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邵氏电影 独臂刀

    独臂刀

    评分:
    0.0很差

    分类:邵氏电影中国香港1967

    主演:王羽,潘迎紫,焦姣,田丰,陈燕燕 

    导演:张彻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贼王之王

    • HD高清

      蔡李佛小子

    • HD中字

      荡寇志

    • HD

      缘份

    • HD

      貂蝉

    • HD

      没有老公的日子

    • HD

      审死官粤语版

    • HD

      玉钗盟

     剧照

    独臂刀 剧照 NO.1独臂刀 剧照 NO.2独臂刀 剧照 NO.3独臂刀 剧照 NO.4独臂刀 剧照 NO.5独臂刀 剧照 NO.6独臂刀 剧照 NO.16独臂刀 剧照 NO.17独臂刀 剧照 NO.18独臂刀 剧照 NO.19独臂刀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大侠齐如丰将为救他而身亡的仆人方诚的儿子方刚(王羽)抚养成人后,欲立其为掌门人,此举引来方刚师兄的嫉妒。追求方刚不成的齐如丰的女儿齐佩联合师兄与方刚比武,却失手砍断方刚右臂,方刚负伤逃离齐家。   只剩左臂的方刚被少女小蛮(焦姣)救下后一度意志消沉,但终在小蛮的鼓励下重获信心,凭借小蛮父亲留下的秘籍《左手图谱》练成“左手神刀”绝技。齐如丰的仇家笑面二郎和长臂神魔将齐的弟子系数杀尽,并囚禁了齐佩和齐如丰。顾及师恩,方刚决意不计前嫌助齐家一力。

     长篇影评

     1 ) 电影印象之独臂侠客

    很多年后杨过回忆起往事,总还记得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刁蛮的小姐手中利剑恣意的一挥,却造成了对他一生都不能抹去的伤害,直到化为尘,化为土。悲愤交加,却终于无可奈何,面孔扭曲的埋下自己的右手,电光闪过的他残缺了的忧伤身影凝固在千百年后的传说之中。

    巴尔扎克说过,第一个把姑娘比做花儿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才。但或者张彻也仅仅是想把那心中钦羡已久的形象付诸于荧幕,只是当艺术受困于匮乏的想象力,黯然销魂掌也只能是单掌作揖似的缓缓推出,郭芙对杨过另人遐想的暧昧变做了齐佩直接赤裸的表白。一样的孤苦伶仃,一样的为师兄弟所不容,一样的刁蛮小姐,一样的断去右臂,然后愤然离去,山野之间,自生自灭。略显奶气的王羽似乎有些残缺才会更显得英伟异常,“银鹏”脸上的刀疤,方刚的便是断臂。而张彻的价值观也大多逃不脱劳动人民最朴实的愿望表达,故事的发展常常靠做作的刻意来进行,于是独居的姑娘一定会在暴风雨夜里救起重伤的少年,然后再深深的爱上他,离不了柴米油盐,却又似看破世事,男人争的就是名利,名利又有何用?那比得上我织你耕的快乐。所以对于恶人们的挑衅,一再的回避,一再的忍让,不争未必是看破世事,或者也只是无可奈何的心灰意冷,在恶人们的大笑下黯然的低下头颅,废人,我已经是个废人了。

    进一步山崩地裂,退一步海阔天空,能忍则忍,但忍无可忍则无须再忍,当懦弱者的愤怒挥刀向更弱者时,当卑鄙者的阴谋施计向恩师时,男人的血气又如何不沸腾呢。于是恰如其分的残缺了的武功秘笈,残臂、残刀、残卷,所有的残缺竟汇聚成完美的一体,劳动人民最朴实的愿望终于在独臂少年的单刀下实现,多年恩怨,一夕了却。但美好的想法却只有粗糙的表现,单臂一挥是永远用不老的招式,慢镜头突出的吊着威亚的凌空跳跃暴露了一代宗师的审美趣味,而那些在打斗边缘跳跃吆喝着的哥们更只能让人无可奈何的苦笑。

    一战成名,却又视名利为粪土,只因我的好姑娘,但芸芸众生坐过抽水马桶的又有几个甘心愿意回去蹲茅坑呢。或许也正因如此才更加显的可敬,人生不是一直都在虚妄的尊敬里徘徊前进吗。

    如果说《独臂刀》是部独臂侠客形象的一次较为成功的影像呈现的话,那么两年之后同样是张彻导演,王羽主演的续集《独臂刀王》则是一部纯粹的狗尾续貂,它的意义只在于赚钱。滥觞于60、70年代武侠小说里的情节被张彻毫无新意且极其简化的搬上银幕,之前隐世的方刚此时已成为传说中的世外高人,隐居山林与小蛮你织我耕。但惬意的生活总会被江湖上自以为是的跳梁小丑所侵扰,于是乎又是东方侠者所固有的忍无可忍则无须再忍,大打出手,过程竟恰如通关游戏一般,自然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独臂大侠在鲜血淋漓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只是之前刻意仇视名利的小蛮却对那刻着“独臂刀王”的金牌表现了不一般的热情,让人唏嘘,尽管在劳动人民最朴实的愿望里,他们又回到了隐世的山野生活,但饮食男女们,真正又有几个不向往抽水马桶的呢?

