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动作片 英雄(国语版)

    英雄(国语版)

    评分:
    0.0很差

    分类:动作片俄罗斯2019

    主演:弗拉基米尔·马什科夫,亚历山大·佩特罗夫,赛佛兰娜·科契柯娃 

    导演:卡伦·奥加尼西安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破战

    • 内战

    • 少女斗恶龙

    • HD中字

      独立日1996

    • HD中字

      断箭1996

    • HD

      极速杀机2018

    • 佐菲奥特曼 奥特战士vs大怪兽军团

    • HD

      热血街区电影版:极恶王续篇

     剧照

    英雄(国语版) 剧照 NO.1英雄(国语版) 剧照 NO.2英雄(国语版) 剧照 NO.3英雄(国语版) 剧照 NO.4英雄(国语版) 剧照 NO.5英雄(国语版) 剧照 NO.6英雄(国语版) 剧照 NO.16英雄(国语版) 剧照 NO.17英雄(国语版) 剧照 NO.18英雄(国语版) 剧照 NO.19英雄(国语版)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15年前,安德烈在他的父亲罗迪纳上校的安排下,在一所秘密培养情报局特工的特殊学校接受培训,从十几岁开始接受训练。

     长篇影评

     1 ) 中国电影最成功的文化输出

    很多年不上豆瓣了,我以前也觉得这部电影很一般,后来因为自己价值观的一些改变,我觉得我必须上来为这部电影说一些话,讲出我认为的这部电影的真正意义以及张艺谋导演的用心。

        这部电影是中国电影业的里程碑,大家是公认的,因为这部电影在商业上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功,在这之后国产商业大片数量爆发式增长,大家开始只为赚钱来拍电影。但《英雄》这部电影,我认为赚钱是次要的,这是一部专门针对外国观众的文化产品,宣扬文化才是主要的。这部电影在国外最大电影评分网站imdb评分高达7.9,可见外国人对此片评价极高。

        首先开场不久,中国秦汉时期著名打击乐器编钟登场,在悠扬的钟声中,秦王会见无名,无名开始讲述他与长空的一战。全片的战斗几乎都设置在广阔的地方,而这一场专门设置在棋馆——现代生活中几乎已经消失的地方,此时,中国国粹围棋登场,同时伴有一位老先生抚琴。这些东西对于我们中国人可能司空见惯了,但是对于外国人,编钟、围棋、古琴都是新奇之物,充满民族特色。打斗正酣之时,突然停止,这时候专门加重琴的戏份,无名请老先生再抚一曲,同时体现侠客情怀,习武之人不是只知道打打杀杀。

        之后,无名给秦王讲述他与残剑飞雪的故事,此时全片存在感仅次于“武侠文化”的“汉字文化”登场。残剑是一家书馆的书法家,他从书法中悟出剑法,将文与武联系起来。无名便是去找他求字,也想从他的字中悟出剑法。当今中国恐怕学书法的人已远不如学绘画或音乐的多,汉字主要是工具而不是艺术品,我个人对此稍感惋惜。世界上使用各类字母表作为文字的文明是不存在书法的,他们的文字根本无法作为一种艺术品,所以很多欧美明星对于汉字是很惊奇和喜爱的,甚至把一些字纹在自己身上。电影这一段向外国观众展示了汉字的艺术性以及深厚内涵,甚至能从字中悟出道理。残剑刚登场时,无名在一旁磨墨,残剑在沙中写字,这些对于中国观众来说不奇怪,而对于外国观众恐怕大多数是第一次见。秦军来袭,赵国人即使被箭射死,也要稳如泰山地写字,正如那位老先生所说,要明白“文字的精义”。我记得我第一次看《英雄》时,我爸在旁边嘲笑:“真是搞笑,箭都长了眼睛吗?就是不射他。”我当时也觉得好笑,但我现在觉得这真的不是重点,这只是一种意境的表达,凸显汉字的内涵,凸显汉字在中国人心中的重要性。

        书馆之后是飞雪与如月在胡杨林一战。这里就说说电影的取景,内蒙古额济纳旗胡杨林,甘肃敦煌雅丹地质国家公园,四川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广西桂林山水,有人说无名残剑飞雪满中国到处打,不合常理。我想说这也不是重点,独有的自然风貌也是一种文化产品,本人在欧洲生活多年,像桂林漓江那种山峦的形状,在欧洲是不存在的。电影团队煞费苦心地长途跋涉跑这几个地方,我想目的就是在于展现中国的河山给世界看。

        在无名讲述事情真相中,引出了全片争议最大的思想主旨,也就是个人与集体或者国家的重要性之争。有人说,这片就是给独裁霸权洗地,秦王暴虐,而影片却宣扬为了停止战争,少一些战乱,也可以忍受秦王的高压统治。我想说影片的确提出了这一点,但并没有表示这一定正确,只是残剑和无名认同了这一想法,而残剑的爱人飞雪始终坚持个人大于集体,即使死更多人也要复仇。影片只是提出了这一个论点。我在imdb的评论看到外国人评论,认为这部电影不同于《勇敢的心》等一众西方电影强调个人自由,提出了集体主义的讨论。So many philosoph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the first and most centralized state and alternative models of civilization like the west, are highlighted subtly in this film. 你可以认为这对,也可以认为这错,正如那一对爱人,残剑与飞雪的不同选择。
     
