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战争片 奇袭白虎团

    奇袭白虎团

    评分:
    0.0很差

    分类:战争片大陆1972

    主演:宋玉庆,方荣翔,谢同喜,陈玉申,邢玉民 

    导演:苏里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更新HD

      那一天的管风琴

    • 更新HD

      大捷

    • HD中字

      苍狼之特战突击

    • 更新HD

      军歌嘹亮

    • HD中字

      猎杀T34

    • HD

      猛龙行动之绝密代码

    • 更新HD

      1864国语

    • HD

      极地重生

     剧照

    奇袭白虎团 剧照 NO.1奇袭白虎团 剧照 NO.2奇袭白虎团 剧照 NO.3奇袭白虎团 剧照 NO.4奇袭白虎团 剧照 NO.5奇袭白虎团 剧照 NO.6奇袭白虎团 剧照 NO.16奇袭白虎团 剧照 NO.17奇袭白虎团 剧照 NO.18奇袭白虎团 剧照 NO.19奇袭白虎团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某部侦察排长严伟才(宋玉庆 饰)和安平村的崔大娘(栗敏 饰)一家结下深厚友谊。但不久后,崔大娘和部分村民被抓去给美李匪帮修工事,敌人得知崔大娘的儿子参加了人民军,便将她惨忍杀害了。严伟才闻听,怒火中烧,发誓为大娘报仇。正在这时,严伟才接到任务,王团长(方荣翔 饰)要他率领一个尖刀班,在朝鲜联络员的协助下,化装成美李伪军,奇袭李伪首都师“白虎团”,严伟才向团首长表示:请祖国人民放心,请朝鲜人民放心,坚决取得胜利!深夜,严伟才带尖刀班向敌占区行进,他们穿越雷区密布的死亡之谷,拂晓时分,接近至敌阵地前沿......

     长篇影评

     1 ) 历史的真实

            侦察英雄杨育才( 摘引自新华社北京12月14日电 / 载2005年12月15日《人民日报》)
        
            1964年问世的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和此后公演的电影《奇袭白虎团》中的主人公“严伟才”,其原型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杨育才。
            杨育才,1926年生,陕西勉县人。1949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作战机智勇敢,被誉为“大力士”、“飞毛腿”和“小诸葛”。1953年7月,金城战役时任侦察排副排长,奉命率小分队执行“虎口拔牙”——突袭敌军精锐部队首都师第一团(即“白虎团”)团部的任务。13日晚,他乔扮成“美国顾问”,12名侦察员化妆成护送“顾问”的敌军,直插敌纵深。为避开雷区,提高行军速度,他率领队员踏溪水前进,途中捉“舌头”,获敌联络口令,巧妙地通过几道岗哨盘查。接近“白虎团”团部时,被停在公路上的敌军首都师机甲团2营车队阻隔。他果断指挥袭击,趁敌慌乱之机,冲过公路,直扑“白虎团”团部二青洞。他指挥分队3个小组分头作战,冲进敌警卫室、会议室,打得敌人措手不及,乱着一团。仅用13分钟就结束了战斗,毙伤敌机甲团团长以下97人,俘敌军事科长、榴炮营副营长等19人,缴获李承晚亲自授予“白虎团”的“优胜”虎头旗,圆满完成突袭任务,为金城反击战取得最后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1953年10月1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记特等功,并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同年12月1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奇袭白虎团的大英雄杨育才轶事
           杨育才是中国共产党第九、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四、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3年离职休养。离休前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某师副师长。离职休养后,积极承担培养教育青少年的社会活动,被山东省评为精神文明先进个人。1987年出席中国人民解放军英雄模范代表会议。1999年5月26日在北京病逝。