    张彻对于独臂侠客的偏爱或者并不一定是他本人的强烈意愿,这里有很多因素,在当时香港电影以娱乐为主,工业化细分有相当程度的环境下,基本没有独立制片可言,每拍一部电影都有公司的具体日程。就如张彻其实并不一定想拍《大醉侠》的续集《金燕子》,只是胡金铨那时已远赴台湾罢了。老实说,没有了金庸故事的《新独臂刀》显得更加幼稚,大侠龙异之独特的成名癖好只能存在于先锋派的理论之中,况且其种种阴谋对于手下弟子的毫不避讳,人多口杂,又如何在江湖上保持声誉呢,莫非龙异之是属鸵鸟的?并且影片本身就有其弟子在小酒馆里肆意议论师父行为的段落,情节多有矛盾,前后都照顾不到。应该说龙异之这个形象很大程度上取自于金庸的岳不群,但相对于岳不群的老谋深算,龙异之简直如玩过家家般可笑,

    总的来说,张彻的想象力,及艺术的表现力都值得商榷。就如张彻的主人公们大都一如既往的一袭白衣,身中N刀,盘肠大战,最后把敌人杀尽,然后再吐血而亡,“银鹏”(《金燕子》)如此,骆逸如此(《保镖》),关风义(《洪拳小子》)亦如此,马永贞也如此。在这点上,无论是方刚,还是雷力(《新独臂刀》)似乎都幸运的多,身中数刀有,把敌人杀尽有,但都不用吐血而死。正如之前说过的,这些侠者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都体现了广大老百姓最朴实的愿望,在面对恶势力时,都渴望有一个完美的形象从天而降,惩歼除恶。再往远一点说,这类武侠片都具有一定的革命性,影片中通常都缺乏一个完全的政府形象,像《五毒》里的县衙事实上也是官匪一气,而恶势力通常就是最广泛的势力,老百姓有苦难言,忍气吞声,此刻侠者们适时而出,振臂一挥,荡清余孽,这些都是观众喜爱看到的,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时期尤其如此。但张彻多安排主人公最后死去,一方面增加了影片悲壮的感染力,另一方面也是对永远恶势力的无可奈何。

    《新独臂刀》里雷力一样是断臂后隐于世间,不问世事,不甘但却无奈的过着小酒倌的生活。不明白的是为什么美少女都喜欢断臂少年,或者之后引出的那句话才是张彻做这些铺垫的原因,当巴蕉乞求父亲将宝刀送予她以为的不识武功的残废少年以防欺辱时,巴铁匠语重心长的说到,没有宝刀他或者只是受欺辱,有了宝刀他可能就连命都没有了。用刀剑者也常为刀剑所伤,世间之人又有几人真正明白这个道理呢,但或者这个道理本身就没什么意义。

    不同于方刚的血海深仇,及师门恩怨,雷力的遭遇在于他的年轻气盛和遇人不熟,而封俊杰的出现恰让他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于是以后的故事彻底的建立在两个男人的一见钟情之上,士为知己者死的气概,恰如要离之于孙武,荆轲之于燕丹。当得知封俊杰又不可避免的死在龙异之可笑的游戏中时,雷力毫不犹豫地拿起丢下三年的宝刀,愤然前往,视死如归。但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读书人也讲究三年荒个秀才,三年不锻炼且没有武功秘笈的雷力竟然独臂单刀从山下杀到山上,屹立于无数的尸体之上,令人唏嘘,而面对三年前两臂双刀尚打不过的龙异之,此时张彻只用几个插入的抛东西的杂技镜头就交待了,实在让人难以信服,茫然觉得可笑。影片的结局自然又是英雄美人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不知道那时尚是少年的徐克在看到这些影片时又是什么样的情感呢,钦佩还是遗憾?那同样深埋于其内心之中的独臂男人竟就是这个模样吗,沧桑不够,传说不足。于是很多很多很多年以后,早已功成名就的徐克终于以按耐不住的欲望翻拍了张彻的《独臂刀》,这时它的名字叫《刀》。不可否认的是《刀》的故事梗概与《独臂刀》十分相似,而且可以猜想“炼锋号”的灵感大约也就是来自于《新独臂刀》里的巴铁匠。但那风吹大漠的豪情本身就平添了故事的沧桑,一个全然不同的空间带给人视觉上更大的新鲜感,而大陆外景的真实感也远不是邵式片厂可笑的道具所能比拟的。徐克的电影理念和其对技术上的追求几乎超过其同时代的所有香港动作片导演,多机位频切,镜头的推、拉、摇、晃,及特写镜头和广角镜头的用运所表现出的武侠世界远非张彻近似记录式的笨拙且刻意的打斗所能相比。那熊欣欣扮演的飞龙大叫着,“快一点,快一点,这么慢怎么在江湖上混。”不就正是徐克一直以来执着追求的吗。可以说,徐克武侠电影的出现在香港的动作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他极大的提升了武侠电影的内容和中国观众对动作片的审美品位。

    情窦初开的小灵对定安或者铁头的情感远没有其急于证明自己已经长大的情感更加强烈,对两人的暧昧增加了影片的趣味性。而断臂后的定安终于也没有堕入俗不可耐的美女爱英雄的情节之中。向来被人在演技上诟病的赵文卓在断臂后醒来的早上痛彻心肺的喊叫也远比王羽激烈后立马对焦娇说,“对不起,我刚才太失礼了。”更显得真实流畅。当隔空劈树已成为笑话,徐克用带链的断刀绕出眩目的旋转,依然是,残臂、残刀、残卷,但速度才是决定生死的关键,单臂一挥的伟大早已在历史中被遗忘,想要杀人,你就要比别人更快。当恩怨已了,一切又恢复往日的平静,当日的厮杀已成为风漠里传颂的故事,世事变迁,青丝白发,只留下少年们灿烂的笑鄢涌上心头,在嘴角划出一抹淡然的安详。

    2007年5月23日星期三 江苏徐州。

    影片资料:

    《独臂刀》:导演:张彻。主演:王羽、焦娇、潘迎紫。1967年。

    《独臂刀王》:导演:张彻。主演:王羽、焦娇。 1969年。

    《新独臂刀》:导演:张彻。主演:姜大卫、狄龙、李菁。 1971年。

    《刀》:导演:徐克。主演:赵文卓、陈豪、桑妮。1995年。

     2 ) 配乐来自美国电影duel at diablo

    没想到这么经典的配乐竟然是抄袭美国西部片的!香港电影人真是太肤浅了!除了抄就是抄!没想到这么经典的配乐竟然是抄袭美国西部片的!香港电影人真是太肤浅了!除了抄就是抄!没想到这么经典的配乐竟然是抄袭美国西部片的!香港电影人真是太肤浅了!除了抄就是抄!没想到这么经典的配乐竟然是抄袭美国西部片的!香港电影人真是太肤浅了!除了抄就是抄!没想到这么经典的配乐竟然是抄袭美国西部片的!香港电影人真是太肤浅了!除了抄就是抄!没想到这么经典的配乐竟然是抄袭美国西部片的!香港电影人真是太肤浅了!除了抄就是抄!

