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冰下的鱼

    冰下的鱼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中国大陆2020

    主演:高放,周波,庄馨,王莉,崔璐,张弘海,朱艳彬,周洪儒 

    导演:张力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正片

      致命通话

    • HD国语

      茶馆

    • HD

      死人

    • 更新HD

      卡门和罗拉

    • 更新HD

      外出时刻

    • 更新HD

      一代人

    • 更新HD

      女教师2022

    • 更新HD

      湖边散步

     剧照

    冰下的鱼 剧照 NO.1冰下的鱼 剧照 NO.2冰下的鱼 剧照 NO.3冰下的鱼 剧照 NO.4冰下的鱼 剧照 NO.5冰下的鱼 剧照 NO.6

    剧情介绍

    本片讲述了冬捕开始前的七天里,发生在中国东北一座老工业城市的一个老人的故事。丈夫去世几年后,82岁的赵丽华患上了轻度抑郁症。她打算去职工浴池泡澡,却多次被拒之门外而且遭到羞辱。儿子朱红兵为了找到两个陪护母亲洗澡的女人费尽周折,一个看似简单的日常生活,摆在这对母子面前却显得异常地艰难。母亲最后也没实现在职工浴池泡澡的心愿,尽管她曾在这个工厂工作了一辈子。对于赵丽华而言,“泡澡”是洗礼一般的自我清洁,有尊严地“安乐”地离开,是她最后的选择……

     长篇影评

     1 ) 《冰下的鱼》影评(原创)

    《冰下的鱼》是由张力导演编导,于2020年上映的一部文艺电影。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位年过八旬且精神状态不好的老人想进职工澡堂洗澡,她的儿子通过克服重重困难帮她实现愿望的故事。这部写实电影虽然故事情节简单,但是其所表达的情感发人深省。

    这是一部写实的影片。导演通过在齐齐哈尔实地拍摄,用一个日常故事,展示了当地的一种社会现象。这部电影的故事背景是发生在东北的一座小城里,正值冬季,万物萧条,并且最近几年因为东北老工业区的衰落,大量企业工人的生活并不好过。电影中的两位主角:中年工人朱红冰和他已经退休多年的母亲赵丽华就是这类人。该影片用冷静的叙事,通过讲述老人想回到职工澡堂洗澡遇到的重重困难,以及儿子顶住各种压力让母亲回到澡堂洗澡的艰辛,折射出了当今社会的很多现象。当今社会里,老人逐渐被社会抛弃,很难得到社会的关照;甚至在家里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与晚辈产生了难以跨越的鸿沟,让他们单调的晚年生活雪上加霜。影片中的老人赵丽华就是这样。电影中老人年过八旬,又加上老伴过世给她带来的打击,让她的精神状态不佳。她不仅在社会上不受待见,因为自己年纪大,连进浴室洗澡都受到百般刁难,在家里也是一样,只有儿子关心她,而儿媳等人都对她冷落甚至不耐烦。而影片还反映出另一类人的悲哀:基层中年职工上有老下有小,再加上工作中的各种压力,让他们喘不过气来。该影片中的中年职工朱红冰就是这类人。朱红冰的职场生活本来就平平淡淡,不见起色,年过半百还没干出一番事业来。同时为了实现他的母亲进澡堂洗澡这一简单的愿望,他忍辱负重,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帮助母亲实现愿望。除此之外,他还得想办法让儿子成家立业,还得想办法处理家庭关系。他日渐孱弱的肩膀支撑起整个家庭很不容易。电影开头中冰面下的鱼好不容易跃出坚硬的冰面,但在冰面上挣扎一阵后,无可奈何,只好回到原来的水面下。影片中老人和她的儿子所代表的这两类人就如同这冰面下的鱼一样,想挣脱出冷酷的的环境,却又求之不得。这两类人在现实社会中有很多,他们的声音他们的诉求应该得到我们的重视。我们应该多一份对老人的关心,多一份对身负重担的中年人的一份支持,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减轻负担,消除与我们的隔阂,让他们也能享受生活。

    这是一部出色的国产电影。这部影片与我之前看过的大多数电影不同,紧贴现实生活,给我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部影片作为一部难得的现实电影,给我们展现了我们可能不熟悉的人们的生活,展现了他们的无奈与艰辛,给了我们一些更多的观察社会的视角,让我们倾听到他们的声音,让我们多了一份对现实的关注与思考。现实中,每一个人的声音都值得被倾听,每一个人的故事都值得被聆听,每一个人的梦想都值得被尊重。

     2 ) 《冰下的鱼》影评(原创)