        剑、箭、枪、棋、琴、钟、字、武,这些文化;山川、河流、沙漠、胡杨、瀑布、棋馆、书阁、宫廷,这些风景,饱含在这部电影当中。电影在国外上映后,引起巨大反响。15年前就在美国取得了5000多万美元的票房,而日本更是高达40多亿日元,在韩国和欧洲也取得了极好的成绩,想一想,这得有多少外国人欣赏了、感受了这些文化、这些风景。直到今天,通货膨胀加上荧幕数大增的情况下,没有第二部中国电影在海外取得如此高的票房。《战狼2》在北美仅有可怜的20多万美元票房,并且恶评如潮。所以《英雄》应该是中国电影最成功的一次文化输出,当今韩国明星,美国电影,日本动漫在中国非常强势,学习这些优秀的文化固然好,但是如果也能把中国的文化展现给世界看,就像这些国家把他们的文化展现给我们看一样,这不是值得鼓励的吗?很可惜因为某些原因,我国文化现在并不强势,《英雄》做到了这一点,更是难能可贵。我在油管上看视频,视频前经常看到各国的旅游广告,尤其是日本的,拍得很诱人让人很想去东京玩,甚至最近看到了印度的宣传片。《英雄》再不好,作为一部高级旅游宣传片,总是合格的吧,哈哈。