     3 ) 邵氏武打片•张彻02|既是开始,亦是巅峰

    张彻并非出手就是成名作。此前他还拍过三部武侠片,都是王羽主演。《虎侠歼仇》(1966)是部黑白片,现在很难看到;《边城三侠》(1966)是对五社英雄《三匹之侍》的拙劣翻拍;《断肠剑》(1967)还插入黄梅调和神怪武侠那一套,拍得不伦不类。没想时隔数月,张彻及其班底(主演王羽,武指刘家良、唐佳)皆进步神速,竟拍出《独臂刀》这部划时代的武侠力作。

    《独臂刀》(1967)

    《独臂刀》剧照

    《独臂刀》故事精彩,情感细腻,既有侠之大者,也有儿女情长。王羽气质刚毅,表演精彩,他所饰演的方刚,既有忍辱负重的悲情,也有淡泊潇洒的气度。李仁港曾拍过新一版的《独臂刀》,他说张彻这部电影给他的最深感受便是“信念”,明知不可为而为,道出一个人存在的意义。

    李仁港的话说明,《独臂刀》并非侥幸获得“划时代武侠力作”这样的地位。《独臂刀》树立了武侠片的价值观,或者说,是辩明了武侠片的价值观。起到这个作用的,是小蛮(焦姣)这个角色。她有江湖儿女的身世,并非一般的乡下姑娘。所以她除了善良、本分之外,她会爱上这样的方刚,将家传的半本刀谱给了他,是她成就了方钢。另一方面,她以朴素的家庭价值观,抵御武侠片中的江湖信条:“江湖子弟,他们为了什么师门名誉,就连性命都不顾了。这种人逞英雄、争面子,看上去有义气、有血性,堂堂的男儿,最容易使女人迷惑,喜欢上他们”。方刚这个有“信念”的侠客形象,正是因小蛮的存在而得到萃取提炼,而得以凝固,否则定会变得泛泛无奇。

    ——“我就一点儿比不上那乡下姑娘?”

    ——“比不上!”

    方刚对齐佩(潘迎紫)的回答斩金截铁,为小蛮正名,太酷了!甚至可以说也为杨过向郭芙出了一口恶气。

    影片的造型感极强。长臂神魔(杨志卿)背缚五支标枪的神秘背影,王羽手举断刀的pose,谷峰、王羽、郑雷赤裸的强壮上身,奇门武器“金刀锁”及其一连套杀人法门,这些放在1967年的电影里,能不吸引人吗?后来徐克翻拍的《刀》,学了个十足。

    配乐、摄影美而且有力,与影片沉缓有力的节奏相得益彰。将手持摄影引入武侠片,是张彻的一项突破。当时摄影师不肯如此拍,张彻就提拔了一个摄影助理(邝汉乐)来拍。剧情逻辑、剪辑、配乐都有一两处失误,但瑕不掩瑜。

    娱乐性一直是武打片的主要诉求,邵氏中后期武打片基本没有价值观。张彻自己首当其冲,拍了续集《独臂刀王》(1969),把“独臂刀方刚”升级为“独臂刀王方刚大侠”,虽然范儿十足,剧情却只是仿照《椿三十郎》,毫无新意。邵氏武侠二十年间,比《独臂刀》打得更漂亮的武侠片多了去,但是武侠片的价值观再无进境。

     4 ) 如何让《独臂刀》《新独臂刀》《醉猴(马骝)》《疯猴》跳出倪匡式套路的粗疏 以及角色的尴尬

    如何让《醉猴(马骝)》《疯猴》《独臂刀》《新独臂刀》跳出倪匡式套路的粗疏 以及角色的尴尬

    //www.douban.com/people/1180239/reviews 之前三个多月的评述链接

    2003年的《醉猴(马骝)》应该是刘家良师傅最后一部导演作品,吴京算不上是男主角,甚至戏份可能都没有另一位喜欢速写画猴的“晚生小辈”多。这片不可能不让人联想起1979年的《疯猴》来,导演还是刘家良,编剧是倪匡,那片同样可以叫《醉猴》,甚至会更贴切一点,因为一开始刘家良的角色爱喝酒,于是酒后误事,中了反派的奸计,“猴”落平阳后,就遇到小侯所演的这么一位徒弟,人如其名,而要是说到“疯”,醉后耍酒疯,醉与疯,本来就是一路的。

    《疯猴》里的反派由罗烈饰演,他是个很奇怪的反派,似乎也谈不上是个武痴,好象也不是很想称霸武林,毕竟这种口号从一部民国功夫片角色的嘴里说出来,总是不太得体的。罗烈的角色好象就是为了跟刘家良过不去,安排一出酒色大局,让刘以为自己酒后乱性,污辱了罗烈角色的老婆……当然这种计策也算不上稀奇或高明,而更稀奇,或者有点匪夷所思的地方在于,接下来惠英红扮演的刘的妹妹,提出自己可以给罗烈当妾,这其实已经是很大的牺牲,甚至是不平等条约,而在这之前,还有一种待选的惩罚,就是把刘家良角色的手打残,等于是废了他的猴拳……所以当惠英红提出当妾时,想来这两种惩罚是二选一的,未曾想到头来是成了一个赎罪套餐,小妾也当,猴拳也废,真是何苦来哉。

    当然可能有人会说,这不就是一部功夫片嘛,不管是79年的,还是03年的,差不多就行了,只要开头让刘家良的角色能从高处落到谷地,就成了,管他是中了A号奸计套餐,还是B号,或是AB号一起来?