    《冰下的鱼》是导演张力试图探索的一种区别于传统的电影新类型——“自媒体电影”,剧本创作历时一年,于2018年底在东北的老工业城市齐齐哈尔开机,于2019年杀青。本片讲述了失去丈夫的老人赵丽华想去职工浴池泡澡,却屡屡遭到拒绝,儿子朱红兵为了让母亲去澡堂洗澡费尽周折,却仍没让老人实现心愿,最后母亲选择有尊严的“安乐”地离开。电影看似讲述的是简单的日常生活,摆在这对母子面前却异常的艰难:对于母亲赵丽华而言,她失去了亲爱的丈夫,想去自己工作了一辈子的工厂的公共浴室洗澡却屡屡受挫,而生活中更是有诸多不如意:邻居老头不合时宜的告白、女儿买衣服却从不回来看望自己的失望与孤苦、与儿媳妇关系的紧张在最后一刻都成为了压倒母亲的最后一棵稻草,将本就患有轻度抑郁的她推向了深渊。对于儿子朱红兵来说,他面临着属于他的中年危机:上有八十多岁的老母亲要照顾,下有在北京的儿子等着他付房子首付,工作中更有不如意的事:手下工人的随意顶撞、后浪对他职位的虎视眈眈,恨不得取而代之。妻子关晓燕只顾着自己的儿子,处处挑自己的毛病,婆媳关系更是紧张。导演用寥寥几笔刻画了一个不能再普通的家庭的日常,影片中有很多相对比较黑暗的镜头,皆在表现这一家人生活的无奈,比如影片中有很多朱红兵独自在黑夜中抽烟的长镜头,只见他满脸的无奈与麻木。他曾想过各种方法希望能够让自己的母亲洗上澡,他曾喝的烂醉回家后抱着马桶狂吐不止,放下脸面一遍遍向郑总求情,再身上没有太多积蓄的时候为了让陌陌陪母亲洗澡,将陌陌想给上学的弟弟买的手机给了她。导演给母亲赵丽华的镜头大多都是老人独自一人坐在黑暗之中,母亲房间除了昏暗的台灯外再无其他光源。生活对于这对母子是那么的艰难,以至于朱红兵不自觉的梦到父亲大喊自己好累,以至于母亲赵丽华幻想自己还和老伴坐在马车上,画面中的她满面笑容。除此之外,影片中还有载着猪、牛、羊的车三次从朱红兵的身旁经过,而这并不是偶然,它也暗示着朱红兵的生活是一地鸡毛,一盘杂碎。影片叫《冰下的鱼》,开篇便是一条鱼努力的跳出冰面,但最终还是落入冰冷的湖下,这仿佛也暗示着主角老人赵丽华与儿子朱红兵的努力最终作废,他们还是没能逃离那个逼仄人生的必然结局,这可能也是影片中多次出现冬捕的用意。而电影中提到过的铿锵民歌也屡次在冲突爆发的时候响起,将电影的气氛推向最高潮。最后,朱红兵在看到母亲留下的遗书时急忙从家中跑出,可是他跑到大街之后却不知何去何从,而生活就是这样,更多的没有大喜大悲,只有经历过一切之后的无奈,让你体味过人生百态之后,回过头来,只能说一句“这就是人生吧”。

     3 ) 原创!!《冰下的鱼》影评

    《冰下的鱼》影评

    《冰下的鱼》是由张力导演自编自导的一部生活类文艺电影。本片主要讲述了儿子朱红兵为了找到两个可以陪护母亲赵丽华洗澡的女人而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母亲今年已经82岁了,在她的丈夫去世之后,她患上了轻微的抑郁症,再加上建华机床厂职工浴池老板郑总的阻挠,她多次被拒绝在了职工澡堂外,她只是想洗的干干净净之后,再去另外一个世界找她的老伴儿。

    本片构建可谓十分精巧,该影片从最朴素、靠近生活的“泡澡事件”发出,反映出了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等民生问题,导演以小见大,由浅至深,逐渐反映出导演想要表达出的主题。

    从视听语言来说影片配乐极其讲究。开水壶开水的声音,马路上人来人往的声音,东北特色民谣和劳动号子,在东北的冬天都显得格外生活化。

    从拍摄的手法来看,影片以蓝、灰作为主要色调,多次出现老人抽烟解闷的场景,可见老人十分孤独,也也给整个影片奠定了压抑的基调,描绘出人生的不易。

    朱红兵的家庭关系也不是那么美满。他为了儿子卖掉房子;妻子和母亲的关系本身就不好,并且因为搓澡的事情使婆媳关系更加紧张了;朱红兵自己也在外面找了情人。

    朱红兵在外面的时候有三个镜头,我们可以分别听到猪、羊、牛的叫声,随着导演镜头的不断推进,表现出了主人公朱红斌对于生活的无奈,他在生活面前就像这些猪、羊、牛一样,任人宰割,毫无办法。而且三种牲口的声音就是给人一种极其无奈、悲惨、等待着任人宰割的感觉。

    公交车上有人给赵丽华让座,可是年已82的她拒绝了,这从侧面反映出赵丽华的执拗,她并不服老。就像她一定要去搓澡完,干干净净的去找她老伴儿一样,她已经不再害怕眼前的苦难了。当然影片中的这件事也反映出当今社会公交车让座问题,年轻人是不是必须给老人让座?不让座就应该收到辱骂吗?