     2 ) 【张艳伟】八年之后,重看《英雄》:历史解释与政治宿命

    记得本科时候打游戏之余,与室友涛兄一起,一遍遍看《英雄》,涛兄最喜欢陈道明的一句词:“六国算什么,寡人要率大秦的铁骑,打下一个大大的疆土”,每每在宿舍学道明兄的腔调,惟妙惟肖;而我最喜欢张曼玉含泪对梁朝伟说:“你为什么不挡我的剑?为什么不挡?”,每看到此处,心中总不免无限感慨,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涛兄心志高远,所以关怀总是宏大叙事,家国天下,而我胸无大志,习惯于关心每个人物的悲欢离合,情到悲处,感同深受。 《英雄》既开启了中国商业大片的序幕,也树立了中国历史文化融进电影艺术的里程碑。《英雄》里的艺术,不仅仅在于张曼玉、梁朝伟、李连杰、章子怡、陈道明的精彩演绎,也来自于谭盾的精彩绝伦的背景音乐配置,主题曲《为了苍生》(for the world)堪称经典。更有意境表现在赵国的书法、秦国的箭阵,戈壁的流沙,张曼玉与章子怡对战时舞起的漫天黄叶,还有无名与残剑凌波微步时弹起的一滴水珠…… 第一次看《英雄》是在2003年高考之后,欣赏它的宏大场面,精湛功夫;本科看《英雄》,感慨它的儿女情长,配乐之美,以及三重猜测的剧情叠置。今天再一次看《英雄》,却生出几多奇怪的想法,对于剧情多了一些历史层面的思考? 1、 残剑语飞雪:秦王为什么不能杀? 在今天看来,残剑、飞雪、长空、无名,都是政治上的异议人士。秦灭六国,飞雪乃赵国大将赵震之女,赵震死于秦赵之战,残剑、长空、无名对秦亦有杀亲之仇、亡国之恨。刺秦,成为阻挡秦灭六国,复仇雪恨的极具号召力和革命合法性的举措。共同的敌人,让残剑、飞雪、长空、无名走在了一起,奠定了皆为联盟的首要基础。然而,四个人刺秦的理由又有不同,飞雪、无名是杀亲之仇,长空是侠义之道,残剑则是亡国之恨之余的怒为红颜,不同的际遇与出身,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革命热情和刺秦的最终抉择。 飞雪与残剑代表了反抗人士的两个典型派别:激进派和温和派。激进派决心坚定,誓死刺秦,以雪国仇家恨,单纯的以为只要刺死秦王,所有问题便会迎刃而解,天下即会太平,人民就会安康,甚或是激进派根本没有想过人民和天下,他们的目的就是要刺秦,目的单纯,至于刺秦之后则与我无关;而温和派,则念及天下苍生,寄希望于秦王,望其当政之后,善待百姓,温和派的反抗局限于,给当政者以警告和压力,以规训和柔化秦朝统治者的“暴力”。 “秦王为什么不能杀”,残剑给了无名写了两个字“天下”。残剑等曾有两次机会刺秦成功,却均告失败,第一次让飞雪与残剑“十年不语”,第二次四位侠士均命归黄泉。革命失败,命运也就是如此,无话可说。然而,残剑给的理由却足以引人深思,“七国连年混战,百姓受苦,唯有秦王才能停止战乱,一统天下;一个人的痛苦,与天下人比便不再是痛苦,赵国与秦国的仇恨,放在天下也不再是仇恨。”残剑深知,杀了秦王,状况不会更好,只会更糟;秦王不死,百姓苦,秦王死了,百姓更苦。 “停止战乱,一统天下”是《英雄》的核心观点,这包含了对“秩序”的迫切要求,为了免受战乱,可以忍受暴君的统治,即使遭受亡国之恨。为了秩序,必须忍受秦王这样“必要的恶”,忍受一个“利维坦”,至于追求平等、自由,权利,则不再考虑范围…… 2、 秦王为什么最终还是“忍痛”射死了无名? 无名最终为了“天下”放弃了刺杀秦王,可是秦王最终还是下令射死了“无名”,最终选择了“厚葬”以弥补自己的良心的愧疚。以前以为,秦王杀死无名,是因为顾忌大秦律法与下属官员的压力,不杀无名,则有损大秦威严。此话当然在理,然而从统治的角度来看,无名是绝对不能让他安然无恙走出秦殿的。 现代政治的核心要素,在于将“弥散的暴力”国家化,国家要垄断暴力的使用。像无名这样的武装分子,即使不直接威胁统治,但也代表了一种异己的政治力量存在,对秦朝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必须杀之而心病除。中国古代对于“异己”往往采取零容忍的政策,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不能从思想上同化你,就必须从肉体上消灭你。 所以,即使心存“惜士之情”,念及“不杀之恩”,秦王还是下令杀死了“无名”。无名的死,在中国革命历史中,极为正常,正验证了“不成功,则成仁”的至理名言。如果残剑、飞雪不死,也许还是难逃被通缉的命运。长空弃武,表面上说是为了纪念死去的朋友,实质应为政权不能容忍“暴力的弥散”。 3、 残剑为什么必须死于飞雪手下? 革命失败了,飞雪向残剑兴师问罪。在飞雪看来,残剑不但自己行为上背叛革命,而且从思想上瓦解了革命同盟战线,以“天下”之名误导无名,从而贻误革命。激进派把革命的失败必然归结为温和派的“妥协”与“叛变”。温和派和激进派也曾经心心相印,情真意切,可是基于对大势的判断的天壤之异,也免不了形同陌路,由爱生恨。 温和派却始终希望激进派能够明白自己的一片苦心,可是中国人恨叛徒比敌人更多,祈求理解,难度之大,堪比登天。然而,温和派从心理上不属于统治者,他们与激进派的有着血缘之亲,家仇国恨,心心相系。一个人不怕天下人不了解自己,不怕天下人辱骂自己,怕就怕自己爱的人,误解自己,形同陌路,视如仇人。 “你如何才信?”,这是残剑最想向飞雪解答的。残剑的死,仅仅是为了让飞雪意识到自己的无辜,悲情的死去才能换来从前的信任,也只有死,飞雪才能懂自己。苟活着,就证明有自己的利益,死了,就代表着不贪图任何东西,死了,一切都不言自明。让另一个人明白自己,比登天难。中国有句话,所谓“不死,不足以平民愤”。为了平了飞雪的那份恨,残剑必须死,并且必须要死在飞雪剑下。中国还有句话叫“好死不如赖活着”,中国人向来没有对“死亡”意义的思考,杀身取义是逼不得已而为之,活着比什么都好。可见,残剑从心中深刻的明白,飞雪心中的那份恨,恨太深,也只能由鲜血来洗刷了。死,是一种解释。残剑说,“这样你就信了”。 4、 飞雪为什么骂残剑:“你只知道天下”? 按照中国历史的书写方式,个体在历史的长河中是不值一提,是一朵浪花,亦或是一滴水珠。“天下”在飞雪看来是个虚无的概念,什么是天下呢?天下难道不是每一个个体组成的吗?个体的仇恨难道不应该伸张吗?对于赵国而言,赵国就是她的“天下”,她的父亲就是她的“天下”。 残剑的“天下观”与飞雪的“天下观”有天壤之别。“你只知道天下?”,一句话道出了飞雪的极大地疑惑与不解。在历史的大潮中,普通个体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到底有无存在的意义?家国天下,在一个女人那里,是不存在“合法性”的依据的,为父复仇在一定意义上具备行动的充分理由。所以,残剑的“天下”彻底伤了一个女人的心。 政治哲学上,有专题探讨“道德相对主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德观”,每个人的道德观不应该强加给别人之上,也不能代替别人来决定哪种道德是好的。飞雪与残剑对刺秦的理解,基于不同的道德观念,从根本上来说,并没有谁对谁错,只是选择何种参考系来说而已。也许道德相对主义,将是人类永恒的困境。我们永远才无法达成足够的永恒的“共识”,所谓最大的仇恨就是来自于每个人想当然的“道德观”的冲突。罗尔斯的解决办法是“重叠共识”,诉诸于公共舆论的辩论与理性的反思,可是基本上是空想而已,共识基本难以达成。 道德相对主义,将与我们如影随行,这就是人类的命运,结果也不过是飞雪杀死了残剑而已。 唯一的希望在于残剑和飞雪当初的愿望:“等完成刺秦心愿,便带我回她的家,在那里没有剑,也没有剑客”,这样的“乌托邦”,每个人都在期待着,不知道还会不会有?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尔虞我诈,没有杀伤抢夺,“没有剑,也没有剑客”?只是残剑与飞雪,在人世没能等到“乌托邦”的到来,飞雪死前最后一句话“我现在就带你回家,回我们的家?”这难道就是宿命吗? 附:《英雄》背景音乐 1.Hero:Overture 苍:序曲 2.For The World - Theme Music 天下:英雄主题 3.Above Water 在水一方 4.Hero (Theme Song) - 王菲 5.At Emperor’s Palace 闯秦宫 6.Fareweall,Hero 英雄葬礼 7.Gone With Leaves 飘:胡杨林 8.In The Chess Court 棋馆古琴 9.Longing 欲 10.Love In Distance 咫尺情涯 11.Snow 飞雪 12.Sorrow In Desert 悲情沙漠 13.Spirit Fight 惺惺相惜 14.Swift Sword 十步一剑 15.Take Me Home 带我回家 16.Warriors 风 17.Yearning For The Peace 和平天下