    但问题是,当刘家良猴落平阳之后,他可以浑身散发一种落魄英雄的痛苦,惆怅,甚至是某种潇洒的时候,却置另外一个角色于无比尴尬的境地,在《疯猴》中那就是惠英红的角色,她接下来就一直在做小妾,直到小侯过来闹事加偷听,才知道当年是中了奸计,这几乎已经不只是智商的问题了,更要命的是,当她和罗烈摊牌闹翻之后,就被悄无生息的干掉了,好象她那不需要正面表现的死,只是为了激发刘家良角色最后的怒火,而已。

    倪匡笔下的这个由惠英红扮演的女角,与其说是过场角色,还不如说完全是工具式,或者是扭曲的。同样,这与其说是倪匡这样的“承包”邵式大部分武侠片的编剧,不愿去细究的角色,还不如说是他压根不会处理的人物。

    跟惠英红那角色,同样处于尴尬境地的,在03年的《醉猴》里也有,倒不是吴京所演的,而是戚冠军演的总镖头。因为本来刘家良角色的弟弟文豹已经非常坏了,为了走私鸦片的事,就要干掉大哥,但问题是他虽然“大义灭亲”干掉大哥后,上面还有总镖头压他一头……也难怪总镖头在看到文豹亲手干掉哥哥后,不由“赞”他一句,真是心狠手辣啊。想来也是没别的话可说了。戚冠军的尴尬,跟惠英红虽然性质不同,但尴尬程度是不相上下的,因为他演的总镖头看起来不比文豹坏到哪去,也没有深谋远虑,更大的阴谋,也没防着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的文豹,最后甚至也没被后者为了再上位,直接铲除……那他这个反派大哥真的当得很窝囊,没有多少存在的理由。

    邵氏在全盛时期应该拍了无数的电影,特别是武侠和功夫片,但问题在于,虽然产量惊人,观众也算买账,但模式实在重复得太多,好象靠三板斧就能吃香喝辣好多年。当然这不只是邵氏存在的问题,后来所谓黄金时代的香港电影还是如此,没强多少,所以所谓的跟风只是表象,内在的还是不求创意新鲜,是观念层面的懒惰。

    而像《疯猴》《醉猴》这样的故事模式,往前推,那就是倪匡的另外两部系列作1967年的《独臂刀》和1971年的《新独臂刀》,如果用所谓的一句话来概括剧情,那就是英雄遭难,沦落到最底层,再触底反弹,铲除反派,匡扶正义。当然不是能用一句话说出来的,就是什么高概念,那种没重复了无数遍的一句话剧情,概念再高,也是虚高的,甚至是早就低到尘埃里去也。

    两版《独臂刀》,演员有变动,角色也有变化,像谷峰在第一部里是一开始就死的忠义家丁,而在新版里,则是最后一个死的大反派,这倒是有点后来《杀破狼》里正反转换的意思,但除了宣扬一种因果轮回之外,也看不出更深的意义在。王羽那部,倪匡几乎是直接照搬《神雕侠侣》里的剧情,也不知他的好友金庸对此是什么看法……

    但问题是,就算是照搬武侠名著,还是有非常尴尬的角色在,而且程度在我看来,也不输《疯猴》里的惠英红,那就是潘迎紫所演的好比郭芙的角色,她因为一时意气就砍了王羽角色的右臂,后来再相逢时,还直言是后者喜欢她,但被否认后,才说出是自己一直以来都喜欢着王羽……王羽的角色相当于杨过,过儿是个大反派的儿子,所以幼时遭到排挤,还是说得过去的,但王羽的角色不太一样,他的老爹护主有功,在临死之前希望老爷收儿子为徒。但与此同时田丰所演的师父在训斥另外两个徒弟时,却直言他们都是骄纵狂妄之徒,是家长管不了,才送到他这里来的,难不成田老师这里是问题儿童管教单位吗?这不就是故意要为这一对徒弟和他的女儿欺负王羽,继而斩臂,多加一层理由吗?

    还是之前的那个说法,你可以说这是功夫片,武侠片,不用计较太多,但我关心的是,这么设计,与惠英红的角色类似,让潘迎紫所演的女角,不管是开头,还是结尾都显得莫名其妙,无比尴尬,好象她的没理由,“无厘头”,只是为了衬托王羽角色的以德报怨,大仁大义。

    再说《新独臂刀》,倪匡此时可能意识到了一些以上提到的问题,当然也可能只是下意识的,于是跟旧版最大的不同,是加入了狄龙的角色,这在老版中是没有对应的。新版中没有“郭芙”,而只有反派谷峰,这个反派其实也很奇怪,他不是一个简单的“岳不群”式的角色,而是一直防范着江湖中有新人冒头,威胁到自己的位子,但他也不像“裘千丈”,是个欺世盗名的家伙,而是真有武功的,在对战中用绝招,是能赢得了一般少侠的,但他却非要事先设局诬陷对方,然后逼他们“自残”,而且他对自己的徒弟,也同样心狠手辣。谷峰所演的这一角色,其实跟《疯猴》里的罗烈差不多,以一般的思维,甚至是纯粹的武侠思维,你都搞不懂他到底想干吗?可能就好比一个神偷,江湖传闻这天底下没什么东西他偷不到手的,但也正因此,他对偷宝贝没有兴趣,而是到“超市”里去偷小东西,可能还会提前通知他要来偷了,是在第几排货架的什么物品,而且能成功躲过监视器……这个听起来虽然扭曲,但没准还有点趣味,正如同有的有钱人就喜欢偷小东西,觉得是刺激,但问题是,倪匡在处理谷峰和罗烈所演的这两个反派时,并未有意识的向古怪,扭曲的“恶趣味”路线上走,而依然表面上是个普通的反派,做的却是很莫名其妙的破事。

    再说,狄龙角色的出现,表面上看好象是解决了尴尬,但实际上只是偷换了概念或“性别”,他这个角色跟姜大卫所演的,实际上是一体的,不管是哪个方面都是如此,他只是把姜大卫之前经历的,又“演”了一遍,所以与其说两人之间的关系是知己,或者是某种同性情谊,还不如说就是一个人,这本质上并没有改变那个隐藏的,或者潜在的尴尬角色的问题,只是将男主角分了一个身出来,于是问题表面上是解决了,但实际上只是编导“视而不见”。