    最终给予了朱红兵一个长长的特效镜头,他离母亲越来越远了。母亲也要去找老伴儿了。

    本片原名《不孝之子》,但我也认为该名字太过偏激,男主本身生活就已经很苦了,他也很想满足母亲搓澡的愿望,只是由于生活上的种种苦难和郑总的不配合,男主人公在心里上遭受更多困境,一个个的问题,正如渴望从冰下蹦出来的鱼。再者,《不孝之子》这个名字不如《冰下的鱼》隐晦。

    电影一开篇,一条鱼从一个冰窟里面蹦了出来,经过一番挣扎,最终又蹦回了湖中。这是整个电影里面最意味深长的一个镜头。 此处运用仰角拍摄,带着观众走进鱼生活的世界。人生就像这条鱼一样,是选择一直被困在冰下,还是勇敢的从水中跳出?如果选择从冰窟中跳出,能否有勇气承担之后的一切后果。人有的时候就像冰下的鱼一样,多有困境。赵丽华失去丈夫的痛苦、邻居老头对她说的那些露骨尴尬的话。就像导演所说:每个人都是“鱼”。

    最后,说一下拍摄的城市:东北老工业区——齐齐哈尔。当今东北重工业逐渐衰落,大不如前,人们的生活水平不高,经济下滑造成家庭矛盾尖锐,这也是这部影片折射出的一个社会问题。电影不就是基于现实但是高于现实吗?所以,一部优秀的影片,或多或少都应该反映出那个时代当时社会,或是在故事发生地区的一些状况。

    总的来说,《冰下的鱼》作为一部文艺片,主题明确,内容不空洞,不是假文艺,不有华无实,并且该影片反映出了当今很多社会问题,真的很不错,期待上映,等上映之后,还会去电影院观看!!

     4 ) 【原创】冰下的鱼,无谓的挣扎至死方休

    ——有关电影《冰下的鱼》,一些拙见

    “人的困境是从生到死都伴随着的,没有一刻能够离开。我是,你也是,我们每个人都是冰下的鱼。”映后交流中,导演张力用一种稀松平常的语气如是说。我想,作为一个中年男性,他也许已然接受了这个现实,这个“居于冰下”的现实。

    电影《冰下的鱼》是一部带有浓厚个人风格的国产文艺片,其内容无大悲大喜,大起大落,同样是以稀松平常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极生活化的故事。本片以早年丧偶的空巢老人赵丽华“去职工浴室洗一次澡”的心愿为开端,引出了赵丽华之子朱红兵完成母亲愿望之路上牵连的一系列困境,“中年困境”与“老年困境”相交错,编织出了经济空洞下东北人民普通而又引人深思的生活现状。

    (一)《冰下的鱼》的整体氛围塑造

    《冰下的鱼》无论是在色调还是配乐上都极具“电影感”,与平日我们常看的通俗的商业片不同,《冰下的鱼》做到了“通俗”又“不俗”,在强烈的文艺片氛围下直击人心。

    一、色调

    影片在主角家中主要采用暖色偏暗的色调,不仅是在人物关系表面还算和睦的段落,在人物之间产生矛盾冲突时,室内的色调同样是暖色为主。一方面,暖色表现了在当时主角们的生活现状对比下家庭关系相对而言的温暖,能够抒发主角们对于亲密关系的期望,另一方面,家中的光线无论白天黑夜都比较昏暗,这也代表着主角们之间亲密关系的不完善,他们之间经常爆发大小争吵,昏暗的环境无时不在传递着亲密关系中存在的沉重压抑。

    在室外,影片则采用了偏冷的蓝色调,这一点在片尾尤其明显,是对社会环境,也是对人物心理的一种渲染。本片结尾老母亲赵丽华选择了自我了结,其子朱红兵陷入无助的寻找,他肩上的重担没有减轻的同时又遭遇丧母之痛,人物的情绪陷入迷茫与绝望之中,冷色强化了这种人物情绪的表达,也更鲜明地体现出社会环境的冰冷无情。

    二、配乐

    《冰下的鱼》讲述着平淡无奇的故事,配乐的选取却别出心裁,其中达吾尔族呼号与萨满鼓的结合在片中主角朱红兵的境遇下出现了至少两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仿佛自己就身在朱红兵的处境,急促的呼号与鼓声犹如过电,令人窒息。在配乐的处理中,达吾尔族呼号节奏逐渐加快,音量渐强,与萨满鼓的鼓声结合,一方面突出了多个难以解决的事件积压时朱红兵的复杂躁狂又无处发泄的心境与其并不甘屈服于生活的性格,另一方面将影片中蕴含的情绪推向小高潮,也成功地从听觉切入,调动了观众的情绪使其与影片同步,在本片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实在是画龙点睛之笔。