     3 ) 本电影可改名《狗雄》

    残剑:请你放弃刺杀布什。

    无名:你可知我是伊拉克人。

    残剑:我也是。

    无名:美国是否要攻打伊拉克。

    残剑:是。

    无名:布什是否我们伊拉克的敌人?

    残剑:是。

    无名:那你在替谁说话?你如何配做伊拉克人?

    残剑:飞雪也说过同样的话,她问我,为何不杀布什。我告诉她,布什不能杀。

    残剑:请你放弃。

    无名:不。

    残剑:你的军事,莫非只为仇恨而发展?

    无名:不错。

    残剑:你如何才肯听。

    无名:除非你杀了我。

    残剑:你一定要去?

    无名:是。

    残剑:那好,我送你一句话。

    于是残剑在沙地上用ak写出了【the world】

    许久之后,无名来到布什总统面前。

    布什:残剑给你写了哪句话。

    无名:the world。

    布什:the world!

    无名:残剑说,中东连年混战,百姓受苦,唯有总统才能停止战乱,一统中东。残剑希望我,为了中东,放弃刺杀总统。

    布什:没想到最了解本人的,居然是本人的刺客,本人孤独一人,发动伊拉克战争,忍受多少责难,多少暗算,无人懂本人之心,多少外国言论,也视本人为好战之人......