    小结一下,《疯,醉,独,新》两套四部功夫或武侠片,在故事模式上几乎都属一类“样板”,而且在人物塑造上,除了英雄落寞之外,还都有一个“尴尬”的角色,大多是女性角色,当然也有《醉猴》里戚冠军这样的男性角色,也一样会负责尴尬的职能。至于之后的双雄设置,至少在我看来,只是将男主角分了个身,把此类故事的尴尬角色“漏洞”,象征性的“粉饰”了一下,实际上并没有实质性的解决。

    当然日后还有徐克所谓的女性武侠角色,但不难发现在其中大多数的女角,还是以男装的打扮出现,甚至包括男人的强硬性格,最典型的自然是林青霞的角色与造型设计,与其说这是角色设置的胜利,还不如只是长相与造型的一时成功。不难想象,如果将林青霞所扮演的几个经典角色,统统换成男性演员,虽然魅力上会有打折,但究其本质,还是相通的,不会有太大的区别。

    接下来,就跟之前一样,分析,评判是一回事,但很难让人信服,毕竟很多人下意识的反应就是,你行你上,所以还得进入“我的设想是”环节……

    首先对于《疯猴》,罗烈的反派很变态,而那个布的局更古怪,惠英红所扮演的妹妹,也可以说实在是辜负了这后半辈子……那解决的办法呢,我个人认为还是让这个所谓的局,就是由惠英红的角色来设的,虽然这样子让人感觉这女角有点古龙的阴谋论味道,但应该还是无伤大雅的。紧扣原版《疯猴》里的元素,惠英红的角色小时候并不想学戏,是刘家良演的哥哥一直逼着她学,她忍受了整个童年,以为成年后会慢慢习惯,慢慢喜欢上演戏,但并不是如此,越来越讨厌,但平时不敢表露出来。再加上刘大哥嗜酒如命,酒后乱性,有一回甚至要对惠英红这位妹妹无礼,虽然事情没有闹到不可收拾,而酒醒之后,刘家良也什么都不记得了,他清醒时还是个好大哥的模样,但惠英红为了自己日后的幸福着想,觉得事情不能这么下去了,而这时她因为应酬的缘故,跟罗烈走得很近,两人之前渐有情愫,但惠英红知道以刘家良的脾气,长兄为父,他一定不会同意她嫁给罗烈这样的“浪荡子”……正在为难之际,罗烈和惠英红设下一计,就是影片中那个乍看上去很奇怪的计谋,特别是后来对于刘家良的双重惩罚,就是既要让妹妹去当妾,还要废了哥哥的双手,而后者是罗烈事先没提及的,好象是临时起意,但实际上他早就嫉妒刘家良的功夫,一直想找由头去废掉,而后来惠英红虽然察觉又多了废猴拳的戏码,但因为自己也是设局者之一,所以无法阻止,只能任由事情发展下去……而结果,刘家良的角色双手被废,不能再演戏,只能在街头以耍猴戏为生,而且不再喝酒,事情也算是没有往更坏的方向发展……后面当然是真相揭穿,但不是罗烈这个笨拙的计策竟然可以瞒妾室小红这么多年,而是小红自己也是布局的一份子,计在心头口难开。刘家良起初不明白当年自己错在哪里,惠英红此时和盘托出,刘家良懊悔,发现自己比想象中还要不堪,接下来他当然没什么脸“复仇”,但身边的弟子小侯岂肯罢休,惠英红就算了,对罗烈,那一定是要讨还一份公道的。

    接着是《醉猴》,上文提过此片最大的问题是戚冠军所演的总镖头,但跟文豹的角色是重合的,后者是极端的心狠手辣,而戚冠军的角色则毫无发挥。那我的设想是这样,就是对所谓双雄的设置,作一个解构,或者调侃。那就是拜把子兄弟,比亲兄弟还要亲……文豹和刘家良的角色是亲兄弟,而跟戚冠军所演的结拜兄弟,前两位虽然血浓于水,但各方面性情都不一样,还时有冲突,甚至连长得都不一样,刘家良长得跟父亲差不多,但文豹小时候没准还被调侃过,长得不像爹不像妈,不知是不是个野种?为此他内心一直耿耿于怀。而之后出现了戚冠军演的总镖头,跟文豹臭味相投,各方面都很契合,比亲兄弟还要亲,当然两人也会做一些非法的勾当,但都相信非常时期,用非常方法……但亲哥刘家良不这么认为,他的底线是大烟是不能碰的,所以接下来,也不应该是杀兄这么极端,而是在刘家良知道了文豹贩卖鸦片后,在运镖途中发生意外,本来文豹可以救哥,但他没有出手,任由亲哥去死,而接下来跟结拜兄弟继续吃香喝辣的……之后刘家良的复仇,除了和弟子一起用猴拳之外,更多的戏份应该是他和弟子设计,如何离间文豹与总镖头,揭穿他俩表面上的“肝胆相照,义薄云天”,所谓的结义兄弟亲过亲兄弟,在这里,完全是个可悲的笑话,欺人又自欺!