    除此之外,《冰下的鱼》的配乐较少,多处直接使用拍摄现场的白噪音,增强了本片的生活感。作为一部文艺片,环境音使其更贴近真实生活,避开了部分文艺片显得假大空,虚无缥缈的缺点。其余配乐多为钢琴曲,导演张力直言他对配乐的要求仅仅二字“凛冽”,这是配乐的风格,同时也是影片中社会环境的现状,经济重心南移后工业化的东北出现了明显的经济和人力空洞,步入贫穷的平民生活环境冰冷、淡漠而锋锐,这样“凛冽”的配乐有效协助了导演对于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的成功塑造。

    (二)《冰下的鱼》别出心裁的拍摄手法

    《冰下的鱼》引起我注意的拍摄手法,首先是长镜头的运用,其中以结尾朱红兵的“寻找”最令我印象深刻。联系以长镜头为亮点的电影《鸟人》和同为国产文艺片的,灵活运用长镜头的电影《大象席地而坐》以及之前课上举例的战争场景长镜头片段,《冰下的鱼》的长镜头同样以运动镜头为观众提供了“一只悬浮在空中的眼睛”。在《冰下的鱼》的结尾,我仿佛进入了影片中的世界,以一个路人的角度旁观着朱红兵无助迷茫又绝望的“寻找”,长镜头在此处提供了强烈的代入感和真实感,使观众犹如身临其境。

    其次,不同于大部分电影在人物交流的镜头中普遍运用的“正反打”,《冰下的鱼》选择的视点十分巧妙。影片开头赵丽华与职工浴室前台员工的争吵就凸显了这一点,画面中始终只出现了赵丽华一个人,前台员工则作为画外音出现——不止是开头,全片中这位前台员工都没有出现在画面中,这让观众很自然地把关注点落在主角身上,有利于影片对主要人物的塑造。此外,车内的镜头则是固定在汽车后排座位,主驾驶和副驾驶的二人不论是谁,交流和缓或激烈抑或发生矛盾,镜头都始终是固定的,我们看不到人物的表情,只能通过台词和少量的动作来获取信息,这一手法十分大胆,对于演员台词功底和剧本的表述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观众像是坐在车后排的一位局外人,面无表情地观察着影片中发生的一切,社会的生硬、冷漠与压抑感也如此体现。

    另外,《冰下的鱼》在拍摄中大量使用了手持拍摄。手持拍摄在文艺片中很常见,常用于情绪的抒发,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起伏和情绪不稳。我认为,长镜头也在《冰下的鱼》这类取材于真实生活的影片中有效增加了生活感,减轻创作的痕迹,使其更真实,更易代入,利于观众产生共情。影片中朱红兵夜晚醉酒,在马路边晃荡前行的片段就采用了手持,镜头的明显晃动一方面是朱红兵在酒精麻痹下昏头转向的精神状态,另一方面也表现出这个中年男人在各方的重压下摇摇欲坠却又只能硬撑的心理状态,突出强调了朱红兵拼尽全力却难以让母亲如愿的无奈与生活各个方面的艰难境遇,相信很多中年男性观众在这里都会产生相对强烈的共情。

    (三)《冰下的鱼》的剧情、人物与立意

    本片是一部纯粹的作者电影,取材于导演张力在故乡东北的生活历程,全片生活感强烈,极度贴近社会现实。《冰下的鱼》以出现经济和人力空洞的东北为时代背景,描写了这样一个庞大又空虚的时代中,一个极普通家庭的生活起伏。影片开头是一段于片名而言很具象,却又充满意识流质感的片段。或许是冬捕节人们在厚实冰面上凿出的冰洞里,一条鱼猛地奋力跃出,却只能在冰洞旁的冰面上挣扎,窒息,直至垂死,最终,它跃回了冰河,回归冰下。这个片段明显有其深意,我能感受到导演想表达的,影片的立意就在于此,这一点在正片内容结束后也得到了印证——“我们每个人都是冰下的鱼”。这个片段中的所有意象在正片中都有所对应,冰河相当于冷酷淡漠的社会环境,冰层是各种社会问题施加的压力(因为社会环境的存在,才会有这些社会问题的产生),主角们则是冰下的鱼,想要逃离当下的生活现状,却发现逃离的方式唯有死亡。

    本片两条主线交织并行,一条是老人赵丽华看似想去职工浴室洗澡,实际是想把自己洗干净后结束生命的一条“解脱线”,另一条是中年男人朱红兵帮母亲圆梦的过程中牵引出了一系列“中年危机”,是中年人不得不扛起生活重担的“挣扎线”。