    布什:想不到残剑,与本人素昧平生,才真正懂得本人,与本人心意相通,能有残剑这样的知己,本人再无遗憾。

    说罢,布什把随身携带的手枪丢给了无名。。。。。

     4 ) 颠倒黑白的《英雄》

    《英雄》上映的年代,笔者还是一个不经事的中二少年,对世界的理解极其有限,世界观也尚不稳固,极其脆弱。恰逢其时,中国电影因为《英雄》而声名鹊起,使我们这些从小看港片长大的少年第一次知道,原来内地也有武侠大片。街头巷尾,无人不谈论《英雄》,皆交口称赞,真正的大片。那时我们又不看报纸,不知道精英界对这部电影的实际评价。再加上,那时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公然议论,说《英雄》没能拿到奥斯卡是最大的遗憾,言下之意是完全有资格拿到奥斯卡的。在这样的风评环境下,《英雄》在一个少年的心里,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有一天,这个少年终于拿到了这部电影的影碟,小心翼翼地放进影碟机,看到那些飘逸飞舞的画面,内心的震撼无法言表。他心里想,原来这就是大片啊。当电影的最后,“天下”两个字浮现在沙面上,一种世界观的冲击。原来秦始皇是好人啊,不是课本上所说的焚书坑儒的暴君啊。少年的心,容易被一种说法说服,也很容易被另一种看似完全相反的说法说服。 那时候,少年就跟随了周围人的看法,也赞同《英雄》是一部史无前例的好电影。在之后的岁月里,少年多次重看这部给他带来视觉和看法双重冲击的电影,想要一再重温那最初的震撼。然而可惜的是,在时间变化之中,少年也在变化,他对世界的看法也在变化,最后他对《英雄》这部电影的观感也在变化,从最开始的叹服,到渐渐的怀疑,以至到现在站在了完全的对立面。 他刚开始以为很理解《英雄》这个片名的意思,后来就很困惑了,他照着叙述逻辑去思考,讲述英雄的故事,一般都有一个反派,不管这个反派是人还是非人为的灾难,总要有一个反抗的对象,不然英雄怎么成为英雄呢?可是反观《英雄》这部电影,神奇的没有反派,人人都是英雄,不管是为刺青而献身的长空,还是刺秦的无名,以及以天下苍生为念的残剑,甚至连发动战争的秦王,都是英雄。影片价值逻辑的吊诡简直让人直冒冷汗,而且能轻易地让思想单纯的人就接受了。为了天下和平,果然还是不要反抗了,就让秦王了一统天下吧。还在图谋复仇的飞雪就是不懂事,秦王为了天下苍生,不辞辛劳地打仗,你还要去找人家复仇,太不顾大局了。还有那些反抗的刁民们,居然还要反抗,完全不体谅秦王的苦心,人家是为了你们好才来打你的,是为了你们将来过上好日子才杀你们的家人的。 由于秦始皇统一天下,已经成为历史,人们不自觉地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再加上艺术的手法,修辞的美化,不少人真的就认同《英雄》是再宣传和平,表达了良好的价值观,甚至想要把这价值观进行国际输出,而完全不自觉这价值观是多么奇葩,多么危险,多么不堪入目。 前面的话已经讲得很明白了,但我相信仍然许多人不会赞同,只会认为笔者只是在耍嘴皮子,唱反调,那我们就用《英雄》这部电影的价值逻辑,讲述同样的历史故事,看看是否同样可以接受。 某一年,蒙古人来了。蒙古人说,我们是为了天下和平,你们不要做无谓的反抗了,乖乖给我征服吧。然而某些刁民不服,非要反抗,造成了天下生灵涂炭。结果无奈蒙古人掌握了真理,因为他们是为了天下苍生嘛,是心怀天下的大英雄,屠杀了反抗者。这些反抗者不以大局为重,不是英雄。 又某一年,满人来了。满人说,我们为了天下和平,要来征服你们了,你们要乖乖听话,不要反抗。无奈还是有人不以大局为重,搞得生灵涂炭。所幸满人掌握了真理,他们心怀天下,大人不计小人过,还是顺利地维护了天下和平,成就一代英雄,然后才有那些阿拉伯数字阿哥的故事,至今抚慰着无数人的心灵。 这些事情当然已经是历史,不可更改的事实,甚至也有了部分理所当然的印象,讲起来许多人仍然会无动于衷,不能动摇《英雄》在他们心目中崇高的地位。那么,只好这样了…… 又某一年,日本人来了。日本人比之前的征服者更有诚意,拿着东亚共荣圈的蓝图而来,为了天下苍生,为了世界和平,为了共同繁荣,让他们来帮助你们,你们啥也不用管,只须乖乖听话就好了。安照《英雄》的逻辑,你们不是应该为了不生灵涂炭,为了天下和平,早早投降不就好了,那样不就成为残剑那样的大英雄了吗?而日本天皇不就成为又一个秦始皇了吗?不也是英雄吗?可你们为什么要反抗呢! 不仅反抗,而且直到今天还恨日本军国主义呢。谁现在能理直气壮地说,日本军国主义者是英雄呢?日本军国主义和秦王的铁蹄王师有什么不同?秦王认为天下应该统一,于是他就灭了六国;日本军国主义认为东亚应该统一,于是他们就发动战争。不同的只是一个成功了,一个没有成功。难道就能够因为如此,而把那些残酷的战争行为归为正义吗?假如日本人真的完全奴役了这个国家,就像之前的蒙古人、满人一样,你就能称赞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为正义的吗? 秦始皇统一天下,固然成就了今日中国的基础,但并不能改变他残暴邪恶的本质,所以百姓迅速地推翻了他。难道你还要说,反抗的百姓是邪恶,以和平的名义实行暴政的秦王或者秦二世是英雄,这是完全的颠倒是非。你把这样的丑恶历史,美化包装,还想要输出到西方,无异于让他们看到一个被美化的法西斯的故事,发动战争的希特勒倒成了英雄。假如法西斯胜利了,他们倒很可能拍一个相似的故事。就一部包裹着如此险恶价值观的,还想要获得奥斯卡的认可,假如真的成功了,那才是真正的噩梦。 许多人沉醉于电影的艺术效果,画面固然美,动作固然飘逸,但如同法西斯也用瓦格纳包装,就认同法西斯也是正义的。 现如今,国师导演又拍了国际巨片《长城》,又一次歪曲历史,颠倒是非。长城是干什么的,难道还是个未解之谜吗?丝毫不顾事实,强行设定,意淫高潮,就这尿性还想输出国际,到底是真傻还是装傻?国师导演永远不会拿奥斯卡,因为奥斯卡是狭隘的资本主义世界的评判,而国师导演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导演,这样的导演是完全不需要西方反动势力的肯定的。所以媒体界们为了政治正确,以后不要再说国师导演又又又要冲击奥斯卡了,国师导演有一颗赤诚的中国心,是不屑于拿那些落后国家的奖的。

    2021年6月

    这么多年过去了,因为过去自己的表达力不足,一些观点没有很直观的表达出来。

    现在我统一回答一下,我发现所有反对我看法的人,都是基于现在的立场,去认可秦始皇的功绩。

    这没有问题,从长远的利益来看,你怎么去颂扬秦始皇都可以。

    但是,你不可以穿越时空,去替代当时死于秦始皇铁蹄下的受害者回答,代替他们去原谅施暴者,还指责他们没有大局观。

    为了实现更大的利益,总是会有牺牲者,但是不要得了便宜还卖乖,去否定牺牲者的苦难,这非常令人恶心。

    有许多人心思单纯,喜欢接受简单明快的观点,信奉这世上有绝对正确的真理,手握真理就可以横扫一切。

    可是只要你稍微了解一点历史,就知道历史从来都是复杂且沉重的,历史中应该重视的教训,远远多于颂扬。

     5 ) 中国人的情爱、家国以及天下

    既然给了五星,总得写几点理由。

    第一次看《英雄》的时候,我也觉得浮夸空洞无法理解,但一直记得结尾处那个震撼人心的画面。在插满利箭的漆黑宫门之上,只留下一个人形的轮廓。同样是这个画面,让十几年后的我决定再看一遍。不得不惊叹张艺谋的功夫,即便你无法理解电影的意义,他依然可以用某个定格的瞬间来告诉你,什么是中国意境。

