一览图

     7 ) 《边境杀手》Sicario:穿越理想到现实的边境

    个人评分:88(A-)

    Sicario的故事底子本身并不强,无非就是涉世未深的FBI女探员在正义感的驱使下卷入非常规的跨国缉毒行动,残酷的现实,暴力的手段以及利益下的阴谋,冲击并摧毁了她的理想主义和传统正义观的过程。远的不说,相似的情节在美剧《国土安全》中就已涉及。但是Denis Villeneuve却就是能把这么一个从内容到主题都不算新颖的故事,讲得精彩有趣,令人耐人寻味,甚至让一年懒得写长影评的我,有动笔的冲动。

    看过《囚徒》Prisoners的人都了解,Villeneuve被誉为电影气氛大师,充分利用影像声音剪辑来制造悬疑,操控观众的心理和情绪。本片也不例外,最大的亮点便是女主角Kate的设定,与其说观众随着女主角的视角带入故事,更不如说女主角其实就是观众的投影和喻体。Kate最开始绑架案的行动,胸有成竹,好像掌控全局。而这正好像观众,走进电影院前,自以为对这种缉毒探案的电影了如指掌,并不觉得本片能有什么特别。而就在这时,事件发展升级,才发现自己管中窥豹,对大局一无所知。于是观众其实与Kate处在同样的状态下,对一切毫无所知,充满好奇,在悬念与正义感的驱使下,逐渐深入电影,去揭开真相。

    当然,女主角和观众间的暗喻,并不仅是导演抖机灵的表现,更有在主题上更深层次的勾连。Kate随着特勤小组,越过边境,进入墨西哥腹地缉拿毒枭,一路以旁观者的身份,目睹残暴现实,便是与观众的属性再一次勾连。而这个过程中,她以往的行事原则,道德准则,被完全打破而不再试用。在现实的冲击下,她的理想主义受到第一次冲击,她也试图否认排斥,企图利用惯常的正义法律程序去缉拿嫌犯,不但无济于事还反而遭致危险。而第二次从美国到墨西哥地道中的穿越,使她彻底认清了现实,残酷暴力,利益勾结。这其中的隐喻也逐渐清晰起来,女主曾经的理想主义的正义观,都是在美国境内构建起来的,而现实的残酷,都是在越过边境后,才目睹经历到。所以女主角象征着观众,更进一步便是指向在理想主义气泡中的美国人,而导演就旨在通过这个电影,去揭露出所谓美国正义的虚伪,将真实残酷的现实展现给不明真相的观众们。

    话说回来,Sicario并不是第一个去揭露真相的电影,所以这种类比总会给人做作自恋的感觉。但Villeneuve这种从电影人物到观众心理构建的连接,从电影故事主题到实际现实的交互映射的构思,确实令人叫绝。

    与主线想比,电影对墨西哥警察家庭这条副线的插入,就显得有些毁誉参半。双线叙事,但主次分明,而弱肉强食,利益争夺,受害的只有像女主角和孩子,这样边缘弱势群体,也确实开拓了主题的新层次,但每次的插叙都显得非常断裂生硬,与主线的联系也不够紧密巧妙,确实是编排上的一大缺憾。

    除了编剧,其他部门都在Villeneuve的协调下发挥出色,其中特别突出的就是摄影,特写,全景,航拍,监视,夜视,无所不尽其极,边境上暗流涌动的冷峻残酷的美感,也是呼之欲出。

    表演方面,女主角功能化与平凡化的设定,注定让Emily Blunt不会有像劳模姐Jessica Chastain在《刺杀本拉登》中的发挥空间,但Blunt还是抓住了人物的情绪变化和心理发展,把理想主义逐渐崩塌的过程细腻的展现了出来,尤其最后和Del Toro的对戏,在如此强大的气场下表演都不落下风,真是精彩。如果竞争对手不强,Blunt凭借影片质量和自身履历提名,还是颇有希望的。而Del Toro就更不用说,和Josh Brolin都是anti-hero反英雄角色,设定本就讨巧许多,一出场便气场十足,尽显人物阴郁神秘的特质。同时比Brolin简单的不羁形象更进一步,他的复仇和与女主的纠葛,更让人物丰满而富有层次,作为配角应该算锁定奥斯卡提名。

     短评

    和导演的前作都一样,剧本上选择了一个不一样的切入点,打破了常规的观影经验,想法很不错,但并不代表可以带来更好的观影体验。几位主角的角色功能性很不一样,最后电影要讲的主题也是,最有力最聪明的反而是那个看似闲笔的墨西哥家庭,剧作算计的很聪明,突破常规,能不能爽是另一回事。★★★★

    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正义邪恶分不清了,我们跟着女主体验了一番心理斗争,最终选择了自己相信的“正义”。这个本子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没将女主塑造成无所不能的英雄,甚至有些弱化女主的功能。迪金斯的摄影存在感强大,每一个画面都稳健有力,这才是大师。

    10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边境杀手》比较解构的地方是,或者比较像希区柯克《惊魂记》之处在于,从隧道(时空更迭,乃至人性突变)那一段以后,电影完全进入另一种疯狂的状态。时间从白天变成晚上,主角从女探员凯特变成男特工亚历桑德罗。缉毒也不再是重点,复仇成了必须完成的使命