    我将赵丽华这一条主线称为“解脱线”,是因为映后交流中导演张力随意带过的一句“死亡即解脱”。早年丧夫导致轻度抑郁,晚年经历婆媳矛盾,孤苦无依,生活无望的赵丽华在世只剩下唯一的执念,到曾经每周都和丈夫去的职工浴室洗一次澡。这个执念是故事的起源,也是将影片全部情节串联起来的线索,在全片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然而在其子朱红兵用尽浑身解数之后,这个执念依然没有被完成,朱红兵带她去了钟点房亲自为她搓澡后,她平静地选择了自我了结,离开身处的冰河,去向她心中祈盼的“自由”。赵丽华这一形象及其相关情节一方面反映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社会问题,经济空洞下老无所依,老人的合理诉求得不到满足与尊重,另一方面体现了导演“死亡即解脱”的这一人生观。这一观点看似并不“政治正确”,不积极向上健康阳光,但站在赵丽华的角度上,我看到的是一位老人历经人生风雨后看破红尘的通透。她对过去无限感怀,最终选择的“结束”其实是她对过去爱情的追寻,是她所认为真正的自由。既然人生已经无所留恋,死亡又有何所惧?脱离苦海而已。这是赵丽华的最后一次固执任性,是她为自己做的最后一次选择,是赵丽华人性最后的光辉。

    赵丽华对人生毫无牵挂留恋,于是她选择了解脱,朱红兵则不然。作为中年男性,朱红兵有年迈的母亲要奉养,简单的一个愿望使劲浑身解数也完不成;他有北漂的儿子要扶持,掏出毕生积蓄只为帮儿子付北京房子的首付;他的妻子与母亲之间隔阂颇深,婆媳矛盾难以调和;同时他又因自己年龄渐长,在工作岗位上时刻面临着被年轻人淘汰。这并非凭空的创作,而是现实生活中实实际存在的,中年危机的真实写照。影片中朱红兵一直在为完成母亲的心愿奔忙,从一开始的找妻子陪母亲结果引发婆媳争吵,到去陪浴室的郑总喝酒喝得酩酊大醉,当街呕吐,再到找曾经做足疗认识的技师并答应用一部千元手机与其“交易”,却又被突然现身的郑总搅了局。迫于无奈,最后朱红兵只得带母亲开钟点房并亲手为母亲搓澡,以为一件大事了了,却遭丧母之痛当头一棒……同为“冰下的鱼”,朱红兵不是没有尝试过跃出冰河。他提出让北漂的儿子自力更生,他酩酊大醉地走在夜晚的路边,他以师父姿态强势反驳怀疑他贪污的“八零后”,他不经诱惑与红颜知己“越界”,他在酒精麻痹下与旧相识的技师共枕,他不断地寻找机会,把头颅探出冰河——但他最终还是又跳回来,一劳永逸的方法只有死亡。赵丽华跃出去了,了无牵挂,可朱红兵不能,如同他每次陷入迷茫时他背后路过的货车,他和铁栏里的猪牛羊一样,是等待屠宰的,是要被迫献祭给家庭和社会的,这个世界冷漠却在他身上有太多牵扯。

    本片的人物塑造把重点放在朱红兵“中年危机”的这一部分,我认为人物形象并不算立体,重点的负面刻画导致了人物积极一面的缺失。立足于全片主旨及情节,这一部分人物塑造也已足够,但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些母亲、妻儿、工作与交友上朱红兵的慰藉与他本人的爱好,能借此略微强化朱红兵对生活依然有牵挂的心理,这个人物会更加独立、充实和鲜活,更加具象地生活在这个社会。相对朱红兵,赵丽华这个角色则是用寥寥数笔建立起了鲜明的人物框架。从影片开头沉默、吵架、抽烟、沉默的过程中,一个倔强有执念的老妇形象便活灵活现。赵丽华对过世丈夫的爱与怀念则是多从侧面体现,再用赵丽华淡淡提起一句以前她和丈夫每周都去职工浴室洗澡,将这份感情彻底点明,赵丽华便拥有了理性感性两面,最后她的选择又见其通透。

    此时,我脑海里生出一个想法:影片以朱红兵迷茫的寻找为结尾,赵丽华本人仅仅是留下了一封寥寥几行的遗书,也就是说赵丽华的自我了结并没有在正片中落实,我认为它是一个略带开放式色彩的结尾,冲淡了死亡在普世意义上的沉重,突出赵丽华摆脱俗世,追求本心的信念,从而强化了“解脱”的意义——也许,这更是本片立意隐晦的传达。

    导演张力在答同学问时称,电影的魅力在于观者能从中读到更多不同的、深层的东西,每个人从电影中读到的,都是正确的。《冰下的鱼》正是如此,我相信各年龄段的人群能够从中看到不同角度的信息,在我们步入社会后,也会更能与中年危机的朱红兵共情,待到年老,也许也会像赵丽华一般渐趋通透。电影带我们看到的是世界,是众生相,我们之所以热爱电影,是因为我们有解读它的无限空间,是因为它是主观题而非客观题,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我想,电影的可爱之处与其真谛都在于此。