    二刷之前,我先去听了谭盾谱曲的《英雄》。大提琴的旋律延续了《卧虎藏龙》荒漠上的晚霞夕照,那段被剪取的旋律成为秦王宫、古战场一抹落日余晖的壮阔背景,像是一缕恢弘而又悠远摇荡的魂魄。鼓点、瑶琴,把江湖的气韵扩展到家国天下。战阵里黑色甲胄的秦兵击打着盾牌,高举着戈戟喊出锐不可当的冷峻气势:风风风......“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想起了埋葬地下的秦王兵马俑,其实最初的彩绘随着岁月的侵蚀褪去以后,才更接近于他们战场上真实的样子,同样是经过黄沙洗礼的严阵以待震慑宇内的威仪。

    音乐与诗一样,需要天赋的灵性,娴熟的技巧,再加上造化的运气。如果说谭盾的《英雄》里贯穿了一股气,那么张艺谋的《英雄》就是一首诗。我们之所以没看懂,是错在用叙事的眼光来评判一首诗。《英雄》的功夫里融入了古中国琴棋书画的文化元素,便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格斗技能,而展现的是一个人精神上的境界、意念和信仰,是一种艺术。如果不能理解电影中功夫的寓意,自然就无法理解冥想中的决斗,以及用衣袖抵挡万箭等等这些超乎自然常理的情景设计。其实仔细想来,这些夸张的表现手法不无中国概念。在古诗词里,在古小说里,人们如何赞美一个人的意志,如何表达自己强烈的愿望和果决的态度?《诗经》里有“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于君绝”。《三国演义》里说,张飞跨马立在当阳桥上,大喝一声,河水倒流。这些非理性的自然现象恰恰烘托出中国人高远的精神追求,是感通天地,超然物外的。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讲究“福祸相依”、“否极泰来”这样一套转化轮回相生相克的玄妙学问。比如兵法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秦王悟到最上乘的剑法是,手中无剑,心中亦无剑,谓之和平。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无名以身赴死,然而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是死得其所,虽死犹生。侠之大者,心系天下。

    一个人的痛苦,与天下相比,便不再是痛苦。赵国与秦国的仇恨,放到天下,便不再是仇恨。
    这一剑,臣必须刺。刺了这一剑,很多人会死,而大王会活着,死去的人请大王记住,那最高的境界。

    无名那虚刺的一剑,换取了秦王的醒悟,天下不是没有人能够杀你,只是人性贪婪,杀了一个嬴政,仍会有更多的嬴政来代替,如此,天下永无宁日。所以,这一剑是希望你收敛起暴戾狂妄,为天下带来和平。“王”者,三竖一横,何也?参透天地人者,方为王。这一剑也感动了秦王,身为孤独的王者,他没有料到最懂他的居然是刺杀自己的剑客。秦王惜英雄,但为了天下大义,他不得不忍痛成全无名。

    这样以退为进的表现手法,电影里还有很多。比如长空、残剑、飞雪都赞叹过无名:好快的剑。然而并非是无名的剑快,是三者将侠义的精神寄托于无名,愿意舍身助其刺秦。再比如残剑飞雪联手闯入秦宫,在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残剑明知自己有能力杀死秦王,却只是蜻蜓点水般在秦王的脖子上划了一道浅浅的口子。这就是中国人所说的度与分寸。如果要杀你,只需拼尽全力,愤身一博,这是很简单的事。而我不杀你,却要把握那恰好的气与力,给予你比死亡还要震慑的威力。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能为而不为,取舍之间,尽显一个人的境界。

    而让我最为感慨的是残剑和无名在湖心亭上的比剑。层林尽染,秋水长天的景色展现出一派宁静幽远的中国禅意。残剑的剑术与无名不相上下,两人打斗着,因为无意中一滴水溅到飞雪的面颊上,残剑因此抽身而退,守护在爱人的身边,为她抚去脸上的水渍。这时无名的攻势仍在,然而见残剑无心恋战,在关键时刻,无名竭力抽回了已经蓄势待发直刺残剑的那一剑。是什么使得一个人能胜而不愿胜,是对手情有所钟,生死度外的境界。

    《英雄》以一个刺秦的故事展现了中国人的情爱、家国与天下。有情侣的贞信,有志士的风骨,有侠者的大义。张艺谋以唯美的诗境,绚烂的画面,磅礴的声势铺展出一个极致的江湖。而我不得不说的是,飞雪刺向残剑的剑。有人还细数过,红衣一剑,蓝衣一剑,白衣三剑,一共五剑。无论如何,残剑总是躲不开飞雪的剑。

    第一剑是纯粹的情杀。飞雪因与残剑的感情纠葛,由爱生恨,刺死了残剑。这一剑没有骗过秦王,因为这只是普通人的情爱境界,绝非残剑飞雪这般光明磊落志存高远的品行所为。而情爱是如此的浓烈,像西风卷起霜天的满地黄叶,浸染了鲜红的血,连死亡也变得如此凄美。如月去寻飞雪报仇,飞雪已心如死灰,像这纷纷凋零的秋叶一般,四处飘摇,避无可避。而如月却悲愤交加,穷追不舍,可她再不甘,再不舍,已经追不回逝去的爱人。轻柔悠缓的女声应着鼓点而起,像无尽的情丝在绵长哀怨中婉转,又似香炉里最后腾空弥散的那一缕青烟。