     2 ) 自制字幕第15部|1972年现代京剧电影《奇袭白虎团》:为人类求解放粉身碎骨也心甘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我做的1972年革命现代京剧彩色电影《奇袭白虎团》的详细注释字幕版全片,也凭此纪念Mao主席逝世45周年。这部作品是我所知道的样板戏作品里出现Mao主席经典语句最多的一部,更重要的是,它充分贯彻和表现了Mao主席军事思想特别是人民战争思想的原则,揭示了“奇袭白虎团”战例乃至整个抗美援朝胜利的根本,同时植出了全新的革命性的艺术硕果,值得我们了解和反复品味。

    字幕版视频的本地观看方式放在评论区。

    留言板在文章的最末端。以下为本文的章节次序:

    (一)字幕版全片观看:AcFun网站观看、公众号观看。

    (二)影片基本信息:出品方、演出单位、导演、主创、剧情简介等。

    (三)字幕版截图:压制好的视频截图。

    (四)我的简评:冲破传统京剧行当桎梏;传统武戏与现代军事的巧妙融合,武打程式的继承创新;交响乐、京剧民乐、朝鲜民歌的融合;充分表现志愿军的阶级觉悟与国际主义精神。


    (一)字幕版全片观看

    本字幕版的全片视频已经投稿到AcFun视频网站↓↓↓

    //m.acfun.cn/v/?ac=31009684&sid=506eb1cea1adb70d

    由于豆瓣无法添加A站和本地视频,所以建议直接复制以上链接或者去本人公众号“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观看。


    (二)影片基本信息

    片名:奇袭白虎团

    种类:革命现代京剧彩色艺术片/样板戏电影

    片长:2小时3分钟

    摄制年份:1972年

    出品方:长春电影制片厂

    编剧和演出:山东省京剧团《奇袭白虎团》剧组集体

    摄制:长春电影制片厂《奇袭白虎团》摄制组集体

    导演:苏里、王炎

    摄影:李光惠、王雷

    录音:康瑞新、弘波

    主要演员表(角色名……演员名)

    严伟才……宋玉庆

    王团长……方荣翔

    吕佩禄……陈玉申

    关政委……谢同喜

    韩大年……邢玉民

    崔大娘……栗敏

    崔大嫂……沈健瑾

    美国顾问……张玉太

    白虎团团长……王长清

    本次字幕制作主要参考的资料:

    (1)《革命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1972年9月演出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7月第1版。

    (2)《革命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总谱》,人民音乐出版社,1977年6月第1版。

    -----剧情说明-----

    (摘自《革命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总谱,人民音乐出版社,1977年6月第1版)

    一九五三年七月,在朝鲜战场上,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李承晚匪帮玩弄假谈真打反革命伎俩,破坏停战谈判。敌人拼凑了残兵数万,集结在金城以南,并派其“王牌军”首都师“白虎团”为主力,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进犯,妄图实现其所谓“北进计划”。

    为了彻底粉碎敌人的反革命阴谋,我们决定在金城全线发起大反击。我中国人民志愿军某团接受了消灭伪“白虎团”的任务后,特派遣侦察排长战斗英雄严伟才率领一个“尖刀班”,在朝鲜人民军联络员副排长韩大年、战士金大勇的协助下,化装成美李军,直插敌人心脏。“尖刀班”在担任穿插任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某营的密切配合下,以惊人的勇敢和机智,越障碍、跨天险,冲破重重难关,最后在朝鲜群众崔大嫂的帮助下,出色地完成了捣毁伪“白虎团”团部的任务,打乱了敌军部署,为全线大反击创造了有利条件。

    剧中歌颂了中、朝人民和军队并肩战斗所创造的丰功伟绩;歌颂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歌颂了中朝人民在战胜共同敌人的斗争中用鲜血凝成的伟大战斗友谊。

    -----作品的历史原型介绍-----

    (此处主要参考了钱庆国《京剧〈奇袭白虎团〉的原型原来是他们》一文)