    一学期的电影文化与电影史选修课中,我学到了很多,除了实际的电影理论知识,更多的是感受其氛围,随之增进热爱,只后悔因胆怯而没有更深入地参与课堂与实践。如今结课,我却仍求知若渴,未来计划中,大幅提高阅片量与阅读《电影语言的语法》这两项的排名不断刷新向前。

    借用杨柳老师最后一堂课上很触动我的一句话,“光影之梦,好梦成真”。若未来有幸成为电影人,便是好梦成真。若难偿所愿,另一条路上能常做光影之梦,也可以说是幸运之至。

     5 ) 原创:《冰下的鱼》影评

    在电影文化与电影史选修课上观看了这一部影片,《冰下的鱼》这部影片可以说是对商业类型片的一个冲击,作品充满了生活气息,真实的展现了我国社会中年老年人群体所面临的困境。

    该部电影所采用的各个镜头都非常写实,像是每一个镜头都来自真实的生活一样,和传统的商业类型片相比《冰下的鱼》并没有运用很精细的电影语言,每个镜头的构图都很自然,这更能让观众对朱红兵的中年人形象走入内心。

    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现代中老年人群体所面临的各种困境,以老年人为例讲述了老人因年岁已高行动不便,而对生活产生了各种不便的影响,以中年人为例则彰显了一位中年男人上有老下有小,夫妻生活不愉快,工作压力大等这样一些困境,影片名称冰上的鱼也形象地比喻了这一点,冰面代表所面对的困境,而鱼代表每一个想要从平常困境中脱离出来的人。在这部影片中我主要感受到了身为中年人的无奈,影片中的朱红兵的母亲因为年事已高,去澡堂洗澡需要两名健康的女性陪同,而朱红兵偏偏找不出具备条件的女性,而这引起了朱红兵家庭与工作的矛盾,影片中有一个有趣的地方就是朱红兵想找澡堂的徐总给他走后门,可是朱红兵以前刁难过徐总的儿子,他走后门的诉求被徐总无情拒绝,而就在这个场景下徐总的背后有一道“打击黑恶势力”的横幅,在这一处显得十分的讽刺。家庭方面,朱红兵为了给儿子在北京买一套房,将自己的房子卖掉,自己和妻子不得不居住在母亲的小房子里,传统的婆媳关系更是让这个家庭水深火热,工作方面则是因为朱红兵传统的观念给他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思想束缚,凡此种种让他真正成为了一个疲惫的中年人。

    影片在镜头方面显得比较的随意,我甚至能感受到摄像的人手在抖,影片多处都是一些近景镜头,给我的感觉非常的压抑,也许是为了营造那样的氛围吧。

    这部电影的配乐应该是采用了民间音乐,可能是我没有这方面的欣赏天赋吧,我只觉得这部影片有些时候的配乐很吵,和电影的镜头运用不那么的契合。

    这部影片还是有让我能够共情的地方的,我自己的父亲年过50,也过着很疲惫的生活,影片中朱红兵与妻子的争吵也是我所经历过的,想必他也经历过冰上之鱼这样的困境,一面想要逃离艰涩疲惫的生活,一面又还要支撑起整个家庭,我想这也是这部影片在结尾写上“谨以此片献给我的父亲”的原因。

    《冰下的鱼》是一部比较优秀的影片,但是这样的影片就注定了它只能引发少数人的共情,并不能对21世纪的我们产生很强的感染力,整部电影看下来我也有一部分看不明白的地方,可能这就是代沟吧。

     6 ) 关于创作缘起与父子关系变迁

    本想写短评里,没想到字数竟多了,便总结在这儿

    ## 2023北京大学金鸡艺术电影展,我的提问与导演回答摘取,也感谢导演的倾情分享。

    Q:我们作为自东北出走的90后,一方面主动或被动地缺席了六七十年代父辈的困境,另一方面所身处的不同时代已使我们失去了对父辈曾有生活的共情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您眼中的东北的变化和父辈的生命体验

    A:我印象中父亲的交流,一般都是“好好学习”这样的话,或者是一种暴力,不像现在我和儿子的交流,可能是要求你过来和我拥抱一下。因为印象中我父亲没有拥抱过我,“抱”可能在各种其他场合有过,但“拥抱”是没有的,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父子关系,但是这和爱不爱你无关,他是用一种父辈凝视的目光在爱你,我也是用儿子的目光在凝视着他。这让我回想起为什么写这个片子,就是在父亲去世后,那天我和他在太平间里独处了一个晚上,太平间好像是地下三层吧,我忘了,我们租了一个VIP单间,他在棺材里,我在棺材外,坐着,我把一辈子没说过的话都和他说了,这也是创作这一影片最早最早的缘起。刚才说到父子,你们这一代年轻人和父亲的关系可能有时像哥们一样?我觉得我有时候和儿子就像哥们,没有说“必须好好学习”,可能允许你不好好学习,但不允许你不成为好人。