    第二剑是飞雪在家国和情爱之间做出的抉择。如果我们中间必须有人做出牺牲,我希望那个人是我。我刺你这一剑,是要你答应我,好好活下去。蓝色象征着高洁旷达的家国情怀,绿色则代表淡泊宁静的情爱境界。如果你决定为了家国而牺牲,我必不离不弃追随你而去。残剑飞雪,生死相守,人不离人,剑不离剑。飞雪说,等刺秦成功了,我们就回家。那里没有剑,也没有剑客。只有一个男人,一个女人。等我们都卸任了所有的社会属性以及家庭角色,才能看到真正的彼此。我们每天都说,回家,回家。是不是真的回到了你心里的那个家?为什么当我们看到路边牵手而行的老人会觉得那样温暖,是因为,人生到了那时,他们终于只剩下了彼此。

    最后一剑,是残剑在天下与情爱之间做出的抉择。白色是对纯净爱情的哀悼,也是向那个即将结束的战乱时代的最后缅怀。我开始在想,为什么飞雪不能理解爱人心中的天下,成全他,然后一起回家。这样就显得太平和了,没有戏剧的矛盾效果。虽然知道是这样,但飞雪刺那一剑的时候,还是会哭。

    “你心里只有天下!”
    “还有你!”

    原来相比于男人心中的天下,女人的天下要狭隘得多。这样的对白好像很熟悉,很多电影电视剧里都有吧。只是这一次,听起来竟然特别感动,特别真实,什么鬼?当不必做出选择的时候,这样的话也就在含混不清中变得暧昧不明,带着两者兼可得的侥幸的虚伪,当然不足信。

    “你要如何才信?”
    “拔剑!”
    “当初我们相识的时候,你也要我拔剑。”
    “你如何才信?”
    “我只要你拔剑。”
    “你为何不挡我的剑?”
    “这样你就信了。”

    那一剑既忠于了他心中的天下,也成全了他们彼此的爱情。死亡是爱情升华的美的仪式,我们一起回家。不知道如果轮到我,会不会理解那样的天下,但还好不会轮到我,那只是一个故事。不过,我仍然想或真心或虚荣的说一句,残剑的“剑”字真好,飞雪的眼睛真美。

     6 ) 最受争议电影,名不虚传

        这部电影被誉为最受争议电影,今天算是领教了,果然是名不虚传。受争议这个词的最高境界是让同一个人对同一个事有不同看法,吓得我差点以为自己精神分裂。
        第一次看《英雄》是11,上高中。那个时候看电影看得是明星,看得是热闹,而且当时自认为看过好多武侠片,已经不再追求漫天飞舞加上各种爆炸的“神功武打”片了,以为自己已经上升了一个层次,那个时候看《英雄》觉得莫名其妙,甄子丹装蛋、李连杰面瘫、梁朝伟摆POSS、张曼玉也不再好看,而且结构乱套,画面全是假的、剧情还非常扯淡。总而言之不知道张艺谋领着这些明星在干吗,拍写真还是练舞蹈?有事就说事,干什么大风刮得漫天沙子,绸子飞的漫天都是。最关键是宣传花了那么多钱,最后一看电影让人有点瞠目结舌,我当时看睡着了2次,醒来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也许当时真的没看懂,一直有疑惑,所以决定又看一遍,时隔11年,自己见得多了,懂得多了,真正可以用“欣赏”二字去看一部“作品”的时候再去看《英雄》我突然以为自己精神分裂或者失忆了,看完以后发现这部电影惊着我了。
       《英雄》算是中国电影转型过程中一个标志性的影片,也是一部商业片,但是他的层次我觉得要远远高于商业片,我不太懂艺术,但是我会感觉出这部电影艺术感很浓郁,别拿这里的武打效果跟《叶问》去比,一个是苹果一个橘子,不是一种东西!作为一部电影,你要问为什么把剑往水里点都能飞那么高,你用物理公式去算,那完全没意思了。作者想让我们看的不是科学,是美感!
        说剧情,小时候没看懂是因为逻辑性思维不强,这样的反复对话,反复回忆反复猜想,才更能让人觉得结果很震撼。这四个高手都想杀秦王,如果直接就从他们小时候学武开始,彼此各种爱恨情仇,最后一起去刺秦然后都死了,这样有意思吗?如果四个剑客同仇敌忾,最后秦王被杀了,你吐不吐?如果最后大家都让秦王的三千铁甲乱刃分尸,你会震撼吗?相信也不会,这里面有爱情,有友情,还有英雄气,英雄为报仇不怕死,这都有,但是这里所说的主题却不是这些,说的是明明知道秦王是暴君,明明十步一杀轻松刺秦,但是为了将来的天下统一、和平,而改变初衷抛弃国仇家恨甘愿赴死,这样说你会震撼吗?反正我是震撼了。
       再说演员,你会看出长空的仗义、残剑的胸怀、飞雪的嫉恶如仇、无名的勇武和果敢,每个人都是鲜明的都是活的。残剑和飞雪的爱情也是至死不渝的,这都表现出来了。不知道有没有注意到,刚开始无名说的故事中,演员都表情木讷,台词无理惜字如金,特别是残剑和飞雪,服装、造型和化妆上都比较夸张,背景华丽飘渺;而秦王猜测的故事中演员台词多了起来,人物有了点性格特点,服装造型化妆都没那么夸张了,背景柔美了很多;而最后无名说出真相的时候,表现的是人物表情丰富真实,台词接近现实,语气平白,服装素雅,基本都是素颜,背景也自然很多。这是因为第一个阶段完全是假的,是无名编出来的故事,所以很夸张。第二阶段,秦王用自己见到的而联想出来的的,半真半假,贴近了现实。而最后一阶段就是真实的,仿佛从传说中走到了现实,所以人也更生动,各方面也都现实。我觉得要有层次的去看,而不是一把抓从头看到尾一头雾水。
        这是我的理解,用我现在的理解再去看《英雄》觉得非常好。背景故事好,结局很震撼;演员演得好,该夸张的夸张,该真实的真实,该造型的时候造型,改丰富的时候丰富;艺术效果好,无论是故事还是现实,无论是华丽还淡雅还是真实,都能让人看出美来。特技效果好,故事衔接也好,英雄主义、爱情、胸怀都有表达而且表达的都很好。不能说十全十美,但我觉得十全九美没的说。用中国的历史,中国文化,中国的美感、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拍出来的电影,你要是非跟哪个国外著名影片往一起靠、一起比那我觉就没意思了。
        都说《夜宴》是冯小刚最次的一部电影,但是冯小刚坚持说自己这部《夜宴》是电影美学中的一个巅峰。一部电影,如同一幅画,作者有作者的意思,但看画人有看画人的感觉。总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说好你别骂我,你说不好我也不管你。我说的是我的理解,理解我的人希望能给你们点灵感,也同样想分享你们的感悟。