    再来就是王羽版的《独臂刀》,这片子里几乎没有重要的报仇情结,王羽的角色大仁大义,以德报怨,而弱点,尴尬之处在于潘迎紫所演的“郭芙”。我个人觉得她应该是个武痴,而且竭力要证明在刀术上,女人不比男人差,所以她并不需要身边有两个百般讨好她的师弟挑唆,只是因为她超出性别范畴的争强好胜,再加上她爹的一点重男轻女“暗示”,以及王羽的角色是百年难得一见的练武奇才,就足以让潘迎紫的角色对他既爱又恨……至于砍断右手这一关键戏码,不管怎么设计“上下文”,如果是潘迎紫直接动刀,总是无法让人原谅的,还不如是因为她的原因,王羽的角色右手意外被巨毒的蛇咬了,而解药之前又是因为她而丢失,于是为了保住命,只剩下一条生路,那就是砍断右臂,还得马上,而这活,必须由潘大小姐来亲自执行……至于后来,她其实是很嫉妒跟王羽在一起的那个女孩,同时她也想过为之前的“独臂”事件谢罪,但问题是,她嘴上说得至情至性,但别说自砍一臂来谢罪,潘迎紫的角色连剁掉自己的一根纤纤玉指,都是做不到的……

    最后是“双雄”版的《新独臂刀》,虽然因为狄龙角色的“友情”加盟,似乎故事流畅了许多,没有那种哀怨,扭曲的角色来拖慢剧情,影响节奏,但请不要被这种表面上的“变奏”所蛊惑,上文提到过狄龙的角色只能算是姜大卫的分身,中后段把姜在前段的故事又重演了一遍,而且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这实在是编剧倪匡的一个“障眼法”,算不上什么真本事。而且话说回来,这样的戏码如果换到徐克的手里,估计狄龙的角色就会是女扮男妆的,不难想象,也不会有什么违和的地方,再说都是分身,是男是女没有什么大区别。

    而在我看来,狄龙角色如果跟姜演的一样,就好比是话剧的AB角,出现在一台戏里,那是没必要的,除非狄龙接下来的举动与遭遇,跟姜大卫之前的不一样……也就是说,姜是被废了一条胳膊,而狄龙当然不能说区别就是直接死了,而是由于某种原因,他竟然赢了谷峰的角色……于是一时间,忠奸很难判断,谷峰角色此时倒像是之前姜大卫一般,如丧家之犬,甚至一条胳膊也快保不住,姜大卫此时面临一个选择,是要想办法保住谷峰的胳膊,还是听之任之……当然好人的选择是不多的,他只能比老版的王羽更加以德报怨,治好了谷峰的那条胳膊。接下来,狄龙好象成了得势的坏人,而谷峰却成了落魄的好人,最起码是看起来“幡然悔悟”的好人……但事实证明,那一切只是表像,而谷峰角色的坏,也是有来由的,而不是像《新独臂刀》里那样,有点变态,难以捉摸,有可能他之前有个儿子,一直被他这个当爹的寄予厚望,但没想到因为一次不听劝,儿子去管江湖上的闲事,出了意外,成了废人,谷峰的角色所有希望落空,把儿子关了起来,不让他出去江湖上再丢人现眼,而最后儿子找机会自杀解脱,谷峰的角色痛苦万分,他的武功虽然可以稳坐盟主之位,但他一来没有亲骨肉接班,更是对于废人有莫名的切齿之恨,看不得日后那些初入江湖,薄有微名的少侠风光得意,忍不住想尽扭曲的办法要设计,让他们也一尝肢体与灵魂上残缺的痛楚!……

     5 ) 摘录

    (刘家良和唐佳)设计用来克制“齐家刀法”的“金刀锁”,引领了后来奇门兵器的风潮……
    1967年,无论对于王羽,还是对于张彻,他们的时代到来了。他们合作的《独臂刀》在当年获得了百万票房,王羽演绎的独臂大侠,并不以痴情为重,而是将叛逆发扬光大。张彻的镜头捕捉着王羽硬朗的面部线条和匀称的肌肉,展示着香港影坛久不见的男性阳刚之美……
    1957年7月来港,1958年,倪匡以“岳川”为笔名撰写武侠小说。三个月后,身为《明报》主编的金庸先生主动找到了他,二人一见如故,结为一生挚友。倪匡1963年首做《独臂刀》编剧后,先后为“邵氏”编写了261个剧本,他的编剧生涯,亦随着“邵氏”的停产而中止。
    写武侠小说出道的倪匡,做上邵氏电影公司的御用编剧,颇有一段渊源。50年代末,香港的文化圈多数由南下的内地人构筑,从内地来到香港的倪匡和张彻皆属于这个圈子。二人因影评观念冲突,颇打了几次笔仗,又因笔仗而结为好友。
    1963年,张彻筹备武侠电影《独臂刀》,邀请倪匡撰写剧本。倪匡生性豪迈,言明两个原则:“钱是先收的,写后不改的。”这也成为倪匡做编剧时两个不成文的原则。张彻默许了他的要求,《独臂刀》上映后,张彻一跃成为“百万导演”。影片巨大成功之下,倪匡也心感好奇地来到戏院,这才发现剧情经过了张彻的巨大删改,倪匡笑言只有“独臂刀”和“倪匡”五字是属于他的。(魏君子《香港电影史记》)

     6 ) 儿时的武侠梦

    电影有几个特点

    1.开头写着“邵氏出品”,明显感觉画质清晰了许多,字迹工整了许多,结尾处写着“邵氏出品,必属精品”,一方面显示出邵氏的决心,另一方面也确实不错,打出了品牌。

    2.人物的化妆服饰很精美,所选的演员也很有气质,形象较符合,特别是方刚和方家千金,男的阳刚俊美,女的清纯美丽。

    3.公正之义,虽然方刚出生卑微,撑门人并没有因为这个看不起他,还准备把位子传给他,这就是看重才能和人品,不看出身,一种相对公平的选 人才的观念

    4.方刚的爸爸,为了老爷,舍身相救,这点有待商确,奴仆的命也是命,他的命不是老爷给的,他们是相互平等的关系,是工作合作关系,这是封建社会的思想,可以理解

    5.兵器的设计,很有意思,一种特制兵器克另一种兵器,特有现代科技竞争的意思。让我想到那个年代邵氏和嘉禾的竞争。邵氏引入明星,嘉禾就搞合伙人制度。

    6.“乡下女”的思想真是高啊,不知是这二个编剧哪个想出来的,这不就是人生的真谛吗:与其在社会上争名夺利,终日努务奋斗,被各种压力和欲望所牵引,练武像征学习,比武像征争斗,生死像征争名夺利的后果,成功或失败,武功秘书像征着权力。人生的幸福其实在日常的一点一滴之中,要学会珍惜和享受,而不是成功之后,目标完成之后就是幸福,天下无敌之后,那样只会是空虚。