    1951年7月10日,距离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与美帝国主义作战已经过去9个月,朝鲜停战谈判在开城举行,但美帝国主义和南朝鲜李承晚集团不甘心失败,仍然提出侵占朝鲜领土等利益的无理要求,在遭到拒绝后不断发起军事进攻,破坏停战谈判,从此,中朝和美李进入了军事攻守和谈判博弈的拉锯战。1953年6月中旬,鉴于南朝鲜李承晚集团以“就地释放”为名,强行扣留朝鲜人民军战俘 2.7 万余人,并把他们中的许多人强行编入南朝鲜军队中,同时发出反对签订停战协定的叫嚣的行径,彭德怀司令员在志愿军总部所在地桧仓主持召开志愿军党委会,研究决定立即在全线发起夏季反击战役中的第三次反击战,令第二十兵团在金城以南的牙沈里至北汉江间 22 公里地段上实施进攻,以拉直金城以南战线,歼灭当面的南朝鲜军,此次反击战是一次战役规模的攻坚战,战场在金城以南地区,故又称金城战役。

    次日,第二十兵团在杨勇司令员主持下召开作战会议,对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和确定战役的部署。会议上,明确了战役目的:强迫李承晚在“停战协议书”上签字;给南朝鲜军首都师及第三、第六、第八师以歼灭性打击,其中,白虎团号称首都师“王牌团”,是一颗“硬钉子”。

    对此,志愿军六十八军军长陈坊仁召开军师两级主要干部会议,向大家介绍敌情,请大家发表意见,制定作战计划,确定了以一个营的兵力组成渗透迂回支队(又称“穿插营”)从被占领的阵地越过前沿插入敌纵深,抢占二青洞、下枫洞一线高地,坚决阻击并歼灭月峰里方向溃退西下南逃的敌人。根据这个任务,第二〇三师师长杨栋梁又提出了一个化装袭击打掉白虎团团部的想法,最终确定由该师六〇七团侦察排副排长杨育才带领战士共十三人化装成美国顾问和南朝鲜士兵突袭白虎团团部。

    化装突袭班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到达了白虎团团部,仅用13分钟就结束战斗,打掉敌人团部,毙伤敌97人,俘敌军事科长、榴炮营副营长等19人。13名勇士除李培禄、赵顺和胸部与敌人搏斗时受轻伤外,其他人全部毫发无损。

    战斗胜利后,杨育才副排长被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金星奖章”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务院“一级国旗勋章”;参与此次行动的主要班 六〇七团侦察排一班立集体特等功;副班长赵顺和因为在战斗中的突出表现,荣立个人一等功,其他参战人员则荣立个人二等功、三等功不等;杨育才、赵顺和等人还受到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相金日成的接见。他们缴获的白虎团的“优胜”虎头旗,被收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不久,志愿军京剧团就把他们的战斗故事改编为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 于1955年首演,后经过多次修改,日臻完善,1967年被列入最早一批样板戏中。


    (三)字幕版截图


    (四)我的简评

    影片《奇袭白虎团》根据同名革命现代京剧改编,内容与当时的官方京剧演出剧本基本没有差异,而京剧又是根据1953年7月发生在抗美援朝前线的真实战例改编的,故事极富传奇性,首演于1955年,后来经过多次修改,成为早期样板戏之一。作为1967年获得认可的八个革命样板戏之一(即早期的八个样板戏,后续的样板戏还有30个左右),《奇袭白虎团》是样板戏里唯一一部抗美援朝题材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成就。

    首先,它将传统京剧的武打程式与现代军事战术动作等结合起来,创造出新的京剧美学;作品的结构严谨,剧情紧凑、层层递进,逻辑明晰;作品的文武戏并重,打破了传统文武行当的桎梏(其它样板戏京剧作品也有这方面的突破),特别是男主角严伟才,要求演员文武双全,既要唱得好,演得好,又要有深厚扎实的武打功底。作品演出中不乏边唱边打(以第六场《插入敌后》为代表)、群体武戏的桥段,对演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特别是大量群体武戏的动作难度很高,融合了许多现代军事动作。

    如第三场《侦察》中,严伟才表现侦察隐蔽时的鹞子翻身+卧鱼动作:

    第六场《插入敌后》的翻越铁丝网时用了传统武戏的翻城动作:

    翻下悬崖时创造了云里翻、云里前扑等全新的高难度的筋斗翻腾动作:

    还有最后一场《奇袭伪团部》中的格斗、筋斗翻窗、拼刺刀等:

    总的来说,《奇袭白虎团》的武戏精彩纷呈,令人叫绝,同时对男主角的文戏也有较高要求,这完全不是那些按照传统京剧武生的要求培养出来的演员可以胜任的。

    其次,《奇袭白虎团》在音乐舞蹈上也做到了为剧情、为志愿军精神服务的现代化创新,创造了独特而朴实却强烈感人的艺术美。如,将西方交响乐与京剧民乐、朝鲜音乐结合,创造出或激昂威武、或清越柔和、或悲愤沉痛的服务于剧情的篇章。西方乐器增强了现代军事感(军鼓、圆号、长号等),在配乐中融入了《国际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旋律和元素,以表现抗美援朝和志愿军的国际主义精神,凸显了高昂坚毅、威武不屈的革命战斗精神;融入朝鲜民歌《桔梗谣》《朝鲜八景歌》等的旋律和元素,采用朝鲜长鼓和朝鲜民间舞,突显了故事发生地的异国风格,表现出了朝鲜人民对祖国三千里江山的热爱、朝鲜人民与志愿军互相爱护互相支持的感人的国际主义精神。

    ▼1972年9月演出版《奇袭白虎团》的乐队编制

    ▼第一场《战斗友谊》中的唱段之一改编的纯器乐演奏版的网易云音乐链接,可以听出典型的朝鲜民歌元素(《桔梗谣》《朝鲜八景歌》等)

    1993年上海乐团管弦乐队《安平山上彩虹现(笛子)》

    我们今天回顾或者说对大部分人来说还是第一次接触这部作品,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学习其中的人民史观和国际主义精神。作品艺术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军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爱护人民群众的先进优良的政治作风。从严伟才负重伤被朝鲜崔大娘救治伤愈重返杀敌战场,到朝鲜群众不畏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李承晚集团的威胁迫害、积极为人民军和志愿军获取敌人情报,再到崔大嫂带领化装突袭班盘上山路、指出那条直达敌人白虎团团部的天险道路,综观全剧,我们完全可以说,没有朝鲜人民不畏个人安危、前赴后继的积极支援,男主角一行、整个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的战斗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时,作品也充分展现出了志愿军战士的高度阶级觉悟,不是为了抽象的“和平”、而是明确为保卫社会主义东方前哨、为人类求解放而浴血奋战的国际主义精神。

    这也正是1949~1976年中国大陆绝大部分文艺作品的基本立足点:艺术地再现群众在革命战争和革命建设事业的主体性作用,表现高度的革命意识、揭示其发挥的真实作用是如何推动了历史、创造了历史。而当今某资本主义社会的主旋律作品,不知道拍了多少部所谓的历史战争片,拉来一大堆响当当的大资本、大导演、名演员,结果观众在片中只见到痞子英雄风格的假军人,小农意识或小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一套又一套的,完全没有体现当时人民群众的地位和对战争的作用,矮化了革命英雄们真实存在的革命理想和实践。


    本号其他自制字幕版电影

    纪念赵丹逝世40周年:浅论赵丹演艺生涯及其代表作《聂耳》《林则徐》详尽字幕版

    【自制详尽字幕NO.3】1964年彩色电影《舞台姐妹》

    【纪念白求恩逝世81周年】1964年电影《白求恩大夫》自制详尽字幕版

    【修订版】1964年电影《白求恩大夫》自制详尽字幕版

    【自制详尽字幕第5部】1965年彩色故事片《特快列车》

    【纪念一二·九运动85周年-自制详尽字幕第6部】1959年彩色故事片《青春之歌》

    【自制详尽字幕第7部】1965年《烈火中永生》

    自制详注字幕版经典电影第8部:1963年《红日》

    [修改版·附完成台本和歌谱]自制详注字幕电影第9部:1976年《百花争艳》

    自制详解字幕版电影第10部:1956年新凤霞主演评剧电影《刘巧儿》

    多少伟业付烬灰 | 自制详解字幕电影第11部:1957年《不夜城》自制字幕第12部|定要烧毁黑暗的旧世界:1971年《白毛女》自制字幕第13部|1970年舞剧电影《红色娘子军》: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无产阶级自己影评兼自制字幕第14部|革命要从根上扳:1960年彩色故事片《红旗谱》