     短评

    没有感情的电影,怎么能打动人呢

    5分钟前
    • 小熊熊熊啊
    • 还行

    这片拥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在中国电影史上也有一定位置,但是作为武侠电影,不能没有灵魂...

    9分钟前
    • 大宸
    • 推荐

    片子本身还行 但影响太坏……

    14分钟前
    • 麻木粮姜
    • 还行

    我觉得要是把张艺谋的名字换成一个老外的名字,估计这电影能拿满分了。然后一群人又在叫:这电影真是神作,中国就是出不了这种导演。【看透

    18分钟前
    • 晏己
    • 力荐

    我认为是被严重低估的片 天下与侠这样抽象的大概念 在电影中也用象征性与概括性的大概念来描述 同时也将情感与行为简单化 整个故事建立在这个逻辑上 在我看来是非常妙的

    21分钟前
    • 大怪
    • 力荐

    看过“十面埋伏”和“无极”后,调高评级

    26分钟前
    • 犀牛
    • 还行

    搞什么搞,想打想搞霸权就搞,还给自己找借口,一副“其实我是为了天下百姓才发动战争你们都不懂我的心”的狗屁表情,陈凯歌你真是为了秦始皇煞费苦心啊

    28分钟前
    • 推荐

    一部被低估的电影,堪称绝唱。时间会证明这是一部好电影。

    33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如果导演不是国师,这片子在豆瓣至少8分以上。

    34分钟前
    • 希尔德
    • 力荐

    秦地飞雪,夜挂如月。一曲长天,霜冷残剑。干戈无名,狐悲秦王。

    39分钟前
    • 長閑
    • 推荐

    中国电影史上里程碑似的作品。从此,国产商业大片在中国的电影土地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40分钟前
    • 战国客
    • 力荐

    我非常喜欢的电影,每次看到有人骂就想站出来为它说话.

    45分钟前
    • 寂地
    • 力荐

    老谋子学王家卫不成功之作,但这部片子在欧美的影响相当深远。分叙的主题感和武打设计部分不错,值得一提的是画面、音效、色彩等,在国外常常被拿来当作家庭影院的试机片。

    48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2星—3星—4星-百看不厌

    50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力荐

    其实我觉得还可以,至少视觉上是过关的

    51分钟前
    • 徐小花
    • 推荐

    至少是中国影史的里程碑,把《东邪西毒》和《卧虎藏龙》学了个遍,可惜色彩再浓烈,情感却不足以打动人,即使是同一拨演员,表现亦是天差地别;不断反转地转述故事,除了推进剧情功能外,编剧是有点野心的,不过台词仍是蠢;特效和大场面,与其后来的作品,几乎就是各种翻版。

    53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不比无极夜宴好多了嘛

    56分钟前
    • 杜扬Seatory
    • 推荐

    其实没那么差的,只是他出现在一个基本没什么烂片的时代,那时候虽然我天朝的票房还未爆发,但观众的底线还很高,如果放在被大大大烂片虐惯了的今天估计又是另一番光景了

    59分钟前
    • 大耳朵图图_
    • 推荐

    无论有多少人骂,但是《英雄》是让我真正开始喜欢电影的一部影片,是一种启蒙,从喜欢到狂热,一遍又一遍,台词滚瓜烂熟,记得第一遍看的时候,生怕错过一个镜头,这种感觉,之后再也没有了。

    1小时前
    • 心生
    • 力荐

    在片里位置很固定的陈道明说,《英雄》是著名导演对我的一种考验。我希望这种考验以后最好别有。

    1小时前
    • 大头绿豆
    • 较差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