    7.我以前看过最早的香港电影是70年代的李小龙功夫片,真的很好奇李小龙之前的片子,80-90年代在大陆农村看过些露天电影,只记得都是武侠片,那时候很小,都不记得具体情节了,只记得,在村旁边,宽广平整的空地上,栽上二根树杆,拉上一块白色的幕布,一台挂着二个转盘的放影机放在一个八仙桌子上,下面接着一台柴油或汽油发电机,村民们各自自带登子,卖瓜子的穿梭其中,人潮涌动,不管男女老少,都可以免费看,甚至有隔壁村的人也来看,那是儿时美好的时刻。

    时间不知不觉得过去了,我们也从80-90年代儿时走到了现在,儿时充满着各种幻想,幻想着自己成为绝世大侠,行走江湖,为国为民,遇到绝色美女,儿女情长,曾不止一次在村后䓍地上练着各种功夫(虽然最终连鲤鱼打挺都没有练会),和小朋友们不止一次的决斗,伤心难过又很快玩在一起,在这种练习,打斗,玩乐,成长中,明白了勇气和决心,努力和失败,痛苦和泪水的价值。我们成年了,不再抱有出人头地,行侠仗义的理想,只有享受生活点滴的平淡,没有了决心决斗和承担后果的勇气,只在委屈求全中生存,没有了乐此不彼,开心快东的能力,被世界和自己掩盖了那颗心。

    总有一天,我们终会回到过去,重拾那颗没被污染的心,重得那副轻盈灵巧的身,不为出人头地,不为行侠义,不为名利,为我们自己,仅仅为我们自己,像老人与海里的少年与老人一样,为了某种我们天生就有的东西,擦拭它,让它闪闪发亮,重现光芒。

     短评

    初次领略张彻的光膀子美学。打戏方面虽然已有刘家良坐镇,但大体效果仍稍显原始,戏曲味儿倒没那么重,剑戟片的印记倒更鲜明些。文戏其实还可以,张彻、倪匡都没有胡金铨那么深重的历史和文化意识,他们大概也没太多那方面的企图心,追求的就是一个简单爽快,从剧情编排到人物关系和情感的交代都是如此,这反倒让几个主要人物显得相对可信,通片看下来也很轻松畅快。王羽当年是真帅啊,而且他的表演现在看也是恰当到位,并未显得生硬过时,他回救师门时跳下来的那个快速变焦亮相,应当算得上老邵氏武侠的标志性瞬间了。另外老邵氏的布景虽然一眼能看出都是棚搭,但做得真是相当精致。

    8分钟前
    • 应用层协议
    • 推荐

    “独臂刀”的灵感大概率来源于《神雕侠侣》,方刚被齐佩斩下右臂的情节和杨过被郭芙斩下手臂的情节几乎如出一辙,连大武小武都配好了。王羽早期作品总有一副苦大仇深的表情,但却很适合这类心事重重、不苟言笑的角色。最后决战敌人的标枪插过方刚的身体,却只是插过断了的右臂,此时也不知道是命运的捉弄还是怜悯。

    13分钟前
    • 安大帅
    • 推荐

    从剧作上来看,漏洞百出,但放在当时并没有太多影响此片的美学特征。电影的血气刚性的贯穿依旧是张彻武侠电影的标签,而女性形象的冷处理又让这部片子的阳刚之气过猛。虽然节奏上已经比胡金铨的动作片快上很多了,但放在今天来看,依然有拖沓之处。

    14分钟前
    • 黑骨精
    • 推荐

    整体故事框架基本脱胎”神雕侠侣“,王羽一身铁血孤胆气质,较之杨过,更内敛与克制。

    16分钟前
    • 羽化飞仙
    • 推荐

    市场刺激影片类型化,新武侠片繁荣,60年代邵氏提出创建“武侠彩色世纪”,与世界注重官能刺激的电影潮流不谋而合,为香港动作片打入国际主流市场立下功绩//邵氏第一部、香港第二部票房百万级电影,灵感来源于神雕侠侣。小蛮虽是阳刚武侠里的女性配角,台词却令人印象深刻。长臂神魔集各种兵器于一身,箭短剑皮鞭暗器,现在看来挺cult的,一个个单挑就差点灭了齐家的门。2022.4.5纪念王羽逝世

    17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被人收养,寄人篱下,虽然备受师傅器重,但时常被师傅的刁蛮女儿欺负,两个师兄也因为师妹喜欢男主而心生怨恨,时常挑衅,而一直折磨虐待男主的师妹其实却倾心于他,怎奈男主对师妹无意,最后师妹无心砍断了男主的右臂,男主机缘巧合习得绝世武功。。。你妹啊,这也太像《神雕侠侣》了吧!

    22分钟前
    • Se7en丶小七
    • 还行

    张彻还导过这么开心的电影,统共就只有那么几个场景,那个可怜的桥至少出现了三次吧。不过我个人认为,划肚子不会死掉吧,小鬼子切腹切得那么深,都不会死人呢。

    25分钟前
    • 竹傲风
    • 推荐

    这部电影应该割裂开来看,尽管硬伤很多,但是也不乏在香港武侠上开创了新的篇章。故事的完整性,悲剧情怀和动作上对传统的突破,都是卓越的。摄影上如同黑泽明一样的对广角的特殊偏爱,带来了独特的视角效果。毕竟,香港电影的受众是广大的底下层受众,草根性,永远是香港电影的特性。8.4/10.