    欢迎关注本人微信公众号

     3 ) 2022修订版中文、英文两版字幕:1972年样板戏电影《奇袭白虎团》

    经过前后三个多月的苦斗、四处挖坑和摸鱼,为1972年样板戏电影《奇袭白虎团》新修订的中文字幕版、英文字幕版终于完成了。将字幕内的文本复制到Word文档内进行字数统计,两版字幕的总字数为5.6506万;如果加上那些不直接显示在画面上的框架、样式、时间轴、特效等方面的字符,两版字幕共有23.9685万个字符(具体统计的截图见后文)。

    2021年,大三暑假,我在给样板戏舞剧电影《白毛女》《红色娘子军》、1960年故事片《红旗谱》配完注释字幕后,开始给《奇袭白虎团》配中文注释字幕——这是我给样板戏京剧电影配注释字幕的开端。(去年的字幕版见→自制字幕第15部|1972年现代京剧电影《奇袭白虎团》:为人类求解放粉身碎骨也心甘

    未来我还会给其它根据样板戏改编的电影配上注释字幕,如有时间,会再做一些英文字幕的尝试。言归正传,以下是对本次字幕的具体介绍。

    ★AcFun的在线播放

    (1)中文字幕版↓

    //m.acfun.cn/v/?ac=40209172&sid=3302031e849434ba

    (2)英文字幕版↓

    //m.acfun.cn/v/?ac=40230651&sid=63c336112c5d8ced

    ★微博地址(用微博打开可见某pan链接)↓

    //m.weibo.cn/5445337343/4849241048482504

    ★在我的公众号“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的私聊窗口发送“奇袭白虎团”5个字,即可获取有关文件。文件的列表如下:

    一、详解字幕版视频

    (1)电影《奇袭白虎团》中文详解字幕版视频文件,硬字幕压制。

    (2)电影《奇袭白虎团》英文详解字幕版视频文件,硬字幕压制。

    二、片源视频

    电影《奇袭白虎团》片源视频文件,无字幕。感谢“BD影视分享”在7-8月协助对原DVD视频文件的重复镜头进行的剪切。

    三、相关文献

    除硬字幕版视频和片源视频外,这次分享的文献有6本:

    (1)《革命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1972年9月演出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7月。 (2)《革命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总谱》(1972年9月演出本),人民音乐出版社,1977年6月。 (3)《革命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剧照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2月。 (4)王继庭、李福荣《二〇三师奇袭“白虎团”老战士回忆录》,2008年。 (5)中国军事博物馆《抗美援朝战争风云录》,花城出版社,1999年7月。 (6)英文月刊《中国文学》(Chinese Literature)1973年第3期,外文出版社(北京),本刊代号2-916。

    六本文献的封面一览

    中文字幕的新旧版本有何不同

    这次做的既然是修订版,当然是有不少改动的了。具体的改动有:

    1、曲牌板式注释

    去年做的《奇袭白虎团》字幕,已经给唱词配上了曲牌、板式注释(如,西皮流水,西皮一板两眼、唢呐二黄导板等),只放在该段的第一句唱词之前,同唱段后续的同曲牌板式的唱词字幕则不加这类注释。这次的修订则做了调整,将曲牌、板式的注释从唱词字幕中抽出来,放在唱词字幕的上方,作为独立的注释,这样一来,观众在忘记前面的曲牌板式时,也不必拉回去看该段的第一句唱词才知道后续唱词的曲牌板式了。这么做有点像强迫症,但我觉得会使观感清晰一点。