    11分钟前
    • 荒也
    • 推荐

    已经沦陷于维纶纽瓦的魅力里!镜头和BGM屌屌的!运送囚犯的过程竟然能拍得这么精彩!但是故事开头的case和后面有些脱节,想讲一男一女两个边境杀手的故事,但是关系却扭得不够紧,相比起来囚徒的剧本还是工整得多。

    16分钟前
    • L'automne
    • 推荐

    我和睡意对抗的激烈程度比这故事的激烈程度激烈十倍

    19分钟前
    • 笑点低
    • 较差

    此片拥有废话最少的男主。预告有欺骗性,让你不知道谁戏份多(笑)。非常像零黑30,却缺少它的力度,在摄影和音乐加分的情况下比较奇怪。导演果然擅长处理暴力前的张力,让人如看恐怖片般喘不过气。几近白描的动作场面也是我的菜。可是总觉得哪里缺把力,可能是过场不够利落的缘故,耗节奏。

    21分钟前
    • Rebel Scum
    • 推荐

    莫怪那些裝逼文青搞不懂這片怎麼能與聶隱娘齊坐金棕梠了,全片意象隱喻於畫面的伏流之中。"暴力執法"說穿了只是劇情引子,畫面真正帶出的是女主角無所不被侷限的視覺(會議室,車窗,夜市鏡,山洞)與巨大廣角鏡(空拍,衛星圖)的對比,型塑出"視而不見才是美德"的尖銳觀點。著實厲害!

    26分钟前
    • 焚紙樓
    • 推荐

    迪金斯的摄影吊炸天了,维伦纽瓦也是够硬。墨西哥边境运送囚犯那场戏稳进年度TOP3。

    29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这片如果变成真人就是一个冷峻漂亮有气质却有点心理疾病的孤僻汉子or妹子,差不多就是艾米丽布朗特和德尔托罗的合体,摄影屌炸天,配乐也非常赞,大气到让人数次窒息,动作剪辑没话说,地道里那场夜戏太牛逼了,虽然知道不可能#戛纳电影节#获奖,但回味几次都觉得实在是喜欢。

    34分钟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推荐

    世界变成虎狼之地,平凡者如何生存,如何自洽。本来是奔着EB去的,以为又是那种重装女战士,但却不是,而是一个隐喻,代表着程序正义、道德、秩序。她始终在场,却无法参与,她旁观和焦虑,最终就是怀疑自身存在的意义。无人机的各种长镜震撼。两个男配(主?)气场强大。

    37分钟前
    • 朗姐🌈
    • 推荐

    Kate这个角色的无力感不知是否刻意为之,从头到尾一直云里雾里,使整片失去了流畅感...

    41分钟前
    • 伪装的甘党
    • 还行

    一直在等维伦纽瓦走到这一步,即搞出一部技术层面无可挑剔的烂片,终于等到了耶~

    46分钟前
    • 喷子
    • 较差

    维伦纽瓦+迪金斯,两人就足以让这部电影在视觉和氛围上令人称道了。从美国进入墨西哥的连续航拍太厉害了,直接想到了十二宫的Harris Savides!但总体不如《囚徒》,主要是可惜Emily Blunt这个线索式关键人物没有写好,感觉她一直在问“为什么”。。。

    48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除了剧本稍弱外,其他环节都出色的令人惊讶,尤其是摄影和音乐!导演对氛围的控制也非常出色!只需一个好剧本,他就能上天啊~~(20160416北京电影节CBD万达9号全景声厅大银幕观影,此片音乐和音效非常出色,影院观影体会尤其深刻。我发现下面的绝大数提问或疑惑,看完「电影」后其实都能明白了)

    53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每一帧都屏息凝神,太tm吓人了...片头墨西哥运送囚犯戏份,拍得吊炸天。不过,看完后,一直深深沉浸在本尼大叔的双眸中不能自拔,好想被他睡啊...

    58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推荐

    被烂番茄92%的评分骗了,故事平淡而漫长,也并没有任何悬疑成分,动作也只是机关枪突突突,好后悔浪费了两个小时去看这个

    1小时前
    • Amberose
    • 还行

    一部看到一半发现换了主角的电影。维伦纽瓦延续了他在“宿敌”和“囚徒”的作者风格,把慢条斯理的惊悚炖得恰到火候。几处高空航拍镜头和敲打心脏的配乐都很抓人,可惜女武神没有发挥余地啊...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节奏和视角控制这么精准的片居然有人说剧本差?你们是不是只认识一个摄影师啊?

    1小时前
    • 谋杀电视机
    • 力荐

    #Cannes2015#故事情节上非常的主流和商业化,世道艰险难辨正邪的主题实在见得有点太多了。用慢节奏拍惊悚片依然还是维伦纽瓦的风格,可惜《囚徒》慢节奏里的心理戏全都被各种过场戏代替,虽说即便是过场戏在狄金斯凛冽的低光镜头,壮阔的大俯拍与曼妙的微焦之下美到让人窒息啊!隧道一段剪辑大赞!

    1小时前
    • 牛腩羊耳朵
    • 还行

    第一分钟就爱上的那种电影,硬核程度难以想象,年度最佳摄影、配乐、音效跑不了

    1小时前
    • 汽车大师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