    28分钟前
    • 浴神
    • 推荐

    血气方刚,儿女情长。师恩已报,远走他乡。借用神雕里郭靖一家和杨过的人物关系,重点打戏围绕奇门兵器的克制和反克制,赋予独臂断刀一种宿命感,想远离江湖却又总是被迫卷入江湖。张彻的武侠片真是喜欢男人光膀子打架,大汗和血迹喷洒在雄壮肌肉上。叙事表现上也不是简单的打打打,反派大BOSS一直只露背面、听其声不见其人,到最终决战才显露真身。初次破刀锁的战斗是和师父败于刀锁两边平行剪辑,增加紧张感。人物设置上,也形成男主身边先后两个女子的对比,影片开头结尾父子两代人报恩死斗的对比。值得玩味的地方不少。

    31分钟前
    • 十一伏特
    • 推荐

    四星半。没想到张彻第一部新武侠就如此耀眼(当然是经过几次尝试后才终于摸到门路),商业上的成功也为邵氏之后的武侠道路奠定信心上的基础。王羽这个角色可以说是为以后的武侠乃至古装片提供了一个完美范本,除了江湖道义儿女情长,更多的还是角色的身不由己。潘迎紫在那个年代看来简直美得惊为天人。

    33分钟前
    • 柯里昂
    • 力荐

    60年代武侠萌芽期,张彻的武侠梦渐来清晰,独臂、断刀、残谱铸就新派武侠新面容,王羽豪气盖世一手遮天。从情节引申来看,倪匡对金庸的故事颇为借鉴,方刚与杨过相似度一眼便知,不过片中动作设计、化妆和刀锋交接之声都经典至极,魅力无减!

    37分钟前
    • 醉梦·聊生
    • 推荐

    特地查了下,《神雕侠侣》61年连载完,所以齐佩砍断方刚手臂这一段确实杨过郭芙无误——连大小武都给配了(这么一想《新独臂刀》的小龙男……果然是恶趣味)。我之前一直没看这片因为——王羽有胡子不好看。这片子难得把人物关系交待得极其充分,甚至有闲笔描画方刚和齐佩间的暧昧与遗憾。逻辑太清晰反倒失了一种潇洒派头(笑)。有种看张导拍了一世古龙片突然看他拍金庸的不适应。但放回67年看,完成度还有美感,都非常好了。王羽的演技也没那么木啦,就是表情做不到太自然。潘迎紫那时候就是个漂亮的小姑娘,远没有她40岁眼波流转的妩媚迷人。

    42分钟前
    • 小斑
    • 推荐

    抛开盛名,除了王羽的表演可圈可点外,没有一样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46分钟前
    • 像一把刀子
    • 还行

    跪服。张彻和胡金铨一样才华横溢,初涉武林便能即刻交出一部大作。阉割焦虑更胜过几年后重拍的《新独臂刀》,断臂是其一,父辈断刀是其二。遥想姜狄二人以同性情谊互补,畅想归隐田园而不得,王羽则是将双重阉割化作优势,终究从阳刚之气的围剿中杀出血路。激越的配乐总能将内心动荡最大程度外化,后期作品中少见的摇晃手持亦为打戏增加紧张感和压迫感。对骄纵的女流之辈难免带有成见,还需等其后“金燕子”亮相才好。

    47分钟前
    • 晚不安
    • 力荐

    故事上几乎有中国传统武侠中所有常见的套路,严师争宠断臂名门忠义侠胆都是一板一眼的,整个灵性和纵深度比上胡金铨还差些,都是些表面的东西。场面上倒是超一流的,雪地砍手的那场戏,和最后拯救师门于危难的戏都拍得很过瘾,以静制动,重意不重形的思路在现在已经少有了。王羽、田丰都是邵氏的瑰宝

    51分钟前
    • scofieldd
    • 推荐

    多重残废,断臂断刀,但侠义不减 ;“我们今天已经一败涂地了,你还来干什么”,无名的流亡弟子拯救师门,利用残缺生出奇招,断“臂”也有保留正统的可能...只是方大侠的台词呆得很喜感...和胡金铨相比,张彻更暴力更直白,作品里的男性更健美,女性更边缘,配乐更西化原来王馨平是王羽的女儿

    56分钟前
    • 吴邪
    • 推荐

    54年前的华语武侠经典之作。开拍前从台前到幕后都是无名之辈,邵氏给的钱很少,没想到上映后让导演主演一炮而红。是邵氏的第一部,香港第二部百万票房的电影。本片的火爆让张彻瞬间名声大噪,同时也捧红了王羽。同时本片也成为了大热IP,系列影片一拍再拍,几十年间各大导演拍了几十部,一直持续到2010年代。本片开启了华语电影的新武侠时代,同时建立男色时代,在这之前最火的一线演员都是女演员。同时也确立了张彻的武侠片风格,男主角打架必须光膀子。而张彻的猛男阳刚暴力美学对后世香港电影人影响极大,最典型的就是吴宇森。现在来看影片节奏略慢,故事也不新鲜,毕竟剧情灵感来自《神雕侠侣》,但故事还挺扎实的,虽然全程在影棚搭景,没有一处是实景拍摄的,但制作还算挺精良的。虽然当时已经有武术指导了,但打斗动作还是很难看。8分。

    60分钟前
    • 木木三又二
    • 推荐

    【百老汇香港武侠电影展放映】张彻大导1967年作品,武侠奠基之作。至今仍然精彩好看,毫不逊色。左手残剑也能设计出如此精彩的武打戏,实在绝妙。只是从头到尾敌方都是一招鲜吃遍天,未免单调。片尾,几个徒弟主动请缨先上的时候,竟然被感动到了。可惜文戏部分远远逊色于武戏。三星半

    1小时前
    • 汪金卫
    • 推荐

    这次的故事倒还可以,明显沾了《神雕侠侣》的光。动作戏一如既往的简单粗暴,基本上没有什么招式可言。王羽自从演了方刚之后,那手就算是彻底放不下来了,到哪儿都是个举刀向天持续五秒的造型,一种无法直视的自由女神之感扑面而来。

    1小时前
    • 白发生
    • 还行

    小时候缺失母爱,因此身体健全时性格有缺陷;断臂后得到小蛮的爱,在身体残缺后完成性格补全;而结尾的舍身护驾则与开头其父舍生护驾呼应。和胡佬的《龙门客栈》一样,一直被炒饭,从未被超越——中国最好的武侠电影。

    1小时前
    • 克隆加v239203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