    旧版:曲牌板式注释只出现在第一句唱词的前面。

    新版:曲牌板式注释独立放在唱词上方,持续显示。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奇袭白虎团》中有三句齐唱听起来『可能』不属于既有的曲牌板式,推测是当时打破框框、为角色专门设计的(可以看出样板戏创作的革命精神),而演出本中没有写明,以往我都是把这几句的曲牌、板式视为顺延了同唱段前面唱词的曲牌板式,现在特为纠正。当然,我不敢打包票说这三句不属于任何独创的曲牌板式,但在没有找到可以解答这个问题的文献的情况下,咱不能无中生有。所以,我决定取消对以下三句唱词的曲牌、板式注释:

    第一场的齐唱“中朝(朝中)友谊花朵是献血来浇灌”;

    第一场的齐唱“男女老少尽开颜”;

    第二场的齐唱“亲人被害,怒火满腔”。

    2、念白和唱词的区分

    《奇袭白虎团》的许多念白的语速快,字数多,我在2021年制作《奇袭白虎团》注释字幕时,把字号设置得较大,加上没有注意适当断句,导致那时候的一些单条字幕叠成了两行来显示,很不美观。为了减少对电影画面的遮挡,这次在字号上对念白和唱词做了区分,把念白的字号改小了一些,避免同时显示两行念白的中文字幕的情况;这样也使单条字数较少的唱词字幕看起来大一些。

    3、角色身份和职务注释

    考虑到剧目中的一些角色的身份和职务注释有十几个字,沿用竖排不太美观,所以把角色名和身份职务的注释一起改为了横排。横排有时候也会遮挡画面,但能够与念白和唱词字幕的排列方向统一起来,减少阅读的不适。当然,这个排列采取横的还是竖的,属于见仁见智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在文字较多的情况下采取横排比较好。

    4、细化了角色的原型介绍

    在这一方面,主要参考了王继庭、李福荣编辑的《二〇三师奇袭“白虎团”老战士回忆录》,另参考其他资料,给作品中的严伟才、张顺和、鲍玉禄、吕佩禄、胡书斌、韩大年、金大勇等角色的原型介绍注释做了填补,介绍了原型的出生年份和出生地,增改了韩、金两位人民军联络员原型的职务标注。

    5、增加对剧情的背景介绍

    如,结合中国军事博物馆编著的《抗美援朝战争风云录》(花城出版社,1999年7月)里的相关资料和人物介绍,增加了对严伟才和崔大娘关系密切的现实根据的介绍,以及在崔大娘怒斥美国顾问“你们杀了多少朝鲜人”时,增加了一条注释,介绍了美帝国主义北犯朝鲜时在21个地方屠杀朝鲜人民的不完全统计的数据。

    关于英文字幕

    为了让使用非汉语语言的人们能够观赏和理解这部样板戏电影,促进对样板戏及其社会历史、政治背景的研究,这次搞了个英文字幕版的《奇袭白虎团》。

    在英文字幕版本中,念白、唱词的字幕为中英双语,以便对照;角色的标注里,人名为中英文对照,而身份和职务介绍仅用英文;其他的字幕文本,如,场次的标题、时间、地点的注释,一般舞台动作注释和舞蹈动作注释、剧情背景注释等则仅用英文。

    需要说明的是,字幕中的大部分英译文本并非我的原创,我基本照搬了英文月刊《中国文学》1973年第3期上刊载的《奇袭白虎团》英文剧本,在此对翻译的老前辈表示感谢(译者未具名)。另一方面,我认为这个译本中的一些翻译不符合英语习惯,所以进行了少量修改,但在总体上还是照搬了73年的译本。1973年译本里的人名、地名的英译使用威妥玛拼音,我在字幕中也还原了这一点。

    英文字幕的演员表(视频转动图)