     7 ) 《冰下的鱼》仅为自己记录

    短评写不下了,只能打在影评里TAT

    #2021SIFF 老年女性困境的主题,第一时间想到了李沧东,但这部影片远没有大神处理得细腻,没有让我产生强烈的情绪共感。男朋友说这是粗旷的男性视角,着重在中年男人面对的困境,觉得有些道理。演员的演技略有生疏,配角的台词功底也比较弱,多处会让我出戏。台词需要再打磨,几场吵架冲突的戏,情绪没有顶上去,台词比较尴尬,无意义地重复有水词的感觉。结尾的处理也是一处败笔,男主奔跑寻找的镜头过于冗长,如果结束在情绪最热烈处,则会简短有力,画面传递的力量不会往下掉。同时,因为男主并不是影帝级别的演技,最后长时间的脸部特写,情绪传达并不到位,可以采取其他拍法用视听语言辅助。影片有几处优秀的蒙太奇:1. 男主独自在公路抽烟,背后三次驶过运牲畜的车,车上依次是“牛羊猪”,似乎预示着困难在逐步解决,但这些牲口最后被献祭,也表达了一种无力感。2. 男主与女同事车内偷情被抓包这场戏,三人在车外打架时,车内配上了播报冬捕节的新闻,欢快的民族音乐配上三人扭打在一块的画面,运用音画对立使场面激情中略带诙谐,同时也强调了冬捕节这个故事的背景。3.“冰下的鱼” -- 被冻在冰下形态各异的鱼,这个意喻我觉得见仁见智,导演并没有较为清晰的指代。或许是男主和母亲这些面对生活困境、社会排挤,想要去冲破却无可奈何的人;亦或者是呼应了最终母亲选择跳入冰坑自杀,这种结束方式,展示出母亲给自己生命最终画上的一个平静且体面的句号。

     短评

    很像《老兽》,都是讲的典型的中国男人的中年危机的事情,会是今年最被低估的片子。

    6分钟前
    • 独孤一竿
    • 推荐

    勉强三星,设计感过强,很多自以为是的设计和符号,尤其是结尾那个朝镜头跑,都知道是致敬,但太变扭了。台词写得也不好,很多信息都是用台词硬说出来的,太别扭了。唯一的亮点是,有一场中老年夫妇的床戏,挺难得的,国内电影很少有这个领域,因为不美,但却是难得有人拍的。

    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PYIFF#第二部。视听语言和部分细节处理,已相当成熟。冰下的鱼,明喻生活在寒冬东北的,那些内心荒芜、无处安放的灵魂。牛、猪、羊,这些最常见的生活事务,被置于片中,指涉某种隐喻。配乐与影像的配合,震撼人心,压抑的生活状态,被导演拿捏、处理得相当高级。最后一个镜头,暴雪将至,一个遭遇中年危机的男人,脸上挂满了无奈。唯一缺憾,可能是全片的节奏有些问题,但瑕不掩瑜。

    12分钟前
    • 凡凡不在家
    • 推荐

    #8 PYIFF 影片前三分之二中年男人的困境建构得特别好,摄影冷静克制,虽然过分强调现实压力,但依然成熟可信,很大部分归功于成功的表演。到后三分之一像泄了气一样,特别是结局的处理不但没有升华,反而影响观感,大部分时间主角是中年男人而不是老人,对于老人个体的自尊和情感点到为止浮于表面,导致最后老人出走这个举动显得苍白无力。

    16分钟前
    • HoSaiiRai
    • 推荐

    虽然视听不够成熟,表达也不够艺术化(那些与电影主基调脱节而格外惹人生厌的造作意象不和谐感太强),但除此之外对东北困境与东北人(乃至中国)情境和精神状态的捕捉应该是见过最为真确、精准与尖锐的,尽管它是如此直白、粗暴、丑陋。若是好好打磨一下影像与选择刻画线路(主视角由中年男性改为老年女性)应该会是极有力度与冲击力的电影。

    17分钟前
    • 推荐

    整体还行,但故事还是没讲好。

    18分钟前
    • 白又白
    • 推荐

    非常一般的水平,但结尾的镜头实在减分,近两个月已经看到两部国片这样结尾了,不会都以为自己是特吕弗吧……过程中想到《诗》但真的差远了……高放老师其实演得蛮好,怎奈剧情撑不起来。

    23分钟前
    • 已汪销
    • 较差

    【平遥国际影展展映】世界首映场。现实主义惊喜佳作。围绕“让80岁老母亲进职工浴池洗个澡”这件小事为中心,展现、表达诸多命题:老年人生存和死亡的尊严、中年男人精神压力与生活困境、国营工厂职工世代更替矛盾、中年男女关系的复杂暧昧、下一代啃老问题等等。剧情、台词、表演都在国产片中属突出且亮眼的,精准再现了东北各种身份阶级人群的为人处世风格与种种“人情世故”现象,真实可信且尖锐。巧妙地以“牛猪羊”等动物起到承上启下分章节的作用。80岁演员高放奶奶收放自如的表演令人惊叹,为拍戏而去抽切掉过滤嘴的香烟并出演裸戏,贡献了动人的桥段。周波极好地演出了男人被生活压力喘不过气、苦苦周旋的疲惫与固执。素人演员也都可圈可点,状态自然、对白真实,非常难得。至于“冰下的鱼”意象则过于明显刻意。瑕不掩瑜值得鼓励。四星半