    有一个价值超高的参考译本,使得英文字幕的翻译工作量减少了许多,不过译本并非尽善尽美,其间引发的疑问值得继续探讨。比如,我刚开始打英文字幕时纠结过的一个问题:《奇袭白虎团》英文字幕中,战士当面称呼排长、团长时,是用1973年译本里用的职务直译platoon leader、commander,还是按军衔来称呼为lieutenant(陆军中尉)、colonel(上校)的问题。后来考虑到解放军是1955年才开始实行军衔制度的,而《奇袭白虎团》作品的剧情时间是在1953年7月,所以我还是用了职务直译。虽然从英语习惯上看起来有些别扭,但有个“当时解放军尚未实行军衔制”的历史条件摆在这儿,那就不是毫无依据的直译了(懒狗的借口)。

    这个英文字幕主要是面向非汉语观众的,欢迎大家分享给更多非汉语人群观看,只有更多人能够便捷地观赏样板戏作品,才可能促进大众对中国革命历史各个方面的研究和讨论。

    我的水平有限,敬请大家斧正。

    主要参考文献

    (1)《革命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1972年9月演出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7月。

    (2)《革命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总谱》(1972年9月演出本),人民音乐出版社,1977年6月。

    (3)英文月刊《中国文学》(Chinese Literature)1973年第3期,外文出版社(北京),本刊代号2-916。

    (4)王继庭、李福荣《二〇三师奇袭“白虎团” 老战士回忆录》,2008年。

    (5)中国军事博物馆《抗美援朝战争风云录》,花城出版社,1999年7月。

    一、新修订中文字幕的字数统计

    二、英文字幕的字数统计

    字幕版视频截图

    1、修订版中文字幕

    2、英文字幕版

    (这里的截图调色过头了,视频正常)


    目前完成的详解字幕电影列单

    1935年黑白故事片《都市风光》;

    1956年黑白评剧艺术片《刘巧儿》;

    1957年彩色故事片《不夜城》《女篮5号》;

    1958年黑白故事片《十三陵水库畅想曲》;

    1959年彩色故事片《聂耳》《林则徐》《青春之歌》《风暴》;

    1960年彩色故事片《红旗谱》;

    1961年民族舞剧彩色艺术片《小刀会》;

    1962年黑白故事片《李双双》、彩色故事片《花儿朵朵》《槐树庄》《女理发师》;

    1963年黑白故事片《红日》、彩色科教片《小太阳》、彩色故事片《小铃铛》;

    1964年彩色故事片《舞台姐妹》《白求恩大夫》《女跳水队员》《带兵的人》《雷锋》;

    1965年彩色故事片《特快列车》、黑白故事片《烈火中永生》;

    1966年彩色故事片《女飞行员》;

    1970年革命现代舞剧彩色艺术片《红色娘子军》(样板戏电影)、革命现代京剧彩色艺术片《红灯记》(样板戏电影);

    1971年革命现代舞剧彩色艺术片《白毛女》(样板戏电影);

    1972年革命现代京剧彩色艺术片《奇袭白虎团》(样板戏电影);

    1975年革命现代舞剧彩色艺术片《草原儿女》(样板戏电影)和《沂蒙颂》(样板戏电影);

    1976年彩色舞台艺术片《百花争艳》、彩色故事片《青春似火》。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博@旌旗红,AcFun视频网的“辣椒夹馒头”,微信公众号“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本文到此结束

     短评

    超!

    9分钟前
    • 嘉 玲
    • 还行

    格伦木 欧巴

    12分钟前
    • 于小师
    • 还行

    太阳的后裔,男主所在部队为707特种大队,绰号白虎,前身白老虎团,抗美援朝期间被我志愿军全歼,全歼,全歼………团旗存于军事博物馆。

    16分钟前
    • ilvsxfqd
    • 力荐

    样板戏真挺牛逼的……

    20分钟前
    • 肉美
    • 力荐

    1、几部样板戏里,可能是奇袭白虎团武戏太多,没有留下哪段唱腔特别脍炙人口,倒是梁厚民的快板书我还会唱前几句“一九五三年,美帝的和谈阴谋被揭穿,他要疯狂北窜霸占全朝鲜。”2、男主角无数个脸部大特写3、白虎团军官和士兵的脸部化妆青洼洼的很渗人