    25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4rdPYIFF#出了意外,这部尤其戳到了我。啊,献给我的父亲,真好啊。

    28分钟前
    • 艾因斯忐忑
    • 推荐

    张力导演的这部作品,基于对齐齐哈尔深厚的情感而沉淀下来的作品。沉稳有力量,时光对于人们生活的侵蚀被张导诠释的淋漓尽致,周波和高放的表演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那些苦和累的后劲比肯洛奇劲儿还大。不过开头鱼的镜头有失自然,过程略显沉闷,题材比较小众,对观众的观影门槛要求较高。

    30分钟前
    • 未卜
    • 推荐

    细节的捕捉、人物的状态都很到位,至于缺点,不提也罢。反正能戳中我

    33分钟前
    • Joeb
    • 推荐

    有点可惜,因为有点刻意

    37分钟前
    • 在那之前要多想
    • 还行

    PYIFF | 非常典型的小镇传统家庭,中年苦闷的日子,70后的男主人公性格轴脾气倔,自尊心极强,工作不顺,家庭不合,儿子只会伸手要钱,妻子母亲水火不容,无数个底层普通人的家庭写照,真实、有烟火气。电影中出现过三次非常有宗教色彩的片段,一辆屠宰车载着牛、猪、羊分别三次经过男主身边,不禁让我想到《撞死一只羊》这部作品中羊的宗教隐喻。中年男子的无力感,就像这些最后被献祭牲口一样。最后一幕也让我想到了奉俊昊导演的《杀人回忆》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窒息绝望。

    39分钟前
    • NerveDamage
    • 推荐

    #2020平遥

    44分钟前
    • 豆友83908392
    • 还行

    八旬老太太找地方洗澡却困难重重,这个入题点出了问题。随剧情展开,老太太却并没执着于非得职工澡堂,更让角色接下来陷入的一系列窘境非常不可信,工作和感情线到人物关系也就变得很拧巴。虽然刷小聪明的弄了一些捧腹笑料,并在结尾为洗澡园个说法,但已经不可挽救。倒是有视听最出彩的一幕,两人在车内“被迫”偷情,广播放着喜庆的节日预告。

    48分钟前
    • seamouse
    • 还行

    PYIFF我很喜欢这部电影,不仅仅是喜欢片子本身,更喜欢的是它代表的拍电影的一种态度,踏踏实实拍一个故事,不擅长镜头就不用太多镜头,围绕自己想表达的去营造氛围,打磨剧作,太太太难得了。电影的情绪在最后那句“献给我的父亲”被推到了顶点,我流下了这个影展唯一的,也是最真情实感的两滴眼泪。

    53分钟前
    • 笑聪
    • 推荐

    景行中几次出现关着牲口或动物的屠宰车,显然是某种隐喻,隐喻男主的生活处境。最后一个镜头是男主直视镜头,是无耐,惊惶,羞愧,抑或另有深意?还包括那艘在冰封的江中倾斜的船,是否已正是男主的生活或家庭的某种隐喻。

    55分钟前
    • 句句
    • 力荐

    所有演员演技在线,导演对音乐的运用也十分大胆,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在电影里面不断缠绕,抽丝剥茧出人和人的爱恨别离、官僚和各式脸谱,但问题也出在这个简单的问题上,一大早就酒店开房洗澡不就完了?或许作者想表现这家澡堂对老太太的重要性,如果放更多笔墨在这上面可能更有说服力一点。片头的第一个镜头印象深刻 #SIFF 24

    60分钟前
    • Colman
    • 推荐

    #4th PYIFF# 首映-世界首映。挺有意思的片子,其实比较像FIRST选出来片子的风格,讲了一个“疲惫的中年人”的故事,小事儿变大事儿,处处碰壁;又放在国企背景下(地点落在齐齐哈尔),说起来也蛮“东愁”的,点题句子比如“这是工厂职工的,怎么就能卖给你私人了”,这句话背后的血泪还真是不少。男主角写得挺真实也挺有人味儿,身边三个女人各有生动之处。不过导演很多地方使得太过了,比如不少长镜头,比如背景中滑过的屠宰场的车上的动物(好歹拍到屠宰场家暴男的时候你换辆车啊),比如除了找茬啥都不干的十几家连锁浴池老板,比如隔壁老王,比如“除了嘴硬哪儿都不硬”,比如达族的无伴奏合唱,方向是对的,分寸拿捏还欠火候。

    1小时前
    • 胤祥
    • 还行

    情节有些刻意,用力过猛

    1小时前
    • 较差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