    22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还行

    今日拔草《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一句“古伦木! 欧巴!”的暗号激发的观看欲望。小时候每每发现爸妈看样板戏都觉得好无聊,但看他们激动的样子又觉得很神奇。今天完整看完,发现武行真的是太牛逼了。而且文戏也不弱,有很多超级熟悉的台词原来都出自这里,并且引用了超多的毛主席语录。国际歌、朝鲜民歌“道拉基”(唱桔梗的那一首)也都是耳熟能详。

    26分钟前
    • 深藏不露锋
    • 力荐

    本片的色彩尤其漂亮,山水月夜就像是从油画里出来的一样,演绎也很精彩,立场高度正确,阶级大于国家。是采用老形式演出新故事,表现抗美援朝时期奇袭白虎团的故事。对于不常看戏剧的年轻人来说,很难听懂唱词到底是什么,希望各个平台都可以做一下字幕

    27分钟前
    • 红夜
    • 力荐

    几个样板戏里唯一没有会唱片段的一部,只知道一句:古伦木欧巴~

    32分钟前
    • 还行

    这戏对演员要求极高的,现在就山东省京剧院在演了,别的院团基本都不演。宋玉庆文革后基本就不演了,48岁就申请退休了。

    36分钟前
    • bao
    • 推荐

    主旋律电影就应该这么拍嘛,真正的国粹与时俱进,现在拍的的是什么垃圾!

    40分钟前
    • 村裡來的小子
    • 力荐

    继续抗美援朝……让美国和南朝鲜不愿回顾的历史,至今缴获的旗子还在北京的博物馆里。宋玉庆的颜值是个亮点,后来移居美国了。鬼子们都是僵尸脸。京剧电影,武戏多,能让人记住的唱腔不多。这么经典的影片,居然只有B站播放,好在画质不错,评论也比豆瓣要多。

    41分钟前
    • 豆友2697947
    • 力荐

    儿时学校广场播放的一部之一。

    45分钟前
    • 我佛山人
    • 推荐

    看的不如智取威虎山来劲TAT

    50分钟前
    • 木消灭
    • 推荐

    学会了如何用京剧动作表达拆地雷。

    55分钟前
    • 科学的京兆眉妩
    • 推荐

    没看过这电影,就不明白《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那个梗——古伦木,欧巴。喜欢看最后那段武戏。(补记)

    59分钟前
    • 爱看电影的猫
    • 还行

    现在看起来真尼玛讽刺。

    1小时前
    • 第欧根尼的桶
    • 较差

    制作其实还蛮有意思的。最近卡在这段特殊时期很久了

    1小时前
    • 朱瘦菊一定要瘦
    • 力荐

    京剧的程式化在这里运用的炉火纯青 最后的奇袭敌团部过程惊心动魄 京剧武戏过瘾哇

    1小时前
    • 琧婯
    • 推荐

    《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古轮木(云)和欧巴(雹)原来出自这里。革命样板戏对传统戏曲形势的改造还是很有新意,舞台背景的闪电、火光很费心思,一帮主角的跟头翻得赏心悦目,过个铁丝网的身形都那么华丽。花了很长篇幅交代中朝人民鱼水情深,人民军与解放军并肩战斗。音乐大量化用国际歌和志愿军军歌,台词长篇引用毛主席语录,强调阶级高于国家和民族。今天的同类题材不会再这么拍了。

    1小时前
    • 风间隼
    • 推荐

    这戏的身段设计太帅了!还有,小顺姬骨碌碌的一双大眼睛,几年后长大了,在《精变》里变成狐仙小翠和唐僧谈恋爱,又过了几年,就成了高翠兰被猪八戒给霸占了……

    1小时前
    • 高玉宝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